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经两首教案

(3)岂不日戒

1. 文字常识填空。

(4)其量而陨 (5)二三其德

4.古今异义。

( 1 )至于顿丘 古义:

(1)___是我国最早的诗敢总集。收录了从西周初年

到 _ 的诗歌,共 _篇,分为一一一——

_____三大类。其表法是_ 。《诗经》是我国 现手诗欹创作的

源头。

今义:表示达到某种程度或另提一事

(2)三岁食贫

诗,而《采技》则主要I8

(2)《氓》是一首著名的

古义: 今义:指年龄 (3)彼路斯何?君子之车

古义: 今义:人格离尚的人

写了戍边士兵艰苦的军旅生活和对家乡的思念,是一首

j;);)

(3)《氓》中有两个成语,意思是“起早睡晚”的成语是

,意为“营言诚实可信”的成语是 2.补出横线上的语句。

(4)君子所依,小人所腓

古义: 今义:人格卑邱的人 5.指出下列各句中的遗假字。

(1)昔我往矣,_。今我来思,

(2)总角之宴,

不思其反。

( 1 )于喏坞兮,无含,朵芒(于,遇一————

(2)士之枕兮,扰可说也(说,通—————

(3)忧心烈烈,载饥载渴。一一———,_。

(3)淇则有岸,肤则有泮(泮,通

_

(4)_,_。岂不日戒,俨犰孔抹。

(5)_,载渴载饥。我心伤悲,_' 3.指出下列加点词的词性变化并辉义。

( 1 )雨雪霏

1.主题解读

《氓》全诗以女主人公自述的口吻,寓情于事,寓意于情,循 者“恋爱一结婚一婚变一决绝”的情节线索叙事,通过写女主人 公被遗弃的遭遇,塑造了一个勤劳、沮菜、坚强的妇女形象,表现

(2)夙兴夜寐

(3)岂不日戒

1. 文字常识填空。

(4)其量而陨 (5)二三其德

4.古今异义。

( 1 )至于顿丘 古义:

(1)___是我国最早的诗敢总集。收录了从西周初年

到 _ 的诗歌,共 _篇,分为一一一——

_____三大类。其表法是_ 。《诗经》是我国 现手诗欹创作的

源头。

今义:表示达到某种程度或另提一事

(2)三岁食贫

诗,而《采技》则主要I8

(2)《氓》是一首著名的

古义: 今义:指年龄 (3)彼路斯何?君子之车

古义: 今义:人格离尚的人

写了戍边士兵艰苦的军旅生活和对家乡的思念,是一首

j;);)

(3)《氓》中有两个成语,意思是“起早睡晚”的成语是

,意为“营言诚实可信”的成语是 2.补出横线上的语句。

(4)君子所依,小人所腓

古义: 今义:人格卑邱的人 5.指出下列各句中的遗假字。

(1)昔我往矣,_。今我来思,

(2)总角之宴,

不思其反。

( 1 )于喏坞兮,无含,朵芒(于,遇一————

(2)士之枕兮,扰可说也(说,通—————

(3)忧心烈烈,载饥载渴。一一———,_。

(3)淇则有岸,肤则有泮(泮,通

_

(4)_,_。岂不日戒,俨犰孔抹。

(5)_,载渴载饥。我心伤悲,_' 3.指出下列加点词的词性变化并辉义。

( 1 )雨雪霏

1.主题解读

《氓》全诗以女主人公自述的口吻,寓情于事,寓意于情,循 者“恋爱一结婚一婚变一决绝”的情节线索叙事,通过写女主人 公被遗弃的遭遇,塑造了一个勤劳、沮菜、坚强的妇女形象,表现

(2)夙兴夜寐


相关文章

  • 诗经二首教案
  • 诗经二首教案 上传: 庄琴英 更新时间:2012-5-8 8:54:06 静女 一.课文导入: 爱情是人类最真挚的情感,也是文学永恒的主题.我们先人早就用"窈窕淑女,君子好逑"来表达男子对女子真挚.热烈的追求: 也用&q ...查看


  • 24[诗经]两首教学设计教案
  • 教学准备 1. 教学目标 1.轻松诵读,能够说出诗歌的主要内容和表达的情感. 2.品读诗歌,能够说出诗歌中比兴的表现手法. 2. 教学重点/难点 九年级的学生,背诵默写诗歌容易做到,要感受诗歌的画面美.体味诗歌的情感美有一定的难度,对诗歌中 ...查看


  • 4.1 氓 教学设计 教案
  • 教学准备 1. 教学目标 1.了解<诗经>的基本常识,丰富人文积累: 2.体味本诗赋.比.兴艺术手法及通过对比刻画人物性格的写法: 3.感知古代劳动人民的情感.思想与生活. 2. 教学重点/难点 分析恋爱阶段,男女双方性格特点及 ...查看


  • 氓采薇教案
  • <氓>教案(人教版必修二) 教学设想:启发参与,适当分析,强化朗读 教学重点:分析恋爱阶段,男女双方性格特点及比兴手法的运用 课时安排:一课时 教学目的:1.了解<诗经>的基本常识,丰富人文积累: 2.体味本诗赋.比 ...查看


  • 我喜欢的 教案:[氓.]教学设计 一等奖
  • 氓教学设计一等奖 2017-10-11 共1课时 氓 高中语文 人教2003课标版 1教学目标1.掌握<诗经>的基本知识.2.积累字词,理解诗歌的含义并能熟练背诵. 2学情分析1.理解诗歌含义2.同情女主人公不幸的爱情遭遇. 3 ...查看


  • 九年级语文下册第6单元第24课诗经两首教案
  • 第二十三课<诗经>两首 一.[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了解<诗经>的基本知识及其在中国文学史上的地位. 2.把握<诗经>赋比兴的艺术表现手法和章法的节奏特点. 3.反复朗读,直至成诵. 能力目标 1.在 ...查看


  • [氓]之教案
  • ·<氓>教案 教学目标 1.了解<诗经>的基本常识,丰富人文积累: 2.体味本诗赋.比.兴艺术手法及通过对比刻画人物性格的写法: 3.感知古代劳动人民的情感.思想与生活: 5.掌握<氓>艺术特色,运用于写 ...查看


  • 教学参考 31 p
  •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二期末测评卷 (0/130)2010-01-17 19:48 <在马克思墓前的讲话>课文精讲 (0/74)2010-01-15 08:18 高一必修一.二背诵篇目验收检测卷 (1/117)2010-01-10 ...查看


  • [诗经二首]之[采薇]教案
  • <采薇>教案 高一语文组 薛为民 2011.11.15 [教学目标] 1.反复朗读课文(注意本文中的难读的字和不容易写的字),疏通文意,鉴赏课文的思想内容. 2.简析重章叠唱及借景抒情(乐景衬哀情)的手法. 3.理解本文所表达的 ...查看


热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