包融诗歌:春梦随我心,悠扬逐君去

前记:包融,初盛唐时期的诗人,“吴中四士”之一。《全唐诗》存诗八首,俱是五言,代表作品有《送国子张主簿》、《酬忠公林亭》。

送国子张主簿

湖岸缆初解,莺啼别离处。遥见舟中人,时时一回顾。

坐悲芳岁晚,花落青轩树。春梦随我心,悠扬逐君去。

包融,初盛唐时期的诗人,是“吴中四士”中最不出名的诗人,文学史上也是一笔带过。关于他的生平事迹,历史上也语焉不详,所以今天我们只能从零星记载中,来简单的述说一下。

包融,字、生卒年不详,润州延陵(今江苏丹阳市)人。神龙年间,与吴越名士贺知章、贺朝、万齐融、张若虚、邢巨,俱以文词俊秀,名扬长安城。经张九龄的举荐,为怀州司马,迁集贤直学士、大理司直。开元年间,与贺知章、张旭、张若虚有名当时,号“吴门四士”。又据《唐才子传》记载,他与诗友殷遥、孟浩然交往甚厚。包融生二子包何、包佶,纵声雅道,齐名当时,号“三包”。

关于包融的生平经历,大致就知道这些。他的诗歌,流传下来的也不多,只有八首,代表作品是《送国子张主簿》、《酬忠公林亭》。今天我们就一起来简单的赏析一下这首《送国子张主簿》。

从这首诗歌的题目来看,就是一首送别诗。国子监张主簿,历史没有记载,不知道何许人也。

“湖岸缆初解,莺啼别离处。”这两句的意思是:诗人与朋友来到湖边,送朋友到船上,解开系在岸边树上的缆绳,这时突然听到黄莺的声声啼叫声,不免黯然神伤。“湖岸”,点明送别地点,“莺啼”,点明送别时间是春季,同时也用黄莺欢快的啼叫声反衬诗人与友人离别的愁绪,莺啼更加重了离别的伤感。

“遥见舟中人,时时一回顾。”这两句的意思是:船已远去,只能远远的望见船中的友人,时不时的回头看向岸边的自己。前一句写诗人久立岸边遥望舟中,后一句写友人时时回顾岸边的诗人,这是一种眼神的交流,更是一种心灵的呼唤,表现了两人依依不舍之情。诗人“遥望”,友人“回顾”,分别着眼于两人的身上,表示二人之间友谊的深厚。

“坐悲芳岁晚,花落青轩树。”这两句的意思是:因为暮春时节而悲伤,树上的花儿也已经纷纷落下。这两句由前四句的送别场景,转向别后时刻。“坐”,不是坐下的意思,在这里是“因为、由于”的意思。诗人用暮春时节的景色来书写内心的感受,暮春时节,落花纷纷,美好的时光就要消逝不见。表面上是写诗人惜春之悲,其实是写友人离别之后,作者心里的伤感。朋友的离去,正像春天的离去一样,不容挽留。此时此刻,只剩下自己孤零零的一个,那些喝酒赋诗玩乐的美好日子一去不复返了。此次的离别,不知道何时才能相见。

“春梦随我心,悠扬逐君去。”这两句的意思是:我的心随着春梦,悠悠扬扬,飘飘荡荡,追逐友人而去。在暮春时节夜深人静的晚上,友人频频出现在诗人的梦境之中。日有所思,才会夜有所梦,可见友人在诗人心目中的地位。友人已经离去,这是一个无法改变的事实,诗人只能借梦来表达对友人的思念之情。这是一份浓浓的情谊,也是一种无奈的相思。

这首诗歌,借景言情,情景相融,通过离别之时和离别之后两个场景,表达了诗人对友人别时的依依不舍和别后的悲伤相思之情。

附录诗歌一首:

酬忠公林亭

江外有真隐,寂居岁已侵。结庐近西术,种树久成阴。

人迹乍及户,车声遥隔林。自言解尘事,咫尺能辎尘。

为道岂庐霍,会静由吾心。方秋院木落,仰望日萧森。

持我兴来趣,采菊行相寻。尘念到门尽,远情对君深。

一谈入理窟,再索破幽襟。安得山中信,致书移尚禽。

前记:包融,初盛唐时期的诗人,“吴中四士”之一。《全唐诗》存诗八首,俱是五言,代表作品有《送国子张主簿》、《酬忠公林亭》。

送国子张主簿

湖岸缆初解,莺啼别离处。遥见舟中人,时时一回顾。

坐悲芳岁晚,花落青轩树。春梦随我心,悠扬逐君去。

包融,初盛唐时期的诗人,是“吴中四士”中最不出名的诗人,文学史上也是一笔带过。关于他的生平事迹,历史上也语焉不详,所以今天我们只能从零星记载中,来简单的述说一下。

包融,字、生卒年不详,润州延陵(今江苏丹阳市)人。神龙年间,与吴越名士贺知章、贺朝、万齐融、张若虚、邢巨,俱以文词俊秀,名扬长安城。经张九龄的举荐,为怀州司马,迁集贤直学士、大理司直。开元年间,与贺知章、张旭、张若虚有名当时,号“吴门四士”。又据《唐才子传》记载,他与诗友殷遥、孟浩然交往甚厚。包融生二子包何、包佶,纵声雅道,齐名当时,号“三包”。

关于包融的生平经历,大致就知道这些。他的诗歌,流传下来的也不多,只有八首,代表作品是《送国子张主簿》、《酬忠公林亭》。今天我们就一起来简单的赏析一下这首《送国子张主簿》。

从这首诗歌的题目来看,就是一首送别诗。国子监张主簿,历史没有记载,不知道何许人也。

“湖岸缆初解,莺啼别离处。”这两句的意思是:诗人与朋友来到湖边,送朋友到船上,解开系在岸边树上的缆绳,这时突然听到黄莺的声声啼叫声,不免黯然神伤。“湖岸”,点明送别地点,“莺啼”,点明送别时间是春季,同时也用黄莺欢快的啼叫声反衬诗人与友人离别的愁绪,莺啼更加重了离别的伤感。

“遥见舟中人,时时一回顾。”这两句的意思是:船已远去,只能远远的望见船中的友人,时不时的回头看向岸边的自己。前一句写诗人久立岸边遥望舟中,后一句写友人时时回顾岸边的诗人,这是一种眼神的交流,更是一种心灵的呼唤,表现了两人依依不舍之情。诗人“遥望”,友人“回顾”,分别着眼于两人的身上,表示二人之间友谊的深厚。

“坐悲芳岁晚,花落青轩树。”这两句的意思是:因为暮春时节而悲伤,树上的花儿也已经纷纷落下。这两句由前四句的送别场景,转向别后时刻。“坐”,不是坐下的意思,在这里是“因为、由于”的意思。诗人用暮春时节的景色来书写内心的感受,暮春时节,落花纷纷,美好的时光就要消逝不见。表面上是写诗人惜春之悲,其实是写友人离别之后,作者心里的伤感。朋友的离去,正像春天的离去一样,不容挽留。此时此刻,只剩下自己孤零零的一个,那些喝酒赋诗玩乐的美好日子一去不复返了。此次的离别,不知道何时才能相见。

“春梦随我心,悠扬逐君去。”这两句的意思是:我的心随着春梦,悠悠扬扬,飘飘荡荡,追逐友人而去。在暮春时节夜深人静的晚上,友人频频出现在诗人的梦境之中。日有所思,才会夜有所梦,可见友人在诗人心目中的地位。友人已经离去,这是一个无法改变的事实,诗人只能借梦来表达对友人的思念之情。这是一份浓浓的情谊,也是一种无奈的相思。

这首诗歌,借景言情,情景相融,通过离别之时和离别之后两个场景,表达了诗人对友人别时的依依不舍和别后的悲伤相思之情。

附录诗歌一首:

酬忠公林亭

江外有真隐,寂居岁已侵。结庐近西术,种树久成阴。

人迹乍及户,车声遥隔林。自言解尘事,咫尺能辎尘。

为道岂庐霍,会静由吾心。方秋院木落,仰望日萧森。

持我兴来趣,采菊行相寻。尘念到门尽,远情对君深。

一谈入理窟,再索破幽襟。安得山中信,致书移尚禽。


相关文章

  • 第三章 学案7情感概括要准确全面,分析要具体实在
  • 学案7 情感概括要准确全面,分析要具体实在 学案略语 思想感情是诗歌的灵魂,把握诗的思想感情是高考考查的重中之重.其设问角度有二:一是概括式,要求直接答出思想感情:二是分析式,不仅要求答出思想感情,还要进行分析.概括情感要准确全面,分析情感 ...查看


  • 上海:若即若离的春梦
  • <此时此地>一书里曾经评价说,上海"永远有傲慢的仆人心态",这话尖刻,但也反映了外地人对上海的普遍看法.表面上看,1949年成为上海风骨的分水岭-之前,当然以村松梢风的"魔都"一说最具代表 ...查看


  • 赞美父亲节的诗歌
  • [导语]祝福语是指日常生活全部的常用祝福语,比如好友之间祝福语.事业祝福语.家人祝福语.朋友祝福语等.以下是本站为您整理的赞美父亲节的诗歌,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父爱> 父亲是条河,流转着岁月,诉说人世的沧桑 父亲是片海,擎起了 ...查看


  • 含春的成语
  • 含春的成语 笔底春风 白雪阳春 春冰虎尾 长春不老 寸草春晖 春蚕到死丝方尽 春风得意 春风风人 春风和气 春风化雨 春风满面 春风夏雨 春风一度 春风野火 春风雨露 春风沂水 春光漏泄 春光明媚 春晖寸草 春回大地 春和景明 春寒料峭 春 ...查看


  • 李商隐的诗:重过圣女祠
  • <重过圣女祠>原文 白石岩扉碧藓滋,上清沦谪得归迟. 一春梦雨常飘瓦,尽日灵风不满旗. 萼绿华来无定所,杜兰香去未移时. 玉郎会此通仙籍,忆向天阶问紫芝. <重过圣女祠>鉴赏 这首题目中的"圣女祠" ...查看


  • 开学啦诗歌
  • 篇一:开学啦 作者:傲寒松子 一 曙光初照新书包, 成群结队上学校: 张张笑脸进校园, 师生相见互问好. 二 秋季校园春意闹, 大红标语挂的高: 百鸟婉转在树梢, 歌声悠扬催花草. 三 免费课本怀中抱, 崭新校服多自豪: 课外操场蹦跳跳, ...查看


  • 冯延巳词与晏殊词的异同
  • 儿童发展研究 --泉州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总第22011年第4期 -4期 冯延巳词与晏殊词的异同 吴华雯 ()泉州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 福建 泉州 362000 摘 要:冯延巳与晏殊是小令派的代表词人,他们的词题材相近.格调高雅.表达 ...查看


  • 一曲[遇上你是我的缘],笛声悠扬,我心沉醉!
  • 相约经典流行好音乐 听一首好歌,享美好生活 在这个世界上,每个人的生命中,总有那么一个人藏在内心深处,别人无可代替.时光在无声无息,牵念却在生生不息:岁月在消逝迷离,珍藏却是小心翼翼.有些爱只能止于唇齿,却掩于着光阴:有些情只能凝于美丽,却 ...查看


  • 描写春天的成语大全
  • 雨后春笋 指春天下雨后,竹笋一下子就长出来很多.比喻事物迅速大量地涌现出来. 着手成春 一着手就转成春天.原指诗歌要自然清新.后比喻医术高明,刚一动手病情就好转了. 一年之计在于春 要在一年(或一天)开始时多做并做好工作,为全年(或全天)的 ...查看


热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