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才-谢正义市长在市政协六届五次会议委员发言大会上的讲话

谢 正 义

(2012年1月12日)

(录音整理未经本人审阅)

尊敬的徐主席,各位副主席,秘书长,政协各位委员,同志们:

根据会议的安排,今天举行委员大会发言。会前,我认真阅读了大会发言材料汇编,刚才,又现场听了11位委员的发言。我总的感觉是,这次委员的发言,涉及经济、城市建设、人民生活以及社会管理方方面面,议题都十分重要,而且所有的议题,都是在充分调研的基础上,经过科学的分析和深度的思考,并本着可操作的原则提出的,应当说对我们进一步开拓思路、科学决策,进一步改进政府工作、提高服务水平,将起到十积极的促进作用。市政府将对这些发言认真地进行研究,在2012年和以后的工作中予以采纳或研究。

在前天的政协大会上,徐主席代表市政协常委会作了十分好的工作报告,我完全赞同和支持。在刚刚过去的2011年,市政协紧紧围绕“三突出三走进”,积极服务大局,认真履行政治协商、民主监督、参政议政职能,为推进“三个扬州”建设做出了大量富有成效的工作。市政协主席会议和政协常委会紧扣全市经济社会发展中的宏观性、前瞻性、战略性问题,深入调查研究、积极建言献策,给了我们很多思路上的启发和工作上的指导。

各位委员,同志们,全市各级政协组织人才荟萃、精英云集,汇聚了各行各业的专家、学者及优秀人才,不仅是党委、政府重要的思想库和智囊团,也是我市重要的人才资源、人才队伍。正是因为有了你们的建言献策、有了你们的创新创造、有了你们的智慧汗水,才更加有力的推动了我市经济和社会各项事业的发展。

纵观扬州的历史,无不印证这样一个事实:即人才兴,则扬州兴。大家知道,历史上扬州的兴盛,主要有三个时期:两汉、隋唐和清代。追溯这些时代之所以兴盛的原因,纵然有扬州水运便捷的因素,但总的看,扬州能在经济文化上独领风骚,其中更深层次的原因应归功于这些时期扬州主政者对人才海纳百川的胸襟和兼收并蓄的远见卓识,以及社会各界对人才、特别是外来人才的尊崇、礼待、厚养与重用。汉代,吴王刘濞在扬州着力发展制盐和炼铜两大支柱产业,使得国力崛起,而这需要大量的技术人才,为此吴王刘濞采取了大力引进的政策,不分贵贱、不拘一格、惟才是举,使许多能工巧匠纷聚扬州,推动了扬州的第一次繁荣。唐代,扬州号称“扬一益二”,富甲天下,也是由于人才空前积聚的缘故。一方面,丝绸之路的畅通,为中外经济文化交流开辟了便利的渠道,而扬州有幸成为海上丝绸之路与陆上丝绸之路的节点,使得扬州一跃而为国际性的商业大都市和文化汇集地。另一方面,扬州的崇文重教,礼贤下士,使得全国最顶尖的文化名人如骆宾王、孟浩然、王昌齢、李白、高适、刘禹锡、白居易、徐凝、杜牧、温庭筠等,或来往于扬州,或游历于扬州,为扬州带来了文化的大繁荣、大昌盛。清代,扬州经济文化繁荣达到巅峰。在经济上,扬州盐业几乎掌控了清代朝廷经济的命脉,而经营盐业的商人绝大多数来自外地,如晋商、秦商、徽商等。在文化上也是如此,政治的开明和文化的开放,使各路名士大家纷纷驻足扬州,曹雪芹、魏源、龚自珍等都与扬州结下了不解之缘;来自全国各地,以郑板桥、金农等为代表的扬州八怪,更是得益于扬州宽厚的文化土壤,大胆创新、独辟蹊径,开启了画坛的一代宗风。总之,历次扬州经济文化的繁盛,归根结底,其最核心的因素在于人才的兴盛,在于对各类人才的重视和包容。正是有基于此,才有了扬州在历史上的独特地位,也才有了新中国成立后走出的55位院士。

今天,人才已经成为一个地区、一个城市的核心竞争力,也成为一个地区、一个城市发展的第一要素和资源。从本质上讲,城市不仅是建筑的集合体,也不仅仅是经济的集合体,更是人特别是人才的集合体。人口素质的高低决定了城市的品质与价值,人才的创新创造决定了城市的实力与潜力。由于曾经的工作因素,我曾分别3次以上访问过美国的硅谷、西雅图和印度的班加罗尔,并在这三个城市作过很长时间的深度考察。在美国硅谷,集结了世界各地近百万的科技人员和近全国一半的国家科学院院士,成为代表美国城市软实力无可争议的心脏;在西雅图,一个仅有200多平方公里仅和60万人口的城市,随着波音、微软和亚马逊等高科技公司以及大量专业人才的入驻,一举跃升为美国航空制造、IT以及生物技术的中心。在印度班加罗尔,依托软件与信息服务业的发展,吸引了近30万名IT专业人员和外包员工,成功跻身全球第5大信息科技中心。让我感到震惊的是,我在印度班加罗尔看到IBM建设的一个软件综合体,一个大楼有2万名软件工程师就业,看到他们中午休息时,成万人在广场上,那个感觉是十分让人震动的。从另一个角度看,步入新的发展阶段,随着土地、资金等要素约束越来越常态化,经济发展与资源环境之间的矛盾日益突出,以资源的消耗为代价换取增长的方式已不可持续,取而代之的将更多的是以人的智慧为核心、以创新为驱动的内生发展。从这一点上讲,谁拥有大量的创新人才,谁就抓住了城市未来发展的制高点。这也是我们国内先进城市,包括深圳、无锡这几年科技创新为什么在全国遥遥领先的原因。同时,人才不仅是文化的传承者、文明的创造者,也是城市最现实、最稳定、也是最具实力的纳税群体和最有购买力的消费群体。就软件与信息服务业来讲,我们提出到2015年从业人员达到10万人。如果我们每年引进2万名研发人员,每人征收个人所得税1万元,每年就能新增2亿元的地方税收;如果其中有一半在扬购房,按每户100平米计算,每年就能新增100万平米的销售,而目前扬州主城区每年商品房销售也就200多万平方米。此外,人才对于改善人口结构、优化城市人居环境、提升城市文明程度也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尤其是去年我们顺利实施了部分区划调整,要进一步做大做美做强主城,推进“新产业、新人才、新城区”发展战略,集聚人才同样是当务之急、燃眉之急。

各位委员,同志们,目前,我市现有的人才资源与发展的实际需要极不匹配,目前,我们扬州460万人,人才中有博士生1500人,而且大部分集中在扬州大学,硕士生1.02万人,本科生11万人,通俗地讲,全市10000人中才有3名博士生、1000人中才有2名硕士生,100人中才有2名本科生。因此,我们提出今后发展将坚持以“项目为王、人才为纲”的导向,把人才引进和培养放上特别优先发展的位置,把人才集聚作为转型升级发展的先导工程和基础工程。我们这样做,一方面是扬州发展的需要,另一方面,我们扬州也有吸引人才、特别是优秀人才的宜居城市、人文城市的特质和优势,加之交通的改善,特别是在公路路网改善、扬州泰州机场通航后,我们将全力推进淮扬镇铁、宁扬城际轨道交通的发展,为人才的往来提供更便捷的交通条件。同时,我们大力发展软件和信息服务业、文化创新产业、金融服务产业以及研发产业,这些都是IT或基于IT服务,可以方便大公司包括跨国公司在扬州的布局。为此,从今年起,我们将按照“大幅度扩充总量、大力度调整流向”的总目标,系统研究制定并启动实施人才“1111工程”。我们将进一步强化顶层设计,认真研究企业人才需求和人才自身发展需要,以改善人才生活条件尤其是解决住房问题为关键,制定实施最专业、最优惠的人才招引政策。大力度培育以“人的智慧”为核心的新兴产业,大幅度提高人才专项资金。以最优惠、最开明的政策招引人才,以最便捷、最人居、最满意的环境留住人才,以最优的创业舞台和最大的发展空间用好人才,真正做到求贤若渴、唯才是用、知人善任、用尽其才,全力打造人才特区、人才高地和人才强市。

各位委员,同志们,我也真诚的希望,各位政协委员能够发挥自身的行业优势、人脉优势,以才引才,积极推荐举荐各类人才来扬创业和发展。

最后,我代表市政府表个态,在今后的工作中,我们将进一步支持政协工作的有效开展,自觉接受政协的民主监督,积极支持政协参政议政,进一步为政协工作创造良好条件,形成政府工作与政协工作相互支持、密切配合的良好局面,共同为建设“三个扬州”作出更大贡献!

谢谢大家!

谢 正 义

(2012年1月12日)

(录音整理未经本人审阅)

尊敬的徐主席,各位副主席,秘书长,政协各位委员,同志们:

根据会议的安排,今天举行委员大会发言。会前,我认真阅读了大会发言材料汇编,刚才,又现场听了11位委员的发言。我总的感觉是,这次委员的发言,涉及经济、城市建设、人民生活以及社会管理方方面面,议题都十分重要,而且所有的议题,都是在充分调研的基础上,经过科学的分析和深度的思考,并本着可操作的原则提出的,应当说对我们进一步开拓思路、科学决策,进一步改进政府工作、提高服务水平,将起到十积极的促进作用。市政府将对这些发言认真地进行研究,在2012年和以后的工作中予以采纳或研究。

在前天的政协大会上,徐主席代表市政协常委会作了十分好的工作报告,我完全赞同和支持。在刚刚过去的2011年,市政协紧紧围绕“三突出三走进”,积极服务大局,认真履行政治协商、民主监督、参政议政职能,为推进“三个扬州”建设做出了大量富有成效的工作。市政协主席会议和政协常委会紧扣全市经济社会发展中的宏观性、前瞻性、战略性问题,深入调查研究、积极建言献策,给了我们很多思路上的启发和工作上的指导。

各位委员,同志们,全市各级政协组织人才荟萃、精英云集,汇聚了各行各业的专家、学者及优秀人才,不仅是党委、政府重要的思想库和智囊团,也是我市重要的人才资源、人才队伍。正是因为有了你们的建言献策、有了你们的创新创造、有了你们的智慧汗水,才更加有力的推动了我市经济和社会各项事业的发展。

纵观扬州的历史,无不印证这样一个事实:即人才兴,则扬州兴。大家知道,历史上扬州的兴盛,主要有三个时期:两汉、隋唐和清代。追溯这些时代之所以兴盛的原因,纵然有扬州水运便捷的因素,但总的看,扬州能在经济文化上独领风骚,其中更深层次的原因应归功于这些时期扬州主政者对人才海纳百川的胸襟和兼收并蓄的远见卓识,以及社会各界对人才、特别是外来人才的尊崇、礼待、厚养与重用。汉代,吴王刘濞在扬州着力发展制盐和炼铜两大支柱产业,使得国力崛起,而这需要大量的技术人才,为此吴王刘濞采取了大力引进的政策,不分贵贱、不拘一格、惟才是举,使许多能工巧匠纷聚扬州,推动了扬州的第一次繁荣。唐代,扬州号称“扬一益二”,富甲天下,也是由于人才空前积聚的缘故。一方面,丝绸之路的畅通,为中外经济文化交流开辟了便利的渠道,而扬州有幸成为海上丝绸之路与陆上丝绸之路的节点,使得扬州一跃而为国际性的商业大都市和文化汇集地。另一方面,扬州的崇文重教,礼贤下士,使得全国最顶尖的文化名人如骆宾王、孟浩然、王昌齢、李白、高适、刘禹锡、白居易、徐凝、杜牧、温庭筠等,或来往于扬州,或游历于扬州,为扬州带来了文化的大繁荣、大昌盛。清代,扬州经济文化繁荣达到巅峰。在经济上,扬州盐业几乎掌控了清代朝廷经济的命脉,而经营盐业的商人绝大多数来自外地,如晋商、秦商、徽商等。在文化上也是如此,政治的开明和文化的开放,使各路名士大家纷纷驻足扬州,曹雪芹、魏源、龚自珍等都与扬州结下了不解之缘;来自全国各地,以郑板桥、金农等为代表的扬州八怪,更是得益于扬州宽厚的文化土壤,大胆创新、独辟蹊径,开启了画坛的一代宗风。总之,历次扬州经济文化的繁盛,归根结底,其最核心的因素在于人才的兴盛,在于对各类人才的重视和包容。正是有基于此,才有了扬州在历史上的独特地位,也才有了新中国成立后走出的55位院士。

今天,人才已经成为一个地区、一个城市的核心竞争力,也成为一个地区、一个城市发展的第一要素和资源。从本质上讲,城市不仅是建筑的集合体,也不仅仅是经济的集合体,更是人特别是人才的集合体。人口素质的高低决定了城市的品质与价值,人才的创新创造决定了城市的实力与潜力。由于曾经的工作因素,我曾分别3次以上访问过美国的硅谷、西雅图和印度的班加罗尔,并在这三个城市作过很长时间的深度考察。在美国硅谷,集结了世界各地近百万的科技人员和近全国一半的国家科学院院士,成为代表美国城市软实力无可争议的心脏;在西雅图,一个仅有200多平方公里仅和60万人口的城市,随着波音、微软和亚马逊等高科技公司以及大量专业人才的入驻,一举跃升为美国航空制造、IT以及生物技术的中心。在印度班加罗尔,依托软件与信息服务业的发展,吸引了近30万名IT专业人员和外包员工,成功跻身全球第5大信息科技中心。让我感到震惊的是,我在印度班加罗尔看到IBM建设的一个软件综合体,一个大楼有2万名软件工程师就业,看到他们中午休息时,成万人在广场上,那个感觉是十分让人震动的。从另一个角度看,步入新的发展阶段,随着土地、资金等要素约束越来越常态化,经济发展与资源环境之间的矛盾日益突出,以资源的消耗为代价换取增长的方式已不可持续,取而代之的将更多的是以人的智慧为核心、以创新为驱动的内生发展。从这一点上讲,谁拥有大量的创新人才,谁就抓住了城市未来发展的制高点。这也是我们国内先进城市,包括深圳、无锡这几年科技创新为什么在全国遥遥领先的原因。同时,人才不仅是文化的传承者、文明的创造者,也是城市最现实、最稳定、也是最具实力的纳税群体和最有购买力的消费群体。就软件与信息服务业来讲,我们提出到2015年从业人员达到10万人。如果我们每年引进2万名研发人员,每人征收个人所得税1万元,每年就能新增2亿元的地方税收;如果其中有一半在扬购房,按每户100平米计算,每年就能新增100万平米的销售,而目前扬州主城区每年商品房销售也就200多万平方米。此外,人才对于改善人口结构、优化城市人居环境、提升城市文明程度也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尤其是去年我们顺利实施了部分区划调整,要进一步做大做美做强主城,推进“新产业、新人才、新城区”发展战略,集聚人才同样是当务之急、燃眉之急。

各位委员,同志们,目前,我市现有的人才资源与发展的实际需要极不匹配,目前,我们扬州460万人,人才中有博士生1500人,而且大部分集中在扬州大学,硕士生1.02万人,本科生11万人,通俗地讲,全市10000人中才有3名博士生、1000人中才有2名硕士生,100人中才有2名本科生。因此,我们提出今后发展将坚持以“项目为王、人才为纲”的导向,把人才引进和培养放上特别优先发展的位置,把人才集聚作为转型升级发展的先导工程和基础工程。我们这样做,一方面是扬州发展的需要,另一方面,我们扬州也有吸引人才、特别是优秀人才的宜居城市、人文城市的特质和优势,加之交通的改善,特别是在公路路网改善、扬州泰州机场通航后,我们将全力推进淮扬镇铁、宁扬城际轨道交通的发展,为人才的往来提供更便捷的交通条件。同时,我们大力发展软件和信息服务业、文化创新产业、金融服务产业以及研发产业,这些都是IT或基于IT服务,可以方便大公司包括跨国公司在扬州的布局。为此,从今年起,我们将按照“大幅度扩充总量、大力度调整流向”的总目标,系统研究制定并启动实施人才“1111工程”。我们将进一步强化顶层设计,认真研究企业人才需求和人才自身发展需要,以改善人才生活条件尤其是解决住房问题为关键,制定实施最专业、最优惠的人才招引政策。大力度培育以“人的智慧”为核心的新兴产业,大幅度提高人才专项资金。以最优惠、最开明的政策招引人才,以最便捷、最人居、最满意的环境留住人才,以最优的创业舞台和最大的发展空间用好人才,真正做到求贤若渴、唯才是用、知人善任、用尽其才,全力打造人才特区、人才高地和人才强市。

各位委员,同志们,我也真诚的希望,各位政协委员能够发挥自身的行业优势、人脉优势,以才引才,积极推荐举荐各类人才来扬创业和发展。

最后,我代表市政府表个态,在今后的工作中,我们将进一步支持政协工作的有效开展,自觉接受政协的民主监督,积极支持政协参政议政,进一步为政协工作创造良好条件,形成政府工作与政协工作相互支持、密切配合的良好局面,共同为建设“三个扬州”作出更大贡献!

谢谢大家!


相关文章

  • 表彰大会会议主持词
  • 同志们: 今天,我们在这里隆重召开全市XX年度表彰大会,主要任务是回顾总结XX年的工作,表彰先进,激励斗志,鼓舞干劲,进一步动员全市上下振奋精神,坚定信心,迎难而上,务实苦干,确保圆满完成今年市委.市政府确定的各项目标任务,实现" ...查看


  • 开会发言稿:全市交通工作会议主持词
  • 全市交通工作会议主持词[3] 同志们: 在党的十七大胜利闭幕不久,市政府在这里召开全市交通工作会议.市委副书记.市长×××同志亲自参加今天的会议,充分体现了市政府对交通工作的高度重视. 这次会议邀请了市委.市人大.市政协.省驻市相关工作部门 ...查看


  • 机关事业单位年度表彰会议主持词一
  • 机关事业单位年度表彰会议主持词一 同志们: 今天,我们在这里隆重举行20XX 年-20XX 年度工作总结表彰大会,表彰和奖励一年来在各项工作中涌现出的先进集体和先进个人. 一年来,全委广大干部职工统一思想,务实创新,夯实农业发展基础,大力推 ...查看


  • 召开工作会议方案
  • 方案一:召开工作会议方案 在云南省全面推进高中新课程改革背景下,为促进全市教学科研工作发展,为进一步优化规范保山市教育科学研究工作,交流各县区.各完中在教科研课改及课堂教学模式选择实施方面的研究成果和研究经验,研讨在教研教改实施中的有关问题 ...查看


  • 首都科技界学习贯彻全国科技创新大会精神座谈会发言
  • (摘编) < 人民日报 >( 2016年06月09日   05 版) 率先垂范为建设世界科技强国再立新功 编者按:建设世界科技强国,首都要走在前列.率先垂范.6月6日,北京市召开市科技教育领导小组扩大会暨首都科技界学习贯彻全国科 ...查看


  • 会议纪要的常见写法及用语
  • 会议纪要的常见写法及用语基本法(草案)的决定第七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六次会议听取了特别行政区基本法起草委员会姬鹏飞主任委员关于<中华人民共和国香港特别行政区基本法(草案)>及有关文件的报告.决定:(一)公布<中华 ...查看


  • 共青团十六大以来大事记
  • 二〇〇八年 6月10日-14日 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第十六次全国代表大会在北京召开.胡锦涛.吴邦国.温家宝.贾庆林.李长春.习近平.李克强.贺国强.周永康等党和国家领导人出席开幕式,李长春代表党中央向大会致题为<在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 ...查看


  • 历届国家领导人名单
  • 历届国家领导人名单 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机构的组成部分,是国家机构中的一种.自1954年开始设立.主席和全国人大常委会结合行使国家元首的职权,它对外代表国家.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主席由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根据宪法第六十二 ...查看


  • 天津市公安局局长赵飞出任副市长
  • 天津日报 2016-03-30 18:21 来自 人事风向 字号 天津市公安局局长赵飞出任副市长. 3月30日,天津市十六届人大常委会举行第二十五次会议.市人大常委会主任肖怀远主持会议并讲话.市人大常委会副主任散襄军.崔津渡.苟利军.张俊芳 ...查看


热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