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阳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JournalofXinyangNormalUniversity第27卷 第1期 2007年2月 (Philos.&Soc.Sci.Edit.)Vol.27No.1Feb.2007·心理学研究·
中国心理健康服务体系现状与对策研究
徐大真
(信阳师范学院课程与教学改革研究所,河南信阳464000;天津工程师范学院职业教育管理系,天津300222)
摘 要:我国心理健康服务工作始于20世纪80年代中期,在政策法规建设、队伍建设、社会服务、理论研究、机构设置等方面取得了一系列成就,但也存在一些问题,如发展不平衡、地区差别较
大,队伍的科学化、专业化水平不高,缺乏有效的督导体系和统一管理、指导机构,与先进国家的心理健康服务体系相比存在较大的差距。因此,进一步提高对心理健康工作重要性的认识,完善心理健康服务的法律与制度建设,重视心理健康服务人员的专业化、资格化培训,加强管理,建立督导、监督和评价机制,对完善、丰富我国社会支持和援助系统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关键词:中国;心理健康;服务体系;现状;对策
中图分类号:B84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0964(2007)01-0048-05
据调查,我国13亿人口中有各种精神障碍和
心理障碍患者达1600多万人,有1.9亿人一生中需要心理健康服务和心理治疗,在1.5亿青少年人群中,受情绪和压力困扰的约3000万人。这些现实问题使得心理健康服务工作在现代社会生活中的作用日益突出,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
[1]
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实施纲要(试行)》(教社政[2002]3号),《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指导纲要》(教基[2002]14号),《中等职业学校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指导纲要》(教职成[2004]8号)。
特别是2001年12月28日上海市第十一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通过的《上海市精神卫生条例》,这是我国第一个关于心理健康服务的法律条文。2004年9月20日,国务院办公厅转发的卫生部等部门《关于进一步加强精神卫生工作指导意见》,要求要进一步提高各级领导对建立心理卫生咨询服务体系的认识,落实领导责任;按照“预防为主、防治结合、重点干预、广泛覆盖、依法管理”的原则,建立“政府领导、部门合作、社会参与”的工作机制,建立健全心理卫生服务网络,把防治工作重点逐步转移到社区和基层等,把精神卫生工作的重要性
[3]
提到了一个新高度。
2001年8月,国家劳动和社会保障部委托中国心理卫生协会制定的《心理咨询师国家职业标准(试行)》正式公布,确定该职业分为心理咨询员、心理咨询师、高级心理咨询师三个等级,规定今后从事心理咨询业的人员将持证上岗。这一职业规范标准的颁布,标志着我国心理咨询事业正式纳入了政府管理与社会支持系统,心理咨询工作者从此走上了
。
从世界范围来看,1945年美国最早进行心理咨询师专业化认证,到目前为止,世界上很多国家都建立和完善了心理咨询师资格认证制度,有力地促进了现代社会支持和援助系统的建立以及世界心理咨询事业的发展。我国心理健康服务工作始于20世纪80年代中期,与西方发达国家相比,起步较晚,经历了一个逐步被认识、逐步受重视、逐步得到加强的过程。在政府政策的大力支持下,我国目前已经要求在三级甲等以上医院成立心理科,中小学学校开设心理健康服务室、配备心理咨询师,这对完善、丰富我国社会支持和援助系统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一、我国心理健康服务体系建设的成就
1.政策法规建设
为了加强心理健康服务工作,进入21世纪以来,国家和一些省市专门出台了有关心理健康教育的文件、法规,例如,教育部颁布《普通高等学校大收稿日期:2006-10-20
[2]
基金项目:教育部2005年度人文社科基金资助(05JAXLX006)作者简介:徐大真(1962-),女,河南光山人,教授,硕士生导师,2004-2005年日本早稻田大学访问学者,主
要从事学校心理学、性别认知与教育研究。
徐大真:中国心理健康服务体系现状与对策研究
专业化、正规化的发展道路。
这些法规、文件的出台,对促进我国心理健康服务体系的建设,起了极大的推动作用,对保障心理健康服务工作全面健康的开展,起到了保驾护航的作用。
2.队伍建设
目前我国已初步形成了一支以专职教师为骨干,专兼结合、专业互补、相对稳定、素质较高的学生心理健康服务工作队伍,学生心理健康服务工作逐步走上了科学化、规范化、专业化的发展道路。很多地方成立了心理健康服务、心理辅导或咨询的专门工作机构,加强对学生心理健康服务工作的领导和指导。有的在工作中探索出了一系列比较科学的工作原则,构建了一个比较完善的工作格局,形成了一套加强学生心理健康服务工作的思路和办法。如,北京市心理健康服务工作从1997年开始启动,目前已经创建了有教委支持、有组织推动、有专职人员分管、有专家指导、有学校心理辅导员和全体教师参与的良好的心理健康服务工作格局。他们按照“预防为主,治疗为辅”的思路健全组织机构,建立以班级为主体的班级、学校、区心理健康服务中心三级学生心理健康维护、监控网络,在学科教学中浸透心理健康服务,总结出全员、全面、全方位,多渠道、多层次、多形式的“三全三多”整体构建心理健康服务途径
[4]
的经验,丰富了我国心理健康服务体系。
为了提高心理健康社会化服务质量,国家还初步建立了一支以医疗、心理学、社会工作者为主的社会服务心理健康队伍。国家劳动和社会保障部从2001年开始“国家心理咨询师”职业资格的培训,成为社会热点。新华社、中央电视台、《光明日报》、《中国青年报》、《中国教育报》、《健康报》、《劳动保障报》等多家媒体对此进行了报道,起到了较好的宣传效果,引起了社会的广泛关注。经过几年的发展,心理咨询师专业化问题日益受到人们的重视,资格认证制度进一步完善,各地教育培训展开。
3.社会服务
目前,我国心理健康服务已经走进社区,如从2001年开始,吉林省要求2万人以上的社区都要成立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其服务包括“提供精神卫生服务和心理卫生咨询服务”。在上海市,2005年底,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在郊区的覆盖率已达100%,这些社区医生都受过上海市卫生局的专业培训,他们将承担起为所在地居民建立健康档案,进行免费上门服务的工作
[5]
表现在理论课程建设上,学科门类较全、选修的学生较多、师资力量雄厚、学校投入较大;国内目前已出版了300余种有关心理健康服务的读本或教材。全国各省市大学,经济发达地区的中小学,北京、上海等地的职业学校等,已将心理教育课设为必修或选修课程。在理论课题研究上,教育部哲学社会科学研究重大课题攻关项目2003年度招标中就已经有“当代中国人精神生活调查研究”、“青少年心理健康素质调查研究”的课题。大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的研究取得了重大的突破和系列成果。
5.心理健康服务机构建设
目前我国的心理健康服务机构分布广、形式多样。其主要形式有综合医院的心理科、精神科、神经科、康复科;专科医院,如精神卫生中心;私人心理诊所;教育系统的心理辅导中心,包括高等院校、高中、初中、小学、职业学校等心理辅导中心;社区服务中心[6]
等。从形式上看,可以满足不同层次人们的需要。
二、我国心理健康服务体系建设存在的问题由于我国心理健康服务起步较晚,在发展过程中还存在诸多问题。
1.发展不平衡,地区差别较大
在上海、北京等大城市和东南部经济发达地区,心理健康服务水平大大高于西部和经济发展落后的地区,城市要远远高于农村。
社区和乡村分别是我国城市和农村的基本单位,是广大群众的主要聚居地,这些地方的心理健康服务尤为重要。近几年来,我国一些大中城市先后在一些社区开展心理健康服务,人员以志愿者为主,但是他们基本都是半路出家,没有受过专业训练,工作多是出于热情和兴趣,缺乏规范。而广大农村地区的心理健康服务工作更是近于空白。即使是在一些发展较好的地区,仍然有一些单位或部门对心理健康服务工作的重要性认识不足,没有把这项工作摆到应有的重要位置上,心理健康服务工作的规模和力度还不能满足社会发展的需要。
2.心理健康服务人员的职业伦理、道德规范、职业守则和标准等缺乏
在心理健康服务活动中,心理咨询师与来访者是一种特殊的关系,这种关系必须有一定的伦理准则为保证。要对来访者进行无害的帮助,除了专业技术培养、经验积累以外,主要是通过心理健康服务的职业操守来保证,什么是心理咨询师的伦理准则?它涉及那些范畴?违规后需要接受哪一种处罚?目前国内心理学界还没有形成一个统一的认识,也没有一个专门机构来判定心理咨询师的职业操守。在
。
4.理论研究
在理论研究方面,高校的基础较好,成果较多。
第27卷 第1期信阳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7年2月
法制化的国家,心理咨询师会面对越来越多的咨客投诉,如何避免自己在执业过程中犯一些无心之过,就必须时刻记住一些重要的伦理法则,提高自己的伦理意识,并注意随时与专业同行或督导讨论这些问题。
3.队伍的科学化、专业化水平不高,训练有素的专业人员匮乏,心理健康服务工作队伍建设亟待加强
由于缺乏统一规定和明确要求,目前我国心理健康服务领域普遍存在人员数量少,水平参差不齐,队伍不稳定等问题。医疗单位,特别是综合医院的心理科或心身学科专业人员不仅数量不足,而且接受系统心理学专业的培训也不够,专业人才培养的相关课程体系建设滞后。“半路出家是中国心理咨询师的最大特色”。“就像驾驶技术不熟,就发给驾驶证一样”。此外,在中国学历教育体系中,心理咨询专业设置仍为空白,心理咨询教育还处于一个职业培训的较低层次。
4.服务形式多样,但缺乏规范化
从心理健康服务实践来看,大中小学校心理健康服务机构较为健全,而在幼儿园、职业学校、社区等部门,心理健康服务机构、人员等都没有得到足够的重视。
缺乏对各类心理健康服务人员和团体的统一管理与指导,心理健康服务工作的体制、机制有待进一步理顺,普遍存在机构不健全、编制不落实、分工不明确、管理不到位等问题。“现在中国的心理咨询机构良莠不齐,让人难以信任”。
从以上分析来看,我国与发达国家的心理健康服务体系相比存在较大差距。在美国,每100万人中有1000人提供心理健康服务,而在中国,每100万人中只有2.4人从事心理健康服务工作。在美国,有心理学系的大学有3000多所,在中国有心理学系的大学只有60所左右
[7]
定,对保障我国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和持续发展具有
重要意义。”因此,各级政府要进一步提高对建立心理健康服务体系的认识,加强领导,加大投入,平衡发展,利用各种方式宣传、普及心理健康教育知识,提高全社会对心理健康服务工作重要性的认识,提高人民群众的心理健康水平。
(1)政府要倡导和扶持广播、电视、网络、报纸、杂志等媒体,在重要时段和显著版面开设心理学知识栏目,加大宣传广度,增加人们对心理保健的认识和接受程度。
(2)各级政府部门要力争在企业、学校、医院、社区、心理保健机构等不同组织中开展心理学专家、精神医学专家主讲的免费讲座和培训等,普及心理健康知识,预防心理问题的发生。
(3)建立心理健康档案。选择或编制适合我国国情或有地区特色的心理健康调查量表,定期进行普测,筛选有问题倾向的人员,对其重点关注或提供相应咨询服务。
(4)建立突发事件的心理干预机制。对突发事件进行有效的危机干预,要建立应急反应机制,即有一批专家随时候命,一旦出现突发事件,应在第一时间赶到当事人所在的现场,采取相应措施。2.完善法规制度体系建设,保障心理健康服务工作的发展
任何行业的成长和成熟都需要法律、法规的保障。由于我国大陆目前不存在对心理健康服务从业人员具备现实约束力的专业行会,同时也缺乏相关法律和职业道德规范,造成对从业人员的管理真空,导致从业人员的职业行为无从界定和约束,从业过程中出现纠纷后难以找到法律和职业规范依据,服务方和被服务方的权益都无法得到有效保护。同时,相关法律和统一的职业道德规范的缺乏也为职业资格认证、职业培训机构认证、职业监控和管理带来了巨大困难。这些问题相互钳制,对我国心理咨询与治疗的职业化构成巨大阻碍。
职业伦理和道德守则的建立也是一个行业成熟的重要标志。美国在1951年成立心理咨询协会后,在1962年颁布了《心理咨询伦理与道德守则》,为美国心理咨询的职业化进程铺平了道路,使得行业的健康发展成为可能。同时,该守则的制定也为相关法律的制定和衔接提供了强大的专业支持。因此,尽快促进相关法律和职业道德规范的建立,建立起有效的行业管理组织和机制进行内部管理、监控和自律,建立和完善行业准入标准和培训体系认证标准,对我国心理健康事业的
。而且,学历教育体系
中,心理健康服务专业极为稀少,极少数培训资源集中在北京、上海等特大城市的高校和科研院所。
因此,如何进一步建立和完善我国心理健康服务体系,是心理健康服务研究的重中之重。
三、进一步完善心理健康服务体系的对策建议
1.要进一步提高对心理健康工作重要性的认识,加强领导,加大投入
《关于进一步加强精神卫生工作指导意见》指出:“精神卫生已经成为重大的公共卫生问题和较突出的社会问题。”“加强精神卫生工作,做好精神疾病的防治、预防和减少各类不良心理行为问题的发生,关系到人民群众的身心健康和社会的繁荣稳
徐大真:中国心理健康服务体系现状与对策研究
健康发展至关重要。
3.加强队伍建设
建立咨询人员培训机制,提高其专业化水平。在欧美,对开展心理咨询工作的人员有严格的专业要求。如美国要求专业人员具有临床心理学博士、哲学博士或教育学博士学位。在欧洲,有些国家要求从业人员有博士学位,有些国家要求有硕士学位,即便是硕士学位获得者,也要求至少有5~7年的学习和临床工作经验,才可能受聘为正式的心理咨询和治疗专业人员。在我国,目前尚不具备这样的发展条件,但应注意加强心理咨询专业的学科建设和人才的培养,有针对性地在一些高校中增设该专业的学科课程,并提供一些临床实习训练机会,着力培养一批高层次、高水平的专业人员。除此之外,针对咨询人员整体素质有待提高的现状,教育行政和管理部门应努力创设条件,通过多种途径全面提高咨询员的专业水平,如定期开展全国性的高级学术研讨班、广泛开展短期心理咨询培训班、心理咨询业务进修班、与重点高校共同开设心理咨询研究课程班等。
实施心理咨询人员资格审查和认定机制,加强资格化。我国大多数从业人员都没有接受过系统正规的心理咨询专业教育,而心理咨询是一项较为复杂的工作,需要严密的理论体系和丰富的实践经验。在美国,职业心理咨询专家有严格的从业要求,他们必须通过美国“国家咨询者资格认定委员会”(NB-CC)制定的标准化考试,获得相应执照,临床心理学家还需要进行“国家健康服务者注册”,从而保证高质量的职业行为。目前,我国已经颁布了心理咨询工作人员国家职业标准,部分地区已开始实行心理咨询员资格审查和认定制度。但目前全国取得心理咨询资格证书的不过几千人,还远远不能满足社会对这一职业的要求。劳动部、教育部和卫生部分别有独立的专业资质认证培训和考试,并且互不认可对方的证书。这对我国心理健康服务工作的进一步发展不利。因而建立统一的专业资质认证和管理机构势在必行
[9]
[8]
从业人员大部分是由其他专业转行或兼职从事咨询工作的,因此,由具有较高理论水平、有丰富咨询经验、善于指导他人的心理咨询专家进行督导十分必要。督导制的建立,可以给心理咨询员提供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机会,掌握实际助人工作的技巧和方法,了解专业角色,培养职业情感,促进接受督导者个人的成长和专业化发展。
建立检查、监督和评价机制。国家应组织或委托心理健康教育专家研究制定心理健康服务工作的评价与督导指标体系,组织或委托国内心理学方面的专家学者以及心理健康教育实际工作者,从各级政府重视和支持程度,机构设置,队伍建设,教学、科研和开展辅导或咨询的情况以及工作的实效等方面,对各地、各校开展心理健康服务工作的情况进行督导检查、评估,把心理健康服务工作的各项任务落到实处。各地各部门也可以组织开展相应的督导、检查、评比工作。促进心理健康服务工作进一步全面健康发展
[10]
。
参考文献:
[1] 史 文.心理咨询师培训热起来了[N].劳动报,2005-11-20(2).
[2] (财)日本临床心理士资格认定协会.临床心理士资
格试验问题集[M].东京:诚信书房,2004.
[3] 张明园,马 弘.我国的精神卫生工作任重道远———
解读《关于进一步加强精神卫生工作的指导意见》[EB/OL].http://www.100md.com中国医学论坛报(2005-7-7)[2007-1-9].
[4] 教文卫体委和民进市委“本市心理卫生咨询服务体系
建设”课题组.崇文区心理健康中心考察[EB/OL]ht-tp://www.bjzx.gov.cn/morejx/2004-105.htm.北京市政协网(2004-11-15)[2007-1-9].
[5] 俞国良.未成年人心理健康教育的探索[J].北京师范
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187(1):64-70.[6] 赵静波,季建林.美国心理治疗与咨询的伦理学规范
及其管理[J].中国心理卫生杂志,2003,17(4):236-237,264.
[7] 江光荣,夏 勉.美国心理咨询的资格认证制度[J].
中国临床心理学杂志,2005,(1):114-117,121.[8] BRADLEYLJ.Certificationandlicensureissues[J].
JournalofCounseling&Development,1995,74(2):185-186.
[9] 李子勋,钟杰.心理咨询与治疗中的道德与伦理问题
[J].中国心理卫生杂志2003,(17)7:508-511.[10] 袁贵仁.提高认识狠抓落实大力推进大学生心理健
康教育工作[J].思想理论教育导刊,2004,(9):4-7.
。
4.加强管理,建立督导、监督和评价机制
建立并完善心理咨询员督导机制。督导制是一种对心理咨询员的业务水平、专业素质督促、指导的制度,包括咨询员上岗前的培训、上岗后的指导,是对咨询员的全过程督导。每个咨询员上岗时必须接受常规的督导。督导的目的是确保道德操守的实施,维持专业化的行为,帮助咨询人员对反移情进行检验,为来访者提供高质量的服务。许多西方国家的心理咨询机构均实行督导制。由于我国心理咨询
第27卷 第1期信阳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7年2月
ResearchontheActualitiesandCounter-measuresofMentalHealth
ServiceSysteminChina
XUDa-zhen
(SchoolofEducation,XinyangNormalUniversity,Xinyang464000,China;
DepartmentofVocationalEducationalManagementTianjinUniversityofTechnologyandEducationPCD,Tianjin300222,China)Abstract:Startedin1980s,theservicesofmentalhealthinourcountryhasmadeseriesofachievementsontheconstructionofpoliciesandregulations,teambuilding,socialservice,theoreticstudyandinstitutionalsetup,etc.Butthereareseveralproblemsintheprocessofdevelopment,suchunbalanceddevelopment,remarkableregiondisparities,lowlevelinscienceandspecialization,lackofaneffectivesupervisorysystem,unifiedmanagement,anddirectiveinstitution.Thereisagreatgapcomparedwithmentalhealthserv-iceinthedevelopedcountries.Soweshouldenhanceourrecognitiontowardstheimportanceofmentalhealthservice,perfectthelawsandregulationsofit,stressthespecializationandqualificationtrainingofthestaffs,strengthenmanagement,meanwhileestablishsu-pervision,monitoringandevaluationmechanisms,whichareofgreattheoreticalandpracticalsignificanceinimprovingandenrichingoursocialsupportandassistancesystem.
Keywords:China;mentalhealth;servicesystem;actualities;counter-measures
(责任编辑:韩大强)
(上接第47页)
参考文献:
[1] 武进之,朱曼殊.影响儿童语言获得的几个因素[J].
心理科学通讯,1982,(5):25-26.
[2] 张岱年.中国文化概论[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
社,1994.
[3] 刘金才.家庭本位与群体本位———论中日文化中和谐
和合群精神的差异[C]//中日比较文化论集.长春:吉林教育出版社,1990.
[4] 崔松鹤.亚洲国家学前教育的比较[J].教育探索,
2002,(1):109-110.
[5] 刘金花.儿童发展心理学[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
版社,1997.
[6] 林 磊,董 奇,陶 沙,曾 琦.母亲教养方式与学
龄前儿童心理发展的关系研究[J].心理发展与教育,1996,(4):56-60.
[7] REGINAM.CUSSON.Factorsinfluencingpreterminfant
languagedevelopment[J].JobstetGynecolNeonatalNurs,2003,32(3),402-409.
[8] FISHM,PINKERMANB.Languageskillsinlow-SESru-ralAppalachianchildren:normativedevelopmentandin-dividualdifferences,infancytopreschool[J].JournalofAppliedDevelopmentPsychology,2003,23(4):539-565.
TheCross-culturalResearchonLanguageExpressionandUnderstanding
with3~6Year-oldInfantinChina,JapanandKorea
112
ZHOUAi-bao,XIARui-xue,QINGLing-zhao
(1.SchoolofEducation,NorthwestNormalUniversity,Lanzhou730070,China;2.AOYAGIHajimeSchoolofHumanSciences,WasedaUniversity,Tokyo,Japan)
Abstract:Thisresearchtakes3~6year-oldinfant'sparentsinChina,JapanandKoreaassubjects,andconductsthecross—culturalresearch0nthelanguageexpressionandunderstandingdevelopmentwiththeinfant.Frominner-environment(gender,age)andouter-environment(mothersw'ork,educatingknowledge,attitudetohusband,relationshipofmotherandinfant,mothersa'ttitudetolifeandtoinfant.)oflanguagedevelopmentthemainfactorsaffectingthelanguagedevelopmentisdiscussedandthefollowingconclusionsisobtained:(1)ThereisaremarkabledifferenceinlanguagedevelopmentamongChina,JapanandKorea;(2)Thelanguagedevelop-mentisnotequilibriumindifferentaspects;(3)Underthevariousculturalbackgrounds,mother'sbehaviorofeducationisthemainreasoncausingthedifferencesoflanguagedevelopment.
Keywords:infant;languageexpression;understanding;cross-culture
(责任编辑:韩大强)
信阳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JournalofXinyangNormalUniversity第27卷 第1期 2007年2月 (Philos.&Soc.Sci.Edit.)Vol.27No.1Feb.2007·心理学研究·
中国心理健康服务体系现状与对策研究
徐大真
(信阳师范学院课程与教学改革研究所,河南信阳464000;天津工程师范学院职业教育管理系,天津300222)
摘 要:我国心理健康服务工作始于20世纪80年代中期,在政策法规建设、队伍建设、社会服务、理论研究、机构设置等方面取得了一系列成就,但也存在一些问题,如发展不平衡、地区差别较
大,队伍的科学化、专业化水平不高,缺乏有效的督导体系和统一管理、指导机构,与先进国家的心理健康服务体系相比存在较大的差距。因此,进一步提高对心理健康工作重要性的认识,完善心理健康服务的法律与制度建设,重视心理健康服务人员的专业化、资格化培训,加强管理,建立督导、监督和评价机制,对完善、丰富我国社会支持和援助系统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关键词:中国;心理健康;服务体系;现状;对策
中图分类号:B84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0964(2007)01-0048-05
据调查,我国13亿人口中有各种精神障碍和
心理障碍患者达1600多万人,有1.9亿人一生中需要心理健康服务和心理治疗,在1.5亿青少年人群中,受情绪和压力困扰的约3000万人。这些现实问题使得心理健康服务工作在现代社会生活中的作用日益突出,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
[1]
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实施纲要(试行)》(教社政[2002]3号),《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指导纲要》(教基[2002]14号),《中等职业学校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指导纲要》(教职成[2004]8号)。
特别是2001年12月28日上海市第十一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通过的《上海市精神卫生条例》,这是我国第一个关于心理健康服务的法律条文。2004年9月20日,国务院办公厅转发的卫生部等部门《关于进一步加强精神卫生工作指导意见》,要求要进一步提高各级领导对建立心理卫生咨询服务体系的认识,落实领导责任;按照“预防为主、防治结合、重点干预、广泛覆盖、依法管理”的原则,建立“政府领导、部门合作、社会参与”的工作机制,建立健全心理卫生服务网络,把防治工作重点逐步转移到社区和基层等,把精神卫生工作的重要性
[3]
提到了一个新高度。
2001年8月,国家劳动和社会保障部委托中国心理卫生协会制定的《心理咨询师国家职业标准(试行)》正式公布,确定该职业分为心理咨询员、心理咨询师、高级心理咨询师三个等级,规定今后从事心理咨询业的人员将持证上岗。这一职业规范标准的颁布,标志着我国心理咨询事业正式纳入了政府管理与社会支持系统,心理咨询工作者从此走上了
。
从世界范围来看,1945年美国最早进行心理咨询师专业化认证,到目前为止,世界上很多国家都建立和完善了心理咨询师资格认证制度,有力地促进了现代社会支持和援助系统的建立以及世界心理咨询事业的发展。我国心理健康服务工作始于20世纪80年代中期,与西方发达国家相比,起步较晚,经历了一个逐步被认识、逐步受重视、逐步得到加强的过程。在政府政策的大力支持下,我国目前已经要求在三级甲等以上医院成立心理科,中小学学校开设心理健康服务室、配备心理咨询师,这对完善、丰富我国社会支持和援助系统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一、我国心理健康服务体系建设的成就
1.政策法规建设
为了加强心理健康服务工作,进入21世纪以来,国家和一些省市专门出台了有关心理健康教育的文件、法规,例如,教育部颁布《普通高等学校大收稿日期:2006-10-20
[2]
基金项目:教育部2005年度人文社科基金资助(05JAXLX006)作者简介:徐大真(1962-),女,河南光山人,教授,硕士生导师,2004-2005年日本早稻田大学访问学者,主
要从事学校心理学、性别认知与教育研究。
徐大真:中国心理健康服务体系现状与对策研究
专业化、正规化的发展道路。
这些法规、文件的出台,对促进我国心理健康服务体系的建设,起了极大的推动作用,对保障心理健康服务工作全面健康的开展,起到了保驾护航的作用。
2.队伍建设
目前我国已初步形成了一支以专职教师为骨干,专兼结合、专业互补、相对稳定、素质较高的学生心理健康服务工作队伍,学生心理健康服务工作逐步走上了科学化、规范化、专业化的发展道路。很多地方成立了心理健康服务、心理辅导或咨询的专门工作机构,加强对学生心理健康服务工作的领导和指导。有的在工作中探索出了一系列比较科学的工作原则,构建了一个比较完善的工作格局,形成了一套加强学生心理健康服务工作的思路和办法。如,北京市心理健康服务工作从1997年开始启动,目前已经创建了有教委支持、有组织推动、有专职人员分管、有专家指导、有学校心理辅导员和全体教师参与的良好的心理健康服务工作格局。他们按照“预防为主,治疗为辅”的思路健全组织机构,建立以班级为主体的班级、学校、区心理健康服务中心三级学生心理健康维护、监控网络,在学科教学中浸透心理健康服务,总结出全员、全面、全方位,多渠道、多层次、多形式的“三全三多”整体构建心理健康服务途径
[4]
的经验,丰富了我国心理健康服务体系。
为了提高心理健康社会化服务质量,国家还初步建立了一支以医疗、心理学、社会工作者为主的社会服务心理健康队伍。国家劳动和社会保障部从2001年开始“国家心理咨询师”职业资格的培训,成为社会热点。新华社、中央电视台、《光明日报》、《中国青年报》、《中国教育报》、《健康报》、《劳动保障报》等多家媒体对此进行了报道,起到了较好的宣传效果,引起了社会的广泛关注。经过几年的发展,心理咨询师专业化问题日益受到人们的重视,资格认证制度进一步完善,各地教育培训展开。
3.社会服务
目前,我国心理健康服务已经走进社区,如从2001年开始,吉林省要求2万人以上的社区都要成立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其服务包括“提供精神卫生服务和心理卫生咨询服务”。在上海市,2005年底,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在郊区的覆盖率已达100%,这些社区医生都受过上海市卫生局的专业培训,他们将承担起为所在地居民建立健康档案,进行免费上门服务的工作
[5]
表现在理论课程建设上,学科门类较全、选修的学生较多、师资力量雄厚、学校投入较大;国内目前已出版了300余种有关心理健康服务的读本或教材。全国各省市大学,经济发达地区的中小学,北京、上海等地的职业学校等,已将心理教育课设为必修或选修课程。在理论课题研究上,教育部哲学社会科学研究重大课题攻关项目2003年度招标中就已经有“当代中国人精神生活调查研究”、“青少年心理健康素质调查研究”的课题。大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的研究取得了重大的突破和系列成果。
5.心理健康服务机构建设
目前我国的心理健康服务机构分布广、形式多样。其主要形式有综合医院的心理科、精神科、神经科、康复科;专科医院,如精神卫生中心;私人心理诊所;教育系统的心理辅导中心,包括高等院校、高中、初中、小学、职业学校等心理辅导中心;社区服务中心[6]
等。从形式上看,可以满足不同层次人们的需要。
二、我国心理健康服务体系建设存在的问题由于我国心理健康服务起步较晚,在发展过程中还存在诸多问题。
1.发展不平衡,地区差别较大
在上海、北京等大城市和东南部经济发达地区,心理健康服务水平大大高于西部和经济发展落后的地区,城市要远远高于农村。
社区和乡村分别是我国城市和农村的基本单位,是广大群众的主要聚居地,这些地方的心理健康服务尤为重要。近几年来,我国一些大中城市先后在一些社区开展心理健康服务,人员以志愿者为主,但是他们基本都是半路出家,没有受过专业训练,工作多是出于热情和兴趣,缺乏规范。而广大农村地区的心理健康服务工作更是近于空白。即使是在一些发展较好的地区,仍然有一些单位或部门对心理健康服务工作的重要性认识不足,没有把这项工作摆到应有的重要位置上,心理健康服务工作的规模和力度还不能满足社会发展的需要。
2.心理健康服务人员的职业伦理、道德规范、职业守则和标准等缺乏
在心理健康服务活动中,心理咨询师与来访者是一种特殊的关系,这种关系必须有一定的伦理准则为保证。要对来访者进行无害的帮助,除了专业技术培养、经验积累以外,主要是通过心理健康服务的职业操守来保证,什么是心理咨询师的伦理准则?它涉及那些范畴?违规后需要接受哪一种处罚?目前国内心理学界还没有形成一个统一的认识,也没有一个专门机构来判定心理咨询师的职业操守。在
。
4.理论研究
在理论研究方面,高校的基础较好,成果较多。
第27卷 第1期信阳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7年2月
法制化的国家,心理咨询师会面对越来越多的咨客投诉,如何避免自己在执业过程中犯一些无心之过,就必须时刻记住一些重要的伦理法则,提高自己的伦理意识,并注意随时与专业同行或督导讨论这些问题。
3.队伍的科学化、专业化水平不高,训练有素的专业人员匮乏,心理健康服务工作队伍建设亟待加强
由于缺乏统一规定和明确要求,目前我国心理健康服务领域普遍存在人员数量少,水平参差不齐,队伍不稳定等问题。医疗单位,特别是综合医院的心理科或心身学科专业人员不仅数量不足,而且接受系统心理学专业的培训也不够,专业人才培养的相关课程体系建设滞后。“半路出家是中国心理咨询师的最大特色”。“就像驾驶技术不熟,就发给驾驶证一样”。此外,在中国学历教育体系中,心理咨询专业设置仍为空白,心理咨询教育还处于一个职业培训的较低层次。
4.服务形式多样,但缺乏规范化
从心理健康服务实践来看,大中小学校心理健康服务机构较为健全,而在幼儿园、职业学校、社区等部门,心理健康服务机构、人员等都没有得到足够的重视。
缺乏对各类心理健康服务人员和团体的统一管理与指导,心理健康服务工作的体制、机制有待进一步理顺,普遍存在机构不健全、编制不落实、分工不明确、管理不到位等问题。“现在中国的心理咨询机构良莠不齐,让人难以信任”。
从以上分析来看,我国与发达国家的心理健康服务体系相比存在较大差距。在美国,每100万人中有1000人提供心理健康服务,而在中国,每100万人中只有2.4人从事心理健康服务工作。在美国,有心理学系的大学有3000多所,在中国有心理学系的大学只有60所左右
[7]
定,对保障我国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和持续发展具有
重要意义。”因此,各级政府要进一步提高对建立心理健康服务体系的认识,加强领导,加大投入,平衡发展,利用各种方式宣传、普及心理健康教育知识,提高全社会对心理健康服务工作重要性的认识,提高人民群众的心理健康水平。
(1)政府要倡导和扶持广播、电视、网络、报纸、杂志等媒体,在重要时段和显著版面开设心理学知识栏目,加大宣传广度,增加人们对心理保健的认识和接受程度。
(2)各级政府部门要力争在企业、学校、医院、社区、心理保健机构等不同组织中开展心理学专家、精神医学专家主讲的免费讲座和培训等,普及心理健康知识,预防心理问题的发生。
(3)建立心理健康档案。选择或编制适合我国国情或有地区特色的心理健康调查量表,定期进行普测,筛选有问题倾向的人员,对其重点关注或提供相应咨询服务。
(4)建立突发事件的心理干预机制。对突发事件进行有效的危机干预,要建立应急反应机制,即有一批专家随时候命,一旦出现突发事件,应在第一时间赶到当事人所在的现场,采取相应措施。2.完善法规制度体系建设,保障心理健康服务工作的发展
任何行业的成长和成熟都需要法律、法规的保障。由于我国大陆目前不存在对心理健康服务从业人员具备现实约束力的专业行会,同时也缺乏相关法律和职业道德规范,造成对从业人员的管理真空,导致从业人员的职业行为无从界定和约束,从业过程中出现纠纷后难以找到法律和职业规范依据,服务方和被服务方的权益都无法得到有效保护。同时,相关法律和统一的职业道德规范的缺乏也为职业资格认证、职业培训机构认证、职业监控和管理带来了巨大困难。这些问题相互钳制,对我国心理咨询与治疗的职业化构成巨大阻碍。
职业伦理和道德守则的建立也是一个行业成熟的重要标志。美国在1951年成立心理咨询协会后,在1962年颁布了《心理咨询伦理与道德守则》,为美国心理咨询的职业化进程铺平了道路,使得行业的健康发展成为可能。同时,该守则的制定也为相关法律的制定和衔接提供了强大的专业支持。因此,尽快促进相关法律和职业道德规范的建立,建立起有效的行业管理组织和机制进行内部管理、监控和自律,建立和完善行业准入标准和培训体系认证标准,对我国心理健康事业的
。而且,学历教育体系
中,心理健康服务专业极为稀少,极少数培训资源集中在北京、上海等特大城市的高校和科研院所。
因此,如何进一步建立和完善我国心理健康服务体系,是心理健康服务研究的重中之重。
三、进一步完善心理健康服务体系的对策建议
1.要进一步提高对心理健康工作重要性的认识,加强领导,加大投入
《关于进一步加强精神卫生工作指导意见》指出:“精神卫生已经成为重大的公共卫生问题和较突出的社会问题。”“加强精神卫生工作,做好精神疾病的防治、预防和减少各类不良心理行为问题的发生,关系到人民群众的身心健康和社会的繁荣稳
徐大真:中国心理健康服务体系现状与对策研究
健康发展至关重要。
3.加强队伍建设
建立咨询人员培训机制,提高其专业化水平。在欧美,对开展心理咨询工作的人员有严格的专业要求。如美国要求专业人员具有临床心理学博士、哲学博士或教育学博士学位。在欧洲,有些国家要求从业人员有博士学位,有些国家要求有硕士学位,即便是硕士学位获得者,也要求至少有5~7年的学习和临床工作经验,才可能受聘为正式的心理咨询和治疗专业人员。在我国,目前尚不具备这样的发展条件,但应注意加强心理咨询专业的学科建设和人才的培养,有针对性地在一些高校中增设该专业的学科课程,并提供一些临床实习训练机会,着力培养一批高层次、高水平的专业人员。除此之外,针对咨询人员整体素质有待提高的现状,教育行政和管理部门应努力创设条件,通过多种途径全面提高咨询员的专业水平,如定期开展全国性的高级学术研讨班、广泛开展短期心理咨询培训班、心理咨询业务进修班、与重点高校共同开设心理咨询研究课程班等。
实施心理咨询人员资格审查和认定机制,加强资格化。我国大多数从业人员都没有接受过系统正规的心理咨询专业教育,而心理咨询是一项较为复杂的工作,需要严密的理论体系和丰富的实践经验。在美国,职业心理咨询专家有严格的从业要求,他们必须通过美国“国家咨询者资格认定委员会”(NB-CC)制定的标准化考试,获得相应执照,临床心理学家还需要进行“国家健康服务者注册”,从而保证高质量的职业行为。目前,我国已经颁布了心理咨询工作人员国家职业标准,部分地区已开始实行心理咨询员资格审查和认定制度。但目前全国取得心理咨询资格证书的不过几千人,还远远不能满足社会对这一职业的要求。劳动部、教育部和卫生部分别有独立的专业资质认证培训和考试,并且互不认可对方的证书。这对我国心理健康服务工作的进一步发展不利。因而建立统一的专业资质认证和管理机构势在必行
[9]
[8]
从业人员大部分是由其他专业转行或兼职从事咨询工作的,因此,由具有较高理论水平、有丰富咨询经验、善于指导他人的心理咨询专家进行督导十分必要。督导制的建立,可以给心理咨询员提供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机会,掌握实际助人工作的技巧和方法,了解专业角色,培养职业情感,促进接受督导者个人的成长和专业化发展。
建立检查、监督和评价机制。国家应组织或委托心理健康教育专家研究制定心理健康服务工作的评价与督导指标体系,组织或委托国内心理学方面的专家学者以及心理健康教育实际工作者,从各级政府重视和支持程度,机构设置,队伍建设,教学、科研和开展辅导或咨询的情况以及工作的实效等方面,对各地、各校开展心理健康服务工作的情况进行督导检查、评估,把心理健康服务工作的各项任务落到实处。各地各部门也可以组织开展相应的督导、检查、评比工作。促进心理健康服务工作进一步全面健康发展
[10]
。
参考文献:
[1] 史 文.心理咨询师培训热起来了[N].劳动报,2005-11-20(2).
[2] (财)日本临床心理士资格认定协会.临床心理士资
格试验问题集[M].东京:诚信书房,2004.
[3] 张明园,马 弘.我国的精神卫生工作任重道远———
解读《关于进一步加强精神卫生工作的指导意见》[EB/OL].http://www.100md.com中国医学论坛报(2005-7-7)[2007-1-9].
[4] 教文卫体委和民进市委“本市心理卫生咨询服务体系
建设”课题组.崇文区心理健康中心考察[EB/OL]ht-tp://www.bjzx.gov.cn/morejx/2004-105.htm.北京市政协网(2004-11-15)[2007-1-9].
[5] 俞国良.未成年人心理健康教育的探索[J].北京师范
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187(1):64-70.[6] 赵静波,季建林.美国心理治疗与咨询的伦理学规范
及其管理[J].中国心理卫生杂志,2003,17(4):236-237,264.
[7] 江光荣,夏 勉.美国心理咨询的资格认证制度[J].
中国临床心理学杂志,2005,(1):114-117,121.[8] BRADLEYLJ.Certificationandlicensureissues[J].
JournalofCounseling&Development,1995,74(2):185-186.
[9] 李子勋,钟杰.心理咨询与治疗中的道德与伦理问题
[J].中国心理卫生杂志2003,(17)7:508-511.[10] 袁贵仁.提高认识狠抓落实大力推进大学生心理健
康教育工作[J].思想理论教育导刊,2004,(9):4-7.
。
4.加强管理,建立督导、监督和评价机制
建立并完善心理咨询员督导机制。督导制是一种对心理咨询员的业务水平、专业素质督促、指导的制度,包括咨询员上岗前的培训、上岗后的指导,是对咨询员的全过程督导。每个咨询员上岗时必须接受常规的督导。督导的目的是确保道德操守的实施,维持专业化的行为,帮助咨询人员对反移情进行检验,为来访者提供高质量的服务。许多西方国家的心理咨询机构均实行督导制。由于我国心理咨询
第27卷 第1期信阳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7年2月
ResearchontheActualitiesandCounter-measuresofMentalHealth
ServiceSysteminChina
XUDa-zhen
(SchoolofEducation,XinyangNormalUniversity,Xinyang464000,China;
DepartmentofVocationalEducationalManagementTianjinUniversityofTechnologyandEducationPCD,Tianjin300222,China)Abstract:Startedin1980s,theservicesofmentalhealthinourcountryhasmadeseriesofachievementsontheconstructionofpoliciesandregulations,teambuilding,socialservice,theoreticstudyandinstitutionalsetup,etc.Butthereareseveralproblemsintheprocessofdevelopment,suchunbalanceddevelopment,remarkableregiondisparities,lowlevelinscienceandspecialization,lackofaneffectivesupervisorysystem,unifiedmanagement,anddirectiveinstitution.Thereisagreatgapcomparedwithmentalhealthserv-iceinthedevelopedcountries.Soweshouldenhanceourrecognitiontowardstheimportanceofmentalhealthservice,perfectthelawsandregulationsofit,stressthespecializationandqualificationtrainingofthestaffs,strengthenmanagement,meanwhileestablishsu-pervision,monitoringandevaluationmechanisms,whichareofgreattheoreticalandpracticalsignificanceinimprovingandenrichingoursocialsupportandassistancesystem.
Keywords:China;mentalhealth;servicesystem;actualities;counter-measures
(责任编辑:韩大强)
(上接第47页)
参考文献:
[1] 武进之,朱曼殊.影响儿童语言获得的几个因素[J].
心理科学通讯,1982,(5):25-26.
[2] 张岱年.中国文化概论[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
社,1994.
[3] 刘金才.家庭本位与群体本位———论中日文化中和谐
和合群精神的差异[C]//中日比较文化论集.长春:吉林教育出版社,1990.
[4] 崔松鹤.亚洲国家学前教育的比较[J].教育探索,
2002,(1):109-110.
[5] 刘金花.儿童发展心理学[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
版社,1997.
[6] 林 磊,董 奇,陶 沙,曾 琦.母亲教养方式与学
龄前儿童心理发展的关系研究[J].心理发展与教育,1996,(4):56-60.
[7] REGINAM.CUSSON.Factorsinfluencingpreterminfant
languagedevelopment[J].JobstetGynecolNeonatalNurs,2003,32(3),402-409.
[8] FISHM,PINKERMANB.Languageskillsinlow-SESru-ralAppalachianchildren:normativedevelopmentandin-dividualdifferences,infancytopreschool[J].JournalofAppliedDevelopmentPsychology,2003,23(4):539-565.
TheCross-culturalResearchonLanguageExpressionandUnderstanding
with3~6Year-oldInfantinChina,JapanandKorea
112
ZHOUAi-bao,XIARui-xue,QINGLing-zhao
(1.SchoolofEducation,NorthwestNormalUniversity,Lanzhou730070,China;2.AOYAGIHajimeSchoolofHumanSciences,WasedaUniversity,Tokyo,Japan)
Abstract:Thisresearchtakes3~6year-oldinfant'sparentsinChina,JapanandKoreaassubjects,andconductsthecross—culturalresearch0nthelanguageexpressionandunderstandingdevelopmentwiththeinfant.Frominner-environment(gender,age)andouter-environment(mothersw'ork,educatingknowledge,attitudetohusband,relationshipofmotherandinfant,mothersa'ttitudetolifeandtoinfant.)oflanguagedevelopmentthemainfactorsaffectingthelanguagedevelopmentisdiscussedandthefollowingconclusionsisobtained:(1)ThereisaremarkabledifferenceinlanguagedevelopmentamongChina,JapanandKorea;(2)Thelanguagedevelop-mentisnotequilibriumindifferentaspects;(3)Underthevariousculturalbackgrounds,mother'sbehaviorofeducationisthemainreasoncausingthedifferencesoflanguagedevelopment.
Keywords:infant;languageexpression;understanding;cross-culture
(责任编辑:韩大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