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现代文阅读专题复习

幻灯片1

现代文阅读专题复习

幻灯片2

一、词语理解型

一般来说,高考试题测试词语的含义,特别关注词语的语境义,而不是词典中所诠释的规范义。该题型常见的命题形式有:1、结合文章内容,简要阐释某句的深刻含义;2、根据文意,写出某词的含义。

幻灯片3

【答题方略】

表面义和深层义

理解词语的含义,必须透过词语的表面义,体味其深刻的内涵:理解词语的比喻义就要搞清其比喻的对象,寻找它的本体;理解词语的象征义,就要寻找词语的象征对象;理解词语的反语义、就要将褒贬互换;理解词语的双关义就要注意它是谐音双关还是语意双关;理解代词的词义就要在上句或下句寻找释义。当然,理解词语的含义,还必须联系词语的具体语境,结合作者观点、文章主题,从所在的句、段、上下文中去找对应的阐释。

幻灯片4

【高考回放】

“好久以来,‘故乡’就在吸引着我”,句中“故乡”一词的含义是________。(方令孺《在山阴道上》,2006年高考湖南卷)

答案:①鲁迅的故乡。②作者向往的精神家园。

【语段信息】

好久以来“故乡”就在吸引着我:百草园和三味书屋,这些美妙的名称,像童话一样,时时在我思想上盘桓。我想看看咸亨酒店,土谷祠,还想看看祥林嫂放过菜篮子的小河边„„在那浓雾弥漫的黑暗时代,鲁迅先生在那里开始磨砺他的剑锋,终生把持它,划破黑暗,露出曙光。今天我决定要去瞻仰磨剑的圣地。 幻灯片5

二、句子理解型

所谓重要的句子,通常指以下几种语句:1. 结构比较复杂,意思难懂的句子;2. 使用了修辞,内涵丰富的句子;3. 揭示文章脉络层次的句子;4. 统摄全篇,或揭示文章中心、主旨、观点、情感的句子。该题型常见的命题形式有: 1. 结合文章内容,简要阐释某句的深刻含义。2. 从文中看,某句指的是什么?3. 依据某段文字,如何理解某句话的意思。

幻灯片6

一、解释句子所蕴涵的意义

二、分析句子在文中的作用

幻灯片7

【高考回放】

解释下列两句话在文中的含意。

(1)等到脚步声成为空谷足音的时候,我住的地方就到了。

曾经有很长的一段时间,我孤零零一个人住在一个很深的大院子里。从外面走进去,越走越静,自己的脚步声越听越清楚,仿佛从闹市走向深山。等到脚步声成为空谷足音的时候,我住的地方就到了。

(季羡林《马缨花》,2007年高考江苏卷)

①孤独的脚步声表明作者一步步走近住处。

②暗示了环境的幽深。

幻灯片8

【答题方略】

主要应着眼于句子本身的分析,将思维指向句子的内部,对句子的内容进行理解和阐述。通常的做法有两种:一是将使用了修辞手法的形象化的语句转化为概括性的直白的语言,二是将抽象含蓄的概念或句子转化为具体化的阐释。 幻灯片9

【高考回放】结合原文,理解下列词语和句子的含义。那将是多么滑稽的一页呀!(06江西卷《秋光里的黄金树》)

答案:对想象中的情景发出感慨:人类滥伐森林又复制树木的行为是极其荒唐可笑的。

【语段信息】

我忽然想到,当地球上砍伐掉最后一棵树的时候,人类肯定是更发达、更神奇了。但是那时人类将用什么办法复制一棵树呢?复制一棵真正的树--会增长年轮的、会发芽、开花、结果、叶子变成金币自动飘落的树--假如有谁可以做到,那无疑会成为科学史上的崭新一页。

但那将是多么滑稽的一页呀!

幻灯片10

三、筛选整合型

这种题型要求考生必须要对多方面的信息或对象进行辨别并加以选择,然后对筛选出的信息或对象进行重组、概括并将它们融为一体。常见的命题形式是:1. 文中刻画的人、事、物或景象具有怎样的特点;2. 文章分几个方面、几个阶段来写的,其变化过程是怎样的,要求概括说明。

幻灯片11

【答题方略】

筛选整合是一个化繁为简的过程。回答此类问题,要关注重要句子,如:主旨句、中心句、关键句、过渡句、感叹句、议论句等,尤其要关注文中段首的总起句、段末的总结句和段中的过渡句,这些句子往往是文章的关键所在。整合的题型一般不宜机械地摘录原文的句子,而应该紧扣题干要求,将提取的关键语句、中心词进行改造、组合、变换,使之成为全面、凝炼、流畅、符合要求的答案。另外,我们要总揽全局,总体把握,防止因答案要点不全而丢分。

幻灯片12

2008安徽卷《我与地坛》

14.文章第二段从哪三个方面表现“觉得我一个人跑出来已经玩得太久了”?请简要说明。(6分)

参考答案:(1)旧照片上的那棵老柏树现在已经死了。(自然现象)

(2)多年前到园子里找“我”的母亲已经去世。(生活变故)

(3)祭坛里的唢呐声使“我”产生了沧桑之感。(心理感受)

幻灯片13

【高考回放】 2003年全国卷《乡土情结》第1题是这样的:从文中看,乡土都给人们打下了哪些“童年的烙印”?

【语段信息】

人生旅途崎岖修远,起点站是童年。人第一眼看到的世界,就是生我育我的乡土。他从母亲的怀抱,父亲的眼神,亲族的逗弄中开始体会爱。乡土的一山一水,一草一木,都溶化为童年生活的血肉,不可分割。而且可能祖祖辈辈都植根在这片土地上,有一部悲欢离合的家史,在听祖母讲故事的同时,就种在小小的心坎里。邻里乡亲,早晚在街头巷尾、桥上井边、田塍篱角相见,音容笑貌,闭眼塞耳也彼此了解,横竖呼吸着同一的空气,濡染着同一的风习,千丝万缕沾着边。一个人为自己的一生定音定调定向定位,要经过千磨百折的摸索,前途充满未知数,但童年的烙印,却像春蚕作茧,紧紧地包着自己,又像文身的花纹,一辈子附在身上。

1

2

3

4

幻灯片14

答案:

①父母亲族的爱;

②家乡的山水草木;

③悲欢离合的家史;

④邻里乡情。

幻灯片15

四、技巧分析型

文学作品的表达技巧是丰富多彩的,有表达方式方面的技巧,有表现手法方面的技巧,有材料安排方面的技巧,有布局谋篇方面的技巧,也有修辞运用方面的技巧,每一种技巧都有其常规作用。这种题型常见的提问方式是:

1. „„作用是什么? 2. „„的好处是什么?3. 请分析„„的表达效果。4. 文中成功地运用了什么艺术手法?请简要分析。

幻灯片16

【答题方略】

文学作品的表达技巧是丰富多彩的,其作用也是异彩纷呈的,对常见的技巧必须要熟悉它的常规性作用。例如,类比的作用:以浅寓深,生动形象,通俗易懂;象征的作用:使抽象事物具体化,激发联想,感染力强;衬托的作用:突出事物特征,强化思想感情。

回答此类问题,首先要明确用了什么表现手法,其次要回答这种表现手法在文句中表现了什么内容,最后回答这种表现手法有何作用、好处或效果,并结合语境加以说明。

幻灯片17

【高考回放】

请从修辞手法和表达效果两方面对文章画线段落加以赏析。(周 涛《秋光里的黄金树》,2006年高考江西卷第17题)

【语段信息】

这时的每一棵树,都是一棵站在秋光里的黄金树,在如仪的告别式上端庄肃立。它们与落日和谐,与朝阳也和谐;它们站立的姿式高雅优美,你若细细端详,便可发现那是一种人类无法摹仿的高贵站姿,令人惊羡。它们此时正丰富灿烂得恰到好处,浑身披满了待落的美羽,就像一群缤纷的伞兵准备跳伞,商量、耳语、很快就将行动„„大树、小树、团团的树、形态偏颇的树,都处在这种辉煌的时刻,丰满成熟的极限,自我完美的巅峰,很快,这一刻就会消失,剩下一个个骨架支楞的荒野者。

幻灯片18

答案:

作者运用拟人、比喻、对比等修辞手法,从形、声、色等角度描写了秋光里的“黄金树”在告别仪式上端庄的表情,高雅的姿势,辉煌灿烂的景象,表达了作者对秋光里的“黄金树”由衷的赞美,为文意的转折作铺垫。

幻灯片19

但是太阳,他每时每刻都是旭日。他熄灭着走下山去救尽苍凉残照之际,正是他在另一面燃烧着爬上山巅布散烈烈朝晖之时。那一天,我也将沉静着走下山去,扶着我的拐杖。有一天,在某一处山洼里,势必会跑上来一个欢蹦的孩子,抱着他的玩具。

当然, 那不是我。

但是,那不是我吗?

宇宙以其不息的欲望将一个歌舞炼为永恒。这欲望有怎样一个人间的姓名,大可忽略不计。

(2008年语文高考安徽卷)

幻灯片20

16.从语言表达的角度赏析下面的句子。(4分)

他熄灭着走下山去收尽苍凉残照之际,正是他在另一面燃烧着爬上山巅布散烈烈朝晖之时。

参考答案:

①运用拟人的修辞方法,通过“走下”“爬上”等词语将太阳人格化,生动形象。 ②运用对比的表现手法,使日出与日落情景形成鲜明对照,给人以深刻的印象。 ③运用前后对称的语言形式写景,给人以整齐的美感。

幻灯片21

五、形象分析型

记叙性的写人散文或小小说与其他文学样式相比,更重视塑造人物形象,所以,对人物形象的分析鉴赏是此类文体的命题重点。常见的命题形式是:1. 请结合本文,简要分析文中某一人物形象;2. 根据原文简要描述某人外貌的具体特征;3. 请用最简洁的词语概括某人形象的内在特点;4. 请扼要评价某一人物形象。

幻灯片22

【答题方略】

怎样分析人物形象呢?首先,可以从作者对人物的肖像描写、行动描

写、语言描写、心理描写等方面入手,了解人物的语言、外貌、行动、心理等。其次,揣摩人物形象,分析人物描写中揭示的内涵,即个性特征及形象的意义。再次,体悟作者的创作意图,从作者所揭示的作品主题和情感倾向中去分析人物。 幻灯片23

【高考回放】 文中表现了“驼爷”哪些优秀的品质?结合具体描写,分点说明。(宁春强《雁阵》,2004年高考北京春季卷)

忠于职守

毫不退缩

【语段信息】

眯起眼,驼爷读狗娃脸上的那道月牙疤。“你也真够狠的,一夜间毁了那么一大片林子。”驼爷把目光撒向湖畔,五年前倒下的松林,至今还在他的心头滴血。“呐,我又栽上了。”驼爷喃喃着。驼爷是个护林员。

“哼!”狗娃重重射出一口浓痰,蓦地从袖管里抽出那把长刀。阳光兴奋地在刀片上一闪,又一闪。

嗬嗬嗬,驼爷笑了,笑得极坦然:“好歹当过兵,打过仗,啥家伙没见识过?” 狗娃一愣,顿觉眼前这个驼背老人很有些不好对付,但还是大声吼道:“你就不怕我一刀捅死你?”

驼爷仿佛什么也没听见一样,款款地卷好一支烟,款款地抽。“狗娃不是人?狗娃一点人味也没有?我不信!”说罢,驼爷又哑哑地笑,竟一脸的灿烂。

坦荡镇定

不失信心

幻灯片24

现代文阅读答题技巧

一、先整体把握文章内容,再结合题目具体阅读。

二、先确定答案范围,再筛选、整合信息。

三、善于联系上下文(观点往往紧靠材料)。

四、看清题干要求,题干怎么问就怎么答。

例:《周庄烟雨中》

作者在坐船游览后对周庄产生了一种“平安家园”

的感觉,是哪些见闻使他产生了这样的感觉?

幻灯片25

五、注意文章开头结尾,段首段尾的总结句。

《草堂诗魂》:

细雨蒙蒙,落叶飘飘。

当我来时,又是茅屋为秋风所破的季节。老天像有意在营造一份思古幽情,像有意让人来品味一种人生意蕴——文章憎命达!

“文章憎命达”是这篇文章的中心。(绝妙的文章偏偏憎恶命运的通达) 幻灯片26

六、注意文章的标题和注释,以此了解相关背景,

更好的理解文章内容。

1、标题,是文章的眼睛,往往揭示文章的主旨。

在记叙文、散文中常可作线索或抒情的主体。

如《青菜》《长城》《野性的林》

2、注释,可以帮助我们理解文章内容, 或者提供有关信息。

如:世间最美的坟墓

——记1928年的一次俄国旅行

[注]列夫.托尔斯泰(1828-1910)是19世纪末20世纪初俄国最伟大的文学家,也是世界文学史上最杰出的作家之一

“今天,在这个特殊的日子里„„”

作者为什么说“特殊的日子”?

因为这是托尔斯泰诞辰一百周年。

幻灯片27

《雪野里的精灵》 李存葆

1.文章把小花称作“雪野里的精灵”,意在表现小花的哪些特点?(4分)

美丽/纤弱 稚嫩/顽强 不怕困难/充满活力

幻灯片28

《雪野里的精灵》 李存葆

2.请赏析“看到如此众多的小生命,坚忍不拔而又蓬蓬勃勃地活在这雪地里,我的眼睛被染得灿烂起来”这句话。(4分)

运用拟人手法,写出了小生命顽强的生命力。

用鲜活生动的语言,写出了“我”见到这些小生命时的惊喜与感动之情。 幻灯片29

《雨 韵》 从维熙

1、根据文意,四季之雨分别象征了人生哪几个阶段?

春雨象征着人的童年,夏雨象征人的青年,秋雨象征着人的中年,冬雨(雪)象征人的晚年。

幻灯片1

现代文阅读专题复习

幻灯片2

一、词语理解型

一般来说,高考试题测试词语的含义,特别关注词语的语境义,而不是词典中所诠释的规范义。该题型常见的命题形式有:1、结合文章内容,简要阐释某句的深刻含义;2、根据文意,写出某词的含义。

幻灯片3

【答题方略】

表面义和深层义

理解词语的含义,必须透过词语的表面义,体味其深刻的内涵:理解词语的比喻义就要搞清其比喻的对象,寻找它的本体;理解词语的象征义,就要寻找词语的象征对象;理解词语的反语义、就要将褒贬互换;理解词语的双关义就要注意它是谐音双关还是语意双关;理解代词的词义就要在上句或下句寻找释义。当然,理解词语的含义,还必须联系词语的具体语境,结合作者观点、文章主题,从所在的句、段、上下文中去找对应的阐释。

幻灯片4

【高考回放】

“好久以来,‘故乡’就在吸引着我”,句中“故乡”一词的含义是________。(方令孺《在山阴道上》,2006年高考湖南卷)

答案:①鲁迅的故乡。②作者向往的精神家园。

【语段信息】

好久以来“故乡”就在吸引着我:百草园和三味书屋,这些美妙的名称,像童话一样,时时在我思想上盘桓。我想看看咸亨酒店,土谷祠,还想看看祥林嫂放过菜篮子的小河边„„在那浓雾弥漫的黑暗时代,鲁迅先生在那里开始磨砺他的剑锋,终生把持它,划破黑暗,露出曙光。今天我决定要去瞻仰磨剑的圣地。 幻灯片5

二、句子理解型

所谓重要的句子,通常指以下几种语句:1. 结构比较复杂,意思难懂的句子;2. 使用了修辞,内涵丰富的句子;3. 揭示文章脉络层次的句子;4. 统摄全篇,或揭示文章中心、主旨、观点、情感的句子。该题型常见的命题形式有: 1. 结合文章内容,简要阐释某句的深刻含义。2. 从文中看,某句指的是什么?3. 依据某段文字,如何理解某句话的意思。

幻灯片6

一、解释句子所蕴涵的意义

二、分析句子在文中的作用

幻灯片7

【高考回放】

解释下列两句话在文中的含意。

(1)等到脚步声成为空谷足音的时候,我住的地方就到了。

曾经有很长的一段时间,我孤零零一个人住在一个很深的大院子里。从外面走进去,越走越静,自己的脚步声越听越清楚,仿佛从闹市走向深山。等到脚步声成为空谷足音的时候,我住的地方就到了。

(季羡林《马缨花》,2007年高考江苏卷)

①孤独的脚步声表明作者一步步走近住处。

②暗示了环境的幽深。

幻灯片8

【答题方略】

主要应着眼于句子本身的分析,将思维指向句子的内部,对句子的内容进行理解和阐述。通常的做法有两种:一是将使用了修辞手法的形象化的语句转化为概括性的直白的语言,二是将抽象含蓄的概念或句子转化为具体化的阐释。 幻灯片9

【高考回放】结合原文,理解下列词语和句子的含义。那将是多么滑稽的一页呀!(06江西卷《秋光里的黄金树》)

答案:对想象中的情景发出感慨:人类滥伐森林又复制树木的行为是极其荒唐可笑的。

【语段信息】

我忽然想到,当地球上砍伐掉最后一棵树的时候,人类肯定是更发达、更神奇了。但是那时人类将用什么办法复制一棵树呢?复制一棵真正的树--会增长年轮的、会发芽、开花、结果、叶子变成金币自动飘落的树--假如有谁可以做到,那无疑会成为科学史上的崭新一页。

但那将是多么滑稽的一页呀!

幻灯片10

三、筛选整合型

这种题型要求考生必须要对多方面的信息或对象进行辨别并加以选择,然后对筛选出的信息或对象进行重组、概括并将它们融为一体。常见的命题形式是:1. 文中刻画的人、事、物或景象具有怎样的特点;2. 文章分几个方面、几个阶段来写的,其变化过程是怎样的,要求概括说明。

幻灯片11

【答题方略】

筛选整合是一个化繁为简的过程。回答此类问题,要关注重要句子,如:主旨句、中心句、关键句、过渡句、感叹句、议论句等,尤其要关注文中段首的总起句、段末的总结句和段中的过渡句,这些句子往往是文章的关键所在。整合的题型一般不宜机械地摘录原文的句子,而应该紧扣题干要求,将提取的关键语句、中心词进行改造、组合、变换,使之成为全面、凝炼、流畅、符合要求的答案。另外,我们要总揽全局,总体把握,防止因答案要点不全而丢分。

幻灯片12

2008安徽卷《我与地坛》

14.文章第二段从哪三个方面表现“觉得我一个人跑出来已经玩得太久了”?请简要说明。(6分)

参考答案:(1)旧照片上的那棵老柏树现在已经死了。(自然现象)

(2)多年前到园子里找“我”的母亲已经去世。(生活变故)

(3)祭坛里的唢呐声使“我”产生了沧桑之感。(心理感受)

幻灯片13

【高考回放】 2003年全国卷《乡土情结》第1题是这样的:从文中看,乡土都给人们打下了哪些“童年的烙印”?

【语段信息】

人生旅途崎岖修远,起点站是童年。人第一眼看到的世界,就是生我育我的乡土。他从母亲的怀抱,父亲的眼神,亲族的逗弄中开始体会爱。乡土的一山一水,一草一木,都溶化为童年生活的血肉,不可分割。而且可能祖祖辈辈都植根在这片土地上,有一部悲欢离合的家史,在听祖母讲故事的同时,就种在小小的心坎里。邻里乡亲,早晚在街头巷尾、桥上井边、田塍篱角相见,音容笑貌,闭眼塞耳也彼此了解,横竖呼吸着同一的空气,濡染着同一的风习,千丝万缕沾着边。一个人为自己的一生定音定调定向定位,要经过千磨百折的摸索,前途充满未知数,但童年的烙印,却像春蚕作茧,紧紧地包着自己,又像文身的花纹,一辈子附在身上。

1

2

3

4

幻灯片14

答案:

①父母亲族的爱;

②家乡的山水草木;

③悲欢离合的家史;

④邻里乡情。

幻灯片15

四、技巧分析型

文学作品的表达技巧是丰富多彩的,有表达方式方面的技巧,有表现手法方面的技巧,有材料安排方面的技巧,有布局谋篇方面的技巧,也有修辞运用方面的技巧,每一种技巧都有其常规作用。这种题型常见的提问方式是:

1. „„作用是什么? 2. „„的好处是什么?3. 请分析„„的表达效果。4. 文中成功地运用了什么艺术手法?请简要分析。

幻灯片16

【答题方略】

文学作品的表达技巧是丰富多彩的,其作用也是异彩纷呈的,对常见的技巧必须要熟悉它的常规性作用。例如,类比的作用:以浅寓深,生动形象,通俗易懂;象征的作用:使抽象事物具体化,激发联想,感染力强;衬托的作用:突出事物特征,强化思想感情。

回答此类问题,首先要明确用了什么表现手法,其次要回答这种表现手法在文句中表现了什么内容,最后回答这种表现手法有何作用、好处或效果,并结合语境加以说明。

幻灯片17

【高考回放】

请从修辞手法和表达效果两方面对文章画线段落加以赏析。(周 涛《秋光里的黄金树》,2006年高考江西卷第17题)

【语段信息】

这时的每一棵树,都是一棵站在秋光里的黄金树,在如仪的告别式上端庄肃立。它们与落日和谐,与朝阳也和谐;它们站立的姿式高雅优美,你若细细端详,便可发现那是一种人类无法摹仿的高贵站姿,令人惊羡。它们此时正丰富灿烂得恰到好处,浑身披满了待落的美羽,就像一群缤纷的伞兵准备跳伞,商量、耳语、很快就将行动„„大树、小树、团团的树、形态偏颇的树,都处在这种辉煌的时刻,丰满成熟的极限,自我完美的巅峰,很快,这一刻就会消失,剩下一个个骨架支楞的荒野者。

幻灯片18

答案:

作者运用拟人、比喻、对比等修辞手法,从形、声、色等角度描写了秋光里的“黄金树”在告别仪式上端庄的表情,高雅的姿势,辉煌灿烂的景象,表达了作者对秋光里的“黄金树”由衷的赞美,为文意的转折作铺垫。

幻灯片19

但是太阳,他每时每刻都是旭日。他熄灭着走下山去救尽苍凉残照之际,正是他在另一面燃烧着爬上山巅布散烈烈朝晖之时。那一天,我也将沉静着走下山去,扶着我的拐杖。有一天,在某一处山洼里,势必会跑上来一个欢蹦的孩子,抱着他的玩具。

当然, 那不是我。

但是,那不是我吗?

宇宙以其不息的欲望将一个歌舞炼为永恒。这欲望有怎样一个人间的姓名,大可忽略不计。

(2008年语文高考安徽卷)

幻灯片20

16.从语言表达的角度赏析下面的句子。(4分)

他熄灭着走下山去收尽苍凉残照之际,正是他在另一面燃烧着爬上山巅布散烈烈朝晖之时。

参考答案:

①运用拟人的修辞方法,通过“走下”“爬上”等词语将太阳人格化,生动形象。 ②运用对比的表现手法,使日出与日落情景形成鲜明对照,给人以深刻的印象。 ③运用前后对称的语言形式写景,给人以整齐的美感。

幻灯片21

五、形象分析型

记叙性的写人散文或小小说与其他文学样式相比,更重视塑造人物形象,所以,对人物形象的分析鉴赏是此类文体的命题重点。常见的命题形式是:1. 请结合本文,简要分析文中某一人物形象;2. 根据原文简要描述某人外貌的具体特征;3. 请用最简洁的词语概括某人形象的内在特点;4. 请扼要评价某一人物形象。

幻灯片22

【答题方略】

怎样分析人物形象呢?首先,可以从作者对人物的肖像描写、行动描

写、语言描写、心理描写等方面入手,了解人物的语言、外貌、行动、心理等。其次,揣摩人物形象,分析人物描写中揭示的内涵,即个性特征及形象的意义。再次,体悟作者的创作意图,从作者所揭示的作品主题和情感倾向中去分析人物。 幻灯片23

【高考回放】 文中表现了“驼爷”哪些优秀的品质?结合具体描写,分点说明。(宁春强《雁阵》,2004年高考北京春季卷)

忠于职守

毫不退缩

【语段信息】

眯起眼,驼爷读狗娃脸上的那道月牙疤。“你也真够狠的,一夜间毁了那么一大片林子。”驼爷把目光撒向湖畔,五年前倒下的松林,至今还在他的心头滴血。“呐,我又栽上了。”驼爷喃喃着。驼爷是个护林员。

“哼!”狗娃重重射出一口浓痰,蓦地从袖管里抽出那把长刀。阳光兴奋地在刀片上一闪,又一闪。

嗬嗬嗬,驼爷笑了,笑得极坦然:“好歹当过兵,打过仗,啥家伙没见识过?” 狗娃一愣,顿觉眼前这个驼背老人很有些不好对付,但还是大声吼道:“你就不怕我一刀捅死你?”

驼爷仿佛什么也没听见一样,款款地卷好一支烟,款款地抽。“狗娃不是人?狗娃一点人味也没有?我不信!”说罢,驼爷又哑哑地笑,竟一脸的灿烂。

坦荡镇定

不失信心

幻灯片24

现代文阅读答题技巧

一、先整体把握文章内容,再结合题目具体阅读。

二、先确定答案范围,再筛选、整合信息。

三、善于联系上下文(观点往往紧靠材料)。

四、看清题干要求,题干怎么问就怎么答。

例:《周庄烟雨中》

作者在坐船游览后对周庄产生了一种“平安家园”

的感觉,是哪些见闻使他产生了这样的感觉?

幻灯片25

五、注意文章开头结尾,段首段尾的总结句。

《草堂诗魂》:

细雨蒙蒙,落叶飘飘。

当我来时,又是茅屋为秋风所破的季节。老天像有意在营造一份思古幽情,像有意让人来品味一种人生意蕴——文章憎命达!

“文章憎命达”是这篇文章的中心。(绝妙的文章偏偏憎恶命运的通达) 幻灯片26

六、注意文章的标题和注释,以此了解相关背景,

更好的理解文章内容。

1、标题,是文章的眼睛,往往揭示文章的主旨。

在记叙文、散文中常可作线索或抒情的主体。

如《青菜》《长城》《野性的林》

2、注释,可以帮助我们理解文章内容, 或者提供有关信息。

如:世间最美的坟墓

——记1928年的一次俄国旅行

[注]列夫.托尔斯泰(1828-1910)是19世纪末20世纪初俄国最伟大的文学家,也是世界文学史上最杰出的作家之一

“今天,在这个特殊的日子里„„”

作者为什么说“特殊的日子”?

因为这是托尔斯泰诞辰一百周年。

幻灯片27

《雪野里的精灵》 李存葆

1.文章把小花称作“雪野里的精灵”,意在表现小花的哪些特点?(4分)

美丽/纤弱 稚嫩/顽强 不怕困难/充满活力

幻灯片28

《雪野里的精灵》 李存葆

2.请赏析“看到如此众多的小生命,坚忍不拔而又蓬蓬勃勃地活在这雪地里,我的眼睛被染得灿烂起来”这句话。(4分)

运用拟人手法,写出了小生命顽强的生命力。

用鲜活生动的语言,写出了“我”见到这些小生命时的惊喜与感动之情。 幻灯片29

《雨 韵》 从维熙

1、根据文意,四季之雨分别象征了人生哪几个阶段?

春雨象征着人的童年,夏雨象征人的青年,秋雨象征着人的中年,冬雨(雪)象征人的晚年。


相关文章

  • 高考语文复习备考计划
  • 高考语文复习备考计划(一) 语文的学习是一个长期的过程,要想在高考中取得不错的成 绩,平时的积累和领悟很重要,高三有效的复习方法也非常重要.临 考阶段的复习,应分清轻重缓急,不断总结提高.轻重缓急,指属于 记忆方面的内容, 如名句名篇, 可 ...查看


  • 高考语文备考计划
  • 2014高考语文备考计划 随着高三学生的毕业,我们高二学生也提前升入了高三,对于高三的学习,我们不能没有计划.2013年高考语文命题体现了"稳中有进.实中有活"的特点,凸显语文性,蕴涵语文味,既保持了高考试题的特色,又体 ...查看


  • 新课改实践中的思考--学习叶圣陶教育思想读书笔记之一
  • 新课程背景下如何有效开展阅读教学,这是摆在我们每一个语文教师的面前的一个重要的问题.因为我们面对的实际情况是:没有考虑到学生初到高中的阅读心理的特点,就把原来编排得非常有意思的阅读顺序打乱,完全回到新课改之前,按照文体分类来实施教学,使得原 ...查看


  • "高中语文文本专题性研读"课题研究方案
  • 高中语文文本专题性研读"课题研究方案 QQ空间新浪微博腾讯微博人人网网易微博更多0 [内容简介] "高中语文文本专题性研读"课题研究方案一.课题的提出: 高中语文新教材,增添了许多文化的元素,它的正式使用,为高 ...查看


  • 高中语文教研组计划
  • 高中语文教研组计划第一篇:2013-2013学年度第一学期高中语文教研组 本学期根据学校认真贯彻新课程改革精神,全方位推行创新教育,全面实施课程改革实验,为了提高教育质量和教学质量,制订本学期: 一.工作思路 本学期主要工作以学习新&quo ...查看


  • 上海语文学科知识分析
  • 第一部分:小学语文 专题一:小学语文各年级知识点: 一年级 :拼音 汉字 词组 简单句 古诗的背诵 看图说话 汉语拼音 1.掌握23个声母:b p m f d t n l g k h j q x z c s zh ch sh r y w 2 ...查看


  • 高三语文备考经验总结
  • 抓基础厚积薄发 重细节有的放矢 --实验高中2017届高三语文备考工作总结 2017年的高考早已尘埃落定,在上级主管部门的正确指导下,在全校教职员工的支持下,高三师生戮力同心,圆满完成了市教育局给我校分配的高考任务,同时,语文学科也取得了不 ...查看


  • 初中升高中语文衔接班第1讲
  • 初中升高中语文衔接班第1讲 类型:初三教案 加入时间:2007年7月24日12:42 课堂学生管理利器(中小学学生学习跟踪软件) 2010中考语文专题复习资料 2010高考语文专题复习资料 初中朗读音频大全 高中朗读音频大全 免费下载新华字 ...查看


  • 2016广东高考全国卷考纲
  • 语 文 一.全国卷与广东卷的相同点 1.命题依据相同.二者都是以<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语文考试大纲(课程标准实验·2015年版>为依据, 都体现了<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的基本要求,现代文阅读都有必考 ...查看


热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