尼布楚条约:
1.主要内容:
两国在雅克萨地区发生军事冲突后于1689年8月27日,俄罗斯全权代表陆军大将戈洛文和清王朝全权代表领侍卫内大臣索额图、国舅佟国纲在尼布楚(现俄罗斯涅尔琴斯克)签定的边界条约。
(1)从黑龙江支流格尔必齐河到外兴安岭直到海,岭南属于中国,岭北属于俄罗斯.西以额尔古纳河为界,南属中国,北属俄国,额尔古纳河南岸之黑里勒克河口诸房舍,应悉迁移于北岸;
(2)雅克萨地方属于中国,拆毁雅克萨城,俄人迁回俄境.两国猎户人等不得擅自越境,否则捕拿问罪.十数人以上集体越境须报闻两国皇帝,依罪处以死刑;
(3)此约订定以前所有一切事情,永作罢论.自两国永好已定之日起,事后有逃亡者,各不收纳,并应械系遣还;
(4)双方在对方国家的侨民“悉听如旧”;
(5)两国人带有往来文票(护照)的,允许其边境贸易;
(6)和好已定,两国永敦睦谊,自来边境一切争执永予废除,倘各严守约章,争端无自而起。
2.经过:
从16世纪后期沙皇伊凡雷帝时开始,沙俄开始对西伯利亚和远东的殖民过程。1636年俄国人到达鄂霍次克海,征服了西伯利亚全境。这个地区成为了俄国人的殖民地。 当俄国的势力接近清朝的中国时,便发生了军事冲突。
从17世纪中叶起,沙俄侵略军越过外兴安岭,侵入中国黑龙江流域,烧毁村庄,杀掠人口,抢夺粮食和貂皮。
1652年(清顺治九年),俄国人东入黑龙江,“驻防宁古塔(今黑龙江省海林县)章京海色率所部击之,战于乌扎拉村”。这是中俄之间第一场战斗。之后中俄之间发生多次外交和军事上的冲突。
1657年,沙俄派正规军在尼布楚河与石勒喀河合流处建立了雅克萨城与尼布楚城。在边疆人民奋起抵抗下,清政府曾一度派兵收复过雅克萨。并曾多次敦促沙俄进行谈判,可是俄方却置之不理。1685年,清康熙帝在平定“三藩之乱”后,派将军彭春5月22日从瑷珲起兵五千人,分水陆两路围攻雅克萨。5月25日在凌厉的攻势面前,侵略军被迫投降,答应撤退,但当清军一离开,又偷偷开进雅克萨城重建据点。第二年,清军再次围攻雅克萨城。经过几个月的战斗,侵略军头子托尔布津被击毙,俄军伤亡惨重,雅克萨城指日可下。这就迫使沙皇政府“乞撤雅克萨之围”,并派戈洛文为大使,前来中国举行边界谈判,十一月,清政府为表示谈判诚意,宣布无条件停火,停止攻城。1689年9月7日(康熙二十八年七月十四日)尼布楚条约正式签字。
恰克图条约(布连斯奇条约):
1.主要内容:
《布连斯奇界约》的规定:
(1)边界方面,以恰克图和鄂尔怀图山之间的第一个鄂博作为两国边界起点,东自额尔古纳河,西至沙毕纳依岭(即沙宾达巴哈)为界线,以南归中国,以北归俄国;
(2)贸易方面,俄商每三年来北京一次,人数不得超过二百人,中国不收赋税,同时允许俄商在两国交界处进行零星贸易,这是后来中俄恰克图互市的由来;
(3)宗教方面,除原住北京的东正教士一人外,准许补遣教士三人,同时接受六名俄国学生来京学习满、汉文,东正教教士在华的居住权从此得到规定。 《恰克图条约》的规定:
(1)边界,其内容与《布连斯奇界约》相同,重申了中俄《尼布楚条约》关于乌第河与外兴安岭之间地区暂行存放的规定;
(2)贸易,规定俄国商队每三年来北京一次,恰克图为边界贸易地点;
(3)允许俄国在北京俄罗斯馆内建造东正教堂;
(4)交换越境人犯。上述条约,正式规定了中俄中段边界,在一定时期内限制了俄国的侵略。 2.经过:
《尼布楚条约》签订后,俄国继续侵略蚕食中国蒙古地区。清政府曾多次建议沙俄举行中俄中段边界谈判,均遭拒绝,被迫于1722年4月宣布中断两国贸易。沙俄政府担心中俄边界问题长期拖延不决,将使其对华贸易受到更大影响,加上同瑞典、波斯(今伊朗)连年作战,无力再在中国边境挑起战事,遂于1725年委派S.V.拉占津斯基为全权大使,同清政府代表察毕那、特占忒、图理琛谈判两国划界和贸易问题。
1727年8月31日,双方在布尔河畔签订《布连斯奇界约》,随后签订《恰克图条约》。虽然中国官方确定此条约为平等条约,但也有人认为,此时的清朝处于“康乾盛世”时期,而同时沙俄穷兵黩武,国力已有所下降,入侵奥斯曼帝国遭到惨败。然而清朝政府居然不经过抵抗,就直接把领土割让给沙俄,沙俄除将17世纪中叶以后侵占的中国蒙古地区划入俄国版图外,还通过划界侵占了贝加尔湖以西和唐努乌梁海以北伊聂谢河上游地区大片中国领土。
尼布楚条约:
1.主要内容:
两国在雅克萨地区发生军事冲突后于1689年8月27日,俄罗斯全权代表陆军大将戈洛文和清王朝全权代表领侍卫内大臣索额图、国舅佟国纲在尼布楚(现俄罗斯涅尔琴斯克)签定的边界条约。
(1)从黑龙江支流格尔必齐河到外兴安岭直到海,岭南属于中国,岭北属于俄罗斯.西以额尔古纳河为界,南属中国,北属俄国,额尔古纳河南岸之黑里勒克河口诸房舍,应悉迁移于北岸;
(2)雅克萨地方属于中国,拆毁雅克萨城,俄人迁回俄境.两国猎户人等不得擅自越境,否则捕拿问罪.十数人以上集体越境须报闻两国皇帝,依罪处以死刑;
(3)此约订定以前所有一切事情,永作罢论.自两国永好已定之日起,事后有逃亡者,各不收纳,并应械系遣还;
(4)双方在对方国家的侨民“悉听如旧”;
(5)两国人带有往来文票(护照)的,允许其边境贸易;
(6)和好已定,两国永敦睦谊,自来边境一切争执永予废除,倘各严守约章,争端无自而起。
2.经过:
从16世纪后期沙皇伊凡雷帝时开始,沙俄开始对西伯利亚和远东的殖民过程。1636年俄国人到达鄂霍次克海,征服了西伯利亚全境。这个地区成为了俄国人的殖民地。 当俄国的势力接近清朝的中国时,便发生了军事冲突。
从17世纪中叶起,沙俄侵略军越过外兴安岭,侵入中国黑龙江流域,烧毁村庄,杀掠人口,抢夺粮食和貂皮。
1652年(清顺治九年),俄国人东入黑龙江,“驻防宁古塔(今黑龙江省海林县)章京海色率所部击之,战于乌扎拉村”。这是中俄之间第一场战斗。之后中俄之间发生多次外交和军事上的冲突。
1657年,沙俄派正规军在尼布楚河与石勒喀河合流处建立了雅克萨城与尼布楚城。在边疆人民奋起抵抗下,清政府曾一度派兵收复过雅克萨。并曾多次敦促沙俄进行谈判,可是俄方却置之不理。1685年,清康熙帝在平定“三藩之乱”后,派将军彭春5月22日从瑷珲起兵五千人,分水陆两路围攻雅克萨。5月25日在凌厉的攻势面前,侵略军被迫投降,答应撤退,但当清军一离开,又偷偷开进雅克萨城重建据点。第二年,清军再次围攻雅克萨城。经过几个月的战斗,侵略军头子托尔布津被击毙,俄军伤亡惨重,雅克萨城指日可下。这就迫使沙皇政府“乞撤雅克萨之围”,并派戈洛文为大使,前来中国举行边界谈判,十一月,清政府为表示谈判诚意,宣布无条件停火,停止攻城。1689年9月7日(康熙二十八年七月十四日)尼布楚条约正式签字。
恰克图条约(布连斯奇条约):
1.主要内容:
《布连斯奇界约》的规定:
(1)边界方面,以恰克图和鄂尔怀图山之间的第一个鄂博作为两国边界起点,东自额尔古纳河,西至沙毕纳依岭(即沙宾达巴哈)为界线,以南归中国,以北归俄国;
(2)贸易方面,俄商每三年来北京一次,人数不得超过二百人,中国不收赋税,同时允许俄商在两国交界处进行零星贸易,这是后来中俄恰克图互市的由来;
(3)宗教方面,除原住北京的东正教士一人外,准许补遣教士三人,同时接受六名俄国学生来京学习满、汉文,东正教教士在华的居住权从此得到规定。 《恰克图条约》的规定:
(1)边界,其内容与《布连斯奇界约》相同,重申了中俄《尼布楚条约》关于乌第河与外兴安岭之间地区暂行存放的规定;
(2)贸易,规定俄国商队每三年来北京一次,恰克图为边界贸易地点;
(3)允许俄国在北京俄罗斯馆内建造东正教堂;
(4)交换越境人犯。上述条约,正式规定了中俄中段边界,在一定时期内限制了俄国的侵略。 2.经过:
《尼布楚条约》签订后,俄国继续侵略蚕食中国蒙古地区。清政府曾多次建议沙俄举行中俄中段边界谈判,均遭拒绝,被迫于1722年4月宣布中断两国贸易。沙俄政府担心中俄边界问题长期拖延不决,将使其对华贸易受到更大影响,加上同瑞典、波斯(今伊朗)连年作战,无力再在中国边境挑起战事,遂于1725年委派S.V.拉占津斯基为全权大使,同清政府代表察毕那、特占忒、图理琛谈判两国划界和贸易问题。
1727年8月31日,双方在布尔河畔签订《布连斯奇界约》,随后签订《恰克图条约》。虽然中国官方确定此条约为平等条约,但也有人认为,此时的清朝处于“康乾盛世”时期,而同时沙俄穷兵黩武,国力已有所下降,入侵奥斯曼帝国遭到惨败。然而清朝政府居然不经过抵抗,就直接把领土割让给沙俄,沙俄除将17世纪中叶以后侵占的中国蒙古地区划入俄国版图外,还通过划界侵占了贝加尔湖以西和唐努乌梁海以北伊聂谢河上游地区大片中国领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