冯友兰的杰出与扭曲

  学者李慎之在《融贯中西通释古今——纪念冯友兰先生》一文中这样评论道:“他的知识最广博,鉴别最精当,介绍最系统,解释最明白……冯先生可超而不可越,意思是,后人完全可能,而且也应当胜过冯先生,但是却不能绕过冯先生。绕过冯先生,不但必然要多费力气,而且容易走弯路而难于深入堂奥……凭心而论,与冯先生并世诸贤,对中国哲学钻研之深,考证之细,析理之精,不无可与冯先生比肩者在,但是,能开广大法门为后学接引者,却无人能代替冯先生。尤其是因为这是一个中西交会,古今转变,中国人对西学所知甚少而对中学又几乎忘掉了的时代。”  诚然,在冯友兰身上,良知和思辨高度统一,思辨使他深刻,良知使他痛苦。此外,懦弱使他扭曲,活络则使他纠结,大抵也是不错的。  在中国,读书人的道德勇气往往体现于“不惜以今日之我否定昨日之我”,总认为旧我不佳,新我才好。蘧伯玉是卫国的贤人,是孔子的莫逆之交,古人交口称道他的就是“行年五十而知四十九年之非”。以自我否定来实现自我救赎和自我提升,这是读书人的笨法子,有时候还真是管用的。  荀子曰:“言而当,知也;默而当,亦知也。”这个“知”同于智慧的“智”。言论离不开环境的支持。北宋的大臣勇于极言切谏,是因为宋太祖早就立定了“不杀大臣”的规矩,业已去除了“游戏”中最危险的环节,大臣心知肚明,纵然诤谏不受待理,甚至惹得皇帝老儿震怒,顶多也只是被贬谪到穷荒之地,这还不失为一件博名于朝、获誉于野的好事。但换个险恶的环境就未必然了,批鳞直谏的人很可能家破人亡,死无葬身之地。“百士之诺诺,不如一士之谔谔”,说来容易,真要做那百不得一的谔谔者,单有勇气仍然远远不够。当环境不许一个人沉默时,会发生怎样的事情?巴金在《真话集》中吐露过这样的心声:“有一点是可以明确的:表态,说空话,说假话,起初别人说,后来自己跟着别人说,再后来是自己同别人一起说。起初自己还怀疑这可能是假话,不肯表态,但是一个会一个会开下去,我终于感觉必须丢掉‘独立思考’这个‘包袱’,才能‘轻装前进’,因为我已在不知不觉中给改造过来了。”他在《探索集》中还有更锥心的忏悔:“我相信过假话,我传播过假话,我不曾跟假话作过斗争。别人‘高举’,我‘紧跟’,别人抬出‘神明’,我就低首膜拜。——我甚至愚蠢到愿意钻进魔术箱变‘脱胎换骨的戏法’。”这证明,冯友兰“顺着说”的表现不是孤立的,而是普遍的,是知识分子为生存而实行的自救行为。政治高于一切,绝对不容许任何人冒犯。若不自戕肉体,就必须炮烙精神,没有第三条道路容许选择。冯友兰之所以深受责难,是因为他是哲学家,是学界领袖,这道有害无益的“光环”使他的表现被加倍放大,受到时人和后人更多的质疑。  在一个禁锢甚严的时代,哲学家也是凡人,举世皆浊,岂能独清?干净身子敌不过泥潭没顶。众人皆醉,岂能独醒?好酒量敌不过烈酒超多。独清和独醒适足以招致灭顶之灾。具有自由意志的孙悟空跳不出如来佛的手掌心,哲人又岂能跳出特定时代的巨灵之掌?一个一个的“他”如同糠粒,弱不禁风,微不足道。当容纳“异端”的土壤完全消失,尼采、克尔凯郭尔的孤独气质也会“绕树三匝,无枝可栖”。  【阿紫荐自《随笔》2012年第1期】

  学者李慎之在《融贯中西通释古今——纪念冯友兰先生》一文中这样评论道:“他的知识最广博,鉴别最精当,介绍最系统,解释最明白……冯先生可超而不可越,意思是,后人完全可能,而且也应当胜过冯先生,但是却不能绕过冯先生。绕过冯先生,不但必然要多费力气,而且容易走弯路而难于深入堂奥……凭心而论,与冯先生并世诸贤,对中国哲学钻研之深,考证之细,析理之精,不无可与冯先生比肩者在,但是,能开广大法门为后学接引者,却无人能代替冯先生。尤其是因为这是一个中西交会,古今转变,中国人对西学所知甚少而对中学又几乎忘掉了的时代。”  诚然,在冯友兰身上,良知和思辨高度统一,思辨使他深刻,良知使他痛苦。此外,懦弱使他扭曲,活络则使他纠结,大抵也是不错的。  在中国,读书人的道德勇气往往体现于“不惜以今日之我否定昨日之我”,总认为旧我不佳,新我才好。蘧伯玉是卫国的贤人,是孔子的莫逆之交,古人交口称道他的就是“行年五十而知四十九年之非”。以自我否定来实现自我救赎和自我提升,这是读书人的笨法子,有时候还真是管用的。  荀子曰:“言而当,知也;默而当,亦知也。”这个“知”同于智慧的“智”。言论离不开环境的支持。北宋的大臣勇于极言切谏,是因为宋太祖早就立定了“不杀大臣”的规矩,业已去除了“游戏”中最危险的环节,大臣心知肚明,纵然诤谏不受待理,甚至惹得皇帝老儿震怒,顶多也只是被贬谪到穷荒之地,这还不失为一件博名于朝、获誉于野的好事。但换个险恶的环境就未必然了,批鳞直谏的人很可能家破人亡,死无葬身之地。“百士之诺诺,不如一士之谔谔”,说来容易,真要做那百不得一的谔谔者,单有勇气仍然远远不够。当环境不许一个人沉默时,会发生怎样的事情?巴金在《真话集》中吐露过这样的心声:“有一点是可以明确的:表态,说空话,说假话,起初别人说,后来自己跟着别人说,再后来是自己同别人一起说。起初自己还怀疑这可能是假话,不肯表态,但是一个会一个会开下去,我终于感觉必须丢掉‘独立思考’这个‘包袱’,才能‘轻装前进’,因为我已在不知不觉中给改造过来了。”他在《探索集》中还有更锥心的忏悔:“我相信过假话,我传播过假话,我不曾跟假话作过斗争。别人‘高举’,我‘紧跟’,别人抬出‘神明’,我就低首膜拜。——我甚至愚蠢到愿意钻进魔术箱变‘脱胎换骨的戏法’。”这证明,冯友兰“顺着说”的表现不是孤立的,而是普遍的,是知识分子为生存而实行的自救行为。政治高于一切,绝对不容许任何人冒犯。若不自戕肉体,就必须炮烙精神,没有第三条道路容许选择。冯友兰之所以深受责难,是因为他是哲学家,是学界领袖,这道有害无益的“光环”使他的表现被加倍放大,受到时人和后人更多的质疑。  在一个禁锢甚严的时代,哲学家也是凡人,举世皆浊,岂能独清?干净身子敌不过泥潭没顶。众人皆醉,岂能独醒?好酒量敌不过烈酒超多。独清和独醒适足以招致灭顶之灾。具有自由意志的孙悟空跳不出如来佛的手掌心,哲人又岂能跳出特定时代的巨灵之掌?一个一个的“他”如同糠粒,弱不禁风,微不足道。当容纳“异端”的土壤完全消失,尼采、克尔凯郭尔的孤独气质也会“绕树三匝,无枝可栖”。  【阿紫荐自《随笔》2012年第1期】


相关文章

  • 登高望远--论哲学阅读的意义
  • 登高望远――论哲学阅读的意义 2007年冬在大学历史系的一次演讲 来华强 一.优秀的学生是善于登高望远的学生 好,我们下面就讲这个题目,就是<登高望远――论哲学阅读的意义>.为什么要讲这么一个题目呢?是因为,从自己做学生的时候开 ...查看


  • 河南省名人
  • 河南由于其悠久的历史和特殊的地理位置,从古至今孕育了众多的有各种影响力的名人,其中有思想家老子.列子.韩非等:军事家苏秦.司马懿等:文学家杜甫.韩愈.刘禹锡."诗鬼"李贺等. 而近代.当代也涌现了大量的爱国人士,革命志士 ...查看


  • 百家争鸣和儒家思想的形成精品教案
  • 兴化市文正实验学校高中部历史备课教案 [单元解读] 本单元主要系统阐述了作为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儒家思想的兴起.发展和演变的历史过程.第一自然段主要介绍了中国思想文化的悠久历史和传统文化的主流思想--儒家思想:第二自然段主要从各个历史阶段分 ...查看


  • 李约瑟难题与钱学森之问共同带来的思考_陈晨
  • 学术论坛 李约瑟难题与钱学森之问共同带来的思考 陈晨 (渤海大学,辽宁锦州121013) [摘要]"李约瑟"难题与"钱学森"之问讨论的都是关于科学技术在中国的发展情况,有异曲同工之处,对于这两个问题的 ...查看


  • 成功人生必看的书籍
  • 成功人生必看的书籍{转载}1 >先热热身. 2 >天行健, 君子以自强不息 这本书偶就能读懂这句 易经其实是比天书还天书的天书 建议把 这块硬骨头留在最后看 避实就虚嘛 排在第二是因为他确实经典 3 > 这本书影响了世界文 ...查看


  • 2013最新上海高中语文课文篇目
  • 上海高中语文课文篇目(高一) (基本篇目和﹡略读篇目) 一年级第一学期 第一单元 生命体验 1.沁园春 长沙 毛泽东 2.跨越百年的美丽 梁衡 3.﹡生命本来没有名字 周国平 第二单元 美好亲情 4.边城(节选1.13章) 沈从文 5.合欢 ...查看


  • 钱钟书"很忙"
  • 中国知识分子被领导重视了一下,骨头就轻得飘到天上去了,钱钟书的表现是个异类.仅此一端,钱钟书在中国文人中的贡献就不可估量.有人说,钱钟书的学问学不了,傲骨总应该学的.此言差矣!没有这些学问,骨头怎么会硬?没有这些学问,俯仰由人,处处仰人鼻息 ...查看


  • [道德经]第11.12章教案
  • <道德经>第11.12章教案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熟读.背诵这两段经典名句. 2.简单理解选段的意思,重点理解老子"有无"思想. 二.过程与方法 1. 通过形式多样的诵读和教师拓展性的分析讲解,激发 ...查看


  • 庄子的理想社会
  • 庄子的理想社会,是朴素无文的,是所有人都能自由而顺应天性地生活的"至德之世", 庄子的理想人生,是可以不依赖任何条件,甚至是忘我的逍遥自在, 庄子所推崇的道德境界,是"才全"而"德不行&qu ...查看


热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