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终极理论之梦]读后感

《终极理论之梦》读后感

美丽新种子:美丽的谎言?

手头刚放下温伯格的力作《终极理论之梦》(S.温伯格著,李泳译,湖南科技出版社)。作为一名与爱因斯坦、霍金同道的理论物理学家,温伯格对破译宇宙之谜充满了热切的期待和充分的信心,借用《圣经·旧约》中的表述:有律在,必须发现它。于是,科学最大的愿望就是能将所有自然现象的解释溯源至最后的理论和历史事件,这就是终极理论之梦。人类那高尚的天性就在于不断追问或逼近源头之谜,因而终极理论具有永恒的召唤力。从这样美好的梦境中醒来,我拿起了另一本书《美丽的新种子》。然而,书名中的美丽恰恰映衬出现实的冷酷,这就是书的副标题所指——转基因作物对农民带来的威胁。

说起转基因或基因工程,哺育它的精神乳汁正是科学家们的终极理论之梦。20世纪生物学的骄人业绩就是对生命的遗传密码DNA奥秘的不断逼近。然而,这一过程在满足人类好奇之心的同时,更是催生了人类的贪婪之心。当然,在实验室为生命奇迹所陶醉的科学家们是不会滋生这一非分之想的,而嗅财之感格外敏锐的企业则立刻捕捉到了其中的商机,这就是利用实验室中的转基因技术来重新打造农作物,进而以巨无霸的姿态一举抢占市场。美国的孟山都公司就是一例。这家公司本以开发化工产品为主,生产诸如除草剂、杀虫剂之类的农业用品。但传统的农药有一个很大的局限,这就是它不分青红皂白从而殃及作物本身。基因工程的兴起让这家公司的技术人员有了一种新的思路:通过转基因技术,使作物获得抗农药的性状。这是一种全新的开发和营销策略,现在公司可将这两种产品(农药和特定的转基因作物种子)捆绑在一起销售给农民,农药对改造过的作物不再起效。听起来这对农民及消费者都是福音,因为农药的污染早已成为我们的心病。但是且慢,若农民来年再复种这些转基因种子,岂不就断了公司的可持续利润?这一问题起先通过法律手段加以解决,孟山都公司在获得转基因种子的专利之后,在销售时与农民签订协议,禁止来年复种转基因种子,一旦被人告发或被察觉,将在法庭上对簿公堂。不过如今这一问题已有更好的解决方法。1998年3月,一项新的生物技术专利获得批准,该技术可以阻止收获的种子发芽。这就是所谓的终结者技术,它相当于对种子施行绝

育术,其原理依然有赖于转基因技术。于是,农民一旦播种这些种子,他们就此被套,从此以后必得年年去公司买进种子。现在,种子的所有权不再归播种者拥有,而是归大企业垄断。

由此带出了一系列的争议。转基因技术是一种安全的技术吗?对种子申请专利有悖道德吗?如孟山都之类的大公司真是以“为民造福、供养天下”为己任吗?新技术能让更多的穷人不再挨饿?先听听企业方面的表白,孟山都公司的一位技术负责人如此向公众描绘转基因技术带来的好处:在同样的土地上可以生产更多的粮食;减少了收获后粮食的损失;不再全面依赖杀虫剂、化肥等化工产品的投入等等。听起来够诱人,这样的种子还不美丽?但与此同时,理性的质疑也从未中断,本书反映的正是来自农民及环保人士的声音。反对方的理由何在?这可从几个层面加以讨论。就生态学层面而言,不同于传统的育种技术,转基因技术打破了物种之间在长期的进化过程中建立起来的天然屏障及平衡,由此得到的新品种因未经生态系统的筛选考验,它的未来潜能是好是坏难以评估,更何况大面积的专一播种还会破坏生态系统的多样性;就政治学层面而言,饥饿从来都不是生产量不足的问题,而是获得和分配机制出了问题,显然生物技术不足以成为发展中国家穷人的福音,但令人揪心的是,贫穷的国家都有这样一个趋势,他们更在意工作的机会和获取外部投资,而不在乎土地和环境的损害,这饮鸠止渴的情形,为发达国家大公司的倾销及霸占市场铺平了道路,有专家在伦理学层面提出质疑:种子本是人类共享的财富,是先人的馈赠,上苍的礼物,怎能眼睁睁地看着它成为少数公司的专利所有?

这样的质疑是否有杞人忧天或怀旧保守之嫌?要知道,工业文明带给我们的期盼就是,层出不穷的新技术会让明天变得更美好!经济学的基本假设还告诉我们,正是个人(或企业)对自身利益的追求维持了市场的运转,而私有财产的合法化也正是近代文明不断成长的动力所在。即便像孟山都这样的大公司显而易见的为巨额利润而来,但在现代社会的体制中它依然可以为自己合法谋利。问题的另一面引起了学界的高度关注:正如自由主义经济学大师哈耶克所强调,市场的健康运转少不了法律和道德的双重制约。企业追逐自身利益本无可非议,但社会由各种利益集团组成,这时不同利益的博弈、妥协就成了政治的艺术,也是社会和谐的保障,在此确保各利益集团平等存在的法律就不能缺席;

《终极理论之梦》读后感

美丽新种子:美丽的谎言?

手头刚放下温伯格的力作《终极理论之梦》(S.温伯格著,李泳译,湖南科技出版社)。作为一名与爱因斯坦、霍金同道的理论物理学家,温伯格对破译宇宙之谜充满了热切的期待和充分的信心,借用《圣经·旧约》中的表述:有律在,必须发现它。于是,科学最大的愿望就是能将所有自然现象的解释溯源至最后的理论和历史事件,这就是终极理论之梦。人类那高尚的天性就在于不断追问或逼近源头之谜,因而终极理论具有永恒的召唤力。从这样美好的梦境中醒来,我拿起了另一本书《美丽的新种子》。然而,书名中的美丽恰恰映衬出现实的冷酷,这就是书的副标题所指——转基因作物对农民带来的威胁。

说起转基因或基因工程,哺育它的精神乳汁正是科学家们的终极理论之梦。20世纪生物学的骄人业绩就是对生命的遗传密码DNA奥秘的不断逼近。然而,这一过程在满足人类好奇之心的同时,更是催生了人类的贪婪之心。当然,在实验室为生命奇迹所陶醉的科学家们是不会滋生这一非分之想的,而嗅财之感格外敏锐的企业则立刻捕捉到了其中的商机,这就是利用实验室中的转基因技术来重新打造农作物,进而以巨无霸的姿态一举抢占市场。美国的孟山都公司就是一例。这家公司本以开发化工产品为主,生产诸如除草剂、杀虫剂之类的农业用品。但传统的农药有一个很大的局限,这就是它不分青红皂白从而殃及作物本身。基因工程的兴起让这家公司的技术人员有了一种新的思路:通过转基因技术,使作物获得抗农药的性状。这是一种全新的开发和营销策略,现在公司可将这两种产品(农药和特定的转基因作物种子)捆绑在一起销售给农民,农药对改造过的作物不再起效。听起来这对农民及消费者都是福音,因为农药的污染早已成为我们的心病。但是且慢,若农民来年再复种这些转基因种子,岂不就断了公司的可持续利润?这一问题起先通过法律手段加以解决,孟山都公司在获得转基因种子的专利之后,在销售时与农民签订协议,禁止来年复种转基因种子,一旦被人告发或被察觉,将在法庭上对簿公堂。不过如今这一问题已有更好的解决方法。1998年3月,一项新的生物技术专利获得批准,该技术可以阻止收获的种子发芽。这就是所谓的终结者技术,它相当于对种子施行绝

育术,其原理依然有赖于转基因技术。于是,农民一旦播种这些种子,他们就此被套,从此以后必得年年去公司买进种子。现在,种子的所有权不再归播种者拥有,而是归大企业垄断。

由此带出了一系列的争议。转基因技术是一种安全的技术吗?对种子申请专利有悖道德吗?如孟山都之类的大公司真是以“为民造福、供养天下”为己任吗?新技术能让更多的穷人不再挨饿?先听听企业方面的表白,孟山都公司的一位技术负责人如此向公众描绘转基因技术带来的好处:在同样的土地上可以生产更多的粮食;减少了收获后粮食的损失;不再全面依赖杀虫剂、化肥等化工产品的投入等等。听起来够诱人,这样的种子还不美丽?但与此同时,理性的质疑也从未中断,本书反映的正是来自农民及环保人士的声音。反对方的理由何在?这可从几个层面加以讨论。就生态学层面而言,不同于传统的育种技术,转基因技术打破了物种之间在长期的进化过程中建立起来的天然屏障及平衡,由此得到的新品种因未经生态系统的筛选考验,它的未来潜能是好是坏难以评估,更何况大面积的专一播种还会破坏生态系统的多样性;就政治学层面而言,饥饿从来都不是生产量不足的问题,而是获得和分配机制出了问题,显然生物技术不足以成为发展中国家穷人的福音,但令人揪心的是,贫穷的国家都有这样一个趋势,他们更在意工作的机会和获取外部投资,而不在乎土地和环境的损害,这饮鸠止渴的情形,为发达国家大公司的倾销及霸占市场铺平了道路,有专家在伦理学层面提出质疑:种子本是人类共享的财富,是先人的馈赠,上苍的礼物,怎能眼睁睁地看着它成为少数公司的专利所有?

这样的质疑是否有杞人忧天或怀旧保守之嫌?要知道,工业文明带给我们的期盼就是,层出不穷的新技术会让明天变得更美好!经济学的基本假设还告诉我们,正是个人(或企业)对自身利益的追求维持了市场的运转,而私有财产的合法化也正是近代文明不断成长的动力所在。即便像孟山都这样的大公司显而易见的为巨额利润而来,但在现代社会的体制中它依然可以为自己合法谋利。问题的另一面引起了学界的高度关注:正如自由主义经济学大师哈耶克所强调,市场的健康运转少不了法律和道德的双重制约。企业追逐自身利益本无可非议,但社会由各种利益集团组成,这时不同利益的博弈、妥协就成了政治的艺术,也是社会和谐的保障,在此确保各利益集团平等存在的法律就不能缺席;


相关文章

  • 猜想与反驳读后感
  • <猜想与反驳>读后感 普尔的<猜想与反驳>这本书,最近刚看不久,可是我看了这本书之后感觉自己对哲学的看法改变了很多.虽然只用了很少的时间,也没有在细节上深入分析研究,但我通过这本书和我所查找的一些关于这本书的读后思考 ...查看


  • 电影[终极面试]观后感
  • <终极面试>观后感 作为一名人力资源管理专业的学生,<终极面试>这部电影我在老师的介绍以及同学的推荐下看过二次.这部电影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其中的场景经常浮现于我的脑海.下面,我便简略的介绍一下我对这部电影的理解和 ...查看


  • [我的老师]读后感
  • <我的老师>一书的作者陈桥驿先生,通过自己的生平事迹,把自己在学校课堂中听过讲课而又让他尊敬的老师的所有事迹都记录在这本书中,陈老先生在书中介绍了他的许多老师对他的影响,陈老先生在书的后记中提到了他的祖父,参加工作后的同事等等这 ...查看


  • "终极期望"书信--观后感
  • "终极期望" -写给公司员工的一封信 美国著名企管顾问鲍勃"尼尔森出版的这本书,深入浅出且异常清晰地阐明了一种重要的工作理念和态度,即"终极期望". 所谓"终极期望",这 ...查看


  • [做卓越的教师]读后感
  • <做卓越的教师>读后感 "腹有诗书气自华",作为一个教师,更应该以书为友,促进自己的专业成长.今年我读了一本书:<做卓越的教师>. 翻开书目,我就被吸引了,从目录上看,似乎是一部做卓越教师的&qu ...查看


  • [终极面试]观后感
  • <终极面试>观后感 看完这个电影,给我印象最深的是整个电影处处都是伏笔,看到后面,我会觉得前面的每一处都有存在的必要,它们都预示着后面将要发生的事情. 在面试之前,有几个面试者准备的镜头特写.镜头一:聋子,特别强调的他戴眼镜的动 ...查看


  • 学术与政治]读后感--知识浪漫主义的终结
  • 学术与政治>读后感--知识浪漫主义的终结 (2008-09-26 09:53:49) 转载▼ 标签: 分类: 书评 韦伯 政治 杂谈 研究韦伯的人都知道在韦伯研究中存在着两个韦伯:一个是"二战后的美国韦伯",一个是 ...查看


  • 理想课堂的三重境界读后感
  • 阅读实践,向教学开一朵自己的花 --<理想课堂的三重境界>读后感 马春丽 老僧三十年前见山是山见水是水.及至后来,亲见知识,有个入处,见山不是山见水不是水.而今的个修歇处,以前见山是山见水是水.--[唐]青原惟信禅师 古今之成大 ...查看


  • [法律之门]读后感
  • <法律之门>读后感 <法律之门>是美国各大法学院比较通用的一本法律教科书.作为法律专业人员,在研读之后,第一感觉是上大学时都干什么去了,这么好的书竟然没读?不过,晚虽晚矣,但终于已经阅读了.读后有以下拙感,籍以自勉. ...查看


热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