愚公移山测试题

《愚公移山》测试题

一、释词。

1.方七百里( )2.高万仞( )3.年且九十( )4.惩山北....

之塞( )( )5.出入之迂也( )6.聚室而谋( )7.毕力平....

险( )8.指通豫南( )9.杂然相许( )( )10.献疑..

( 曾.不能损.魁父之丘.

( )( )( )12.如.太行、王屋何.

( )13.且焉置土石( )( )( )14.投诸渤海之....

尾( )15.荷担者三夫( )16.箕畚( )17.始龀.( )( )18.寒暑易.节.( ) ( )19.始一反.焉

( )20.( )( )21.固不可彻..

( )22.虽我之死( )23.穷匮( )24.何苦而不平( )25.亡....

以应( )26.操蛇之神( )27.惧其不已( )28.负二山...

( )29.一厝朔东( )30.无陇断焉( )( ) ...

二、翻译句子。

1.惩山北之塞,出入之迂也,聚室而谋曰

2.以君之力,曾不能损魁父之丘,如太行、王屋何?且焉置土石?

3.寒暑易节,始一反焉。

4.甚矣,汝之不惠!以残年余力,曾不能毁山之一毛,其如土石何?

5.汝心之固,固不可彻,曾不若孀妻弱子。

6.河曲智叟亡以应。

三、问答。

1.本文选自《,体裁是

2.侧面说明愚公移山精神感人的句子是

3.文中哪两句夸张的话可以看出愚公移山的工程量是巨大的

4.写愚公其妻献疑的目的是什么?

5.“寒暑易节,始一反焉。”说明了什么?

6.概括说明移山所面临的困难和决心、信念。

7.写愚公年龄之大的作用是什么?

)11.

8.京城氏之子帮助愚公移山有什么含义?

9.第3段反映了我国古代人民在人和自然关系问题上两种对比的观点,智叟从静

止的观点出发,认为 ,而愚公从

发展的观点出发,认为 ,说明了智叟不

,愚公不 。

10.愚公移山的积极意义是什么?

11.帝感其诚,“诚”指的是帝感其诚意思相近,即 。

12.从这篇文章看,愚公的“愚”其实就是 智叟的“智”就是 。

13.用四个字表述愚公移山验证的真理

14.学了愚公移山你有什么启示?

15.指出下列句子是什么句式。

(1)遂率子孙荷担者三夫。( )

(2)告之于帝。( )(3)帝感其诚。( )

(4)甚矣,汝之不惠。( )(5)陈胜者,阳城人也。( )

《愚公移山》测试题

一、释词。

1.方七百里( )2.高万仞( )3.年且九十( )4.惩山北....

之塞( )( )5.出入之迂也( )6.聚室而谋( )7.毕力平....

险( )8.指通豫南( )9.杂然相许( )( )10.献疑..

( 曾.不能损.魁父之丘.

( )( )( )12.如.太行、王屋何.

( )13.且焉置土石( )( )( )14.投诸渤海之....

尾( )15.荷担者三夫( )16.箕畚( )17.始龀.( )( )18.寒暑易.节.( ) ( )19.始一反.焉

( )20.( )( )21.固不可彻..

( )22.虽我之死( )23.穷匮( )24.何苦而不平( )25.亡....

以应( )26.操蛇之神( )27.惧其不已( )28.负二山...

( )29.一厝朔东( )30.无陇断焉( )( ) ...

二、翻译句子。

1.惩山北之塞,出入之迂也,聚室而谋曰

2.以君之力,曾不能损魁父之丘,如太行、王屋何?且焉置土石?

3.寒暑易节,始一反焉。

4.甚矣,汝之不惠!以残年余力,曾不能毁山之一毛,其如土石何?

5.汝心之固,固不可彻,曾不若孀妻弱子。

6.河曲智叟亡以应。

三、问答。

1.本文选自《,体裁是

2.侧面说明愚公移山精神感人的句子是

3.文中哪两句夸张的话可以看出愚公移山的工程量是巨大的

4.写愚公其妻献疑的目的是什么?

5.“寒暑易节,始一反焉。”说明了什么?

6.概括说明移山所面临的困难和决心、信念。

7.写愚公年龄之大的作用是什么?

)11.

8.京城氏之子帮助愚公移山有什么含义?

9.第3段反映了我国古代人民在人和自然关系问题上两种对比的观点,智叟从静

止的观点出发,认为 ,而愚公从

发展的观点出发,认为 ,说明了智叟不

,愚公不 。

10.愚公移山的积极意义是什么?

11.帝感其诚,“诚”指的是帝感其诚意思相近,即 。

12.从这篇文章看,愚公的“愚”其实就是 智叟的“智”就是 。

13.用四个字表述愚公移山验证的真理

14.学了愚公移山你有什么启示?

15.指出下列句子是什么句式。

(1)遂率子孙荷担者三夫。( )

(2)告之于帝。( )(3)帝感其诚。( )

(4)甚矣,汝之不惠。( )(5)陈胜者,阳城人也。( )


相关文章

  • 愚公移山阅读答案(2014达州市中考试题)
  • 愚公移山 (2014达州市)(一)阅读下面两篇文言短文,完成16~23题.(15分) [甲]愚公移山 太行.王屋二山,方七百里,高万仞,本在冀州之南,河阳之北. 北山愚公者,年且九十,面山而居.惩山北之塞,出入之迂也,聚室而谋曰:" ...查看


  • 中考语文"140"个必考知识点总结
  • 中考语文"140"个必考知识点总结 ★52qiuxue★语文系测试:为中考语文量身定做. 官方网站:http://bbs.52qiuxue.com/ 官方qq群:2014中考家长交流总群--315254213 文言诗文知 ...查看


  • 九年级语文上册第六单元测试题
  • (人教版)九年级语文上册第六单元测试题 一.知识积累 1.给下列加点的字注音:狂( )自大 诓骗 怫然( )休鋟( )陇亩( ) 根深( )固 ( )( )孜不倦 不言而( ) ...猖蹶( )( ) 舴艋( ) ( )社稷( )( )而不 ...查看


  • 2015.6.20辅导 七年级语文下期末测试周末
  • 北师版七年级语文下期末测试 一.积累与运用 1.根据提示,用课文原句填空.(5分) (1)<自嘲>诗中最能体现鲁迅爱憎分明的句子是: (2)毛泽东<沁园春·雪>中化静为动.气势奔放的句子是: (3)<生于忧患, ...查看


  • 语文版九年级上册第一次月考语文试题及答案
  • 王明口三中九年级语文月考测试题 班级__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__成绩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 一.(15分,每小题3分) 1. 下列加点字注音.字形完全正确的一项:( ) A.虬枝 qiú ...查看


  • 河南省级文明单位考试试题简化版
  • 2011年度河南省级文明单位考试一本通 第一部分1化建设的一条主线. 2.1992年邓小平在"南方讲话"时提出"社会主义的本质,就是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 ...查看


  • 课外文言阅读答题技巧
  • 课外文言阅读答题技巧 2009年中考文言文阅读材料选择继续延续2008年的模式--课外文言阅读材料.但答案在课内. ㈠.理解常见实词在文中的意义.文言实词的考查,最常见的命题形式是,指定文中若干个词让考生作解释.要求解释的词,一般为常见实词 ...查看


  • 三国志诸葛亮传阅读答案
  •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16分) 十二年春,亮悉大众(率领全军)由斜谷出,以流马(传说诸葛亮发明的运输工具)运,据武功五丈原(地名),与司马宣王(即司马懿)对于渭南.亮每患粮不继,使己志不申,是以分兵屯田,为久驻之基.耕者杂于渭滨(渭水 ...查看


  • 中考文言文阅读·孙晷
  • 孙  晷 孙晷①见人饥寒,并周赡②之,乡里赠遗,一无所受亲故有穷老者数人,恒往来告索,人多厌慢之,而晷见之欣所逾甚,寒则与同衾,食则与同器,或解衣推被以恤之时年饥谷贵,人有生刈其稻者,晷见而避之,须去而出,既而自刈送与之乡邻感愧,莫敢侵犯. ...查看


热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