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流与生活作业1

那些年陪伴我们的物流

------物流的过去、现在

秦泽宇磁浮班 2014111404

一、物流行业的发展历程

物流行为是自古既有的人类活动。包括很多野生动物也存在搬运、存储等行为。

任何一个行业,都是社会生产力发展到一定时期的社会分工表现,是从量变到质变的结果。远古时期,人类部落之间就开始了货物交换(物物交换),催生了原始的运输,特别是动物驯养、车船技术的出现为原始物流成为一个行业提供了技术基础,古代的商人从肩扛背背发展到依靠驼队、牛车的商团。原始物流是依附于战争和原始商业的。漕运、驿站和镖局的出现是物流行业的初始阶段。

据考证,中国最早的驿站出现在隋唐年间,“一骑红尘妃子笑,无人知是荔枝来!”古代驿站是由政府设立不仅服务于政府的物流机构。而镖局的成形应是明代的事了,是晋商在长期经商中发展起来的。 有组织的船运应算“漕运”了,最早的有组织的大型船运物流是国家行为,主要是为国家征敛税赋和战争服务的。而陆路的转运古代多依赖畜力(牛马)和人力(手推车),三国诸葛发明的“木牛流马”应是陆路物流技术的发展吧!但并没有从根本上改变对人畜的依赖。 虽然中国古代的造船技术曾经领先西方几百年,但由于对西方货物需求不足,海运一直未能真正发展起来,除郑和下西洋那样的政府行为以外,没有发展出大型的海上运输组织。而西方的海运则伴随着

文艺复兴后的海外殖民运动蓬勃发展起来。

在二战以前,大型物流组织的服务对象主要是战争,真正的现代物流概念是1915(一战1914~1918)美国阿奇; 萧在《市场流通中的若干问题》一书中提出的,后来在二战中因为统筹学理论在军队后勤(Logistic )的应用才出现了相对完整的物流管理理论,并在以后的经济活动中不断应用、改进、发展。

物流的名称是舶来品,来源于日本人对“Physical Distribution”(物资分配、物资配送)解释的片假名,本意是物的流通。而西方后来渐渐放弃了Physical Distribution而用Logistic (后勤保障)作为物流的真正用词。

其实用货流来表示更为确切,因为汉语的“物”是指“我”之外的所有自然存在(如“物我两忘”),不过因为历史的原因,再做更改也未必需要。就像物理学电流的方向却是电子运动的反方向一样,但大家在概念理解上必须明白,否则你会把河流、台风都理解成“物流”! 最早的现代物流实践于产品的售后,这就是为什么“Physical Distribution”是最早的物流用语的原因,后来人们把物流理论应用于产品的生产甚至原材料的购进环节,并与博弈论、价值链理论进行串接就形成了现在的“供应链管理”理论。

中国早期的物资管理也属于物流管理的范畴,不过计划经济更多考虑的是物资的合理供应,而西方资本主义的物流概念是以市场和客户为导向的,所以关注点是不同(成本、效率、损耗等)的。

中国的市场经济环境下的物流是抛弃了计划经济物资管理理论

后于七十年代末期从日本引进的,特别是在九十年代进入买方市场后才真正发展起来的。可除了铁路、航空、海运等国营垄断物流行业之外,公路物流、内河航运却由于种种改制变成了以个体经营为主的散、乱、差的局面,没有了规模和国家的产业规划,恶性竞争不断。

二、现代物流的出现与定义

美国供应链专业协会中国首席代表王国文博士的话来说就是:物流管理是以满足客户需求为目的,对产品服务和相关信息从生成点到消费点的有效率和有效果的正向和逆向流动和储存的进行计划、执行和控制部门的供应链过程。

现代物流也被称为供应链服务。与从前所说的物流概念不同的是,它要解决货物从生产出来后到销售的过程中的所有运输和仓储、配送、分拨以及简单加工等问题。它是一个系统工程,不是简单的仓储和运输。从事现代物流的公司要善于运用各种资源,善于整合各类资源,来尽最大可能的减小货物在流通过程中的成本。

现代物流经历了三个阶段的发展:从运输到配送。从配送到物流。从物流到供应链。

在现代物流供应链中,港口、生产企业、仓库、运输公司以及货代公司等能提供第三方物流服务的企业和单位,都是供应链上的一个节点,让这些资源最大效率地发挥作用,就是现代物流所要解决的问题。只有这样才能更好的降低企业产品的成本,来赢得更大的收益。

21世纪供应链前沿问题:精益物流,6西格玛物流、闭环物流与逆向物流、精益供应链。

物流与供应链管理技术:互联网革命,如电子标签等;RFID 的冲击,如DOD 、沃尔玛的范例等;全球标准化的统一,如GSI (全球信息整合网络)。

中国目前的物流成本约占GDP 的20%左右,与一些发达国家的8%相比,差距很大,同时也意味着潜力无穷。造成这个局面的原因是很多的,比如技术对接问题,港口整合发展问题等等。

三、 现代物流的发展方向

根据国内外物流发展的新情况,未来物流的发展趋势可以归纳为共享化、协同化、集成化、智能化、移动化、标准化、柔性化、社会化和全球化。

1. 共享化

供应链管理强调链上成员的协作和社会整体资源的高效利用,以最优化的资源最大化地满足整体市场的需求。企业只有在建立共赢伙伴关系的基础上,才能实现业务过程间的高度协作和资源的高效利用,通过资源、信息、技术、知识、业务流程等的共享,才能实现社会资源优化配置和物流业务的优势互补、快速对市场需求作响应。近年来,一些新型的供应链管理策略,如VMI 、JIT II、CPFR 、第四方物流、RSP 与DI 等都实现了信息、技术、知识、客户和市场等资源的共享化。

2. 协同化

市场需求的瞬息万变、竞争环境的日益激烈都要求企业具有与上下游进行实时业务沟通的协同能力。企业不仅要及时掌握客户的需求,更快地响应、跟踪和满足需求,还要使供应商对自己的需求具有可预

见能力,并能把握好供应商的供应能力,使其能为自己提供更好的供给。为了实现物流协同化,合作伙伴需要共享业务信息、集成业务流程,共同进行预测、计划、执行和绩效评估等业务。而只有企业间真实现了全方位的协同,才能使物流作业的响应速度更快、预见性更好、抵御风险能力更强、降低成本和增加效益。

3. 集成化

物流业务是由多个成员与环节组成的,全球化和协同化的物流运作要求物流业中成员之间的业务衔接更加紧密,因此要对业务信息进行高度集成,实现供应链的整体化和集成化运作,缩短供应链的相对长度,使物流作业更流畅、更高效,更快速,更加接近客户和需求。集成化的基础是业务流程的优化和信息系统的集成,二者都需要有完善的信息系统支持,实现系统、信息、业务、流程和资源等的集成。同时,集成化也是共享化和协同化的基础,没有集成化,就无法实现共享化和协同化。

4. 智能化

智能化是自动化、信息化的一种高层次应用。物流涉及大量的运筹和决策,例如物流网络的设计优化、运输(搬运) 路径和每次运输装载量的选择,多货物的拼装优化、运输工具的排程和调度、库存水平的确定与补货策略的选择、有限资源的调配、配送策略的选择等优化处理,都需要借助智能的优化工具来解决。近年来,人工智能、仿真学、运筹学、商务智能、数据挖掘和机器人等相关技术已经有比较成熟的研究成果,并在实际物流业中得到了较好的应用,使智能化已经

成为物流发展的一个新趋势,智能化还是实现物联网优化运作的一个不可缺少的前提条件。

5. 移动化

移动化是指物流业务的信息与业务的处理移动化。它是现代移动信息技术发展的必然选择。由于物流作业更多地体现在载体与载物的移动,除了暂时静态的存储环节外全都处于移动状态,因此移动化对物流业具有更加重要和深远的意义。应用现代移动信息技术(通信、计算机、互联网、GPS 、GIS 、RFID 、传感、智能等技术) 能够在物流作业中实现移动数据采集、移动信息传输、移动办公、移动跟踪、移动查询、移动业务处理、移动沟通、移动导航控制、移动检测、移动支付、移动服务等,并将这些业务与物体形成闭环的网络系统,在真正意义上实现物联网。它不仅使物流作业降低成本、加速响应、提高效率、增加盈利,而且还使其更加环保、节能和安全。

6. 标准化

标准化是现代物流技术的一个显著特征和发展趋势,也是实现现代物流的根本保证。货物的运输配送、存储保管、装卸搬运、分类包装、流通加工等作业与信息技术的应用,都要求有科学的标准。例如,物流设施、设备及商品包装、信息传输等的标准化等。只有实现了物流系统各个环节的标准化,才能真正实现物流技术的信息化、自动化、网络化、智能化等。特别是在经济贸易全球化的新世纪中,如果没有标准化,就无法实现高效的全球化物流运作,这将阻碍经济全球化的发展进程。

7. 柔性化

柔性化是20世纪90年代由生产领域提出来的,为了更好地满足消费者的个性化需求,实现多品种、小批量以及灵活易变的生产方式,国际制造业推出柔性制造系统FMS(Flexible Manufacturing System),实行柔性化生产。随后,柔性化又扩展到了流通领域,根据供应链末端市场的需求组织生产和安排物流活动。物流作业的柔性化是生产领域柔性化的进一步延长,它可以帮助物流企业更好地适应消费需求的" 多品种、小批量、多批次、短周期" 趋势,灵活地组织和实完成流作业,为客户提供定制化的物流服务来满足他们的个性化需求。

8. 社会化

物流社会化也是今后物流发展的方向,其最明显的的趋势就是物流业***现第三方和第四方物流服务方式。它一方面是为了满足企业物流活动社会化要求所形成的,另一方面又为企业的物流活动提供了社会保障。而第三方、第四方乃至未来发展可能出现的更多服务方式是物流业发展的必然产物,是物流过程产业化和专业化的一种形式。人们预测下阶段的物流将向虚拟物流和第N 方物流发展,物流管理和其他服务也将逐渐被外包出去。这将使物流业告别" 小而全、大而全" 的纵向一体化运作模式,转变为新型的横向一体化的物流运作模式。

9. 全球化

为了实现资源和商品在国际间的高效流动与交换,促进区域经济的发展和全球资源优化配置的要求,物流运作必须要向全球化的方向发展。在全球化趋势下,物流目标是为国际贸易和跨国经营提供服务,

选择最佳的方式与路径,以最低的费用和最小的风险,保质、保量、准时地将货物从某国的供方运到另一国的需方,使各国物流系统相互" 接轨" ,它代表物流发展的更高阶段。

我国企业正面临的国内、国际市场更加激烈的竞争,面对资源在全球范围内的流动和配置大大加强,越来越多的外国公司加速加入中国市场,同时一大批中国企业也将真正融入全球产业链中,这将加剧中国企业在本土和国际范围内与外商的竞争,这都将对我国的物流业提出更高的要求。在新的环境下,我国的企业必须把握好现代物流的发展趋势,运用先进的管理技术和信息技术,提高物流作业的管理能力和创新能力,提升自己的竞争力。

那些年陪伴我们的物流

------物流的过去、现在

秦泽宇磁浮班 2014111404

一、物流行业的发展历程

物流行为是自古既有的人类活动。包括很多野生动物也存在搬运、存储等行为。

任何一个行业,都是社会生产力发展到一定时期的社会分工表现,是从量变到质变的结果。远古时期,人类部落之间就开始了货物交换(物物交换),催生了原始的运输,特别是动物驯养、车船技术的出现为原始物流成为一个行业提供了技术基础,古代的商人从肩扛背背发展到依靠驼队、牛车的商团。原始物流是依附于战争和原始商业的。漕运、驿站和镖局的出现是物流行业的初始阶段。

据考证,中国最早的驿站出现在隋唐年间,“一骑红尘妃子笑,无人知是荔枝来!”古代驿站是由政府设立不仅服务于政府的物流机构。而镖局的成形应是明代的事了,是晋商在长期经商中发展起来的。 有组织的船运应算“漕运”了,最早的有组织的大型船运物流是国家行为,主要是为国家征敛税赋和战争服务的。而陆路的转运古代多依赖畜力(牛马)和人力(手推车),三国诸葛发明的“木牛流马”应是陆路物流技术的发展吧!但并没有从根本上改变对人畜的依赖。 虽然中国古代的造船技术曾经领先西方几百年,但由于对西方货物需求不足,海运一直未能真正发展起来,除郑和下西洋那样的政府行为以外,没有发展出大型的海上运输组织。而西方的海运则伴随着

文艺复兴后的海外殖民运动蓬勃发展起来。

在二战以前,大型物流组织的服务对象主要是战争,真正的现代物流概念是1915(一战1914~1918)美国阿奇; 萧在《市场流通中的若干问题》一书中提出的,后来在二战中因为统筹学理论在军队后勤(Logistic )的应用才出现了相对完整的物流管理理论,并在以后的经济活动中不断应用、改进、发展。

物流的名称是舶来品,来源于日本人对“Physical Distribution”(物资分配、物资配送)解释的片假名,本意是物的流通。而西方后来渐渐放弃了Physical Distribution而用Logistic (后勤保障)作为物流的真正用词。

其实用货流来表示更为确切,因为汉语的“物”是指“我”之外的所有自然存在(如“物我两忘”),不过因为历史的原因,再做更改也未必需要。就像物理学电流的方向却是电子运动的反方向一样,但大家在概念理解上必须明白,否则你会把河流、台风都理解成“物流”! 最早的现代物流实践于产品的售后,这就是为什么“Physical Distribution”是最早的物流用语的原因,后来人们把物流理论应用于产品的生产甚至原材料的购进环节,并与博弈论、价值链理论进行串接就形成了现在的“供应链管理”理论。

中国早期的物资管理也属于物流管理的范畴,不过计划经济更多考虑的是物资的合理供应,而西方资本主义的物流概念是以市场和客户为导向的,所以关注点是不同(成本、效率、损耗等)的。

中国的市场经济环境下的物流是抛弃了计划经济物资管理理论

后于七十年代末期从日本引进的,特别是在九十年代进入买方市场后才真正发展起来的。可除了铁路、航空、海运等国营垄断物流行业之外,公路物流、内河航运却由于种种改制变成了以个体经营为主的散、乱、差的局面,没有了规模和国家的产业规划,恶性竞争不断。

二、现代物流的出现与定义

美国供应链专业协会中国首席代表王国文博士的话来说就是:物流管理是以满足客户需求为目的,对产品服务和相关信息从生成点到消费点的有效率和有效果的正向和逆向流动和储存的进行计划、执行和控制部门的供应链过程。

现代物流也被称为供应链服务。与从前所说的物流概念不同的是,它要解决货物从生产出来后到销售的过程中的所有运输和仓储、配送、分拨以及简单加工等问题。它是一个系统工程,不是简单的仓储和运输。从事现代物流的公司要善于运用各种资源,善于整合各类资源,来尽最大可能的减小货物在流通过程中的成本。

现代物流经历了三个阶段的发展:从运输到配送。从配送到物流。从物流到供应链。

在现代物流供应链中,港口、生产企业、仓库、运输公司以及货代公司等能提供第三方物流服务的企业和单位,都是供应链上的一个节点,让这些资源最大效率地发挥作用,就是现代物流所要解决的问题。只有这样才能更好的降低企业产品的成本,来赢得更大的收益。

21世纪供应链前沿问题:精益物流,6西格玛物流、闭环物流与逆向物流、精益供应链。

物流与供应链管理技术:互联网革命,如电子标签等;RFID 的冲击,如DOD 、沃尔玛的范例等;全球标准化的统一,如GSI (全球信息整合网络)。

中国目前的物流成本约占GDP 的20%左右,与一些发达国家的8%相比,差距很大,同时也意味着潜力无穷。造成这个局面的原因是很多的,比如技术对接问题,港口整合发展问题等等。

三、 现代物流的发展方向

根据国内外物流发展的新情况,未来物流的发展趋势可以归纳为共享化、协同化、集成化、智能化、移动化、标准化、柔性化、社会化和全球化。

1. 共享化

供应链管理强调链上成员的协作和社会整体资源的高效利用,以最优化的资源最大化地满足整体市场的需求。企业只有在建立共赢伙伴关系的基础上,才能实现业务过程间的高度协作和资源的高效利用,通过资源、信息、技术、知识、业务流程等的共享,才能实现社会资源优化配置和物流业务的优势互补、快速对市场需求作响应。近年来,一些新型的供应链管理策略,如VMI 、JIT II、CPFR 、第四方物流、RSP 与DI 等都实现了信息、技术、知识、客户和市场等资源的共享化。

2. 协同化

市场需求的瞬息万变、竞争环境的日益激烈都要求企业具有与上下游进行实时业务沟通的协同能力。企业不仅要及时掌握客户的需求,更快地响应、跟踪和满足需求,还要使供应商对自己的需求具有可预

见能力,并能把握好供应商的供应能力,使其能为自己提供更好的供给。为了实现物流协同化,合作伙伴需要共享业务信息、集成业务流程,共同进行预测、计划、执行和绩效评估等业务。而只有企业间真实现了全方位的协同,才能使物流作业的响应速度更快、预见性更好、抵御风险能力更强、降低成本和增加效益。

3. 集成化

物流业务是由多个成员与环节组成的,全球化和协同化的物流运作要求物流业中成员之间的业务衔接更加紧密,因此要对业务信息进行高度集成,实现供应链的整体化和集成化运作,缩短供应链的相对长度,使物流作业更流畅、更高效,更快速,更加接近客户和需求。集成化的基础是业务流程的优化和信息系统的集成,二者都需要有完善的信息系统支持,实现系统、信息、业务、流程和资源等的集成。同时,集成化也是共享化和协同化的基础,没有集成化,就无法实现共享化和协同化。

4. 智能化

智能化是自动化、信息化的一种高层次应用。物流涉及大量的运筹和决策,例如物流网络的设计优化、运输(搬运) 路径和每次运输装载量的选择,多货物的拼装优化、运输工具的排程和调度、库存水平的确定与补货策略的选择、有限资源的调配、配送策略的选择等优化处理,都需要借助智能的优化工具来解决。近年来,人工智能、仿真学、运筹学、商务智能、数据挖掘和机器人等相关技术已经有比较成熟的研究成果,并在实际物流业中得到了较好的应用,使智能化已经

成为物流发展的一个新趋势,智能化还是实现物联网优化运作的一个不可缺少的前提条件。

5. 移动化

移动化是指物流业务的信息与业务的处理移动化。它是现代移动信息技术发展的必然选择。由于物流作业更多地体现在载体与载物的移动,除了暂时静态的存储环节外全都处于移动状态,因此移动化对物流业具有更加重要和深远的意义。应用现代移动信息技术(通信、计算机、互联网、GPS 、GIS 、RFID 、传感、智能等技术) 能够在物流作业中实现移动数据采集、移动信息传输、移动办公、移动跟踪、移动查询、移动业务处理、移动沟通、移动导航控制、移动检测、移动支付、移动服务等,并将这些业务与物体形成闭环的网络系统,在真正意义上实现物联网。它不仅使物流作业降低成本、加速响应、提高效率、增加盈利,而且还使其更加环保、节能和安全。

6. 标准化

标准化是现代物流技术的一个显著特征和发展趋势,也是实现现代物流的根本保证。货物的运输配送、存储保管、装卸搬运、分类包装、流通加工等作业与信息技术的应用,都要求有科学的标准。例如,物流设施、设备及商品包装、信息传输等的标准化等。只有实现了物流系统各个环节的标准化,才能真正实现物流技术的信息化、自动化、网络化、智能化等。特别是在经济贸易全球化的新世纪中,如果没有标准化,就无法实现高效的全球化物流运作,这将阻碍经济全球化的发展进程。

7. 柔性化

柔性化是20世纪90年代由生产领域提出来的,为了更好地满足消费者的个性化需求,实现多品种、小批量以及灵活易变的生产方式,国际制造业推出柔性制造系统FMS(Flexible Manufacturing System),实行柔性化生产。随后,柔性化又扩展到了流通领域,根据供应链末端市场的需求组织生产和安排物流活动。物流作业的柔性化是生产领域柔性化的进一步延长,它可以帮助物流企业更好地适应消费需求的" 多品种、小批量、多批次、短周期" 趋势,灵活地组织和实完成流作业,为客户提供定制化的物流服务来满足他们的个性化需求。

8. 社会化

物流社会化也是今后物流发展的方向,其最明显的的趋势就是物流业***现第三方和第四方物流服务方式。它一方面是为了满足企业物流活动社会化要求所形成的,另一方面又为企业的物流活动提供了社会保障。而第三方、第四方乃至未来发展可能出现的更多服务方式是物流业发展的必然产物,是物流过程产业化和专业化的一种形式。人们预测下阶段的物流将向虚拟物流和第N 方物流发展,物流管理和其他服务也将逐渐被外包出去。这将使物流业告别" 小而全、大而全" 的纵向一体化运作模式,转变为新型的横向一体化的物流运作模式。

9. 全球化

为了实现资源和商品在国际间的高效流动与交换,促进区域经济的发展和全球资源优化配置的要求,物流运作必须要向全球化的方向发展。在全球化趋势下,物流目标是为国际贸易和跨国经营提供服务,

选择最佳的方式与路径,以最低的费用和最小的风险,保质、保量、准时地将货物从某国的供方运到另一国的需方,使各国物流系统相互" 接轨" ,它代表物流发展的更高阶段。

我国企业正面临的国内、国际市场更加激烈的竞争,面对资源在全球范围内的流动和配置大大加强,越来越多的外国公司加速加入中国市场,同时一大批中国企业也将真正融入全球产业链中,这将加剧中国企业在本土和国际范围内与外商的竞争,这都将对我国的物流业提出更高的要求。在新的环境下,我国的企业必须把握好现代物流的发展趋势,运用先进的管理技术和信息技术,提高物流作业的管理能力和创新能力,提升自己的竞争力。


相关文章

  • 物流成本管理毕业论文
  • 题 目 物流企业成本控制模式探讨 1.本论文的目的.意义20世纪90年代以来,物流在国外已经成为一个重要的经济增长点,而在中国才刚刚起步.经济贸易的高速发展,促使企业物流服务逐渐成为了中国企业中最为经济合理的综合服务模式,特别是随着信息技术 ...查看


  • 广州医药有限公司案例分析
  • 案例分析: 广州医药有限公司是华南地区经营医药商品最多.最全的医药专业公司,公司自1951年成立以来,效益一直稳居全国同行业前列,属下专业批发部6个,健民医药连锁分店100多家,建立以广东省为中心,辐射全国的庞大的销售网络,包括医疗单位网络 ...查看


  • 暑假物流社会实践报告
  • 青 岛 农 业 大 学 社 会 实 践 调 查 报 告 论 文 题 目: 暑假物流社会实践报告 专 业 班 级: 物流06级1班 姓名(学号): 吴进军(20061378) 实 践 时 间: 2009.7.22-2009.8.8 2009年 ...查看


  • 东北大学SLP(1)
  • 物流系统规划与设计 --东北大学校园平面布局设计 专 业:物 流 工 程 小组成员:1370920 韩 青 1370921 侯展舒 1370922 华冬红 1370930 沈贵财 东北大学校园平面布局设计 1.校园基本情况分析 学校作为一个 ...查看


  • 仓储管理课程设计
  • 设计背景 创维成立于1988年,总部坐落在具有创新"硅谷"之称的深圳高新技术产业园,拥有3万多名员工.创维立足中国,面向全球,是以研发制造消费类电子.显示器件.数字机顶盒.安防监视器.网络通讯.半导体.冰洗.3C数码.L ...查看


  • 2012物流师考试第四章物流成本管理模拟试题
  • 2012物流师考试第四章物流成本管理模拟试题 一.单选题 1.物流活动中所消耗的物化劳动和活劳动的货币表现称为(B) A.物流价格 B.物流成本 C.物流效益 D.物流价值 2.整个物流技术和物理管理的发展过程就是不断追求(B)降低的过程. ...查看


  • 现代物流设施与规划
  • 现代物流设施与规划 流通过程:将生产者手中的物资转移到消费者手中的过程 流通的功能: 1.克服供需之间的所有权的距离,创造物资的所有权效用 2.克服供需之间的空间距离,创造物资的空间效用 3.克服供需之间的时间距离,创造物资的时间效用 生产 ...查看


  • 物流系统规划与设计 1
  • 沈阳理工大学课程实践(论文) 摘 要 本文介绍了物流配送中心的功能及特点,以及配送中心规划设计时所需要考虑的多种因素,并具体地通过生鲜食品物流配送环节的问题进行分析,针对我国冷链物流配送体系中的不足,提出共同配送模式下配送中心的建立方式,并 ...查看


  • 物流中心项目计划书
  • 医药物流中心项目计划书 北京志翔领驭咨询有限公司 2011年6月21日 目 录 一. 二. 三. 四. 项目名称 . ............................................................. ...查看


热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