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政机关负责人出庭制度

在关注行政诉讼法修正案时,需要重视修正案第三条中对行政机关负责人出庭应诉作出的规定。该法条规定:“被诉行政机关负责人应当出庭应诉。不能出庭的,也可以委托相应的工作人员出庭。”应当说,新规定比较之前行政机关内部推动的该项制度在内容上并无进步,但是从立法的角度看,将行政机关负责人出庭作为法律规定下来,其效力上还是有相当的进步意义。

行政机关负责人出庭制度是随着社会的发展,法治进程的推进而产生的。近年来,我国行政案件逐渐增多,行政机关负责人出庭应诉制度作为政府法治建设领域的一项重要举措,在许多地区被推广,并成为衡量一个区域依法行政水平和法治政府建设状况的重要指标,对增强行政机关的诉讼意识和应诉能力,提高审判质量和效率,妥善解决行政争议,提高执法水平等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该制度产生以来就存在着争议,阻力主要来自地方政府的一些负责人。

一、目的行政机关负责人出庭制度执行中存在的问题。

作为以不动产征收拆迁为主要工作的执业律师,工作中直接体会到其中的利弊。行政机关负责人出庭应诉的案件大部分得到妥善解决,这无疑有利于司法公正与社会和谐。但是,行政机关负责人出庭率实在太低。以笔者出庭的案件中,十年来行政机关负责人出庭应诉的案件不到10件,绝大多数行政机关负责人均以公务繁忙为由,委托部门人员或委托代理人出庭应诉,也有的地方政府根本不作解释。

究其原因,主要是缺乏钢性的约束力。

在主观上,一些行政机关负责人官员受传统“官本位”思想的影响,不愿意放下“官架子”与民对簿公堂,害怕丢“面子”。也有的行政机关负责人出庭应诉只出庭不出声,其中有的客观原因是是"三不了解":一是不了解情况,由于没有直接参与案件的承办,对于庭审的行政行为缺乏底气,而依赖于法制部门或委托代理律师。二是有些行政机关负责人不具备法律专业知识,不了解法庭庭审程序,怕讲错话。三是对庭审的案件涉及到的相关法律、政策不了解,怕表错态。1、行政机关负责人出庭应诉的制度模糊不清,缺少法律的明确规定。

在客观上,我国之前的法律没有明确规定行政机关负责人哪些案件必须出庭应诉。而修正案对于行政机关负责人应当出庭而不出庭没有规定责任,这将导致该规定难以落实。虽然我国很多地区将行政机关负责人出庭应诉列入年度考核机制。但对执行不力的行政机关负责人没有相应的惩戒措施或惩罚力度还不够,难以充分发挥应诉制度的作用,法院对行政机关负责人出庭应诉表现的评价和反馈机制尚不健全。

二、行政机关负责人出庭制度立法中的争论。

行政机关负责人出庭制度立法从学理上应该无障碍,阻力来自执行环节。支持者认为,多年来我们国家过于强调“效率优先”而忽略公平与程序。行政执法环节特别是在土地房屋征收、拆迁方面问题严重。在行政诉讼中,行政机关负责人亲自出庭应诉有利于了解实际情况并可能直接沟通,有利于化解矛盾、改进行政机关工作。反对者则认为行政机关负责人出庭并发言可能产生新的行政机关与群众的冲突,反而不利于问题解决。此外还有人认为行政机关负责人工作忙,硬性规定出庭可能产生新的矛盾。

行政诉讼法修正案的最终的规定,没有了人们期待的制裁条款,其约束力将仍然依赖行政机关的内部规定。

三、对策

完善我国行政机关负责人出庭应诉制度任重道远,我的建议是:

1、公开对行政机关负责人出庭应诉的行政机关监督机制。对行政机关负责人出庭应诉不仅应列入年度考核,还应不断完善考核内容,加大考核通报力度。人民法院对于行政机关负责人不出庭的事由应当有审查权,并将情况向上级报告。

2、对行政机关负责人不出庭应诉的情况,原告应有权质疑其理由是否正当。如2014年12月4日,是首个宪法日。但是河北省唐山市中级法院开庭,唐山市政府和市国土局是被告。按照河北省的规定,其负责人本应出庭,却发生了负责人不出庭而由土地局派出4位一般工作人员出庭的怪事。在此同时,该法院为了欢迎当地官员参观封闭法院导致原告及旁听群众寒风中等候的问题。

3、我国行政机关负责人不出庭应诉存在的诸多问题,有其历史的原因,也有其制度的原因,推进我国行政机关负责人出庭应诉的道路是曲折的,需要方方面面的努力。

在关注行政诉讼法修正案时,需要重视修正案第三条中对行政机关负责人出庭应诉作出的规定。该法条规定:“被诉行政机关负责人应当出庭应诉。不能出庭的,也可以委托相应的工作人员出庭。”应当说,新规定比较之前行政机关内部推动的该项制度在内容上并无进步,但是从立法的角度看,将行政机关负责人出庭作为法律规定下来,其效力上还是有相当的进步意义。

行政机关负责人出庭制度是随着社会的发展,法治进程的推进而产生的。近年来,我国行政案件逐渐增多,行政机关负责人出庭应诉制度作为政府法治建设领域的一项重要举措,在许多地区被推广,并成为衡量一个区域依法行政水平和法治政府建设状况的重要指标,对增强行政机关的诉讼意识和应诉能力,提高审判质量和效率,妥善解决行政争议,提高执法水平等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该制度产生以来就存在着争议,阻力主要来自地方政府的一些负责人。

一、目的行政机关负责人出庭制度执行中存在的问题。

作为以不动产征收拆迁为主要工作的执业律师,工作中直接体会到其中的利弊。行政机关负责人出庭应诉的案件大部分得到妥善解决,这无疑有利于司法公正与社会和谐。但是,行政机关负责人出庭率实在太低。以笔者出庭的案件中,十年来行政机关负责人出庭应诉的案件不到10件,绝大多数行政机关负责人均以公务繁忙为由,委托部门人员或委托代理人出庭应诉,也有的地方政府根本不作解释。

究其原因,主要是缺乏钢性的约束力。

在主观上,一些行政机关负责人官员受传统“官本位”思想的影响,不愿意放下“官架子”与民对簿公堂,害怕丢“面子”。也有的行政机关负责人出庭应诉只出庭不出声,其中有的客观原因是是"三不了解":一是不了解情况,由于没有直接参与案件的承办,对于庭审的行政行为缺乏底气,而依赖于法制部门或委托代理律师。二是有些行政机关负责人不具备法律专业知识,不了解法庭庭审程序,怕讲错话。三是对庭审的案件涉及到的相关法律、政策不了解,怕表错态。1、行政机关负责人出庭应诉的制度模糊不清,缺少法律的明确规定。

在客观上,我国之前的法律没有明确规定行政机关负责人哪些案件必须出庭应诉。而修正案对于行政机关负责人应当出庭而不出庭没有规定责任,这将导致该规定难以落实。虽然我国很多地区将行政机关负责人出庭应诉列入年度考核机制。但对执行不力的行政机关负责人没有相应的惩戒措施或惩罚力度还不够,难以充分发挥应诉制度的作用,法院对行政机关负责人出庭应诉表现的评价和反馈机制尚不健全。

二、行政机关负责人出庭制度立法中的争论。

行政机关负责人出庭制度立法从学理上应该无障碍,阻力来自执行环节。支持者认为,多年来我们国家过于强调“效率优先”而忽略公平与程序。行政执法环节特别是在土地房屋征收、拆迁方面问题严重。在行政诉讼中,行政机关负责人亲自出庭应诉有利于了解实际情况并可能直接沟通,有利于化解矛盾、改进行政机关工作。反对者则认为行政机关负责人出庭并发言可能产生新的行政机关与群众的冲突,反而不利于问题解决。此外还有人认为行政机关负责人工作忙,硬性规定出庭可能产生新的矛盾。

行政诉讼法修正案的最终的规定,没有了人们期待的制裁条款,其约束力将仍然依赖行政机关的内部规定。

三、对策

完善我国行政机关负责人出庭应诉制度任重道远,我的建议是:

1、公开对行政机关负责人出庭应诉的行政机关监督机制。对行政机关负责人出庭应诉不仅应列入年度考核,还应不断完善考核内容,加大考核通报力度。人民法院对于行政机关负责人不出庭的事由应当有审查权,并将情况向上级报告。

2、对行政机关负责人不出庭应诉的情况,原告应有权质疑其理由是否正当。如2014年12月4日,是首个宪法日。但是河北省唐山市中级法院开庭,唐山市政府和市国土局是被告。按照河北省的规定,其负责人本应出庭,却发生了负责人不出庭而由土地局派出4位一般工作人员出庭的怪事。在此同时,该法院为了欢迎当地官员参观封闭法院导致原告及旁听群众寒风中等候的问题。

3、我国行政机关负责人不出庭应诉存在的诸多问题,有其历史的原因,也有其制度的原因,推进我国行政机关负责人出庭应诉的道路是曲折的,需要方方面面的努力。


相关文章

  • 和平区行政机关行政应诉制度
  • 和平区行政机关行政应诉制度(征求意见稿) 第一章 总 则 第一条 为进一步提高各级领导干部的依法行政意识,建设法治政府,根据国务院<关于全面推进依法行政实施纲要>(国发[2004]10号)和<沈阳市人民政府关于建立行政机关 ...查看


  • 告官要见官!官员成被告不出庭将面临"严重后果"
  • 把"官"告上法庭,开庭时却发现,被告人席上一个官员都没有,只坐着一个律师:庭审时,面对法官的询问,律师一耸肩,一问三不知--"我只是代理人","委托人就是这么跟我说的"," ...查看


  • 行政诉讼法条文学习系列之三:行政机关负责人应出庭应诉
  • 一直以来,行政诉讼中,"民告官,官不来"是中国行政诉讼一大特色.现在来看看新修订的行政诉讼法是怎样规定的. 一.法条规定 第三条规定,被诉行政机关负责人应当出庭应诉.不能出庭的,应当委托行政机关相应的工作人员出庭. 二. ...查看


  • 警察出庭制度之践行警
  • 警察出庭制度之践行 警察作证的庭审制度,最初在美国庭审制度的96年<刑事讼诉法>修正案显露, 追求控辩双方在法庭上的对抗以达到庭审实质化的功能,亦为现代刑事诉讼的 趋向之一.由此,法庭成为控辩双方对抗的"舞台" ...查看


  • 论我国刑事证人保护制度的构想
  • 论我国刑事证人保护制度的构建 摘 要:证人出庭作证难已经成为影响我国刑事审判改革的阻力之一,其主要原因之一在于对证人保护不力,证人的权利.义务不平衡.我国应尽快建立完善的证人保护制度,这将有利于纠问式审理方式转变为对抗式审理方式改革的实现, ...查看


  • 我国刑事作证制度之三大怪状
  • 编者按: 我国法院的庭审方式改革中,推行当事人主义和言词辩论原则是关键,而作证制度尤其是证人出庭作证无疑又是重中之重.可以说,证人出庭作证问题不解决,庭审方式改革是很难取得突破性进展的.然而,这一问题却是法院长期备感困惑且又无可奈何的,其现 ...查看


  • 最高人民检察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公诉工作强化法律监督的意见
  • [发布单位]最高人民检察院 [发布文号]高检发[2005]9号 [发布日期]2005-06-10 [生效日期]2005-06-10 [失效日期]----------- [所属类别]政策参考 [文件来源]国务院法制办公室 最高人民检察院关于进 ...查看


  • 对证人保护制度的思考
  • [摘要]:证据是诉讼之王,而证人证言作为法定证据的一种,在诉讼中很重要.无论是为实现实体公正还是程序公正,证人出庭作证都是现代诉讼的必然要求.但由于怕打击报复,在我国,证人出庭作证已经成为诉讼过程中的一大难题,极大地影响司法的公正性.所以, ...查看


  • 刑事诉讼证人保护制度
  • 摘 要 当前,国内颁布的刑事诉讼法中明确规定了证人的证言只有在证人出庭,并且,经过原被告双方质证后才能有效.然而,由于司法解释对其另行规定,证人不出庭已经习以为常.尽管,这在某种程度上起到了对证人的保护作用,但是,也说明了我国的证人保护制度 ...查看


热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