外国诗歌 鉴赏成果
高二一班 李思琦语文组 引言
诗歌是最古老的文学艺术,是
各民族文化的精华,是世界文学作品中的奇葩。每个国家都蕴藏着丰富的创作源泉,这些多彩的自然和社会资源,是各国诗人创作的丰厚营养。外国诗歌反映不同的生活习俗、文化底蕴和民族特性,同样能滋润不同国度人们的心灵,陶冶人们的性情,丰富人们的精神文化生活。
莎士比亚画像 十四行诗——莎士比亚 莎士比亚十四行诗大约创作于1590年至1598年之间,其诗作的结构技巧和语言技巧都很高,几乎每首诗都有独立的审美价值。诗集分为两部分,第一部分为前126首,献给一个年轻的贵族,诗人的诗热烈地歌颂了这位朋友的美貌以及他们的友情;第二部分为第127首至最后,献给一位“黑女士”,描写爱情。 妙语采撷 当我受尽命运的浩劫和世人的白眼, 独自哀伤这飘零的身世, 徒用无益的呼吁惊动那耳聋的苍天, 顾影自怜诅咒自己的命运, 却羡慕他人的前程似锦。 含英咀华 诗歌中的男主人公分明在叹息自己悲惨的身世,诅咒自己飘零如浮萍的凄苦命运。与18首诗歌一样,也有人将本诗中他心仪之人误判为美貌如花的女子,这显然也是一个错误。对诗人来说,爱和他的挚友是最美、最真诚、最得力、最尊贵的。那么他也可以算作“爱江山更爱美人”的典范,只不过这被颂扬的形体是一位高贵俊秀的少年。早先曾有人称莎士比亚是一位同性恋者,笔者认为这样的说法有些牵强,因为在那个年代,文人依附于一位地位显赫的资助人或赞助人是当时极为风行的习俗,颂扬他也合情合理,何况一个头发金黄、皮肤白皙、容貌出众、玉树临风、身世高贵的美少年本身就很吸引大众的眼球,而莎士比亚又恰恰是对美孜孜不倦的追随者和歌颂者,他又怎么能错过这种创作的素材,不去引吭高歌呢?
一朵小花——普希金
《一朵小花》是俄国著名诗人、小说家、浪漫主义文学代表、有着“俄国文学之父”、“俄国诗歌的太阳”的美誉的普希金于1828年创作的一篇诗歌。
妙语采撷
它开在哪儿?什么时候?是哪一个春天?
它开得很久吗?是谁摘下来的,
是陌生的或者还是熟识的人的手?
为什么又会被放到这儿来?
含英咀华
普希金画像 在一本书中,诗人发现了一朵干枯的、失掉了芳香的小花,面对这朵被遗忘的花,诗人的心中浮起了奇怪的幻想:这花于何时开在何处?是何人为
何将它采下?采花人如今又何在?这连篇的浮想由一句接一句简洁明了的提问来加以体现,一连串的提问构成了一首诗。这样的一朵花,是会被常人所忽略的;而在诗人的眼中,它却成了一件想象的关联物。诗人体味生活的敏锐、诗人面对万物的温情,由此可见一斑。这也正是诗人不同于常人、诗人之情超乎常人之情的地方。从花联想到采花人,从花的枯萎联想到人的生死。枯萎的花因此被赋予了生命,而人的生命又如这花的命运一
组员名单
陈子豪
王思棋
王师尧
尹筠思
李思琦
汪岳青
北京二中
高二一班
李思琦语文组
2014年12月19日
样莫测。
外国诗歌 鉴赏成果
高二一班 李思琦语文组 引言
诗歌是最古老的文学艺术,是
各民族文化的精华,是世界文学作品中的奇葩。每个国家都蕴藏着丰富的创作源泉,这些多彩的自然和社会资源,是各国诗人创作的丰厚营养。外国诗歌反映不同的生活习俗、文化底蕴和民族特性,同样能滋润不同国度人们的心灵,陶冶人们的性情,丰富人们的精神文化生活。
莎士比亚画像 十四行诗——莎士比亚 莎士比亚十四行诗大约创作于1590年至1598年之间,其诗作的结构技巧和语言技巧都很高,几乎每首诗都有独立的审美价值。诗集分为两部分,第一部分为前126首,献给一个年轻的贵族,诗人的诗热烈地歌颂了这位朋友的美貌以及他们的友情;第二部分为第127首至最后,献给一位“黑女士”,描写爱情。 妙语采撷 当我受尽命运的浩劫和世人的白眼, 独自哀伤这飘零的身世, 徒用无益的呼吁惊动那耳聋的苍天, 顾影自怜诅咒自己的命运, 却羡慕他人的前程似锦。 含英咀华 诗歌中的男主人公分明在叹息自己悲惨的身世,诅咒自己飘零如浮萍的凄苦命运。与18首诗歌一样,也有人将本诗中他心仪之人误判为美貌如花的女子,这显然也是一个错误。对诗人来说,爱和他的挚友是最美、最真诚、最得力、最尊贵的。那么他也可以算作“爱江山更爱美人”的典范,只不过这被颂扬的形体是一位高贵俊秀的少年。早先曾有人称莎士比亚是一位同性恋者,笔者认为这样的说法有些牵强,因为在那个年代,文人依附于一位地位显赫的资助人或赞助人是当时极为风行的习俗,颂扬他也合情合理,何况一个头发金黄、皮肤白皙、容貌出众、玉树临风、身世高贵的美少年本身就很吸引大众的眼球,而莎士比亚又恰恰是对美孜孜不倦的追随者和歌颂者,他又怎么能错过这种创作的素材,不去引吭高歌呢?
一朵小花——普希金
《一朵小花》是俄国著名诗人、小说家、浪漫主义文学代表、有着“俄国文学之父”、“俄国诗歌的太阳”的美誉的普希金于1828年创作的一篇诗歌。
妙语采撷
它开在哪儿?什么时候?是哪一个春天?
它开得很久吗?是谁摘下来的,
是陌生的或者还是熟识的人的手?
为什么又会被放到这儿来?
含英咀华
普希金画像 在一本书中,诗人发现了一朵干枯的、失掉了芳香的小花,面对这朵被遗忘的花,诗人的心中浮起了奇怪的幻想:这花于何时开在何处?是何人为
何将它采下?采花人如今又何在?这连篇的浮想由一句接一句简洁明了的提问来加以体现,一连串的提问构成了一首诗。这样的一朵花,是会被常人所忽略的;而在诗人的眼中,它却成了一件想象的关联物。诗人体味生活的敏锐、诗人面对万物的温情,由此可见一斑。这也正是诗人不同于常人、诗人之情超乎常人之情的地方。从花联想到采花人,从花的枯萎联想到人的生死。枯萎的花因此被赋予了生命,而人的生命又如这花的命运一
组员名单
陈子豪
王思棋
王师尧
尹筠思
李思琦
汪岳青
北京二中
高二一班
李思琦语文组
2014年12月19日
样莫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