责任会计与货币资金管理
责任会计是以调动企业职工完成企业预算,提高企业经济效益的积极性为己任,按责权利相结合的原则,将企业各核算单位划分若干个责任中心,并将企业有关经济效益的预算指标分解落实到各责任中心,由其对本身可控的生产经营过程实行自我控制,以保证完成企业经济预算、提高经济效益的一种企业内部经济管理工作。企业的再生产过程,就是资金的运动过程,因此货币资金管理要与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紧密结合起来,有利于实现企业预算。责任会计通过内部结算系统,实现资金集中管理与控制。
(一)责任会计体系的内容:
1. 建立责任中心。按照责任范围,建立责任中心,要真正落实企业内部的经 济责任,应建立以其主要负责人为责任承担者的责任中心。
2. 建立内部结算系统。 责任中心应负担的经济责任,为对各责任中心进行考核提供客观依据。
3. 编制责任预算。. 建立具有适合企业特点的责任会计体系,应编制科学的责 任预算。责任预算是责任中心的奋斗目标,也是考核责任中心工作成果的标准, 将企业预算合理分解,落实到各责任中心,使之成为责任中心的责任预算。责任预算应分为弹性预算和固定预算。责任预算应先进可行,既全面又有重点,使之真正成为责任中心的奋斗目标和完成企业预算的基础。
4,进行责任控制。建立具有适合企业特点的责任会计体系,应加强责任预算执行过程的控制。一方面应实行自上而下的控制,即上级责任中心对所属的下级责任中心进行全面控制; 另一方面,应由各责任中心对各自生产经营活动按照责任预算进行自我约束和调节,使之按照既定的目标进行。由于不同的责任中心的生产经营活动有所不同,因而各责任中心还应根据各自生产经营活动的特点,采用不同的控制方法。
5. 进行责任核算。建立具有适合企业特点的责任会计体系,应确定合理的核算方法。责任预算执行过程中的核算,可以与财务会计核算分别进行,即实行“双轨制”核算; 也可与财务会计核算合并进行,即实行“单轨制”核算。在责任预算执行过程的核算中,应能明确反映和责任中心的耗费及成果的归属,应将实际发生的耗费或取得的成果与预算进行比较,计算差异,编制责任报告,作为考核的基础。由于不同责任中心的控制范围不同,因而各责任中心的核算方法也有所不同。为此,各责任中心应根据各自的条件以及具体的控制范围,分别采用适当的核算形式及适当的核算方法
6. 进行责任考核。报告的基础上,对各项责任预算完成情况进行分析,总结成功的经验,揭示存在的不足,也为编制下一期的责任预算提供资料。同时,还要根据各责任中心的预算完成情况进行合理奖惩,以便充分调动各责任中心的积极性。
(二)责任会计的主体和对象
责任会计的主体。责任会计主体就是企业内部的各个责任中心。责任会计主体与财务会计主体不同。财务会计主体可以是一个企业,也可以是一个由若干企业通过控股关系组织起来的集团公司,是按照正确处理企业与所有者关系的要求设立的。责任会计是企业内部控制会计,是企业内部的一项管理工作,要明确企业内部各责任中心的责任归属,要求正确处理企业内部各个责任中心之间以及各个责任中心与企业之间的关系,因而,各个责任中心应成为相对独立的内部核算单位,分别反映各自在生产经营中的耗费和成果。企业内部资产调拨,从整个企
业来看,既不能增减企业的收益或损失,也不会增减企业的资产或负债,但从各个责任中心来看,则可能影响其耗费或工作成果,影响各个责任中心之间的相互利益。由于责任会计的上述特点,责任会计主体不是整个企业,而是企业内部的各个责任中心。
责任会计的对象。具有以下特点:(1)责任会计是以责任中心为主体进行的管理,而不是以企业为主体进行管理;(2)责任会计所管理的资金运动,主要是各责任中心以价值的形式表现的生产过程中的耗费、占用和成果,也就是与责任中心的经济效益有关的指标:(3)作为责任会计对象的这些指标,应该是各责任中心经济管理权限内可以控制的指标。责任会计对象的具体表现因责任中心具体承担的业务而有所不同。一般来说,各责任中心在生产经营活动中都要占用一定数量的资金,因而要对各自的资金使用效果承担责任。然而,由于各责任中心的经济业务有所不同,对其资金存在的具体形态以及资金的运动方式也会有所不同。例如,承担供应业务的责任中心负责材料的采购成本以及材料保管费用的支出,承担供应业务的责任中心应对此承担责任; 承担生产业务的责任中心负责产品的生产,责任会计对象在这里具体表现为各种生产费用的耗费,承担生产业务的责任中心应对此承担责任; 其他各责任中心一般都会发生耗费,但由于承担的业务不同,耗费的具体表现形式也会不同,但都应对各自负责的耗费承担责任。
应该指出,责任会计以责任中心可控制的资金运动为对象,并不是说不能对企业整体的资金运动进行管理。企业内部各责任中心并不是孤立的,而是企业整体的有机组成部分,相互之间保持密切的联系。某一责任中心不可控资金运动,则可能是另一责任中心的可控资金运动。因而各个责任中心可控资金运动的总和,就形成了企业整体资金运动。责任会计的责任中心以可控资金运动为对象进行管理,正是为了更好地对企业整体资金运动进行管理。
(三)责任会计的职能
1预算职能。责任会计的预算职能,就是合理地编制各责任中心的责任预算,作为各责任中心努力的目标以及衡量各责任中心工作成果的标准。在编制责任预算时,一是要注意责任预算的合理性,要与责任中心的管理权限相适应; 二是要注意责任预算与企业预算的目标一致性,责任预算应是企业预算的科学分解:三是要注意责任预算的完整性,为了全面反映责任中心的工作成果,责任预算应以价值指标为主,但也应包括一部分非价值指标,既要有定量指标,也要有定性指标。
2. 控制职能。责任会计的控制职能,也称监督职能,就是对责任中心的生产经营活动按照事前制定的责任预算进行检验,对发现的差异及时进行改正。责任会计控制,一方面是企业或上级责任中心对所属下级责任中心的控制; 另一方面是责权利相结合所引发的自我控制。责任会计的控制职能是一项重要的职能。它是各责任中心的生产经营活动按照既定的目标顺利进行的重要保证。
3. 核算职能。责任会计的核算职能,就是对各责任中心已发生的经济业务采用的会计核算方法进行记录、计算,并通过一定方式向责任中心负责人和企业领导者反映责任中心预算的完成情况。责任会计核算是责任会计的基础,核算职能是责任会计的一项重要的职能。
4. 考核职能. 责任会计的考核职能,就是以责任中心的责任预算为依据,根据责任会计核算提供的信息资料,对责任中心的工作成果进行分析和评价,并使其工作成果与物质利益紧密结合起来。正确、合理的考核,对于充分调动企业广大
职工的积极性和主观能动性有重要的意义。考核职能是责任会计赖以巩固和发展的重要保证。
上述责任会计的四项职能是相互联系的整体。预算职能提供责任中心的工作目标和考核标准; 控制职能促使责任中心的工作按照既定的目标进行; 核算职能反映责任中心对责任预算的执行结果; 考核职能则充分调动各责任中心完成责任预算和企业预算的积极性,并保证责任会计巩固和发展,为编制新的责任预算提供参考数据。
责任会计与货币资金管理
责任会计是以调动企业职工完成企业预算,提高企业经济效益的积极性为己任,按责权利相结合的原则,将企业各核算单位划分若干个责任中心,并将企业有关经济效益的预算指标分解落实到各责任中心,由其对本身可控的生产经营过程实行自我控制,以保证完成企业经济预算、提高经济效益的一种企业内部经济管理工作。企业的再生产过程,就是资金的运动过程,因此货币资金管理要与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紧密结合起来,有利于实现企业预算。责任会计通过内部结算系统,实现资金集中管理与控制。
(一)责任会计体系的内容:
1. 建立责任中心。按照责任范围,建立责任中心,要真正落实企业内部的经 济责任,应建立以其主要负责人为责任承担者的责任中心。
2. 建立内部结算系统。 责任中心应负担的经济责任,为对各责任中心进行考核提供客观依据。
3. 编制责任预算。. 建立具有适合企业特点的责任会计体系,应编制科学的责 任预算。责任预算是责任中心的奋斗目标,也是考核责任中心工作成果的标准, 将企业预算合理分解,落实到各责任中心,使之成为责任中心的责任预算。责任预算应分为弹性预算和固定预算。责任预算应先进可行,既全面又有重点,使之真正成为责任中心的奋斗目标和完成企业预算的基础。
4,进行责任控制。建立具有适合企业特点的责任会计体系,应加强责任预算执行过程的控制。一方面应实行自上而下的控制,即上级责任中心对所属的下级责任中心进行全面控制; 另一方面,应由各责任中心对各自生产经营活动按照责任预算进行自我约束和调节,使之按照既定的目标进行。由于不同的责任中心的生产经营活动有所不同,因而各责任中心还应根据各自生产经营活动的特点,采用不同的控制方法。
5. 进行责任核算。建立具有适合企业特点的责任会计体系,应确定合理的核算方法。责任预算执行过程中的核算,可以与财务会计核算分别进行,即实行“双轨制”核算; 也可与财务会计核算合并进行,即实行“单轨制”核算。在责任预算执行过程的核算中,应能明确反映和责任中心的耗费及成果的归属,应将实际发生的耗费或取得的成果与预算进行比较,计算差异,编制责任报告,作为考核的基础。由于不同责任中心的控制范围不同,因而各责任中心的核算方法也有所不同。为此,各责任中心应根据各自的条件以及具体的控制范围,分别采用适当的核算形式及适当的核算方法
6. 进行责任考核。报告的基础上,对各项责任预算完成情况进行分析,总结成功的经验,揭示存在的不足,也为编制下一期的责任预算提供资料。同时,还要根据各责任中心的预算完成情况进行合理奖惩,以便充分调动各责任中心的积极性。
(二)责任会计的主体和对象
责任会计的主体。责任会计主体就是企业内部的各个责任中心。责任会计主体与财务会计主体不同。财务会计主体可以是一个企业,也可以是一个由若干企业通过控股关系组织起来的集团公司,是按照正确处理企业与所有者关系的要求设立的。责任会计是企业内部控制会计,是企业内部的一项管理工作,要明确企业内部各责任中心的责任归属,要求正确处理企业内部各个责任中心之间以及各个责任中心与企业之间的关系,因而,各个责任中心应成为相对独立的内部核算单位,分别反映各自在生产经营中的耗费和成果。企业内部资产调拨,从整个企
业来看,既不能增减企业的收益或损失,也不会增减企业的资产或负债,但从各个责任中心来看,则可能影响其耗费或工作成果,影响各个责任中心之间的相互利益。由于责任会计的上述特点,责任会计主体不是整个企业,而是企业内部的各个责任中心。
责任会计的对象。具有以下特点:(1)责任会计是以责任中心为主体进行的管理,而不是以企业为主体进行管理;(2)责任会计所管理的资金运动,主要是各责任中心以价值的形式表现的生产过程中的耗费、占用和成果,也就是与责任中心的经济效益有关的指标:(3)作为责任会计对象的这些指标,应该是各责任中心经济管理权限内可以控制的指标。责任会计对象的具体表现因责任中心具体承担的业务而有所不同。一般来说,各责任中心在生产经营活动中都要占用一定数量的资金,因而要对各自的资金使用效果承担责任。然而,由于各责任中心的经济业务有所不同,对其资金存在的具体形态以及资金的运动方式也会有所不同。例如,承担供应业务的责任中心负责材料的采购成本以及材料保管费用的支出,承担供应业务的责任中心应对此承担责任; 承担生产业务的责任中心负责产品的生产,责任会计对象在这里具体表现为各种生产费用的耗费,承担生产业务的责任中心应对此承担责任; 其他各责任中心一般都会发生耗费,但由于承担的业务不同,耗费的具体表现形式也会不同,但都应对各自负责的耗费承担责任。
应该指出,责任会计以责任中心可控制的资金运动为对象,并不是说不能对企业整体的资金运动进行管理。企业内部各责任中心并不是孤立的,而是企业整体的有机组成部分,相互之间保持密切的联系。某一责任中心不可控资金运动,则可能是另一责任中心的可控资金运动。因而各个责任中心可控资金运动的总和,就形成了企业整体资金运动。责任会计的责任中心以可控资金运动为对象进行管理,正是为了更好地对企业整体资金运动进行管理。
(三)责任会计的职能
1预算职能。责任会计的预算职能,就是合理地编制各责任中心的责任预算,作为各责任中心努力的目标以及衡量各责任中心工作成果的标准。在编制责任预算时,一是要注意责任预算的合理性,要与责任中心的管理权限相适应; 二是要注意责任预算与企业预算的目标一致性,责任预算应是企业预算的科学分解:三是要注意责任预算的完整性,为了全面反映责任中心的工作成果,责任预算应以价值指标为主,但也应包括一部分非价值指标,既要有定量指标,也要有定性指标。
2. 控制职能。责任会计的控制职能,也称监督职能,就是对责任中心的生产经营活动按照事前制定的责任预算进行检验,对发现的差异及时进行改正。责任会计控制,一方面是企业或上级责任中心对所属下级责任中心的控制; 另一方面是责权利相结合所引发的自我控制。责任会计的控制职能是一项重要的职能。它是各责任中心的生产经营活动按照既定的目标顺利进行的重要保证。
3. 核算职能。责任会计的核算职能,就是对各责任中心已发生的经济业务采用的会计核算方法进行记录、计算,并通过一定方式向责任中心负责人和企业领导者反映责任中心预算的完成情况。责任会计核算是责任会计的基础,核算职能是责任会计的一项重要的职能。
4. 考核职能. 责任会计的考核职能,就是以责任中心的责任预算为依据,根据责任会计核算提供的信息资料,对责任中心的工作成果进行分析和评价,并使其工作成果与物质利益紧密结合起来。正确、合理的考核,对于充分调动企业广大
职工的积极性和主观能动性有重要的意义。考核职能是责任会计赖以巩固和发展的重要保证。
上述责任会计的四项职能是相互联系的整体。预算职能提供责任中心的工作目标和考核标准; 控制职能促使责任中心的工作按照既定的目标进行; 核算职能反映责任中心对责任预算的执行结果; 考核职能则充分调动各责任中心完成责任预算和企业预算的积极性,并保证责任会计巩固和发展,为编制新的责任预算提供参考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