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田园诗词创作之路

  我是个诗词创作的小字辈,我胡诌的那些拙稿仅仅是我做的作业。这里谈点我做“田园诗”作业的肤浅体会。  我出生在上海,4岁到10岁的童年生活在湖南汨罗老家度过。我家住在京广铁路一个小站的镇上。京广线像一条长龙横穿潇湘的城镇和乡村。我从小听惯了火车的鸣笛,看惯了火车在原野上飞奔,走惯了铁路的枕木。家乡的山山水水,田园风光给我童年留下最美好的回忆。我上学路上的两边全是农田、小溪、池塘、沙河、石桥和丘陵山脉。春夏秋冬轮换的景色,令人陶醉。看湘妹子插秧、看绣女浣衣、看老农耕田、看孩子放牛、看金海茫茫的稻穗、看九九艳阳天的农忙、看熙熙攘攘的赶集会、看满山遍野的映山红、戏元宵节的龙灯、赏端午节的热闹、还有看不厌的花鼓戏刘海砍樵。更令我向往的是父亲给我讲的世外桃源。  这是我对乡村最早的记忆。我的《故乡童年漫忆》绝句八首的创作就是来自这些记忆。文革后的1968年我作为知青下放湖北天门农村,在那里接受贫下中农再教育两年,亲自体验了当农民的感觉。江汉平原一马平川,滚滚的麦浪,白茫茫的棉田,憨实的农民,千年不变的农耕方式和日出而作日落而归的生活,给我人生留下一段不可磨灭的经历。短短两年,我在劳动中思索,在思索中寻觅,我感受到了农村、农民、农业需要什么,渴望什么,祈求什么,向往什么。  第一故乡和第二故乡给我的影响是短暂而深刻的,给我后来写“三农”诗词留下了亲身体验和创作灵感。  近两年,我多次到县市农村采风考察,看到了湖北农村翻天覆地的变化,我惊讶,我喜悦,知青年代的思索和寻觅,没想到我们国家在改革开放30年中竟基本完成了农村千年的变革,让广大农民过上了温饱生活,且正向小康奋进!  农民的生活大大改善,随着物资生活的提高,精神生活也相应有了更高的要求。电视机在农村的普及,让广大农民的视觉走出村村户户,触及到中国大地乃至世界。农村的文化、文艺供需矛盾越来越赶不上趟。这个历史使命对城乡文化工作者来说无疑是责无旁贷的。  “春风一拂枣花开,赤壁诗家摆擂台。尽展罔园新秀派,东坡羯鼓己先催。”这是我2010年5月24日—27日在黄冈举行的“全国农村题材诗词创作座谈会”上写的一首七绝。东坡赤壁诗社、《东坡赤壁诗词》杂志社的领导紧跟时代,顺应潮流,聚集全国20多个省市、自治区的80多位中华诗词作者,共举当代诗坛之力,同商打造新田园诗词流派大计。这真是一件先知先觉的大好事。大会围绕“作为以反映时代生活为己任的中华诗词,如何以新的思想、新的情感、新的语言和形式讴歌今天的农业、农村和农民,反映新时期三农的巨大变化”的主题,摆开了擂台,舞动了椽笔,创作出了一大批无愧我们时代的优秀论文和诗词。其感染力、影响力、创造力、凝聚力和向心力是空前的。  通过这次会议的学习,更激发了我的创作动力和使命感,我开始写新田园诗。新在何处:时代要求我们新在题材、新在思想、新在情感、新在语言、新在意象、新在形式;新在表现手法、新在表现技巧;站在改革创新的视角、拿出改革创新的勇气和追求去创作田园诗。比如移风易俗的农村青年自由恋爱、村委会的海选、家电下乡、村村通电联网、电脑手机随身带、党的三农政策给农民带来的实惠、新农村的建设、乡村通公路、通铁路、通高速、办企业等等。题材层出不穷,天天新、年年新,一年一个样,三年不去大变样。  我参观大悟黄龙寺茶园后有句:“层层茶垄接天旋,远胜当年大寨田。”虽未去过当年的大寨,但电视里见过,哪能比得上大悟茶山、茶垄的壮观啊!我感觉自己随绿色的茶垄也旋上了天,飘飘欲仙,美极了。参加荆门油菜花节后有句:“莫道瑶池一处美,荆门三月赛天堂。”参观广水市郝店镇严家湾新农村后有句:“大道林荫一鉴开,红墙农舍紫云裁。猪香十里催兴旺,富水千年漾碧怀。”参观鄂州红莲湖后有句:“红莲披丽秀名湖,碧岛群楼高尔夫。浩气蒸腾新着雨,万花催醒起宏图。”等等,这是我扫描农村崭新的变化后,抒发的诗怀和感慨。  过去有一句话流行于民间:“沙湖沔阳洲,十年九不收”和荒年敲三棒鼓走四方的情景,我在写今日仙桃时就紧扣这个旧况,再写如今的新貌。  去年,省学会号召全省诗人写油菜花,我抓住农村千百年来曾沿用“菜油灯”照明这一习俗,延伸出一种新的意境:用来表现母亲的无私大爱,表现游子的无尽思念,从而歌颂油菜花的精神。“一曲千年游子吟,缝衣夜读共灯芯。菜油燃尽娘亲苦,梦里黄花遍地金。”这首《一盏菜油灯》在老年大学的诗教课上讲析时勾起大家的思母情怀,曾让不少老学员噙泪。我自己也是含着泪写完这首绝句的。每每读她,我就喉咙哽咽。  通过习作过程,我切实感到要想写好田园诗,首先要“下马观花”,贴近农村、关注农村,贴近农民,关注农民,关心农业的发展,给自己加压力,把写新田园诗作为当代诗人不可忽视的主题,不可推卸的责任。  《湖北诗词》每期的田园诗和《东坡赤壁诗词》每期的田园诗人专栏我都认真学习,其中很多新田园诗值得品读、研究、收藏。我学写田园诗的时间很短,其深度、广度、意境、语言、技巧都还不成熟。农村需要“下里巴人”,也需要“阳春白雪”,我们应努力吸取古人山水田园诗的精华,尽情抒发我们对“三农”巨变的赞颂情怀,创作出更多更好的诗词献给伟大的时代。

  我是个诗词创作的小字辈,我胡诌的那些拙稿仅仅是我做的作业。这里谈点我做“田园诗”作业的肤浅体会。  我出生在上海,4岁到10岁的童年生活在湖南汨罗老家度过。我家住在京广铁路一个小站的镇上。京广线像一条长龙横穿潇湘的城镇和乡村。我从小听惯了火车的鸣笛,看惯了火车在原野上飞奔,走惯了铁路的枕木。家乡的山山水水,田园风光给我童年留下最美好的回忆。我上学路上的两边全是农田、小溪、池塘、沙河、石桥和丘陵山脉。春夏秋冬轮换的景色,令人陶醉。看湘妹子插秧、看绣女浣衣、看老农耕田、看孩子放牛、看金海茫茫的稻穗、看九九艳阳天的农忙、看熙熙攘攘的赶集会、看满山遍野的映山红、戏元宵节的龙灯、赏端午节的热闹、还有看不厌的花鼓戏刘海砍樵。更令我向往的是父亲给我讲的世外桃源。  这是我对乡村最早的记忆。我的《故乡童年漫忆》绝句八首的创作就是来自这些记忆。文革后的1968年我作为知青下放湖北天门农村,在那里接受贫下中农再教育两年,亲自体验了当农民的感觉。江汉平原一马平川,滚滚的麦浪,白茫茫的棉田,憨实的农民,千年不变的农耕方式和日出而作日落而归的生活,给我人生留下一段不可磨灭的经历。短短两年,我在劳动中思索,在思索中寻觅,我感受到了农村、农民、农业需要什么,渴望什么,祈求什么,向往什么。  第一故乡和第二故乡给我的影响是短暂而深刻的,给我后来写“三农”诗词留下了亲身体验和创作灵感。  近两年,我多次到县市农村采风考察,看到了湖北农村翻天覆地的变化,我惊讶,我喜悦,知青年代的思索和寻觅,没想到我们国家在改革开放30年中竟基本完成了农村千年的变革,让广大农民过上了温饱生活,且正向小康奋进!  农民的生活大大改善,随着物资生活的提高,精神生活也相应有了更高的要求。电视机在农村的普及,让广大农民的视觉走出村村户户,触及到中国大地乃至世界。农村的文化、文艺供需矛盾越来越赶不上趟。这个历史使命对城乡文化工作者来说无疑是责无旁贷的。  “春风一拂枣花开,赤壁诗家摆擂台。尽展罔园新秀派,东坡羯鼓己先催。”这是我2010年5月24日—27日在黄冈举行的“全国农村题材诗词创作座谈会”上写的一首七绝。东坡赤壁诗社、《东坡赤壁诗词》杂志社的领导紧跟时代,顺应潮流,聚集全国20多个省市、自治区的80多位中华诗词作者,共举当代诗坛之力,同商打造新田园诗词流派大计。这真是一件先知先觉的大好事。大会围绕“作为以反映时代生活为己任的中华诗词,如何以新的思想、新的情感、新的语言和形式讴歌今天的农业、农村和农民,反映新时期三农的巨大变化”的主题,摆开了擂台,舞动了椽笔,创作出了一大批无愧我们时代的优秀论文和诗词。其感染力、影响力、创造力、凝聚力和向心力是空前的。  通过这次会议的学习,更激发了我的创作动力和使命感,我开始写新田园诗。新在何处:时代要求我们新在题材、新在思想、新在情感、新在语言、新在意象、新在形式;新在表现手法、新在表现技巧;站在改革创新的视角、拿出改革创新的勇气和追求去创作田园诗。比如移风易俗的农村青年自由恋爱、村委会的海选、家电下乡、村村通电联网、电脑手机随身带、党的三农政策给农民带来的实惠、新农村的建设、乡村通公路、通铁路、通高速、办企业等等。题材层出不穷,天天新、年年新,一年一个样,三年不去大变样。  我参观大悟黄龙寺茶园后有句:“层层茶垄接天旋,远胜当年大寨田。”虽未去过当年的大寨,但电视里见过,哪能比得上大悟茶山、茶垄的壮观啊!我感觉自己随绿色的茶垄也旋上了天,飘飘欲仙,美极了。参加荆门油菜花节后有句:“莫道瑶池一处美,荆门三月赛天堂。”参观广水市郝店镇严家湾新农村后有句:“大道林荫一鉴开,红墙农舍紫云裁。猪香十里催兴旺,富水千年漾碧怀。”参观鄂州红莲湖后有句:“红莲披丽秀名湖,碧岛群楼高尔夫。浩气蒸腾新着雨,万花催醒起宏图。”等等,这是我扫描农村崭新的变化后,抒发的诗怀和感慨。  过去有一句话流行于民间:“沙湖沔阳洲,十年九不收”和荒年敲三棒鼓走四方的情景,我在写今日仙桃时就紧扣这个旧况,再写如今的新貌。  去年,省学会号召全省诗人写油菜花,我抓住农村千百年来曾沿用“菜油灯”照明这一习俗,延伸出一种新的意境:用来表现母亲的无私大爱,表现游子的无尽思念,从而歌颂油菜花的精神。“一曲千年游子吟,缝衣夜读共灯芯。菜油燃尽娘亲苦,梦里黄花遍地金。”这首《一盏菜油灯》在老年大学的诗教课上讲析时勾起大家的思母情怀,曾让不少老学员噙泪。我自己也是含着泪写完这首绝句的。每每读她,我就喉咙哽咽。  通过习作过程,我切实感到要想写好田园诗,首先要“下马观花”,贴近农村、关注农村,贴近农民,关注农民,关心农业的发展,给自己加压力,把写新田园诗作为当代诗人不可忽视的主题,不可推卸的责任。  《湖北诗词》每期的田园诗和《东坡赤壁诗词》每期的田园诗人专栏我都认真学习,其中很多新田园诗值得品读、研究、收藏。我学写田园诗的时间很短,其深度、广度、意境、语言、技巧都还不成熟。农村需要“下里巴人”,也需要“阳春白雪”,我们应努力吸取古人山水田园诗的精华,尽情抒发我们对“三农”巨变的赞颂情怀,创作出更多更好的诗词献给伟大的时代。


相关文章

  • 浅析松尾芭蕉俳句诗与王维绝句诗中的意境美
  • 浅析松尾芭蕉俳句诗与王维绝句诗中的意境美 作者:徐哲敏 来源:<语文建设·下半月>2013年第12期 摘要:诗歌这种文学形式在中国文学和日本文学中都占有重要的地位,山水田园诗歌又是诗歌文学中的一大特色,日本的松尾芭蕉和中国的王维 ...查看


  • 古诗词常见的思想内容与表现手法
  • 古诗词鉴赏(一)--古诗词常见的思想内容与表现手法 古诗词鉴赏(一) 一.古诗中常见的思想感情和内容 忧国忧民 建功报国 怀古伤今 蔑视权贵 愤世嫉俗 怀才不遇 寄情山水 归隐田园 登高览胜 惜春悲秋 思乡怀人 长亭送别 思乡念亲 相知相思 ...查看


  • 古典诗词鉴赏之步骤与方法
  • 古典诗词鉴赏之步骤与方法 对古代诗词的鉴赏可分为三个阶段:感知.感触:鉴赏.评价:总结.表述. 一.感知.感触 感知.感触,就是读诗.读懂诗,可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首先,要有古典诗词知识积淀 1.了解古典诗歌的发展变化. 应对中国古典诗歌 ...查看


  • 古典诗词鉴赏之步骤与方法 1
  • 古典诗词鉴赏之步骤与方法 对古代诗词的鉴赏可分为三个阶段:感知.感触:鉴赏.评价:总结.表述. 一.感知.感触 感知.感触,就是读诗.读懂诗,可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首先,要有古典诗词知识积淀 1.了解古典诗歌的发展变化. 应对中国古典诗歌 ...查看


  • 诗词鉴赏的方法与步骤
  • 对古代诗词的鉴赏可分为三个阶段:感知.感触:鉴赏.评价:总结.表述. 一.感知.感触 感知.感触,就是读诗.读懂诗,可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首先,要有古典诗词知识积淀 1.了解古典诗歌的发展变化. 应对中国古典诗歌的发展变化有相当清晰的认识 ...查看


  • 田园无限乐,夫岂为逃名
  • 关键词:张养浩 山水散曲 心态 意境 风格 摘 要:张养浩的山水散曲数量较多并自成格调。他能以较为超然的心态欣赏山水风光,故其曲拥有元人难得的平和蔼然之气;由于性喜山林,所以作品自然流露陶醉欢愉之情;其山水散曲的意境偏于俊逸典雅,但又不失爽 ...查看


  • 高中语文古代诗词鉴赏
  • 高中语文古代诗词鉴赏 一.古代诗歌中常见的意象 诗歌的意象,就是诗中熔铸了作者思想情感的事物,是诗人感情的载体.对诗的解读离不开对意象本身的把握,作者是要通过意象来表达自己的内心感情的.它往往被赋予象征意义或隐喻意味. 花草类 (1)菊:隐 ...查看


  • 陶渊明诗风对后世文学的影响
  • MASTER1 陶渊明诗风对后世文学的影响杨晓 摘 要:文化的传统张力是异常强烈的,可以穿越漫长 的历史时间和纷繁复杂的社会时代变迁,以独特而顽强的精神内核传承并影响着后世.本文以陶渊明的诗风为切入点,通过对其整体风格的介绍,并佐以时代背景 ...查看


  • 中考古诗词鉴赏知识点
  • 古诗词鉴赏方法 一.古诗词的分类 (一)咏史怀古诗 一般为怀念古代的人物和事迹. 分两类:(1)将史实与现实扭结到一起,或感慨个人遭遇,或抨击社会现实. (2)只是对历史做冷静的思考和评价,或仅仅是客观的叙述,诗人自己的遭遇不在其中,诗 人 ...查看


热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