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期)
日照市水利局办公室 2010年1月7日
我市塘坝加固试点工作进展顺利
塘坝是农村重要的小型水利工程和“当家水工程”,对保障农村饮水安全和农业灌溉,特别是促进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增加农民收入、改善生态环境具有较为重要的作用。我市现有塘坝3000余座,这些塘坝大部分建设初期标准不高,先天不足,且地理位置比较偏僻,历经几十年的运行,老化失修严重,大部分成为病险塘坝,塘坝的安全状况日益凸显,严重威胁着下游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也制约了塘坝抗旱效益的发挥。由于受资金等条件的制约,塘坝工程的安全、建设管理、效益发挥等问题虽倍受各级关注,但仍没有得到很好的解决。为积极探索新形势下塘坝除险加固的新路子,根据省水利厅领导的指示和市政府领导的要求,我市确定在东港区南湖镇开展塘坝除险加固试点工作,为面
上工作的开展奠定基础。
去秋以来,市水利局及早动手,在充分调研的基础上,制定了《日照市东港区南湖镇塘坝加固试点工作方案》,计划两年内完成南湖镇72座重点塘坝除险加固试点任务。东港区各级领导高度重视,积极采取切实措施,按照试点方案扎实开展工作,取得了较好成效。目前塘坝加固试点工作已全面铺开,截止1月10日已开工建设18座塘坝除险加固工程,现已完成大坝加土、溢洪道开挖等工程项目。首批36座病险塘坝在今年汛前将全部完成加固任务;另外36座病险塘坝加固将在汛末全部完成加固任务。工作中主要做法如下:
一是加强组织领导,落实工作责任。为切实做好南湖镇塘坝除险加固试点工作,东港区把塘坝除险加固工作列入冬春农田水利基本建设的重点,由区政府统一指挥,区水利部门负责技术指导和质量监督,南湖镇负责具体实施。区政府成立了由区长任组长、分管副区长任副组长的领导小组,负责整个试点工作的实施推进。南湖镇也建立健全了相应领导机构和工作班子,主要负责同志亲自抓、分管同志靠上抓,层层落实工作责任。去年10月份组织南湖镇有塘坝除险加固任务的部分村支部书记、水利站长、区水利局有关科室工作人员到费县参观学习了小型水利工程产权制度改革的经验做法,积极学习借鉴先进经验;在南湖镇召开了塘坝除险加固工作座谈会,广泛宣传发动,加快工程建设进度,极大促进了面上工作的开展。
二是创新融资模式,多方筹措资金。坚持“市场融资为主体、上级财政补助为辅、争取社会各方参与”的原则,实行“民办公助”,灵活运用承包、租赁、拍卖、股份等市场形式,多方筹措资金。一是股份合作模式。吸引民间大户(集团)注资水库塘坝建设、管护,以入股、股份制合作的形式,取得全部或者部分经营权、使用权。南湖镇花峡峪村柳沟塘坝除险加固,总投资18.9万元,吸引了塘坝周边20余户果园种植户进行入股,加固完成后,入股农户可以免费进行灌溉,村两委还可以对塘坝进行对外承包,实现了村、承包户、农民的“三赢”。二是大户联营模式。吸引民间投资大户注入资金兴修水利,并由大户取得部分或者全部使用权、管理权。南湖镇下湖一村葫芦套塘坝,由南湖镇御品茶厂投资兴修,总投资约19万元,塘坝使用权、管理权归该茶厂,并负责水利设施日常管理、维护,解决了塘坝周边300亩茶园、1500亩地灌溉难题。三是拍卖经营模式。通过多种合作模式,将塘坝出让给具备资质的大户(集团),所有权和经营权完全售出。南湖镇徐家坪村与盛泰集团达成协议,在村北山塘坝周边建设茶博院,建成后,塘坝所有权及管理权出售给盛泰集团。工程投资暂由徐家坪村委垫付,塘坝出售后,再将工程建设费用拨付给村委。四是承包合伙经营模式。塘坝所有权、建设权不变,将部分使用权对外承包,承包费用于塘坝加固或反哺塘坝维护修缮等,达到“以水养塘”目的。南湖镇王家官庄塘坝就由村里承包给3个合伙人, 出资进行加固;东黄山前等村,则将塘坝承包给养殖大户承包,在
其承包费中包含塘坝维护经费。五是“一事一议”筹资模式。为解决先期资金缺乏问题,部分村采取 “一事一议”的方式,充分调动了村民参与积极性。在上坳小(二)型水库建设过程中,上坳村通过“一事一议”模式,共筹集资金15万元,有80%的村民自发参与到水库建设中来。
三是规范建设管理,确保长效运行。及时组织做好各项前期工作,聘请市水利勘测设计院专家,在充分勘察论证、多种方案比较的基础上,制定了塘坝除险加固工程设计方案。区水利局成立了专家组,加强对塘坝除险加固工程的技术指导和跟踪服务,发现问题及时进行反馈和督导整改。突出抓好排查鉴定、工程设计、工程招标、工程施工、工程监理和运行管理“六个环节”,确保工程质量。在做好塘坝除险加固的同时,进一步落实责、权、利,做好建后管理工作,明确防汛抗旱责任主体,完善管理体制,切实发挥工程效益,确保工程长效运行。
(第2期)
日照市水利局办公室 2010年1月7日
我市塘坝加固试点工作进展顺利
塘坝是农村重要的小型水利工程和“当家水工程”,对保障农村饮水安全和农业灌溉,特别是促进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增加农民收入、改善生态环境具有较为重要的作用。我市现有塘坝3000余座,这些塘坝大部分建设初期标准不高,先天不足,且地理位置比较偏僻,历经几十年的运行,老化失修严重,大部分成为病险塘坝,塘坝的安全状况日益凸显,严重威胁着下游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也制约了塘坝抗旱效益的发挥。由于受资金等条件的制约,塘坝工程的安全、建设管理、效益发挥等问题虽倍受各级关注,但仍没有得到很好的解决。为积极探索新形势下塘坝除险加固的新路子,根据省水利厅领导的指示和市政府领导的要求,我市确定在东港区南湖镇开展塘坝除险加固试点工作,为面
上工作的开展奠定基础。
去秋以来,市水利局及早动手,在充分调研的基础上,制定了《日照市东港区南湖镇塘坝加固试点工作方案》,计划两年内完成南湖镇72座重点塘坝除险加固试点任务。东港区各级领导高度重视,积极采取切实措施,按照试点方案扎实开展工作,取得了较好成效。目前塘坝加固试点工作已全面铺开,截止1月10日已开工建设18座塘坝除险加固工程,现已完成大坝加土、溢洪道开挖等工程项目。首批36座病险塘坝在今年汛前将全部完成加固任务;另外36座病险塘坝加固将在汛末全部完成加固任务。工作中主要做法如下:
一是加强组织领导,落实工作责任。为切实做好南湖镇塘坝除险加固试点工作,东港区把塘坝除险加固工作列入冬春农田水利基本建设的重点,由区政府统一指挥,区水利部门负责技术指导和质量监督,南湖镇负责具体实施。区政府成立了由区长任组长、分管副区长任副组长的领导小组,负责整个试点工作的实施推进。南湖镇也建立健全了相应领导机构和工作班子,主要负责同志亲自抓、分管同志靠上抓,层层落实工作责任。去年10月份组织南湖镇有塘坝除险加固任务的部分村支部书记、水利站长、区水利局有关科室工作人员到费县参观学习了小型水利工程产权制度改革的经验做法,积极学习借鉴先进经验;在南湖镇召开了塘坝除险加固工作座谈会,广泛宣传发动,加快工程建设进度,极大促进了面上工作的开展。
二是创新融资模式,多方筹措资金。坚持“市场融资为主体、上级财政补助为辅、争取社会各方参与”的原则,实行“民办公助”,灵活运用承包、租赁、拍卖、股份等市场形式,多方筹措资金。一是股份合作模式。吸引民间大户(集团)注资水库塘坝建设、管护,以入股、股份制合作的形式,取得全部或者部分经营权、使用权。南湖镇花峡峪村柳沟塘坝除险加固,总投资18.9万元,吸引了塘坝周边20余户果园种植户进行入股,加固完成后,入股农户可以免费进行灌溉,村两委还可以对塘坝进行对外承包,实现了村、承包户、农民的“三赢”。二是大户联营模式。吸引民间投资大户注入资金兴修水利,并由大户取得部分或者全部使用权、管理权。南湖镇下湖一村葫芦套塘坝,由南湖镇御品茶厂投资兴修,总投资约19万元,塘坝使用权、管理权归该茶厂,并负责水利设施日常管理、维护,解决了塘坝周边300亩茶园、1500亩地灌溉难题。三是拍卖经营模式。通过多种合作模式,将塘坝出让给具备资质的大户(集团),所有权和经营权完全售出。南湖镇徐家坪村与盛泰集团达成协议,在村北山塘坝周边建设茶博院,建成后,塘坝所有权及管理权出售给盛泰集团。工程投资暂由徐家坪村委垫付,塘坝出售后,再将工程建设费用拨付给村委。四是承包合伙经营模式。塘坝所有权、建设权不变,将部分使用权对外承包,承包费用于塘坝加固或反哺塘坝维护修缮等,达到“以水养塘”目的。南湖镇王家官庄塘坝就由村里承包给3个合伙人, 出资进行加固;东黄山前等村,则将塘坝承包给养殖大户承包,在
其承包费中包含塘坝维护经费。五是“一事一议”筹资模式。为解决先期资金缺乏问题,部分村采取 “一事一议”的方式,充分调动了村民参与积极性。在上坳小(二)型水库建设过程中,上坳村通过“一事一议”模式,共筹集资金15万元,有80%的村民自发参与到水库建设中来。
三是规范建设管理,确保长效运行。及时组织做好各项前期工作,聘请市水利勘测设计院专家,在充分勘察论证、多种方案比较的基础上,制定了塘坝除险加固工程设计方案。区水利局成立了专家组,加强对塘坝除险加固工程的技术指导和跟踪服务,发现问题及时进行反馈和督导整改。突出抓好排查鉴定、工程设计、工程招标、工程施工、工程监理和运行管理“六个环节”,确保工程质量。在做好塘坝除险加固的同时,进一步落实责、权、利,做好建后管理工作,明确防汛抗旱责任主体,完善管理体制,切实发挥工程效益,确保工程长效运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