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血压病人的心理护理与护理对策
李淑云,冯秋兰,郑许平
(新疆特克斯县人民医院,新疆 伊犁哈萨克 835500)
【摘要】目的 探讨心理护理对高血压病人治疗效果的影响。方法 通过与病人交谈,进行心理疏导,保健宣传,由浅入深的让病人接受,增强病人对高血压病的认识,积极配合治疗。结果 心理护理在治疗高血压病方面疗效显著。结论 了解掌握高血压病人的具体心理状况和问题,有针对性的进行心理护理,提高了高血压病的治疗效果,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关键词】高血压病人;心理护理;护理对策
【中图分类号】R473.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ISSN.2095-8242.2014.12.2246.01
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高血压的患病率有不断增长的趋势,特别是青壮年更为明显,其特点是服药后见效快、病程长,一旦服药就终身服药,有反复发作的特点,多数患者存在着焦虑、紧张、恐惧抑郁的心理。因此护理人员要做好心理开导,调节情绪,换位思考,多一点安慰鼓励,使患者有战胜疾病的心理和信心,同时要取得家庭和社会的大力支持与配合,这样对高血压病的治疗和康复达到满意的效果。
主要途经。因高血压病是一种慢性病,需要长期乃至终生的服药治疗,机体内长期残留药物,对身体的不同器官带来不同程度的损害,因此,在服药过程中应密切观察药物的副作用,并采取相应的有效措施,尽量避免或减少靶细胞的受损。
劳逸结合:工作不能太劳累,尽量不加班,工作休息规律化,进行有规律地锻炼,特别是有氧运动每天至少40~60 min,如散步、慢跑、深呼吸、各种体操等。血压高的表现是交感神经兴奋性增高,心跳加快,通过运动可以调节和平衡,使血压降低,运动可以消耗能量,使脂肪和水分降低,维持正常体重。
定时体检:每年至少体检1~2次,如果初诊为高血压,也不要惊慌,应心平气和的在医生指导下积极进行必要的治疗和高血压病常规的预防指导,同时选择合适的降压药物服用。即便是“临界高血压”,也应采取相应的防治措施。
给予人性化关爱,养成乐观的心理状态,保证充足的睡眠,使病情处于稳定状态:保持冷静的头脑和足够的睡眠,患者处于精神稳定,精力旺盛,反之精神紧张、焦虑不安、喜怒无常等,茶酚胺释放增多,血压随之升高。故高血压患者必须改变急躁的性格,保持沉着冷静的心态,要耐心的关心体贴患者,待病人如亲人,有时间就和患者交谈,并宣传高血压病的相关新知识和饮食原则,了解他们的心理状态,使病情保持稳定并向好的方向发展,总之,健康的心理对防止高血压病复发和治疗起着非常重要作用,稳定而平衡的情绪有助于血压稳定和预防并发症的发生。例如自测血压,家里自备一台血压计,并学会准确的测量血压,根据血压的变化,和临床症状及时向主管医生汇报病情,以便及时科学地协助患者诊治和康复。
一 心理分析
35~50岁的高血压病人。这个年龄段正是精力旺盛、事业有成的顶峰,工作压力大,做事力求完美,力争第一,爱面子,有肩负家庭的重任,有家庭和社会的双重压力,心理压力大,加上病情的长期折磨,患者身心处于非常疲累的状态,这对患者的病情及其不力,笔者认为,患者要面对现实,树立乐观的心态,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在了解病情的情况下,枳极进行有效治疗,并与患者细心耐心友好谈心问候,有计划、有目的掌握患者的心理状态,及时有效的给患者心理帮助。让患者感到安全和信任,如给患者留医生或护士的电话号码,病情变化时方便及时联系和有效的抢救。
心理调整,稳定情绪。根据不同患者的性格与特点,力求改变其不良性格和生活习惯,使患者能在无论什么样的条件和环境下进行自我保护,自我调节情绪,保持心理平衡,要知道自己是一个病人,生命是宝贵的,对高血压的预防和治疗都有好处。
二 护理对策
做到四个早及合理饮食:即早体检、早预防、早发现、早治疗。首先要养成良好的饮食生活习惯,从健康饮食、健康生活起居做起,做到饮食规律化,即七分饱即可,多吃豆类或含维生素较多的食物,按时定量,少盐多素,戒烟少酒(可饮少量红酒),多吃新鲜水果并多饮牛奶(新鲜的牛奶含钙量高),保持大小便正常,经常吃一些香蕉红薯之类食物,如无糖尿病可饮适量蜂蜜水,预防便秘。
积极治疗原发病:高血压分为原发性高血压和继发性高血压,从病因上要及时有效合理的服用降压药物,例如服用非乐地平25 mg等,定时定位准确的测量血压,并记录,使血压保持在正常水平,并在测量的过程中行成良好的习惯,在降压的过程中不宜降的过快、过低,要慢而平稳,有高血脂或糖尿病的患者应在医生的指导下使用调脂或降糖药物治疗。当前,服用降压药仍是治疗高血压病的
三 小 结
高血压病是最常见的心血管疾病,它是由遗传和环境因素的综合作用引起的,如长期的精神紧张、情绪激动、有高血压家族史、缺少运动,食盐太多、烟酒过度等,久而久之导致神经系统紊乱和内分泌失调,大脑皮丛及皮下血管紊乱,小动脉阻力增加,而形成高血压,为确保高血压的病情稳定,预防复发,减少并发症,广大患者必须有良好心理因素,这样对疾病的稳定和康复发展起到积极有效的作用,消极悲观的心理因素不利于疾病的康复,广大患者及家属和护理人员要有针对性的心理护理,调整患者
高血压病人的心理护理与护理对策
李淑云,冯秋兰,郑许平
(新疆特克斯县人民医院,新疆 伊犁哈萨克 835500)
【摘要】目的 探讨心理护理对高血压病人治疗效果的影响。方法 通过与病人交谈,进行心理疏导,保健宣传,由浅入深的让病人接受,增强病人对高血压病的认识,积极配合治疗。结果 心理护理在治疗高血压病方面疗效显著。结论 了解掌握高血压病人的具体心理状况和问题,有针对性的进行心理护理,提高了高血压病的治疗效果,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关键词】高血压病人;心理护理;护理对策
【中图分类号】R473.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ISSN.2095-8242.2014.12.2246.01
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高血压的患病率有不断增长的趋势,特别是青壮年更为明显,其特点是服药后见效快、病程长,一旦服药就终身服药,有反复发作的特点,多数患者存在着焦虑、紧张、恐惧抑郁的心理。因此护理人员要做好心理开导,调节情绪,换位思考,多一点安慰鼓励,使患者有战胜疾病的心理和信心,同时要取得家庭和社会的大力支持与配合,这样对高血压病的治疗和康复达到满意的效果。
主要途经。因高血压病是一种慢性病,需要长期乃至终生的服药治疗,机体内长期残留药物,对身体的不同器官带来不同程度的损害,因此,在服药过程中应密切观察药物的副作用,并采取相应的有效措施,尽量避免或减少靶细胞的受损。
劳逸结合:工作不能太劳累,尽量不加班,工作休息规律化,进行有规律地锻炼,特别是有氧运动每天至少40~60 min,如散步、慢跑、深呼吸、各种体操等。血压高的表现是交感神经兴奋性增高,心跳加快,通过运动可以调节和平衡,使血压降低,运动可以消耗能量,使脂肪和水分降低,维持正常体重。
定时体检:每年至少体检1~2次,如果初诊为高血压,也不要惊慌,应心平气和的在医生指导下积极进行必要的治疗和高血压病常规的预防指导,同时选择合适的降压药物服用。即便是“临界高血压”,也应采取相应的防治措施。
给予人性化关爱,养成乐观的心理状态,保证充足的睡眠,使病情处于稳定状态:保持冷静的头脑和足够的睡眠,患者处于精神稳定,精力旺盛,反之精神紧张、焦虑不安、喜怒无常等,茶酚胺释放增多,血压随之升高。故高血压患者必须改变急躁的性格,保持沉着冷静的心态,要耐心的关心体贴患者,待病人如亲人,有时间就和患者交谈,并宣传高血压病的相关新知识和饮食原则,了解他们的心理状态,使病情保持稳定并向好的方向发展,总之,健康的心理对防止高血压病复发和治疗起着非常重要作用,稳定而平衡的情绪有助于血压稳定和预防并发症的发生。例如自测血压,家里自备一台血压计,并学会准确的测量血压,根据血压的变化,和临床症状及时向主管医生汇报病情,以便及时科学地协助患者诊治和康复。
一 心理分析
35~50岁的高血压病人。这个年龄段正是精力旺盛、事业有成的顶峰,工作压力大,做事力求完美,力争第一,爱面子,有肩负家庭的重任,有家庭和社会的双重压力,心理压力大,加上病情的长期折磨,患者身心处于非常疲累的状态,这对患者的病情及其不力,笔者认为,患者要面对现实,树立乐观的心态,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在了解病情的情况下,枳极进行有效治疗,并与患者细心耐心友好谈心问候,有计划、有目的掌握患者的心理状态,及时有效的给患者心理帮助。让患者感到安全和信任,如给患者留医生或护士的电话号码,病情变化时方便及时联系和有效的抢救。
心理调整,稳定情绪。根据不同患者的性格与特点,力求改变其不良性格和生活习惯,使患者能在无论什么样的条件和环境下进行自我保护,自我调节情绪,保持心理平衡,要知道自己是一个病人,生命是宝贵的,对高血压的预防和治疗都有好处。
二 护理对策
做到四个早及合理饮食:即早体检、早预防、早发现、早治疗。首先要养成良好的饮食生活习惯,从健康饮食、健康生活起居做起,做到饮食规律化,即七分饱即可,多吃豆类或含维生素较多的食物,按时定量,少盐多素,戒烟少酒(可饮少量红酒),多吃新鲜水果并多饮牛奶(新鲜的牛奶含钙量高),保持大小便正常,经常吃一些香蕉红薯之类食物,如无糖尿病可饮适量蜂蜜水,预防便秘。
积极治疗原发病:高血压分为原发性高血压和继发性高血压,从病因上要及时有效合理的服用降压药物,例如服用非乐地平25 mg等,定时定位准确的测量血压,并记录,使血压保持在正常水平,并在测量的过程中行成良好的习惯,在降压的过程中不宜降的过快、过低,要慢而平稳,有高血脂或糖尿病的患者应在医生的指导下使用调脂或降糖药物治疗。当前,服用降压药仍是治疗高血压病的
三 小 结
高血压病是最常见的心血管疾病,它是由遗传和环境因素的综合作用引起的,如长期的精神紧张、情绪激动、有高血压家族史、缺少运动,食盐太多、烟酒过度等,久而久之导致神经系统紊乱和内分泌失调,大脑皮丛及皮下血管紊乱,小动脉阻力增加,而形成高血压,为确保高血压的病情稳定,预防复发,减少并发症,广大患者必须有良好心理因素,这样对疾病的稳定和康复发展起到积极有效的作用,消极悲观的心理因素不利于疾病的康复,广大患者及家属和护理人员要有针对性的心理护理,调整患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