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国文学史简答题

分析浮士德的形象及其意义。

歌德创作的诗剧《浮士德》中的浮士德是上升时期资产阶级先进分子的象征形象。

1、浮士德是一种积极进取精神的代表,是一个自强不息、执著探索者的形象。作者让他经历各种诱惑和考验。同梅非斯特打赌,激起他重新探索信念;热恋的悲剧使他不再追求感官的享受;从政的悲剧使他逃避现实;古典理想的幻灭,使他重新回到现实中寻找实现理想的途径。他永不满足、永不示弱、探求不止、始终向上向善。这些构成了他性格上最鲜明的特征。

2、具有人身上鲜明的两重性:一方面受生命本能情欲的驱使,常常沉迷于名利、地位、权势、女人和美等现实欲望中;另一方面,他又未被这些所迷惑,不断的超越自我,走向新生活。一方面追求真理创造事业,一方面又迷恋儿女私情。他一方面是理想社会的追求者,一方面又是王权的支持者。这种“灵与肉”,“善与恶”的矛盾。体现了歌德唯物主义辩证法的思想,也展示了人类复杂性和真实性。也反映了人类追求真理的艰巨性。

意义:向人们指出了精神净化的道路,指出了人生的意义和人们应追求的生活理想,把人们引向崇高的理想而奋斗不息的伟大道路。

浮士德与梅菲斯特的关系。

在诗剧中,浮士德与梅非斯特,一善一恶,一正一反,相克相生,相反相成,构成辨证的统一体。

1、首先,浮士德与梅非斯特的性格是对立的。

2、其次,浮士德与梅非斯特又是相互依存、不可或缺的统一体。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方面,梅非斯特的“作恶”在客观上有“造善”的功能,他是浮士德探索人生的“恶动力”。另一方面,浮士德的“内宇宙”也是一个善恶统一体,

3、第三,浮士德的善与梅非斯特的恶,共同构成了完整人性的两面(资产阶级的二重性),即天使的一面和魔鬼的一面,

浮士德与梅非斯特这一对矛盾统一体,是歌德运用辩证法的杰作,它以丰富的哲理意味和寓言色彩,给后世读者以无尽的启迪。

梅菲斯特作恶造善的意义 。

靡菲斯特是恶的化身,是否定精神的象征。其作恶是动机,造善是效果,构成完整人性的两面性,是善与恶的辩证统一体。他引诱浮士德不断的毁坏人们认为不应该毁坏的东西,从事海盗抢劫,体现了凶残冷酷的罪恶本质。然而,他又是浮士德探索人生的“恶动力”。正是他的作恶促使浮士德不断提高自己,向更高更广阔的境界飞翔。同时,他也是歌德的代言人,诗人常借他之口讽刺揭露社会的黑暗腐朽,阐述生活哲理,使诗剧充满讽刺和批判精神。而利用矛盾和对比手法塑造人物形象,是《浮士德》的一个重要特色,梅菲斯特蔑视人类理智、否定人生,正好衬托了浮士德积极进取、热爱人生的精神。

司汤达的心理描写。

司汤达是世界上第一个自觉运用心理分析的小说家。

1、 他的心里分析可称为心里独白或作者插话。其心里独白有时是人物连续的思索,有时是

人物突然下的一个决心。而插话有时是与人物当时的心里紧密相连,有时是对人物的行动发表自己的看法。

2、 他采取客观的叙述方法。

3、 其风格极其纯净、简介。他欣赏《民法》的简练,《红与黑》就是简洁、清新、自然、

流畅风格的典范。

4、 他的人物塑造也非常成功。他的主人公都是强者,他们个性坚强,激情满怀,毅力过人,

企图使世界屈服于自己的准则。次要人物也十分生动,连出现过一两次的人物也能给读者留下深刻印象。

于连的形象分析:

斯丹达尔的长篇小说《红与黑》中的主人公于连是个人奋斗型小资产阶级知识分子。

于连是个性复杂、充满矛盾的人物。他出身寒微,从小受父兄虐待,养成了多疑、敏感和顽强的性格。他英俊,聪颖,记忆力惊人,常为自己的天资与低下的地位不相称而苦恼。他读过卢梭的《忏悔录》,受到启蒙思想的熏陶。他把拿破仑奉为神明,梦想追随这位伟人去建功立业,最终穿上将军服。但拿破仑的垮台堵死了这条飞黄腾达的路。这个既无门第又无财产、但雄心勃勃的年轻人认为,在教会势力猖獗的复辟时期,唯有披上教士的黑色道袍才有出头之日。于连高傲而自尊,鄙夷外省那些趾高气扬、卑劣无能的贵族和资产者。但为了向上爬,他不惜扮演伪君子的角色。于连蔑视生活腐化奢侈、看重风度的巴黎贵族,同时又梦想成为他们当中的一员,享受他们的某些特权。于连热烈地追求爱情和幸福,但爱情和野心在他内心时时发生激烈的冲突。于连的人生悲剧,是复辟时期下层平民青年无法施展才能和抱负的社会悲剧。

于连带着轻蔑和挑战的神情屹立着,控诉贵族、有产者和教士们的种种争权夺利、尔虞我诈、假仁假义的罪恶勾当,揭露了保王党和教会反动势力沆瀣一气复辟封建旧秩序的阴谋,深刻地表现了1814年至1830年法国社会的本质特征。

于连典型意义:

斯丹达尔的长篇小说《红与黑》中的主人公于连是法国复辟王朝时期个人奋斗者的典型。 1 于连的阶级地位和所受的教育,决定了他的英雄主义热情和虚荣心。

出生地位低下,于连很早就形成了一种反抗和仇恨贵族大资产阶级的心理。爱读书身受启蒙思想的影响,培养了他的平民崇拜拿破仑,希望自己能建功立业,然而封建等级制使他希望破灭;而后他看到教会盛极一时,他投靠了教会,于连以虚伪为武器、以反抗和投协为手段,开始了个人奋斗式的道路。

2 于连的性格是矛盾的。受压后就反抗,当个人名利得到满足后就妥协、投降。

在德·瑞拉市长家做家庭教师,具有平民意识的他应聘的条件是和主人桌吃饭,显示出反抗的精神。

在贝尚神学院:为了出人头地,于连在险恶的环境中把对教会的仇恨埋在心底。不信教却是神学院最虔诚的教徒,又是彼拉院长的宠儿。在这里具有对抗意识的青年逐渐成了一个和教会同流合污的野心家。

在木尔侯爵府:于连为了实现自己的野心,忠心为侯爵效劳、和侯爵女儿玛特儿恋爱、结婚最终得到了一份颇丰的地产和官衔。

3 于连的平民阶级意识并未完全泯灭。

入狱后,他开始反省,认识所走的道路的虚伪和痛苦。法庭演说是于连对贵族大资产阶级的谴责和对社会的抗议,也是他反抗精神的爆发和悲剧命运的总结。

4人物形象的局限性。

他的行动是个人盲目的,他的反抗具有极大的动摇性,一旦个人的追求满足后就妥协投降。

《人间喜剧》的由来

《人间喜剧》:巴尔扎克小说创作的总称,受《神曲》启发而命名,计划写143部,完成了91部。

《人间喜剧》的研究

巴尔扎克用分类整理和人物再现法把作品连成整体,全作分为“风俗研究”、“分析研究”、“哲学研究”三大部分,其中“风俗研究”又分为私人生活、巴黎生活、乡村生活、外省生活、政治生活和军事生活六大场景。

《人间喜剧》的主题

《人间喜剧》展示了法国社会的整个面貌,其社会历史内容可以归纳为——贵族衰亡、资产者发迹、金钱罪恶,被称为三大主题。

一、贵族衰亡

《人间喜剧》写出了资产阶级以充满铜臭味的金钱为炮弹,在三个战场上,发起对封建阶级的猛攻,使贵族连遭惨败。

第一战场:老一代被金钱打倒。代表作是:《古物陈列室》、《农民》。 第二战场:新一代被金钱腐蚀。代表作为《高老头》。

第三战场:妇女被金钱轰走。表现为太太们情场失意,小姐们婚姻不幸这两个方面。代表作《弃妇》、《苏城舞会》。

二、资产者发迹 在《人间喜剧》中,巴尔扎克成功地塑造出一系列取代贵族而入主社会的资产者形象,大致由三类人构成:

1.具有资本原始积累时期特点的老一代资产者形象。代表人物《高利贷者》中高布赛克。剥削方式单一,经营手段落后;生活方式陈旧,极端吝啬,这是资本主义早期剥削者的特点。

2.具有过渡时期,即自由竞争时期特点的资产者形象。代表人物《欧耶妮·葛朗台》中的老葛朗台。剥削方式具有多样性,经营手段带有投机性;生活方式仍带有早期资产者极度吝啬的特点。

3.具有垄断时期金融寡头特征的新一代资产者形象。代表人物《纽沁根银行》中的纽沁根。剥削方式带有更大的冒险性和欺骗性,经营手段超越经营范围,向政权渗透;生活方式现代化,纸醉金迷,穷奢极欲。他展示了经济命脉的掌管者同国家政权的掌管者开始勾结的垄断资本已初露端倪。

三、金钱罪恶

1.毁灭人性、败坏良心。

金钱调动起全社会所有成员的卑劣情欲,人人都毫无例外地追逐金钱,它把一切统统淹没在利己主义的冰水之中,导致良心萎缩、野心滋长、道德堕落、人欲横流。代表作《高老头》、《贝姨》。

2.毁灭爱情、败坏家庭。

金钱成为夫妻结缘的唯一纽带。爱情、婚姻、家庭都是以金钱为轴心而展开的,金钱导演出一幕幕悲剧、喜剧、丑剧和闹剧。代表作《欧也妮· 葛朗台》、《夏倍上校》。

3.毁灭社会、败坏国家。

金钱犹如无孔不入的黄色魔鬼渗入到全社会的各个角落,收买了当权者的人心,使大人物堕落为

《人间喜剧》的描绘重点

1、描写人性中的“热情”:巴尔扎克在突出人物的个性特征时,尤其善于突出

2、 肯定理性对“热情” 的约束

《人间喜剧》的艺术表现手法——人物再现法

就是将同一个人物,让他在不同作品中连续出现。每出现一次,就展示其性格的一个侧面,最后,将这些作品情节贯穿起来,就形成了人物的思想发展轨迹,从而多角度,多层次地再现其性格的全部。比如拉斯蒂涅,在《高老头》中只是写野心家的雏形,在《纽沁根银行》中,发展为野心家的典型,在《贝姨》与《阿尔西的议员》中,是个挤进贵族行列的豺狼般的金融寡头了。

艾玛的形象

1、 在脱离现实的教育中建立完美的形象:少女时代的她是单纯、活泼、率直的,对未来充

满希望和想象。当她第一次听到那充满浪漫主义色彩,令人伤感的哀恸久久回荡,在跟尘世和来世的呼喊遥相呼应的时候,她开始了对外面世界无限的遐想。

2、 用完美理想构筑爱情的祭坛:遇到夏尔的时候,爱玛的心被触动了,她怀着美好的希望

嫁给夏尔式。然而在婚后面对夏尔的麻木,不解风情,她开始了任性,脾气也变得暴躁,这是她在挣扎,在矛盾,无奈而痛苦。

3、 用自我毁灭躲避现实:当她碰到罗道尔夫,她以为得到了真正的幸福,却被无情的抛弃

了。而后来为莱昂的付出让她彻底的走向了毁灭,为了约会,她挥霍丈夫的财产,到处借钱,为莱昂倾其所有,可最后依然没有任何回报,在绝望之中她选择了死亡。 爱玛的意义

爱玛的悲剧有着深刻的社会原因,她的死是对当时卑劣的令人窒息的社会现实的深刻揭露,挨骂的堕落源于当时的享乐生活盛行的恶浊风气。“这个世界是残酷的,我们不管走到哪都是无法逃脱的”这虽然是罗多尔夫给爱玛信中离开的借口,却也是当时社会真是的再现。 她的悲剧也有自身性格的原因。强烈的内心渴望和压抑的社会环境之间的矛盾是她内心痛苦,她的这种可爱的激情,在她变得格外动人的同时,又成了她痛苦的渊源。她为爱失去了理智,毫无保留的将自己献给情人,这样的做法有失理智,显得有些疯狂,然而我们不能去指责爱玛,相反,她的不幸更能引起我们深深地同情。

福楼拜的长篇小说《包法利夫人》通过描写女主人公爱玛的悲剧命运,让我们看到了 19 世纪中期法国社会中这个自毁的女人,她既不是坏女人,也不是圣洁女人,而是一个“现实生活中的女人”(福楼拜语),一个复杂、丰满、不朽的文学形象;同时让我们在掩卷之余,暗自思忖在现实生活中究竟该怎样看待和追求理想和幸福。

作者艺术特点

1、作者隐退:模糊的叙述者:“我们在上自习,校长进来了,后面跟着个穿制服的男生”(开头的第一人称保证故事来源的可靠性,而后的消隐又排除了画外音的介入)

2、加工读者:“我觉得美的,亦即我想写的,是一本建立在虚无之上的书。它仅仅靠自己,靠其文笔的内在力量来维持。这是一本没有主题的书。”

3、意义消解:查理的帽子。主观意义:包法利平凡出身和笨拙性格的物证但局部繁琐的描述把它从意义的链条中解放出来,它不再是一两句话就能概括出来的有鲜明特点的帽子

《人间喜剧》的艺术成就

1 、塑造了典型环境中的典型人物

( 1 )典型人物:《人间喜剧》中的每一个人物,都是一个不朽的典型:痴心父亲高老头、野心家拉斯蒂涅、“鬼上当”伏脱冷、落魄贵族鲍赛昂夫人、吝啬鬼葛朗台、贞女欧也妮、饕餮邦斯舅舅、妒妇贝姨……

( 2 )典型环境:这些典型性格的形成不是偶然的,有其独特的社会背景(典型环境):金钱主宰一切的社会和资产阶级取代贵族的时代,是这些人物性格形成的土壤。

2 、注重细节描写的真实

巴尔扎克非常重视小说的细节描写,常常通过肖像细节、言行细节、心理细节、环境细节……具体逼真的描写,突出人物性格,深化主题,增强艺术感染力。

3 、结构特点:

《人间喜剧》把 90 多部长、中、短篇小说连缀成一个有机整体,同时又各自独立成篇,有独立完整的人物、情节、环境和主题。

连缀方法:其一是人物再现法

其二是分类编排法

《人间喜剧》艺术特征

1 、塑造了典型环境中的典型人物

( 1 ) 拜金狂典型:

( 2 ) 没落贵族典型:

2 、错综复杂的情节结构

小说设置了四条情节主线:高老头的故事;拉斯蒂涅的故事;伏脱冷的故事;鲍赛昂夫人的故事。另有许多情节副线:伏盖太太的故事;泰伊番小姐的故事;娜齐和但斐娜两家的故事 …… 交织成一张情节网, “ 纲举目张 ” , “ 纲 ” 即金钱、欲望。

3 、对比原则的运用

破败的伏盖公寓 —— 豪华的鲍赛昂府 —— 奢侈的纽沁根家,构成贫富悬殊的鲜明对比;典雅的鲍赛昂府 —— 恶俗的纽沁根家,表现出世袭贵族与资产阶级暴发户生活情趣的反差。

《人间喜剧》的来历

《人间喜剧》分“风俗研究”、“哲理研究”和“分析研究” 三大类,原定书名为《社会研究》。1842年,巴尔扎克受但丁《神曲》谓之“神的喜剧”的启发,遂改此名,即把资产阶级社会作为一个大舞台,把资产阶级的生活比做一部丑态百出的“喜剧”。

试述《人间喜剧》的现实主义思想内容。

法国19世纪批判现实主义文学的代表作家巴尔扎克的《人间喜剧》,为我们展现了法国社会特别是巴黎上流社会的现实主义历史。

1作品深刻描写了封建贵族衰亡史。

在《古物陈列室》和《农民》中:作者通过描写资产阶级和贵族间的矛盾,来揭露封建贵族必将灭亡的客观历史规律。

名门贵妇鲍赛昂夫人的盛衰史和贵族阶级的盛衰史紧密相联。

《高老头》中她情场失意,被资产阶级小姐击败逼迫离开巴黎,是贵族厄运的写照。 《弃妇》中男爵卡斯顿经不起金钱的诱惑,抛弃了她。贵妇人再次受到社会的弃绝,就这样资产阶级妇女靠金钱击败了贵族妇女并代替她们活跃于上流社会。

2资产阶级的发家史。

作者通过一系列本质相同而形象各异的资产阶级人物真实地再现了资产阶级的发家史。 《高利贷者》中的高布赛克是单纯的高利贷者,不懂商品的流通和资本的周转。

《欧也妮·葛朗台》中的葛朗台懂得在流通中使资本增值。

《纽沁根银行家》中纽沁根是交融资产阶级的典型,不仅懂得怎样获得高利润,还会制造谣言、假象等。

3揭露资本主义社会中的金钱罪恶。

《欧也妮·葛朗台》中葛朗台不让女儿爱破了产的查理,断送了女儿的青春。被查理抛弃,使她即遭到金钱关系的摧残,又受到金钱关系的毒害,罪恶,是其父的牺牲品。 4对共和主义者的赞美和对社会理想的探索。

对共和主义者即不完全理解他们的思想实质,但又看不到他们是高尚品德的人。 《幻灭》中的克雷斯蒂安、《农民》中的尼雪龙艺术形象虽不够丰满,但描写他们的精神却十分突出。

简述《高老头》的主题思想。

巴尔扎克创作的小说《高老头》具有深刻的思想内容:

1 小说真实地反映了波旁王朝复辟时期资产阶级暴发户对封建贵族社会日甚一日的冲击。(子爵夫人告别巴黎)。

2小说描写资产阶级凭借金钱和财富的力量打败封建贵族。揭露了金钱的罪恶,批判了资本主义社会中人与人之间赤裸裸的金钱关系。3小说揭露了与资产阶级野心家极端利己投机取巧完全不同的诚实的个人奋斗之路。

简述高老头父爱悲剧的社会意义。

巴尔扎克的小说《高老头》中的高老头是一个具有浓厚封建宗教观念的商业资产者的典型。

1高老头爱女儿十真诚的,但只懂得用金钱培养女儿对父亲的爱,用金钱维系父女之间的感情使她们成为自私自利的拜金主义者,使自己成为拜金主义的牺牲品。

2 他的悲剧是一个通晓资产阶级生意经却不通晓资产阶级人生哲学的资产者的悲剧,是时代的悲剧,是封建宗法制社会过渡到资本主义社会这一新旧交替时期社会现象的反映。他的父爱反衬出女儿的无情无义,他的人性反衬出社会的残忍。有力地控诉了金钱败坏道德,腐蚀社会的罪恶,揭露资本主义社会人与人之间的金钱化。特别是家庭关系金钱化的可悲景象。

分析拉斯底涅的形象及其典型意义。

巴尔扎克的小说《高老头》中的主人公拉斯底涅是复辟王朝后期到七月王朝时期的资产阶级政治家和野心家的典型。(小说描写他由一个没落贵族子弟腐化成资产阶级野心家的典型过程)。

他的性格发展有三个阶段:

1 他到巴黎上大学,想通过勤奋努力,刻苦攻读争取一番功名。但是经不起上流社会的诱惑。3年的巴黎生活使他看清了社会的本质:法律和道德对有钱人无效,财产才是金科玉律。于是他决定走另一条道路:往上爬!不顾一切地往上爬。

2 经过人生两个导师的教唆,拉斯底涅开始了明显的蜕变。

鲍赛昂夫人亲自教他读“人生这部分”培养他自私自利的人生观,传授他以牙还牙对付社会和个人的伎俩。最后鲍赛昂夫人的隐退使他进一步认识到金钱的重要作用。

伏脱冷要求拉斯底涅同自己合伙,教他与维多莉恋爱,自己杀死维多莉的哥哥,以获取泰伊番的财产。他还用赤裸裸的语言剖析社会的本质。伏脱冷后来被米旭诺以3000法郎卖给当局,使拉斯底涅进一步相信伏脱冷利己主义社会本质的剖析。

3高老头的苦难和死亡,最后完成了他的社会教育。当他埋葬了高老头后,埋掉了最后一点人性。这曾清白的青年,已堕落成向财富和权势进攻的资产阶级野心家。

意义:小说通过拉斯底涅的演变,反映了贵族阶级的衰亡和资产阶级的兴起,揭露了金

钱的罪恶。

论述《高老头》的艺术特色。

1 结构精致,情节富有戏剧性。小说围绕拉斯底涅向上爬安排情节,有主有次、多情节、多故事。拉斯底涅起着穿针引线的作用,其它人主要围绕他的性格形成而展开的。伏脱冷完成了教育的使命后被捕;鲍赛昂夫人完成任务后隐退;高老头的悲剧促进了他性格的最后形成。

2 从现实的精致观察进行精确生动的典型环境的描写。

对典型环境的描写为人物性格发展提供依据。如伏盖公寓的颓废、寒酸与上流社会灯红酒绿形成强烈的对比,刺激出拉斯底涅向上爬的野心,形成了典型环境相适应的典型性格。 3广泛地运用了对比的原则。

如高老头对女儿的溺爱与泰伊番将女儿赶出家门;高老头的痴情与女儿的绝情,从中引出抑恶扬善的教训。(人物对比)

上流社会和伏盖公寓下层社会对比,刺激了拉斯底涅的野心,揭露了贵族表面兴盛和资产阶级暴发户的粗俗。(环境对比)

4语言多姿多彩、比喻深刻。

人物语言充分个性化:如伏脱冷语言锋利、充满强烈味、赤裸裸一针见血;高老头的语言中充满对女儿的痴情。

比喻:高老头没钱是遭到女儿们的遗弃“就像柠檬榨干了”,她们“把剩下的皮扔在街上”。

5塑造了典型环境中的典型人物。

如高老头的父爱持久不变;同为野心家拉斯底涅涉事不深,伏脱冷老谋深算。 分析《浮士德》的艺术特色。

歌德创作的《浮士德》在艺术上有它独特的风采:

1诗剧以幻想为主,将写实和幻想结合(天上地下、现实古代、人类魔鬼)。使《浮士德》成为即是资产阶级理想的激越颂歌,同时又是当是德国现实生活的深刻概括。

2在人物塑造上:辩证的方法。浮士德灵与肉的对立统一,梅非斯特作恶造善的对立统一,推动了整个剧情的发展,展示了他们各自的性格特征。用矛盾对比的手法刻画人物群像。天帝与魔鬼是理性于情欲的对比;浮士德与梅非斯特是人类与魔鬼的对比;浮士德与玛加蕾特是知识者与自然的对比。比较的手法使各自的性格特征更为鲜明。

3形式多样化。诗剧开头用自由韵体,写玛加蕾特用民歌体;写海伦部分则用古希腊悲剧的诗体。叙事、抒情、议论糅为一体,诗剧大量运用了象征、比喻的手法,如人造人、海伦、魔女之厨都是象征,批评教会则常用暗喻。

歌德的诗剧《浮士德》是一部思想内容很丰富的作品。

1主要思想价值,是通过浮士德的人生经历,宣传自强不息的进取精神;宣传摆脱中世纪的愚昧状态,克服人类内在和外在的矛盾,创造资产阶级理想王国的启蒙思想。

2诗剧肯定创造和劳动,要人们“每天每日去开拓生活和自由,然后才能作自由和生活的享受”。

3诗剧表达了作者深刻的人生体验——生活就是追求,而追求的过程又是循环前进的。世界和人类就是在这不断追求、不断幻灭的大循环中矛盾运动、发展进步的。

4诗剧还表达了一种现代意义,即人始终处于与外界的冲突中,失败和灾难无法避免,但主人公以自身的行动决定自己的本质,从而奠定了现代人格的基础。

简述《红与黑》的思想内容。

1 斯丹达尔的长篇小说《红与黑》以于连的遭遇为线索,以维立尔市,贝尚松神学院和巴黎木尔侯爵府为活动舞台,形象地展示了法国波旁王朝复辟时期广阔的社会生活和错杂

的阶级矛盾。

2 深刻地揭露和批判了封建贵族、教会的黑暗和罪恶。

3 辛辣地嘲讽了资产阶级唯利是图的本质,表现了强烈的政治倾向。

论述《红与黑》的艺术成就。

斯丹达尔的《红与黑》是法国批判现实主义的开山之作,在艺术上取得了很高的成就: 1 从现实生活中选取典型材料,通过描写典型环境中的典型性格,来反映时代特征。小说通过了3个典型环境(维立叶尔、贝尚松神学院、巴黎)中个人奋斗的悲剧过程,揭露了复辟时期大革命的深刻影响,资产阶级的压迫、平民的反抗、贵族和社会的腐败统治等时代特征;又说明了个人奋斗在专制特权社会中失败的客观真理

2 特别善于把握和分析人物心理。于连收到玛特儿小姐约他半夜来的信时的心理活动。他即高兴又怀疑,即犹豫又自责心理活动互相冲突,揭示了他内心的冲突和感情的瞬间变化,突出了他的性格。(“要准备战斗”)

3 情节紧凑、结构严谨。以于连的个人奋斗史为“经”,以他和德·瑞娜市长夫人、玛特儿小姐恋爱生活为“纬”。

经纬交织、条理明晰。三个典型环境的转换衔接自然顺畅,出场的人物都与主人公有关。人物、情节和环境都显得严整清晰,井井有条,形成一个有机的艺术整体。

分析浮士德的形象及其意义。

歌德创作的诗剧《浮士德》中的浮士德是上升时期资产阶级先进分子的象征形象。

1、浮士德是一种积极进取精神的代表,是一个自强不息、执著探索者的形象。作者让他经历各种诱惑和考验。同梅非斯特打赌,激起他重新探索信念;热恋的悲剧使他不再追求感官的享受;从政的悲剧使他逃避现实;古典理想的幻灭,使他重新回到现实中寻找实现理想的途径。他永不满足、永不示弱、探求不止、始终向上向善。这些构成了他性格上最鲜明的特征。

2、具有人身上鲜明的两重性:一方面受生命本能情欲的驱使,常常沉迷于名利、地位、权势、女人和美等现实欲望中;另一方面,他又未被这些所迷惑,不断的超越自我,走向新生活。一方面追求真理创造事业,一方面又迷恋儿女私情。他一方面是理想社会的追求者,一方面又是王权的支持者。这种“灵与肉”,“善与恶”的矛盾。体现了歌德唯物主义辩证法的思想,也展示了人类复杂性和真实性。也反映了人类追求真理的艰巨性。

意义:向人们指出了精神净化的道路,指出了人生的意义和人们应追求的生活理想,把人们引向崇高的理想而奋斗不息的伟大道路。

浮士德与梅菲斯特的关系。

在诗剧中,浮士德与梅非斯特,一善一恶,一正一反,相克相生,相反相成,构成辨证的统一体。

1、首先,浮士德与梅非斯特的性格是对立的。

2、其次,浮士德与梅非斯特又是相互依存、不可或缺的统一体。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方面,梅非斯特的“作恶”在客观上有“造善”的功能,他是浮士德探索人生的“恶动力”。另一方面,浮士德的“内宇宙”也是一个善恶统一体,

3、第三,浮士德的善与梅非斯特的恶,共同构成了完整人性的两面(资产阶级的二重性),即天使的一面和魔鬼的一面,

浮士德与梅非斯特这一对矛盾统一体,是歌德运用辩证法的杰作,它以丰富的哲理意味和寓言色彩,给后世读者以无尽的启迪。

梅菲斯特作恶造善的意义 。

靡菲斯特是恶的化身,是否定精神的象征。其作恶是动机,造善是效果,构成完整人性的两面性,是善与恶的辩证统一体。他引诱浮士德不断的毁坏人们认为不应该毁坏的东西,从事海盗抢劫,体现了凶残冷酷的罪恶本质。然而,他又是浮士德探索人生的“恶动力”。正是他的作恶促使浮士德不断提高自己,向更高更广阔的境界飞翔。同时,他也是歌德的代言人,诗人常借他之口讽刺揭露社会的黑暗腐朽,阐述生活哲理,使诗剧充满讽刺和批判精神。而利用矛盾和对比手法塑造人物形象,是《浮士德》的一个重要特色,梅菲斯特蔑视人类理智、否定人生,正好衬托了浮士德积极进取、热爱人生的精神。

司汤达的心理描写。

司汤达是世界上第一个自觉运用心理分析的小说家。

1、 他的心里分析可称为心里独白或作者插话。其心里独白有时是人物连续的思索,有时是

人物突然下的一个决心。而插话有时是与人物当时的心里紧密相连,有时是对人物的行动发表自己的看法。

2、 他采取客观的叙述方法。

3、 其风格极其纯净、简介。他欣赏《民法》的简练,《红与黑》就是简洁、清新、自然、

流畅风格的典范。

4、 他的人物塑造也非常成功。他的主人公都是强者,他们个性坚强,激情满怀,毅力过人,

企图使世界屈服于自己的准则。次要人物也十分生动,连出现过一两次的人物也能给读者留下深刻印象。

于连的形象分析:

斯丹达尔的长篇小说《红与黑》中的主人公于连是个人奋斗型小资产阶级知识分子。

于连是个性复杂、充满矛盾的人物。他出身寒微,从小受父兄虐待,养成了多疑、敏感和顽强的性格。他英俊,聪颖,记忆力惊人,常为自己的天资与低下的地位不相称而苦恼。他读过卢梭的《忏悔录》,受到启蒙思想的熏陶。他把拿破仑奉为神明,梦想追随这位伟人去建功立业,最终穿上将军服。但拿破仑的垮台堵死了这条飞黄腾达的路。这个既无门第又无财产、但雄心勃勃的年轻人认为,在教会势力猖獗的复辟时期,唯有披上教士的黑色道袍才有出头之日。于连高傲而自尊,鄙夷外省那些趾高气扬、卑劣无能的贵族和资产者。但为了向上爬,他不惜扮演伪君子的角色。于连蔑视生活腐化奢侈、看重风度的巴黎贵族,同时又梦想成为他们当中的一员,享受他们的某些特权。于连热烈地追求爱情和幸福,但爱情和野心在他内心时时发生激烈的冲突。于连的人生悲剧,是复辟时期下层平民青年无法施展才能和抱负的社会悲剧。

于连带着轻蔑和挑战的神情屹立着,控诉贵族、有产者和教士们的种种争权夺利、尔虞我诈、假仁假义的罪恶勾当,揭露了保王党和教会反动势力沆瀣一气复辟封建旧秩序的阴谋,深刻地表现了1814年至1830年法国社会的本质特征。

于连典型意义:

斯丹达尔的长篇小说《红与黑》中的主人公于连是法国复辟王朝时期个人奋斗者的典型。 1 于连的阶级地位和所受的教育,决定了他的英雄主义热情和虚荣心。

出生地位低下,于连很早就形成了一种反抗和仇恨贵族大资产阶级的心理。爱读书身受启蒙思想的影响,培养了他的平民崇拜拿破仑,希望自己能建功立业,然而封建等级制使他希望破灭;而后他看到教会盛极一时,他投靠了教会,于连以虚伪为武器、以反抗和投协为手段,开始了个人奋斗式的道路。

2 于连的性格是矛盾的。受压后就反抗,当个人名利得到满足后就妥协、投降。

在德·瑞拉市长家做家庭教师,具有平民意识的他应聘的条件是和主人桌吃饭,显示出反抗的精神。

在贝尚神学院:为了出人头地,于连在险恶的环境中把对教会的仇恨埋在心底。不信教却是神学院最虔诚的教徒,又是彼拉院长的宠儿。在这里具有对抗意识的青年逐渐成了一个和教会同流合污的野心家。

在木尔侯爵府:于连为了实现自己的野心,忠心为侯爵效劳、和侯爵女儿玛特儿恋爱、结婚最终得到了一份颇丰的地产和官衔。

3 于连的平民阶级意识并未完全泯灭。

入狱后,他开始反省,认识所走的道路的虚伪和痛苦。法庭演说是于连对贵族大资产阶级的谴责和对社会的抗议,也是他反抗精神的爆发和悲剧命运的总结。

4人物形象的局限性。

他的行动是个人盲目的,他的反抗具有极大的动摇性,一旦个人的追求满足后就妥协投降。

《人间喜剧》的由来

《人间喜剧》:巴尔扎克小说创作的总称,受《神曲》启发而命名,计划写143部,完成了91部。

《人间喜剧》的研究

巴尔扎克用分类整理和人物再现法把作品连成整体,全作分为“风俗研究”、“分析研究”、“哲学研究”三大部分,其中“风俗研究”又分为私人生活、巴黎生活、乡村生活、外省生活、政治生活和军事生活六大场景。

《人间喜剧》的主题

《人间喜剧》展示了法国社会的整个面貌,其社会历史内容可以归纳为——贵族衰亡、资产者发迹、金钱罪恶,被称为三大主题。

一、贵族衰亡

《人间喜剧》写出了资产阶级以充满铜臭味的金钱为炮弹,在三个战场上,发起对封建阶级的猛攻,使贵族连遭惨败。

第一战场:老一代被金钱打倒。代表作是:《古物陈列室》、《农民》。 第二战场:新一代被金钱腐蚀。代表作为《高老头》。

第三战场:妇女被金钱轰走。表现为太太们情场失意,小姐们婚姻不幸这两个方面。代表作《弃妇》、《苏城舞会》。

二、资产者发迹 在《人间喜剧》中,巴尔扎克成功地塑造出一系列取代贵族而入主社会的资产者形象,大致由三类人构成:

1.具有资本原始积累时期特点的老一代资产者形象。代表人物《高利贷者》中高布赛克。剥削方式单一,经营手段落后;生活方式陈旧,极端吝啬,这是资本主义早期剥削者的特点。

2.具有过渡时期,即自由竞争时期特点的资产者形象。代表人物《欧耶妮·葛朗台》中的老葛朗台。剥削方式具有多样性,经营手段带有投机性;生活方式仍带有早期资产者极度吝啬的特点。

3.具有垄断时期金融寡头特征的新一代资产者形象。代表人物《纽沁根银行》中的纽沁根。剥削方式带有更大的冒险性和欺骗性,经营手段超越经营范围,向政权渗透;生活方式现代化,纸醉金迷,穷奢极欲。他展示了经济命脉的掌管者同国家政权的掌管者开始勾结的垄断资本已初露端倪。

三、金钱罪恶

1.毁灭人性、败坏良心。

金钱调动起全社会所有成员的卑劣情欲,人人都毫无例外地追逐金钱,它把一切统统淹没在利己主义的冰水之中,导致良心萎缩、野心滋长、道德堕落、人欲横流。代表作《高老头》、《贝姨》。

2.毁灭爱情、败坏家庭。

金钱成为夫妻结缘的唯一纽带。爱情、婚姻、家庭都是以金钱为轴心而展开的,金钱导演出一幕幕悲剧、喜剧、丑剧和闹剧。代表作《欧也妮· 葛朗台》、《夏倍上校》。

3.毁灭社会、败坏国家。

金钱犹如无孔不入的黄色魔鬼渗入到全社会的各个角落,收买了当权者的人心,使大人物堕落为

《人间喜剧》的描绘重点

1、描写人性中的“热情”:巴尔扎克在突出人物的个性特征时,尤其善于突出

2、 肯定理性对“热情” 的约束

《人间喜剧》的艺术表现手法——人物再现法

就是将同一个人物,让他在不同作品中连续出现。每出现一次,就展示其性格的一个侧面,最后,将这些作品情节贯穿起来,就形成了人物的思想发展轨迹,从而多角度,多层次地再现其性格的全部。比如拉斯蒂涅,在《高老头》中只是写野心家的雏形,在《纽沁根银行》中,发展为野心家的典型,在《贝姨》与《阿尔西的议员》中,是个挤进贵族行列的豺狼般的金融寡头了。

艾玛的形象

1、 在脱离现实的教育中建立完美的形象:少女时代的她是单纯、活泼、率直的,对未来充

满希望和想象。当她第一次听到那充满浪漫主义色彩,令人伤感的哀恸久久回荡,在跟尘世和来世的呼喊遥相呼应的时候,她开始了对外面世界无限的遐想。

2、 用完美理想构筑爱情的祭坛:遇到夏尔的时候,爱玛的心被触动了,她怀着美好的希望

嫁给夏尔式。然而在婚后面对夏尔的麻木,不解风情,她开始了任性,脾气也变得暴躁,这是她在挣扎,在矛盾,无奈而痛苦。

3、 用自我毁灭躲避现实:当她碰到罗道尔夫,她以为得到了真正的幸福,却被无情的抛弃

了。而后来为莱昂的付出让她彻底的走向了毁灭,为了约会,她挥霍丈夫的财产,到处借钱,为莱昂倾其所有,可最后依然没有任何回报,在绝望之中她选择了死亡。 爱玛的意义

爱玛的悲剧有着深刻的社会原因,她的死是对当时卑劣的令人窒息的社会现实的深刻揭露,挨骂的堕落源于当时的享乐生活盛行的恶浊风气。“这个世界是残酷的,我们不管走到哪都是无法逃脱的”这虽然是罗多尔夫给爱玛信中离开的借口,却也是当时社会真是的再现。 她的悲剧也有自身性格的原因。强烈的内心渴望和压抑的社会环境之间的矛盾是她内心痛苦,她的这种可爱的激情,在她变得格外动人的同时,又成了她痛苦的渊源。她为爱失去了理智,毫无保留的将自己献给情人,这样的做法有失理智,显得有些疯狂,然而我们不能去指责爱玛,相反,她的不幸更能引起我们深深地同情。

福楼拜的长篇小说《包法利夫人》通过描写女主人公爱玛的悲剧命运,让我们看到了 19 世纪中期法国社会中这个自毁的女人,她既不是坏女人,也不是圣洁女人,而是一个“现实生活中的女人”(福楼拜语),一个复杂、丰满、不朽的文学形象;同时让我们在掩卷之余,暗自思忖在现实生活中究竟该怎样看待和追求理想和幸福。

作者艺术特点

1、作者隐退:模糊的叙述者:“我们在上自习,校长进来了,后面跟着个穿制服的男生”(开头的第一人称保证故事来源的可靠性,而后的消隐又排除了画外音的介入)

2、加工读者:“我觉得美的,亦即我想写的,是一本建立在虚无之上的书。它仅仅靠自己,靠其文笔的内在力量来维持。这是一本没有主题的书。”

3、意义消解:查理的帽子。主观意义:包法利平凡出身和笨拙性格的物证但局部繁琐的描述把它从意义的链条中解放出来,它不再是一两句话就能概括出来的有鲜明特点的帽子

《人间喜剧》的艺术成就

1 、塑造了典型环境中的典型人物

( 1 )典型人物:《人间喜剧》中的每一个人物,都是一个不朽的典型:痴心父亲高老头、野心家拉斯蒂涅、“鬼上当”伏脱冷、落魄贵族鲍赛昂夫人、吝啬鬼葛朗台、贞女欧也妮、饕餮邦斯舅舅、妒妇贝姨……

( 2 )典型环境:这些典型性格的形成不是偶然的,有其独特的社会背景(典型环境):金钱主宰一切的社会和资产阶级取代贵族的时代,是这些人物性格形成的土壤。

2 、注重细节描写的真实

巴尔扎克非常重视小说的细节描写,常常通过肖像细节、言行细节、心理细节、环境细节……具体逼真的描写,突出人物性格,深化主题,增强艺术感染力。

3 、结构特点:

《人间喜剧》把 90 多部长、中、短篇小说连缀成一个有机整体,同时又各自独立成篇,有独立完整的人物、情节、环境和主题。

连缀方法:其一是人物再现法

其二是分类编排法

《人间喜剧》艺术特征

1 、塑造了典型环境中的典型人物

( 1 ) 拜金狂典型:

( 2 ) 没落贵族典型:

2 、错综复杂的情节结构

小说设置了四条情节主线:高老头的故事;拉斯蒂涅的故事;伏脱冷的故事;鲍赛昂夫人的故事。另有许多情节副线:伏盖太太的故事;泰伊番小姐的故事;娜齐和但斐娜两家的故事 …… 交织成一张情节网, “ 纲举目张 ” , “ 纲 ” 即金钱、欲望。

3 、对比原则的运用

破败的伏盖公寓 —— 豪华的鲍赛昂府 —— 奢侈的纽沁根家,构成贫富悬殊的鲜明对比;典雅的鲍赛昂府 —— 恶俗的纽沁根家,表现出世袭贵族与资产阶级暴发户生活情趣的反差。

《人间喜剧》的来历

《人间喜剧》分“风俗研究”、“哲理研究”和“分析研究” 三大类,原定书名为《社会研究》。1842年,巴尔扎克受但丁《神曲》谓之“神的喜剧”的启发,遂改此名,即把资产阶级社会作为一个大舞台,把资产阶级的生活比做一部丑态百出的“喜剧”。

试述《人间喜剧》的现实主义思想内容。

法国19世纪批判现实主义文学的代表作家巴尔扎克的《人间喜剧》,为我们展现了法国社会特别是巴黎上流社会的现实主义历史。

1作品深刻描写了封建贵族衰亡史。

在《古物陈列室》和《农民》中:作者通过描写资产阶级和贵族间的矛盾,来揭露封建贵族必将灭亡的客观历史规律。

名门贵妇鲍赛昂夫人的盛衰史和贵族阶级的盛衰史紧密相联。

《高老头》中她情场失意,被资产阶级小姐击败逼迫离开巴黎,是贵族厄运的写照。 《弃妇》中男爵卡斯顿经不起金钱的诱惑,抛弃了她。贵妇人再次受到社会的弃绝,就这样资产阶级妇女靠金钱击败了贵族妇女并代替她们活跃于上流社会。

2资产阶级的发家史。

作者通过一系列本质相同而形象各异的资产阶级人物真实地再现了资产阶级的发家史。 《高利贷者》中的高布赛克是单纯的高利贷者,不懂商品的流通和资本的周转。

《欧也妮·葛朗台》中的葛朗台懂得在流通中使资本增值。

《纽沁根银行家》中纽沁根是交融资产阶级的典型,不仅懂得怎样获得高利润,还会制造谣言、假象等。

3揭露资本主义社会中的金钱罪恶。

《欧也妮·葛朗台》中葛朗台不让女儿爱破了产的查理,断送了女儿的青春。被查理抛弃,使她即遭到金钱关系的摧残,又受到金钱关系的毒害,罪恶,是其父的牺牲品。 4对共和主义者的赞美和对社会理想的探索。

对共和主义者即不完全理解他们的思想实质,但又看不到他们是高尚品德的人。 《幻灭》中的克雷斯蒂安、《农民》中的尼雪龙艺术形象虽不够丰满,但描写他们的精神却十分突出。

简述《高老头》的主题思想。

巴尔扎克创作的小说《高老头》具有深刻的思想内容:

1 小说真实地反映了波旁王朝复辟时期资产阶级暴发户对封建贵族社会日甚一日的冲击。(子爵夫人告别巴黎)。

2小说描写资产阶级凭借金钱和财富的力量打败封建贵族。揭露了金钱的罪恶,批判了资本主义社会中人与人之间赤裸裸的金钱关系。3小说揭露了与资产阶级野心家极端利己投机取巧完全不同的诚实的个人奋斗之路。

简述高老头父爱悲剧的社会意义。

巴尔扎克的小说《高老头》中的高老头是一个具有浓厚封建宗教观念的商业资产者的典型。

1高老头爱女儿十真诚的,但只懂得用金钱培养女儿对父亲的爱,用金钱维系父女之间的感情使她们成为自私自利的拜金主义者,使自己成为拜金主义的牺牲品。

2 他的悲剧是一个通晓资产阶级生意经却不通晓资产阶级人生哲学的资产者的悲剧,是时代的悲剧,是封建宗法制社会过渡到资本主义社会这一新旧交替时期社会现象的反映。他的父爱反衬出女儿的无情无义,他的人性反衬出社会的残忍。有力地控诉了金钱败坏道德,腐蚀社会的罪恶,揭露资本主义社会人与人之间的金钱化。特别是家庭关系金钱化的可悲景象。

分析拉斯底涅的形象及其典型意义。

巴尔扎克的小说《高老头》中的主人公拉斯底涅是复辟王朝后期到七月王朝时期的资产阶级政治家和野心家的典型。(小说描写他由一个没落贵族子弟腐化成资产阶级野心家的典型过程)。

他的性格发展有三个阶段:

1 他到巴黎上大学,想通过勤奋努力,刻苦攻读争取一番功名。但是经不起上流社会的诱惑。3年的巴黎生活使他看清了社会的本质:法律和道德对有钱人无效,财产才是金科玉律。于是他决定走另一条道路:往上爬!不顾一切地往上爬。

2 经过人生两个导师的教唆,拉斯底涅开始了明显的蜕变。

鲍赛昂夫人亲自教他读“人生这部分”培养他自私自利的人生观,传授他以牙还牙对付社会和个人的伎俩。最后鲍赛昂夫人的隐退使他进一步认识到金钱的重要作用。

伏脱冷要求拉斯底涅同自己合伙,教他与维多莉恋爱,自己杀死维多莉的哥哥,以获取泰伊番的财产。他还用赤裸裸的语言剖析社会的本质。伏脱冷后来被米旭诺以3000法郎卖给当局,使拉斯底涅进一步相信伏脱冷利己主义社会本质的剖析。

3高老头的苦难和死亡,最后完成了他的社会教育。当他埋葬了高老头后,埋掉了最后一点人性。这曾清白的青年,已堕落成向财富和权势进攻的资产阶级野心家。

意义:小说通过拉斯底涅的演变,反映了贵族阶级的衰亡和资产阶级的兴起,揭露了金

钱的罪恶。

论述《高老头》的艺术特色。

1 结构精致,情节富有戏剧性。小说围绕拉斯底涅向上爬安排情节,有主有次、多情节、多故事。拉斯底涅起着穿针引线的作用,其它人主要围绕他的性格形成而展开的。伏脱冷完成了教育的使命后被捕;鲍赛昂夫人完成任务后隐退;高老头的悲剧促进了他性格的最后形成。

2 从现实的精致观察进行精确生动的典型环境的描写。

对典型环境的描写为人物性格发展提供依据。如伏盖公寓的颓废、寒酸与上流社会灯红酒绿形成强烈的对比,刺激出拉斯底涅向上爬的野心,形成了典型环境相适应的典型性格。 3广泛地运用了对比的原则。

如高老头对女儿的溺爱与泰伊番将女儿赶出家门;高老头的痴情与女儿的绝情,从中引出抑恶扬善的教训。(人物对比)

上流社会和伏盖公寓下层社会对比,刺激了拉斯底涅的野心,揭露了贵族表面兴盛和资产阶级暴发户的粗俗。(环境对比)

4语言多姿多彩、比喻深刻。

人物语言充分个性化:如伏脱冷语言锋利、充满强烈味、赤裸裸一针见血;高老头的语言中充满对女儿的痴情。

比喻:高老头没钱是遭到女儿们的遗弃“就像柠檬榨干了”,她们“把剩下的皮扔在街上”。

5塑造了典型环境中的典型人物。

如高老头的父爱持久不变;同为野心家拉斯底涅涉事不深,伏脱冷老谋深算。 分析《浮士德》的艺术特色。

歌德创作的《浮士德》在艺术上有它独特的风采:

1诗剧以幻想为主,将写实和幻想结合(天上地下、现实古代、人类魔鬼)。使《浮士德》成为即是资产阶级理想的激越颂歌,同时又是当是德国现实生活的深刻概括。

2在人物塑造上:辩证的方法。浮士德灵与肉的对立统一,梅非斯特作恶造善的对立统一,推动了整个剧情的发展,展示了他们各自的性格特征。用矛盾对比的手法刻画人物群像。天帝与魔鬼是理性于情欲的对比;浮士德与梅非斯特是人类与魔鬼的对比;浮士德与玛加蕾特是知识者与自然的对比。比较的手法使各自的性格特征更为鲜明。

3形式多样化。诗剧开头用自由韵体,写玛加蕾特用民歌体;写海伦部分则用古希腊悲剧的诗体。叙事、抒情、议论糅为一体,诗剧大量运用了象征、比喻的手法,如人造人、海伦、魔女之厨都是象征,批评教会则常用暗喻。

歌德的诗剧《浮士德》是一部思想内容很丰富的作品。

1主要思想价值,是通过浮士德的人生经历,宣传自强不息的进取精神;宣传摆脱中世纪的愚昧状态,克服人类内在和外在的矛盾,创造资产阶级理想王国的启蒙思想。

2诗剧肯定创造和劳动,要人们“每天每日去开拓生活和自由,然后才能作自由和生活的享受”。

3诗剧表达了作者深刻的人生体验——生活就是追求,而追求的过程又是循环前进的。世界和人类就是在这不断追求、不断幻灭的大循环中矛盾运动、发展进步的。

4诗剧还表达了一种现代意义,即人始终处于与外界的冲突中,失败和灾难无法避免,但主人公以自身的行动决定自己的本质,从而奠定了现代人格的基础。

简述《红与黑》的思想内容。

1 斯丹达尔的长篇小说《红与黑》以于连的遭遇为线索,以维立尔市,贝尚松神学院和巴黎木尔侯爵府为活动舞台,形象地展示了法国波旁王朝复辟时期广阔的社会生活和错杂

的阶级矛盾。

2 深刻地揭露和批判了封建贵族、教会的黑暗和罪恶。

3 辛辣地嘲讽了资产阶级唯利是图的本质,表现了强烈的政治倾向。

论述《红与黑》的艺术成就。

斯丹达尔的《红与黑》是法国批判现实主义的开山之作,在艺术上取得了很高的成就: 1 从现实生活中选取典型材料,通过描写典型环境中的典型性格,来反映时代特征。小说通过了3个典型环境(维立叶尔、贝尚松神学院、巴黎)中个人奋斗的悲剧过程,揭露了复辟时期大革命的深刻影响,资产阶级的压迫、平民的反抗、贵族和社会的腐败统治等时代特征;又说明了个人奋斗在专制特权社会中失败的客观真理

2 特别善于把握和分析人物心理。于连收到玛特儿小姐约他半夜来的信时的心理活动。他即高兴又怀疑,即犹豫又自责心理活动互相冲突,揭示了他内心的冲突和感情的瞬间变化,突出了他的性格。(“要准备战斗”)

3 情节紧凑、结构严谨。以于连的个人奋斗史为“经”,以他和德·瑞娜市长夫人、玛特儿小姐恋爱生活为“纬”。

经纬交织、条理明晰。三个典型环境的转换衔接自然顺畅,出场的人物都与主人公有关。人物、情节和环境都显得严整清晰,井井有条,形成一个有机的艺术整体。


相关文章

  • 2016年北京外国语大学俄语语言文学考研专业目录招生人数参考书目历年真题复试分数线答题方法
  • 2016年北京外国语大学俄语语言文学考研专业目录.招生人数.参考书目.历年真题.复试分数线.答题 方法.复习经验指导 一.2016年北京外国语大学俄语语言文学专业考研招生目录 三.2016年北京外国语大学俄语语言文学专业考研参考书 四.20 ...查看


  • 北师大学中文系古代文学专业历年考研试题
  • 北师大学中文系古代文学专业历年考研试题 北京师大2010年中文试题 古代文学部分 名词解释: 古诗十九首.词别是一家说.宫体诗.拟话本.桐城派 简答题: 1<战国策>的寓言运用有什么样的特色? 2分析大历诗风的特色. 论述题 1 ...查看


  • 2014年天津外国语大学意大利语语言文学考研真题及答案解析 推免 学费 学制
  • 2014年天津外国语大学意大利语语言文学考研真题及答案解析 推免学费学制 欧洲语言文学 学费:学术型硕士研究生每年学费8000元 学制:2.5年2016年天津外国语大学各学科.专业硕士研究生招生规模 学术型专业/专业学位类 2016招生规模 ...查看


  • 暨南大学考研真题集
  • 此篇考研经验希望能给各位想考暨大文学院和华文学院的考研学子一些帮助和借鉴,如果选择了考研那就风雨兼程,希望大家能够坚持到底,祝大家考试顺利,考研路上满载而归! 一.参考书目: <中国文学史>,袁行霈主编;第一二三四卷共四本 &l ...查看


  • 2016北京大学英语语言文学考研参考书
  • 系所名称 招生总数 系所说明外国语学院141人.其中拟接收推荐免试生47人(不含专业学位).参考书目及复试信息请访问外国语学院网页(http://sfl.pku.edu.cn).本院不 提供往年试题. 招生专业:英语语言文学(050201) ...查看


  • 外国文学史作业答案
  • <外国文学史>作业答案 本课程作业由两部分组成.第一部分为"客观题部分",由15个选择题组成,每题1分,共15分.第二部分为"主观题部分",由简答题和论述题组成,共15分.作业总分30分, ...查看


  • 外国文学史考试题
  • ?考试必备 第一章 古代文学 一.单项选择题: 1."荷马史诗"两部作品的篇名是( ). A.<伊利昂纪>.<俄底浦斯王> B.<美狄亚>.<奥德修纪> C.<伊利昂 ...查看


  • 哲学考研试题大汇集
  • 哲学试题汇集 2001年研究生入学考试试题(哲学系) 北京大学2001年研究生入学考试试题 逻辑 考试科目:西方哲学史 招生专业:逻辑学 研究方向:逻辑哲学 指导教师:陈波 试题: 一.评述柏拉图的理念论以及亚里士多德对它的批判(20分) ...查看


  • 电大外国文学专题作业_电大形成性考核册
  • 外国文学专题作业 电大形成性考核册 电大形成性考核册 作业 1 一.填空题 1. 在 30 年代欧洲文坛向左转的时期,英国出现了一批左翼进步作家,其中最重要的是剧作家旭恩.奥凯 西和小说家威斯坦.休.奥登. 2. "愤怒的青年&q ...查看


  • 马克思主义简答题答案
  • 1简五四运动的两个发展阶段及特点. 从5月4日到六三大逮捕是第一阶段,运动的主体是青年学生.5月4日,北京十几所学校的 学生3 000余人在天安门前集会,举行游行示威.学生的爱国行动受到北洋军阀政府的严厉镇压 6月3日,北洋军阀政府出动大批 ...查看


热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