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单元:数据收集整理
【第1课时:认识统计】让学生在活动中学习收集和整理数据的方法。收集和整理数据直接关系到统计的结果是否正确。收集和整理数据时,往往要把数据进行分类和计数。在教学中,先让他们在熟悉的问题情境中产生分一分、数一数的愿望。再指导学生有序观察,分类计数,提高收集信息和计数的效率。
【第2课时:统计】多让学生交流统计方法。请学生说说自己会利用什么统计方法,如何操作。如果教科书中的方法学生没有想到,可以让他们看看书上的插图,说说图中的学生是怎样整理的,并让他们照书上的方法再做一做。完成以后把学生的各种记法以及画“√”的记法进行比较,说说各种记法的特点,比一比哪种记法既清楚有方便。但在交流中,我会引导学生在多种的统计方法中选取比较方便清楚的,让学生自己交流比较,选择出适合的统计方法
第二单元:表内除法(一)
【第1课时:平均分(1)】
本节课,我从学生的实际生活出发,设计了各种生活情境,先通过观察初步感受“每份同样多”,引出“平均分”,再放手让学生动手分一分,从而建立“平均分”的概念,为今后学习除法打好基础。在此过程中,学生的积极性非常高,合作得非常好,特别是分一分时,学生们都有自己的分法,体现了分法多样化,但最后还是觉得用乘法口诀最快最方便,这一思维的提升,锻炼了学生的学习方法和增强了学生应用数学的自信心
【第2课时:平均分(2)】根据低年级学生的年龄特点,在本课时教学中老师要紧密联系学生身边的实例创设情境,为学生创设良好的学习氛围,抓住学生的学习兴趣通过学生亲自动手操作,让学生去发现问题,解决问题;通过安排形式多样、生动有趣的练习题,进一步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让学生在愉快的氛围中轻松突破难点,使学生爱学、乐学,更好地掌握平均分,平移学生解决数学问题的能力
【第3课时:除法(1)】
本课教学,从学生已明白“平均分”含义和会平均分的基础出发,依据例题帮熊猫分竹笋的活动,解决小精灵提出的“每盘放几个”的问题。在这个基础上,以“这样的问题能不能用一种方法计算呢?”激起学生学习新计算方法的欲望,进而引入除法运算,列出算式,教学效果非常好。在引入除法的基础上让学生参与“分一分,写一写,读一读”的学习活动,给学生提供“做”中“学”的机会,让学生通过操作进一步感受问题解决的过程,领悟除法意义
【第4课时:除法(2)】本课教学,利用学生初步认识除法计算的基础,放手让学生主动探究,呈现熊猫分竹笋情境图,让学生观察画面收集信息,弄明白要分多少竹笋,分的要求是什么。接着,让学生借助平均分的结果,说说20÷4=5的实际含义。然后指出除法算式各部分的名称。让学生动脑、动手、动口参与学习观察,突显学生的主体地位,促进学生能力的发展
【第5课时:除法练习】本课教学,引导学生从身边去发现除法问题,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在练习中,通过让学生看图,进一步理解图意,正确写出除法算式,重点区别两种不同的方法。
【第6课时:用乘法口诀求商(1)】在教学例题1时,学生根据已有的知识经验自主列出算式12÷3=,并说说为什么这样列式。学生借助学具、独立观察、算理等不同的方法来解决问题,接下来让学生分小组讨论各自的想法:怎样计算出12÷3等于几?经过学生的探究思考,汇报了3种结论,最后让学生比较用哪种方法最好,学生选择了利用乘法口诀求商的方法。点出课题,进行了小结。整个教学引导学生在一列的摆一摆、想一想、说一说、议一议的活动中,从具体问题向抽象算理进行了深入探究,并呈现出算法的多样化。最后通过比较让学生悟出用乘法口诀求商的算法最简单,促进学生对算法的掌握理解,沟通了乘法与除法之间的关系。这样既发展了学生思维,又培养了学生的探究精神和创新意识,提高了课堂教学效率
【第7课时:用乘法口诀求商(2)】本课学习从情境入手,放手让学生探究、研讨,使学生在大量灵活、多样的练习中,巩固用乘法口诀解决除法问题,更加明确乘除法之间的关系。让学生认识到数学来源于生活,服务于生活,动手让学生独立完成练习,同时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第8课时:用乘法口诀求商(练习课)】无
【第9课时:用除法解决实际问题(1)】在探索解决问题的环节,我先提问学生:你会用学过的知识解决这两个问题吗?先让学生思考、尝试做。再引导学生分析题意,理解题意的要求,确定是用除法解决。最后引导学生总结、归纳“用除法解决问题”的两种情况就是:(1)把一个数平均分成若干份,求每份是多少,用除法算(2)几个几的分,求一个数里面有几个几,用除法算。这样转换成简单的两句话,学生容易理解,而且方便记忆
【第10课时:用除法解决实际问题(2)】在探索解决问题的环节,先出示情景图,帮助学生思考,学生较有兴趣。再引导学生用学过的知识解决这三个问题。先让学生思考。尝试做。再引导学生分析题意,理解题目的要求,确定是用乘法还是除法解决。最后引导学生总结、归纳“用除法解决问题”的情况就是:(1)把一个数平均分成若干份,求每份是多少,用除法算(2)几个几的分,求一个数里面有几个几,用除法算(3)用乘法解决问题的情况就是:求几个几是多少,用乘法。这样转换成简单的三句话,学生容易理解,而且方便记忆
【第11课时:整理和复习】本节课为学生提供展示自己的机会,让学生队自己的学习过程及情感态度进行总结与反思。在进行教学时,老师调整自己的关注视角,变关注学生学习的结果为关注学生学习的过程,及在这个过程中所体现出的态度、情感、价值观,让学生真实、真诚、真正地参与到交流中去,使不同程度的学生都在活动中体验成功的喜悦
第三单元:图形的运动(一)
【第1课时:轴对称图形】本课为了让学生充分体验到轴对称图形的这一特征,安排了折一折、比一比、猜一猜、剪一剪一系列活动,让学生多种感官参与教学活动中。在新授教学时并没有采用传统的灌输手段,二十把学生看作是课堂
的主角,利用多媒体展示让学生通过观察平面图形的特征,大胆地加以猜测,说出这些图形都是对称的,并通过小组动手操作来验证它们为什么是对称的,采用对折的方法来折一折,让每位学到都参与活动,在对着的过程中引导学生观察图形的特点,通过操作发现图形的两边是完全相同的,这时教师就利用多媒体的动画演示,通过直观的演示,让学生初步感知什么是“完全重合”,最后就是让学生动手操作,形成初步感知的基础上配合课件动态出示“轴对称图形”的概念,让学生了解这些图形的基本特征,形成感性的认识
【第2课时:平移和旋转】对于平移和旋转的运动现象学生是有经验的。因此,在教学这节课时,我从游乐园入手,先出示学习要求,然后引导学生围绕学习目标通过自主观察学习、交流、讨论等方式,说出游乐园里的游乐项目的名字,给游乐项目分类,并结合观察所得与想象实际,用手势表示这些运动的运动方式,从日常生活中分别找出平移与旋转的现象等等,这都进行得非常顺利,学生的学习热情非常高涨,效果也非常好。学生在轻松愉快的学习氛围中充分感悟了平移与旋转的特征与区别,并从中获得了成功体验的快乐以及感受到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增进对数学的喜爱感。在感知旋转这一环节,通过引导学生玩陀螺、风车、地球仪等,让学生观察旋转现象,然后通过交流讨论,一点一点地呈现旋转运动的特征
【第3课时:剪一剪】在这堂课中,安排了多次猜想,在课的一开始就出示老师剪好的一个对称的小人给学生来欣赏,让学生猜一猜我是怎么剪出来的。学生兴趣很高,马上动手实践一下,来验证猜想是否正确。之后让学生猜想如何剪出连续的两个小人,四个小人,然后根据猜想一一验证。当出现剪出的小人和老师展示的不同,再共同猜测他是怎么在剪的,分析错误的原因。
但是一节课下来,还是存在着问题,花了很多时间在进行平移和旋转两种图形的剪法上,对于其中体现出的:图形之间的运动关系、找到对折次数和得到小人之间的规律却没有足够的时间去探索
第四单元:表内除法(二)
【第1课时:用乘法口诀求商(1)】在教学中我运用多媒体课件把学生熟悉的“欢乐节日”主题图呈现给学生,让学生通过观察、讨论、交流,发现数学信息,进而依据信息,自己提出问题、生成问题,并根据自己已有的知识经验解决问题。在此过程中,提供给学生一个广阔的、自由的空间,让每个学生都大胆尝试、探索,感受数学的趣味、品质,体验成功的喜悦。通过四人小组这种群体学习的讨论与交流,使得每位学生可以从他人的发言中获得大量的启示和收益。学生不仅学会了知识,也学会了解决问题的方法,个性得到了充分的施展,思维的创造性得到了淋漓尽致的发挥,同时也培养了他们团结协作的精神。从而使整个课堂学习生动、鲜活,充满生机,富有活力
【第2课时:用乘法口诀求商(2)】本课教学,让学生独立思考、自主探索,并在合作交流的基础上形成7、8、9的乘法口诀求商的基本思路,形成用乘法口诀求商的计算方法。通过解决具体问题,让学生体会,求商的计算是解决问题的需要,用乘法口诀求商是帮助人们解决实际问题的工具
【第3课时:解决问题】本节课教学,让学生用数学的眼光收集信息,自己去分析信息,解决问题,体现了以学生为本,为学生提供自主探索的空间。同时,通过小组的交流互动,使学生进一步理解和掌握简单除法应用题的解法
【第4课时:解决问题(练习)】无
【第5课时:整理和复习】无
第五单元:混合运算
【第1课时:混合运算(1)】对于同一级混合运算,大多数学生已经知道要按从左往右的顺序来计算,对于问什么按这样的顺序进行计算,相当一部分学生不是非常清楚,为了使学生明确同一级混合运算顺序的道理,在课伊始,我设计了口算好的,既帮学生回忆了旧知,突出了同级运算,有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接下来,借助例1,指导学生认识一级运算,二级运算。在全班交流的基础上组织学生说说自己的想法,这样让学生在经历计算的过程中,理解了混合运算的顺序。在这个环节上,学生配合较好,达到了设计目的,呈现了轻松的课堂气氛,学生在总结运算顺序时说的比较到位,没有花费较多时间,并且学生都能理解
【第2课时:混合运算(2)】数学课时抽象的,又是甚至是乏味的,尤其是计算课。为了激发学生兴趣,本课教学中给学生留有思考的空间和时间,这样学生参与的时间就多,学生发表的观点就多,学生的自信心得到了满足
【第3课时:混合运算(3)】通过这节课的教学我觉得有以下几点值得思考的地方:
新与旧——运用知识的迁移,让学生自主探索新知。数学教学一定要充分考虑学生已有的知识基础,学生通过自己的额独立思考就能获取的知识,教师完全可以放心、放手让学生自己去实现知识的迁移。学生对混合运算的顺序已经有了基本的认识,这些人是包括:要用递等式计算;在没有括号的算式里要先算乘除法,再算加减法。在含有小括号的两部计算的混合运算的教学中,我们只需要为学生创设新的情境,让我们利用“迁移”以前学过的知识方法就可以正确计算了。运
用知识的迁移规律,我先让学生进行计算练习:在数之间添+、×符号,而后再添-、÷符号计算,并说明运算顺序。让我们巩固“含有乘法和加减法的混合运算”和“含有除法和加减法的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这一过程让学生初步体会在含有小括号的算式里,要先算小括号里的算式的运算顺序。在学生初偿知识迁移的滋味时,我再让我们完成“做一做”习题,从习题当中,让学生利用知识的正迁移,沟通了新旧知识的联系,掌握了新知,同时体会到学习只要自己勇于探索,真知就离我们不远,成功就在我们手中
【第4课时:混合运算练习】无
【第5课时:解决问题(两步计算)】本节课的设计,注重在教学中创设与生活密切相关的生活情境,引导学生积极思考,让学生参与运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的全过程。同时为学生创设轻松、愉悦、和谐的学习氛围,使学生在生动形象的表述中去采集数学信息、寻找数学问题,从而由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同时还注重引导学生从不同角度找答案,培养学生多角度观察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第6课时:解决问题(两步计算)练习】无
【第7课时:整理和复习】本节课的教学,通过学生回忆进行知识的整理和练习,归纳四则混合运算的方法:一看、二画、三算、四检验,使学生对混合运算的认识有所提升。解决问题的整理和复习,采用了适当方式让学生用自己的语言解读题意,让学生自主探索解题的步骤,确定先算什么,再算什么,然后列式计算,最后,引导学生交流,体会解决问题的过程
第六单元:有余数的除法
【第1课时:有余数的除法1】本节课教学《有余数的除法》,我主要引导学生动手操作,帮助学生逐步认识余数和有余数的乘法。
先引导学生以7个草莓,平均放到3个盘子里,,每盘放2个,还剩1个这种情况为例,讲述怎样写成除法算式,使学生知道剩余的1个在除法算式里叫“余数”,这样的除法是“有余数的除法”,初步建立有余数除法和余数的概念。
再借助学具操作,加深印象。完成“做一做”时,让学生借助分圆片、分五角星等活动,比较概括地知道平均分东西的时候,假如没有正好全部分完,也可以用有余数的除法来计算
【第2课时:有余数的除法2】在教学除数比余数大时,没有直接告诉学生这个规律,而是让学生动手操作,摆正方形、五边形、三角形。在摆的过程中,让学生观察、比较除数和余数的大小,总结出了除数比余数大的规律。整节课学生动手、动嘴、动脑,真正参与了活动的全过程,借助动手操作活动让学生形成数学概念。在自主、合作、讨论中学生去交流、去沟通、去互动、去思考,使学生在活动的过程中获得了“余数”概念的表象支撑,为抽象出“余数”的概念打下了基础
【第3课时:有余数的除法3】以往计算教学只重视计算技能的训练,强调速度,使计算教学变得枯燥无味,为了改变这一状况,我再教学有余数的除法时,重视学生的亲生体验,重视计算与现实生活的联系,从二年级孩子的身心特点出发,让学生动手分一分,摆一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让学生在生动有趣的情境中感知余数的意义,理解余数和除数的关系,并联系平均分东西时最后剩下的“不够再分”的经验,来帮助学生理解这个规律是合理的,必然的
【第4课时:有余数的除法4】这节课主要是关于用竖式计算有余数的除法,掌握试商的方法和懂得余数比除数小是本节课的教学重点和难点。因此,本节课我注重了以下几点:1、重视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和学习内容之间的联系,学生在学习本节课内容之前,学生已经学会表内除法以及会用竖式计算没有余数的除法,所以,在学习新知识之前,我安排了几道计算题,让学生通过“算一算”,既巩固旧知,又为后面的学习做充分的铺垫。2、在教学中要合理预设学可能出现的问题,把握现有资源
【第5课时:有余数除法(练习)】无
【第6课时:有余数的除法应用(1)】本节课是让学生运用所学的有余数除法的相关知识解决生活中的简单问题。教学中为学生创设了租船的情境,让学生在具体的情境中提出问题并用除法的相关知识解决问题。同时还让学生联系生活实际,并对问题结果的合理性进行辨析。由于受生活经验与表达的限制,很多孩子一时半会举不出有余数的除法进一法和去尾法的例子,所以教师应及时提供事例,给孩子一个支点,降低表达的难度,构建起对余数的认知框架
【第7课时:有余数的除法应用(2)】本节课也是让学生运用所学的有余数除法的相关知识解决生活中的简单问题。教学中为学生创设了摆小旗的情境,让学生在具体的情境中用有余数的除法的相关知识解决问题。同时还让学生联系生活实际,并对问题结果的合理性进行辨析。由于学生的生活经验有限,让孩子圈一圈,摆一摆,通过实际操作,形成表象。通过观察和思考,发现物体排列规律,并运用除法知识去解决问题
【第8课时:有余数的除法应用(练习)】无
【小小设计师】本节课的教学以“欣赏”为主线,特别突出情意因素,把培养学生积极的学习情感放到至关重要的位置,使学生具有学习的兴趣和热情,从而积极地、主动地学习,使课堂教学充满生命活力
第一单元:数据收集整理
【第1课时:认识统计】让学生在活动中学习收集和整理数据的方法。收集和整理数据直接关系到统计的结果是否正确。收集和整理数据时,往往要把数据进行分类和计数。在教学中,先让他们在熟悉的问题情境中产生分一分、数一数的愿望。再指导学生有序观察,分类计数,提高收集信息和计数的效率。
【第2课时:统计】多让学生交流统计方法。请学生说说自己会利用什么统计方法,如何操作。如果教科书中的方法学生没有想到,可以让他们看看书上的插图,说说图中的学生是怎样整理的,并让他们照书上的方法再做一做。完成以后把学生的各种记法以及画“√”的记法进行比较,说说各种记法的特点,比一比哪种记法既清楚有方便。但在交流中,我会引导学生在多种的统计方法中选取比较方便清楚的,让学生自己交流比较,选择出适合的统计方法
第二单元:表内除法(一)
【第1课时:平均分(1)】
本节课,我从学生的实际生活出发,设计了各种生活情境,先通过观察初步感受“每份同样多”,引出“平均分”,再放手让学生动手分一分,从而建立“平均分”的概念,为今后学习除法打好基础。在此过程中,学生的积极性非常高,合作得非常好,特别是分一分时,学生们都有自己的分法,体现了分法多样化,但最后还是觉得用乘法口诀最快最方便,这一思维的提升,锻炼了学生的学习方法和增强了学生应用数学的自信心
【第2课时:平均分(2)】根据低年级学生的年龄特点,在本课时教学中老师要紧密联系学生身边的实例创设情境,为学生创设良好的学习氛围,抓住学生的学习兴趣通过学生亲自动手操作,让学生去发现问题,解决问题;通过安排形式多样、生动有趣的练习题,进一步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让学生在愉快的氛围中轻松突破难点,使学生爱学、乐学,更好地掌握平均分,平移学生解决数学问题的能力
【第3课时:除法(1)】
本课教学,从学生已明白“平均分”含义和会平均分的基础出发,依据例题帮熊猫分竹笋的活动,解决小精灵提出的“每盘放几个”的问题。在这个基础上,以“这样的问题能不能用一种方法计算呢?”激起学生学习新计算方法的欲望,进而引入除法运算,列出算式,教学效果非常好。在引入除法的基础上让学生参与“分一分,写一写,读一读”的学习活动,给学生提供“做”中“学”的机会,让学生通过操作进一步感受问题解决的过程,领悟除法意义
【第4课时:除法(2)】本课教学,利用学生初步认识除法计算的基础,放手让学生主动探究,呈现熊猫分竹笋情境图,让学生观察画面收集信息,弄明白要分多少竹笋,分的要求是什么。接着,让学生借助平均分的结果,说说20÷4=5的实际含义。然后指出除法算式各部分的名称。让学生动脑、动手、动口参与学习观察,突显学生的主体地位,促进学生能力的发展
【第5课时:除法练习】本课教学,引导学生从身边去发现除法问题,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在练习中,通过让学生看图,进一步理解图意,正确写出除法算式,重点区别两种不同的方法。
【第6课时:用乘法口诀求商(1)】在教学例题1时,学生根据已有的知识经验自主列出算式12÷3=,并说说为什么这样列式。学生借助学具、独立观察、算理等不同的方法来解决问题,接下来让学生分小组讨论各自的想法:怎样计算出12÷3等于几?经过学生的探究思考,汇报了3种结论,最后让学生比较用哪种方法最好,学生选择了利用乘法口诀求商的方法。点出课题,进行了小结。整个教学引导学生在一列的摆一摆、想一想、说一说、议一议的活动中,从具体问题向抽象算理进行了深入探究,并呈现出算法的多样化。最后通过比较让学生悟出用乘法口诀求商的算法最简单,促进学生对算法的掌握理解,沟通了乘法与除法之间的关系。这样既发展了学生思维,又培养了学生的探究精神和创新意识,提高了课堂教学效率
【第7课时:用乘法口诀求商(2)】本课学习从情境入手,放手让学生探究、研讨,使学生在大量灵活、多样的练习中,巩固用乘法口诀解决除法问题,更加明确乘除法之间的关系。让学生认识到数学来源于生活,服务于生活,动手让学生独立完成练习,同时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第8课时:用乘法口诀求商(练习课)】无
【第9课时:用除法解决实际问题(1)】在探索解决问题的环节,我先提问学生:你会用学过的知识解决这两个问题吗?先让学生思考、尝试做。再引导学生分析题意,理解题意的要求,确定是用除法解决。最后引导学生总结、归纳“用除法解决问题”的两种情况就是:(1)把一个数平均分成若干份,求每份是多少,用除法算(2)几个几的分,求一个数里面有几个几,用除法算。这样转换成简单的两句话,学生容易理解,而且方便记忆
【第10课时:用除法解决实际问题(2)】在探索解决问题的环节,先出示情景图,帮助学生思考,学生较有兴趣。再引导学生用学过的知识解决这三个问题。先让学生思考。尝试做。再引导学生分析题意,理解题目的要求,确定是用乘法还是除法解决。最后引导学生总结、归纳“用除法解决问题”的情况就是:(1)把一个数平均分成若干份,求每份是多少,用除法算(2)几个几的分,求一个数里面有几个几,用除法算(3)用乘法解决问题的情况就是:求几个几是多少,用乘法。这样转换成简单的三句话,学生容易理解,而且方便记忆
【第11课时:整理和复习】本节课为学生提供展示自己的机会,让学生队自己的学习过程及情感态度进行总结与反思。在进行教学时,老师调整自己的关注视角,变关注学生学习的结果为关注学生学习的过程,及在这个过程中所体现出的态度、情感、价值观,让学生真实、真诚、真正地参与到交流中去,使不同程度的学生都在活动中体验成功的喜悦
第三单元:图形的运动(一)
【第1课时:轴对称图形】本课为了让学生充分体验到轴对称图形的这一特征,安排了折一折、比一比、猜一猜、剪一剪一系列活动,让学生多种感官参与教学活动中。在新授教学时并没有采用传统的灌输手段,二十把学生看作是课堂
的主角,利用多媒体展示让学生通过观察平面图形的特征,大胆地加以猜测,说出这些图形都是对称的,并通过小组动手操作来验证它们为什么是对称的,采用对折的方法来折一折,让每位学到都参与活动,在对着的过程中引导学生观察图形的特点,通过操作发现图形的两边是完全相同的,这时教师就利用多媒体的动画演示,通过直观的演示,让学生初步感知什么是“完全重合”,最后就是让学生动手操作,形成初步感知的基础上配合课件动态出示“轴对称图形”的概念,让学生了解这些图形的基本特征,形成感性的认识
【第2课时:平移和旋转】对于平移和旋转的运动现象学生是有经验的。因此,在教学这节课时,我从游乐园入手,先出示学习要求,然后引导学生围绕学习目标通过自主观察学习、交流、讨论等方式,说出游乐园里的游乐项目的名字,给游乐项目分类,并结合观察所得与想象实际,用手势表示这些运动的运动方式,从日常生活中分别找出平移与旋转的现象等等,这都进行得非常顺利,学生的学习热情非常高涨,效果也非常好。学生在轻松愉快的学习氛围中充分感悟了平移与旋转的特征与区别,并从中获得了成功体验的快乐以及感受到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增进对数学的喜爱感。在感知旋转这一环节,通过引导学生玩陀螺、风车、地球仪等,让学生观察旋转现象,然后通过交流讨论,一点一点地呈现旋转运动的特征
【第3课时:剪一剪】在这堂课中,安排了多次猜想,在课的一开始就出示老师剪好的一个对称的小人给学生来欣赏,让学生猜一猜我是怎么剪出来的。学生兴趣很高,马上动手实践一下,来验证猜想是否正确。之后让学生猜想如何剪出连续的两个小人,四个小人,然后根据猜想一一验证。当出现剪出的小人和老师展示的不同,再共同猜测他是怎么在剪的,分析错误的原因。
但是一节课下来,还是存在着问题,花了很多时间在进行平移和旋转两种图形的剪法上,对于其中体现出的:图形之间的运动关系、找到对折次数和得到小人之间的规律却没有足够的时间去探索
第四单元:表内除法(二)
【第1课时:用乘法口诀求商(1)】在教学中我运用多媒体课件把学生熟悉的“欢乐节日”主题图呈现给学生,让学生通过观察、讨论、交流,发现数学信息,进而依据信息,自己提出问题、生成问题,并根据自己已有的知识经验解决问题。在此过程中,提供给学生一个广阔的、自由的空间,让每个学生都大胆尝试、探索,感受数学的趣味、品质,体验成功的喜悦。通过四人小组这种群体学习的讨论与交流,使得每位学生可以从他人的发言中获得大量的启示和收益。学生不仅学会了知识,也学会了解决问题的方法,个性得到了充分的施展,思维的创造性得到了淋漓尽致的发挥,同时也培养了他们团结协作的精神。从而使整个课堂学习生动、鲜活,充满生机,富有活力
【第2课时:用乘法口诀求商(2)】本课教学,让学生独立思考、自主探索,并在合作交流的基础上形成7、8、9的乘法口诀求商的基本思路,形成用乘法口诀求商的计算方法。通过解决具体问题,让学生体会,求商的计算是解决问题的需要,用乘法口诀求商是帮助人们解决实际问题的工具
【第3课时:解决问题】本节课教学,让学生用数学的眼光收集信息,自己去分析信息,解决问题,体现了以学生为本,为学生提供自主探索的空间。同时,通过小组的交流互动,使学生进一步理解和掌握简单除法应用题的解法
【第4课时:解决问题(练习)】无
【第5课时:整理和复习】无
第五单元:混合运算
【第1课时:混合运算(1)】对于同一级混合运算,大多数学生已经知道要按从左往右的顺序来计算,对于问什么按这样的顺序进行计算,相当一部分学生不是非常清楚,为了使学生明确同一级混合运算顺序的道理,在课伊始,我设计了口算好的,既帮学生回忆了旧知,突出了同级运算,有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接下来,借助例1,指导学生认识一级运算,二级运算。在全班交流的基础上组织学生说说自己的想法,这样让学生在经历计算的过程中,理解了混合运算的顺序。在这个环节上,学生配合较好,达到了设计目的,呈现了轻松的课堂气氛,学生在总结运算顺序时说的比较到位,没有花费较多时间,并且学生都能理解
【第2课时:混合运算(2)】数学课时抽象的,又是甚至是乏味的,尤其是计算课。为了激发学生兴趣,本课教学中给学生留有思考的空间和时间,这样学生参与的时间就多,学生发表的观点就多,学生的自信心得到了满足
【第3课时:混合运算(3)】通过这节课的教学我觉得有以下几点值得思考的地方:
新与旧——运用知识的迁移,让学生自主探索新知。数学教学一定要充分考虑学生已有的知识基础,学生通过自己的额独立思考就能获取的知识,教师完全可以放心、放手让学生自己去实现知识的迁移。学生对混合运算的顺序已经有了基本的认识,这些人是包括:要用递等式计算;在没有括号的算式里要先算乘除法,再算加减法。在含有小括号的两部计算的混合运算的教学中,我们只需要为学生创设新的情境,让我们利用“迁移”以前学过的知识方法就可以正确计算了。运
用知识的迁移规律,我先让学生进行计算练习:在数之间添+、×符号,而后再添-、÷符号计算,并说明运算顺序。让我们巩固“含有乘法和加减法的混合运算”和“含有除法和加减法的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这一过程让学生初步体会在含有小括号的算式里,要先算小括号里的算式的运算顺序。在学生初偿知识迁移的滋味时,我再让我们完成“做一做”习题,从习题当中,让学生利用知识的正迁移,沟通了新旧知识的联系,掌握了新知,同时体会到学习只要自己勇于探索,真知就离我们不远,成功就在我们手中
【第4课时:混合运算练习】无
【第5课时:解决问题(两步计算)】本节课的设计,注重在教学中创设与生活密切相关的生活情境,引导学生积极思考,让学生参与运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的全过程。同时为学生创设轻松、愉悦、和谐的学习氛围,使学生在生动形象的表述中去采集数学信息、寻找数学问题,从而由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同时还注重引导学生从不同角度找答案,培养学生多角度观察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第6课时:解决问题(两步计算)练习】无
【第7课时:整理和复习】本节课的教学,通过学生回忆进行知识的整理和练习,归纳四则混合运算的方法:一看、二画、三算、四检验,使学生对混合运算的认识有所提升。解决问题的整理和复习,采用了适当方式让学生用自己的语言解读题意,让学生自主探索解题的步骤,确定先算什么,再算什么,然后列式计算,最后,引导学生交流,体会解决问题的过程
第六单元:有余数的除法
【第1课时:有余数的除法1】本节课教学《有余数的除法》,我主要引导学生动手操作,帮助学生逐步认识余数和有余数的乘法。
先引导学生以7个草莓,平均放到3个盘子里,,每盘放2个,还剩1个这种情况为例,讲述怎样写成除法算式,使学生知道剩余的1个在除法算式里叫“余数”,这样的除法是“有余数的除法”,初步建立有余数除法和余数的概念。
再借助学具操作,加深印象。完成“做一做”时,让学生借助分圆片、分五角星等活动,比较概括地知道平均分东西的时候,假如没有正好全部分完,也可以用有余数的除法来计算
【第2课时:有余数的除法2】在教学除数比余数大时,没有直接告诉学生这个规律,而是让学生动手操作,摆正方形、五边形、三角形。在摆的过程中,让学生观察、比较除数和余数的大小,总结出了除数比余数大的规律。整节课学生动手、动嘴、动脑,真正参与了活动的全过程,借助动手操作活动让学生形成数学概念。在自主、合作、讨论中学生去交流、去沟通、去互动、去思考,使学生在活动的过程中获得了“余数”概念的表象支撑,为抽象出“余数”的概念打下了基础
【第3课时:有余数的除法3】以往计算教学只重视计算技能的训练,强调速度,使计算教学变得枯燥无味,为了改变这一状况,我再教学有余数的除法时,重视学生的亲生体验,重视计算与现实生活的联系,从二年级孩子的身心特点出发,让学生动手分一分,摆一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让学生在生动有趣的情境中感知余数的意义,理解余数和除数的关系,并联系平均分东西时最后剩下的“不够再分”的经验,来帮助学生理解这个规律是合理的,必然的
【第4课时:有余数的除法4】这节课主要是关于用竖式计算有余数的除法,掌握试商的方法和懂得余数比除数小是本节课的教学重点和难点。因此,本节课我注重了以下几点:1、重视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和学习内容之间的联系,学生在学习本节课内容之前,学生已经学会表内除法以及会用竖式计算没有余数的除法,所以,在学习新知识之前,我安排了几道计算题,让学生通过“算一算”,既巩固旧知,又为后面的学习做充分的铺垫。2、在教学中要合理预设学可能出现的问题,把握现有资源
【第5课时:有余数除法(练习)】无
【第6课时:有余数的除法应用(1)】本节课是让学生运用所学的有余数除法的相关知识解决生活中的简单问题。教学中为学生创设了租船的情境,让学生在具体的情境中提出问题并用除法的相关知识解决问题。同时还让学生联系生活实际,并对问题结果的合理性进行辨析。由于受生活经验与表达的限制,很多孩子一时半会举不出有余数的除法进一法和去尾法的例子,所以教师应及时提供事例,给孩子一个支点,降低表达的难度,构建起对余数的认知框架
【第7课时:有余数的除法应用(2)】本节课也是让学生运用所学的有余数除法的相关知识解决生活中的简单问题。教学中为学生创设了摆小旗的情境,让学生在具体的情境中用有余数的除法的相关知识解决问题。同时还让学生联系生活实际,并对问题结果的合理性进行辨析。由于学生的生活经验有限,让孩子圈一圈,摆一摆,通过实际操作,形成表象。通过观察和思考,发现物体排列规律,并运用除法知识去解决问题
【第8课时:有余数的除法应用(练习)】无
【小小设计师】本节课的教学以“欣赏”为主线,特别突出情意因素,把培养学生积极的学习情感放到至关重要的位置,使学生具有学习的兴趣和热情,从而积极地、主动地学习,使课堂教学充满生命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