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合性学习《古诗苑漫步》教学设计
—八年级
教学分析:
中华诗词是民族文化的宝典,学生从小学到初一、初二已经学习接触不少古诗词了。但好多同学对古诗词不感兴趣,对学过的古诗词不能很好的理解感悟。本次综合性学习,可以督促学生更多地积累背诵古诗词,通过由浅入深的几项活动,培养学生对中华诗词的兴趣与爱好,提高对民族文化的热爱之情;培养学生古诗词的阅读理解与鉴赏能力;陶冶情操;提高审美情趣与文化品味。另外在活动中,可以培养学生搜集整理资料的能力;以组为单位,让学生们积极主动的参与,不仅培养了学生自主合作的精神,还能使他们感受到精神劳动的艰辛与创造成果的喜悦。
活动目标:
1.知识与技能目标:
(1)通过这次活动,让学生漫步古诗苑,感受中华诗词源远流长的历史风貌。
(2)积累古诗词,学生争取多背一些古典诗词。
(3)诵读理解古诗词。
2.过程与方法目标:
在搜集整理资料的过程中, 让学生们积极主动的参与,培养自主合作的精神,感受精神劳动的艰辛与创造成果的喜悦。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这次活动,培养学生对中华诗词的兴趣与爱好,提高对民族文化的热爱之情;培养学生古诗词的阅读理解与鉴赏能力,陶冶情操,提高审美情趣与文化品味。
重点:督促学生多积累一些古诗词,学会把学过的诗词整理归类。
难点:增强对古诗的感悟理解,初步培养学生对古诗词的鉴赏能力。
课型:综合性学习活动课 教法:自主合作式,情境式,激励法,体验法。
学法:诵读法、自主、合作、探究法。提前让学生准备背下来初一初二所有学过的古诗(包括规定课外古诗词及小学课本中学过的古诗词)。
课时:课前准备时间一周
课上活动时间一课时
活动准备:
1、 班级分成九个学习合作小组。并分别给每一组分配具体的任务:朗诵古诗组、吟唱古诗组、联想古诗组、运用古诗组、古诗的故事我来讲小组、古诗绘画组、创作古诗组、赛诵古诗组
2、一周前印发新课标推荐的必背古诗词让学生去诵读。背诵一定量的古诗词,为古诗擂台赛做好准备。
3、找出自己喜欢的诗句试根据自己的理解为其配上的画面,在画中体会古典诗词优美的意境。
4、搜集并学唱已经谱曲的古诗词。
5、搜集古诗中传诵的故事,并做好讲给大家听的准备。
6、提前创作自己仿写的古诗,并有相应的自己的解说
教学过程:
一、深情并茂吟古诗
二、联系生活品古诗
三、任意挥洒赛古诗
四、千古风流谈古诗
五、自己动手学写诗
六、争先恐后赛古诗
结束语: 随着时间的流逝,我们今天在古诗苑漫步亦要告一段落 。中国古典诗歌博大精深,是一本读不完的大书。当我们打开这本书的时候:风来雨从,气象万千;当我们合上这本书的时候,月光如水,晚风吹拂。希望同学们以今天的活动为契机,用一生时间将这本书永远读下去。
综合性活动《古诗苑漫步》教学实录
主持人1::同学们,众所周知,中国乃一诗之国度,诗的历史可谓源远流长:; 主持人2:名家辈出,名篇佳作更是浩如烟海::,在华夏文明中蔚为壮观.;
主持人3:.辉烂的华夏文化,不仅仅是飘扬在丝绸之路上的一串串悠远驼铃,:,不仅仅是四大发明推动人类文明进程的铿锵步伐,也不仅仅是万里长城屹立千年的永恒丰碑;
主持人4:在华夏文明璀灿耀眼的星空中,更少不了的是诗经楚辞,唐诗宋词所谱写的一页页典雅华章!
主持人1:在那里,我们可以领略到长江
主持人2:在那里,我们能够聆听到屈原
主持人合:那么今天,就让我们共同漫步于古诗苑,含英咀华,去接受一次美的洗礼.
一,声情并茂吟古诗
主持人3:前人一句话说得好:
主持人4:吟诵是学习,品味诗歌过程中最常见的一种方式.下面请配合所选音乐,将你最喜欢的古诗词声情并茂地吟诵给大家,让我们共同分享中国古诗独特魅力的韵味.
(杨美玉诵读李煜《虞美人》,配乐《乌夜啼》.)
主持人1:请同学来评价一下.
生1:感情把握得比较好,体现出了节奏之美.
生2:读出了诗歌的意境,让人感到余味无穷.
生3:音乐选择得非常好.
(六生合作诵读王维《桃源行》,配乐《渔歌唱晚》.)
生1:前后的感情反差较大,但声音铺垫较好.
生2:节奏语气较准,感觉非常好.
生3:语调让我们感受到了陶渊明的隐士情怀.
(袁有新诵读杜甫《闻官军收河南河北》,配乐《走进新时代》.)
生I:感情表达恰当,表达出诗人的喜悦之情.
生2:配乐用得非常恰当.
(老师诵读《雨霖霖》配乐《高山流水》)
学生1::老师的情感把握十分的准确,仿佛已经置身于其中了
主持人2:听诵读点评,感触颇多.读诗不仅要用声,口,更要用心灵,读出文字里的东西,才能抓住情感内涵。
主持人3:古人写诗提倡
(播放古代歌曲《诗经.关雎》录音.)
主持人1:好听吗?不同时代有不同的审美标准,我们可用自己喜欢方式去唱,谁能将你喜欢的诗歌唱一唱?
(唱李清照《一剪梅》)
五人唱苏轼《水调歌头》.)
主持人2:
(五人唱孟郊《游子吟》.)
主持人3:
主持人4:感谢以上同学的精彩读,精彩唱,精彩评.由于时间关系,不能精彩到底,
二、联系生活品古诗
主持人1:吟,唱并非学诗,品诗的唯一方式,正如杜甫诗云
主持人2:.同学们有没有这样的经历,看某~景象,进而联想到某一诗.先小组交流,再讲给大家.
第一组:
① 刚刚过去的清明,我和家人去上坟,不由得想起了苏轼的:十年生死两茫茫,
不思量,自难忘,千里孤坟无处话凄凉。
② 有一年夏天,我去果子沟游玩。车里的我透过明亮的窗户看到了那些千奇百
怪的石头,不由得想起郑板桥的: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
③ 当我坐在教室中,透过玻璃看到窗户那一颗颗泛着春意的树时,我不由想起
贺知章的: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
④ 当我看到老师忙碌的身影,便想起了李商隐的: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
泪始干。
⑤ 放学路上路过广场,看到放风筝的孩子,想起了杜牧的:儿童放学归来早,
忙趁东风放纸鸢。
⑥ 当我看到早自习时同学们认真读书的模样,想到了: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
无涯苦作舟。
⑦ 每当夜晚落花般的雨水黯然的敲打着透明的玻璃,我总会不由得想起纳兰容
若的:风也萧萧,雨也萧萧,受尽灯光又一宵。
第二组:
当我走到秋风萧瑟,落叶纷飞的马路上,望着那枯黄的落叶在风中翩翩起舞,不禁想起龚自珍的《已亥杂诗》中的: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
当我走在被雨水刷洗过的乡间小路上,不禁想到赵师秀的《约客》中的:黄梅时节家家雨,青草池塘处处蛙。
当我看到秋天湖边落叶纷飞的时候,不禁想到范仲淹的《苏幕遮》的:碧云天,黄叶地,秋色连波,波上寒烟翠。
在北方,现在是早春的季节,每当我看见窗外落雨纷纷时,我不禁想到韩愈的《早春水部张十八员外》中的:天街小雨润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
请大家看,图书角那里的竹子,它不禁让我想到郑板桥的《竹》中的: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岩中。
请大家看,班级侧壁上的壁画中那亭亭玉立的荷花,不禁想到杨万里的《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中的》: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
主持人3:听同学们讲,我不禁想起,去年暑假和家人一起去南疆游玩时的情景,车窗外,黄沙漫天,不时有沙砾砸上车窗,让我不禁想到,“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之景;
主持人4:看到大漠如此荒凉,又让我不禁想起“羌笛何需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的凄凉。车到黄沙之中,我不由的想到古人为保边疆而战,“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的坚定决心。
主持人1:刚才同学们联系自己的经历品味古诗,大家想不想知道古人如何品诗? 主持人2:东坡评王维诗言:
主持人3:于是将绘画形象性与文字抽象性结合品诗的意境,成为古人品诗的独特方法。
主持人4:前面我们通过诵,唱充分领略了中国古诗音乐之美,下面我们就来共同感受中国古诗绘画之美,能否从
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这句诗写出了庐山瀑布的雄伟景象。读到它,气势磅礴的呈现在人们眼前,给人以视觉的冲击,构成一幅九天飞瀑图。
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这句话中的“碧”和“红”看出了诗中的色彩美,看到了作者独自置身于一片莲花和荷叶构成的美丽天地中。诗中的“接天”和“映日”中看到了诗的磅礴之美,看到了那莲叶丛生,荷花密布的恢弘之气。这景色构成了一幅红莲碧叶图。
江青鸟欲白,山青话欲燃。杜甫的这首诗让我看到了青翠的山色,火红的花朵构成了色彩鲜明而又清新自然的图画,这绚丽的春色构成了一幅夏日山水图。
一道残阳铺水中,半江瑟瑟半江红。白居易这首诗写出了秋季落日之景,虽为“残阳”,却气势磅礴,构成了一幅深秋落日图。
冲天香阵迷长安,满城尽带黄金甲。一个迷字仿佛让我看到了过往的行人受到菊花的迷醉。“黄金甲”好似让我看到了菊花竞相开放,构成了一幅深秋金菊图
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这句诗让我看见了明月高悬松影斑驳,松的刚与月的柔构成一幅明月松间月寂图
主持人合:诗中有画,画中有诗,诗情画意,余味无穷.
三,任意挥洒绘古诗
主持人1::在中国,每一首诗就是一幅画,而每一幅画都蕴含着一首诗.
主持人2:现在请同学们拿起手中的笔,任意挥洒,创造出你所感受到的诗歌意境.画一句,一场景,一片段都
可以,小组评选最优者展示.(生以小组为单位画诗歌意境.)
第五组
四位同学将《春江花月夜》《春江晚景》《江楼怀旧》《早春》四幅画贴在黑板上,并分别解说。
我画的是《春江花月夜》淡淡月光,淡淡山色,烘托淡淡思情,抒发对人生的感慨.)
:我画的是苏轼的《春江晚景》,晚春的江边,芦花飘荡,几只鸭子闲适地游水. 我画的是赵暇的《江楼怀旧》,月光如水,水天相连,一派空旷幽远的意境.
:我画的是韩愈的《早春》,早春时节,江南大地,烟雨朦胧,一派生机勃勃的景象. :刚才我们通过绘画形式展现诗歌内容,联系亲身经历品味了诗歌内容,这是因为这些作品本身就是诗人生活经历的结晶.
四,千古风流谈古诗
主持人1:在中国,诗歌不仅仅是文学现象,更是一种文化现象,故每一首着名诗
歌背后几乎都有一个动人的故事。
主持人2:一首好诗可使诗人名声大震,一夜成名,所谓
第六组
(故事《韩翊因诗得赏识》.)
主持人3:然,而并非所有人都能因诗得福,正如杜诗所言
讲故事《孟浩然因诗丢官》.)
主持人4::真是非常精彩又富有传奇色彩的故事.
五,自己动手学写诗
:主持人1:感谢两位同学的精彩故事.的确,在中国这个诗的国度,有多少诗就有多少诗的故事.听了这些传奇故事,你们一定对诗人生活充满向往,也想做一回诗人了吧?
主持人2:其实诗人生活艰辛,李白赠杜甫诗云
(生分成小组试写古诗.)
主持人3::各位小诗人已完成作品,这次互荐,你认为小组里谁的诗好,读出来,评一评好在哪里.
主持人4:非常好,这是今天的成果,虽然大家的诗多有缺点,但要坚信
六、争先恐后赛古诗
主持人1:通过大家诵、唱、吟古诗,我发现大家积累的古诗并不少,那么就让我们大家来看看你们到底积累了多少古诗呢?
主持人2:下面我们来玩个游戏“古诗大比拼”首先我来读一下游戏规则:
我们来选两个组,分别是挑战组和守擂组,以一对一的形式比拼,每个小组轮流来背一句古诗,最好是课外的,每个人背的诗不能重复,而且如果接不上来的话,就算失败。好了,那么现在开始吧!哪个组想先来玩这个游戏呢?
生一:我们组想来当守擂组!!
生二:那我们组想来挑战他们!
(两组比赛进行中………..)
七、结语
主持人3:同学们,通过
主持人1:通过
主持人3:通过
师结束语:随着时间的流逝,我们今天在古诗苑的漫游亦要告一段落.中国古典诗歌博大精深,是一本读不完的大书.当我们打开这本书的时候:风来雨从,气象万千当我们合上这本书的时候:月光如水,晚风吹拂.希望同学们以今天的活动为契机,用一生时间将这本书永远地读下去.
综合性学习《古诗苑漫步》教学设计
—八年级
教学分析:
中华诗词是民族文化的宝典,学生从小学到初一、初二已经学习接触不少古诗词了。但好多同学对古诗词不感兴趣,对学过的古诗词不能很好的理解感悟。本次综合性学习,可以督促学生更多地积累背诵古诗词,通过由浅入深的几项活动,培养学生对中华诗词的兴趣与爱好,提高对民族文化的热爱之情;培养学生古诗词的阅读理解与鉴赏能力;陶冶情操;提高审美情趣与文化品味。另外在活动中,可以培养学生搜集整理资料的能力;以组为单位,让学生们积极主动的参与,不仅培养了学生自主合作的精神,还能使他们感受到精神劳动的艰辛与创造成果的喜悦。
活动目标:
1.知识与技能目标:
(1)通过这次活动,让学生漫步古诗苑,感受中华诗词源远流长的历史风貌。
(2)积累古诗词,学生争取多背一些古典诗词。
(3)诵读理解古诗词。
2.过程与方法目标:
在搜集整理资料的过程中, 让学生们积极主动的参与,培养自主合作的精神,感受精神劳动的艰辛与创造成果的喜悦。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这次活动,培养学生对中华诗词的兴趣与爱好,提高对民族文化的热爱之情;培养学生古诗词的阅读理解与鉴赏能力,陶冶情操,提高审美情趣与文化品味。
重点:督促学生多积累一些古诗词,学会把学过的诗词整理归类。
难点:增强对古诗的感悟理解,初步培养学生对古诗词的鉴赏能力。
课型:综合性学习活动课 教法:自主合作式,情境式,激励法,体验法。
学法:诵读法、自主、合作、探究法。提前让学生准备背下来初一初二所有学过的古诗(包括规定课外古诗词及小学课本中学过的古诗词)。
课时:课前准备时间一周
课上活动时间一课时
活动准备:
1、 班级分成九个学习合作小组。并分别给每一组分配具体的任务:朗诵古诗组、吟唱古诗组、联想古诗组、运用古诗组、古诗的故事我来讲小组、古诗绘画组、创作古诗组、赛诵古诗组
2、一周前印发新课标推荐的必背古诗词让学生去诵读。背诵一定量的古诗词,为古诗擂台赛做好准备。
3、找出自己喜欢的诗句试根据自己的理解为其配上的画面,在画中体会古典诗词优美的意境。
4、搜集并学唱已经谱曲的古诗词。
5、搜集古诗中传诵的故事,并做好讲给大家听的准备。
6、提前创作自己仿写的古诗,并有相应的自己的解说
教学过程:
一、深情并茂吟古诗
二、联系生活品古诗
三、任意挥洒赛古诗
四、千古风流谈古诗
五、自己动手学写诗
六、争先恐后赛古诗
结束语: 随着时间的流逝,我们今天在古诗苑漫步亦要告一段落 。中国古典诗歌博大精深,是一本读不完的大书。当我们打开这本书的时候:风来雨从,气象万千;当我们合上这本书的时候,月光如水,晚风吹拂。希望同学们以今天的活动为契机,用一生时间将这本书永远读下去。
综合性活动《古诗苑漫步》教学实录
主持人1::同学们,众所周知,中国乃一诗之国度,诗的历史可谓源远流长:; 主持人2:名家辈出,名篇佳作更是浩如烟海::,在华夏文明中蔚为壮观.;
主持人3:.辉烂的华夏文化,不仅仅是飘扬在丝绸之路上的一串串悠远驼铃,:,不仅仅是四大发明推动人类文明进程的铿锵步伐,也不仅仅是万里长城屹立千年的永恒丰碑;
主持人4:在华夏文明璀灿耀眼的星空中,更少不了的是诗经楚辞,唐诗宋词所谱写的一页页典雅华章!
主持人1:在那里,我们可以领略到长江
主持人2:在那里,我们能够聆听到屈原
主持人合:那么今天,就让我们共同漫步于古诗苑,含英咀华,去接受一次美的洗礼.
一,声情并茂吟古诗
主持人3:前人一句话说得好:
主持人4:吟诵是学习,品味诗歌过程中最常见的一种方式.下面请配合所选音乐,将你最喜欢的古诗词声情并茂地吟诵给大家,让我们共同分享中国古诗独特魅力的韵味.
(杨美玉诵读李煜《虞美人》,配乐《乌夜啼》.)
主持人1:请同学来评价一下.
生1:感情把握得比较好,体现出了节奏之美.
生2:读出了诗歌的意境,让人感到余味无穷.
生3:音乐选择得非常好.
(六生合作诵读王维《桃源行》,配乐《渔歌唱晚》.)
生1:前后的感情反差较大,但声音铺垫较好.
生2:节奏语气较准,感觉非常好.
生3:语调让我们感受到了陶渊明的隐士情怀.
(袁有新诵读杜甫《闻官军收河南河北》,配乐《走进新时代》.)
生I:感情表达恰当,表达出诗人的喜悦之情.
生2:配乐用得非常恰当.
(老师诵读《雨霖霖》配乐《高山流水》)
学生1::老师的情感把握十分的准确,仿佛已经置身于其中了
主持人2:听诵读点评,感触颇多.读诗不仅要用声,口,更要用心灵,读出文字里的东西,才能抓住情感内涵。
主持人3:古人写诗提倡
(播放古代歌曲《诗经.关雎》录音.)
主持人1:好听吗?不同时代有不同的审美标准,我们可用自己喜欢方式去唱,谁能将你喜欢的诗歌唱一唱?
(唱李清照《一剪梅》)
五人唱苏轼《水调歌头》.)
主持人2:
(五人唱孟郊《游子吟》.)
主持人3:
主持人4:感谢以上同学的精彩读,精彩唱,精彩评.由于时间关系,不能精彩到底,
二、联系生活品古诗
主持人1:吟,唱并非学诗,品诗的唯一方式,正如杜甫诗云
主持人2:.同学们有没有这样的经历,看某~景象,进而联想到某一诗.先小组交流,再讲给大家.
第一组:
① 刚刚过去的清明,我和家人去上坟,不由得想起了苏轼的:十年生死两茫茫,
不思量,自难忘,千里孤坟无处话凄凉。
② 有一年夏天,我去果子沟游玩。车里的我透过明亮的窗户看到了那些千奇百
怪的石头,不由得想起郑板桥的: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
③ 当我坐在教室中,透过玻璃看到窗户那一颗颗泛着春意的树时,我不由想起
贺知章的: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
④ 当我看到老师忙碌的身影,便想起了李商隐的: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
泪始干。
⑤ 放学路上路过广场,看到放风筝的孩子,想起了杜牧的:儿童放学归来早,
忙趁东风放纸鸢。
⑥ 当我看到早自习时同学们认真读书的模样,想到了: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
无涯苦作舟。
⑦ 每当夜晚落花般的雨水黯然的敲打着透明的玻璃,我总会不由得想起纳兰容
若的:风也萧萧,雨也萧萧,受尽灯光又一宵。
第二组:
当我走到秋风萧瑟,落叶纷飞的马路上,望着那枯黄的落叶在风中翩翩起舞,不禁想起龚自珍的《已亥杂诗》中的: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
当我走在被雨水刷洗过的乡间小路上,不禁想到赵师秀的《约客》中的:黄梅时节家家雨,青草池塘处处蛙。
当我看到秋天湖边落叶纷飞的时候,不禁想到范仲淹的《苏幕遮》的:碧云天,黄叶地,秋色连波,波上寒烟翠。
在北方,现在是早春的季节,每当我看见窗外落雨纷纷时,我不禁想到韩愈的《早春水部张十八员外》中的:天街小雨润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
请大家看,图书角那里的竹子,它不禁让我想到郑板桥的《竹》中的: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岩中。
请大家看,班级侧壁上的壁画中那亭亭玉立的荷花,不禁想到杨万里的《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中的》: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
主持人3:听同学们讲,我不禁想起,去年暑假和家人一起去南疆游玩时的情景,车窗外,黄沙漫天,不时有沙砾砸上车窗,让我不禁想到,“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之景;
主持人4:看到大漠如此荒凉,又让我不禁想起“羌笛何需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的凄凉。车到黄沙之中,我不由的想到古人为保边疆而战,“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的坚定决心。
主持人1:刚才同学们联系自己的经历品味古诗,大家想不想知道古人如何品诗? 主持人2:东坡评王维诗言:
主持人3:于是将绘画形象性与文字抽象性结合品诗的意境,成为古人品诗的独特方法。
主持人4:前面我们通过诵,唱充分领略了中国古诗音乐之美,下面我们就来共同感受中国古诗绘画之美,能否从
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这句诗写出了庐山瀑布的雄伟景象。读到它,气势磅礴的呈现在人们眼前,给人以视觉的冲击,构成一幅九天飞瀑图。
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这句话中的“碧”和“红”看出了诗中的色彩美,看到了作者独自置身于一片莲花和荷叶构成的美丽天地中。诗中的“接天”和“映日”中看到了诗的磅礴之美,看到了那莲叶丛生,荷花密布的恢弘之气。这景色构成了一幅红莲碧叶图。
江青鸟欲白,山青话欲燃。杜甫的这首诗让我看到了青翠的山色,火红的花朵构成了色彩鲜明而又清新自然的图画,这绚丽的春色构成了一幅夏日山水图。
一道残阳铺水中,半江瑟瑟半江红。白居易这首诗写出了秋季落日之景,虽为“残阳”,却气势磅礴,构成了一幅深秋落日图。
冲天香阵迷长安,满城尽带黄金甲。一个迷字仿佛让我看到了过往的行人受到菊花的迷醉。“黄金甲”好似让我看到了菊花竞相开放,构成了一幅深秋金菊图
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这句诗让我看见了明月高悬松影斑驳,松的刚与月的柔构成一幅明月松间月寂图
主持人合:诗中有画,画中有诗,诗情画意,余味无穷.
三,任意挥洒绘古诗
主持人1::在中国,每一首诗就是一幅画,而每一幅画都蕴含着一首诗.
主持人2:现在请同学们拿起手中的笔,任意挥洒,创造出你所感受到的诗歌意境.画一句,一场景,一片段都
可以,小组评选最优者展示.(生以小组为单位画诗歌意境.)
第五组
四位同学将《春江花月夜》《春江晚景》《江楼怀旧》《早春》四幅画贴在黑板上,并分别解说。
我画的是《春江花月夜》淡淡月光,淡淡山色,烘托淡淡思情,抒发对人生的感慨.)
:我画的是苏轼的《春江晚景》,晚春的江边,芦花飘荡,几只鸭子闲适地游水. 我画的是赵暇的《江楼怀旧》,月光如水,水天相连,一派空旷幽远的意境.
:我画的是韩愈的《早春》,早春时节,江南大地,烟雨朦胧,一派生机勃勃的景象. :刚才我们通过绘画形式展现诗歌内容,联系亲身经历品味了诗歌内容,这是因为这些作品本身就是诗人生活经历的结晶.
四,千古风流谈古诗
主持人1:在中国,诗歌不仅仅是文学现象,更是一种文化现象,故每一首着名诗
歌背后几乎都有一个动人的故事。
主持人2:一首好诗可使诗人名声大震,一夜成名,所谓
第六组
(故事《韩翊因诗得赏识》.)
主持人3:然,而并非所有人都能因诗得福,正如杜诗所言
讲故事《孟浩然因诗丢官》.)
主持人4::真是非常精彩又富有传奇色彩的故事.
五,自己动手学写诗
:主持人1:感谢两位同学的精彩故事.的确,在中国这个诗的国度,有多少诗就有多少诗的故事.听了这些传奇故事,你们一定对诗人生活充满向往,也想做一回诗人了吧?
主持人2:其实诗人生活艰辛,李白赠杜甫诗云
(生分成小组试写古诗.)
主持人3::各位小诗人已完成作品,这次互荐,你认为小组里谁的诗好,读出来,评一评好在哪里.
主持人4:非常好,这是今天的成果,虽然大家的诗多有缺点,但要坚信
六、争先恐后赛古诗
主持人1:通过大家诵、唱、吟古诗,我发现大家积累的古诗并不少,那么就让我们大家来看看你们到底积累了多少古诗呢?
主持人2:下面我们来玩个游戏“古诗大比拼”首先我来读一下游戏规则:
我们来选两个组,分别是挑战组和守擂组,以一对一的形式比拼,每个小组轮流来背一句古诗,最好是课外的,每个人背的诗不能重复,而且如果接不上来的话,就算失败。好了,那么现在开始吧!哪个组想先来玩这个游戏呢?
生一:我们组想来当守擂组!!
生二:那我们组想来挑战他们!
(两组比赛进行中………..)
七、结语
主持人3:同学们,通过
主持人1:通过
主持人3:通过
师结束语:随着时间的流逝,我们今天在古诗苑的漫游亦要告一段落.中国古典诗歌博大精深,是一本读不完的大书.当我们打开这本书的时候:风来雨从,气象万千当我们合上这本书的时候:月光如水,晚风吹拂.希望同学们以今天的活动为契机,用一生时间将这本书永远地读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