展鸿2016事业单位面试备考
提高一分,干掉千人!
祝大家事业单位备考成公!
在线刷题及详解汇总系列(2016.4.6) 冷对老教师,抹了“香香”丢了脸 丁学玉,河南省鲁山县磙子营乡人,68岁,曾是一名从事教育工作34年的乡村教师。然而,由于民师指标莫名“丢失”,其从教资格始终无法得到正规确认,直到2003年底被迫离开讲台,仍被排除在现行教育体制外。在他被清退后偶然得知,自己早在1982年就被莫名“辞退”。从1970年初到2003年底,丁学玉教了34年书,一共只拿到9533元工资。 2月23日,河南电视台公共频道《百姓观察》栏目以《26年后才知被“辞退” 谁造就了“黑户”教师?》为题,对丁学玉被“辞退”一事进行报道。节目中,面对记者,鲁山县委群工部部长汤钦,一边擦着护肤品一边说:“我是当领导的,不可能每件事都知道具体,你要找各个部门。这件事毕竟这么多年了,我不是很清楚。”该言论引发争议。
事情在汤部长眼里很小,但对于教了46年书的丁学玉来说,却是一辈子的大事。22岁就做乡村教师的丁学玉,在1982年的时候,遇上了民办教师整顿,老丁当时考得不错,继续任教。这就意味着,老丁成了享有编制的“计划内”教师。然而令丁老师不解的是,他的工资收入,却比别人差了好大一截。更没想到的是,2004年他被清退了。4年之后,丁老师查到了1982年的考试资料,发现早在那年,他就被标注“辞退”了,并且打听到,当时可能有人把他的“计划内”指标给顶上了。
丁老师成了“丁上访”。但从乡里、到县里、再到市里省里,从信访部门、到教育局、再到纪委,丁老师觉得可能办得成事的部门都跑遍了,并且得到了高层级的批示,要求下面“认真调查”。然而越是到了下面,事情越是难办,谁都不觉得是自己的事,谁都没动手去查,结果这只问题“皮球”,被踢了好几年。
【面试模拟】
你怎么看待事件中鲁山县委群工部部长汤钦在此事中的表现?
【参考答案】
丁学玉的遭遇令人同情和愤慨,可丁学玉的“父母官”们,面对这位老人的屡次上访,并没有表现出想把这件事情弄清楚的意思。这位对着镜头抹着“香香”的汤部长完全没有“群众事情无小事”、“为人民服务”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丁学玉为此事多次上访,上面也有批示了,汤部长如果还不清楚,那他这个群工部的部长,是该清楚的不清楚了。这样的官坐在群众工作的位子上,对群众来说是件不幸的事情。
要说上班抹个“香香”,也不是什么大事。但这汤部长,把别人一辈子的事,却当成了小事。
所以,与其说网友是被这张脸给惹怒了,不如说是被他这句话给恼火了。这就是一个官员说出来的话,这就是一个群工部长给群众摆出来的脸。在这张脸上,让人感受到了中国一句俗话的精髓所在——阎王好见,小鬼难缠。这就是典型的中梗阻,这就是典型的政令不通。
很多时候,老百姓当中的很多事难办,起决定因素的不是省长市长,而是像汤部长这样的科级官员、处级官员,甚至是手上有点权力的办事人员。只要他们不办事,老百姓天大的事都不是个事,上面喊破了嗓子都办不成事。所谓“历史遗留下来的问题”,不是丁老师这样的、完全可以查得清追得明的问题,而是汤部长这种只要个人的脸皮,不要党和政府脸面的官僚作风。他们的脸保养得越嫩,老百姓饱经的就越是风霜。
这是一张典型的双面脸。一面是给群众看的,一面是给上面看的。给上面看的,全是群众工作。给群众看的,却是傲慢冷漠。这种只要个人脸面,不要党和政府在人民群众中形象的基层官员,恰恰正是该清理而没被清理的对象。让这样的官员做群众的工作,丢的是党和政府的脸,丁老师亮给社会的就是一张泪脸。
展鸿2016事业单位面试备考
提高一分,干掉千人!
祝大家事业单位备考成公!
在线刷题及详解汇总系列(2016.4.6) 冷对老教师,抹了“香香”丢了脸 丁学玉,河南省鲁山县磙子营乡人,68岁,曾是一名从事教育工作34年的乡村教师。然而,由于民师指标莫名“丢失”,其从教资格始终无法得到正规确认,直到2003年底被迫离开讲台,仍被排除在现行教育体制外。在他被清退后偶然得知,自己早在1982年就被莫名“辞退”。从1970年初到2003年底,丁学玉教了34年书,一共只拿到9533元工资。 2月23日,河南电视台公共频道《百姓观察》栏目以《26年后才知被“辞退” 谁造就了“黑户”教师?》为题,对丁学玉被“辞退”一事进行报道。节目中,面对记者,鲁山县委群工部部长汤钦,一边擦着护肤品一边说:“我是当领导的,不可能每件事都知道具体,你要找各个部门。这件事毕竟这么多年了,我不是很清楚。”该言论引发争议。
事情在汤部长眼里很小,但对于教了46年书的丁学玉来说,却是一辈子的大事。22岁就做乡村教师的丁学玉,在1982年的时候,遇上了民办教师整顿,老丁当时考得不错,继续任教。这就意味着,老丁成了享有编制的“计划内”教师。然而令丁老师不解的是,他的工资收入,却比别人差了好大一截。更没想到的是,2004年他被清退了。4年之后,丁老师查到了1982年的考试资料,发现早在那年,他就被标注“辞退”了,并且打听到,当时可能有人把他的“计划内”指标给顶上了。
丁老师成了“丁上访”。但从乡里、到县里、再到市里省里,从信访部门、到教育局、再到纪委,丁老师觉得可能办得成事的部门都跑遍了,并且得到了高层级的批示,要求下面“认真调查”。然而越是到了下面,事情越是难办,谁都不觉得是自己的事,谁都没动手去查,结果这只问题“皮球”,被踢了好几年。
【面试模拟】
你怎么看待事件中鲁山县委群工部部长汤钦在此事中的表现?
【参考答案】
丁学玉的遭遇令人同情和愤慨,可丁学玉的“父母官”们,面对这位老人的屡次上访,并没有表现出想把这件事情弄清楚的意思。这位对着镜头抹着“香香”的汤部长完全没有“群众事情无小事”、“为人民服务”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丁学玉为此事多次上访,上面也有批示了,汤部长如果还不清楚,那他这个群工部的部长,是该清楚的不清楚了。这样的官坐在群众工作的位子上,对群众来说是件不幸的事情。
要说上班抹个“香香”,也不是什么大事。但这汤部长,把别人一辈子的事,却当成了小事。
所以,与其说网友是被这张脸给惹怒了,不如说是被他这句话给恼火了。这就是一个官员说出来的话,这就是一个群工部长给群众摆出来的脸。在这张脸上,让人感受到了中国一句俗话的精髓所在——阎王好见,小鬼难缠。这就是典型的中梗阻,这就是典型的政令不通。
很多时候,老百姓当中的很多事难办,起决定因素的不是省长市长,而是像汤部长这样的科级官员、处级官员,甚至是手上有点权力的办事人员。只要他们不办事,老百姓天大的事都不是个事,上面喊破了嗓子都办不成事。所谓“历史遗留下来的问题”,不是丁老师这样的、完全可以查得清追得明的问题,而是汤部长这种只要个人的脸皮,不要党和政府脸面的官僚作风。他们的脸保养得越嫩,老百姓饱经的就越是风霜。
这是一张典型的双面脸。一面是给群众看的,一面是给上面看的。给上面看的,全是群众工作。给群众看的,却是傲慢冷漠。这种只要个人脸面,不要党和政府在人民群众中形象的基层官员,恰恰正是该清理而没被清理的对象。让这样的官员做群众的工作,丢的是党和政府的脸,丁老师亮给社会的就是一张泪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