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思主义原著节选学生摘抄内容

马克思主义原著节选学生摘抄内容

1、恩格斯:《自然辩证法》

我们知道什么是一小时或一米,但是不知道什么是时间和空间!仿佛时间不是实实在在的小时而是其他某种东西,仿佛空间不是实实在在的立方米而是其他某种东西!物质的这两种存在形式离开了物质当然都是无,都是仅仅存在于我们头脑之中的空洞的观念、抽象。的确,据说我们也不知道什么是物质和运动!当然不知道,因为物质本身和运动本身还没有人看到过或在其他场合下体验过;只有现实地存在着的各种物和运动形式才能看到或体验到。物、物质无非是各种物的总和,而这个概念就是从这一总和中抽象出来的,运动无非是一切感官可感知的运动形式的总和;“物质”和“运动”这样的词无非是简称,我们就用这种简称把感官可感知的许多不同的事物依照其共同的属性概括起来。因此,不研究个别的物和个别的运动形式,就根本不能认识物质和运动,并且通过认识个别的物和个别的运动形式,我们也就相应地认识物质和运动本身。

选自《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三卷第556-557页 人民出版社1972年

2、马克思:《资本论》第一卷第二版跋

我的辩证方法,从根本上来说,不仅和黑格尔的辩证方法不同,而且和它截然相反。在黑格尔看来,思维过程,即他称为观念而甚至把它转化为独立主体的思维过程,是现实事物的创造主,而现实事物只是思维过程的外部表现。我的看法则相反,观念的东西不外是移入人的头脑并在人的头脑中改造过的物质的东西而已。·····因为辩证法在对现存事物的肯定的理解中同时包含对现存事物的否定的理解,即对现存事物的必然灭亡的理解;辩证法对每一种既成的形式都是从不断的运动中,因而也是从它的暂时性方面去理解;辩证法不崇拜任何东西,按其本质来说,它是批判的和革命的。

选自《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二卷第217-218页 人民出版社1972年

3、恩格斯:《反杜林论》

当我们深思熟虑地考察自然界或人类历史或我们自己的精神活动的时候,首先呈现在我们眼前的,是一幅由种种联系和相互作用无穷无尽地交织起来的画面,其中没有任何东西是不动的和不变的,而是一切都在运动、变化、生成和消

逝。······在形而上学者看来,事物及其在思想上的反映即概念,是孤立的、应当逐个地和分别地加以考察的、固定的、僵硬的、一成不变的研究对象。

选自《反杜林论》单行本第18-19页 人民出版社1972年

4、毛泽东:《实践论》

通过实践而发现真理,又通过实践而证实真理和发展真理。从感性认识而能动地发展到理性认识,又从理性认识而能动地指导革命实践,改造主观世界和客观世界。实践、认识、再实践、再认识,这种形式,循环往复以至无穷,而实践和认识之每一循环的内容,都比较地进到了高一级的程度。这就是辩证唯物论的全部认识论,这就是辩证唯物论的知行统一观。

选自《毛泽东选集》第一卷第296-297页 人民出版社1991年第2版

5、马克思:《政治经济学批判》序言

人们在自己生活的社会生产中发生一定的、必然的、不以他们的意志为转移的关系,即同他们的物质生产力的一定发展阶段相适合的生产关系。这些生产关系的总和构成社会的经济结构,即有法律的和政治的上层建筑竖立其上并有一定的社会意识形式与之相适应的现实基础。物质生活的生产方式制约着整个社会生活、政治生活和精神生活的过程。不是人们的意识决定人们的存在,相反,是人们的社会存在决定人们的意识。社会的物质生产力发展到一定阶段,便同它们一直在其中运动的现存生产关系或财产关系(这只是生产关系的法律用语)发生矛盾。于是这些关系便由生产力的发展形式变成生产力的桎梏。那时社会革命的时代就到来了。随着经济基础的变更,全部庞大的上层建筑也或慢或快地发生变革。······无论哪一个社会形态,在它所能容纳的全部生产力发挥出来以前,是决不会灭亡的;而新的更高的生产关系,在它的物质存在条件在旧社会的胎胞里成熟以前,是决不会出现的。所以人类始终只提出自己能够解决的任务,因为只要仔细考察就可以发现,任务本身,只有在解决它的物质条件已经存在或者至少是在生成过程中的时候,才会产生。大体说来,亚细亚的、古代的、封建的和现代资产阶级的生产方式可以看作是经济的社会形态演进的几个时代。资产阶级的生产关系是社会生产过程的最后一个对抗形式,这里所说的对抗,不是指个人的对抗,而是指从个人的社会生活条件中生长出来的对抗;但是,在资产阶级社会的胎胞里发展的生产力,同时又创造着解决这种对抗的物质条件。因此,人类社会的史前时期就以这种社会形态而告终。

选自《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二卷第82-83页 人民出版社1972年

马克思主义原著节选学生摘抄内容

1、恩格斯:《自然辩证法》

我们知道什么是一小时或一米,但是不知道什么是时间和空间!仿佛时间不是实实在在的小时而是其他某种东西,仿佛空间不是实实在在的立方米而是其他某种东西!物质的这两种存在形式离开了物质当然都是无,都是仅仅存在于我们头脑之中的空洞的观念、抽象。的确,据说我们也不知道什么是物质和运动!当然不知道,因为物质本身和运动本身还没有人看到过或在其他场合下体验过;只有现实地存在着的各种物和运动形式才能看到或体验到。物、物质无非是各种物的总和,而这个概念就是从这一总和中抽象出来的,运动无非是一切感官可感知的运动形式的总和;“物质”和“运动”这样的词无非是简称,我们就用这种简称把感官可感知的许多不同的事物依照其共同的属性概括起来。因此,不研究个别的物和个别的运动形式,就根本不能认识物质和运动,并且通过认识个别的物和个别的运动形式,我们也就相应地认识物质和运动本身。

选自《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三卷第556-557页 人民出版社1972年

2、马克思:《资本论》第一卷第二版跋

我的辩证方法,从根本上来说,不仅和黑格尔的辩证方法不同,而且和它截然相反。在黑格尔看来,思维过程,即他称为观念而甚至把它转化为独立主体的思维过程,是现实事物的创造主,而现实事物只是思维过程的外部表现。我的看法则相反,观念的东西不外是移入人的头脑并在人的头脑中改造过的物质的东西而已。·····因为辩证法在对现存事物的肯定的理解中同时包含对现存事物的否定的理解,即对现存事物的必然灭亡的理解;辩证法对每一种既成的形式都是从不断的运动中,因而也是从它的暂时性方面去理解;辩证法不崇拜任何东西,按其本质来说,它是批判的和革命的。

选自《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二卷第217-218页 人民出版社1972年

3、恩格斯:《反杜林论》

当我们深思熟虑地考察自然界或人类历史或我们自己的精神活动的时候,首先呈现在我们眼前的,是一幅由种种联系和相互作用无穷无尽地交织起来的画面,其中没有任何东西是不动的和不变的,而是一切都在运动、变化、生成和消

逝。······在形而上学者看来,事物及其在思想上的反映即概念,是孤立的、应当逐个地和分别地加以考察的、固定的、僵硬的、一成不变的研究对象。

选自《反杜林论》单行本第18-19页 人民出版社1972年

4、毛泽东:《实践论》

通过实践而发现真理,又通过实践而证实真理和发展真理。从感性认识而能动地发展到理性认识,又从理性认识而能动地指导革命实践,改造主观世界和客观世界。实践、认识、再实践、再认识,这种形式,循环往复以至无穷,而实践和认识之每一循环的内容,都比较地进到了高一级的程度。这就是辩证唯物论的全部认识论,这就是辩证唯物论的知行统一观。

选自《毛泽东选集》第一卷第296-297页 人民出版社1991年第2版

5、马克思:《政治经济学批判》序言

人们在自己生活的社会生产中发生一定的、必然的、不以他们的意志为转移的关系,即同他们的物质生产力的一定发展阶段相适合的生产关系。这些生产关系的总和构成社会的经济结构,即有法律的和政治的上层建筑竖立其上并有一定的社会意识形式与之相适应的现实基础。物质生活的生产方式制约着整个社会生活、政治生活和精神生活的过程。不是人们的意识决定人们的存在,相反,是人们的社会存在决定人们的意识。社会的物质生产力发展到一定阶段,便同它们一直在其中运动的现存生产关系或财产关系(这只是生产关系的法律用语)发生矛盾。于是这些关系便由生产力的发展形式变成生产力的桎梏。那时社会革命的时代就到来了。随着经济基础的变更,全部庞大的上层建筑也或慢或快地发生变革。······无论哪一个社会形态,在它所能容纳的全部生产力发挥出来以前,是决不会灭亡的;而新的更高的生产关系,在它的物质存在条件在旧社会的胎胞里成熟以前,是决不会出现的。所以人类始终只提出自己能够解决的任务,因为只要仔细考察就可以发现,任务本身,只有在解决它的物质条件已经存在或者至少是在生成过程中的时候,才会产生。大体说来,亚细亚的、古代的、封建的和现代资产阶级的生产方式可以看作是经济的社会形态演进的几个时代。资产阶级的生产关系是社会生产过程的最后一个对抗形式,这里所说的对抗,不是指个人的对抗,而是指从个人的社会生活条件中生长出来的对抗;但是,在资产阶级社会的胎胞里发展的生产力,同时又创造着解决这种对抗的物质条件。因此,人类社会的史前时期就以这种社会形态而告终。

选自《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二卷第82-83页 人民出版社1972年


相关文章

  • 猴王出世教案(定稿)
  • <猴王出世>教学设计 喀什市第十小学 陈 玲 <猴王出世> 教材分析: 这篇课文节选自我国古典神话小说<西游记>第一回,主要写花果山上一块仙石孕育出一只石猴,这石猴与群猴玩耍时,敢于第一个跳进水帘洞,被群 ...查看


  • [骆驼祥子]说课稿
  • <骆驼祥子>说课稿 尊敬的各位老师: 大家好,我说课的内容是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上册的名著<骆驼祥子>--北京人力车夫的辛酸故事,我将从以下六个方面来进行今天的说课: 一.教材分析 <骆驼祥子>是老舍的长篇小 ...查看


  • 网络疯传,然而这段话不是杨绛先生说的,也不是她写的
  • 新民晚报今日讯(记者 鲁明 乐梦融)"我们曾如此渴望命运的波澜,到最后才发现,人生最曼妙的风景,竟是内心的淡定和从容.我们曾如此期盼外界的认可,到最后才知道,世界是自己的,与他人毫无关系."今天,这段署名为杨绛的手写体百 ...查看


  • 小学语文教材中古典名著的解读策略
  • 小学语文教材中古典名著的解读策略 在小学语文教材中,中国古典名著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如何 才能开展好名著节选部分的教学呢?笔者试图以案例的方式来谈谈 如何解读名著节选部分. 一.深入研究故事发生的历史背景,准确解读 每个历史事件,都有着特定 ...查看


  • 让阅读成为一种生活
  • 摘要:众所周知,课外阅读是一个人语文素养提升的重要途径.没有足够的课外阅读量,学生未来的发展将会受到很大的制约.在大力倡导阅读的今天,如何让学生养成终身阅读的习惯,积淀丰厚的文化素养,我在日常的教学中进行了一些富有成效的探索. 关键词:阅读 ...查看


  • [我和祖父的园子]的说课稿
  • 尊敬的各位评委老师: 大家好! 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苏教版语文教材五年级下册第五单元的第三篇课文<我和祖父的园子>. 一.说教材 <我和祖父的园子>节选自现代女作家萧红的自传体小说<呼兰河传>.这是苏教版语 ...查看


  • 探究初中语文名著阅读教学策略
  • 摘要:名著阅读对中学生起着重大意义,对于增加学生知识面,提高语文成绩都有较大帮助.学生对名著的理解离不开教师的全面引导,如何提升学生阅读兴趣.提高阅读质量是教师需要关心和考虑的关键. 关键词:初中语文:名著阅读:指导:策略 G633.3 引 ...查看


  • _林教头风雪山神庙_说课稿
  • 课堂设计师 <林教头风雪山神庙>说课稿 周育英 一.说学情 2008年4月初,上海师大基础教育课题组的一次中学生课外阅读调查表明,通过影视作品来了解四大名著的学生占有较高比例.许多学生是因为看了正在热播的电视剧,才来读原著的.2 ...查看


  • 名著阅读教学的常见误区及矫治对策略谈
  • 内容摘要 随着广东省初中语文中考试题的专项考查,名著阅读逐渐引起了初中语文教师的广泛关注.本文简要列举了中学名著阅读教学中的三种常见误区:以压缩饼干取代原汁原味,以面目全非取代原始风貌和以只鳞片爪取代消化吸收.并结合具体的名著阅读教学实践提 ...查看


热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