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苑漫步]教学实录

综合性学习《古诗苑漫步》教学设计

—八年级

教学分析:

中华诗词是民族文化的宝典,学生从小学到初一、初二已经学习接触不少古诗词了。但好多同学对古诗词不感兴趣,对学过的古诗词不能很好的理解感悟。本次综合性学习,可以督促学生更多地积累背诵古诗词,通过由浅入深的几项活动,培养学生对中华诗词的兴趣与爱好,提高对民族文化的热爱之情;培养学生古诗词的阅读理解与鉴赏能力;陶冶情操;提高审美情趣与文化品味。另外在活动中,可以培养学生搜集整理资料的能力;以组为单位,让学生们积极主动的参与,不仅培养了学生自主合作的精神,还能使他们感受到精神劳动的艰辛与创造成果的喜悦。

活动目标:

1.知识与技能目标:

(1)通过这次活动,让学生漫步古诗苑,感受中华诗词源远流长的历史风貌。

(2)积累古诗词,学生争取多背一些古典诗词。

(3)诵读理解古诗词。

2.过程与方法目标:

在搜集整理资料的过程中, 让学生们积极主动的参与,培养自主合作的精神,感受精神劳动的艰辛与创造成果的喜悦。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这次活动,培养学生对中华诗词的兴趣与爱好,提高对民族文化的热爱之情;培养学生古诗词的阅读理解与鉴赏能力,陶冶情操,提高审美情趣与文化品味。

重点:督促学生多积累一些古诗词,学会把学过的诗词整理归类。

难点:增强对古诗的感悟理解,初步培养学生对古诗词的鉴赏能力。

课型:综合性学习活动课 教法:自主合作式,情境式,激励法,体验法。

学法:诵读法、自主、合作、探究法。提前让学生准备背下来初一初二所有学过的古诗(包括规定课外古诗词及小学课本中学过的古诗词)。

课时:课前准备时间一周

课上活动时间一课时

活动准备:

1、 班级分成九个学习合作小组。并分别给每一组分配具体的任务:朗诵古诗组、吟唱古诗组、联想古诗组、运用古诗组、古诗的故事我来讲小组、古诗绘画组、创作古诗组、赛诵古诗组

2、一周前印发新课标推荐的必背古诗词让学生去诵读。背诵一定量的古诗词,为古诗擂台赛做好准备。

3、找出自己喜欢的诗句试根据自己的理解为其配上的画面,在画中体会古典诗词优美的意境。

4、搜集并学唱已经谱曲的古诗词。

5、搜集古诗中传诵的故事,并做好讲给大家听的准备。

6、提前创作自己仿写的古诗,并有相应的自己的解说

教学过程:

一、深情并茂吟古诗

二、联系生活品古诗

三、任意挥洒赛古诗

四、千古风流谈古诗

五、自己动手学写诗

六、争先恐后赛古诗

结束语: 随着时间的流逝,我们今天在古诗苑漫步亦要告一段落 。中国古典诗歌博大精深,是一本读不完的大书。当我们打开这本书的时候:风来雨从,气象万千;当我们合上这本书的时候,月光如水,晚风吹拂。希望同学们以今天的活动为契机,用一生时间将这本书永远读下去。

综合性活动《古诗苑漫步》教学实录

主持人1::同学们,众所周知,中国乃一诗之国度,诗的历史可谓源远流长:; 主持人2:名家辈出,名篇佳作更是浩如烟海::,在华夏文明中蔚为壮观.;

主持人3:.辉烂的华夏文化,不仅仅是飘扬在丝绸之路上的一串串悠远驼铃,:,不仅仅是四大发明推动人类文明进程的铿锵步伐,也不仅仅是万里长城屹立千年的永恒丰碑;

主持人4:在华夏文明璀灿耀眼的星空中,更少不了的是诗经楚辞,唐诗宋词所谱写的一页页典雅华章!

主持人1:在那里,我们可以领略到长江

主持人2:在那里,我们能够聆听到屈原

主持人合:那么今天,就让我们共同漫步于古诗苑,含英咀华,去接受一次美的洗礼.

一,声情并茂吟古诗

主持人3:前人一句话说得好:

主持人4:吟诵是学习,品味诗歌过程中最常见的一种方式.下面请配合所选音乐,将你最喜欢的古诗词声情并茂地吟诵给大家,让我们共同分享中国古诗独特魅力的韵味.

(杨美玉诵读李煜《虞美人》,配乐《乌夜啼》.)

主持人1:请同学来评价一下.

生1:感情把握得比较好,体现出了节奏之美.

生2:读出了诗歌的意境,让人感到余味无穷.

生3:音乐选择得非常好.

(六生合作诵读王维《桃源行》,配乐《渔歌唱晚》.)

生1:前后的感情反差较大,但声音铺垫较好.

生2:节奏语气较准,感觉非常好.

生3:语调让我们感受到了陶渊明的隐士情怀.

(袁有新诵读杜甫《闻官军收河南河北》,配乐《走进新时代》.)

生I:感情表达恰当,表达出诗人的喜悦之情.

生2:配乐用得非常恰当.

(老师诵读《雨霖霖》配乐《高山流水》)

学生1::老师的情感把握十分的准确,仿佛已经置身于其中了

主持人2:听诵读点评,感触颇多.读诗不仅要用声,口,更要用心灵,读出文字里的东西,才能抓住情感内涵。

主持人3:古人写诗提倡

(播放古代歌曲《诗经.关雎》录音.)

主持人1:好听吗?不同时代有不同的审美标准,我们可用自己喜欢方式去唱,谁能将你喜欢的诗歌唱一唱?

(唱李清照《一剪梅》)

五人唱苏轼《水调歌头》.)

主持人2:

(五人唱孟郊《游子吟》.)

主持人3:

主持人4:感谢以上同学的精彩读,精彩唱,精彩评.由于时间关系,不能精彩到底,

二、联系生活品古诗

主持人1:吟,唱并非学诗,品诗的唯一方式,正如杜甫诗云

主持人2:.同学们有没有这样的经历,看某~景象,进而联想到某一诗.先小组交流,再讲给大家.

第一组:

① 刚刚过去的清明,我和家人去上坟,不由得想起了苏轼的:十年生死两茫茫,

不思量,自难忘,千里孤坟无处话凄凉。

② 有一年夏天,我去果子沟游玩。车里的我透过明亮的窗户看到了那些千奇百

怪的石头,不由得想起郑板桥的: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

③ 当我坐在教室中,透过玻璃看到窗户那一颗颗泛着春意的树时,我不由想起

贺知章的: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

④ 当我看到老师忙碌的身影,便想起了李商隐的: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

泪始干。

⑤ 放学路上路过广场,看到放风筝的孩子,想起了杜牧的:儿童放学归来早,

忙趁东风放纸鸢。

⑥ 当我看到早自习时同学们认真读书的模样,想到了: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

无涯苦作舟。

⑦ 每当夜晚落花般的雨水黯然的敲打着透明的玻璃,我总会不由得想起纳兰容

若的:风也萧萧,雨也萧萧,受尽灯光又一宵。

第二组:

当我走到秋风萧瑟,落叶纷飞的马路上,望着那枯黄的落叶在风中翩翩起舞,不禁想起龚自珍的《已亥杂诗》中的: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

当我走在被雨水刷洗过的乡间小路上,不禁想到赵师秀的《约客》中的:黄梅时节家家雨,青草池塘处处蛙。

当我看到秋天湖边落叶纷飞的时候,不禁想到范仲淹的《苏幕遮》的:碧云天,黄叶地,秋色连波,波上寒烟翠。

在北方,现在是早春的季节,每当我看见窗外落雨纷纷时,我不禁想到韩愈的《早春水部张十八员外》中的:天街小雨润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

请大家看,图书角那里的竹子,它不禁让我想到郑板桥的《竹》中的: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岩中。

请大家看,班级侧壁上的壁画中那亭亭玉立的荷花,不禁想到杨万里的《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中的》: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

主持人3:听同学们讲,我不禁想起,去年暑假和家人一起去南疆游玩时的情景,车窗外,黄沙漫天,不时有沙砾砸上车窗,让我不禁想到,“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之景;

主持人4:看到大漠如此荒凉,又让我不禁想起“羌笛何需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的凄凉。车到黄沙之中,我不由的想到古人为保边疆而战,“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的坚定决心。

主持人1:刚才同学们联系自己的经历品味古诗,大家想不想知道古人如何品诗? 主持人2:东坡评王维诗言:

主持人3:于是将绘画形象性与文字抽象性结合品诗的意境,成为古人品诗的独特方法。

主持人4:前面我们通过诵,唱充分领略了中国古诗音乐之美,下面我们就来共同感受中国古诗绘画之美,能否从

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这句诗写出了庐山瀑布的雄伟景象。读到它,气势磅礴的呈现在人们眼前,给人以视觉的冲击,构成一幅九天飞瀑图。

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这句话中的“碧”和“红”看出了诗中的色彩美,看到了作者独自置身于一片莲花和荷叶构成的美丽天地中。诗中的“接天”和“映日”中看到了诗的磅礴之美,看到了那莲叶丛生,荷花密布的恢弘之气。这景色构成了一幅红莲碧叶图。

江青鸟欲白,山青话欲燃。杜甫的这首诗让我看到了青翠的山色,火红的花朵构成了色彩鲜明而又清新自然的图画,这绚丽的春色构成了一幅夏日山水图。

一道残阳铺水中,半江瑟瑟半江红。白居易这首诗写出了秋季落日之景,虽为“残阳”,却气势磅礴,构成了一幅深秋落日图。

冲天香阵迷长安,满城尽带黄金甲。一个迷字仿佛让我看到了过往的行人受到菊花的迷醉。“黄金甲”好似让我看到了菊花竞相开放,构成了一幅深秋金菊图

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这句诗让我看见了明月高悬松影斑驳,松的刚与月的柔构成一幅明月松间月寂图

主持人合:诗中有画,画中有诗,诗情画意,余味无穷.

三,任意挥洒绘古诗

主持人1::在中国,每一首诗就是一幅画,而每一幅画都蕴含着一首诗.

主持人2:现在请同学们拿起手中的笔,任意挥洒,创造出你所感受到的诗歌意境.画一句,一场景,一片段都

可以,小组评选最优者展示.(生以小组为单位画诗歌意境.)

第五组

四位同学将《春江花月夜》《春江晚景》《江楼怀旧》《早春》四幅画贴在黑板上,并分别解说。

我画的是《春江花月夜》淡淡月光,淡淡山色,烘托淡淡思情,抒发对人生的感慨.)

:我画的是苏轼的《春江晚景》,晚春的江边,芦花飘荡,几只鸭子闲适地游水. 我画的是赵暇的《江楼怀旧》,月光如水,水天相连,一派空旷幽远的意境.

:我画的是韩愈的《早春》,早春时节,江南大地,烟雨朦胧,一派生机勃勃的景象. :刚才我们通过绘画形式展现诗歌内容,联系亲身经历品味了诗歌内容,这是因为这些作品本身就是诗人生活经历的结晶.

四,千古风流谈古诗

主持人1:在中国,诗歌不仅仅是文学现象,更是一种文化现象,故每一首着名诗

歌背后几乎都有一个动人的故事。

主持人2:一首好诗可使诗人名声大震,一夜成名,所谓

第六组

(故事《韩翊因诗得赏识》.)

主持人3:然,而并非所有人都能因诗得福,正如杜诗所言

讲故事《孟浩然因诗丢官》.)

主持人4::真是非常精彩又富有传奇色彩的故事.

五,自己动手学写诗

:主持人1:感谢两位同学的精彩故事.的确,在中国这个诗的国度,有多少诗就有多少诗的故事.听了这些传奇故事,你们一定对诗人生活充满向往,也想做一回诗人了吧?

主持人2:其实诗人生活艰辛,李白赠杜甫诗云

(生分成小组试写古诗.)

主持人3::各位小诗人已完成作品,这次互荐,你认为小组里谁的诗好,读出来,评一评好在哪里.

主持人4:非常好,这是今天的成果,虽然大家的诗多有缺点,但要坚信

六、争先恐后赛古诗

主持人1:通过大家诵、唱、吟古诗,我发现大家积累的古诗并不少,那么就让我们大家来看看你们到底积累了多少古诗呢?

主持人2:下面我们来玩个游戏“古诗大比拼”首先我来读一下游戏规则:

我们来选两个组,分别是挑战组和守擂组,以一对一的形式比拼,每个小组轮流来背一句古诗,最好是课外的,每个人背的诗不能重复,而且如果接不上来的话,就算失败。好了,那么现在开始吧!哪个组想先来玩这个游戏呢?

生一:我们组想来当守擂组!!

生二:那我们组想来挑战他们!

(两组比赛进行中………..)

七、结语

主持人3:同学们,通过

主持人1:通过

主持人3:通过

师结束语:随着时间的流逝,我们今天在古诗苑的漫游亦要告一段落.中国古典诗歌博大精深,是一本读不完的大书.当我们打开这本书的时候:风来雨从,气象万千当我们合上这本书的时候:月光如水,晚风吹拂.希望同学们以今天的活动为契机,用一生时间将这本书永远地读下去.

综合性学习《古诗苑漫步》教学设计

—八年级

教学分析:

中华诗词是民族文化的宝典,学生从小学到初一、初二已经学习接触不少古诗词了。但好多同学对古诗词不感兴趣,对学过的古诗词不能很好的理解感悟。本次综合性学习,可以督促学生更多地积累背诵古诗词,通过由浅入深的几项活动,培养学生对中华诗词的兴趣与爱好,提高对民族文化的热爱之情;培养学生古诗词的阅读理解与鉴赏能力;陶冶情操;提高审美情趣与文化品味。另外在活动中,可以培养学生搜集整理资料的能力;以组为单位,让学生们积极主动的参与,不仅培养了学生自主合作的精神,还能使他们感受到精神劳动的艰辛与创造成果的喜悦。

活动目标:

1.知识与技能目标:

(1)通过这次活动,让学生漫步古诗苑,感受中华诗词源远流长的历史风貌。

(2)积累古诗词,学生争取多背一些古典诗词。

(3)诵读理解古诗词。

2.过程与方法目标:

在搜集整理资料的过程中, 让学生们积极主动的参与,培养自主合作的精神,感受精神劳动的艰辛与创造成果的喜悦。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这次活动,培养学生对中华诗词的兴趣与爱好,提高对民族文化的热爱之情;培养学生古诗词的阅读理解与鉴赏能力,陶冶情操,提高审美情趣与文化品味。

重点:督促学生多积累一些古诗词,学会把学过的诗词整理归类。

难点:增强对古诗的感悟理解,初步培养学生对古诗词的鉴赏能力。

课型:综合性学习活动课 教法:自主合作式,情境式,激励法,体验法。

学法:诵读法、自主、合作、探究法。提前让学生准备背下来初一初二所有学过的古诗(包括规定课外古诗词及小学课本中学过的古诗词)。

课时:课前准备时间一周

课上活动时间一课时

活动准备:

1、 班级分成九个学习合作小组。并分别给每一组分配具体的任务:朗诵古诗组、吟唱古诗组、联想古诗组、运用古诗组、古诗的故事我来讲小组、古诗绘画组、创作古诗组、赛诵古诗组

2、一周前印发新课标推荐的必背古诗词让学生去诵读。背诵一定量的古诗词,为古诗擂台赛做好准备。

3、找出自己喜欢的诗句试根据自己的理解为其配上的画面,在画中体会古典诗词优美的意境。

4、搜集并学唱已经谱曲的古诗词。

5、搜集古诗中传诵的故事,并做好讲给大家听的准备。

6、提前创作自己仿写的古诗,并有相应的自己的解说

教学过程:

一、深情并茂吟古诗

二、联系生活品古诗

三、任意挥洒赛古诗

四、千古风流谈古诗

五、自己动手学写诗

六、争先恐后赛古诗

结束语: 随着时间的流逝,我们今天在古诗苑漫步亦要告一段落 。中国古典诗歌博大精深,是一本读不完的大书。当我们打开这本书的时候:风来雨从,气象万千;当我们合上这本书的时候,月光如水,晚风吹拂。希望同学们以今天的活动为契机,用一生时间将这本书永远读下去。

综合性活动《古诗苑漫步》教学实录

主持人1::同学们,众所周知,中国乃一诗之国度,诗的历史可谓源远流长:; 主持人2:名家辈出,名篇佳作更是浩如烟海::,在华夏文明中蔚为壮观.;

主持人3:.辉烂的华夏文化,不仅仅是飘扬在丝绸之路上的一串串悠远驼铃,:,不仅仅是四大发明推动人类文明进程的铿锵步伐,也不仅仅是万里长城屹立千年的永恒丰碑;

主持人4:在华夏文明璀灿耀眼的星空中,更少不了的是诗经楚辞,唐诗宋词所谱写的一页页典雅华章!

主持人1:在那里,我们可以领略到长江

主持人2:在那里,我们能够聆听到屈原

主持人合:那么今天,就让我们共同漫步于古诗苑,含英咀华,去接受一次美的洗礼.

一,声情并茂吟古诗

主持人3:前人一句话说得好:

主持人4:吟诵是学习,品味诗歌过程中最常见的一种方式.下面请配合所选音乐,将你最喜欢的古诗词声情并茂地吟诵给大家,让我们共同分享中国古诗独特魅力的韵味.

(杨美玉诵读李煜《虞美人》,配乐《乌夜啼》.)

主持人1:请同学来评价一下.

生1:感情把握得比较好,体现出了节奏之美.

生2:读出了诗歌的意境,让人感到余味无穷.

生3:音乐选择得非常好.

(六生合作诵读王维《桃源行》,配乐《渔歌唱晚》.)

生1:前后的感情反差较大,但声音铺垫较好.

生2:节奏语气较准,感觉非常好.

生3:语调让我们感受到了陶渊明的隐士情怀.

(袁有新诵读杜甫《闻官军收河南河北》,配乐《走进新时代》.)

生I:感情表达恰当,表达出诗人的喜悦之情.

生2:配乐用得非常恰当.

(老师诵读《雨霖霖》配乐《高山流水》)

学生1::老师的情感把握十分的准确,仿佛已经置身于其中了

主持人2:听诵读点评,感触颇多.读诗不仅要用声,口,更要用心灵,读出文字里的东西,才能抓住情感内涵。

主持人3:古人写诗提倡

(播放古代歌曲《诗经.关雎》录音.)

主持人1:好听吗?不同时代有不同的审美标准,我们可用自己喜欢方式去唱,谁能将你喜欢的诗歌唱一唱?

(唱李清照《一剪梅》)

五人唱苏轼《水调歌头》.)

主持人2:

(五人唱孟郊《游子吟》.)

主持人3:

主持人4:感谢以上同学的精彩读,精彩唱,精彩评.由于时间关系,不能精彩到底,

二、联系生活品古诗

主持人1:吟,唱并非学诗,品诗的唯一方式,正如杜甫诗云

主持人2:.同学们有没有这样的经历,看某~景象,进而联想到某一诗.先小组交流,再讲给大家.

第一组:

① 刚刚过去的清明,我和家人去上坟,不由得想起了苏轼的:十年生死两茫茫,

不思量,自难忘,千里孤坟无处话凄凉。

② 有一年夏天,我去果子沟游玩。车里的我透过明亮的窗户看到了那些千奇百

怪的石头,不由得想起郑板桥的: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

③ 当我坐在教室中,透过玻璃看到窗户那一颗颗泛着春意的树时,我不由想起

贺知章的: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

④ 当我看到老师忙碌的身影,便想起了李商隐的: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

泪始干。

⑤ 放学路上路过广场,看到放风筝的孩子,想起了杜牧的:儿童放学归来早,

忙趁东风放纸鸢。

⑥ 当我看到早自习时同学们认真读书的模样,想到了: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

无涯苦作舟。

⑦ 每当夜晚落花般的雨水黯然的敲打着透明的玻璃,我总会不由得想起纳兰容

若的:风也萧萧,雨也萧萧,受尽灯光又一宵。

第二组:

当我走到秋风萧瑟,落叶纷飞的马路上,望着那枯黄的落叶在风中翩翩起舞,不禁想起龚自珍的《已亥杂诗》中的: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

当我走在被雨水刷洗过的乡间小路上,不禁想到赵师秀的《约客》中的:黄梅时节家家雨,青草池塘处处蛙。

当我看到秋天湖边落叶纷飞的时候,不禁想到范仲淹的《苏幕遮》的:碧云天,黄叶地,秋色连波,波上寒烟翠。

在北方,现在是早春的季节,每当我看见窗外落雨纷纷时,我不禁想到韩愈的《早春水部张十八员外》中的:天街小雨润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

请大家看,图书角那里的竹子,它不禁让我想到郑板桥的《竹》中的: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岩中。

请大家看,班级侧壁上的壁画中那亭亭玉立的荷花,不禁想到杨万里的《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中的》: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

主持人3:听同学们讲,我不禁想起,去年暑假和家人一起去南疆游玩时的情景,车窗外,黄沙漫天,不时有沙砾砸上车窗,让我不禁想到,“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之景;

主持人4:看到大漠如此荒凉,又让我不禁想起“羌笛何需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的凄凉。车到黄沙之中,我不由的想到古人为保边疆而战,“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的坚定决心。

主持人1:刚才同学们联系自己的经历品味古诗,大家想不想知道古人如何品诗? 主持人2:东坡评王维诗言:

主持人3:于是将绘画形象性与文字抽象性结合品诗的意境,成为古人品诗的独特方法。

主持人4:前面我们通过诵,唱充分领略了中国古诗音乐之美,下面我们就来共同感受中国古诗绘画之美,能否从

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这句诗写出了庐山瀑布的雄伟景象。读到它,气势磅礴的呈现在人们眼前,给人以视觉的冲击,构成一幅九天飞瀑图。

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这句话中的“碧”和“红”看出了诗中的色彩美,看到了作者独自置身于一片莲花和荷叶构成的美丽天地中。诗中的“接天”和“映日”中看到了诗的磅礴之美,看到了那莲叶丛生,荷花密布的恢弘之气。这景色构成了一幅红莲碧叶图。

江青鸟欲白,山青话欲燃。杜甫的这首诗让我看到了青翠的山色,火红的花朵构成了色彩鲜明而又清新自然的图画,这绚丽的春色构成了一幅夏日山水图。

一道残阳铺水中,半江瑟瑟半江红。白居易这首诗写出了秋季落日之景,虽为“残阳”,却气势磅礴,构成了一幅深秋落日图。

冲天香阵迷长安,满城尽带黄金甲。一个迷字仿佛让我看到了过往的行人受到菊花的迷醉。“黄金甲”好似让我看到了菊花竞相开放,构成了一幅深秋金菊图

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这句诗让我看见了明月高悬松影斑驳,松的刚与月的柔构成一幅明月松间月寂图

主持人合:诗中有画,画中有诗,诗情画意,余味无穷.

三,任意挥洒绘古诗

主持人1::在中国,每一首诗就是一幅画,而每一幅画都蕴含着一首诗.

主持人2:现在请同学们拿起手中的笔,任意挥洒,创造出你所感受到的诗歌意境.画一句,一场景,一片段都

可以,小组评选最优者展示.(生以小组为单位画诗歌意境.)

第五组

四位同学将《春江花月夜》《春江晚景》《江楼怀旧》《早春》四幅画贴在黑板上,并分别解说。

我画的是《春江花月夜》淡淡月光,淡淡山色,烘托淡淡思情,抒发对人生的感慨.)

:我画的是苏轼的《春江晚景》,晚春的江边,芦花飘荡,几只鸭子闲适地游水. 我画的是赵暇的《江楼怀旧》,月光如水,水天相连,一派空旷幽远的意境.

:我画的是韩愈的《早春》,早春时节,江南大地,烟雨朦胧,一派生机勃勃的景象. :刚才我们通过绘画形式展现诗歌内容,联系亲身经历品味了诗歌内容,这是因为这些作品本身就是诗人生活经历的结晶.

四,千古风流谈古诗

主持人1:在中国,诗歌不仅仅是文学现象,更是一种文化现象,故每一首着名诗

歌背后几乎都有一个动人的故事。

主持人2:一首好诗可使诗人名声大震,一夜成名,所谓

第六组

(故事《韩翊因诗得赏识》.)

主持人3:然,而并非所有人都能因诗得福,正如杜诗所言

讲故事《孟浩然因诗丢官》.)

主持人4::真是非常精彩又富有传奇色彩的故事.

五,自己动手学写诗

:主持人1:感谢两位同学的精彩故事.的确,在中国这个诗的国度,有多少诗就有多少诗的故事.听了这些传奇故事,你们一定对诗人生活充满向往,也想做一回诗人了吧?

主持人2:其实诗人生活艰辛,李白赠杜甫诗云

(生分成小组试写古诗.)

主持人3::各位小诗人已完成作品,这次互荐,你认为小组里谁的诗好,读出来,评一评好在哪里.

主持人4:非常好,这是今天的成果,虽然大家的诗多有缺点,但要坚信

六、争先恐后赛古诗

主持人1:通过大家诵、唱、吟古诗,我发现大家积累的古诗并不少,那么就让我们大家来看看你们到底积累了多少古诗呢?

主持人2:下面我们来玩个游戏“古诗大比拼”首先我来读一下游戏规则:

我们来选两个组,分别是挑战组和守擂组,以一对一的形式比拼,每个小组轮流来背一句古诗,最好是课外的,每个人背的诗不能重复,而且如果接不上来的话,就算失败。好了,那么现在开始吧!哪个组想先来玩这个游戏呢?

生一:我们组想来当守擂组!!

生二:那我们组想来挑战他们!

(两组比赛进行中………..)

七、结语

主持人3:同学们,通过

主持人1:通过

主持人3:通过

师结束语:随着时间的流逝,我们今天在古诗苑的漫游亦要告一段落.中国古典诗歌博大精深,是一本读不完的大书.当我们打开这本书的时候:风来雨从,气象万千当我们合上这本书的时候:月光如水,晚风吹拂.希望同学们以今天的活动为契机,用一生时间将这本书永远地读下去.


相关文章

  • 优秀课堂导入举隅
  • <秋天>课堂实录1 一.导入: 师:我国著名女诗人秋瑾曾在诗中写道"秋风秋雨愁煞人",宋玉也在<九辩>中说"悲哉秋之为气„„"对不起(拿备课本看) "悲哉秋之为气也, ...查看


  • 绝句教学实录
  • <绝句>课堂教学实录 云霄立人学校小学部 张玉枝 [以旧引新,激发兴趣] 师:古诗是我们中华民族智慧的结晶, 是中华文明的瑰宝,是我们身为中国人的骄傲.今天,就让我们继续走进诗的乐园,一起品味杜甫的这首<绝句>吧!( ...查看


  • 夜书所见教学实录
  • <夜书所见>教学实录 教学内容:三年级上册<古诗两首>之<夜书所见> 教学目标: 1.认识1个生字,会写2个生字. 2.有感情地朗读背诵古诗. 3.借助注释理解诗意,体会诗情,激发学习古诗兴趣. 4.懂得 ...查看


  • 题西林壁课堂教学实录
  • 教学目标: 1.借助注释.画面理解诗意. 2.有感情地诵读诗句,领略庐山的神奇秀美. 3.品味诗句的语言美,体验情感美,领略形象美. 4.感悟诗句的意境美,探求哲理美. 教学重点:有感情诵读古诗:领略庐山的神奇秀美. 教学难点:领悟古诗的哲 ...查看


  • [所见]教学实录
  • <古诗两首 所见>课堂教学实录与反思 教学要求: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学会本课3个生字,理解诗句中的词语,说说古诗的大概意思. 3.想象诗歌所描绘的景象,体会诗人所表达的思想感情,感受诗歌的语言美 ...查看


  • [天上的街市]教学实录及反思
  • <天上的街市>教学实录及反思 作者:沈寿鸿 来源:<语文教学与研究(教研天地)>2010年第03期 [课前活动]播放柔美轻缓的冈崎律子钢琴曲<星空>,学生欣赏若干幅梦幻星空图片. 师导入:同学们,这梦幻星 ...查看


  • [春日]教学实录
  • 师:今天我们一起学习第2课<古诗两首>中的第二首诗--<春日>.指黑板上的板书. 先复习一下第一首诗,谁能背给大家听,指名背古诗<咏柳>,至少找三个同学背诵,小天,娄丹,万港,江南.一起背. 谁能给大家讲 ...查看


  • 山行教学实录
  • <山行>教学实录 教学目标: ⒈能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⒉学会本课生字,读准"斜"字. ⒊理解诗的意思,体会诗中描绘的秋色和诗人抒发的感情. 教学重点难点: 体会诗中描绘的秋色和诗人抒发的 ...查看


  • [优质课公开课][望岳]教案.课堂实录及教学反思
  • <望岳>教案.课堂实录及教学反思 第一部分 教学设计 <教学设计思路>古诗文是中华文化的重要载体,古诗文的学习是青少年了解民族传统,接受优秀民族文化熏陶的捷径.<语文课程标准>对古诗文的学习作了明确要求, ...查看


热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