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台爱情]观后感

记得在上海读书那会儿,有次带GF去听周杰伦的演唱会。读书嘛,也没什么钱,票还是飞信送会员的。大冬天,我俩坐在八万人体育场的三层看台上冻得瑟瑟发抖,距离远得连大屏幕都看不清。女朋友是Jay的粉丝,我不是啊,演唱会散场打不着车的时候就觉得自己做了一件特别特别傻逼的事。所以前天在影厅里看《天台》我就很开心,电影好看,歌也不错,一首接一首的唱,曲目并不比一场演唱会少,最重要是座位舒服多了,人也能看得清楚。

《天台》是部歌舞片,这个类型对我来说很陌生,看过不多的几部也就是《如果爱》、《悲惨世界》、《芝加哥》什么的,调调都凄凄惨惨戚戚,只有《天台》还比较浪漫。但音乐我不懂,反正就觉得好听,就像王老师教育的,“鸟叫你听得懂么,好听就行了。”

关于电影的故事我就不写了,省得又有人跑来骂我剧透。我就写写“天台”本身,这两个字其实还挺有意思的。

“天台”作为电影里的空间在学界一直是研究课题,香港有学者专门著书讨论,新西兰奥大的周学麟教授08年也写过文章探讨香港电影里的天台场景和青少年亚文化的关系。我那会儿想读他的博士(其实主要是想出国),不自量力的翻译过他的文章。可惜后来奖学金旁落,也就被伟大的祖国留了下来,唉。。。

话说回来,“天台”作为场景在很多电影里都出现过,特别是港片,个人认为这和香港拥挤、逼仄的城市空间有关。地面甚至地下的拥挤人群和紧张节奏将人们对自由的渴望逼向广阔的天空,而摩天大厦的天台在城市里就是离天空最近的地方,套用《天台》预告片里的一句slogan可以看出这个空间的特殊含义:“上有天堂,下有天台。”向上,它是最接近天堂的地方;但向下,一步即是地狱。它远离尘世的喧嚣并将世俗的生活踩在脚下,它兼具激情和危险的同时,也是通向自由的途径和走向死亡的大门。因为这样的空间特性,在电影里,天台往往成为两种人聚集的场所:青少年和罪犯,并且很多时候这两个群体是高度重叠的,亦如《天台》里周杰伦引领的四个不务正业的混混,打架闹事,收取保护费,他们就是典型的“天台人”。

2004年陈木胜导演的《新警察故事》里,在香港的一座摩天大厦的天台上,年轻人在那里举行着一场极限运动的盛会。他们在天台的边缘展示高超的滑板和小车等危险的特技。此时,导演用了一个升镜头将天台作为一个存在于天地之间的分离的世界展现在观众的面前。这个场景极富象征意义,代表着人们在城市里找到了一个可以逃脱来自工作、家庭、法律束缚的自由的世界。它开放和危险的特性允许这些少年们充分的感受生命,他们只关心如何满足他们英雄主义和享乐主义的需求。摄影机一再强调了这些少年在天空中的“飞行”,让人觉得他们高高在上的俯视着脚下世俗的世界。

但自由往往是和死亡联系在一起的,这几乎是探讨自由的文艺作品永恒不变的母题。比如《新警察故事》里,作为警察内鬼的王杰就被射杀在天台之上。其他经典的天台段落还有《无间道》里,黄秋生被人从天台上扔了下去;《九龙冰室》里郑伊健饰演的九纹龙在和太子的天台决斗中胜出但遭人行刺;《寒战》最后也是在天台上发生的一场枪战将悬念彻底解开。等等等等,还有很多。(当然天台也不是只有血雨腥风啦,你看《小时代》里郭导就特别牛逼的在天台摆了个沙发,让四个妞迎着风雪举杯共饮,友谊地久天长什么的。)

总之,天台作为一个被主流社会所边缘化的地方,为人们提供了另一个可选择的世界。这里充满了兴奋、冒险、危机与死亡,既是一个存在着的真实的世界同时又是一个缺失了希望的绝境。

周杰伦的“天台”从场景上看是一个典型的亚文化空间,但却有着另一番景象,甚至可以说是一个世外桃源。

他虚构了一个叫加利利市的海滨城市,以70年代泛华人社会为背景,为了去台湾化,还特意找了香港的曾志伟和神秘嘉宾,内地的徐帆和王学圻来电影里打酱油。而以浪子膏为首的四人帮所居住的天台,就是被加利利市放逐的一块地方,通过女主角大明星纯情少女心艾的台词我们可以知道,主流社会对天台区是“敬而远之”的,评价就一个“乱”字(地理位置上大概就相当于天水围之于香港,五道口之于北京吧)。但天台人并没有妄自菲薄,他们说“如果你心是乱的,你看这个世界都是乱的”(怎么觉得像郭敬明骂周黎明的那句“你看到什么就是什么”啊!)。然后又说,“我们天台人就算平凡,也可以活的不平凡”。靠,五道口也说自己是宇宙的中心,真是天下大同的!

这个在外界看来“混乱”的天台以一个老式电梯与外界相连,空间广阔,人们虽然生活贫穷,但踏实快乐,居民间偶有戏剧冲突,但都无伤大雅,有点像周星驰《功夫》里的猪笼城寨,生活上还可以自给自足,有些“天台人”甚至一辈子都没下去过。妈呀,城市之中竟有这样一个被主流社会否定的共产主义、乌托邦式的天堂,这真太可怕了,简直是在说“人间处处是佛境”啊,太不现实了。正是这个破逼天台,见证了邻里友爱,见证了癞蛤蟆和天鹅的爱情故事。天台上排演的几段歌舞都非常棒,空间利用的非常合理(没法具体形容)。我特别喜欢皮影戏表白一段,想象力十足,大约是影片最出彩的一段,也是一个小小的高潮。

我更喜欢他们自称“天台人”的表情,明明是屌丝的身份,却做出特别牛逼的姿态,活得自信且潇洒,让外来的大明星也羡慕的感慨:“我想和你们一样做自己!”拉倒吧,太难了,我努力了三十年也没混上黑社会!

但后来坛子告诉我,真的不用去混黑社会,就在北京也有这么一个天台的故事,腾讯还出了专题报道,“屋顶,就像是一个驿站,迎来送往,见证着大家的努力和选择,也默默地守着这群心怀梦想,努力生活的人,守着他们的北京故事。”看完之后真好感动啊!

原来只要有梦想,肯努力,你我他,我们都是天台人呐。

记得在上海读书那会儿,有次带GF去听周杰伦的演唱会。读书嘛,也没什么钱,票还是飞信送会员的。大冬天,我俩坐在八万人体育场的三层看台上冻得瑟瑟发抖,距离远得连大屏幕都看不清。女朋友是Jay的粉丝,我不是啊,演唱会散场打不着车的时候就觉得自己做了一件特别特别傻逼的事。所以前天在影厅里看《天台》我就很开心,电影好看,歌也不错,一首接一首的唱,曲目并不比一场演唱会少,最重要是座位舒服多了,人也能看得清楚。

《天台》是部歌舞片,这个类型对我来说很陌生,看过不多的几部也就是《如果爱》、《悲惨世界》、《芝加哥》什么的,调调都凄凄惨惨戚戚,只有《天台》还比较浪漫。但音乐我不懂,反正就觉得好听,就像王老师教育的,“鸟叫你听得懂么,好听就行了。”

关于电影的故事我就不写了,省得又有人跑来骂我剧透。我就写写“天台”本身,这两个字其实还挺有意思的。

“天台”作为电影里的空间在学界一直是研究课题,香港有学者专门著书讨论,新西兰奥大的周学麟教授08年也写过文章探讨香港电影里的天台场景和青少年亚文化的关系。我那会儿想读他的博士(其实主要是想出国),不自量力的翻译过他的文章。可惜后来奖学金旁落,也就被伟大的祖国留了下来,唉。。。

话说回来,“天台”作为场景在很多电影里都出现过,特别是港片,个人认为这和香港拥挤、逼仄的城市空间有关。地面甚至地下的拥挤人群和紧张节奏将人们对自由的渴望逼向广阔的天空,而摩天大厦的天台在城市里就是离天空最近的地方,套用《天台》预告片里的一句slogan可以看出这个空间的特殊含义:“上有天堂,下有天台。”向上,它是最接近天堂的地方;但向下,一步即是地狱。它远离尘世的喧嚣并将世俗的生活踩在脚下,它兼具激情和危险的同时,也是通向自由的途径和走向死亡的大门。因为这样的空间特性,在电影里,天台往往成为两种人聚集的场所:青少年和罪犯,并且很多时候这两个群体是高度重叠的,亦如《天台》里周杰伦引领的四个不务正业的混混,打架闹事,收取保护费,他们就是典型的“天台人”。

2004年陈木胜导演的《新警察故事》里,在香港的一座摩天大厦的天台上,年轻人在那里举行着一场极限运动的盛会。他们在天台的边缘展示高超的滑板和小车等危险的特技。此时,导演用了一个升镜头将天台作为一个存在于天地之间的分离的世界展现在观众的面前。这个场景极富象征意义,代表着人们在城市里找到了一个可以逃脱来自工作、家庭、法律束缚的自由的世界。它开放和危险的特性允许这些少年们充分的感受生命,他们只关心如何满足他们英雄主义和享乐主义的需求。摄影机一再强调了这些少年在天空中的“飞行”,让人觉得他们高高在上的俯视着脚下世俗的世界。

但自由往往是和死亡联系在一起的,这几乎是探讨自由的文艺作品永恒不变的母题。比如《新警察故事》里,作为警察内鬼的王杰就被射杀在天台之上。其他经典的天台段落还有《无间道》里,黄秋生被人从天台上扔了下去;《九龙冰室》里郑伊健饰演的九纹龙在和太子的天台决斗中胜出但遭人行刺;《寒战》最后也是在天台上发生的一场枪战将悬念彻底解开。等等等等,还有很多。(当然天台也不是只有血雨腥风啦,你看《小时代》里郭导就特别牛逼的在天台摆了个沙发,让四个妞迎着风雪举杯共饮,友谊地久天长什么的。)

总之,天台作为一个被主流社会所边缘化的地方,为人们提供了另一个可选择的世界。这里充满了兴奋、冒险、危机与死亡,既是一个存在着的真实的世界同时又是一个缺失了希望的绝境。

周杰伦的“天台”从场景上看是一个典型的亚文化空间,但却有着另一番景象,甚至可以说是一个世外桃源。

他虚构了一个叫加利利市的海滨城市,以70年代泛华人社会为背景,为了去台湾化,还特意找了香港的曾志伟和神秘嘉宾,内地的徐帆和王学圻来电影里打酱油。而以浪子膏为首的四人帮所居住的天台,就是被加利利市放逐的一块地方,通过女主角大明星纯情少女心艾的台词我们可以知道,主流社会对天台区是“敬而远之”的,评价就一个“乱”字(地理位置上大概就相当于天水围之于香港,五道口之于北京吧)。但天台人并没有妄自菲薄,他们说“如果你心是乱的,你看这个世界都是乱的”(怎么觉得像郭敬明骂周黎明的那句“你看到什么就是什么”啊!)。然后又说,“我们天台人就算平凡,也可以活的不平凡”。靠,五道口也说自己是宇宙的中心,真是天下大同的!

这个在外界看来“混乱”的天台以一个老式电梯与外界相连,空间广阔,人们虽然生活贫穷,但踏实快乐,居民间偶有戏剧冲突,但都无伤大雅,有点像周星驰《功夫》里的猪笼城寨,生活上还可以自给自足,有些“天台人”甚至一辈子都没下去过。妈呀,城市之中竟有这样一个被主流社会否定的共产主义、乌托邦式的天堂,这真太可怕了,简直是在说“人间处处是佛境”啊,太不现实了。正是这个破逼天台,见证了邻里友爱,见证了癞蛤蟆和天鹅的爱情故事。天台上排演的几段歌舞都非常棒,空间利用的非常合理(没法具体形容)。我特别喜欢皮影戏表白一段,想象力十足,大约是影片最出彩的一段,也是一个小小的高潮。

我更喜欢他们自称“天台人”的表情,明明是屌丝的身份,却做出特别牛逼的姿态,活得自信且潇洒,让外来的大明星也羡慕的感慨:“我想和你们一样做自己!”拉倒吧,太难了,我努力了三十年也没混上黑社会!

但后来坛子告诉我,真的不用去混黑社会,就在北京也有这么一个天台的故事,腾讯还出了专题报道,“屋顶,就像是一个驿站,迎来送往,见证着大家的努力和选择,也默默地守着这群心怀梦想,努力生活的人,守着他们的北京故事。”看完之后真好感动啊!

原来只要有梦想,肯努力,你我他,我们都是天台人呐。


相关文章

  • 等在春花烂漫时
  • 在JMS数以计次.唾沫横扫.力挽狂澜之势的推荐下,我终于淡定的将帅哥.美女演的爱情肥皂剧<单身男女>阅完了! 以下就是感想妹--本人惊天地.泣鬼神的观后感! 场景一:程子欣一直不舍将前男友的东西扔掉,虽然说想给方启宏,但看到全部 ...查看


  • 重庆市六所中小学观看[开学第一课]
  • 重庆市万州区电报路小学 让素质教育亲近学生 9月2日晚8点整,三年级(7)班学生李津津早早坐在电视机前等着收看今年的<开学第一课>.听老师说还有许多明星要出场,其中也包括他心中的偶像姚明,"姚明会怎么上这一课" ...查看


  • [小破孩禁毒系列观后感]
  • <小破孩禁毒系列观后感> 五(5)班 张奕欣 军训的第一个晚上,我们在少年军校观看了<小破孩禁毒系列>的动画片,给我感触很深,我觉得毒品宛如一个张着血盆大口的怪兽--吞噬着人们的心灵和良知.下面,我讲一个对我影响最深 ...查看


  • [蚁贪之祸]观后感
  • <蚁贪之祸>观后感 "千里之堤,溃于蚁穴".8月21日,在县会展中心观看了"蚁贪之祸"警示片,故事讲述的内容平常且不起眼却让人触目惊心发人深省,心灵受到了一次巨大的震撼.原何一个职位&qu ...查看


  • [异度空间]观后感[散文欣赏]
  • 一直都不太懂得为什么那么多人喜欢张国荣,即使他逝世了十年仍旧被怀念着,很少看他的片.接触他也就一部<倩女幽魂>而已,突然在这样一个夜深人静的夜里一个人独自把他的<异度空间>看完,不可否认他的演技让人叹服. 脑海里回荡 ...查看


  • [龙族]读后感 1
  • [<龙族>读后感]读完<龙族>之后,我突然发现我也有一种孤寂的感觉了,<龙族>读后感. 孤寂. 孤独与寂寞. 在<龙族>最后一章中,那个肯德基先生指着自己的心脏,说:我们每一个人可能都有这么一 ...查看


  • 旅游营销的四个案例
  • 有效的旅游营销,不在于景点的品牌,不在于旅游费用的高低,而在于贴心的服务. 案例一:玉龙雪山与"印象丽江"情缘 玉龙雪山,这座全球少有的城市雪山,是丽江旅游的核心品牌.玉龙雪山景区在2007年成为全国首批66家5A级景区 ...查看


  • [明珠回归]读后感
  • <明珠回归>读后感 这几天,我们学习了<明珠回归>这篇课文,我读后深受感触. 这篇课文说了,香港自古以来就是中国的领土,从秦代到清代,中国一直 对香港实施管辖,行使主权.可是到了 19 世纪中叶,英国发动了海盗式的鸦 ...查看


  • [优秀作文][互联网时代]观后感
  • 在科技发展迅速的今天,我们每个人都在享受着科技带来的好处,却忽略了一些弊端.对于我们来说使用最多的就是手机,而手机则是发展最快,更新也是最快的领域,带给我们的好处也是超乎我们的想象,但是有谁又会去想过好处背后所带来的隐患呢! 在现在的科技时 ...查看


热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