板凳宁坐十年冷文章不著一字空

板凳宁坐十年冷文章不著一字空

作者:章宏伟 刘光裕 汪家熔 陈 静

来源:《编辑之友》2010年第07期

古代出版史不可轻视明清

刘光裕(以下简称“刘”):这些年,章宏伟致力于明清文献与明清出版史,年年推出新作,《故宫问学》只是其中一部分,大概是成果最丰者之一。如今,明清出版史不受学界重视,研究者不多。章宏伟坚持明清出版史研究,埋头苦干,成绩喜人,颇有示范的意义。他的研究成果表明,明清出版业之发达,超过两宋,更超过汉唐,所以我说:“明清是中国古代出版的鼎盛时期。”下面,联系宏伟研究成果讲两个例子。其一是明代著名出版家毛晋。北宋出版业以国子监为主。北宋初年的国子监用40来年时间,镌刻书版十余万块。到明代后期,毛晋(1599—1659) 汲古阁一家就镌刻了十余万块书版。宋代国子监做出版,有国家力量多方面支持,非一般可比。毛晋是明代一位民间出版家,不具有宋代国子监那种有利条件,他做出版必须靠自己。可是,毛晋一生刊版总量,与北宋国子监40来年大致相当,由此可见自宋至明中国出版业发展之巨大。其二是明末清初的大型佛藏——《嘉兴藏》。据王国维《五代两宋监本考》著录统计,北宋监本近7000卷,南宋监本约两千五六百卷,加上遗留的,两宋监本大概1万卷左右,超出l 万卷不会很多。明末清初的《嘉兴藏》是一个民间出版项目,从筹备、策划、校雠、刊刻到出售,始终在民间运作,完全靠民间力量完成这部1.2万余卷的大型佛藏,其规模之大,与两宋监本总数大体相当。上面两个例子说明,明清民间出版业的总体规模与能力明显超过宋代官办出版业。我国的雕版出版首先成熟于五代官府。两宋出版业仍以官办为主;民办出版北宋已有,到南宋才呈蓬勃发展之势。总的看,民办出版是在官办出版之后渐渐发展起来的。自宋至清,官办出版业不断发展,然而比官办出版发展更为迅猛的是民间出版业,于是造成明清出版数百年全面繁荣。

学界为何不重视明清出版? 我想原因之一是受古代藏书家“佞宋”的影响。有了“佞宋”的观念,便以为宋以后一代不如一代。藏书家对书志学有多方面的重大贡献,这是不可否认的事实。在藏书家眼里,古书不仅是书籍,还是文物。视古书为文物,必定以古为贵,以“佞宋”为尚。丰富藏书是古代研究目录或版本的重要条件,所以民国以前研究目录学或版本学的人多数是藏书家。讲版本,不能不讲善本、珍本。善本不仅是书籍,更是文物,所以也是以古为贵,以“佞宋”为尚。凡是文物,总是越古越好。差不多的青铜器,西周的总比西汉的好,这是没有疑问的。藏书家或版本学家以“佞宋”为尚。自有其道理。可是,出版史不可人云亦云,跟着人家“佞宋”。明清出版业的规模与能力,出版物的门类品种、数量质量等,无不大大超过两宋,你反而以为明清不如宋代,岂不是过于背离史实么? 出版史作为一门独立的学科,不同于藏书史,也不同于目录学或版本学。从自己学科任务出发,出版史必须以出版业为中心,研究出版活动、出版过程、出版机构、出版人物以及出版物的门类品种、数量质量,流通的方式与渠道、速度与广度以及出版对作者特别是对读者的影响等。只要坚持以出版业为中心,就不可能认为明清出版不如两宋。出版史出现“佞宋”现象,从其自身原因看,首先是在学科的对象、范围方面存在混乱或不明确等问题。

古代出版史基本上是书籍出版史。书籍是无限丰富的多面体,可以从多方面进行研究。例如,目录学主要考察书籍目录编制,版本学主要考察书籍版本源流,书籍史主要考察书籍制作制度,学术史主要研究书籍作品的内容,著作史主要研究作品的著作方式等等。总之,以书籍为研究对象的学科有很多,出版史只是其中之一。不同的学科研究书籍的不同方面,由此形成自己学科与众不同的对象与范围,彼此不能混同。出版史在对象、范围方面容易与哪些学科混同? 现在看有目录学,有版本学,有著作史(主要是编纂史) ,有刻书史(扩大了的刻书目录学) 等。出版史研究书籍的独特视角是什么? 是将书籍视为用于传播信息的媒介工具。唯有出版业或出版活动才能令书籍成为媒介工具,没有出版业或出版活动,书籍无法成为媒介工具。因此,凡视书籍为媒介工具,研究必定以出版业为中心,这样便将出版史的对象、范围,与所有相邻学科一一区别开来。从历史过程看,随着书籍实现公众传播,社会上逐渐有了出版活动,有了出版业。出版业不断发展,促使书籍发挥的作用越来越大。如果说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具有促进文明进步的巨大作用,那么,出版业就是推动书籍发挥作用的发动机。

不论古今中外,出版的宗旨与归宿都是公众传播。没有公众传播,就不会有出版活动,也不会有出版业。书籍最初实现公众传播是出版诞生的标志。出版诞生以前的历史是出版的史前史。当今一种流行观点是,有书籍就有出版。这种观点的问题在哪里? 历史上存在的书籍,有些是公众传播的书籍,有些是不准公众传播,或尚未公众传播的书籍,总之并不是所有书籍都向公众传播。先举例说明历史上存在不准公众传播的书籍。孔子有一句很有名的话:“知我者其唯《春秋》乎? 罪我者其唯《春秋》乎?”孔子改编鲁《春秋》为自己私学的教材,何“罪”之有? 为何说“罪我者其唯《春秋》”?对此,章太炎《国学讲演录》解释说:“周史秘藏,孔子窥之,而泄之于外,故有罪焉尔。向来国史实录,秘不示人。”读了这个解释,“罪我者”就好理解了。章太炎说:“所有国史实录,秘不示人”,就是周王室的与诸侯国的国史实录,一律不准公诸于众,不准公众传播。类似意思《史记》也说过。有书籍,但“秘不示人”。这种现象改用出版学词语说,就是有书籍,但不准出版。这类事例,其实当今社会也存在。下面,再举一个先秦的例子。《左传》“庄公二十二年(前672)”:“周史有以《周易》见陈侯者,陈侯使筮之。”《周易》其书大概西周就有了;陈侯,是春秋时陈国诸侯,乃有权有势的人物。既然西汉太学生若要《周易》只需自己抄一部就行,为什么有权有势的陈侯不能派人去抄《周易》,却要靠周史官从洛阳王宫悄悄带出来(或偷着带出来) 给他? 其中原因是什么? 《周易》是周王室的官书,所有官书在汉以前都不准公众传播,官书中只有《诗》《书》,因为是官学教材才成为例外。《周易》供王室专用,不仅是陈侯不准有,其他诸侯也不准有。历史发展到西汉,《周易》已经公之于众,所以西汉太学生几乎人人可以抄《周易》。可是在春秋时期,《周易》仍旧“秘不示人”,仍旧不准公之于众,故而尊贵如陈侯也只能靠周史官从王宫偷着带出来给他。史官掌书,所以周史官有可能将《周易》悄悄带出王宫。再以清代《全唐诗》为例。《全唐诗》最初为钱谦益所编,以后季振宜在钱本基础上重编,最后由徐乾学将季编《全唐诗》呈康熙皇帝。接着,康熙命曹寅刻于扬州诗局。毫无疑问,《全唐诗》作为书籍在扬州诗局刊刻之前早就有了,但是无论钱本还是季本,都是尚未出版的书籍。康熙四十四年扬州诗局刊行是《全唐诗》第一次公之于众,从此《全唐诗》才成为出版的书籍。尚未出版的书籍与已出版的书籍,两者都是书籍,但是性质与作用截然不同。前者因为尚未公众传播,所以对社会

板凳宁坐十年冷文章不著一字空

作者:章宏伟 刘光裕 汪家熔 陈 静

来源:《编辑之友》2010年第07期

古代出版史不可轻视明清

刘光裕(以下简称“刘”):这些年,章宏伟致力于明清文献与明清出版史,年年推出新作,《故宫问学》只是其中一部分,大概是成果最丰者之一。如今,明清出版史不受学界重视,研究者不多。章宏伟坚持明清出版史研究,埋头苦干,成绩喜人,颇有示范的意义。他的研究成果表明,明清出版业之发达,超过两宋,更超过汉唐,所以我说:“明清是中国古代出版的鼎盛时期。”下面,联系宏伟研究成果讲两个例子。其一是明代著名出版家毛晋。北宋出版业以国子监为主。北宋初年的国子监用40来年时间,镌刻书版十余万块。到明代后期,毛晋(1599—1659) 汲古阁一家就镌刻了十余万块书版。宋代国子监做出版,有国家力量多方面支持,非一般可比。毛晋是明代一位民间出版家,不具有宋代国子监那种有利条件,他做出版必须靠自己。可是,毛晋一生刊版总量,与北宋国子监40来年大致相当,由此可见自宋至明中国出版业发展之巨大。其二是明末清初的大型佛藏——《嘉兴藏》。据王国维《五代两宋监本考》著录统计,北宋监本近7000卷,南宋监本约两千五六百卷,加上遗留的,两宋监本大概1万卷左右,超出l 万卷不会很多。明末清初的《嘉兴藏》是一个民间出版项目,从筹备、策划、校雠、刊刻到出售,始终在民间运作,完全靠民间力量完成这部1.2万余卷的大型佛藏,其规模之大,与两宋监本总数大体相当。上面两个例子说明,明清民间出版业的总体规模与能力明显超过宋代官办出版业。我国的雕版出版首先成熟于五代官府。两宋出版业仍以官办为主;民办出版北宋已有,到南宋才呈蓬勃发展之势。总的看,民办出版是在官办出版之后渐渐发展起来的。自宋至清,官办出版业不断发展,然而比官办出版发展更为迅猛的是民间出版业,于是造成明清出版数百年全面繁荣。

学界为何不重视明清出版? 我想原因之一是受古代藏书家“佞宋”的影响。有了“佞宋”的观念,便以为宋以后一代不如一代。藏书家对书志学有多方面的重大贡献,这是不可否认的事实。在藏书家眼里,古书不仅是书籍,还是文物。视古书为文物,必定以古为贵,以“佞宋”为尚。丰富藏书是古代研究目录或版本的重要条件,所以民国以前研究目录学或版本学的人多数是藏书家。讲版本,不能不讲善本、珍本。善本不仅是书籍,更是文物,所以也是以古为贵,以“佞宋”为尚。凡是文物,总是越古越好。差不多的青铜器,西周的总比西汉的好,这是没有疑问的。藏书家或版本学家以“佞宋”为尚。自有其道理。可是,出版史不可人云亦云,跟着人家“佞宋”。明清出版业的规模与能力,出版物的门类品种、数量质量等,无不大大超过两宋,你反而以为明清不如宋代,岂不是过于背离史实么? 出版史作为一门独立的学科,不同于藏书史,也不同于目录学或版本学。从自己学科任务出发,出版史必须以出版业为中心,研究出版活动、出版过程、出版机构、出版人物以及出版物的门类品种、数量质量,流通的方式与渠道、速度与广度以及出版对作者特别是对读者的影响等。只要坚持以出版业为中心,就不可能认为明清出版不如两宋。出版史出现“佞宋”现象,从其自身原因看,首先是在学科的对象、范围方面存在混乱或不明确等问题。

古代出版史基本上是书籍出版史。书籍是无限丰富的多面体,可以从多方面进行研究。例如,目录学主要考察书籍目录编制,版本学主要考察书籍版本源流,书籍史主要考察书籍制作制度,学术史主要研究书籍作品的内容,著作史主要研究作品的著作方式等等。总之,以书籍为研究对象的学科有很多,出版史只是其中之一。不同的学科研究书籍的不同方面,由此形成自己学科与众不同的对象与范围,彼此不能混同。出版史在对象、范围方面容易与哪些学科混同? 现在看有目录学,有版本学,有著作史(主要是编纂史) ,有刻书史(扩大了的刻书目录学) 等。出版史研究书籍的独特视角是什么? 是将书籍视为用于传播信息的媒介工具。唯有出版业或出版活动才能令书籍成为媒介工具,没有出版业或出版活动,书籍无法成为媒介工具。因此,凡视书籍为媒介工具,研究必定以出版业为中心,这样便将出版史的对象、范围,与所有相邻学科一一区别开来。从历史过程看,随着书籍实现公众传播,社会上逐渐有了出版活动,有了出版业。出版业不断发展,促使书籍发挥的作用越来越大。如果说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具有促进文明进步的巨大作用,那么,出版业就是推动书籍发挥作用的发动机。

不论古今中外,出版的宗旨与归宿都是公众传播。没有公众传播,就不会有出版活动,也不会有出版业。书籍最初实现公众传播是出版诞生的标志。出版诞生以前的历史是出版的史前史。当今一种流行观点是,有书籍就有出版。这种观点的问题在哪里? 历史上存在的书籍,有些是公众传播的书籍,有些是不准公众传播,或尚未公众传播的书籍,总之并不是所有书籍都向公众传播。先举例说明历史上存在不准公众传播的书籍。孔子有一句很有名的话:“知我者其唯《春秋》乎? 罪我者其唯《春秋》乎?”孔子改编鲁《春秋》为自己私学的教材,何“罪”之有? 为何说“罪我者其唯《春秋》”?对此,章太炎《国学讲演录》解释说:“周史秘藏,孔子窥之,而泄之于外,故有罪焉尔。向来国史实录,秘不示人。”读了这个解释,“罪我者”就好理解了。章太炎说:“所有国史实录,秘不示人”,就是周王室的与诸侯国的国史实录,一律不准公诸于众,不准公众传播。类似意思《史记》也说过。有书籍,但“秘不示人”。这种现象改用出版学词语说,就是有书籍,但不准出版。这类事例,其实当今社会也存在。下面,再举一个先秦的例子。《左传》“庄公二十二年(前672)”:“周史有以《周易》见陈侯者,陈侯使筮之。”《周易》其书大概西周就有了;陈侯,是春秋时陈国诸侯,乃有权有势的人物。既然西汉太学生若要《周易》只需自己抄一部就行,为什么有权有势的陈侯不能派人去抄《周易》,却要靠周史官从洛阳王宫悄悄带出来(或偷着带出来) 给他? 其中原因是什么? 《周易》是周王室的官书,所有官书在汉以前都不准公众传播,官书中只有《诗》《书》,因为是官学教材才成为例外。《周易》供王室专用,不仅是陈侯不准有,其他诸侯也不准有。历史发展到西汉,《周易》已经公之于众,所以西汉太学生几乎人人可以抄《周易》。可是在春秋时期,《周易》仍旧“秘不示人”,仍旧不准公之于众,故而尊贵如陈侯也只能靠周史官从王宫偷着带出来给他。史官掌书,所以周史官有可能将《周易》悄悄带出王宫。再以清代《全唐诗》为例。《全唐诗》最初为钱谦益所编,以后季振宜在钱本基础上重编,最后由徐乾学将季编《全唐诗》呈康熙皇帝。接着,康熙命曹寅刻于扬州诗局。毫无疑问,《全唐诗》作为书籍在扬州诗局刊刻之前早就有了,但是无论钱本还是季本,都是尚未出版的书籍。康熙四十四年扬州诗局刊行是《全唐诗》第一次公之于众,从此《全唐诗》才成为出版的书籍。尚未出版的书籍与已出版的书籍,两者都是书籍,但是性质与作用截然不同。前者因为尚未公众传播,所以对社会


相关文章

  • 书页中的父爱读后感600字
  • 书页中的父爱_600字总有一本书,令印印象之深,过目不忘:总有一本书,蕴含着深奥的道理:总有一本书,是作者注入情感的心血之作--也总有一本书,字里行间透出浓浓的父爱,一种平凡.珍贵的亲情.人们形容父爱,常用"父爱如山"等 ...查看


  • 经典童谣(大全)100首
  • 一字歌 一只小蜜蜂呀,飞到花丛中呀,飞呀,飞呀. 二只小耗子呀,跑到粮仓里呀,吃呀,吃呀. 三只小花猫呀,去抓小耗子呀,追呀,追呀. 四只小花狗呀,去找小花猫呀,玩呀,玩呀. 五只小山羊呀,爬到山坡上呀,爬呀,爬呀. 六只小鸭子呀,跳到水里 ...查看


  • 2014河北省中考语文
  • 2014年初中升学考试 语 文 试 卷 注意事项:1.本试卷共8 页,总分120分,考试时间120分钟. 2.答卷前将密封线左侧的项目填写清楚. 3.答案须用蓝色.黑色钢笔或圆珠笔书写. 第 一 部 分 (1-5题 23分) 1.阅读下面的 ...查看


  • 观[孟二冬先进事迹]有感
  • 观<孟二冬先进事迹>有感 4月10号,我作为入党积极分子的一员在天工大党支部的号召下观看了<孟二冬先进事迹报告会>.报告会由五部分组成,分别由北京大学校长许智宏,北京大学中文系主任温如敏,孟二冬教授在石河子大学授课时 ...查看


  • 四年级作文开心活动类文章8
  • 开心活动(二) --写活动类文章 一.写作小秘诀 1.活动前.活动中.活动后 2.写清楚活动的形式和特点. 活动内容丰富多彩, 因此, 不同的活动内容, 就会有不同的形式和特点. 了解它们的不同特点再行文能使读者感受到所记叙述活动的独特之处 ...查看


  • 对法院文秘工作的几点心得体会
  • 对法院文秘工作的几点心得体会 暑去寒来,春秋五度:光阴流逝,华发早生.我,作为过去的一名办案人员,现在的一名法院文秘工作者,忆昔往事,感触颇多.文秘工作应是我人生道路上最厚重.最珍贵的一页,无怨无悔更无愧.今天,我怀揣平静心情,借法官 论坛 ...查看


  • 经典儿童歌曲大全
  • 儿童歌曲大全 打醋买布 一位爷爷他姓顾, 拍手歌(一) 你拍一,我拍一,一个小孩坐飞机. 上街打醋又买布. 你拍二,我拍二,两个小孩丢手绢. 买了布,打了醋, 你拍三,我拍三,三个小孩来搬砖.你拍四,我拍四,四个小孩写大字.你拍五,我拍五, ...查看


  • 三只小板凳
  • 三只小板凳 ▲教学目标: 1.能体会爱因斯坦从小做事认真,肯花力气,不怕失败的精神. 2.学会本课的九个生字,理解7个新词语的意思. 3.把不完整的因果句补充完整. 4.能理清课文第3自然段是怎样按事情发展顺序写的. 5.能正确朗读课文,会 ...查看


  • 作风建设只有起点没有终点
  • 作风建设只有起点没有终点 --作风转变从"三严三实"开始 2014.04.22 19:09 来源: 求是理论网 作者: 杨志龙 字号:[ 大 中 小 ] 工作作风与党的形象紧密相连,关系到党和国家事业的兴衰成败.习近平总 ...查看


热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