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英语阅读教学的思考和设计
工作单位:银川市第十八中学
作者姓名: 刘 建 民
通讯地址:宁夏银川市第十八中学
联系电话:[1**********]
邮 编:750021
职 称:中学二级
教 龄:11年
初中英语阅读教学的思考和设计
【摘 要】
本文明确了阅读理解在英语中考中所占比例大而又失分多的现实,提醒英语教师应更加重视英语的阅读教学指导并应以新的教学方法去培养和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
【主题词】 阅读教学 阅读兴趣 阅读方法 阅读资源
目前,中学生在英语学习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较多,其中最主要的是阅读能力差,中考失分严重,这是因为学生学习英语的时间少,英语课堂有限,平时缺少有听、说、读、写的机会所造成。著名学者柯鲁克先生主张把英语的大量阅读当作英语教学的主要手段。阅读教学的目的就是培养交际性阅读能力,即有效地获取书面信息,并对此信息进行分析、推理和评价,以实现交际的目的。阅读理解在中考中占有相当大的比例,不难看出这是社会发展的必然,也是新时代英语教学对中学生提出的更高要求。随着新教材的不断改进,英语教师也应以新的教学方法去培养和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笔者根据多年的教学实践,总结出来初中英语阅读教学因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一、培养阅读兴趣,循序渐进,逐步提高。
阅读能力的提高是一个长期的渐进的过程,不能马上获得益处,立刻见效。如果学生的阅读方法不当,直觉迟钝,并因此形成恶性循环,那学生不仅会对阅读失去兴趣,就对英语学习也会失去兴趣。因此,教师要针对学生的实际水平,把握好阅读材料的范围、难度、长度,进行有计划、有目的的阅读教学。比如:对于七年级新生,为了初步培养他们对阅读的兴趣,让学生在课下收集小型的趣味阅读(字数在50词以下为好),内容可以是小幽默、笑话、简单的名人名言、有趣的谚语、绕口令等。然后在每天上课前,鼓励学生大声读出来,比一比谁听得更清楚,翻译的更准确,然后教师点评并纠正发音等错误,并建议学生把自己喜欢的好词好句记下来,用于课下进一步巩固阅读。通过这种方式,鼓励学生们勤动手,多动脑,极大地调动了孩子们的积极性和学习英语的兴趣。随着课程的加深,阅读要求也逐步加深拓宽,学生在阅读道路上循序渐进,能力得以逐步提高。
二.合理利用课本阅读资源,优化教学设计,提高学生阅读能力。 合理利用课本阅读资源,主要是为了帮助学生巩固所学语言知识,进一步活用词汇、语法、句法、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英语教学的最终目标是进行交际。“口头”方面的某些基本功训练,对阅读理解有正面的帮助作用,可以增强语感,提升判断能力,做到应变自如。所以首先要优化教学设计,比如:第一,在课文教学前,要求学生借助词典、单词表或有关资料做好课前预习,对文章内容有大概的了解,整体把握作者的思路和文章结构,把课前预习作为提高阅读课教学效率的第一步,这不但可以提高学生的预习能力,而且可以提高他们的听课效率。此外,也可以采用听读法,听前提出具有代表性的问题,听后核对答案,然后
朗读课文,可以是模仿性跟读,也可以是学生集体朗读或分组阅读,或个体练读。在读的过程中要做到口、眼、耳、脑同时并用,提高记忆能力。这样既培养了学生的听力,又培养了学生的整体理解能力和朗读能力。第二,复述课文是阅读课教学的升华,是培养学生组织语言连贯表达的重要训练手段之一,围绕课文开展各种形式的口笔头交际活动如复述课文,问题讨论,角色扮演,采访调查等。也可动笔仿写、改写、评述与课文相关的话题。这样使学生对所学文章有更深层次的理解,变文章中的语言为自己的语言。会说才会写,坚持复述,既培养了学生的理解能力,又培养了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第三,为了强化重点,突破难点,阅读后,教师先提出文章中较难理解的语言点,由学生思考、讨论,然后解答;也可以是学生将预习时或经过课堂教学后还有疑惑的问题提出来,由学生提出,师生共同讨论解答。这一过程可以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培养他们在学习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本领,便于教师及时发现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最后再进行口答或笔试查测,内容一般是课文教学中的重要语言点,也可以是拓展性问题。检查学生还有哪些知识没有掌握,哪些知识需要补充或提高,进而尽量达到优化课堂教学的目的。
三.加强课外阅读,培养学生自学能力。
初中英语教材所提供的阅读量以及难度方面,离新课标要求还有一定的距离,为此,教师应当重视和充分利用学生的课外阅读时间并积极引导学生进行广泛、均衡的课外阅读,努力使一部分课外阅读时间成为课内阅读训练的延伸和补充。教师要精心选择补充阅读的材料。选择适合学生实际、贴近学生生活、符合学生年龄特点的阅读材料。通过有趣的材料鼓励学生积极、广泛地阅读。广泛的阅读,不仅有利于学生扩大词汇量、丰富语言知识、开阔视野、开拓思路,还有利于学生了解欧美等国的文化背景、生活习俗、思维习惯及英语特有的语言表达方式,从而提高阅读理解能力和英语运用能力。
四.阅读方法的训练和指导。
1. 限时阅读(泛读)。
限时阅读,时间有限,学生要利用有限的时间,快速把握文章内容,要求只只把握文章的概括大意和主要事实。这一环节中,教师可利用yes/no question或wh-question来检查学生对文章基本事实的了解情况。在阅读过程中,指导学生带着问题去阅读,有针对性,有的放矢,既然省阅读时间,又提高阅读速度。
2. 深层阅读(精读)。
深层阅读,要求学生对文章有细致的分析,要求学生在理解文章的基础上,准确理解和掌握文章的细节内容,如重点句型结构分析、中心句的阐述,以及词汇量的扩充等。这种方式可以使学生更加深刻的理解文章,培养学生的综合概括能力和推理判断能力。
3. 阅读选项要求,预测阅读内容。
学生在进行阅读学习时,经常会听见教师说先看课后问题,然后阅读文章。为什么要这样做呢?这其实是一种阅读策略。阅读时,当学生遇到较难的阅读理解题时,可以试着先从题目选项入手,通过阅读选项,来获得有效信息,大致推测文章要讲些什么内容,从而做到胸有成竹,有的放矢,减轻对篇幅长且难的阅读材料的恐惧感。
4. 猜测词义,流畅阅读。
大家都知道词汇学习是英语学习的基础,学好词汇对英语成绩,尤其是阅读成绩的提高具有重要作用。但是那么多词汇学生不可能每一个都会记住,而在这种记不住词汇,不认识词汇的情况下,学生就应该学会其他的方法,比如,根据上下文猜测词义。学生在阅读文章时经常会遇到生词,有些生词并不影响文章的理解,完全可以跳过去不予理睬。对于与理解文章相关的生词,可以采取:根据上下文猜词义、根据对比、转折关系猜词义、根据前后
缀或合成猜词义和根据语篇逻辑关系及常识猜测词义等方法。学生要学会灵活运用各种已知信息来处理文章中的生词,给阅读排障。
5. 以写导读。
实践证明,通过布置各类写作任务,开展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以任务为依托的课外泛读训练是行之有效的。布置写作任务可以对学生的课外阅读进行导向。另外,教师应该经常对学生进行快速阅读训练,只有通过大量以理解为中心的阅读理解,才能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与习惯,训练他们的阅读技巧,从而提高阅读理解能力。
总之,教师要在我们的教学中探索科学有效的阅读教学方法,对英语阅读教学多研究,多实践,才能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
参考文献:
1.王锦秀,初中英语阅读教学的几点思考J 中学英语之友(高二版),2009(4)
2.薛月秋,提高初中生英语阅读能力的研究 J 中学教学参考 英语版,2011(6)
初中英语阅读教学的思考和设计
工作单位:银川市第十八中学
作者姓名: 刘 建 民
通讯地址:宁夏银川市第十八中学
联系电话:[1**********]
邮 编:750021
职 称:中学二级
教 龄:11年
初中英语阅读教学的思考和设计
【摘 要】
本文明确了阅读理解在英语中考中所占比例大而又失分多的现实,提醒英语教师应更加重视英语的阅读教学指导并应以新的教学方法去培养和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
【主题词】 阅读教学 阅读兴趣 阅读方法 阅读资源
目前,中学生在英语学习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较多,其中最主要的是阅读能力差,中考失分严重,这是因为学生学习英语的时间少,英语课堂有限,平时缺少有听、说、读、写的机会所造成。著名学者柯鲁克先生主张把英语的大量阅读当作英语教学的主要手段。阅读教学的目的就是培养交际性阅读能力,即有效地获取书面信息,并对此信息进行分析、推理和评价,以实现交际的目的。阅读理解在中考中占有相当大的比例,不难看出这是社会发展的必然,也是新时代英语教学对中学生提出的更高要求。随着新教材的不断改进,英语教师也应以新的教学方法去培养和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笔者根据多年的教学实践,总结出来初中英语阅读教学因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一、培养阅读兴趣,循序渐进,逐步提高。
阅读能力的提高是一个长期的渐进的过程,不能马上获得益处,立刻见效。如果学生的阅读方法不当,直觉迟钝,并因此形成恶性循环,那学生不仅会对阅读失去兴趣,就对英语学习也会失去兴趣。因此,教师要针对学生的实际水平,把握好阅读材料的范围、难度、长度,进行有计划、有目的的阅读教学。比如:对于七年级新生,为了初步培养他们对阅读的兴趣,让学生在课下收集小型的趣味阅读(字数在50词以下为好),内容可以是小幽默、笑话、简单的名人名言、有趣的谚语、绕口令等。然后在每天上课前,鼓励学生大声读出来,比一比谁听得更清楚,翻译的更准确,然后教师点评并纠正发音等错误,并建议学生把自己喜欢的好词好句记下来,用于课下进一步巩固阅读。通过这种方式,鼓励学生们勤动手,多动脑,极大地调动了孩子们的积极性和学习英语的兴趣。随着课程的加深,阅读要求也逐步加深拓宽,学生在阅读道路上循序渐进,能力得以逐步提高。
二.合理利用课本阅读资源,优化教学设计,提高学生阅读能力。 合理利用课本阅读资源,主要是为了帮助学生巩固所学语言知识,进一步活用词汇、语法、句法、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英语教学的最终目标是进行交际。“口头”方面的某些基本功训练,对阅读理解有正面的帮助作用,可以增强语感,提升判断能力,做到应变自如。所以首先要优化教学设计,比如:第一,在课文教学前,要求学生借助词典、单词表或有关资料做好课前预习,对文章内容有大概的了解,整体把握作者的思路和文章结构,把课前预习作为提高阅读课教学效率的第一步,这不但可以提高学生的预习能力,而且可以提高他们的听课效率。此外,也可以采用听读法,听前提出具有代表性的问题,听后核对答案,然后
朗读课文,可以是模仿性跟读,也可以是学生集体朗读或分组阅读,或个体练读。在读的过程中要做到口、眼、耳、脑同时并用,提高记忆能力。这样既培养了学生的听力,又培养了学生的整体理解能力和朗读能力。第二,复述课文是阅读课教学的升华,是培养学生组织语言连贯表达的重要训练手段之一,围绕课文开展各种形式的口笔头交际活动如复述课文,问题讨论,角色扮演,采访调查等。也可动笔仿写、改写、评述与课文相关的话题。这样使学生对所学文章有更深层次的理解,变文章中的语言为自己的语言。会说才会写,坚持复述,既培养了学生的理解能力,又培养了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第三,为了强化重点,突破难点,阅读后,教师先提出文章中较难理解的语言点,由学生思考、讨论,然后解答;也可以是学生将预习时或经过课堂教学后还有疑惑的问题提出来,由学生提出,师生共同讨论解答。这一过程可以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培养他们在学习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本领,便于教师及时发现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最后再进行口答或笔试查测,内容一般是课文教学中的重要语言点,也可以是拓展性问题。检查学生还有哪些知识没有掌握,哪些知识需要补充或提高,进而尽量达到优化课堂教学的目的。
三.加强课外阅读,培养学生自学能力。
初中英语教材所提供的阅读量以及难度方面,离新课标要求还有一定的距离,为此,教师应当重视和充分利用学生的课外阅读时间并积极引导学生进行广泛、均衡的课外阅读,努力使一部分课外阅读时间成为课内阅读训练的延伸和补充。教师要精心选择补充阅读的材料。选择适合学生实际、贴近学生生活、符合学生年龄特点的阅读材料。通过有趣的材料鼓励学生积极、广泛地阅读。广泛的阅读,不仅有利于学生扩大词汇量、丰富语言知识、开阔视野、开拓思路,还有利于学生了解欧美等国的文化背景、生活习俗、思维习惯及英语特有的语言表达方式,从而提高阅读理解能力和英语运用能力。
四.阅读方法的训练和指导。
1. 限时阅读(泛读)。
限时阅读,时间有限,学生要利用有限的时间,快速把握文章内容,要求只只把握文章的概括大意和主要事实。这一环节中,教师可利用yes/no question或wh-question来检查学生对文章基本事实的了解情况。在阅读过程中,指导学生带着问题去阅读,有针对性,有的放矢,既然省阅读时间,又提高阅读速度。
2. 深层阅读(精读)。
深层阅读,要求学生对文章有细致的分析,要求学生在理解文章的基础上,准确理解和掌握文章的细节内容,如重点句型结构分析、中心句的阐述,以及词汇量的扩充等。这种方式可以使学生更加深刻的理解文章,培养学生的综合概括能力和推理判断能力。
3. 阅读选项要求,预测阅读内容。
学生在进行阅读学习时,经常会听见教师说先看课后问题,然后阅读文章。为什么要这样做呢?这其实是一种阅读策略。阅读时,当学生遇到较难的阅读理解题时,可以试着先从题目选项入手,通过阅读选项,来获得有效信息,大致推测文章要讲些什么内容,从而做到胸有成竹,有的放矢,减轻对篇幅长且难的阅读材料的恐惧感。
4. 猜测词义,流畅阅读。
大家都知道词汇学习是英语学习的基础,学好词汇对英语成绩,尤其是阅读成绩的提高具有重要作用。但是那么多词汇学生不可能每一个都会记住,而在这种记不住词汇,不认识词汇的情况下,学生就应该学会其他的方法,比如,根据上下文猜测词义。学生在阅读文章时经常会遇到生词,有些生词并不影响文章的理解,完全可以跳过去不予理睬。对于与理解文章相关的生词,可以采取:根据上下文猜词义、根据对比、转折关系猜词义、根据前后
缀或合成猜词义和根据语篇逻辑关系及常识猜测词义等方法。学生要学会灵活运用各种已知信息来处理文章中的生词,给阅读排障。
5. 以写导读。
实践证明,通过布置各类写作任务,开展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以任务为依托的课外泛读训练是行之有效的。布置写作任务可以对学生的课外阅读进行导向。另外,教师应该经常对学生进行快速阅读训练,只有通过大量以理解为中心的阅读理解,才能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与习惯,训练他们的阅读技巧,从而提高阅读理解能力。
总之,教师要在我们的教学中探索科学有效的阅读教学方法,对英语阅读教学多研究,多实践,才能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
参考文献:
1.王锦秀,初中英语阅读教学的几点思考J 中学英语之友(高二版),2009(4)
2.薛月秋,提高初中生英语阅读能力的研究 J 中学教学参考 英语版,201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