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国英子赏析
赏评沈鹏云《春日四咏》
春日四咏
——沈鹏云
梨花雪
盈枝俏雪绽娇妍,一片馨香漫舍前。
遥想岑公诗句冷,冬痕恰似梦悠然。
桃花汛
清芬扣结暖春宵,枝挂云霞姹紫摇。
乍润新颜羞涩态,钟情蝶舞已魂销。
杏花雨
初逢雨吻闹枝头,挤落芳心满地稠。
墙外春光争一眺,招来千载话风流。
杨柳风
春风裁绿小桥边,少女婀姿发过肩。
腰细裙长随浪摆,拂溪带雨舞寒烟。
南国英子赏析
春天,是百花争艳、姹紫嫣红的美好季节;春天,更是给无数文人骚客灵感的情愫载体。君不见春天的梨花、桃花、杏花、杨柳早已在多少诗人的笔下呈现出无限的形象与情思,留下多少脍炙人口的诗篇。然沈鹏云老师这一组《春日四咏》,光看四绝的题目,就已经吸引读者的眼球了。这四绝,均写得极富特色,品之有味,在此试做一评:
其一《梨花雪》起承句状写梨花的花枝、花色与花味。细描中,梨花韵味顿生,给人遐想:轻盈的枝条宛如少女的腰肢,如雪的花瓣好似少女俊俏的脸庞。馨香弥漫,悠悠然飘到了“我”的门前,令人陶醉。陶醉中“我”浮想联翩:遥想岑公诗句冷,冬痕恰似梦悠然。亦让读者对岑公“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之句品味一番,雪似梨花,此壮美冰清的意境颇富浪漫色彩,那如雪梨花依然时常萦绕在“我”的梦中。此“冬痕”应是白雪留下的足迹吧!冬痕如梦,何尝不是梨花若梦呢?此梦悠然,是那么恬静。在诗人笔下,梨花与雪已经融为一体,给人带来美好温馨的感觉,同样是雪喻梨花,完全没有杜牧笔下的“砌下梨花一堆雪,明年谁此凭栏杆?”的孤凄不堪与茫然之感,亦没有刘方平笔下的经典诗句“寂寞空庭春欲晚,梨花满地不开门。”那种幽怨的伤春情怀。笔者感受到的,只是诗人如梨花般纯纯的梦境。
其二《桃花汛》以“汛”展开,未见其形先闻其香,起句以“清芬”一语凸显桃花香气怡人。桃花香足以暖了三月春宵,桃花的气息即是春天的气息。承句以“云霞”喻之,状写其形与色,尤以 “姹紫摇”这一通感手法用得巧妙,花色在枝头上摇晃,更突出桃花的艳美。此两句直接描写,已然感受到桃花之美,而转结句的侧面描写,更有无穷的余味。刚刚滋润了的新颜,犹如含羞的少女般呈现一副羞涩的姿态,此拟人手法恰到好处。我们常以“桃花面”比喻少女姣好的面容,反之亦然,诗人深谙此道,将“桃花面”比作少女新颜,怎能不让钟情于她的蝶儿销魂呢?从而进一步突出了桃花的美。全诗以情汛贯之,抒写浪漫情怀,摄人心魄。
其三《杏花雨》最是有情有意!起句以春雨吻枝头生动地写出细雨滋润杏花的动态,轻轻的一个“吻”,把杏花枝头吻活了,纷纷绽放出最美的光华来,很有点“女为所悦者容”之况味。承句“挤落”一词承接甚妙,状杏花开得之稠密。“挤落芳心”更是入味之语,看似无理,实则奇妙,内涵丰富,耐人寻味。芳心一地,似乎无所依托,此为伏笔。转句想象丰富,拓展时空,化用“满园春色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之意,带出思考与议论:招来千载话风流,留给读者体味其间故事,或褒或贬,任人评说,这就是诗的张力。作者的观点亦是蕴含其中:因花稠密,只为争得眺望春光的一席之地,却招来千载之风流传言,似为红杏伸冤,立意新颖,一反调侃杏花之作。
其四《杨柳风》描摹细腻传神,自然流畅。诗人立足于小桥边,感受杨柳春风的造化——那缕缕春风如一把把小巧的剪刀,将小桥边的一切景物都裁成绿色的衣裙,承句巧以少女比作杨柳,柳丝飘飞如少女般的长发,婀娜多姿,富有美感。转句继续深化其美态,结句“拂”“带”“舞”三动词连用,将无形的风化为有形可感,杨柳风之形象得以具体化,给人感受深刻。全诗动静结合,虚实相交,以杨柳状春天气象,窥一斑而见全貌,手法精妙。
作者简介:英子,原名张金英,网名南国英子。曾任中国诗词协会秘书长,中华诗词论坛中国诗词协会、椰风海韵(海南)、中华诗词书画版首席版主,现任中华诗词书画交流协会常务理事,中华诗词论坛高级评论专员。
南国英子赏析
赏评沈鹏云《春日四咏》
春日四咏
——沈鹏云
梨花雪
盈枝俏雪绽娇妍,一片馨香漫舍前。
遥想岑公诗句冷,冬痕恰似梦悠然。
桃花汛
清芬扣结暖春宵,枝挂云霞姹紫摇。
乍润新颜羞涩态,钟情蝶舞已魂销。
杏花雨
初逢雨吻闹枝头,挤落芳心满地稠。
墙外春光争一眺,招来千载话风流。
杨柳风
春风裁绿小桥边,少女婀姿发过肩。
腰细裙长随浪摆,拂溪带雨舞寒烟。
南国英子赏析
春天,是百花争艳、姹紫嫣红的美好季节;春天,更是给无数文人骚客灵感的情愫载体。君不见春天的梨花、桃花、杏花、杨柳早已在多少诗人的笔下呈现出无限的形象与情思,留下多少脍炙人口的诗篇。然沈鹏云老师这一组《春日四咏》,光看四绝的题目,就已经吸引读者的眼球了。这四绝,均写得极富特色,品之有味,在此试做一评:
其一《梨花雪》起承句状写梨花的花枝、花色与花味。细描中,梨花韵味顿生,给人遐想:轻盈的枝条宛如少女的腰肢,如雪的花瓣好似少女俊俏的脸庞。馨香弥漫,悠悠然飘到了“我”的门前,令人陶醉。陶醉中“我”浮想联翩:遥想岑公诗句冷,冬痕恰似梦悠然。亦让读者对岑公“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之句品味一番,雪似梨花,此壮美冰清的意境颇富浪漫色彩,那如雪梨花依然时常萦绕在“我”的梦中。此“冬痕”应是白雪留下的足迹吧!冬痕如梦,何尝不是梨花若梦呢?此梦悠然,是那么恬静。在诗人笔下,梨花与雪已经融为一体,给人带来美好温馨的感觉,同样是雪喻梨花,完全没有杜牧笔下的“砌下梨花一堆雪,明年谁此凭栏杆?”的孤凄不堪与茫然之感,亦没有刘方平笔下的经典诗句“寂寞空庭春欲晚,梨花满地不开门。”那种幽怨的伤春情怀。笔者感受到的,只是诗人如梨花般纯纯的梦境。
其二《桃花汛》以“汛”展开,未见其形先闻其香,起句以“清芬”一语凸显桃花香气怡人。桃花香足以暖了三月春宵,桃花的气息即是春天的气息。承句以“云霞”喻之,状写其形与色,尤以 “姹紫摇”这一通感手法用得巧妙,花色在枝头上摇晃,更突出桃花的艳美。此两句直接描写,已然感受到桃花之美,而转结句的侧面描写,更有无穷的余味。刚刚滋润了的新颜,犹如含羞的少女般呈现一副羞涩的姿态,此拟人手法恰到好处。我们常以“桃花面”比喻少女姣好的面容,反之亦然,诗人深谙此道,将“桃花面”比作少女新颜,怎能不让钟情于她的蝶儿销魂呢?从而进一步突出了桃花的美。全诗以情汛贯之,抒写浪漫情怀,摄人心魄。
其三《杏花雨》最是有情有意!起句以春雨吻枝头生动地写出细雨滋润杏花的动态,轻轻的一个“吻”,把杏花枝头吻活了,纷纷绽放出最美的光华来,很有点“女为所悦者容”之况味。承句“挤落”一词承接甚妙,状杏花开得之稠密。“挤落芳心”更是入味之语,看似无理,实则奇妙,内涵丰富,耐人寻味。芳心一地,似乎无所依托,此为伏笔。转句想象丰富,拓展时空,化用“满园春色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之意,带出思考与议论:招来千载话风流,留给读者体味其间故事,或褒或贬,任人评说,这就是诗的张力。作者的观点亦是蕴含其中:因花稠密,只为争得眺望春光的一席之地,却招来千载之风流传言,似为红杏伸冤,立意新颖,一反调侃杏花之作。
其四《杨柳风》描摹细腻传神,自然流畅。诗人立足于小桥边,感受杨柳春风的造化——那缕缕春风如一把把小巧的剪刀,将小桥边的一切景物都裁成绿色的衣裙,承句巧以少女比作杨柳,柳丝飘飞如少女般的长发,婀娜多姿,富有美感。转句继续深化其美态,结句“拂”“带”“舞”三动词连用,将无形的风化为有形可感,杨柳风之形象得以具体化,给人感受深刻。全诗动静结合,虚实相交,以杨柳状春天气象,窥一斑而见全貌,手法精妙。
作者简介:英子,原名张金英,网名南国英子。曾任中国诗词协会秘书长,中华诗词论坛中国诗词协会、椰风海韵(海南)、中华诗词书画版首席版主,现任中华诗词书画交流协会常务理事,中华诗词论坛高级评论专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