篇一:脚下的土地
传说中有一片神圣的土地叫做——家。
臆想······
浪子满面愁容,心事重重。时光飞逝,浪子渐行渐远,凄凉的身影衬托出丝丝寂寥与离愁。
心既难回,又何须泪眼看花?子规声声啼,回荡在苍白无力的大地上,只有棵棵绿树化作点点星辰,飘向无垠的天际。华灯初上,浪子难寻归宿,浪子,也许本就是没有归宿的吧!
一路披荆斩棘,浪子身心疲惫。塞北的风铺天盖地的卷来,带着气吞山河之势,仿佛要将整个大地卷上天去。
梦醒······
沉思中清醒过来,感受到的不是塞北萧飒的风,而是扑鼻花香、艳丽骄阳。此刻,不知风霜满面的浪子,是否不久后也能享受如此美景?
其实,头顶的天空都是同样的方寸,布满青春的羞涩,即便是浪子,也是会念家的吧?
臆想······
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从头越,浪子调转脚步,踏上归途······
终有一日,浪子走进一处村落,那里花香扑鼻、艳阳高照,熟悉的亲切感涌遍全身,浪子终于找到了自己的归宿。
那个村落,叫家。
梦醒······
原来,最熟悉的永远是家,家乡的气息才能使浪子回头。家,才是永远实实在在踩在我们脚下的土地。
篇二:脚下的土地
有人说出生在深山里是命运对他的戏弄。你并不知道这句话,你就出生在深山里。太闭塞了,闭塞的连外面人的嘲笑也听不到。
——或许,是可以了解一点的吧,从父亲紧锁的眉头里,每次父亲盯着那巨人般延绵无尽的群山和通向山外的唯一的泥泞坎坷的小道时,眉头就这样锁着,把烟斗塞在嘴里猛吸几口。父亲的脸在青烟缭绕中,显得模糊不清,皱纹也似乎浮动起来。
你每次都不敢靠近,只远远的看着,然后撒腿就跑,跑到山上去,你是多喜欢这些山,这条道呀!一眼望不尽的绿,润润的绿,仿佛轻轻一捏就能挤出水来。小道是泥了点,你小小的脚板一踩,就陷了进去,“啪唧”一声,软和和的。实在脏的连自己都看不下去的时,便在路旁茂盛的野草上踏两脚。草丛中一簇一簇的小花开的可爱极了,浅浅地红,浅浅地黄,浅浅地白,他们的大小和颜色都是那么的乖,那么的安静。顺着小道向上走,渐渐你会发现路越来越宽,已经到山上了啊。林子里多得是常青树,一年四季绿的醉人,只是春天翠点,夏天深点,秋天淡点,冬天暗点。那叶间不时滴落的水珠,晶莹着,闪射着,你能在里面看到自己啥样,林里的花有了树的庇护,毫无顾忌的开着,生机勃勃地绽放最大最美的笑脸。紫色的牵牛花沿着树干攀援而上,树顶朝下的花朵多像村头木桩上的那只大喇叭!
你看着看着就来了兴致,光着脚巴去追赶空中斑斓的蝴蝶和草中机灵的小兔子。可能永远都追不上吧,他们总是走走停停的逗你。你不管,你依旧奔跑着。泥土是香香的,散发着草的青涩,土地很硬却从不硌人。你喜欢脚下的土地,喜欢这样奔跑。
晨间,阳光从树缝间投射过来,在土地上形成无数光斑,你用脚踩它们。中午的阳光多烈啊,可叶子似乎团结了,不让它渗进来,你就坐在一片阴影里,揪狗尾巴草。到晚上,山上骤然冷了许多,你便在夕阳的余晕里蹦蹦跳跳地回家。
你爱着这片土地,爱着这土地上的一切。
你这样玩着,笑着,一直到那条水泥路修过来为止。“有路就好了,有路果子就能出去卖钱了……”父亲脸上的皱纹舒展成了一朵菊花。你穿着球鞋站在硬邦邦的水泥路上,觉得硌得慌。山上的树和花在黑烟缭绕中,显得迷糊不清。面前一辆辆大车急驶而过,便留下了这呛人的烟雾。
父亲笑得那样舒心。于是你也浅浅地笑了。
“哎……”你浅浅地笑着,叹了口气。
这脚下的土地啊……
篇三:脚下的土地
可能没有谁会将脚下那其貌不扬的土地作为自己追随的对象吧!它既无华丽的外表,对人类生活也无过于突出的表现,于是,虽然它天天被人们踩在脚底下,支撑着人们行走,却并没有得到人们的喜爱。可土地对我来说,却是一件有着厚重魅力的物品。
脚下的土地,是如此的温柔,如此的静谧,如此的宽容。无论我们在土地上干什么,是高兴地跑跳,生气地跺脚,它都会笑盈盈、静悄悄地看着你,包容你。这很像母亲,不是么?在母亲眼中永远长不大的我们,在她面前撒娇,欢笑,或是哭泣、忧郁,她都会包容你,保护你。在她面前,没有伪装,亦没有复杂的人情事故,只是一个真实的孩子。仅此而已。
夏日雨后的大地,浑身上下散发出一种它特有的香味――夹杂了大地的热气和泥土的芳香。这是我最爱的味道。这也是大地最具魅力的时候。记得朱自清先生将满眼的荷花比喻成亭亭玉立的刚出浴的美人――那是实打实地比喻。此刻的土地,亦有万种风情。它给我的感觉,像是一个梳洗罢的雍容女子,披着湿漉漉的头发,带着沐浴露的清爽味道,盈盈而来。这样的感觉,叫通感。多么神清气爽!植物们把根深深地扎进土中,此刻把根伸得更远了。因为它们正在从土地中汲取刚刚降下的雨水。听,我听见了生长的声音!我仿佛听见了植物们的欢笑声,在土壤中嬉戏――而土壤,始终沉默不语,忠实地履行着一个护花使者的职责。这时的土地,既像一个长者,呵护着小孩,很享受地看着生命的延续;又像一个伟丈夫,静静地看着美丽的妻子撒娇,疯癫。无论妻子做什么,他亦是喜爱,百般呵护。
土地在我心中扮演着多重角色,是母亲,是丈夫,亦是长者。这些宽厚善良的形象让我越发地喜爱土地。可土地让我心灵为之震撼的,却不是他们――
那是一个无意的课间,我独自在阳台上眺望远方。看着远处高山上裸露的岩石,我突然想到这样一件事情:这沉默的土壤,经历了几经迭起的朝朝代代,从这里有多少生命被酝酿,而后又有多少生命在这里殒落,消失。而这土地,不管这人生前是作恶多端还是一个正派人士,土地,仍以惯有的沉默接受了他。这样的土地,当时就把我感动得久久伫立,望着远处的山不能轻易释怀。
沉默,亦是一种伟大的力量。
至今,土地在我心中仍是被受尊敬的。每当我独自在泥土上行走,更能感受到土地的圣洁是离我如此的近。于是,人也开始变得圣洁而远离杂念。一步又一步,地上留下了我追求的脚印。我一边沉默,一边向前走。沉默,亦是种伟大力量。我义无返顾地向前走,亦如脚下的土地。
篇四:脚下的土地
天上的云自由飘荡,因为它拥有蓝天;
墙角的草傲然挺立,因为它握住土地;
而我们每个人的存在,不论身在何方,都应紧拥故土脚下的土地。
余秋雨的乡愁如冷雨般从台湾洒向大陆,对家乡的思念在连空气都潮润润的季节里飘散。他的心与每一寸大陆土地都相连着,哪怕隔了千山万水。
我,身在宁波,这古老而繁华的城市,那一幢幢以瓦片铺顶的房屋如今少而又少,取而代之的是玻璃高楼,那一条条以青石铺成的幽巷以被柏油马路代替,然而,不论城市如何现代化,我们与家乡的联系不会因此而改变,不会如水泥般坚硬。
正如老舍置身于浪漫而喧嚣的巴黎但对北平的思念却未减反而与日俱增,就我个人而言,在巴黎与北平的选择中,我会选择连空气都弥漫着浪漫而繁华的巴黎而舍弃北平,那是因为我选择的不是感情的寄托而是物质的享受。但老舍却并未乐不思蜀,联系他与故乡的是看不见摸不着的相思,用一个老套但经典的比喻就是不论“飞”多元,都是风筝,与之相连的线是思念,而老舍的根在北平。
脚下的土地,无论是贫穷还是富裕,无论是苍凉还是繁华都是我的故乡,我的家。
想起屈原,他的“乘骐骥已驰骋兮”我向往,却仅仅只是向往。我怕。怕踏出了这方土地,就再也回不去了,回忆一旦关上门便再也无法打开。
我怕,像苏武,手持汉节苦苦等待多年,直至欢尽日升日落,叹平了沧海桑田,才等到回到故里的那天。
离开故乡心中的千丝万缕还系在土地上,等到思缕到了一定的长度,游子们,也该回去了,回到那方魂牵梦萦的土地吧!
篇五:脚下的土地
我对脚下的土地是不够热爱的。当年在这片土地的产房里诞生的那一刻的嚎啕大哭,该是我对这里最初的抗议。我妈跟我说,吃得苦中苦,方为人上人。
所以我妈怀上我的时候我就在吃苦,再到生产时又在产房里折腾了几个小时。妈讲,那时真要命!我说,嗯,也把我折腾的不轻,脑袋都不灵光了。
我们家是典型的三口小家,那会儿正赶上计划生育就没敢再生。否则我估计就会有一群小屁孩围着我转要糖吃,我会怨殆地对妈说,妈,你瞧你养的这群猴孩子——没出息!
要是真这样,我妈还不费心费力又费神的。所以每次妈念叨当初没多个一男半女的时候我就说,你看你现在多自在啊!用得着感慨吗?
可能对脚底的土地最深刻的记忆也仅止于此——在泗阳县张家圩医院一个姚姓女子生了我。后来的十多年中,不是没有烙进骨子里的东西,之于我七个月就能满院子跑;七岁才念幼儿园;五年级转了次学;有过三五年的寄居生活......只是这些给我的仅是难以磨灭却不能叫人满心欢愉。
我渴望有趟长途旅行。人是个猎奇动物,长时间的滞留在一个地方会厌倦会麻木。感官如被注射了盐酸利多卡因,麻醉使大脑瘫痪。可惜我从来没有过长时间的离开。这样,许是我心里便是热爱这片土地的,我也不曾知道。我依然咒骂平淡的生活;依然厌烦白开水泡面的生活。
“说不出来旅行的意义。”背井离乡不是非要有个理由。说为了生活得更好,工作的需要都不能算错。而我说,离开是为了牵挂。如果人的生活像是服下了一片安定的话,又怎么讲出意义。
脚下的这片土地,我踩了十八年未满。我只想离开,离得远远的,越远越好。不要和我讲“家乡”,“故乡”,这些都是些泛滥成灾又无可收拾的词语。它不该作为年少的我们存在。倘若哪天我归乡心切,定是我白发苍苍入土为安的时候,绝不会是现在——花季未了。
我只想诚心祝愿脚下这片土地昌盛,却不能违心的说热爱。否则,这样显然虚伪。
篇六:脚下的土地
我的立足之处是四川盆地里再普通不过的一块土地。我在这样的土地上行走过许多年,经历各种坑洼、泥泞,不停变换颠簸的眼神以及滑倒的姿势。我尤其偏爱田间的小埂,柔软泥土的颜色和气味。空气潮湿的时节踩在上面,下陷的感觉足够把我带进某种引人入胜的沉淀。我想起几亿年前的大陆,广袤的原野一望无边,一块祥和之地骤然坍塌在水平之下,惊心动魄的沉沦,细致入微的断裂。
土壤的边缘,天然的草场,顽强的野花错落其间。你可以看见素面朝天的硕大花盘,以及上面的露水滑落地面时留下的不明显的伤痕。惹眼的是前面的小山,山腰被一片明黄的作物覆盖。油菜花与紫红色土壤形成强烈的反差,交错的罅隙中,我看见老屋门前青灰色的烟囱,还有后院桑树下明亮的阳光碎片。
土地,我脚下的土地。我清晰地看见千万次重叠的足印,那是一场漫长的叙述,情感诚挚,穿越时空,穿越现代人最浅薄的认知。我的奶奶曾经告诉我,人生来有罪,因为人在母体内吸吮了母亲的血液,于是耶酥被钉在了十字架上,用一人的血试图洗尽万千子民的罪责。我不禁想起人类最原始的母亲,孕育生命的崇高造物者,她用母性的温暖滋养人,护卫人,而人进化完全之后又回报了什么?只是徒增母亲的泪痕与伤痛——我们看到,推土机,钢钻,炸药,已经轰轰烈烈地冲向了这个伟大母亲最后的容颜。悲哀,莫大的悲哀。我怀念数万年前的石器,怀念那段时期的人类,他们群居,栖身洞穴,钻木取火,膜拜诸神。他们用精辟的象形文字谱写出了一部无价的历史文献,笔端
篇一:脚下的土地
传说中有一片神圣的土地叫做——家。
臆想······
浪子满面愁容,心事重重。时光飞逝,浪子渐行渐远,凄凉的身影衬托出丝丝寂寥与离愁。
心既难回,又何须泪眼看花?子规声声啼,回荡在苍白无力的大地上,只有棵棵绿树化作点点星辰,飘向无垠的天际。华灯初上,浪子难寻归宿,浪子,也许本就是没有归宿的吧!
一路披荆斩棘,浪子身心疲惫。塞北的风铺天盖地的卷来,带着气吞山河之势,仿佛要将整个大地卷上天去。
梦醒······
沉思中清醒过来,感受到的不是塞北萧飒的风,而是扑鼻花香、艳丽骄阳。此刻,不知风霜满面的浪子,是否不久后也能享受如此美景?
其实,头顶的天空都是同样的方寸,布满青春的羞涩,即便是浪子,也是会念家的吧?
臆想······
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从头越,浪子调转脚步,踏上归途······
终有一日,浪子走进一处村落,那里花香扑鼻、艳阳高照,熟悉的亲切感涌遍全身,浪子终于找到了自己的归宿。
那个村落,叫家。
梦醒······
原来,最熟悉的永远是家,家乡的气息才能使浪子回头。家,才是永远实实在在踩在我们脚下的土地。
篇二:脚下的土地
有人说出生在深山里是命运对他的戏弄。你并不知道这句话,你就出生在深山里。太闭塞了,闭塞的连外面人的嘲笑也听不到。
——或许,是可以了解一点的吧,从父亲紧锁的眉头里,每次父亲盯着那巨人般延绵无尽的群山和通向山外的唯一的泥泞坎坷的小道时,眉头就这样锁着,把烟斗塞在嘴里猛吸几口。父亲的脸在青烟缭绕中,显得模糊不清,皱纹也似乎浮动起来。
你每次都不敢靠近,只远远的看着,然后撒腿就跑,跑到山上去,你是多喜欢这些山,这条道呀!一眼望不尽的绿,润润的绿,仿佛轻轻一捏就能挤出水来。小道是泥了点,你小小的脚板一踩,就陷了进去,“啪唧”一声,软和和的。实在脏的连自己都看不下去的时,便在路旁茂盛的野草上踏两脚。草丛中一簇一簇的小花开的可爱极了,浅浅地红,浅浅地黄,浅浅地白,他们的大小和颜色都是那么的乖,那么的安静。顺着小道向上走,渐渐你会发现路越来越宽,已经到山上了啊。林子里多得是常青树,一年四季绿的醉人,只是春天翠点,夏天深点,秋天淡点,冬天暗点。那叶间不时滴落的水珠,晶莹着,闪射着,你能在里面看到自己啥样,林里的花有了树的庇护,毫无顾忌的开着,生机勃勃地绽放最大最美的笑脸。紫色的牵牛花沿着树干攀援而上,树顶朝下的花朵多像村头木桩上的那只大喇叭!
你看着看着就来了兴致,光着脚巴去追赶空中斑斓的蝴蝶和草中机灵的小兔子。可能永远都追不上吧,他们总是走走停停的逗你。你不管,你依旧奔跑着。泥土是香香的,散发着草的青涩,土地很硬却从不硌人。你喜欢脚下的土地,喜欢这样奔跑。
晨间,阳光从树缝间投射过来,在土地上形成无数光斑,你用脚踩它们。中午的阳光多烈啊,可叶子似乎团结了,不让它渗进来,你就坐在一片阴影里,揪狗尾巴草。到晚上,山上骤然冷了许多,你便在夕阳的余晕里蹦蹦跳跳地回家。
你爱着这片土地,爱着这土地上的一切。
你这样玩着,笑着,一直到那条水泥路修过来为止。“有路就好了,有路果子就能出去卖钱了……”父亲脸上的皱纹舒展成了一朵菊花。你穿着球鞋站在硬邦邦的水泥路上,觉得硌得慌。山上的树和花在黑烟缭绕中,显得迷糊不清。面前一辆辆大车急驶而过,便留下了这呛人的烟雾。
父亲笑得那样舒心。于是你也浅浅地笑了。
“哎……”你浅浅地笑着,叹了口气。
这脚下的土地啊……
篇三:脚下的土地
可能没有谁会将脚下那其貌不扬的土地作为自己追随的对象吧!它既无华丽的外表,对人类生活也无过于突出的表现,于是,虽然它天天被人们踩在脚底下,支撑着人们行走,却并没有得到人们的喜爱。可土地对我来说,却是一件有着厚重魅力的物品。
脚下的土地,是如此的温柔,如此的静谧,如此的宽容。无论我们在土地上干什么,是高兴地跑跳,生气地跺脚,它都会笑盈盈、静悄悄地看着你,包容你。这很像母亲,不是么?在母亲眼中永远长不大的我们,在她面前撒娇,欢笑,或是哭泣、忧郁,她都会包容你,保护你。在她面前,没有伪装,亦没有复杂的人情事故,只是一个真实的孩子。仅此而已。
夏日雨后的大地,浑身上下散发出一种它特有的香味――夹杂了大地的热气和泥土的芳香。这是我最爱的味道。这也是大地最具魅力的时候。记得朱自清先生将满眼的荷花比喻成亭亭玉立的刚出浴的美人――那是实打实地比喻。此刻的土地,亦有万种风情。它给我的感觉,像是一个梳洗罢的雍容女子,披着湿漉漉的头发,带着沐浴露的清爽味道,盈盈而来。这样的感觉,叫通感。多么神清气爽!植物们把根深深地扎进土中,此刻把根伸得更远了。因为它们正在从土地中汲取刚刚降下的雨水。听,我听见了生长的声音!我仿佛听见了植物们的欢笑声,在土壤中嬉戏――而土壤,始终沉默不语,忠实地履行着一个护花使者的职责。这时的土地,既像一个长者,呵护着小孩,很享受地看着生命的延续;又像一个伟丈夫,静静地看着美丽的妻子撒娇,疯癫。无论妻子做什么,他亦是喜爱,百般呵护。
土地在我心中扮演着多重角色,是母亲,是丈夫,亦是长者。这些宽厚善良的形象让我越发地喜爱土地。可土地让我心灵为之震撼的,却不是他们――
那是一个无意的课间,我独自在阳台上眺望远方。看着远处高山上裸露的岩石,我突然想到这样一件事情:这沉默的土壤,经历了几经迭起的朝朝代代,从这里有多少生命被酝酿,而后又有多少生命在这里殒落,消失。而这土地,不管这人生前是作恶多端还是一个正派人士,土地,仍以惯有的沉默接受了他。这样的土地,当时就把我感动得久久伫立,望着远处的山不能轻易释怀。
沉默,亦是一种伟大的力量。
至今,土地在我心中仍是被受尊敬的。每当我独自在泥土上行走,更能感受到土地的圣洁是离我如此的近。于是,人也开始变得圣洁而远离杂念。一步又一步,地上留下了我追求的脚印。我一边沉默,一边向前走。沉默,亦是种伟大力量。我义无返顾地向前走,亦如脚下的土地。
篇四:脚下的土地
天上的云自由飘荡,因为它拥有蓝天;
墙角的草傲然挺立,因为它握住土地;
而我们每个人的存在,不论身在何方,都应紧拥故土脚下的土地。
余秋雨的乡愁如冷雨般从台湾洒向大陆,对家乡的思念在连空气都潮润润的季节里飘散。他的心与每一寸大陆土地都相连着,哪怕隔了千山万水。
我,身在宁波,这古老而繁华的城市,那一幢幢以瓦片铺顶的房屋如今少而又少,取而代之的是玻璃高楼,那一条条以青石铺成的幽巷以被柏油马路代替,然而,不论城市如何现代化,我们与家乡的联系不会因此而改变,不会如水泥般坚硬。
正如老舍置身于浪漫而喧嚣的巴黎但对北平的思念却未减反而与日俱增,就我个人而言,在巴黎与北平的选择中,我会选择连空气都弥漫着浪漫而繁华的巴黎而舍弃北平,那是因为我选择的不是感情的寄托而是物质的享受。但老舍却并未乐不思蜀,联系他与故乡的是看不见摸不着的相思,用一个老套但经典的比喻就是不论“飞”多元,都是风筝,与之相连的线是思念,而老舍的根在北平。
脚下的土地,无论是贫穷还是富裕,无论是苍凉还是繁华都是我的故乡,我的家。
想起屈原,他的“乘骐骥已驰骋兮”我向往,却仅仅只是向往。我怕。怕踏出了这方土地,就再也回不去了,回忆一旦关上门便再也无法打开。
我怕,像苏武,手持汉节苦苦等待多年,直至欢尽日升日落,叹平了沧海桑田,才等到回到故里的那天。
离开故乡心中的千丝万缕还系在土地上,等到思缕到了一定的长度,游子们,也该回去了,回到那方魂牵梦萦的土地吧!
篇五:脚下的土地
我对脚下的土地是不够热爱的。当年在这片土地的产房里诞生的那一刻的嚎啕大哭,该是我对这里最初的抗议。我妈跟我说,吃得苦中苦,方为人上人。
所以我妈怀上我的时候我就在吃苦,再到生产时又在产房里折腾了几个小时。妈讲,那时真要命!我说,嗯,也把我折腾的不轻,脑袋都不灵光了。
我们家是典型的三口小家,那会儿正赶上计划生育就没敢再生。否则我估计就会有一群小屁孩围着我转要糖吃,我会怨殆地对妈说,妈,你瞧你养的这群猴孩子——没出息!
要是真这样,我妈还不费心费力又费神的。所以每次妈念叨当初没多个一男半女的时候我就说,你看你现在多自在啊!用得着感慨吗?
可能对脚底的土地最深刻的记忆也仅止于此——在泗阳县张家圩医院一个姚姓女子生了我。后来的十多年中,不是没有烙进骨子里的东西,之于我七个月就能满院子跑;七岁才念幼儿园;五年级转了次学;有过三五年的寄居生活......只是这些给我的仅是难以磨灭却不能叫人满心欢愉。
我渴望有趟长途旅行。人是个猎奇动物,长时间的滞留在一个地方会厌倦会麻木。感官如被注射了盐酸利多卡因,麻醉使大脑瘫痪。可惜我从来没有过长时间的离开。这样,许是我心里便是热爱这片土地的,我也不曾知道。我依然咒骂平淡的生活;依然厌烦白开水泡面的生活。
“说不出来旅行的意义。”背井离乡不是非要有个理由。说为了生活得更好,工作的需要都不能算错。而我说,离开是为了牵挂。如果人的生活像是服下了一片安定的话,又怎么讲出意义。
脚下的这片土地,我踩了十八年未满。我只想离开,离得远远的,越远越好。不要和我讲“家乡”,“故乡”,这些都是些泛滥成灾又无可收拾的词语。它不该作为年少的我们存在。倘若哪天我归乡心切,定是我白发苍苍入土为安的时候,绝不会是现在——花季未了。
我只想诚心祝愿脚下这片土地昌盛,却不能违心的说热爱。否则,这样显然虚伪。
篇六:脚下的土地
我的立足之处是四川盆地里再普通不过的一块土地。我在这样的土地上行走过许多年,经历各种坑洼、泥泞,不停变换颠簸的眼神以及滑倒的姿势。我尤其偏爱田间的小埂,柔软泥土的颜色和气味。空气潮湿的时节踩在上面,下陷的感觉足够把我带进某种引人入胜的沉淀。我想起几亿年前的大陆,广袤的原野一望无边,一块祥和之地骤然坍塌在水平之下,惊心动魄的沉沦,细致入微的断裂。
土壤的边缘,天然的草场,顽强的野花错落其间。你可以看见素面朝天的硕大花盘,以及上面的露水滑落地面时留下的不明显的伤痕。惹眼的是前面的小山,山腰被一片明黄的作物覆盖。油菜花与紫红色土壤形成强烈的反差,交错的罅隙中,我看见老屋门前青灰色的烟囱,还有后院桑树下明亮的阳光碎片。
土地,我脚下的土地。我清晰地看见千万次重叠的足印,那是一场漫长的叙述,情感诚挚,穿越时空,穿越现代人最浅薄的认知。我的奶奶曾经告诉我,人生来有罪,因为人在母体内吸吮了母亲的血液,于是耶酥被钉在了十字架上,用一人的血试图洗尽万千子民的罪责。我不禁想起人类最原始的母亲,孕育生命的崇高造物者,她用母性的温暖滋养人,护卫人,而人进化完全之后又回报了什么?只是徒增母亲的泪痕与伤痛——我们看到,推土机,钢钻,炸药,已经轰轰烈烈地冲向了这个伟大母亲最后的容颜。悲哀,莫大的悲哀。我怀念数万年前的石器,怀念那段时期的人类,他们群居,栖身洞穴,钻木取火,膜拜诸神。他们用精辟的象形文字谱写出了一部无价的历史文献,笔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