典型的区域特征分析

典型区域特征的分析

地理环境各要素通过水循环、生物循环和岩石圈的物质循环,进行物质和能量交换,形成一个相互联系、制约、渗透的整体,这就地理环境的整体性。自然环境会影响到人文环境。如图:

其中:

●位置和地形(地势、地质)是自然环境差异的原因。 ●气候和地形是自然环境差异的主导。

●植被、土壤、水文是自然环境差异的标志。

一、干旱区的特征和农业 1、典型地区:

3、自然地理环境整体性特征:主要特征“干旱” (地形、气候、水文、土壤、植被、资源和环境问题) ●(地貌)风力作用为主,风成地貌广布;

●温带大陆性(热带沙漠气候)气候干旱,降水稀少; ●河流稀少,以内流河和内流湖(或咸水湖)为主; ●植被稀少,以草原、荒漠为主; ●土地贫瘠; ●水资源短缺, ●荒漠化严重。

●石油、天然气等自然资源丰富。 4、区域可持续发展 1、农业

●光照充足,昼夜温差大(水源缺乏),发展灌溉农业; ●草场广大,发展畜牧业。

发展方向:

节水农业(运用喷灌、滴灌等);发展集约化农业。 二、高山高原区

1、典型区域:青藏高原和南美安第斯山区 2、主要成因:“地势高”而 “高寒”或“高凉” 3、自然环境整体性特征:

青藏高原为例:主要特征“高寒”。

●地势高,空气稀薄,光照强,昼夜温差大(白天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弱,气温高;晚上大气对地面保温作用弱,气温低。)(气温年较差小:原因:低纬的大高原,夏季因其海拔高较凉;冬季因纬度低,且受高大地形的影响南下的寒冷气流影响不到,气温不太低)。

●气候高寒,终年气温低,多冰川;冰川地貌广布;位于板块碰撞、消亡边界,多地震、火山,地热、温泉; ●气候高寒,雪山连绵,多大河之源; ●气候高寒,土壤贫瘠,多冻土; ●气候寒冷干燥,植被为高寒草甸草原;

●气候寒冷干燥和草原,以食草、抵御寒冷的动物为主,如耗牛。

●太阳能、地热能、水能(东南缘)丰富。 4、区域可持续发展

第 1 页 共 2 页

农业:高寒牧业和河谷农业(河谷地带地势较低,气温较高,降水较多,土壤较肥沃,水源充足。

旅游:空气稀薄防高原缺氧、太阳辐射防紫外线伤害、昼夜温差大防寒保暖;注意保护脆弱的生态环境。

附:云贵高原(昆明)“四季如春”和“彩色农业”:由位置和地形决定的。夏季,位于云贵高原,海拔高,比较凉爽;冬季,纬度较低,且高原北部山脉阻挡北方南下的冷空气侵入 (昆明淮静止锋暖空气控制),受冬季风影响小。(地处较低纬),雨量较充沛,(地势较高)常年光照较充足,气候温暖,年温差小,适宜花卉生长。 三、地中海和亚热带季风气候区 (一)地中海气候区:

1、典型地区:地中海沿岸罗马、雅典、开罗、亚历山大;美国加利福利亚沿岸,旧金山、洛杉矶;南非开普敦;澳大利亚珀斯;南美智利圣地亚哥。

2、成因:位于30~40°大陆西岸,受副热带高气压带和西风带的交替控制。 3、区域的主要特征:

●夏季炎热干燥,冬季温和多雨;典型植被亚热带常绿硬叶林;

●地中海气候条件形成独特的地中海式农业地域类型。地中海气候,夏季高温,热量充足,太阳辐射强,利于农作物生长,但降水少,需要灌溉才能发展农业(灌溉农业)。经济作物主要有烟草、葡萄、橄榄、无花果、柑橘适应干热的夏季作物和花卉、蔬菜等“时鲜业”园艺栽培业发达。(美国加州是水果和灌溉农业带)。 (二)亚热带季风气候区

1、典型地区:我国秦淮以南(南方低山丘陵区) 2、成因:位于25~35°大陆东岸,由于海陆热力性质差异,受季风环流影响,冬季盛行偏北风,低温少雨;夏季受来自海洋的东南季风影响,炎热多雨。

3、自然环境的整体性特征:夏季湿热

●以山地、丘陵为主;●冬季低温少雨、夏季炎热多雨; ●流水作用强烈;●地表水丰富,河流径流季节变化和年际变化大,多水旱灾害;●典型植被是亚热带常绿阔叶林;●淋溶作用强烈,地带性土壤是红壤,酸性、贫瘠、土质黏重;●水土流失普遍;●常规能源缺乏,有色金属丰富,水资源、水能丰富。

4、我国南方低山丘陵区的农业开发:

农业资源优势:①光、热、水丰富,配合良好,生产潜力大;②生物品种多,生长快,更新能力强,具有较高的产品产出能力;③山地丘陵比重大,土地类型多,适于多种经营,发展立体农业;④降水充沛,河流众多,水资源丰富。

农业制约因素:①受季风活动不稳定性的影响,旱涝灾害频繁,多寒潮、伏旱等气象灾害;②地形复杂,开发利用难度大,生态脆弱,且暴雨集中,水土流失严重;③红、黄壤为主,有机质含量低,酸性强,土质黏重;④农业利用的生物品种单一,经营方式极为粗放。

综合开发:①发展以林果业为主的立体农业,调整产业结构;②加大科技投入,改良土壤,改革耕作制度和灌溉技术,充分利用山地资源,变资源优势为经济优势;③封山育

林、育草,防治水土流失,加强生态建设;④促进农产品深加工,提高农产品的附加值。⑤发展小水电,解决农村生活用能问题。

四、温带海洋性气候区

1、典型地区:西欧(英国、荷兰、丹麦等)

2、成因:位于40~60°大陆西岸,终年受西风带控制。 3、主要区域自然地理特征:

●地形以平原为主,海岸线曲折:世界上最曲折的一洲,多半岛、岛屿和海湾。

●地处中高纬,冰川地貌广布;流水作用明显; ●气候温和多雨;植被为温带落叶阔叶林。

●河网密布,水流平缓,水量丰富,变化小,利于航行。 4、气候对农业生产影响:雨天多,日照少,光热不足,不利于粮食作物生长,宜于多汁牧草生长,畜牧业发达。 五、热带雨林区

1、典型地区:南美亚马孙流域、刚果河流域、马来群岛 2、成因:位于赤道附近,南北纬10°之间,终年受赤低气压带控制,盛行上升气流。 3、主要区域自然地理特征:

终年高温多雨;植被是热带雨林;河流流量大,流量变化小;流水作用强烈。

4、气候对农业生产影响:农业地域类型多是热带种植园农业。种植单一经济作物,规模密集型农场,商品率很高。主要作物有差异:中美洲(古巴)和巴西:甘蔗、咖啡、香蕉;东南亚:天然橡胶、油棕;非洲(几内亚湾)(尼日利亚):可可、油棕。 六、喀斯特地区

1、典型地区:“我国西南云贵高原”:滇、黔、桂三省区 广西桂林山水、云南路南石林,广东英德宝晶宫、肇庆七星岩等。

2、成因:(分布:热带、亚热带石灰岩地区)

①石灰岩地区(沉积岩);

②气候(夏季)高温多雨,流水侵蚀、溶蚀作用强烈。 3、主要区域自然特征:

●喀斯特地貌也称岩溶地貌。地表崎岖不平,岩石嶙峋,奇蜂林立,地表常见有石林、峰林、漏斗、落水洞、溶蚀洼地等形态;地下则发育着地下河、溶洞,溶洞内有石笋、钟乳石、石柱等。

●多属亚热带季风气候,季风集中,多地下暗河,地表水渗漏严重,多水旱灾害多; ●植被为亚热带常绿阔叶林; ●土薄、贫瘠;

●水土流失、石漠化(一旦森林遭受破坏;石灰岩容易受到雨水的溶蚀、冲刷等侵蚀作用;地表水土流失严重;岩石裸露,形成石漠化现象。)也多泥石流、滑坡、塌陷等。 4、开发利用 (1)农业:

主要问题:喀斯特地貌发育,地表崎岖,耕地少,土层薄,地表水缺乏,不利于农业发展,但地下水却蕴藏丰富。 措施:修建水平梯田、蓄水灌溉以及植树种草。 (2)工交:

第 2 页 共 2 页

喀斯特地貌地表崎岖,交通不便;喀斯特存在大量的地下空洞,修建水库、渠道时要注意防止渗漏问题;在开凿隧道和建设矿井时要注意漏水、排水问题;在建设公路、桥梁和厂房时要注意地基的塌陷问题。 (3)旅游:

喀斯特地貌多奇峰异洞等奇特的自然景观,是重要的旅游资源。

七、水旱灾害多发区

1、典型地区:南亚、东亚、非洲热带草原区、 2、主要成因:气候为季雨型(夏雨型和冬雨型),降水变率大,降水集中,干湿季分明。

●夏雨型:温带、亚热带、热带季风气候,热带草原气候。●冬雨型:地中海气候。

八、两极地区

1、南极洲气候特点及成因:(典型的冰原气候)

①酷寒:纬度高;海拔高;冰面的强反射;西风漂流形成的特殊“风壁”,阻碍了南极地区与低纬地区的热量交换。②干燥:处极地高气压带控制,属于极地少雨带,是全球降水最少的地方。但由于气温低,蒸发微弱,仍较湿润。③烈风:吹极地东风,最大风速可达为100米/秒,被称为“风极”。 2、南极洲比北冰洋更寒冷的原因(学案P298)

①海洋比陆地热容量大,海洋冷热变化缓慢,陆地冷热变化剧烈。②南极洲地势高,风从高处吹向低处,风力强大,加剧了冷空气覆盖范围,北冰洋地区则周高中低,风力校小。 ③南极洲覆盖着很厚的冰层,太阳辐射大部分被极冰反射。 ④北冰洋地区地势低,覆冰较少,受到阳光辐射较多,并受北大西洋暖流影响。

九、资源丰富区

1、石油:中东波斯湾、北非、中亚里海沿岸、拉美

海域:波斯湾、北海、黑海、里海、墨西哥湾、加勒比海 2、煤:地质成煤时期沉积盆地边缘(沉积岩)

英国中部地区、德国鲁尔区、中国新疆和华北、美国五大湖区;澳大利亚和南非 3、铁矿(古老山地高原):巴西高原东南部、印度德干高原、澳大利亚西部高原、美国阿巴拉契亚山地、斯堪的纳维亚山脉(瑞典)、俄罗斯、加拿大拉布拉多高原。 铁矿主要出品国:澳大利亚、巴西、印度 4、有色金属:岩浆岩地区(山区) 如:中南半岛(锡)、美国加拿大西部山地、我国南方地区 5、森林资源:主要林种:热带雨林和亚寒带针叶林

地区:亚马孙、刚果河流域、东南亚和俄罗斯、加拿大 十、交通位置

1、东南亚:十字路口的位置:位于亚洲与大洋洲,太平洋与印度洋的十字路口。马六甲海峡在马来半岛与苏门答腊岛之间,是本区的咽喉。

2、中亚:联系亚欧大陆的东西陆上交通枢纽。①古代丝稠之路、 ②亚欧第二大陆桥、 ③跨洲(跨国)输油线路。 3、西亚和北非:战略地位 ①三洲五海之地(苏伊士河和土耳其海峡控制海上交通要道、霍尔木兹海峡是石油海峡)、②丰富的石油资源。

4、重要的海峡和运河:台湾海峡、马六甲海峡、;霍尔木兹海峡、直布罗陀海峡、英吉利海峡、土耳其海峡海峡,非洲好望角,苏伊士运河和巴拿马运河 。

典型区域特征的分析

地理环境各要素通过水循环、生物循环和岩石圈的物质循环,进行物质和能量交换,形成一个相互联系、制约、渗透的整体,这就地理环境的整体性。自然环境会影响到人文环境。如图:

其中:

●位置和地形(地势、地质)是自然环境差异的原因。 ●气候和地形是自然环境差异的主导。

●植被、土壤、水文是自然环境差异的标志。

一、干旱区的特征和农业 1、典型地区:

3、自然地理环境整体性特征:主要特征“干旱” (地形、气候、水文、土壤、植被、资源和环境问题) ●(地貌)风力作用为主,风成地貌广布;

●温带大陆性(热带沙漠气候)气候干旱,降水稀少; ●河流稀少,以内流河和内流湖(或咸水湖)为主; ●植被稀少,以草原、荒漠为主; ●土地贫瘠; ●水资源短缺, ●荒漠化严重。

●石油、天然气等自然资源丰富。 4、区域可持续发展 1、农业

●光照充足,昼夜温差大(水源缺乏),发展灌溉农业; ●草场广大,发展畜牧业。

发展方向:

节水农业(运用喷灌、滴灌等);发展集约化农业。 二、高山高原区

1、典型区域:青藏高原和南美安第斯山区 2、主要成因:“地势高”而 “高寒”或“高凉” 3、自然环境整体性特征:

青藏高原为例:主要特征“高寒”。

●地势高,空气稀薄,光照强,昼夜温差大(白天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弱,气温高;晚上大气对地面保温作用弱,气温低。)(气温年较差小:原因:低纬的大高原,夏季因其海拔高较凉;冬季因纬度低,且受高大地形的影响南下的寒冷气流影响不到,气温不太低)。

●气候高寒,终年气温低,多冰川;冰川地貌广布;位于板块碰撞、消亡边界,多地震、火山,地热、温泉; ●气候高寒,雪山连绵,多大河之源; ●气候高寒,土壤贫瘠,多冻土; ●气候寒冷干燥,植被为高寒草甸草原;

●气候寒冷干燥和草原,以食草、抵御寒冷的动物为主,如耗牛。

●太阳能、地热能、水能(东南缘)丰富。 4、区域可持续发展

第 1 页 共 2 页

农业:高寒牧业和河谷农业(河谷地带地势较低,气温较高,降水较多,土壤较肥沃,水源充足。

旅游:空气稀薄防高原缺氧、太阳辐射防紫外线伤害、昼夜温差大防寒保暖;注意保护脆弱的生态环境。

附:云贵高原(昆明)“四季如春”和“彩色农业”:由位置和地形决定的。夏季,位于云贵高原,海拔高,比较凉爽;冬季,纬度较低,且高原北部山脉阻挡北方南下的冷空气侵入 (昆明淮静止锋暖空气控制),受冬季风影响小。(地处较低纬),雨量较充沛,(地势较高)常年光照较充足,气候温暖,年温差小,适宜花卉生长。 三、地中海和亚热带季风气候区 (一)地中海气候区:

1、典型地区:地中海沿岸罗马、雅典、开罗、亚历山大;美国加利福利亚沿岸,旧金山、洛杉矶;南非开普敦;澳大利亚珀斯;南美智利圣地亚哥。

2、成因:位于30~40°大陆西岸,受副热带高气压带和西风带的交替控制。 3、区域的主要特征:

●夏季炎热干燥,冬季温和多雨;典型植被亚热带常绿硬叶林;

●地中海气候条件形成独特的地中海式农业地域类型。地中海气候,夏季高温,热量充足,太阳辐射强,利于农作物生长,但降水少,需要灌溉才能发展农业(灌溉农业)。经济作物主要有烟草、葡萄、橄榄、无花果、柑橘适应干热的夏季作物和花卉、蔬菜等“时鲜业”园艺栽培业发达。(美国加州是水果和灌溉农业带)。 (二)亚热带季风气候区

1、典型地区:我国秦淮以南(南方低山丘陵区) 2、成因:位于25~35°大陆东岸,由于海陆热力性质差异,受季风环流影响,冬季盛行偏北风,低温少雨;夏季受来自海洋的东南季风影响,炎热多雨。

3、自然环境的整体性特征:夏季湿热

●以山地、丘陵为主;●冬季低温少雨、夏季炎热多雨; ●流水作用强烈;●地表水丰富,河流径流季节变化和年际变化大,多水旱灾害;●典型植被是亚热带常绿阔叶林;●淋溶作用强烈,地带性土壤是红壤,酸性、贫瘠、土质黏重;●水土流失普遍;●常规能源缺乏,有色金属丰富,水资源、水能丰富。

4、我国南方低山丘陵区的农业开发:

农业资源优势:①光、热、水丰富,配合良好,生产潜力大;②生物品种多,生长快,更新能力强,具有较高的产品产出能力;③山地丘陵比重大,土地类型多,适于多种经营,发展立体农业;④降水充沛,河流众多,水资源丰富。

农业制约因素:①受季风活动不稳定性的影响,旱涝灾害频繁,多寒潮、伏旱等气象灾害;②地形复杂,开发利用难度大,生态脆弱,且暴雨集中,水土流失严重;③红、黄壤为主,有机质含量低,酸性强,土质黏重;④农业利用的生物品种单一,经营方式极为粗放。

综合开发:①发展以林果业为主的立体农业,调整产业结构;②加大科技投入,改良土壤,改革耕作制度和灌溉技术,充分利用山地资源,变资源优势为经济优势;③封山育

林、育草,防治水土流失,加强生态建设;④促进农产品深加工,提高农产品的附加值。⑤发展小水电,解决农村生活用能问题。

四、温带海洋性气候区

1、典型地区:西欧(英国、荷兰、丹麦等)

2、成因:位于40~60°大陆西岸,终年受西风带控制。 3、主要区域自然地理特征:

●地形以平原为主,海岸线曲折:世界上最曲折的一洲,多半岛、岛屿和海湾。

●地处中高纬,冰川地貌广布;流水作用明显; ●气候温和多雨;植被为温带落叶阔叶林。

●河网密布,水流平缓,水量丰富,变化小,利于航行。 4、气候对农业生产影响:雨天多,日照少,光热不足,不利于粮食作物生长,宜于多汁牧草生长,畜牧业发达。 五、热带雨林区

1、典型地区:南美亚马孙流域、刚果河流域、马来群岛 2、成因:位于赤道附近,南北纬10°之间,终年受赤低气压带控制,盛行上升气流。 3、主要区域自然地理特征:

终年高温多雨;植被是热带雨林;河流流量大,流量变化小;流水作用强烈。

4、气候对农业生产影响:农业地域类型多是热带种植园农业。种植单一经济作物,规模密集型农场,商品率很高。主要作物有差异:中美洲(古巴)和巴西:甘蔗、咖啡、香蕉;东南亚:天然橡胶、油棕;非洲(几内亚湾)(尼日利亚):可可、油棕。 六、喀斯特地区

1、典型地区:“我国西南云贵高原”:滇、黔、桂三省区 广西桂林山水、云南路南石林,广东英德宝晶宫、肇庆七星岩等。

2、成因:(分布:热带、亚热带石灰岩地区)

①石灰岩地区(沉积岩);

②气候(夏季)高温多雨,流水侵蚀、溶蚀作用强烈。 3、主要区域自然特征:

●喀斯特地貌也称岩溶地貌。地表崎岖不平,岩石嶙峋,奇蜂林立,地表常见有石林、峰林、漏斗、落水洞、溶蚀洼地等形态;地下则发育着地下河、溶洞,溶洞内有石笋、钟乳石、石柱等。

●多属亚热带季风气候,季风集中,多地下暗河,地表水渗漏严重,多水旱灾害多; ●植被为亚热带常绿阔叶林; ●土薄、贫瘠;

●水土流失、石漠化(一旦森林遭受破坏;石灰岩容易受到雨水的溶蚀、冲刷等侵蚀作用;地表水土流失严重;岩石裸露,形成石漠化现象。)也多泥石流、滑坡、塌陷等。 4、开发利用 (1)农业:

主要问题:喀斯特地貌发育,地表崎岖,耕地少,土层薄,地表水缺乏,不利于农业发展,但地下水却蕴藏丰富。 措施:修建水平梯田、蓄水灌溉以及植树种草。 (2)工交:

第 2 页 共 2 页

喀斯特地貌地表崎岖,交通不便;喀斯特存在大量的地下空洞,修建水库、渠道时要注意防止渗漏问题;在开凿隧道和建设矿井时要注意漏水、排水问题;在建设公路、桥梁和厂房时要注意地基的塌陷问题。 (3)旅游:

喀斯特地貌多奇峰异洞等奇特的自然景观,是重要的旅游资源。

七、水旱灾害多发区

1、典型地区:南亚、东亚、非洲热带草原区、 2、主要成因:气候为季雨型(夏雨型和冬雨型),降水变率大,降水集中,干湿季分明。

●夏雨型:温带、亚热带、热带季风气候,热带草原气候。●冬雨型:地中海气候。

八、两极地区

1、南极洲气候特点及成因:(典型的冰原气候)

①酷寒:纬度高;海拔高;冰面的强反射;西风漂流形成的特殊“风壁”,阻碍了南极地区与低纬地区的热量交换。②干燥:处极地高气压带控制,属于极地少雨带,是全球降水最少的地方。但由于气温低,蒸发微弱,仍较湿润。③烈风:吹极地东风,最大风速可达为100米/秒,被称为“风极”。 2、南极洲比北冰洋更寒冷的原因(学案P298)

①海洋比陆地热容量大,海洋冷热变化缓慢,陆地冷热变化剧烈。②南极洲地势高,风从高处吹向低处,风力强大,加剧了冷空气覆盖范围,北冰洋地区则周高中低,风力校小。 ③南极洲覆盖着很厚的冰层,太阳辐射大部分被极冰反射。 ④北冰洋地区地势低,覆冰较少,受到阳光辐射较多,并受北大西洋暖流影响。

九、资源丰富区

1、石油:中东波斯湾、北非、中亚里海沿岸、拉美

海域:波斯湾、北海、黑海、里海、墨西哥湾、加勒比海 2、煤:地质成煤时期沉积盆地边缘(沉积岩)

英国中部地区、德国鲁尔区、中国新疆和华北、美国五大湖区;澳大利亚和南非 3、铁矿(古老山地高原):巴西高原东南部、印度德干高原、澳大利亚西部高原、美国阿巴拉契亚山地、斯堪的纳维亚山脉(瑞典)、俄罗斯、加拿大拉布拉多高原。 铁矿主要出品国:澳大利亚、巴西、印度 4、有色金属:岩浆岩地区(山区) 如:中南半岛(锡)、美国加拿大西部山地、我国南方地区 5、森林资源:主要林种:热带雨林和亚寒带针叶林

地区:亚马孙、刚果河流域、东南亚和俄罗斯、加拿大 十、交通位置

1、东南亚:十字路口的位置:位于亚洲与大洋洲,太平洋与印度洋的十字路口。马六甲海峡在马来半岛与苏门答腊岛之间,是本区的咽喉。

2、中亚:联系亚欧大陆的东西陆上交通枢纽。①古代丝稠之路、 ②亚欧第二大陆桥、 ③跨洲(跨国)输油线路。 3、西亚和北非:战略地位 ①三洲五海之地(苏伊士河和土耳其海峡控制海上交通要道、霍尔木兹海峡是石油海峡)、②丰富的石油资源。

4、重要的海峡和运河:台湾海峡、马六甲海峡、;霍尔木兹海峡、直布罗陀海峡、英吉利海峡、土耳其海峡海峡,非洲好望角,苏伊士运河和巴拿马运河 。


相关文章

  • 洪水风险图编制技术要求
  • 1. 风险图研制 1.1 建设目标 洪水风险图研制的目标是提升**省中小河流水文预警服务能力和服务水平,为各级防汛指挥部门的防汛抗洪抢险救灾提供决策依据:指导洪水威胁地区和洪泛区的建设,在发生洪水的紧急情况下选择正确的路线及地点疏散群众:为 ...查看


  • 洪水风险图编制导则及条文说明_试行
  • 洪水风险图编制导则 (试行) 国家防汛抗旱总指挥部办公室 二○○五年二月 目次 1总则.........................................................1 2洪水风险图编制.......... ...查看


  • 安徽北淮阳典型矿区水系沉积物采样方法
  • ㊀ 第40卷第5期㊀ 2016年10月 GEOPHYSICAL&GEOCHEMICALEXPLORATION 物㊀ 探㊀ 与㊀ 化㊀ 探 Vol.40,No.5㊀Oct.,2016㊀ doi:10.11720/wtyht.2016. ...查看


  • 城市规划考研整理
  • 目录 建设史理论辨析(P1~21) 维特鲁威--<建筑十书>.阿尔伯蒂--<论建筑>.阿尔伯蒂--<理想城市>.田园城市.盖迪斯--综合规划思想.芒福德.马塔--带形城市.戈涅--工业城市.柯布西耶.广亩 ...查看


  • SEM分析:影视动漫教育行业搜索引擎营销
  • 通过用户检索行为的分析发现,教育行业是一个典型的分散性行业,不过用户通过搜索引擎检索信息的行为具有明显特征,教育行业用户行为特征进行搜索引擎检索的行为特征可归纳为如下几点: (1)用户通过搜索引擎获取教育培训服务信息所采取的关键词是分散的, ...查看


  • 2016年城市综合体行业现状及发展趋势分析
  • 2016-2020年中国城市综合体市场调查研究 及发展趋势趋势分析报告 报告编号:1898973 行业市场研究属于企业战略研究范畴,作为当前应用最为广泛的咨询服务,其研究成果以报告形式呈现,通常包含以下内容: 一份专业的行业研究报告,注重指 ...查看


  • 一次大气污染物的大气环流输送规律分析与模拟
  • 一次大气污染物的大气环流输送规律分析与模拟 摘要:以2005年1月6日辽宁中部城市群出现的区域污染事 件为例,利用ncep/ncar全球再分析资料对2005年冬 季影响我国北部的大尺度环流系统进行了客观分析,同时采用中尺 度数值模式mm5对 ...查看


  • 专题十二区域特征分析.差异比较与地理信息技术
  • 专题十二 区域特征分析.差异比较与地理信息技术 [最新考纲] 1. 区域特征分析.差异比较在考纲原文中虽然没有独立提及,但其是义务教育地理课程的重要内容,是高考考查的重要知识载体. 2. 遥感(RS)在资源普查.环境和灾害监测中的应用.全球 ...查看


  • 民航气象预报员培训大纲
  • 民用航空气象预报员培训大纲 (征求意见稿) 一.岗前培训 (一)培训对象 将要从事民航气象预报员工作,气象学相关专业本科(含)以上学历,具备良好的科学素养.信息素养和文化修养.具有较扎实的数学.物理等自然科学理论基础知识:具备计算机和英语的 ...查看


热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