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理学》期末试题A 卷
班级_______ 姓名_______ 学号_______ 分数_______
一、名词解释(2’*5)
1. 反射
2. 静息电位
3. 心动周期
4. 肺换气
5. 牵涉痛
二、填空题(1’*10)
1. 反应的基本形式有_______和_______。
2. 动作电位的传导特点是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
3. 血浆蛋白可以分为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三类。
4. 幼年时生长激素缺乏可导致__________,甲状腺激素缺乏可导致__________。
三、A 型题(2’*20)
1. 下列生理过程中,属于正反馈调节的是( )
A. 减压反射 B. 血糖浓度调节 C. 排尿反射 D. 体温调节 E 正常呼吸频率维持
2. O2和CO 2在细胞膜上的扩散方式是( )
A. 单纯扩散 B 通道转运 C. 载体转运 D. 主动转运 E. 入胞与出胞
3. 可兴奋细胞产生兴奋的共同特征是产生( )
A. 收缩反应 B. 分泌 C. 动作电位 D. 离子运动 E. 静息电位
4. 小细胞低色素性贫血的原因是( )
A. 缺乏Fe 2+ B. 缺乏叶酸 C. 内因子缺乏 D. 骨髓破坏 E. 严重肾疾病
5. 某患者未受明显创伤皮肤却经常出现大片青紫色瘀斑,可能是( )
A. 红细胞减少 B. 中性粒细胞减少 C. 淋巴细胞减少 D. 血小板减少 E. 凝血因子缺乏
6. 心室肌细胞动作电位的主要特征表现在( )
A.0期 B. 1期 C.2期 D.3期 E.4期
7. 自律细胞和工作细胞的生物电活动的主要区别是( )
A.0期去极化速度 B.0期去极化幅度 C.3期复极的离子转运 D. 复极化时间的长短 E.4期自动去极化
8. 在一个心动周期中,收缩期与舒张期的关系是( )
A. 房缩期长于室缩期 B. 整个心动周期中,收缩期长于舒张期 C. 收缩期与舒张期相等
D. 整个心动周期中,舒张期长于收缩期 E. 心室舒张期长于心房舒张期
9. 衡量心脏泵血功能的主要指标是( )
A. 心率 B. 心排出量 C. 中心静脉压 D. 动脉血压 E. 静脉回流量
10. 中心静脉压高低主要取决于( )
A. 平均动脉压 B. 血管容量 C. 外周阻力 D. 呼吸运动 E. 静脉回流血量和心脏射血能力
11. 静脉回流速度主要取决于( )
A. 心肌的前负荷 B. 心肌的后负荷 C. 外周静脉压与中心静脉压之差 D. 外周动脉压和静脉压之差 E. 骨骼肌的挤压作用
12. 动脉血压保持相对稳定的意义是( )
A. 保持血管充盈 B. 保持足够的静脉回流量 C. 防止血管硬化
D. 保证器官的血液供应 E. 减轻心肌的前负荷
13. 维持胸膜腔负压的必要条件是( )
A. 胸膜腔的密闭性 B. 两层胸膜之间有浆液 C. 呼吸肌收缩 D. 胸膜腔内压低于大气压 E. 肺内有表面活性物质
14. 混合食物由胃完全排空通常需要( )
A. 1~1.5h B. 2~3h C.4~6h D.7~8h E.12~24h
15. 消化液中最重要的是( )
A. 唾液 B. 胃液 C. 胆汁 D. 胰液 E. 小肠液
16. 不含有消化酶的消化液是( )
A. 唾液 B. 胃液 C. 胆汁 D. 胰液 E. 小肠液
17. 能使血糖水平降低的激素是( )
A. 生长激素 B. 甲状腺激素 C. 肾上腺素 D. 糖皮质激素 E. 胰岛素
18. 对能量代谢影响最显著的因素是( )
A. 环境温度 B. 精神因素 C. 肌肉活动 D. 进食 E. 年龄差异
19. 下列关于条件反射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 形成的基本条件是强化 B. 机体在后天生活过程中形成 C. 建立后可以发生消退 D. 数量有限 E 使机体具有更大的适应性
20. 黄体形成后分泌的主要激素是( )
A. 雌激素 B. 孕激素 C.LH D. 孕激素和雌激素 E. 孕激素、雌激素和LH
四、B 型题(1’*10)
(1~3题备选答案)
A. 极化 B. 去极化 C. 超极化 D. 反极化 E. 复极化
1. 细胞膜内电位由—70mV 变为—50mV 时称( )
2. 细胞膜内电位由—70mV 变为—80mV 时称( )
3. 细胞安静时膜两侧电位呈内负外正的状态称( )
(4~7题备选答案)
A. 窦房结 B. 房室交界区 C. 房室束 D. 普肯耶纤维 E. 心房肌
4. 无自律性的部位是( )
5. 正常心脏的起搏点是( )
6. 房室延搁发生的部位是( )
7. 自律性最低的是
(8~10题备选答案)
A. 传导散热 B. 辐射散热 C. 对流散热 D. 皮肤蒸发散热 E. 呼吸道蒸发散热
8. 用冰袋、冰帽使高热病人降温属于( )
9. 通风降低室内温度属于( )
10. 酒精擦浴降温属于( )
五、X 型题(2’*5)
1. 神经调节的特点有( )
A. 定位准 B. 作用持久 C. 迅速 D. 作用短暂 E. 作用广泛
2. 下列生理过程哪些属于负反馈?( )
A. 血糖浓度 B. 分娩 C. 凝血过程 D. 体温调节 E. 血压相对恒定
3. 心肌自律细胞( )
A. 具有自律性 B. 具有兴奋性 C. 具有传导性 D. 具有收缩性 E. 主要包括窦房结细胞和普肯耶纤维
4. 胸膜腔负压的生理意义是( )
A. 维持肺泡呈扩张状态 B. 保持肺的顺应性 C. 减小吸气的阻力 D. 促进静脉血和淋巴液的回流 E. 在呼吸运动和肺通气之间起耦联作用
5. 感受器的生理特征有( )
A. 适宜刺激 B. 换能作用 C. 编码作用
六、简答题(5’*4)
1. 何谓负反馈、正反馈?各有何生理意义?
2. 简述细胞膜物质转运的方式有哪些?
3. 胃酸的生理作用有哪些?
4. 何谓突触?试述突触传递的基本过程。 D. 适应现象 E.“全或无”现象
《生理学》期末试题A 卷
班级_______ 姓名_______ 学号_______ 分数_______
一、名词解释(2’*5)
1. 反射
2. 静息电位
3. 心动周期
4. 肺换气
5. 牵涉痛
二、填空题(1’*10)
1. 反应的基本形式有_______和_______。
2. 动作电位的传导特点是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
3. 血浆蛋白可以分为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三类。
4. 幼年时生长激素缺乏可导致__________,甲状腺激素缺乏可导致__________。
三、A 型题(2’*20)
1. 下列生理过程中,属于正反馈调节的是( )
A. 减压反射 B. 血糖浓度调节 C. 排尿反射 D. 体温调节 E 正常呼吸频率维持
2. O2和CO 2在细胞膜上的扩散方式是( )
A. 单纯扩散 B 通道转运 C. 载体转运 D. 主动转运 E. 入胞与出胞
3. 可兴奋细胞产生兴奋的共同特征是产生( )
A. 收缩反应 B. 分泌 C. 动作电位 D. 离子运动 E. 静息电位
4. 小细胞低色素性贫血的原因是( )
A. 缺乏Fe 2+ B. 缺乏叶酸 C. 内因子缺乏 D. 骨髓破坏 E. 严重肾疾病
5. 某患者未受明显创伤皮肤却经常出现大片青紫色瘀斑,可能是( )
A. 红细胞减少 B. 中性粒细胞减少 C. 淋巴细胞减少 D. 血小板减少 E. 凝血因子缺乏
6. 心室肌细胞动作电位的主要特征表现在( )
A.0期 B. 1期 C.2期 D.3期 E.4期
7. 自律细胞和工作细胞的生物电活动的主要区别是( )
A.0期去极化速度 B.0期去极化幅度 C.3期复极的离子转运 D. 复极化时间的长短 E.4期自动去极化
8. 在一个心动周期中,收缩期与舒张期的关系是( )
A. 房缩期长于室缩期 B. 整个心动周期中,收缩期长于舒张期 C. 收缩期与舒张期相等
D. 整个心动周期中,舒张期长于收缩期 E. 心室舒张期长于心房舒张期
9. 衡量心脏泵血功能的主要指标是( )
A. 心率 B. 心排出量 C. 中心静脉压 D. 动脉血压 E. 静脉回流量
10. 中心静脉压高低主要取决于( )
A. 平均动脉压 B. 血管容量 C. 外周阻力 D. 呼吸运动 E. 静脉回流血量和心脏射血能力
11. 静脉回流速度主要取决于( )
A. 心肌的前负荷 B. 心肌的后负荷 C. 外周静脉压与中心静脉压之差 D. 外周动脉压和静脉压之差 E. 骨骼肌的挤压作用
12. 动脉血压保持相对稳定的意义是( )
A. 保持血管充盈 B. 保持足够的静脉回流量 C. 防止血管硬化
D. 保证器官的血液供应 E. 减轻心肌的前负荷
13. 维持胸膜腔负压的必要条件是( )
A. 胸膜腔的密闭性 B. 两层胸膜之间有浆液 C. 呼吸肌收缩 D. 胸膜腔内压低于大气压 E. 肺内有表面活性物质
14. 混合食物由胃完全排空通常需要( )
A. 1~1.5h B. 2~3h C.4~6h D.7~8h E.12~24h
15. 消化液中最重要的是( )
A. 唾液 B. 胃液 C. 胆汁 D. 胰液 E. 小肠液
16. 不含有消化酶的消化液是( )
A. 唾液 B. 胃液 C. 胆汁 D. 胰液 E. 小肠液
17. 能使血糖水平降低的激素是( )
A. 生长激素 B. 甲状腺激素 C. 肾上腺素 D. 糖皮质激素 E. 胰岛素
18. 对能量代谢影响最显著的因素是( )
A. 环境温度 B. 精神因素 C. 肌肉活动 D. 进食 E. 年龄差异
19. 下列关于条件反射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 形成的基本条件是强化 B. 机体在后天生活过程中形成 C. 建立后可以发生消退 D. 数量有限 E 使机体具有更大的适应性
20. 黄体形成后分泌的主要激素是( )
A. 雌激素 B. 孕激素 C.LH D. 孕激素和雌激素 E. 孕激素、雌激素和LH
四、B 型题(1’*10)
(1~3题备选答案)
A. 极化 B. 去极化 C. 超极化 D. 反极化 E. 复极化
1. 细胞膜内电位由—70mV 变为—50mV 时称( )
2. 细胞膜内电位由—70mV 变为—80mV 时称( )
3. 细胞安静时膜两侧电位呈内负外正的状态称( )
(4~7题备选答案)
A. 窦房结 B. 房室交界区 C. 房室束 D. 普肯耶纤维 E. 心房肌
4. 无自律性的部位是( )
5. 正常心脏的起搏点是( )
6. 房室延搁发生的部位是( )
7. 自律性最低的是
(8~10题备选答案)
A. 传导散热 B. 辐射散热 C. 对流散热 D. 皮肤蒸发散热 E. 呼吸道蒸发散热
8. 用冰袋、冰帽使高热病人降温属于( )
9. 通风降低室内温度属于( )
10. 酒精擦浴降温属于( )
五、X 型题(2’*5)
1. 神经调节的特点有( )
A. 定位准 B. 作用持久 C. 迅速 D. 作用短暂 E. 作用广泛
2. 下列生理过程哪些属于负反馈?( )
A. 血糖浓度 B. 分娩 C. 凝血过程 D. 体温调节 E. 血压相对恒定
3. 心肌自律细胞( )
A. 具有自律性 B. 具有兴奋性 C. 具有传导性 D. 具有收缩性 E. 主要包括窦房结细胞和普肯耶纤维
4. 胸膜腔负压的生理意义是( )
A. 维持肺泡呈扩张状态 B. 保持肺的顺应性 C. 减小吸气的阻力 D. 促进静脉血和淋巴液的回流 E. 在呼吸运动和肺通气之间起耦联作用
5. 感受器的生理特征有( )
A. 适宜刺激 B. 换能作用 C. 编码作用
六、简答题(5’*4)
1. 何谓负反馈、正反馈?各有何生理意义?
2. 简述细胞膜物质转运的方式有哪些?
3. 胃酸的生理作用有哪些?
4. 何谓突触?试述突触传递的基本过程。 D. 适应现象 E.“全或无”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