牟宗三:[易传]是儒家的玄思|牟宗三|易经

原标题:《易传》——儒家的玄思

现代新儒家代表人物牟宗三先生

《易传》是解释《易经》的,解释要相应,解释得对与不对,要看相应与否。了解一个东西一定要相应,假若你要了解科学,那么你要对科学的本性有相应的体会,假若你要了解哲学,那么你要对哲学的本性有相应的体会。不相应就是外行,一说话就错。

《易传》就是十翼,十翼不必是孔子所作,但十翼出之于孔门,当无可疑。《易传》成一套玄思,代表孔门义理,这是确定的。为什么说十翼之传是孔门义理?这表示十翼之玄思是儒家的玄思,儒家的玄思与道家的玄思不同,不是同一个系统。

什么叫做“玄思”呢?“玄”这个字根据中国本有的意思,就是《道德经》所云:“此两者,同出而异名,同谓之玄。玄之又玄,众妙之门。”“玄”是中国本有的一个名词,见之于《道德经》,儒家没有这个名词,但儒家有儒家的玄思,儒家的玄思通过《易传》了解。

人的思考进至玄思的时候,境界就很高了。初步的思考是逻辑的思考,逻辑的思考是平常的思考,并不玄。玄思的境界一定比逻辑思考高,依《道德经》言玄之意义,其层次在逻辑思考之上。在中国传统里,魏晋以后的玄学是最高的学问。“玄学”这个名词不是民国初期科玄论战出现的新名词,这个名词在南北朝的时候就有。南北朝经过魏晋的玄学,到佛教传过来,天台宗智者大师把玄学看作人类最高的学问。

民国初年,科学派与玄学派论战,骂玄学派“玄学鬼”,这是古今人不相契。古人认为科学没有什么了不起,现代人崇拜科学是功利主义的观点,不是智慧的观点。照佛教讲,科学是俗谛,科学是真理,但只是俗世的真理,世俗的真理境界不是很高,普通任何一个人都可以做到。科学是最普遍的,而且实用,有效,这就是功利主义。譬如说,西医是科学的,西医有效。但你不能说中医一定无效,现在大家为什么都不相信中医呢?严格讲,中医境界层次比西医高,好中医难得,中国人称好的中医师称“神医”。西医很简单,人有physical body一面,西医就在这方面发挥功能,所以它有效。但是,人不单是一个动物,人不单有physical body一面,人还有精神生命的一面。中医治病既承认人有肉体,但不把人只当一个肉体看。所以中医境界高,难就难在你看得准不准。

世俗的真理一定要对着物理对象而立说。因为人有一个身体,假如你没有肉体,西医就无效了。宗教家相信灵魂不灭,当你的灵魂上天堂享福的时候,你就用不上西医了。没有了肉体,西医就没有了。超过俗谛而进至高一层次的境界,佛教称之为“真谛”。佛教讲真俗二谛,谛是真理,真理有“真的真理”与“世俗的真理”之分。对于俗谛而言,真谛可名之曰“超越的真理”(transcendental truth)。

《道德经》言“玄”有一定意义。《道德经》云:“此两者,同出而异名,同谓之玄。”“此两者”指什么讲?指“无”、“有”讲,无、有根源上是同一的,就是同一个根源,“同”的意思是original same。“出”是分化出来的意思,分化出来才有不同的表现,有不同表现就有两个不同的名词,分别的说才有不同的名词。有、无是道的双重性,最根本的是无,发生作用就是有。“异名”就是一方面说无,一方面说有。“同谓之玄”的同根据“此两者同”之同而来,意思是“有”与“无”同一个根源,浑然为一,故谓之“玄”。

从“异名”的立场讲,有是有,无是无。“有是有,无是无”这两句话不玄。黑是黑,白是白,这种说法在逻辑思考上是同一律的思考。有是有,无是无,就是同一律,同一律就函着矛盾律,就函着说一个东西不能同时是a,又不是a。所以,凡是我们思考遵守同一律的,统统是逻辑的思考,逻辑的思考是确定的,并不玄。故此,老子说:“同谓之玄”,这不是就分化出来之后的异名说的,而是就根源的(original)浑然为一说的。有、无者浑然为一,这个很难懂,这就是玄。

为什么说“同谓之玄”呢?这个地方就要靠理解。讲思想,讲哲学,不能先靠训诂。这个“同”不是a=a中的同,a=a是自身同一。“同谓之玄”之同是根源上浑同的意思。如果就两者“异名”说,那么有是有,无是无;但是,就同一根源说,你不能那么清楚地说有是有,无是无。这就是说,道有双重性,你要依照道的本性讲,你要体会道的本性。从根源的浑同方面看,首先说它无,但它又不一定无,它无而非无,它有有的一面,但有而非有。你从道的两面看它,它不是异名。

世间的东西,黑是黑的,白是白的,这不能乱,科学的真理是逻辑的真理,不能乱。但是,你思维道就不一定要遵守同一律,你要说它无,它无而非无,你要说它有,它又有而非有,这就是玄呀!西方人说玩弄字眼(games of words),这是不是玩弄字眼呢?这种来回转的道理,你要能彻底了解才成。

为什么说无而非无呢?平常这样说不通的,这是自相矛盾的。在逻辑上不能说a=—a。“无而非无,有而非有”,这种话来回转圈子,科学里没有这种话,逻辑里没有这种话。假如你以科学作标准,你可以骂“玄学鬼”。无而非无,当该是有,但他又说有而非有,这就是玄。为什么要这样讲呢?这就需要了解,需要体会。玄思比一般的逻辑思考高一层,比科学真理高一层。玄是深奥的意思。天地玄黄,玄者黑也。水本来很清,一点不黑,为什么看起来黑呢?因为深嘛。清浅之水没有什么深奥,清浅如水坏处就是肤浅。清浅的标准是什么呢?胡适之就是典型的清浅如水。王船山说:“害莫大于肤浅。”此言痛切之至。一般人就是贪图一时的清楚明白。

玄不是坏的意思,现代人从功利主义的立场崇拜科学,不了解玄学,讥笑“玄学鬼”,这是现代人的浅陋。现代人没有出息,不但自己没有出息,而且祸及子孙。天台宗智者大师就肯定玄学是人类最高的学问,一直到唐朝还是如此。“五四”以后中国人忘掉了,现代人崇拜科学崇拜得那么厉害,如何能懂玄学?!

魏晋人讲玄学有三玄:《老子》、《庄子》、《易经》。所以《易经》是一玄。《易传》是解释《易经》的,它代表孔门义理,儒家的玄思就表现在《易传》。这是中国人原有的东西,这种思考,这种义理跟讲“白是白的”不同。讲名物、名器要按数学、逻辑讲,按照数学可以计算得很清楚,按照逻辑可以明白地确定地表达出来。老子说:“两者同出”,它是无,但又是无而非无;它是有,它又是有而非有,这就是玄。这个时候,你不能像讲名物度数那样,可以用一定的概念把它说出来。可以用一定的概念,一定的名词把它说出来,这叫做可道之道。所以《道德经》说:“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可道就是可以道说。有不可道的道就是不能够用一定的概念,一定的名词去说它,这就是不可道的道。

道是双重性的道,通过有、无了解,玄是有、无两者的浑同。这是道家对道的体会。至于道家有、无怎么讲,你们要读《老子》。讲哲学要一个概念一个概念地了解,都有一定的意义。儒家的玄思在《易传》。玄思是中国本有的老名词,西方人说思辨(speculative),但是以speculative解释中国哲学中的“玄思”,不是很准确,不很恰当。因为西方speculative意思很多。依照康德(Immanual Kant)的讲法,思辨的理性对着实践的理性讲。康德在《纯粹理性之批判》一书中说,我们思考灵魂不灭、自由意志、上帝存在,这三者皆没有经验的根据,没有事实来证明,因此是纯粹思辨的,这是纯粹理性的思辨。依中国传统,肯定灵魂不灭,肯定自由意志,肯定上帝存在,都是属于玄思范围内的义理。玄思范围内的义理又名之曰“形而上的义理”,这是中国原有的意思,这也很清楚,很确定的。但西方人言speculative则很广泛。

《易传》成一套儒家的玄思。为什么说“儒家的玄思”?这表示儒家的玄思跟道家的玄思不完全相合。刚才讲“无而非无,有而非有”,那是道家的玄思,“玄”字出自《道德经》,《道德经》的本义是如此。我们讲《易传》,《易传》代表的是儒家义理,不必依照《道德经》的方式讲,体会不一样。当初我读《易经》,根据的是朱子的注,朱子之前,王弼的注称之古注。唐朝《十三经注疏》,《易经》是王弼注的,到朱子出来重注四书五经。王弼是按照道家的玄理来解释《易经》的,他的解释也是玄理,但你能说那是儒家的玄思吗?王弼依据道家的玄理注《易》,他那个注就不对了,不相应嘛。王弼的头脑根本是老子《道德经》的头脑,他注乾卦彖、象、文言,统统不对,这是可以检查出来的。就像朱子注四书,因为不相应,很多地方出错。朱子的头脑不能理解孟子。你不要以为孟子很简单,一个思想家,一个义理系统,文字很简单,朱子就是不能了解。朱子的文字程度很高,但这没有用,他还是不能了解孟子,他注孟子重要的地方注得统统不对。也不是说朱子注完全错,一般的地方,朱子注还是对的,就是重要的地方,代表孟子精神的地方,他的注就出错。所以你的理解相应不相应很重要。朱子的头脑能够了解《大学》,了解《大学》,他的头脑很容易凑泊上去。但了解《论语》、《孟子》、《中庸》,朱子大体都不成的。这么简单的四书,朱子那么了不起的人物,了解孔夫子都出问题,最严重的是错解孟子,注《孟子》根本不相应。所以朱子自己也说,他那个注就是对《大学》读得透。其他的大概都有问题。能不能读透,是相应不相应的问题。

要认真读文献,读文献最重要是求了解,而了解要相应。不相应、不了解,不要瞎讲,没有会心讲什么东西呢?现在中国人对中国古典根本头脑不相应,为什么不相应?不是说现在中国人的聪明不够,因为现在中国人的头脑横撑竖架,生命不能顺适调畅。中国人本来很聪明,很明白事理,头脑清楚,事理通达。为什么现在中国人最糊涂,最不讲理?中国人是人类,人类就有共同的理性,为什么现在中国人不完全理性呢?因为你的生命为一套意识形态横撑竖架,生命不调畅,血脉不流通。所以柏杨说这个时代中国人是最丑陋的中国人。中国人为了这些意识形态把生命横撑竖架,理性不畅达,生命不调顺。我们现在讲《易传》,讲儒家的玄思,你讲这一套,相信天主教的人听不懂,这就是终极关怀的问题。信仰不同不能沟通,到最后,你讲那么些玄理完全没有用。我相信一个上帝就完了,你那些玄理都是胡说八道。信仰不同不能沟通,就是生命不顺畅,理性不畅达。所以生于这个时代,你们要好好读哲学,要好好读康德,读批判哲学,把你的理性调畅通顺。科学是科学,道德是道德,宗教是宗教,宗教里面有基督教,有佛教,道家,系统多端,不能说单单你上天堂,我们都下地狱。天天祈祷是一个方式,你认为天天祈祷好,你天天祈祷,我也不反对。但不要以为你的信仰是唯一的信仰,唯一的真理。道家是一个大的智慧方向,代表指导人的生命的一个方向;佛教也是一个生命的方向,儒家也是一个生命的方向。安排妥当,这些都可以交谈,可以沟通。

现在中国人不了解中国的智慧,本来是我们的老祖宗,现代中国人就不懂什么老祖宗,根本读不懂,好像隔万重山一样。不读中国书嘛!你看大学教育,那些先生讲都是洋文,哪一个读中国书呢?这是严重问题。现代人读中国书最不相应。洋人头脑很清楚,很逻辑,现代人能相应,容易读懂。

《易传》解释《易经》能相应,何以见得相应呢?因为《易传》把握到《易经》的基本观念,那就是“幾”这个观念。儒家的玄思从“幾”这个观念全部展开。你看“幾”这个观念于《易经》从哪个地方表现出来。《易传》提出“幾”这个观念来了解《易经》的道理,这个了解是相应的。何以见得是相应的呢?首先要读经文,了解卦、爻辞方面何以表示出幾这个观念。幾跟经哪一方面相应呢?不是凭空来的呀!为什么单单中国儒家喜欢讲“幾”这个观念?西方人没有这个观念,科学不讲这个观念,西方哲学里面也没有这个观念。那么,《易传》所说的“幾”是从哪一方面表现出来的呢?要解答这个问题就要读《易经》、读卦辞、爻辞。要了解卦辞、爻辞。要了解卦辞、爻辞,就要先了解卦象,卦象就是一个卦的结构。

儒家两部大经影响最大,一是《易经》,一是《春秋》三传。《易经》代表儒家玄思,《公羊传》代表《春秋》大义,《春秋》大义代表儒家的社会哲学、政治哲学、历史哲学。《易经》玄思代表儒家之理智的俊逸,《春秋》大义代表儒家之道德的庄严。《易经》代表儒家之理智的俊逸,表现在两方面:一是象数,一是义理。先了解象数方面卦爻的结构,从卦爻的结构表明《易经》有它本身的象数,“幾”的观念是从象数这方面启发出来的,易理不能离开象数。

《易经》本身的象数很简单,就是一个卦是怎样构成的。“初、上、九、六,二、三、四、五。八字命爻。”你了解“初、上、九、六,二、三、四、五”这八个字,你就可以了解卦的构造,这是《易经》本身的象数。象数是两个观念,象是象,数是数。象是主观地讲,是方法学的词语,用这个方法表示一个道理,是主观的。这个“象”表示象征的意思,跟西方“象征”的意思同。基督教以十字架表示耶稣的精神,这个十字架就是象征的表示。数代表客观的宇宙的知识,这个宇宙知识是数学的知识。数是客观地讲,代表客观的实在,代表宇宙的真实。《易经》重视数的观念,这种重视数的观念跟希腊自然哲学数论派的重数不一样,希腊数论派是西方式的自然哲学,《易经》从卦爻的结构所讲的象数是中国式的自然哲学。《易经》从象数所了解的自然变化,是中国式的自然哲学,跟希腊时代苏格拉底(Socrates)以前的自然哲学不一样,这都是客观的。可以讲得明白的,各有好处,可以恰当了解,讲得好都成一套学问。中国人没有理由自卑。

(本文原载牟宗三《周易哲学演讲录》,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4年。)

原标题:《易传》——儒家的玄思

现代新儒家代表人物牟宗三先生

《易传》是解释《易经》的,解释要相应,解释得对与不对,要看相应与否。了解一个东西一定要相应,假若你要了解科学,那么你要对科学的本性有相应的体会,假若你要了解哲学,那么你要对哲学的本性有相应的体会。不相应就是外行,一说话就错。

《易传》就是十翼,十翼不必是孔子所作,但十翼出之于孔门,当无可疑。《易传》成一套玄思,代表孔门义理,这是确定的。为什么说十翼之传是孔门义理?这表示十翼之玄思是儒家的玄思,儒家的玄思与道家的玄思不同,不是同一个系统。

什么叫做“玄思”呢?“玄”这个字根据中国本有的意思,就是《道德经》所云:“此两者,同出而异名,同谓之玄。玄之又玄,众妙之门。”“玄”是中国本有的一个名词,见之于《道德经》,儒家没有这个名词,但儒家有儒家的玄思,儒家的玄思通过《易传》了解。

人的思考进至玄思的时候,境界就很高了。初步的思考是逻辑的思考,逻辑的思考是平常的思考,并不玄。玄思的境界一定比逻辑思考高,依《道德经》言玄之意义,其层次在逻辑思考之上。在中国传统里,魏晋以后的玄学是最高的学问。“玄学”这个名词不是民国初期科玄论战出现的新名词,这个名词在南北朝的时候就有。南北朝经过魏晋的玄学,到佛教传过来,天台宗智者大师把玄学看作人类最高的学问。

民国初年,科学派与玄学派论战,骂玄学派“玄学鬼”,这是古今人不相契。古人认为科学没有什么了不起,现代人崇拜科学是功利主义的观点,不是智慧的观点。照佛教讲,科学是俗谛,科学是真理,但只是俗世的真理,世俗的真理境界不是很高,普通任何一个人都可以做到。科学是最普遍的,而且实用,有效,这就是功利主义。譬如说,西医是科学的,西医有效。但你不能说中医一定无效,现在大家为什么都不相信中医呢?严格讲,中医境界层次比西医高,好中医难得,中国人称好的中医师称“神医”。西医很简单,人有physical body一面,西医就在这方面发挥功能,所以它有效。但是,人不单是一个动物,人不单有physical body一面,人还有精神生命的一面。中医治病既承认人有肉体,但不把人只当一个肉体看。所以中医境界高,难就难在你看得准不准。

世俗的真理一定要对着物理对象而立说。因为人有一个身体,假如你没有肉体,西医就无效了。宗教家相信灵魂不灭,当你的灵魂上天堂享福的时候,你就用不上西医了。没有了肉体,西医就没有了。超过俗谛而进至高一层次的境界,佛教称之为“真谛”。佛教讲真俗二谛,谛是真理,真理有“真的真理”与“世俗的真理”之分。对于俗谛而言,真谛可名之曰“超越的真理”(transcendental truth)。

《道德经》言“玄”有一定意义。《道德经》云:“此两者,同出而异名,同谓之玄。”“此两者”指什么讲?指“无”、“有”讲,无、有根源上是同一的,就是同一个根源,“同”的意思是original same。“出”是分化出来的意思,分化出来才有不同的表现,有不同表现就有两个不同的名词,分别的说才有不同的名词。有、无是道的双重性,最根本的是无,发生作用就是有。“异名”就是一方面说无,一方面说有。“同谓之玄”的同根据“此两者同”之同而来,意思是“有”与“无”同一个根源,浑然为一,故谓之“玄”。

从“异名”的立场讲,有是有,无是无。“有是有,无是无”这两句话不玄。黑是黑,白是白,这种说法在逻辑思考上是同一律的思考。有是有,无是无,就是同一律,同一律就函着矛盾律,就函着说一个东西不能同时是a,又不是a。所以,凡是我们思考遵守同一律的,统统是逻辑的思考,逻辑的思考是确定的,并不玄。故此,老子说:“同谓之玄”,这不是就分化出来之后的异名说的,而是就根源的(original)浑然为一说的。有、无者浑然为一,这个很难懂,这就是玄。

为什么说“同谓之玄”呢?这个地方就要靠理解。讲思想,讲哲学,不能先靠训诂。这个“同”不是a=a中的同,a=a是自身同一。“同谓之玄”之同是根源上浑同的意思。如果就两者“异名”说,那么有是有,无是无;但是,就同一根源说,你不能那么清楚地说有是有,无是无。这就是说,道有双重性,你要依照道的本性讲,你要体会道的本性。从根源的浑同方面看,首先说它无,但它又不一定无,它无而非无,它有有的一面,但有而非有。你从道的两面看它,它不是异名。

世间的东西,黑是黑的,白是白的,这不能乱,科学的真理是逻辑的真理,不能乱。但是,你思维道就不一定要遵守同一律,你要说它无,它无而非无,你要说它有,它又有而非有,这就是玄呀!西方人说玩弄字眼(games of words),这是不是玩弄字眼呢?这种来回转的道理,你要能彻底了解才成。

为什么说无而非无呢?平常这样说不通的,这是自相矛盾的。在逻辑上不能说a=—a。“无而非无,有而非有”,这种话来回转圈子,科学里没有这种话,逻辑里没有这种话。假如你以科学作标准,你可以骂“玄学鬼”。无而非无,当该是有,但他又说有而非有,这就是玄。为什么要这样讲呢?这就需要了解,需要体会。玄思比一般的逻辑思考高一层,比科学真理高一层。玄是深奥的意思。天地玄黄,玄者黑也。水本来很清,一点不黑,为什么看起来黑呢?因为深嘛。清浅之水没有什么深奥,清浅如水坏处就是肤浅。清浅的标准是什么呢?胡适之就是典型的清浅如水。王船山说:“害莫大于肤浅。”此言痛切之至。一般人就是贪图一时的清楚明白。

玄不是坏的意思,现代人从功利主义的立场崇拜科学,不了解玄学,讥笑“玄学鬼”,这是现代人的浅陋。现代人没有出息,不但自己没有出息,而且祸及子孙。天台宗智者大师就肯定玄学是人类最高的学问,一直到唐朝还是如此。“五四”以后中国人忘掉了,现代人崇拜科学崇拜得那么厉害,如何能懂玄学?!

魏晋人讲玄学有三玄:《老子》、《庄子》、《易经》。所以《易经》是一玄。《易传》是解释《易经》的,它代表孔门义理,儒家的玄思就表现在《易传》。这是中国人原有的东西,这种思考,这种义理跟讲“白是白的”不同。讲名物、名器要按数学、逻辑讲,按照数学可以计算得很清楚,按照逻辑可以明白地确定地表达出来。老子说:“两者同出”,它是无,但又是无而非无;它是有,它又是有而非有,这就是玄。这个时候,你不能像讲名物度数那样,可以用一定的概念把它说出来。可以用一定的概念,一定的名词把它说出来,这叫做可道之道。所以《道德经》说:“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可道就是可以道说。有不可道的道就是不能够用一定的概念,一定的名词去说它,这就是不可道的道。

道是双重性的道,通过有、无了解,玄是有、无两者的浑同。这是道家对道的体会。至于道家有、无怎么讲,你们要读《老子》。讲哲学要一个概念一个概念地了解,都有一定的意义。儒家的玄思在《易传》。玄思是中国本有的老名词,西方人说思辨(speculative),但是以speculative解释中国哲学中的“玄思”,不是很准确,不很恰当。因为西方speculative意思很多。依照康德(Immanual Kant)的讲法,思辨的理性对着实践的理性讲。康德在《纯粹理性之批判》一书中说,我们思考灵魂不灭、自由意志、上帝存在,这三者皆没有经验的根据,没有事实来证明,因此是纯粹思辨的,这是纯粹理性的思辨。依中国传统,肯定灵魂不灭,肯定自由意志,肯定上帝存在,都是属于玄思范围内的义理。玄思范围内的义理又名之曰“形而上的义理”,这是中国原有的意思,这也很清楚,很确定的。但西方人言speculative则很广泛。

《易传》成一套儒家的玄思。为什么说“儒家的玄思”?这表示儒家的玄思跟道家的玄思不完全相合。刚才讲“无而非无,有而非有”,那是道家的玄思,“玄”字出自《道德经》,《道德经》的本义是如此。我们讲《易传》,《易传》代表的是儒家义理,不必依照《道德经》的方式讲,体会不一样。当初我读《易经》,根据的是朱子的注,朱子之前,王弼的注称之古注。唐朝《十三经注疏》,《易经》是王弼注的,到朱子出来重注四书五经。王弼是按照道家的玄理来解释《易经》的,他的解释也是玄理,但你能说那是儒家的玄思吗?王弼依据道家的玄理注《易》,他那个注就不对了,不相应嘛。王弼的头脑根本是老子《道德经》的头脑,他注乾卦彖、象、文言,统统不对,这是可以检查出来的。就像朱子注四书,因为不相应,很多地方出错。朱子的头脑不能理解孟子。你不要以为孟子很简单,一个思想家,一个义理系统,文字很简单,朱子就是不能了解。朱子的文字程度很高,但这没有用,他还是不能了解孟子,他注孟子重要的地方注得统统不对。也不是说朱子注完全错,一般的地方,朱子注还是对的,就是重要的地方,代表孟子精神的地方,他的注就出错。所以你的理解相应不相应很重要。朱子的头脑能够了解《大学》,了解《大学》,他的头脑很容易凑泊上去。但了解《论语》、《孟子》、《中庸》,朱子大体都不成的。这么简单的四书,朱子那么了不起的人物,了解孔夫子都出问题,最严重的是错解孟子,注《孟子》根本不相应。所以朱子自己也说,他那个注就是对《大学》读得透。其他的大概都有问题。能不能读透,是相应不相应的问题。

要认真读文献,读文献最重要是求了解,而了解要相应。不相应、不了解,不要瞎讲,没有会心讲什么东西呢?现在中国人对中国古典根本头脑不相应,为什么不相应?不是说现在中国人的聪明不够,因为现在中国人的头脑横撑竖架,生命不能顺适调畅。中国人本来很聪明,很明白事理,头脑清楚,事理通达。为什么现在中国人最糊涂,最不讲理?中国人是人类,人类就有共同的理性,为什么现在中国人不完全理性呢?因为你的生命为一套意识形态横撑竖架,生命不调畅,血脉不流通。所以柏杨说这个时代中国人是最丑陋的中国人。中国人为了这些意识形态把生命横撑竖架,理性不畅达,生命不调顺。我们现在讲《易传》,讲儒家的玄思,你讲这一套,相信天主教的人听不懂,这就是终极关怀的问题。信仰不同不能沟通,到最后,你讲那么些玄理完全没有用。我相信一个上帝就完了,你那些玄理都是胡说八道。信仰不同不能沟通,就是生命不顺畅,理性不畅达。所以生于这个时代,你们要好好读哲学,要好好读康德,读批判哲学,把你的理性调畅通顺。科学是科学,道德是道德,宗教是宗教,宗教里面有基督教,有佛教,道家,系统多端,不能说单单你上天堂,我们都下地狱。天天祈祷是一个方式,你认为天天祈祷好,你天天祈祷,我也不反对。但不要以为你的信仰是唯一的信仰,唯一的真理。道家是一个大的智慧方向,代表指导人的生命的一个方向;佛教也是一个生命的方向,儒家也是一个生命的方向。安排妥当,这些都可以交谈,可以沟通。

现在中国人不了解中国的智慧,本来是我们的老祖宗,现代中国人就不懂什么老祖宗,根本读不懂,好像隔万重山一样。不读中国书嘛!你看大学教育,那些先生讲都是洋文,哪一个读中国书呢?这是严重问题。现代人读中国书最不相应。洋人头脑很清楚,很逻辑,现代人能相应,容易读懂。

《易传》解释《易经》能相应,何以见得相应呢?因为《易传》把握到《易经》的基本观念,那就是“幾”这个观念。儒家的玄思从“幾”这个观念全部展开。你看“幾”这个观念于《易经》从哪个地方表现出来。《易传》提出“幾”这个观念来了解《易经》的道理,这个了解是相应的。何以见得是相应的呢?首先要读经文,了解卦、爻辞方面何以表示出幾这个观念。幾跟经哪一方面相应呢?不是凭空来的呀!为什么单单中国儒家喜欢讲“幾”这个观念?西方人没有这个观念,科学不讲这个观念,西方哲学里面也没有这个观念。那么,《易传》所说的“幾”是从哪一方面表现出来的呢?要解答这个问题就要读《易经》、读卦辞、爻辞。要了解卦辞、爻辞。要了解卦辞、爻辞,就要先了解卦象,卦象就是一个卦的结构。

儒家两部大经影响最大,一是《易经》,一是《春秋》三传。《易经》代表儒家玄思,《公羊传》代表《春秋》大义,《春秋》大义代表儒家的社会哲学、政治哲学、历史哲学。《易经》玄思代表儒家之理智的俊逸,《春秋》大义代表儒家之道德的庄严。《易经》代表儒家之理智的俊逸,表现在两方面:一是象数,一是义理。先了解象数方面卦爻的结构,从卦爻的结构表明《易经》有它本身的象数,“幾”的观念是从象数这方面启发出来的,易理不能离开象数。

《易经》本身的象数很简单,就是一个卦是怎样构成的。“初、上、九、六,二、三、四、五。八字命爻。”你了解“初、上、九、六,二、三、四、五”这八个字,你就可以了解卦的构造,这是《易经》本身的象数。象数是两个观念,象是象,数是数。象是主观地讲,是方法学的词语,用这个方法表示一个道理,是主观的。这个“象”表示象征的意思,跟西方“象征”的意思同。基督教以十字架表示耶稣的精神,这个十字架就是象征的表示。数代表客观的宇宙的知识,这个宇宙知识是数学的知识。数是客观地讲,代表客观的实在,代表宇宙的真实。《易经》重视数的观念,这种重视数的观念跟希腊自然哲学数论派的重数不一样,希腊数论派是西方式的自然哲学,《易经》从卦爻的结构所讲的象数是中国式的自然哲学。《易经》从象数所了解的自然变化,是中国式的自然哲学,跟希腊时代苏格拉底(Socrates)以前的自然哲学不一样,这都是客观的。可以讲得明白的,各有好处,可以恰当了解,讲得好都成一套学问。中国人没有理由自卑。

(本文原载牟宗三《周易哲学演讲录》,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4年。)


相关文章

  • 周易人生3
  • <周易>与人生讲座初稿 金陵中学 陈柏华 第三讲 易的普遍性 上一堂课我们讲了<周易>这一名称的含义,"周"有周普.周遍的意思,又有人认为是周朝的朝代名称."易"从字的构造角度 ...查看


  • 第一讲 绪论:有关中国思想史的几个问题
  • 第一讲 绪论:有关中国思想史的几个问题 一.何谓思想史? 1.思想史的含义 思想史是人类社会意识的发展史:确切地说,思想史是理论化的人类社会思想意识的发展史.中国思想史是整个中国历史的一个组成部分,是理论化的中国社会思想意识的发展史. 2. ...查看


  • [易传]立人之道曰仁与义何以可能
  • <易传>立人之道曰仁与义何以可能 万光军(山东政法学院) 摘要:<易经>中没有仁义,<易传>却言"立人之道曰仁与义",把仁义当做人道之根本.通过溯源可知,仁义基本不是儒学首创.很可能 ...查看


  • 太极生两仪,两仪生四象,四象生八卦|易中天讲[周易]五
  • 前四期,我们分别讲述了什么是<周易>?为什么"越是高级的东西越简单"?<周易>中的阴阳之道.今天,我要讲述<周易>中的"太极生两仪,两仪生四象,四象生八卦". 认真 ...查看


  • [易经]研读报告
  • 中国语言文学系 <易经>研读报告 一.作品简介 <易经>是中国农耕文明的产物,是中国古代先民的智慧结晶,在<易经>中,没有"批八字","看手相"的内容,有的却是对中 ...查看


  • 21世纪易经文献学研究展2
  • 21世纪易经文献学研究展望 邓 声 国 (山东大学古籍整理研究所,山东 济南250100) 摘要:易学研究是当代国学研究的一个重要课题.在新世纪里,易经文献整理如何发展和继续,这是从事易学研究的文献学者需要首先思考的问题.文章针对学科的走向 ...查看


  • [邵伟华〈周易预测学〉入门]
  • 前 言 宇宙中有待揭开的奥秘太多了.许多事物看似被神化了,但现代的人们不得不承认,对于广大无垠的宇宙,人类是多么的渺小,知道的又是多么的少.当今世界科技再先进,也还是不可能完全看清宇宙的真面目. 先知先觉以趋吉避凶,是生活在这个不可测度般的 ...查看


  • 儒学与生活100分
  • 一. 单选题(题数:50,共 50.0 分) 1 道家的处事方式是一种()的态度. A.逃避 B.积极 C.散漫 D.无所谓  我的答案:A 2 四书指的是<论语>.<孟子>.<大学>和(). A.&l ...查看


  • 儒家著作文献资料全集
  • 三.儒家 著作文献资料   绿叶 搜集整理 目录 A-D E-K L-R 白虎通义 白沙集 拜经日记 北溪字义 辨惑编 表记集传 丙子易学编 伯牙琴 驳五经异义 昌黎先生集 昌言 诚斋易传 崇有论 传习录 船山遗书 春秋稗疏 春秋本例 春秋 ...查看


热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