针灸临床基础知识浅谈

第一讲

针灸疗法在医疗保健中的地位和作用

针灸是中国传统医学的瑰宝。长期的临床实践和近代研究已经充分肯定了针灸的临床价值和疗效。

针灸既是一门科学,又是一种技能和艺术。

近十年来,中国有关部门一直把针灸的作用机理和临床应用作为科研攻关项目,既重视针灸自身的发展,又把针灸融合到世界医学中去。在传统医学和现代医学之间,在地方医学和世界医学之间寻找结合点和突破口,使中国针灸医学不断得到充实与完善。

随着人们对发病机制及病理过程认识的深入,针灸临床应用的选择也将随之发生变化。人们将根据疾病性质及其不同阶段选择针灸的最佳适应症,从而进一步缩短针灸疗法的周期。只有在此基础上,针灸疗法才能得到健康的发展。

针灸具有止痛、消炎、调整免疫与脏腑功能。对于急性、疼痛性和功能性的疾病疗效较好;慢性、非疼痛性、器质性的疾病在不同程度上亦有缓解症状的作用。

据预测,针灸疗法在某些神经系统疾病、运动系统疾病、神经内分泌失调性疾病、过敏性疾病、免疫功能障碍性疾病、内脏功能紊乱性疾病等方面将得到更广泛的应用。

在现代医学飞速发展的今天,中医针灸反而引起世界医学界的普遍重视和患者的接纳与认同呢?我认为有以下三个方面:

一、医学院模式转变的影响。

二、药物研制转变的影响。

三、中医针灸疗效的影响。

我们对针灸医学的发展充满信心,21世纪将是针灸医学得到进一步发展的新世纪,也将是针灸深入现代医学的一个世纪。

第二讲

穴位性能与针刺手法的临床研究

穴位性能

针刺疗法是针刺与穴位相互作用的结果。针刺穴位对机体的影响 是多方面的,  归纳起来有以下几种性能:

一、整体性:

针灸一个穴位可以对全身产生治疗影响。

二、多样性:

(一)针刺一个穴位,可影响多个器官的功能。

(二)针刺多个穴位,对同一个器官的功能都有有影响。

(三)针刺同一穴位,在不同的条件下,对某一器官功能的影响不是绝对的。

三、双相性:

针刺对机体有一种良性的双向调整作用。其影响主要决定于针刺的机能状态。

四、特异性:

针刺某个穴位,可以对机体产生特殊影响。

五、层次性:

某些穴位随着针刺深浅度的不同,其针感和适应症也就各异。

六、方向性:

某些穴位随着针刺方向的不同,针感和适应症也就各异。

针刺技巧

一、取穴要点

(一)穴位在精不在多。

(二)穴位是面不是点。

(三)宁可错穴不错经。

(四)远近配穴相结合。

(五)不断寻找有效穴。

二、手法要点

(一)知为针者信其左。

强调押手按压的作用。

(二)针刺以得气为先。

包括感觉效应和运动效应。

(三)要讲究补泻手法。

其量化取决于针刺刺激的强度、幅度、频率和持续时间。

(四)深刺浅刺相结合。

有刺皮、刺脉(包括刺神经血管束)、刺肌、刺筋和刺骨(指骨膜)之别。

第三讲

古代刺法26种

一、适应九种病变的九种刺法

(九刺)

1、输刺

输刺是指刺诸阴经肘膝以下的本输穴(主要是荥穴和腧穴)以及背部足太阳膀胱经五脏输穴。这是一种五脏有病时的刺治方法。

2、远道刺

远道刺是指刺诸阳经肘膝以下的本输穴(主要是合穴和下合穴)。这是一种六腑有病时的刺治方法。

3、经刺

经刺是指刺经脉所过有瘀血、硬结、压痛等结聚现象部位的一种方法。用于治疗经脉病变。

4、络刺

络刺是指刺体表瘀血的细小络脉的一种方法。用于治疗络脉病变。

5、分刺

分刺是指刺深部肌肉或肌肉间隙的一种方法。用于治疗肌肉病变。

6、大泻刺

大泻刺是指用铍针刺脓疡处,以排除脓血的一种方法。目前脓疡切开排脓已归于外科范围。

7、毛刺

毛刺是指在有病处的皮肤表面进行浅刺的一种方法。用于治疗皮肤病变。

8、巨刺

巨刺是指左侧的病刺右侧的腧穴。目前临床上治疗肢体疼痛、痉挛和瘫痪经常采用这种左右交叉取穴法。

9、淬刺

淬刺是指将针烧红后,深入皮肤的一种方法。用于治疗顽固性病变。

二、适应十二经病变的十二种刺法(十二刺)

10、偶刺

偶刺是指在疼痛或压痛的前胸和后背相对应的部位进行针刺。用于治疗胸腹背病变。

11、报刺

报刺是指针刺“以痛为俞”的阿是穴。可以先找一个痛处直刺留针,并用左手循按局部另找痛处,拔针再刺。用于治疗游走性的痛症。

12、恢刺

恢刺是指将针刺在病痛肌腱的两旁,并用提插贩手法,前后上下地摇动针体,以促使挛缩的肌腱舒缓下来。用于治疗肌腱挛缩性的痛症。

13、齐刺

齐刺是指在病变部位直刺一针,并于两旁各刺一针的一种方法。用于治疗受病部位较深,面积较小的痛症。

14、扬刺

扬刺是指病变局部正中直刺一针,周围斜刺四针的一种方法,用于治疗受病部位较浅,面积较大的痛症。

15、直针刺

直针刺是指用手捍起皮肤,将针刺入皮下的一种方法。用

于治疗寒气侵犯皮下的病症。

16、输刺

输刺是指少针而深入,不留针的一种方法。用于治疗阳热性质的病症。

17、短刺

短刺是指进针稍加摇动,深刺直达骨部,然后在近骨部处上下提插的一种方法。用于治疗骨的痛症。

18、浮刺

浮刺是指斜刺浅层肌肉的一种方法。用于治疗浅层肌肉的痛症。

19、阴刺

阴刺是指左右相对称的穴位,同进并刺的一种方法。如取足少阴经内踝后的太溪穴,治疗手足逆冷,脉搏微弱的“寒厥”等。用于治疗阴寒性质的病症。

20、傍针刺

傍针刺是指直刺一针,再在旁边斜刺一针的一种方法。用于治疗顽固不愈的痛症。

21、赞刺

赞成刺是多针而浅刺,使之出血的一种方法。用于治疗痛肿。目前临床上治疗丹毒、流火之类的病证,就是这种方法的具体运用。

三、适应五脏病变的五种刺法

(五刺)

22、半刺

半刺是指针快进快出,如拔毛状、刺皮而不入肌层的一种方法。

23、豹文刺

豹文刺是指在穴位的左右前后进行散刺,刺中细小络脉,放出络脉中的瘀血的一种方法。

24、关刺

关刺是指直刺四肢关节附近的尽筋(肌腱附着于骨处)的一种方法,针刺时要避免伤脉出血。用于治疗某些四肢关节病症。

25、合谷刺

合谷刺是指刺在肌肉之中,针向几个方向刺之,形如鸡爪的一种方法。

26、输刺

输刺是指针直进直出,深刺至骨部的一种方法。用于治疗骨的病证。

《内经》时代常用的有刺营和刺卫两类;刺营即刺脉,以出血为标准;刺卫即刺穴,以得气(针感)为依据。为了使大家能够得到比较完整的概念,特将古代刺法加以归纳分类。(附表)

第四讲、针灸治则以及病例分析

(一)“实则泻之”、“盛则泻之”、“满则泄之”、“邪盛则虚之”是指对病邪亢盛而正气未衰的某些病症,可以采用泻实性能的穴位和“泻法”操作。

(二)“虚则实之”、“虚则补之”是指对正气不足的某些病症,可以采用具有补虚性能的穴位和“补法”操作。

(三)“热者寒之”、“热则疾之”是指对热邪偏盛的病症,可以采用具有清热性能的穴位和速刺法或放血操作。

(四)“寒者热之”、“寒则留之”是指对寒邪偏盛的病症,可以采用具有温寒性能的穴位和留针或艾灸操作。

(五)“菀陈则除之”是指对瘀血凝滞的病症,可以采用具有活血化瘀性能的穴位和放血操作。

(六)“陷下则灸之”是指对阳虚下陷的病症,可以采用具有升举阳气性能的穴位和艾灸操作。

(七)“不盛不虚以经取之”是指对虚实不明显的病症,可以采用与其相关的本经穴位和“平补平泻法”操作。

病例分析

朱东波,男,58岁。患者于五、六天前突然左半身麻木,活动不便并逐日加重,出现左侧肢体瘫痪,左鼻唇沟变浅,左膝反射亢进。过去有高血压史,来诊时伴有头痛,头胀,眩晕,性情急躁,血压29.3/13.3kPa(220/100mmHg),舌质干红,舌体胖,舌苔根部黄腻,脉弦。

辨证分析:此患者病位在肝、肾、经络,病性属阴虚、风、痰。故证型为阴虚阳亢,风痰流窜经络。

第五讲、针灸的常用补泄手法:

1、提插补泻

2、捻转补泻

3、呼吸补泻

第六讲、如何理解针灸的作用以及机制的现代解释:

1、调节阴阳

2、扶正祛邪

3、疏通经络

4、缓急止痛

第一讲

针灸疗法在医疗保健中的地位和作用

针灸是中国传统医学的瑰宝。长期的临床实践和近代研究已经充分肯定了针灸的临床价值和疗效。

针灸既是一门科学,又是一种技能和艺术。

近十年来,中国有关部门一直把针灸的作用机理和临床应用作为科研攻关项目,既重视针灸自身的发展,又把针灸融合到世界医学中去。在传统医学和现代医学之间,在地方医学和世界医学之间寻找结合点和突破口,使中国针灸医学不断得到充实与完善。

随着人们对发病机制及病理过程认识的深入,针灸临床应用的选择也将随之发生变化。人们将根据疾病性质及其不同阶段选择针灸的最佳适应症,从而进一步缩短针灸疗法的周期。只有在此基础上,针灸疗法才能得到健康的发展。

针灸具有止痛、消炎、调整免疫与脏腑功能。对于急性、疼痛性和功能性的疾病疗效较好;慢性、非疼痛性、器质性的疾病在不同程度上亦有缓解症状的作用。

据预测,针灸疗法在某些神经系统疾病、运动系统疾病、神经内分泌失调性疾病、过敏性疾病、免疫功能障碍性疾病、内脏功能紊乱性疾病等方面将得到更广泛的应用。

在现代医学飞速发展的今天,中医针灸反而引起世界医学界的普遍重视和患者的接纳与认同呢?我认为有以下三个方面:

一、医学院模式转变的影响。

二、药物研制转变的影响。

三、中医针灸疗效的影响。

我们对针灸医学的发展充满信心,21世纪将是针灸医学得到进一步发展的新世纪,也将是针灸深入现代医学的一个世纪。

第二讲

穴位性能与针刺手法的临床研究

穴位性能

针刺疗法是针刺与穴位相互作用的结果。针刺穴位对机体的影响 是多方面的,  归纳起来有以下几种性能:

一、整体性:

针灸一个穴位可以对全身产生治疗影响。

二、多样性:

(一)针刺一个穴位,可影响多个器官的功能。

(二)针刺多个穴位,对同一个器官的功能都有有影响。

(三)针刺同一穴位,在不同的条件下,对某一器官功能的影响不是绝对的。

三、双相性:

针刺对机体有一种良性的双向调整作用。其影响主要决定于针刺的机能状态。

四、特异性:

针刺某个穴位,可以对机体产生特殊影响。

五、层次性:

某些穴位随着针刺深浅度的不同,其针感和适应症也就各异。

六、方向性:

某些穴位随着针刺方向的不同,针感和适应症也就各异。

针刺技巧

一、取穴要点

(一)穴位在精不在多。

(二)穴位是面不是点。

(三)宁可错穴不错经。

(四)远近配穴相结合。

(五)不断寻找有效穴。

二、手法要点

(一)知为针者信其左。

强调押手按压的作用。

(二)针刺以得气为先。

包括感觉效应和运动效应。

(三)要讲究补泻手法。

其量化取决于针刺刺激的强度、幅度、频率和持续时间。

(四)深刺浅刺相结合。

有刺皮、刺脉(包括刺神经血管束)、刺肌、刺筋和刺骨(指骨膜)之别。

第三讲

古代刺法26种

一、适应九种病变的九种刺法

(九刺)

1、输刺

输刺是指刺诸阴经肘膝以下的本输穴(主要是荥穴和腧穴)以及背部足太阳膀胱经五脏输穴。这是一种五脏有病时的刺治方法。

2、远道刺

远道刺是指刺诸阳经肘膝以下的本输穴(主要是合穴和下合穴)。这是一种六腑有病时的刺治方法。

3、经刺

经刺是指刺经脉所过有瘀血、硬结、压痛等结聚现象部位的一种方法。用于治疗经脉病变。

4、络刺

络刺是指刺体表瘀血的细小络脉的一种方法。用于治疗络脉病变。

5、分刺

分刺是指刺深部肌肉或肌肉间隙的一种方法。用于治疗肌肉病变。

6、大泻刺

大泻刺是指用铍针刺脓疡处,以排除脓血的一种方法。目前脓疡切开排脓已归于外科范围。

7、毛刺

毛刺是指在有病处的皮肤表面进行浅刺的一种方法。用于治疗皮肤病变。

8、巨刺

巨刺是指左侧的病刺右侧的腧穴。目前临床上治疗肢体疼痛、痉挛和瘫痪经常采用这种左右交叉取穴法。

9、淬刺

淬刺是指将针烧红后,深入皮肤的一种方法。用于治疗顽固性病变。

二、适应十二经病变的十二种刺法(十二刺)

10、偶刺

偶刺是指在疼痛或压痛的前胸和后背相对应的部位进行针刺。用于治疗胸腹背病变。

11、报刺

报刺是指针刺“以痛为俞”的阿是穴。可以先找一个痛处直刺留针,并用左手循按局部另找痛处,拔针再刺。用于治疗游走性的痛症。

12、恢刺

恢刺是指将针刺在病痛肌腱的两旁,并用提插贩手法,前后上下地摇动针体,以促使挛缩的肌腱舒缓下来。用于治疗肌腱挛缩性的痛症。

13、齐刺

齐刺是指在病变部位直刺一针,并于两旁各刺一针的一种方法。用于治疗受病部位较深,面积较小的痛症。

14、扬刺

扬刺是指病变局部正中直刺一针,周围斜刺四针的一种方法,用于治疗受病部位较浅,面积较大的痛症。

15、直针刺

直针刺是指用手捍起皮肤,将针刺入皮下的一种方法。用

于治疗寒气侵犯皮下的病症。

16、输刺

输刺是指少针而深入,不留针的一种方法。用于治疗阳热性质的病症。

17、短刺

短刺是指进针稍加摇动,深刺直达骨部,然后在近骨部处上下提插的一种方法。用于治疗骨的痛症。

18、浮刺

浮刺是指斜刺浅层肌肉的一种方法。用于治疗浅层肌肉的痛症。

19、阴刺

阴刺是指左右相对称的穴位,同进并刺的一种方法。如取足少阴经内踝后的太溪穴,治疗手足逆冷,脉搏微弱的“寒厥”等。用于治疗阴寒性质的病症。

20、傍针刺

傍针刺是指直刺一针,再在旁边斜刺一针的一种方法。用于治疗顽固不愈的痛症。

21、赞刺

赞成刺是多针而浅刺,使之出血的一种方法。用于治疗痛肿。目前临床上治疗丹毒、流火之类的病证,就是这种方法的具体运用。

三、适应五脏病变的五种刺法

(五刺)

22、半刺

半刺是指针快进快出,如拔毛状、刺皮而不入肌层的一种方法。

23、豹文刺

豹文刺是指在穴位的左右前后进行散刺,刺中细小络脉,放出络脉中的瘀血的一种方法。

24、关刺

关刺是指直刺四肢关节附近的尽筋(肌腱附着于骨处)的一种方法,针刺时要避免伤脉出血。用于治疗某些四肢关节病症。

25、合谷刺

合谷刺是指刺在肌肉之中,针向几个方向刺之,形如鸡爪的一种方法。

26、输刺

输刺是指针直进直出,深刺至骨部的一种方法。用于治疗骨的病证。

《内经》时代常用的有刺营和刺卫两类;刺营即刺脉,以出血为标准;刺卫即刺穴,以得气(针感)为依据。为了使大家能够得到比较完整的概念,特将古代刺法加以归纳分类。(附表)

第四讲、针灸治则以及病例分析

(一)“实则泻之”、“盛则泻之”、“满则泄之”、“邪盛则虚之”是指对病邪亢盛而正气未衰的某些病症,可以采用泻实性能的穴位和“泻法”操作。

(二)“虚则实之”、“虚则补之”是指对正气不足的某些病症,可以采用具有补虚性能的穴位和“补法”操作。

(三)“热者寒之”、“热则疾之”是指对热邪偏盛的病症,可以采用具有清热性能的穴位和速刺法或放血操作。

(四)“寒者热之”、“寒则留之”是指对寒邪偏盛的病症,可以采用具有温寒性能的穴位和留针或艾灸操作。

(五)“菀陈则除之”是指对瘀血凝滞的病症,可以采用具有活血化瘀性能的穴位和放血操作。

(六)“陷下则灸之”是指对阳虚下陷的病症,可以采用具有升举阳气性能的穴位和艾灸操作。

(七)“不盛不虚以经取之”是指对虚实不明显的病症,可以采用与其相关的本经穴位和“平补平泻法”操作。

病例分析

朱东波,男,58岁。患者于五、六天前突然左半身麻木,活动不便并逐日加重,出现左侧肢体瘫痪,左鼻唇沟变浅,左膝反射亢进。过去有高血压史,来诊时伴有头痛,头胀,眩晕,性情急躁,血压29.3/13.3kPa(220/100mmHg),舌质干红,舌体胖,舌苔根部黄腻,脉弦。

辨证分析:此患者病位在肝、肾、经络,病性属阴虚、风、痰。故证型为阴虚阳亢,风痰流窜经络。

第五讲、针灸的常用补泄手法:

1、提插补泻

2、捻转补泻

3、呼吸补泻

第六讲、如何理解针灸的作用以及机制的现代解释:

1、调节阴阳

2、扶正祛邪

3、疏通经络

4、缓急止痛


相关文章

  • 从针灸临床特点探讨针灸研究方法学
  • 现代的针灸研究,包括针灸文献研究.经络腧穴研究.刺灸法研究.针灸临床研究.针灸作用机理研究等几大方面.除了针灸文献研究可用可不用现代科学技术以外,其它几方面的研究都离不开现代科学技术.对于针灸学术来说,现代科学技术不只是研究针灸的重要手段, ...查看


  • 浅谈如何体现针灸临床特点
  • 浅谈如何体现针灸临床特点 (作者:___________单位: ___________邮编: ___________) [摘要] 现代的针灸研究, 包括针灸文献研究.经络腧穴研究.刺灸法研究.针灸临床研究.针灸作用机理研究等几大方面.其中, ...查看


  • 针灸治疗面神经炎的研究进展_曹世强
  • 浙江中医杂志年月第卷第期·385· [文献综述] 针灸治疗面神经炎的研究进展 曹世强 于金栋 吕丽柯 张 坤 张 静天津中医药大学第二附属医院 天津300150 摘要 面神经炎又称周围性面瘫.贝尔麻痹,是指由面神经管内面神经的非化脓性炎症所 ...查看


  • [切脉针灸-黄帝内经针法]读书笔记
  • 导读 通过学习<切脉针灸--黄帝内经针法>这本俞老的著作,深刻体会到切脉针灸的整体治疗思想:是通过切脉了解机体气血阴阳的虚实变化,指导准确地针灸取穴和针灸补泻,通过体内交错联系的经络通路刺激机体,增强机体的免疫调节.自我修复能力 ...查看


  • 郑魁山成才之路
  • 主要学习工作简历: 郑魁山教授,1918年12月生于河北省安国县的针灸世家.从16岁随父著名针灸专家郑毓琳先生学医,系统学习了<内经>.<难经>.<针灸甲乙经>等中医经典.20岁时学成行医于安国.保定等地 ...查看


  • 中医针灸治疗顽固性呃逆临床疗效观察
  • 中医针灸治疗顽固性呃逆临床疗效观察 呃逆是脾胃病证的一种类型,主要表现是气逆上冲致患者喉中呃呃连声,频发而声短,且患者无法自行停止 [1].顽固性呃逆,在中医学上谓为哕症,西医上将之命名为膈肌痉挛,顽同性呃逆的出现会对该类患者的正常生活产生 ...查看


  • 针灸治疗高血压病的实验研究与前景探讨
  • 针灸治疗高血压病的实验研究与前景探讨 [摘要]:针灸基础实验研究是针灸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促进针灸临床实践进一步发展的原动力.针灸治疗高血压病具有相当悠久的历史,对其的相关基础实验研究也在不断的深入.本文试图从高血压病的发病机理,动物模 ...查看


  • 国际针灸医师水平考试
  • 国际针灸医师水平考试报名管理规定 一. 报考条件: 应考者报名时,需出具身份证明(身份证或护照复印件),并按要求出具学历或学习证明和临床实践证明等材料. (一)凡符合下述条件之一者,准予报考针灸医师水平考试. 1.凡全日制高等中医药或针灸院 ...查看


  • 针灸推拿学科
  • 针灸推拿学科 针灸推拿学科是1984年在我院针灸教研室的基础上组建而成,针灸学是1979年我国中医院校首批批准招收硕士研究生的学科之一.1999年开始与学院医院合并为一所含专科.本科.研究生.国外留学生具有综合功能的教学.医疗.科研机构.现 ...查看


热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