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旅游业发展现状研究报告

重庆旅游业发展现状研究报告

撰写人:赵礼祺 价格:免费

目录

一、 1、 2、 二、 1、 2、 3、 三、 1、 2、 四、 1、 2、

中国旅游业简介 ........................................................................................................ 2 中国旅游业的发展历程 ............................................................................................ 2 中国旅游业的发展现状 ............................................................................................ 3 重庆旅游业发展现状 ................................................................................................ 6 重庆旅游业的发展历程 ............................................................................................ 6 重庆旅游业的旅游市场细分及收入细分 ................................................................ 8 重庆旅游业的政策导向 .......................................................................................... 10 重庆旅游业典型案例——温泉特点和发展策略 .................................................. 11 温泉特点 .................................................................................................................. 11 发展策略 .................................................................................................................. 12 重庆旅游业发展趋势预测 ...................................................................................... 13 现有发展水平 .......................................................................................................... 13 发展趋势预测 .......................................................................................................... 14

一、 中国旅游业简介

1、 中国旅游业的发展历程

1978---1987年,我国旅游业处于起步阶段,实现了从"外事接待型"向经济创汇型转变,其特征是没有市场化,属于计划配额,求大于供,外事促内事。1978年,入境旅游者只有180.9万人次,其中外国人23万人次;旅游外汇收入只有2.63亿美元,位居世界第41位,中国旅游业基本上是一张白纸。然而,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给中国旅游业的崛起带来了一片生机。

1978---1984年,国内接待旅游硬件条件还不具备,如航班严重不正常,有时需要靠空军协助。饭店行业在我国各个行业中是开放最早的,无论是引进外资还是引进外国的管理经验,都是如此,如北京建国饭店、长城饭店等。因此整个旅游界,就其管理水平而言,饭店要好于其他企业。1982年建成了西安宾馆,是西安第一家旅游宾馆。80年代饭店如雨后春笋,饭店投资盲目,导致一度严重过剩。

1987年到现在,旅游业处于快速发展阶段,经历了从单一入境旅游到入境旅游、国内旅游两个市场和到入境旅游、国内旅游、出境旅游三个市场的发展过程,旅游逐渐加重其占国民经济总值的比重,旅游已成为具有相当规模的经济产业。其特征是市场逐渐成熟,竞争逐步激烈,供大于求。

1988年以前的10年中,旅游业一直是大幅度增长,入境旅游者数量的年平均增长率为33%,创汇的年平均增长率为24%。

1989年动乱使旅游业出现第一次滑坡,至1992年完全复苏。

1992年以后,入境旅游逐渐成熟,团队旅游增长缓慢,打破卖方市场,目前已进入平稳发展阶段。1995年5月1日我国实行五天工作制后,国内旅游开始迅速发展。1997年3月,经国务院批复,国家旅游局、公安部联合发布了《中国公民自费出国旅游管理暂行办法》,标志着我国出境旅游市场的形成。

2004年我国旅游业全面恢复振兴并有突破性发展,入境游、国内游、出境游三大市场全面振兴,旅游总收入达到6840亿元,相当于全国GDP的5.01%,2004年我国出境旅游增势强劲,公民出境旅游超过2800万人。2004年全年我国

入境旅游人数10903.82万人次,比上年增长18.96%,比2002年增长11.37%。

图表1 外国入境旅游人数 资料来源:《重庆统计年鉴207》

2、 中国旅游业的发展现状

随着社会的发展,旅游业已成为全球经济中发展势头最强劲和规模最大的产业之一。旅游业在城市经济发展中的产业地位、经济作用逐步增强,旅游业对城市经济的拉动性、社会就业的带动力、以及对文化与环境的促进作用日益显现。旅游业是中国经济发展的支柱性产业之一。

2006年,我国旅游业依旧保持了较快增长,三大市场全面增长。全年共接待入境游客12494.21万人次,实现国际旅游外汇收入339.49亿美元,分别比上年增长3.9%和15.9%;国内旅游人数13.94亿人次,收入6230亿元人民币,分别比上年增长15.0%和17.9%;中国公民出境人数达到3452.36万人次,比上年增长11.3%;旅游业总收入8935亿元人民币,比上年增长16.3%,相当于国内生产总值比重的4.27%。

2006年,全国各省、自治区、直辖市接待的入境旅游者总计为6139.64万人次,比上年增长15.28%。接待量超过50万人次的有广东、上海、江苏、浙江、北京、福建、山东、云南、广西、辽宁、四川、内蒙古、黑龙江、陕西、湖北、湖南、天津、安徽、河南、河北、海南、重庆、山西等23个省(区、市)。广东省接待入境旅游者2089.71万人次,继续居全国第一位。

2006年,全国各省、自治区、直辖市接待的外国旅游者总计为3511.17万人次,比上年增长16.7%。接待量超过40万人次的有广东、上海、北京、江苏、浙江、山东、辽宁、内蒙古、云南、广西、黑龙江、四川、湖北、陕西、天津、福建、湖南、河北、安徽、重庆、海南、河南等22个省(区、市)。广东省接待外国旅游者534.66万人次,继续居全国第一位。

2006年,国际旅游(外汇)收入超过1亿美元的有广东、北京、上海、江苏、浙江、福建、山东、辽宁、云南、天津、陕西、湖南、黑龙江、广西、内蒙古、四川、湖北、重庆、河南、河北、海南、安徽、山西、江西、吉林、新疆、贵州等27个省(区、市)。广东省的旅游(外汇)收入达75.33亿美元,继续居全国第一位。按外汇收入排列,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的具体情况是:

图表2 国际旅游外汇收入

资料来源:国家旅游局信息中心整理得

图表3 接待入境旅游人数

资料来源:国家旅游局信息中心整理得

2006年,我国公民出境人数达到3452.36万人次,比上年增长11.3%。其中:因公出境572.44万人次,比上年下降2.8%;因私出境2879.91万人次,比上年增长14.6%。出境第一站按人数排序,列前十位的国家和地区依次是:香港、澳门、日本、韩国、泰国、俄罗斯、美国、新加坡、越南、马来西亚。

截至2007年8月,我国入境旅游接待达到11 568 186人,同比增长3.77%,其中外国人2 396 060人。入境旅游(外汇)收入达到34.10亿美元,其中外国人20.43亿美元。外国人分布情况如图:

图表4 外国人入境旅游接待人数 资料来源:国家旅游局信息中心整理得

二、 重庆旅游业发展现状

1、 重庆旅游业的发展历程

随着我国旅游业的不断快速发展,重庆的旅游业也逐步有秩序的发展。 “八五”时期,重庆旅游入境接待人数年均增长14.33%, 旅游创汇年均增长22.86%,速度已相当快。重庆成立直辖市后,特别是三峡工程的开工,使重庆市及其所辖三峡库区成为世人关注的焦点,三峡旅游骤然升温,使重庆旅游业的发展面临前所未有的机遇。重庆旅游行业人士紧紧抓住机遇,积极开拓进取,开发生产与宣传促销相结合,使重庆旅游业呈现出强劲的发展势头。重庆旅游业1985―2006年主要经济指标如下图。

图表5 重庆旅游外汇收入和接待旅游人数 资料来源:国家旅游局信息中心整理得

图表6 重庆平均每人逗留天数 资料来源:国家旅游局信息中心整理得

从上述几个图中可以看出,重庆直辖后,接待旅游人数和旅游外汇收入都有大幅度提高,1997年旅游外汇收入达到10548万美元,接待旅游人数达到259414人次,这是由于直辖提高了重庆的国内地位和国际知名度。然而,2003年由于“非典”的影响,无论是接待人数还是旅游外汇收入都有大幅度回落,旅游业遭受重创打击。随后,重庆旅游业又恢复高速增长,2004年接待旅游人数434423

人次,实现旅游外汇收入20308万美元。其中接待旅游人数同比增长1.85%,旅游外汇收入同比增长1.79。

重庆旅游业在高速发展的同时,已经形成规模。内部行业齐全,具备一定的产业基础,对国际国内旅游者有了相当的吸引力。重庆以“美女、美食、火锅、温泉”闻名于世界,并以山城都市、长江三峡、大足石刻三大世界级旅游精品带动旅游业的强盛发展。

2、 重庆旅游业的旅游市场细分及收入细分

龚滩古镇

北温泉

长江小山峡

3、 重庆旅游业的政策导向

建设旅游目的地、旅游产品、基础设施配套服务、多元化旅游经营、旅游宣传营销和旅游管理等六大体系,形成山水都市、长江三峡、乌江画廊“三大目的地功能互补,观光旅游、度假旅游、复合型旅游三类产品协调发展,入境旅游、国内旅游、出境旅游三大市场全面培育,国有、外资、民营三大主体共同参与,经济增长、社会和谐、环境友好三大效益综合体现的科学发展格局。主要精品建设项目有:1、山水都市旅游精品建设项目,分为重庆市旅游集散中心,建设集旅游咨询、游客集散、旅游购物、产品展示、形象宣传于一体的旅游集散中心;抗战遗址旅游产品保护开发;红岩联线旅游精品;歌乐山革命纪念馆、红岩村革

命纪念馆等红色旅游产品;东水门和磁器口古镇旅游景区提档升级;统景温泉、天赐温泉、梨树湾温泉、北碚温泉城,建国际级温泉基地,打造5A旅游景区;长寿湖湖泊观光,江津四面山、南川金佛山、万盛黑山谷山地休闲、度假旅游产品开发。2、长江三峡旅游精品建设项目,分为小三峡旅游景区提档升级和神女溪景区开发;白帝城旅游景区提档升级和天坑地缝景区建设;石宝寨旅游景区提档升级;以白鹤梁为核心的涪陵白岩旅游景区提档升级;丰都名山与雪玉洞旅游景区提档升级;3、大足石刻国际旅游精品建设项目,分为大足石刻景区提档升级;龙水湖观光休闲旅游区建设;玉龙山森林公园景区开发;4、乌江画廊旅游精品建设项目,分为仙女山、天坑三桥景区提档升级,打造山地观光休闲旅游景区;芙蓉洞与芙蓉江观光休闲旅游景区;乌江画廊(彭水至酉阳段乌江和黔江阿蓬江),打造峡谷游船观光与民族风情旅游景区;小南海,打造地震遗址观光科普教育旅游景区;龚滩、龙潭、洪安古镇开发。

三、 重庆旅游业典型案例——温泉特点和发展策略

1、 温泉特点

a) 温泉整体质量高

温泉资源是温泉旅游开发的物质基础和核心资源。温泉资源的质量高低 ,直接影响到温泉旅游地的旅游吸引力。一般而言,温泉资源的开发利用价值 主要受到温度、水量和矿物含量等三个因素 的综合影响。重庆温泉资源的平均水温较高,矿物含量高而丰富,出水量大,属典型的优质医疗矿泉。

b) 资源利 用历史悠久

重庆温泉资源利用具有悠久的历史。其中,最早的温泉开发可追溯至南北朝刘宋景平元年(1004年),北温泉已“迎流砌池 ,广方四丈,上翼以亭”。相比之下,比进人世界文化遗产名录的13本下吕温泉尚早468年。清同治年间(1862--1874年),南温泉建浴池,近代利用规模不断扩大;此外,早在 12、l3世纪 ,铜梁当地人即已发现西温泉。1935年,铜(梁)壁(山)公路通车后,当地人逐渐在温泉出口建池,并依池筑室,供浴后休息。可见,重庆温泉资源利用由来已久。但在前期利用中,规模较小,且 多为达官贵人所用 ,并未成为真正为游

客服务的旅游产 品。

c) 资源分布密集

受地质构造和区域水文地质条件的直接影响 ,温泉资源的分布往往具有明显的地域性和分带性特征。从全国范围比较而言 ,重庆属于地热温泉资源相对富集区,地热储藏面积超过 1万km ,除潼南县外的各区县都能开发温泉。目前 ,重庆已勘探发现温泉 40余处,13出水量可达5万㎡,己被开发利用 20余处。其 中,主城区附近温泉分布最为密集。受温泉资源不可转移的特性限制,温泉旅游地往往具有明显的地域集 中性特点,在邻近地域范围内出现多个温泉旅游地。据不完全统计,以主城区为中心方圆50 km范围内,有14处温泉,其中东温泉、南温泉、北温泉以及天赐温泉等 已具相当规模。13本温泉旅游的成功案例说明 ,如能充分利用资源空间分布的高度集中所产生的集聚效应 ,则为提升区域整体形象 ,增长区域旅游整体竞争力创造了有利条件。

d) 资源组合性特点突出

一般而言,除医疗健身外,沐浴温泉的附加旅游价值(如文化历史价值、观赏价值)较低。重庆温泉资源具有与其他类型旅游资源紧密结合的特点。与丰富的自然和人文旅游资源的组合 ,在弱化温泉资源同质性的同时,有效增强了重庆温泉资源的吸引力 ,并为重庆温泉旅游的多样化开发模式奠定了资源基础。

2、 发展策略

2005年11月,重庆市提出“温泉之都”的构想。得到社会各界的高度认可和支持。今年8月,市政府组织考察团先后走访珠海、广州、新加坡和日本,对不同地区、不同风格特点的温泉进行了学习考察。经过近1年的酝酿,全面实施打造“温泉之都”的条件已经成熟。接着,重庆出台《关于加快“五方十泉”建设打造“温泉之都”的意见》,将力争用3年时间,投资113.2亿元,建设东、西、南、北、中“五方十泉”,一年初见成效、两年显见成效、三年大见成效,基本形成重庆温泉旅游产业的总体架构。

重点打造的“十泉”即东温泉片区的东泉和东方温泉大世界;西温泉片区的天赐温泉和金剑山温泉、贝迪温泉;南温泉片区的南泉和保利温泉别墅;北温泉片区的统景温泉和北泉;中温泉片区的梨树湾温泉和海棠晓月温泉。

这10个项目,年接待规模明年即可达270万人次,到2010年全部建成后可

达到1000万人次以上。市政府要求,首批重点项目必须在今年内开工建设,第二批建设项目也要尽早开工建设,避免资源闲置。

在土地供应上,对“五方十泉”温泉开发项目,将优先供应周边土地使用权和采矿权,促进其做大做强。同时,有温泉资源的地块,将优先作为温泉旅游项目用地供应,并在同等条件下,优先供应给“五方十泉”温泉开发项目企业。

“五方十泉”温泉开发项目,可享受减半征收采矿权有偿使用费和矿产资源补偿费。其采矿权证按最高年限5年办理,采矿权出让期限则与土地使用期限(商业用地40年)一致。对利于资源保护和综合利用的温泉开发企业,可免收或减半征收地热矿产资源补偿(税)费。纳税在1000万以上的开发企业,还将安排市旅游结构调整资金实施以奖代补。而位于三峡库区的项目企业,还可申请三峡库区产业发展基金和移民后期扶持基金。

副市长谭栖伟在会议上指出,开发温泉资源,必须抓好战略研究、资源普查、规划制定、项目带动、政策支撑、法规完善以及项目推介等工作。相关区县(自治县、市)政府要牵头制作项目库,搞好项目的策划、整合和推介。提高项目招商的透明度,引进实力、有信誉的开发商投资温泉旅游,避免闲置、浪费、破坏资源的情况发生。对温泉旅游开发项目,要实行一事一议、一泉一策、特事特办的措施,按照国家5A级旅游区标准加以打造。

四、 重庆旅游业发展趋势预测

1、 现有发展水平

举世无双的长江三峡,世界文化遗产大足石刻,集山城、江城、历史文化名城于一身的现代山城都市等,赋予重庆旅游资源鲜明的个性特征和较高的知名度。目前,重庆市拥有世界文化遗产1处;全国重点风景名胜区6个,市级风景名胜区25个;国家森林公园18个,市级森林公园34个;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3处,市级文物保护单位140处;国家自然保护区3个,市级自然保护区14个;全国历史文化名镇3个,市级历史文化名镇18个;全国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6处,全国青少年科技教育基地区1处;国家地质公园3处,国家级地震遗址保护区1处;国家A级—AAAA级旅游区38个,区县级主要旅游区(点)104

个;城市公园25个;全国重点寺庙3个,市级宗教寺庙(院)、教堂44个;大、中型水库34个;全国重点烈士纪念建筑物保护单位4个,市级重点烈士纪念建筑物保护单位4个。2000年荣获“中国优秀旅游城市”称号,实现了向“中国旅游名市”的跨越。旅游发展环境进一步优化,供给实力不断增强,产业规模不断扩大,行业管理水平和旅游服务质量不断提高,从业队伍不断壮大,新增直接就业人员13.7万人以上。根据国际经验,旅游业每增加一个直接就业人员将带动相关行业增加5个人就业,旅游业带动了全市的就业人数。

2、 发展趋势

“十一五”时期是我国产业结构调整、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时期,旅游业由于在增加就业、促进农村发展、缩小地区差距、节约资源等多方面的优势,将获得良好的发展机遇。2010年全国旅游业发展的目标是:接待入境过夜游人数6400万人次,有望居世界第三位;旅游创汇426亿美元,有望居世界第三位;国内旅游人数16.9亿人次;国内旅游收入8810亿元人民币,旅游业总收入12260亿元人民币左右,年均增长10%左右,相当于全国CDP的7%;旅游直接就业980万人间接就业达到4900万人。“十一五”期间与旅游发展相关的工作有:创新旅游目的地体系和旅游产品体系,推动区域旅游目的地和旅游线路建设,满足多层次的旅游需求等。从国人外旅游市场发展的趋势出发,今后一个时期我房车旅游市场的开发战略调整为“大力发展入境旅游,规范发展出境旅游,全面提升国内旅游”。重要政策:2004年12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2004-2010年全国红色旅游发展规划纲要》大力发展红色旅游产业。并提出六个目标:推行爱国主义教育、培育12个红色旅游区、完善30条红色旅游精品线路、100个红色旅游景区、历史文化遗产保护、整理和宣传达到国内先进水平、带动革命老区发展优势产业。

在“十一五”规划下,重庆市将会牢牢把握发展旅游业与加强生态环境保护之间的辩证统一关系,以发展生态旅游为重点,推动旅游和环境保护相互促进、和谐发展,为推进生态旅游而更好地发展。长江三峡、大足石刻、乌江画廊、山水都市将成为重庆市旅游业崭新的亮点。

重庆旅游业发展现状研究报告

撰写人:赵礼祺 价格:免费

目录

一、 1、 2、 二、 1、 2、 3、 三、 1、 2、 四、 1、 2、

中国旅游业简介 ........................................................................................................ 2 中国旅游业的发展历程 ............................................................................................ 2 中国旅游业的发展现状 ............................................................................................ 3 重庆旅游业发展现状 ................................................................................................ 6 重庆旅游业的发展历程 ............................................................................................ 6 重庆旅游业的旅游市场细分及收入细分 ................................................................ 8 重庆旅游业的政策导向 .......................................................................................... 10 重庆旅游业典型案例——温泉特点和发展策略 .................................................. 11 温泉特点 .................................................................................................................. 11 发展策略 .................................................................................................................. 12 重庆旅游业发展趋势预测 ...................................................................................... 13 现有发展水平 .......................................................................................................... 13 发展趋势预测 .......................................................................................................... 14

一、 中国旅游业简介

1、 中国旅游业的发展历程

1978---1987年,我国旅游业处于起步阶段,实现了从"外事接待型"向经济创汇型转变,其特征是没有市场化,属于计划配额,求大于供,外事促内事。1978年,入境旅游者只有180.9万人次,其中外国人23万人次;旅游外汇收入只有2.63亿美元,位居世界第41位,中国旅游业基本上是一张白纸。然而,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给中国旅游业的崛起带来了一片生机。

1978---1984年,国内接待旅游硬件条件还不具备,如航班严重不正常,有时需要靠空军协助。饭店行业在我国各个行业中是开放最早的,无论是引进外资还是引进外国的管理经验,都是如此,如北京建国饭店、长城饭店等。因此整个旅游界,就其管理水平而言,饭店要好于其他企业。1982年建成了西安宾馆,是西安第一家旅游宾馆。80年代饭店如雨后春笋,饭店投资盲目,导致一度严重过剩。

1987年到现在,旅游业处于快速发展阶段,经历了从单一入境旅游到入境旅游、国内旅游两个市场和到入境旅游、国内旅游、出境旅游三个市场的发展过程,旅游逐渐加重其占国民经济总值的比重,旅游已成为具有相当规模的经济产业。其特征是市场逐渐成熟,竞争逐步激烈,供大于求。

1988年以前的10年中,旅游业一直是大幅度增长,入境旅游者数量的年平均增长率为33%,创汇的年平均增长率为24%。

1989年动乱使旅游业出现第一次滑坡,至1992年完全复苏。

1992年以后,入境旅游逐渐成熟,团队旅游增长缓慢,打破卖方市场,目前已进入平稳发展阶段。1995年5月1日我国实行五天工作制后,国内旅游开始迅速发展。1997年3月,经国务院批复,国家旅游局、公安部联合发布了《中国公民自费出国旅游管理暂行办法》,标志着我国出境旅游市场的形成。

2004年我国旅游业全面恢复振兴并有突破性发展,入境游、国内游、出境游三大市场全面振兴,旅游总收入达到6840亿元,相当于全国GDP的5.01%,2004年我国出境旅游增势强劲,公民出境旅游超过2800万人。2004年全年我国

入境旅游人数10903.82万人次,比上年增长18.96%,比2002年增长11.37%。

图表1 外国入境旅游人数 资料来源:《重庆统计年鉴207》

2、 中国旅游业的发展现状

随着社会的发展,旅游业已成为全球经济中发展势头最强劲和规模最大的产业之一。旅游业在城市经济发展中的产业地位、经济作用逐步增强,旅游业对城市经济的拉动性、社会就业的带动力、以及对文化与环境的促进作用日益显现。旅游业是中国经济发展的支柱性产业之一。

2006年,我国旅游业依旧保持了较快增长,三大市场全面增长。全年共接待入境游客12494.21万人次,实现国际旅游外汇收入339.49亿美元,分别比上年增长3.9%和15.9%;国内旅游人数13.94亿人次,收入6230亿元人民币,分别比上年增长15.0%和17.9%;中国公民出境人数达到3452.36万人次,比上年增长11.3%;旅游业总收入8935亿元人民币,比上年增长16.3%,相当于国内生产总值比重的4.27%。

2006年,全国各省、自治区、直辖市接待的入境旅游者总计为6139.64万人次,比上年增长15.28%。接待量超过50万人次的有广东、上海、江苏、浙江、北京、福建、山东、云南、广西、辽宁、四川、内蒙古、黑龙江、陕西、湖北、湖南、天津、安徽、河南、河北、海南、重庆、山西等23个省(区、市)。广东省接待入境旅游者2089.71万人次,继续居全国第一位。

2006年,全国各省、自治区、直辖市接待的外国旅游者总计为3511.17万人次,比上年增长16.7%。接待量超过40万人次的有广东、上海、北京、江苏、浙江、山东、辽宁、内蒙古、云南、广西、黑龙江、四川、湖北、陕西、天津、福建、湖南、河北、安徽、重庆、海南、河南等22个省(区、市)。广东省接待外国旅游者534.66万人次,继续居全国第一位。

2006年,国际旅游(外汇)收入超过1亿美元的有广东、北京、上海、江苏、浙江、福建、山东、辽宁、云南、天津、陕西、湖南、黑龙江、广西、内蒙古、四川、湖北、重庆、河南、河北、海南、安徽、山西、江西、吉林、新疆、贵州等27个省(区、市)。广东省的旅游(外汇)收入达75.33亿美元,继续居全国第一位。按外汇收入排列,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的具体情况是:

图表2 国际旅游外汇收入

资料来源:国家旅游局信息中心整理得

图表3 接待入境旅游人数

资料来源:国家旅游局信息中心整理得

2006年,我国公民出境人数达到3452.36万人次,比上年增长11.3%。其中:因公出境572.44万人次,比上年下降2.8%;因私出境2879.91万人次,比上年增长14.6%。出境第一站按人数排序,列前十位的国家和地区依次是:香港、澳门、日本、韩国、泰国、俄罗斯、美国、新加坡、越南、马来西亚。

截至2007年8月,我国入境旅游接待达到11 568 186人,同比增长3.77%,其中外国人2 396 060人。入境旅游(外汇)收入达到34.10亿美元,其中外国人20.43亿美元。外国人分布情况如图:

图表4 外国人入境旅游接待人数 资料来源:国家旅游局信息中心整理得

二、 重庆旅游业发展现状

1、 重庆旅游业的发展历程

随着我国旅游业的不断快速发展,重庆的旅游业也逐步有秩序的发展。 “八五”时期,重庆旅游入境接待人数年均增长14.33%, 旅游创汇年均增长22.86%,速度已相当快。重庆成立直辖市后,特别是三峡工程的开工,使重庆市及其所辖三峡库区成为世人关注的焦点,三峡旅游骤然升温,使重庆旅游业的发展面临前所未有的机遇。重庆旅游行业人士紧紧抓住机遇,积极开拓进取,开发生产与宣传促销相结合,使重庆旅游业呈现出强劲的发展势头。重庆旅游业1985―2006年主要经济指标如下图。

图表5 重庆旅游外汇收入和接待旅游人数 资料来源:国家旅游局信息中心整理得

图表6 重庆平均每人逗留天数 资料来源:国家旅游局信息中心整理得

从上述几个图中可以看出,重庆直辖后,接待旅游人数和旅游外汇收入都有大幅度提高,1997年旅游外汇收入达到10548万美元,接待旅游人数达到259414人次,这是由于直辖提高了重庆的国内地位和国际知名度。然而,2003年由于“非典”的影响,无论是接待人数还是旅游外汇收入都有大幅度回落,旅游业遭受重创打击。随后,重庆旅游业又恢复高速增长,2004年接待旅游人数434423

人次,实现旅游外汇收入20308万美元。其中接待旅游人数同比增长1.85%,旅游外汇收入同比增长1.79。

重庆旅游业在高速发展的同时,已经形成规模。内部行业齐全,具备一定的产业基础,对国际国内旅游者有了相当的吸引力。重庆以“美女、美食、火锅、温泉”闻名于世界,并以山城都市、长江三峡、大足石刻三大世界级旅游精品带动旅游业的强盛发展。

2、 重庆旅游业的旅游市场细分及收入细分

龚滩古镇

北温泉

长江小山峡

3、 重庆旅游业的政策导向

建设旅游目的地、旅游产品、基础设施配套服务、多元化旅游经营、旅游宣传营销和旅游管理等六大体系,形成山水都市、长江三峡、乌江画廊“三大目的地功能互补,观光旅游、度假旅游、复合型旅游三类产品协调发展,入境旅游、国内旅游、出境旅游三大市场全面培育,国有、外资、民营三大主体共同参与,经济增长、社会和谐、环境友好三大效益综合体现的科学发展格局。主要精品建设项目有:1、山水都市旅游精品建设项目,分为重庆市旅游集散中心,建设集旅游咨询、游客集散、旅游购物、产品展示、形象宣传于一体的旅游集散中心;抗战遗址旅游产品保护开发;红岩联线旅游精品;歌乐山革命纪念馆、红岩村革

命纪念馆等红色旅游产品;东水门和磁器口古镇旅游景区提档升级;统景温泉、天赐温泉、梨树湾温泉、北碚温泉城,建国际级温泉基地,打造5A旅游景区;长寿湖湖泊观光,江津四面山、南川金佛山、万盛黑山谷山地休闲、度假旅游产品开发。2、长江三峡旅游精品建设项目,分为小三峡旅游景区提档升级和神女溪景区开发;白帝城旅游景区提档升级和天坑地缝景区建设;石宝寨旅游景区提档升级;以白鹤梁为核心的涪陵白岩旅游景区提档升级;丰都名山与雪玉洞旅游景区提档升级;3、大足石刻国际旅游精品建设项目,分为大足石刻景区提档升级;龙水湖观光休闲旅游区建设;玉龙山森林公园景区开发;4、乌江画廊旅游精品建设项目,分为仙女山、天坑三桥景区提档升级,打造山地观光休闲旅游景区;芙蓉洞与芙蓉江观光休闲旅游景区;乌江画廊(彭水至酉阳段乌江和黔江阿蓬江),打造峡谷游船观光与民族风情旅游景区;小南海,打造地震遗址观光科普教育旅游景区;龚滩、龙潭、洪安古镇开发。

三、 重庆旅游业典型案例——温泉特点和发展策略

1、 温泉特点

a) 温泉整体质量高

温泉资源是温泉旅游开发的物质基础和核心资源。温泉资源的质量高低 ,直接影响到温泉旅游地的旅游吸引力。一般而言,温泉资源的开发利用价值 主要受到温度、水量和矿物含量等三个因素 的综合影响。重庆温泉资源的平均水温较高,矿物含量高而丰富,出水量大,属典型的优质医疗矿泉。

b) 资源利 用历史悠久

重庆温泉资源利用具有悠久的历史。其中,最早的温泉开发可追溯至南北朝刘宋景平元年(1004年),北温泉已“迎流砌池 ,广方四丈,上翼以亭”。相比之下,比进人世界文化遗产名录的13本下吕温泉尚早468年。清同治年间(1862--1874年),南温泉建浴池,近代利用规模不断扩大;此外,早在 12、l3世纪 ,铜梁当地人即已发现西温泉。1935年,铜(梁)壁(山)公路通车后,当地人逐渐在温泉出口建池,并依池筑室,供浴后休息。可见,重庆温泉资源利用由来已久。但在前期利用中,规模较小,且 多为达官贵人所用 ,并未成为真正为游

客服务的旅游产 品。

c) 资源分布密集

受地质构造和区域水文地质条件的直接影响 ,温泉资源的分布往往具有明显的地域性和分带性特征。从全国范围比较而言 ,重庆属于地热温泉资源相对富集区,地热储藏面积超过 1万km ,除潼南县外的各区县都能开发温泉。目前 ,重庆已勘探发现温泉 40余处,13出水量可达5万㎡,己被开发利用 20余处。其 中,主城区附近温泉分布最为密集。受温泉资源不可转移的特性限制,温泉旅游地往往具有明显的地域集 中性特点,在邻近地域范围内出现多个温泉旅游地。据不完全统计,以主城区为中心方圆50 km范围内,有14处温泉,其中东温泉、南温泉、北温泉以及天赐温泉等 已具相当规模。13本温泉旅游的成功案例说明 ,如能充分利用资源空间分布的高度集中所产生的集聚效应 ,则为提升区域整体形象 ,增长区域旅游整体竞争力创造了有利条件。

d) 资源组合性特点突出

一般而言,除医疗健身外,沐浴温泉的附加旅游价值(如文化历史价值、观赏价值)较低。重庆温泉资源具有与其他类型旅游资源紧密结合的特点。与丰富的自然和人文旅游资源的组合 ,在弱化温泉资源同质性的同时,有效增强了重庆温泉资源的吸引力 ,并为重庆温泉旅游的多样化开发模式奠定了资源基础。

2、 发展策略

2005年11月,重庆市提出“温泉之都”的构想。得到社会各界的高度认可和支持。今年8月,市政府组织考察团先后走访珠海、广州、新加坡和日本,对不同地区、不同风格特点的温泉进行了学习考察。经过近1年的酝酿,全面实施打造“温泉之都”的条件已经成熟。接着,重庆出台《关于加快“五方十泉”建设打造“温泉之都”的意见》,将力争用3年时间,投资113.2亿元,建设东、西、南、北、中“五方十泉”,一年初见成效、两年显见成效、三年大见成效,基本形成重庆温泉旅游产业的总体架构。

重点打造的“十泉”即东温泉片区的东泉和东方温泉大世界;西温泉片区的天赐温泉和金剑山温泉、贝迪温泉;南温泉片区的南泉和保利温泉别墅;北温泉片区的统景温泉和北泉;中温泉片区的梨树湾温泉和海棠晓月温泉。

这10个项目,年接待规模明年即可达270万人次,到2010年全部建成后可

达到1000万人次以上。市政府要求,首批重点项目必须在今年内开工建设,第二批建设项目也要尽早开工建设,避免资源闲置。

在土地供应上,对“五方十泉”温泉开发项目,将优先供应周边土地使用权和采矿权,促进其做大做强。同时,有温泉资源的地块,将优先作为温泉旅游项目用地供应,并在同等条件下,优先供应给“五方十泉”温泉开发项目企业。

“五方十泉”温泉开发项目,可享受减半征收采矿权有偿使用费和矿产资源补偿费。其采矿权证按最高年限5年办理,采矿权出让期限则与土地使用期限(商业用地40年)一致。对利于资源保护和综合利用的温泉开发企业,可免收或减半征收地热矿产资源补偿(税)费。纳税在1000万以上的开发企业,还将安排市旅游结构调整资金实施以奖代补。而位于三峡库区的项目企业,还可申请三峡库区产业发展基金和移民后期扶持基金。

副市长谭栖伟在会议上指出,开发温泉资源,必须抓好战略研究、资源普查、规划制定、项目带动、政策支撑、法规完善以及项目推介等工作。相关区县(自治县、市)政府要牵头制作项目库,搞好项目的策划、整合和推介。提高项目招商的透明度,引进实力、有信誉的开发商投资温泉旅游,避免闲置、浪费、破坏资源的情况发生。对温泉旅游开发项目,要实行一事一议、一泉一策、特事特办的措施,按照国家5A级旅游区标准加以打造。

四、 重庆旅游业发展趋势预测

1、 现有发展水平

举世无双的长江三峡,世界文化遗产大足石刻,集山城、江城、历史文化名城于一身的现代山城都市等,赋予重庆旅游资源鲜明的个性特征和较高的知名度。目前,重庆市拥有世界文化遗产1处;全国重点风景名胜区6个,市级风景名胜区25个;国家森林公园18个,市级森林公园34个;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3处,市级文物保护单位140处;国家自然保护区3个,市级自然保护区14个;全国历史文化名镇3个,市级历史文化名镇18个;全国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6处,全国青少年科技教育基地区1处;国家地质公园3处,国家级地震遗址保护区1处;国家A级—AAAA级旅游区38个,区县级主要旅游区(点)104

个;城市公园25个;全国重点寺庙3个,市级宗教寺庙(院)、教堂44个;大、中型水库34个;全国重点烈士纪念建筑物保护单位4个,市级重点烈士纪念建筑物保护单位4个。2000年荣获“中国优秀旅游城市”称号,实现了向“中国旅游名市”的跨越。旅游发展环境进一步优化,供给实力不断增强,产业规模不断扩大,行业管理水平和旅游服务质量不断提高,从业队伍不断壮大,新增直接就业人员13.7万人以上。根据国际经验,旅游业每增加一个直接就业人员将带动相关行业增加5个人就业,旅游业带动了全市的就业人数。

2、 发展趋势

“十一五”时期是我国产业结构调整、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时期,旅游业由于在增加就业、促进农村发展、缩小地区差距、节约资源等多方面的优势,将获得良好的发展机遇。2010年全国旅游业发展的目标是:接待入境过夜游人数6400万人次,有望居世界第三位;旅游创汇426亿美元,有望居世界第三位;国内旅游人数16.9亿人次;国内旅游收入8810亿元人民币,旅游业总收入12260亿元人民币左右,年均增长10%左右,相当于全国CDP的7%;旅游直接就业980万人间接就业达到4900万人。“十一五”期间与旅游发展相关的工作有:创新旅游目的地体系和旅游产品体系,推动区域旅游目的地和旅游线路建设,满足多层次的旅游需求等。从国人外旅游市场发展的趋势出发,今后一个时期我房车旅游市场的开发战略调整为“大力发展入境旅游,规范发展出境旅游,全面提升国内旅游”。重要政策:2004年12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2004-2010年全国红色旅游发展规划纲要》大力发展红色旅游产业。并提出六个目标:推行爱国主义教育、培育12个红色旅游区、完善30条红色旅游精品线路、100个红色旅游景区、历史文化遗产保护、整理和宣传达到国内先进水平、带动革命老区发展优势产业。

在“十一五”规划下,重庆市将会牢牢把握发展旅游业与加强生态环境保护之间的辩证统一关系,以发展生态旅游为重点,推动旅游和环境保护相互促进、和谐发展,为推进生态旅游而更好地发展。长江三峡、大足石刻、乌江画廊、山水都市将成为重庆市旅游业崭新的亮点。


相关文章

  • 世界温泉旅游发展研究
  • <重庆--世界温泉之都>写作方案 序 第一部分 温泉与温泉旅游 温泉的基本认识(基本功能及旅游.休闲.康疗.保健相关概念的理解) 中外温泉利用的发展历史 中外温泉文化 温泉旅游发展态势及意义(重庆在怎样的背景下创建世界温泉之都) ...查看


  • OPSIS算法的重庆旅游资源评价与对策研究
  • 绦色大世界・绦色.}斗技 2009年第6期生态・旅游 基于AHP和TOPSIS算法的 重庆旅游资源评价与对策研究 廖莉霞 (重庆理工大学工商管理学院,重庆400000) 摘要:旅游资源分类和评价是旅游资源的重要内容,旅游资源的分类与评价过程 ...查看


  • 重庆两江新区旅游产业集聚发展模式探析
  • 2013年第10期 Journal of Chongqing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SocialSciences Edition) 重庆科技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No. 102013 重 ...查看


  • 重庆丘陵旅游资源特点及开发探析
  •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重庆丘陵旅游资源特点及开发探析 作者:朱世蓉 来源:<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下旬刊>2013年第11期 摘要:当今旅游业的发展过程中,人们十分青睐丘陵旅游资源自然纯朴.而 ...查看


  • 2016年大学生 暑期社会实践结题报告
  • 暑期社会实践结题论文 课题:同饮一江革命水,共探"红色旅游"源 调查对象:重庆市文化局主管红色文化传播的相关领导 重庆市旅游局主管红色旅游业的相关领导 歌乐山革命景区(渣滓洞.白公馆.红岩广场)负责人 中国人民解放军某学 ...查看


  • 重庆市合川区大学生旅游市场现状及对策研究
  • 摘 要:重庆市合川区是重庆民营高校最为集中的地区,有4所独立学院,3所高职高专,在校学生接近8万人,具有一定规模的大学生潜在旅游者市场.但是关于合川区大学生旅游市场的专门研究几乎是一片空白.本文在对合川区大学生旅游市场的发展现状进行调研的基 ...查看


  • 全国甲乙丙级旅游规划设计资质单位名录
  • 全国甲乙丙级旅游规划设计资质单位名录 1. 甲级旅游规划设计单位 (目前共有42家) 国家旅游局公告[2002年第9号]2002年6月24日{9家}.国家旅游局公告[2007年16号]2007年12月18日{17家}.国家旅游局公告[200 ...查看


  • 旅游规划设计单位名录
  • 旅游规划设计单位名录 北京(10家) 中国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旅游规划研究中心(周建明) 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刘纪远) 北京清华城市规划设计研究所 北京中科景元城乡规划设计研究院(04年乙级,07年升甲级) 北京达沃斯巅峰旅游规划 ...查看


  • 贵阳市某寺庙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 贵阳市XX 区XX 寺建设 可 项目名称:贵阳市 项目单位:贵阳市 建设地址:贵阳市 项目批准:贵阳市 项目 行 性 报 告 XX 区XX 寺建设工程 XX 区XX 寺 XXXX 镇XX 村 XX 区人民政府 编制日期:二O 一一年五月 目 ...查看


热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