存货非正常损失会计处理及筹划分析

存货非正常损失会计处理及筹划分析

对于大多数的生产企业来说,存货是企业生产制造及销售过程中最主要的基础物料,在企业日常的生产经营中,不可避免要发生存货损失,笔者就存货非正常损失有关增值税税务筹划问题进行一些讨论。

增值税暂行条例及实施细则规定,非正常损失的购进货物的进项税额不得从销项税额中抵扣。所谓非正常损失是指生产经营过程中正常损耗以外的损失,包括自然灾害损失,因管理不善而造成的货物盗窃、发生霉烂变质等损失和其他的非正常损失。虽然税法规定非正常损失存货进项税额不能抵扣,然而会计上对于存货非正常损失的不同的账务处理却可以对增值税产生不同的影响。

下面通过举例来说明不同的账务处理对于存货非正常损失增值税税务筹划的影响。 甲公司属增值税一般纳税人,销售货物使用17%的增值税税率。2006年甲公司购入一批生产用原材料,该批原材料不含税价格为100万元,取得的增值税专用发票注明的增值税额为17万元。后来该批原材料由于管理不善变质导致无法使用,甲企业对其进行清理后作价出售,取得变价收入10万元,假设甲企业的会计处理如下:

第一种会计处理方法:

(1)转入清理时借:待处理财产损溢——待处理流动资产损溢 1170000 贷:原材料 1000000

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进项税额转出) 170000

(2)取得变价收入时借:银行存款 100000 贷:待处理财产损溢——待处理流动资产损溢 85470

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销项税额) 14530

(3)结转清理损益 借:营业外支出 1084530

贷:待处理财产损溢——待处理流动资产损溢 1084530

分析:按照上述会计处理方法甲企业在进行账务处理时将该批原材料全部转入清理,这就意味着该批原材料全部发生损失,因此与该批原材料有关的进项税额也应全部转出,不得抵扣。同时企业在将原材料清理出售时取得的变价收入还应按17%的税率计算应交纳的增值税。

然而事实上,企业在将原材料变价时取得收入10万元,我们可以认为该批原材料并不是全部发生损失。由此可以看出不得抵扣的进项税额应该是发生非正常损失部分的进项税额,应该将这部分对应的进项税额转出,而对于取得的清理收入部分则可以认为未发生损失,在税法上对此也未作明确的规定,只要企业在进行账务处理时不将其作为非正常损失处理,就无须将该部分的进项税额转出。

第二种会计处理方法

(1)转入清理时

企业实际发生的存货非正常损失金额=1000000-100000/(1+17%)=914530(元) 存货非正常损失应转出的进项税额=914530×17%=155470(元)

企业实际发生损失时,按扣除取得的变价收入后的金额转入待处理财产损溢。 借:待处理财产损溢——待处理流动资产损溢 1070000

贷:原材料 914530

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进项税额转出) 155470

(2)取得变价收入时,将取得的变价收入确认为“其他业务收入”,同时结转该部分原材料的成本计入“其他业务支出”。

借:银行存款 100000

贷:其他业务收入 85470

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销项税额) 14530

借:其他业务成本 85470

贷:原材料 85470

(假设本例中原材料按成本价出售)

分析:相比第一种会计处理方法,少缴增值税14530万元

存货非正常损失会计处理及筹划分析

对于大多数的生产企业来说,存货是企业生产制造及销售过程中最主要的基础物料,在企业日常的生产经营中,不可避免要发生存货损失,笔者就存货非正常损失有关增值税税务筹划问题进行一些讨论。

增值税暂行条例及实施细则规定,非正常损失的购进货物的进项税额不得从销项税额中抵扣。所谓非正常损失是指生产经营过程中正常损耗以外的损失,包括自然灾害损失,因管理不善而造成的货物盗窃、发生霉烂变质等损失和其他的非正常损失。虽然税法规定非正常损失存货进项税额不能抵扣,然而会计上对于存货非正常损失的不同的账务处理却可以对增值税产生不同的影响。

下面通过举例来说明不同的账务处理对于存货非正常损失增值税税务筹划的影响。 甲公司属增值税一般纳税人,销售货物使用17%的增值税税率。2006年甲公司购入一批生产用原材料,该批原材料不含税价格为100万元,取得的增值税专用发票注明的增值税额为17万元。后来该批原材料由于管理不善变质导致无法使用,甲企业对其进行清理后作价出售,取得变价收入10万元,假设甲企业的会计处理如下:

第一种会计处理方法:

(1)转入清理时借:待处理财产损溢——待处理流动资产损溢 1170000 贷:原材料 1000000

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进项税额转出) 170000

(2)取得变价收入时借:银行存款 100000 贷:待处理财产损溢——待处理流动资产损溢 85470

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销项税额) 14530

(3)结转清理损益 借:营业外支出 1084530

贷:待处理财产损溢——待处理流动资产损溢 1084530

分析:按照上述会计处理方法甲企业在进行账务处理时将该批原材料全部转入清理,这就意味着该批原材料全部发生损失,因此与该批原材料有关的进项税额也应全部转出,不得抵扣。同时企业在将原材料清理出售时取得的变价收入还应按17%的税率计算应交纳的增值税。

然而事实上,企业在将原材料变价时取得收入10万元,我们可以认为该批原材料并不是全部发生损失。由此可以看出不得抵扣的进项税额应该是发生非正常损失部分的进项税额,应该将这部分对应的进项税额转出,而对于取得的清理收入部分则可以认为未发生损失,在税法上对此也未作明确的规定,只要企业在进行账务处理时不将其作为非正常损失处理,就无须将该部分的进项税额转出。

第二种会计处理方法

(1)转入清理时

企业实际发生的存货非正常损失金额=1000000-100000/(1+17%)=914530(元) 存货非正常损失应转出的进项税额=914530×17%=155470(元)

企业实际发生损失时,按扣除取得的变价收入后的金额转入待处理财产损溢。 借:待处理财产损溢——待处理流动资产损溢 1070000

贷:原材料 914530

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进项税额转出) 155470

(2)取得变价收入时,将取得的变价收入确认为“其他业务收入”,同时结转该部分原材料的成本计入“其他业务支出”。

借:银行存款 100000

贷:其他业务收入 85470

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销项税额) 14530

借:其他业务成本 85470

贷:原材料 85470

(假设本例中原材料按成本价出售)

分析:相比第一种会计处理方法,少缴增值税14530万元


相关文章

  • 存货非正常损失的会计处理的筹划分析
  • 存货非正常损失的会计处理的筹划分析 2009年11月02日 21:46 对于大多数的生产企业来说,存货是企业生产制造及销售过程中最主要的基础物料,在企业日常的生产经营中,不可避免要发生存货损失,笔者就存货非正常损失有关增值税税务筹划问题进行 ...查看


  • 合理避税1
  • 如何合理避税 中国外企避税招数  中国经营报 中国在20世纪90年代后期,每年光跨国企业避税行为而损失的税收收入约为300亿元. 换句话说,跨国企业避税在我国一年便高达300亿元,这约相当于去年中央财政收入的三十分之一.这还仅仅是跨国企 ...查看


  • 业务招待费的税务规定及利润率计算公式
  • 一.业务招待费税法相关规定 (一) 业务招待费的列支范围 在业务招待费的范围上,不论是财务会计制度是新旧税法都未给予准确的界定.在税务执法实践中,招待费具体范围如下:1. 因企业生产经营需要而宴请或工作餐的开支:2. 因企业生产经营需要赠送 ...查看


  • 商业企业平销返利会计处理与税务筹划浅析
  • 摘要:商业活动中存在着大量平销返利行为,平销返利的税务筹划有助于降低企业的税收负担.本文主要针对商业企业的平销返利收入,分析平销返利的内涵.形式和账务处理,并结合相关税收法律规定,从整体税负出发,对商业企业平销返利的纳税筹划进行探讨:同时对 ...查看


  • 资产负债表涉税项目分析
  • 摘要:资产负债表是企业三大报表之一,其财务分析非常重要,表中各项目的涉税问题也不容忽视.资产负债表的涉税项目主要分为资产.负债和权益三大类,资产又分为流动资产和非流动资产项目,如货币资金和非货币资金属于流动资产.本文根据这些项目细分逐个进行 ...查看


  • 基于作业基础的成本预算改进研究
  • 本科生毕业设计(论文)封面 ( 2016 届) 论文(设计)题目 作 者 学 院.专 业 班 级 指导教师(职称) 论 文 字 数 论文完成时间 大学教务处制 会计原创毕业论文参考选题 (200个) 一.论文说明 本写作团队致力于会计毕业论 ...查看


  • 企业经营活动中的税收筹划问题
  • 福建农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4,7(1):58-60 JournalofFujianAgricultureandForestryUniversity(PhilosophyandSocialSciences) 企业经营活动中的税 ...查看


  • 浅谈集团公司税务管理的内容
  • XX公司税务管理制度 为了规范XX公司的税务管理工作,规避涉税风险,有效降低公司税负,特制定本制度.笔者认为,集团公司税务管理主要有以下七个方面:税务管理组织分工:税务登记.税务核算及纳税申报:税务报告及档案管理:财产损失申报和所得税汇算: ...查看


  • 施工企业会计科目的使用说明
  • 施工企业会计科目的使用说明 一.总说明 (一)为了统一规范施工企业的会计核算,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会计法>.<企业财务会计报告条例>.<企业会计制度>和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并结合施工企业的实际情况,特制定 ...查看


热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