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园园本教研存在的问题
自“以园为本教研制度建设”项目启动以来,园本教研被幼儿园看作是贯彻落实《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促进教师专业自主成长、推动幼儿园教育质量提高的有效途径,受到了普遍重视。但是,园本教研在幼儿园尚处于起步阶段,多数幼儿园的园本教研还处于低效状态,不能有效解决教育工作中的实际问题。分析幼儿园园本教研活动中现存的问题,将有助于幼儿园认识和解决问题,提高园本教研的有效性。
一、现存问题分析
问题一:教师主体性的缺失
教研活动是幼儿园的一项常规活动,多年以来一直遵循着自上而下的固定模式,多数幼儿园开展园本教研时同样依照这种模式,即在学期初就已经由园长或教研组长做好了教研计划,然后由园长或教研组长依据计划定期组织开展活动。在这种模式的教研活动中,园长或教研组长作为教研活动的发起者、主导者和考核者,集中掌握话语权,主导着教研活动的全过程,教师则是教研活动的参与者和被考核者,在教研活动中处于被动学研的状态,多以倾听和记录为主,主体性得不到体现。而在参与幼教教研片组织的教研计划交流时也发现,一些幼儿园在制定教研计划前,没有对幼儿园教育教学、教研、教师、幼儿发展等现状进行分析,教研计划的大部分内容都来自于组织者,研究问题与老师的问题不一致,研究的内容与教师的需要有差距,学研内容本身不能引起教师的学习兴趣,直接导致了教师对教研活动的被动应付,学习研究的效果不佳。
问题二:缺乏有效引导
在参加幼儿园教研活动中还发现,一些幼儿园虽然已经能够把握园本教研的特征,教研模式得到优化,教研氛围比较浓厚,在教研活动中教师的表现也很积极,但教研质量却得不到明显的提高。究其原因主要是教研组织者对教研活动缺乏有效引导,具体表现为以下几种情况:
(1)组织者的强势引导。我们在一些幼儿园的教研活动中可以感受到,由于教研组织者的能力较强,因此在教研活动中始终处于主导地位,有的组织者由于引导过多,致使教师在教研活动中失去了话语权,有的组织者虽然能够引导老师在教研活动中畅所欲言,但又总想在最后给出老师一个固定的答案,使老师养成了依赖组织者、崇拜权威的学习习惯,而固定答案又常常使老师在实践中困惑,因为固定答案来自组织者的观点,受组织者个人观点和已有经验的影响,与老师的经验存在差异。同时,固定的答案只能解决某一特定教育事件的问题,给不了老师解决问题的方法,老师没有独立思考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缺乏有效引导。在更多的幼儿园里我们会看到,由于组织者的能力有限,不能适时介入教研活动给予引导,致使教研活动研而无效,研得不深入,有时只是泛泛而谈,不能解决教育过程中的实质问题;
(3)没有引导。组织者只是提出教研主题,任教师自由研讨,这样研讨只能是“原地打转”或是不自觉的偏离主题,教师能力得不到提升;
(4)错误引导。我们在个别幼儿园还看到,由于组织者本身业务能力较差,所以,在教
研活动中传递给老师的是错误的信息和观念,这是最可怕的。
问题三:研究主题不突出
教研活动的主题不突出也是影响教研活动有效性的一个主要原因,具体表现为:
(1)研究的主题偏大,难以深入探讨。如:某幼儿园的一次园本教研活动主题是“幼儿一日生活的优化”,一日生活优化包括很多内容,靠一次教研活动是不能完成的,有效的做法是将其分解成若干小主题,分内容、分阶段的进行研讨;
(2)研讨话题的游离。目前很多老师还没有养成围绕主题谈话的习惯,在幼儿园教研活动中经常会发现,教师的研讨话题会随着同伴的话题而不断地转移,教师的观点也会随着前面发言者的观点而改变,如果没有高水平的专业人员引领,教研活动的研讨就会慢慢变成畅谈会,预先想解决的问题得不到解决,最终导致教研活动的低效或无效。
问题四:研究内容不系统
在查看幼儿园的教研计划时发现,有些幼儿园的研究内容只是不同问题的罗列,对某一问题没有系统的研究,有些幼儿园的研究计划虽然在一段时间内成系统研究,但学期或学年之间没有衔接,多数幼儿园没有园本教研的长期整体规划。如:在一个幼儿园的教研计划中显示,九月份的教研内容是“幼儿常规培养”,十月份的教研内容是“怎样组织好幼儿课间操”,十一月份的教研内容是“如何在一日生活中渗透识字”,十二月份的教研内容是“如何提高教学活动的有效性”。从这个案例可以看出,幼儿园的每一个月都有一个独立的教研内容,且内容之间没有内在的联系,而每一个研究内容又都很大,不是一个月的教研活动可以解决的问题,这样下去,教研活动只是走了形式,已有的问题得不到彻底解决。
问题五:研究成果不能在实践中落实
园本教研的主要特点是研究解决教师自己的问题,但是在实践中却发现,教研活动的结果常常是“教师都清楚怎么做,但就是做不好”,或者是已经通过教研活动解决的问题却经常在工作中再现,究其原因主要是幼儿园没有关注到园本教研成果的管理和使用,这也是当前被多数幼儿园忽略的问题。
二、加强园本教研有效性的对策思考
(一)转变观念是前提。首先,教研活动的组织者要转变观念,明确教师是教研活动的主体,在教研活动中要关注本园教师的问题,并引导教师自己解决问题,要通过多种方式调动教师的学研积极性;同时,作为教研活动主体的教师也要改变已有的观念,不能将教研活动看作是工作任务,要将教研活动视作自己专业成长的给养所,将教研活动看作是幼儿园给予的最好精神福利,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以这样的心态去参加教研活动才会收到好的效果。
(二)合理规划是根本。幼儿园园本教研也要有长期规划和短期计划。长期规划与幼儿园的发展方向密切相关,可以保证教研的系统深入,短期计划是长期规划的具体化,也是对长期规划的补充,一般要根据现时情况增加研究内容。当前,幼儿园都能制定短期的教研计划,如:学期计划和学年计划,但针对教研活动的长期规划却普遍缺乏,应当引起重视。幼儿园在制定教研规划前,一方面要作广泛调查,详细了解幼儿园、家长、社区、教师、幼儿
的情况,根据幼儿园实际情况和发展需要进行规划,同时也要寻求专家的引领,让专家帮助把握方向,避免走弯路。短期计划虽然是长期规划的具体化,但制定短期计划前同样要对幼儿园的现状进行分析,对教师在教育实践中出现的问题进行调查和整理。短期计划的制定以教研组织者为主,也要有教师代表的参与,制定好的计划可以在教研片进行交流,发挥团队互助的作用,以保证计划的科学性、适宜性和可行性。具体到每一次的教研活动组织,组织者也要像老师上课一样,在活动前要了解教师的情况,写出详细的活动计划,作好充分的活动准备,尽可能多的收集相关信息,预想教研活动中教师可能作出的反映和可能生成的话题,为教研活动的顺利开展做好充分的准备。
(三)有效引导是关键。在园本教研工作中,教育专家的引领是必需的,但专家的引领毕竟是有限的,能深入幼儿园进行指导的专家屈指可数,而幼儿园又那么多,具体到一所幼儿园的指导次数就更加有限了。所以专家只能在教育理念、研究方向、研究方法等大的方面做出引领,很多具体的问题还要幼儿园自己研究解决,而在这其中幼儿园教研组织者的能力就显得非常重要。但是,不容乐观的是,目前多数幼儿园的教研活动组织者仍然缺乏应有的专业素养,不能很好地发挥专业引领的作用。因此需要从多方面着手,加强教研组织者的培养。首先,可以由区或教研片围绕园本教研对业务骨干进行系统的培训;同时,可以在教研片建立业务骨干团队,定期开展学习研讨活动,在同伴互助的团队中提高业务水平;第三,教研组织者的自学自培也是非常重要的,在日常工作中应当加强业务学习,多收集幼教信息,多深入实践了解教育教学中的实际情况,多参与园内园外的教研活动,不断提高自身的专业素质。
(四)深入反思不可少。提高教研活动的有效性,周密计划和充分准备是前提,有效的组织和引导是关键,做好教研活动后的反思也是不可少的。目前多数幼儿园的教研组织者还没有养成对教研活动进行反思的习惯,一些幼儿园的教研组织者虽然也有反思,但没有深入持久的进行。在教研活动之后,很有必要做一个认真的反思,反思预定计划的完成情况,反思教研过程中教师之间的互动状况,在反思中提升经验,在反思中发现困惑和问题,在反思中提升的经验要及时进行书面总结,在反思中出现的疑惑要通过查询资料或理论学习来解答,在反思中发现的问题要思考改进的措施,反思还会带给教研工作带来很多新的启发,许多好的创意都来自反思。
(五)研以致用是根本。教研活动的主要目的就是解决教育实践中的问题,提高幼儿园教育质量。但是,我们从幼儿园教育质量的现状就可以看出很多幼儿园的教研活动还不能有效解决教育实践问题,一些幼儿园的教研活动虽然现时解决了问题,但过后问题又重新出现。而通过对一些优质幼儿园的调查分析发现,他们不仅都能很好地开展以园为本的教研活动,而且都能将园本教研的结果通过一系列有效措施落实到具体的工作中,其中有两点做法很值得借鉴:
1、将研究成果转化为工作规范,通过制度来保障落实;
2、将研究成果通过图片、文字等形式转化为园本资源,为园内老师储备经验,老师随时可以提取并使用这些经验。
结语:以上是幼儿园园本教研工作中经常见到的问题,但不是每个幼儿园都存在以上几点问题,不同层次的幼儿园存在的问题可能会不同。幼儿园只有找准自己的问题并有针对性地解决问题,才能提高园本教研的有效性,推进幼儿园教育的优质发展。
幼儿园园本教研存在的问题
自“以园为本教研制度建设”项目启动以来,园本教研被幼儿园看作是贯彻落实《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促进教师专业自主成长、推动幼儿园教育质量提高的有效途径,受到了普遍重视。但是,园本教研在幼儿园尚处于起步阶段,多数幼儿园的园本教研还处于低效状态,不能有效解决教育工作中的实际问题。分析幼儿园园本教研活动中现存的问题,将有助于幼儿园认识和解决问题,提高园本教研的有效性。
一、现存问题分析
问题一:教师主体性的缺失
教研活动是幼儿园的一项常规活动,多年以来一直遵循着自上而下的固定模式,多数幼儿园开展园本教研时同样依照这种模式,即在学期初就已经由园长或教研组长做好了教研计划,然后由园长或教研组长依据计划定期组织开展活动。在这种模式的教研活动中,园长或教研组长作为教研活动的发起者、主导者和考核者,集中掌握话语权,主导着教研活动的全过程,教师则是教研活动的参与者和被考核者,在教研活动中处于被动学研的状态,多以倾听和记录为主,主体性得不到体现。而在参与幼教教研片组织的教研计划交流时也发现,一些幼儿园在制定教研计划前,没有对幼儿园教育教学、教研、教师、幼儿发展等现状进行分析,教研计划的大部分内容都来自于组织者,研究问题与老师的问题不一致,研究的内容与教师的需要有差距,学研内容本身不能引起教师的学习兴趣,直接导致了教师对教研活动的被动应付,学习研究的效果不佳。
问题二:缺乏有效引导
在参加幼儿园教研活动中还发现,一些幼儿园虽然已经能够把握园本教研的特征,教研模式得到优化,教研氛围比较浓厚,在教研活动中教师的表现也很积极,但教研质量却得不到明显的提高。究其原因主要是教研组织者对教研活动缺乏有效引导,具体表现为以下几种情况:
(1)组织者的强势引导。我们在一些幼儿园的教研活动中可以感受到,由于教研组织者的能力较强,因此在教研活动中始终处于主导地位,有的组织者由于引导过多,致使教师在教研活动中失去了话语权,有的组织者虽然能够引导老师在教研活动中畅所欲言,但又总想在最后给出老师一个固定的答案,使老师养成了依赖组织者、崇拜权威的学习习惯,而固定答案又常常使老师在实践中困惑,因为固定答案来自组织者的观点,受组织者个人观点和已有经验的影响,与老师的经验存在差异。同时,固定的答案只能解决某一特定教育事件的问题,给不了老师解决问题的方法,老师没有独立思考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缺乏有效引导。在更多的幼儿园里我们会看到,由于组织者的能力有限,不能适时介入教研活动给予引导,致使教研活动研而无效,研得不深入,有时只是泛泛而谈,不能解决教育过程中的实质问题;
(3)没有引导。组织者只是提出教研主题,任教师自由研讨,这样研讨只能是“原地打转”或是不自觉的偏离主题,教师能力得不到提升;
(4)错误引导。我们在个别幼儿园还看到,由于组织者本身业务能力较差,所以,在教
研活动中传递给老师的是错误的信息和观念,这是最可怕的。
问题三:研究主题不突出
教研活动的主题不突出也是影响教研活动有效性的一个主要原因,具体表现为:
(1)研究的主题偏大,难以深入探讨。如:某幼儿园的一次园本教研活动主题是“幼儿一日生活的优化”,一日生活优化包括很多内容,靠一次教研活动是不能完成的,有效的做法是将其分解成若干小主题,分内容、分阶段的进行研讨;
(2)研讨话题的游离。目前很多老师还没有养成围绕主题谈话的习惯,在幼儿园教研活动中经常会发现,教师的研讨话题会随着同伴的话题而不断地转移,教师的观点也会随着前面发言者的观点而改变,如果没有高水平的专业人员引领,教研活动的研讨就会慢慢变成畅谈会,预先想解决的问题得不到解决,最终导致教研活动的低效或无效。
问题四:研究内容不系统
在查看幼儿园的教研计划时发现,有些幼儿园的研究内容只是不同问题的罗列,对某一问题没有系统的研究,有些幼儿园的研究计划虽然在一段时间内成系统研究,但学期或学年之间没有衔接,多数幼儿园没有园本教研的长期整体规划。如:在一个幼儿园的教研计划中显示,九月份的教研内容是“幼儿常规培养”,十月份的教研内容是“怎样组织好幼儿课间操”,十一月份的教研内容是“如何在一日生活中渗透识字”,十二月份的教研内容是“如何提高教学活动的有效性”。从这个案例可以看出,幼儿园的每一个月都有一个独立的教研内容,且内容之间没有内在的联系,而每一个研究内容又都很大,不是一个月的教研活动可以解决的问题,这样下去,教研活动只是走了形式,已有的问题得不到彻底解决。
问题五:研究成果不能在实践中落实
园本教研的主要特点是研究解决教师自己的问题,但是在实践中却发现,教研活动的结果常常是“教师都清楚怎么做,但就是做不好”,或者是已经通过教研活动解决的问题却经常在工作中再现,究其原因主要是幼儿园没有关注到园本教研成果的管理和使用,这也是当前被多数幼儿园忽略的问题。
二、加强园本教研有效性的对策思考
(一)转变观念是前提。首先,教研活动的组织者要转变观念,明确教师是教研活动的主体,在教研活动中要关注本园教师的问题,并引导教师自己解决问题,要通过多种方式调动教师的学研积极性;同时,作为教研活动主体的教师也要改变已有的观念,不能将教研活动看作是工作任务,要将教研活动视作自己专业成长的给养所,将教研活动看作是幼儿园给予的最好精神福利,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以这样的心态去参加教研活动才会收到好的效果。
(二)合理规划是根本。幼儿园园本教研也要有长期规划和短期计划。长期规划与幼儿园的发展方向密切相关,可以保证教研的系统深入,短期计划是长期规划的具体化,也是对长期规划的补充,一般要根据现时情况增加研究内容。当前,幼儿园都能制定短期的教研计划,如:学期计划和学年计划,但针对教研活动的长期规划却普遍缺乏,应当引起重视。幼儿园在制定教研规划前,一方面要作广泛调查,详细了解幼儿园、家长、社区、教师、幼儿
的情况,根据幼儿园实际情况和发展需要进行规划,同时也要寻求专家的引领,让专家帮助把握方向,避免走弯路。短期计划虽然是长期规划的具体化,但制定短期计划前同样要对幼儿园的现状进行分析,对教师在教育实践中出现的问题进行调查和整理。短期计划的制定以教研组织者为主,也要有教师代表的参与,制定好的计划可以在教研片进行交流,发挥团队互助的作用,以保证计划的科学性、适宜性和可行性。具体到每一次的教研活动组织,组织者也要像老师上课一样,在活动前要了解教师的情况,写出详细的活动计划,作好充分的活动准备,尽可能多的收集相关信息,预想教研活动中教师可能作出的反映和可能生成的话题,为教研活动的顺利开展做好充分的准备。
(三)有效引导是关键。在园本教研工作中,教育专家的引领是必需的,但专家的引领毕竟是有限的,能深入幼儿园进行指导的专家屈指可数,而幼儿园又那么多,具体到一所幼儿园的指导次数就更加有限了。所以专家只能在教育理念、研究方向、研究方法等大的方面做出引领,很多具体的问题还要幼儿园自己研究解决,而在这其中幼儿园教研组织者的能力就显得非常重要。但是,不容乐观的是,目前多数幼儿园的教研活动组织者仍然缺乏应有的专业素养,不能很好地发挥专业引领的作用。因此需要从多方面着手,加强教研组织者的培养。首先,可以由区或教研片围绕园本教研对业务骨干进行系统的培训;同时,可以在教研片建立业务骨干团队,定期开展学习研讨活动,在同伴互助的团队中提高业务水平;第三,教研组织者的自学自培也是非常重要的,在日常工作中应当加强业务学习,多收集幼教信息,多深入实践了解教育教学中的实际情况,多参与园内园外的教研活动,不断提高自身的专业素质。
(四)深入反思不可少。提高教研活动的有效性,周密计划和充分准备是前提,有效的组织和引导是关键,做好教研活动后的反思也是不可少的。目前多数幼儿园的教研组织者还没有养成对教研活动进行反思的习惯,一些幼儿园的教研组织者虽然也有反思,但没有深入持久的进行。在教研活动之后,很有必要做一个认真的反思,反思预定计划的完成情况,反思教研过程中教师之间的互动状况,在反思中提升经验,在反思中发现困惑和问题,在反思中提升的经验要及时进行书面总结,在反思中出现的疑惑要通过查询资料或理论学习来解答,在反思中发现的问题要思考改进的措施,反思还会带给教研工作带来很多新的启发,许多好的创意都来自反思。
(五)研以致用是根本。教研活动的主要目的就是解决教育实践中的问题,提高幼儿园教育质量。但是,我们从幼儿园教育质量的现状就可以看出很多幼儿园的教研活动还不能有效解决教育实践问题,一些幼儿园的教研活动虽然现时解决了问题,但过后问题又重新出现。而通过对一些优质幼儿园的调查分析发现,他们不仅都能很好地开展以园为本的教研活动,而且都能将园本教研的结果通过一系列有效措施落实到具体的工作中,其中有两点做法很值得借鉴:
1、将研究成果转化为工作规范,通过制度来保障落实;
2、将研究成果通过图片、文字等形式转化为园本资源,为园内老师储备经验,老师随时可以提取并使用这些经验。
结语:以上是幼儿园园本教研工作中经常见到的问题,但不是每个幼儿园都存在以上几点问题,不同层次的幼儿园存在的问题可能会不同。幼儿园只有找准自己的问题并有针对性地解决问题,才能提高园本教研的有效性,推进幼儿园教育的优质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