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凤霞[探索建设社会主义的道路_]教案

第六课 探索建设社会主义的道路

第6课《探索建设社会主义的道路》教案

一、时间:2011年3月

二、课题:《探索建设社会主义的道路》

三、课型:新授课

四、学习目标:

课标要求:

了解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是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上过程中的严重失误。 讲述王进喜、邓稼先、焦裕禄等先进人物的事迹。

根据课标要求确定本课的学习目标如下:

学习目标:

1、识记八大的内容及十年建设的成就。

2、知道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是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过程中的严重失误。

3、会说出王进喜、邓稼先、焦裕禄等先进人物的事迹及贡献。

4、会分析出取造成探索失误的原因,并总结其经验教训。

5、认识探索中国式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是一个长期的、曲折的过程。进而联想到人生之路也是如此,对学生进行正确的引导。

五、 教学重点:中共八大的正确决策和社会主义建设的伟大成就。

突破方法:通过多媒体创设情境,辅以文字材料、图片资料等,运用问题教学法,让学生在估计中共八大的正确决策的同时,认识中共八大是探索社会主义建设的良好开端。借鉴“感动中国”电视榜上的方法,介绍社会主义建设的伟大成就及其代表人物。这样,学生能从感知到认知、从认知到理论,突出本节课的重点。

六、教学难点:探索建设社会主义道路出现的严重失误及其原因。

突破方法:通过虚拟“一个叫刘建国的小孩一天的经历”这样一个历史故事,让学生了解什么是“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然后分析党和人民在探索建设社会主义道路上出现严重失误的原因。最后,通过学生讨论,进行深刻的剖析,真正认识到错误的根源以及给党和人民带来的损失。同时教师进行全面的总结并正确导航。

七、教学过程:

复习:社会主义三大改造指的是什么?实质是什么?何时完成?

1、 导入新课:

播放歌曲《社会主义好》由“掀起建设社会主义高潮”引出新课。

(教师引导复习前边学过的内容并总结)20世纪50年代,这首《社会主义好》红遍大江南北!深情的歌词唱出了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对社会主义的热爱。跳动的音符里蕴藏着一种时代的力量。今天,就让我们伴着这首歌曲重温那段尘封的历史。

第6课 探索建设社会主义的道路

2、讲授新课

一、探索中的良好开端和失误

★迅速浏览:

请在课本上找出1956年——1966年我国在社会主义的道路上进行了哪些探索?

1、中共八大──良好开端

★虚拟历史场景:把课堂作为八大会场,学生是大会代表,让学生结合手中下发的八大文件(教材),一同聆听党的领导人的报告。和党一起去破解新时代赋予的历史命题。(多媒体展示问题;播放录像──刘少奇作政治报告片断) 问题1:我国社会的主要矛盾是什么?

问题2:20世纪五六十年代,我国的经济状况怎样?(贫穷落后)

问题3:当时人民有怎样的愿望?(改变贫穷的面貌)

问题4:党和人民的主要任务是什么?

(看完录像后,让学生根据录像的内容并结合教材内容回答上述问题)

教师:由此可见,八大的决策符合国情,为建设社会主义指明了方向。所以,八大是我国探索建设社会主义道路的良好开端。从此,我国进入了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的时期。

问题过渡:媒体展示八大提出的经济建设方针及在其指导下经济战线取得的成就。

教师:农业战线取得可喜成就,使一些人看到这一成绩后产生了盲目乐观的情绪,认为建设的步子可以再大一点,速度可以再快一点。于是在1958年又提出社会主义建设总路线,由此,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探索开始出现曲折历程。

2、总路线的提出(1958)——进入曲折

创设情境一:多媒体展示社会主义建设总路线内容

1958年社会主义建设总路线:鼓足干劲,力争上游,多快好省地建设社会主义。

问题1:比较、分析1958年的总路线与1956年的建设方针有何不同。

创设情境二:多媒体展示跑步进入共产主义的漫画。

问题2:从中可以看出当时人们的一种怎样的愿望?这样的愿望能实现吗?为什么?

教师过渡:虽然不现实,但人们盲目求快,急于求成。在这种形势下,为了落实总路线的精神,党中央又发动了片面追求工农业生产的高速度、高指标的“大跃进”运动和试图更快向共产主义过渡的人民公社化运动。以此导入“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

3、“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严重失误

创设情境三:多媒体展示人民公社化运动的宣传画

★虚拟历史故事:故事发生在1958年的北园人民公社,主人公叫刘建国,这一年刚好九岁。(刘建国的故事通过老师讲述,边讲述、边辅以图片等手段完成) 故事情节一:工业:大炼钢铁——高指标、瞎指挥(经济与环境)

教师讲述:这天一大早,刘建国跟妈妈去工地送东西。看到邻居阿姨们推着小推车,车上装满了家里常用的铁制工具。(图片)

路上,他看到大人们正在忙着砍树,一片树木已经被砍光了。

到工地后,他看见很多人正围着好几座小高炉把刚去到的铁制工具扔进了炉子里。刘建国看到墙上写着“大炼钢铁”标语。(图片)他在想这是干什么。 问题1:这种方法能炼出钢来吗?大炼钢铁在当时有何影响?

故事情节二:农业:——浮夸风与经济困难

教师讲述:刘建国听说妹妹被选中去照相,就去看。只见妹妹坐到高高的稻子堆上,一个记者正在给她拍照。一旁还有人在介绍:“记者同志,这块地亩产一万六千斤。我们是采用深耕密植的方法,你看地里那庄稼密密麻麻地挨着,多喜人啊!”(图片)

问题2:同学们想想看,这种“科学方法”科学吗?(引导学生用生物知识回答:不科学。如土地的肥料,光合作用等)

既然不科学,还要采用,这就是瞎指挥,在瞎指挥下出现的一系列数字就是虚假的,对此还要大肆宣传,(图片)这就是浮夸风。其实当时有人意识到这不是真实的,但没有被广泛接受。很多人继续违背经济发展的客观规律,竞相虚报

浮夸。一时间,浮夸风吹遍全国。(图片)

故事情节三:公社食堂(“共产风”与积极性)

教师讲述:中午,收工哨响。刘建国跟着母亲去公共食堂吃饭。食堂里人声鼎沸,人们高兴地享受着不花钱的饭菜。(图片)有人说:“真是进了共产主义了。” 饭后上工,刘建国看到一些人在地里拿着工具懒洋洋地什么都不干,邻居大婶还说:“别那么卖力了,反正干多干少晚上食堂吃的都一样。” (图片) 问题3:“干多干少吃的都一样”的做法公平吗?这样做有什么危害?

问题4:办公社吃食堂的做法就是“共产主义”吗?

刘建国的故事告诉我们,理想的阳光照进现实的土壤并没有结出应有的果实,荒芜的土地才是最真实的。

★感悟历史:

问题5:分析探讨“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造成的不利影响,进而认识“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是探索道路上的一次严重失误,并分析失误的原因。

失误的原因:1、对国内情认识不够 2、缺少建设经验

3、急于求成 4、忽视客观经济规律

★以史为鉴:结合产生失误的原因, 请你谈谈对我们今天的建设有何启示?

启示:1、发展经济不能以破坏环境为代价;2、紧急建设要有利于调动人民的积极性;3、尊重客观经济规律,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

【设计思路】通过图片与漫画来拓展、延伸教材的内容,使学生对总路线的内容有一个更直观的认识。利用故事设计情境,以虚拟人物刘建国的故事为线索,将“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串联起来。这样,就将抽象的问题情境化、故事化,

深入浅出,使学生对党在探索建设社会主义道路中出现的重大失误和挫折,有一

个较为条理的认识,并在了解事实的基础上,分析错误的原因和教训。认识到

经济建设必须遵循客观规律,理解在社会主义建设道路探索中的艰辛。

过渡:“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是党在探索建设社会主义道路中的一次严重中失误。那时再加上自然灾害严重,使国家和人民面临建国以来前所未有的三年经济困难时期。为此,党和政府全面调整国民经济,(补充“八字方针”)恢复发展生产。经过努力,不久就取得明显成效。

教师总结:回首1956-1966年的社会主义建设,虽然产生严重失误但仍然取得了显著的成就。因此,这不仅是一条探索之路也是一条创业之路。

二、建设成就和模范人物

1、建设成就

创设情境:多媒体展示建设成就的几幅图片。

通过图片,结合教材内容,让学生自主学习并掌握十年建设时期取得的重大成就。

本目内容比较简单,通过图片来整合教材内容,开发新的课程资源使学生对建设成就有一个更直观的认识。同时培养学生热爱祖国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问题过渡:这些伟大的成就可谓耀眼夺目,但在这些成就的背后有无数默默无闻的劳动者无私奉献着,他们中的很多人成为那个时代的榜样。

2、模范人物

创设情境:多媒体展示几位英模的图片肖像

(最佳科技奖、最佳公仆奖、最佳创业奖、最佳服务奖)

借鉴中央电视台“感动中国”榜上,教师把它搬到课堂上,穿越时空为英杰楷模颁奖,奖项有最佳科技奖、最佳公仆奖、最佳创业奖、最佳服务奖。 问题1:这些奖项分别颁给谁最合适呢?

把学生分成四组:雷锋组、王进喜组、邓稼先组、焦裕禄组。让学生结合手中的材料,集思广益,为本组的模范写出恰如其分的最能体现他们精神的颁奖词。 ★ 课堂小结:根据板书小结。

★ 历史与人生:根据板书内容小结并启发学生由探索建设社会主义的道路联想

到人生之路,对学生进行人生教育。

★ 畅所欲言:让学生说一说学过本课后感受最深的是什么?

★ 课堂巩固:

1. 中国共产党第八次全国代表大会召开的时间 :

A.1949年 B.1953年 C.1956年 D.1958年

2. 探索建设社会主义道路良好开端的标志是:

A. 中国人民共和国建立 B.1952年底土地改革的完成

C. 中共八大的召开 D. 第一届全国人大的召开

3、一位农民创作了一首“稻谷赶黄豆,黄豆像地瓜,芝麻赛玉米,玉米比人大”的民歌。根据所学知识,你认为它是什么时期的产物

A 、土地改革 B 、农业合作化 C 、“大跃进” D 、改革开放

4、“大跃进”时期的一首漫画诗写道:“肥猪赛大象,就是鼻子短,全社杀一口,足够吃半年。”它所反映的是

A 、高指标和瞎指挥 B 、浮夸风和“共产”风C 、高指标和浮夸风 D 、瞎指挥和“共产”风

5、”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是党在什么过程中的一次严重失误

A 、从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过渡 B 、探索建设社会主义的道路

C 、三大改造 D 、第一个五年计划具体实施

6、我国实现原油和石油全部自给开始于

A 、大庆油田建成后 B 、三大改造后 C 、“一五”期间

7、中共八大后十年间被称为党的好干部的是( )

A 王进喜 B 邓稼先 C 焦裕禄 D 雷锋

8、“铁人”王进喜是下列哪个领域的劳动模范?( )

A. 石油工业 B. 电子工业 C. 原子能工业 D. 航天工业

9、小组挑战:连连看

A :探索、主要矛盾、良好开端、中共八大

B :大跃进、严重失误、人民公社化运动、经济困难

C :大炼钢铁、浮夸风、违背规律、经济比例失调

D :“铁人”、大庆油田、王进喜、“洋油”

★八、(板书设计)

第六课 探索建设社会主义的道路

第6课《探索建设社会主义的道路》教案

一、时间:2011年3月

二、课题:《探索建设社会主义的道路》

三、课型:新授课

四、学习目标:

课标要求:

了解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是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上过程中的严重失误。 讲述王进喜、邓稼先、焦裕禄等先进人物的事迹。

根据课标要求确定本课的学习目标如下:

学习目标:

1、识记八大的内容及十年建设的成就。

2、知道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是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过程中的严重失误。

3、会说出王进喜、邓稼先、焦裕禄等先进人物的事迹及贡献。

4、会分析出取造成探索失误的原因,并总结其经验教训。

5、认识探索中国式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是一个长期的、曲折的过程。进而联想到人生之路也是如此,对学生进行正确的引导。

五、 教学重点:中共八大的正确决策和社会主义建设的伟大成就。

突破方法:通过多媒体创设情境,辅以文字材料、图片资料等,运用问题教学法,让学生在估计中共八大的正确决策的同时,认识中共八大是探索社会主义建设的良好开端。借鉴“感动中国”电视榜上的方法,介绍社会主义建设的伟大成就及其代表人物。这样,学生能从感知到认知、从认知到理论,突出本节课的重点。

六、教学难点:探索建设社会主义道路出现的严重失误及其原因。

突破方法:通过虚拟“一个叫刘建国的小孩一天的经历”这样一个历史故事,让学生了解什么是“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然后分析党和人民在探索建设社会主义道路上出现严重失误的原因。最后,通过学生讨论,进行深刻的剖析,真正认识到错误的根源以及给党和人民带来的损失。同时教师进行全面的总结并正确导航。

七、教学过程:

复习:社会主义三大改造指的是什么?实质是什么?何时完成?

1、 导入新课:

播放歌曲《社会主义好》由“掀起建设社会主义高潮”引出新课。

(教师引导复习前边学过的内容并总结)20世纪50年代,这首《社会主义好》红遍大江南北!深情的歌词唱出了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对社会主义的热爱。跳动的音符里蕴藏着一种时代的力量。今天,就让我们伴着这首歌曲重温那段尘封的历史。

第6课 探索建设社会主义的道路

2、讲授新课

一、探索中的良好开端和失误

★迅速浏览:

请在课本上找出1956年——1966年我国在社会主义的道路上进行了哪些探索?

1、中共八大──良好开端

★虚拟历史场景:把课堂作为八大会场,学生是大会代表,让学生结合手中下发的八大文件(教材),一同聆听党的领导人的报告。和党一起去破解新时代赋予的历史命题。(多媒体展示问题;播放录像──刘少奇作政治报告片断) 问题1:我国社会的主要矛盾是什么?

问题2:20世纪五六十年代,我国的经济状况怎样?(贫穷落后)

问题3:当时人民有怎样的愿望?(改变贫穷的面貌)

问题4:党和人民的主要任务是什么?

(看完录像后,让学生根据录像的内容并结合教材内容回答上述问题)

教师:由此可见,八大的决策符合国情,为建设社会主义指明了方向。所以,八大是我国探索建设社会主义道路的良好开端。从此,我国进入了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的时期。

问题过渡:媒体展示八大提出的经济建设方针及在其指导下经济战线取得的成就。

教师:农业战线取得可喜成就,使一些人看到这一成绩后产生了盲目乐观的情绪,认为建设的步子可以再大一点,速度可以再快一点。于是在1958年又提出社会主义建设总路线,由此,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探索开始出现曲折历程。

2、总路线的提出(1958)——进入曲折

创设情境一:多媒体展示社会主义建设总路线内容

1958年社会主义建设总路线:鼓足干劲,力争上游,多快好省地建设社会主义。

问题1:比较、分析1958年的总路线与1956年的建设方针有何不同。

创设情境二:多媒体展示跑步进入共产主义的漫画。

问题2:从中可以看出当时人们的一种怎样的愿望?这样的愿望能实现吗?为什么?

教师过渡:虽然不现实,但人们盲目求快,急于求成。在这种形势下,为了落实总路线的精神,党中央又发动了片面追求工农业生产的高速度、高指标的“大跃进”运动和试图更快向共产主义过渡的人民公社化运动。以此导入“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

3、“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严重失误

创设情境三:多媒体展示人民公社化运动的宣传画

★虚拟历史故事:故事发生在1958年的北园人民公社,主人公叫刘建国,这一年刚好九岁。(刘建国的故事通过老师讲述,边讲述、边辅以图片等手段完成) 故事情节一:工业:大炼钢铁——高指标、瞎指挥(经济与环境)

教师讲述:这天一大早,刘建国跟妈妈去工地送东西。看到邻居阿姨们推着小推车,车上装满了家里常用的铁制工具。(图片)

路上,他看到大人们正在忙着砍树,一片树木已经被砍光了。

到工地后,他看见很多人正围着好几座小高炉把刚去到的铁制工具扔进了炉子里。刘建国看到墙上写着“大炼钢铁”标语。(图片)他在想这是干什么。 问题1:这种方法能炼出钢来吗?大炼钢铁在当时有何影响?

故事情节二:农业:——浮夸风与经济困难

教师讲述:刘建国听说妹妹被选中去照相,就去看。只见妹妹坐到高高的稻子堆上,一个记者正在给她拍照。一旁还有人在介绍:“记者同志,这块地亩产一万六千斤。我们是采用深耕密植的方法,你看地里那庄稼密密麻麻地挨着,多喜人啊!”(图片)

问题2:同学们想想看,这种“科学方法”科学吗?(引导学生用生物知识回答:不科学。如土地的肥料,光合作用等)

既然不科学,还要采用,这就是瞎指挥,在瞎指挥下出现的一系列数字就是虚假的,对此还要大肆宣传,(图片)这就是浮夸风。其实当时有人意识到这不是真实的,但没有被广泛接受。很多人继续违背经济发展的客观规律,竞相虚报

浮夸。一时间,浮夸风吹遍全国。(图片)

故事情节三:公社食堂(“共产风”与积极性)

教师讲述:中午,收工哨响。刘建国跟着母亲去公共食堂吃饭。食堂里人声鼎沸,人们高兴地享受着不花钱的饭菜。(图片)有人说:“真是进了共产主义了。” 饭后上工,刘建国看到一些人在地里拿着工具懒洋洋地什么都不干,邻居大婶还说:“别那么卖力了,反正干多干少晚上食堂吃的都一样。” (图片) 问题3:“干多干少吃的都一样”的做法公平吗?这样做有什么危害?

问题4:办公社吃食堂的做法就是“共产主义”吗?

刘建国的故事告诉我们,理想的阳光照进现实的土壤并没有结出应有的果实,荒芜的土地才是最真实的。

★感悟历史:

问题5:分析探讨“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造成的不利影响,进而认识“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是探索道路上的一次严重失误,并分析失误的原因。

失误的原因:1、对国内情认识不够 2、缺少建设经验

3、急于求成 4、忽视客观经济规律

★以史为鉴:结合产生失误的原因, 请你谈谈对我们今天的建设有何启示?

启示:1、发展经济不能以破坏环境为代价;2、紧急建设要有利于调动人民的积极性;3、尊重客观经济规律,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

【设计思路】通过图片与漫画来拓展、延伸教材的内容,使学生对总路线的内容有一个更直观的认识。利用故事设计情境,以虚拟人物刘建国的故事为线索,将“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串联起来。这样,就将抽象的问题情境化、故事化,

深入浅出,使学生对党在探索建设社会主义道路中出现的重大失误和挫折,有一

个较为条理的认识,并在了解事实的基础上,分析错误的原因和教训。认识到

经济建设必须遵循客观规律,理解在社会主义建设道路探索中的艰辛。

过渡:“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是党在探索建设社会主义道路中的一次严重中失误。那时再加上自然灾害严重,使国家和人民面临建国以来前所未有的三年经济困难时期。为此,党和政府全面调整国民经济,(补充“八字方针”)恢复发展生产。经过努力,不久就取得明显成效。

教师总结:回首1956-1966年的社会主义建设,虽然产生严重失误但仍然取得了显著的成就。因此,这不仅是一条探索之路也是一条创业之路。

二、建设成就和模范人物

1、建设成就

创设情境:多媒体展示建设成就的几幅图片。

通过图片,结合教材内容,让学生自主学习并掌握十年建设时期取得的重大成就。

本目内容比较简单,通过图片来整合教材内容,开发新的课程资源使学生对建设成就有一个更直观的认识。同时培养学生热爱祖国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问题过渡:这些伟大的成就可谓耀眼夺目,但在这些成就的背后有无数默默无闻的劳动者无私奉献着,他们中的很多人成为那个时代的榜样。

2、模范人物

创设情境:多媒体展示几位英模的图片肖像

(最佳科技奖、最佳公仆奖、最佳创业奖、最佳服务奖)

借鉴中央电视台“感动中国”榜上,教师把它搬到课堂上,穿越时空为英杰楷模颁奖,奖项有最佳科技奖、最佳公仆奖、最佳创业奖、最佳服务奖。 问题1:这些奖项分别颁给谁最合适呢?

把学生分成四组:雷锋组、王进喜组、邓稼先组、焦裕禄组。让学生结合手中的材料,集思广益,为本组的模范写出恰如其分的最能体现他们精神的颁奖词。 ★ 课堂小结:根据板书小结。

★ 历史与人生:根据板书内容小结并启发学生由探索建设社会主义的道路联想

到人生之路,对学生进行人生教育。

★ 畅所欲言:让学生说一说学过本课后感受最深的是什么?

★ 课堂巩固:

1. 中国共产党第八次全国代表大会召开的时间 :

A.1949年 B.1953年 C.1956年 D.1958年

2. 探索建设社会主义道路良好开端的标志是:

A. 中国人民共和国建立 B.1952年底土地改革的完成

C. 中共八大的召开 D. 第一届全国人大的召开

3、一位农民创作了一首“稻谷赶黄豆,黄豆像地瓜,芝麻赛玉米,玉米比人大”的民歌。根据所学知识,你认为它是什么时期的产物

A 、土地改革 B 、农业合作化 C 、“大跃进” D 、改革开放

4、“大跃进”时期的一首漫画诗写道:“肥猪赛大象,就是鼻子短,全社杀一口,足够吃半年。”它所反映的是

A 、高指标和瞎指挥 B 、浮夸风和“共产”风C 、高指标和浮夸风 D 、瞎指挥和“共产”风

5、”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是党在什么过程中的一次严重失误

A 、从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过渡 B 、探索建设社会主义的道路

C 、三大改造 D 、第一个五年计划具体实施

6、我国实现原油和石油全部自给开始于

A 、大庆油田建成后 B 、三大改造后 C 、“一五”期间

7、中共八大后十年间被称为党的好干部的是( )

A 王进喜 B 邓稼先 C 焦裕禄 D 雷锋

8、“铁人”王进喜是下列哪个领域的劳动模范?( )

A. 石油工业 B. 电子工业 C. 原子能工业 D. 航天工业

9、小组挑战:连连看

A :探索、主要矛盾、良好开端、中共八大

B :大跃进、严重失误、人民公社化运动、经济困难

C :大炼钢铁、浮夸风、违背规律、经济比例失调

D :“铁人”、大庆油田、王进喜、“洋油”

★八、(板书设计)


相关文章

  • [万年牢]公开课教案设计
  • <万年牢>公开课教案设计 [教学目标] 1.认识8个生字. 2.了解故事内容,体会做人要讲究认真,讲究实在的道理. 3.学习作者叙述清楚.有条理的表达方式. 4.学习独立阅读课文,培养自学能力. [重难点] 重点:想想课文围绕父 ...查看


  • _活着_人物形象分析
  • 文化与探索西部皮革2016年2月 <活着>人物形象分析 王梦迪 (渤海大学文学院,辽宁锦州121000) 摘要:余华的长篇小说<活着>是作家放弃先锋探索重返写实之路的乡土力作.作家对死亡的偏爱使死亡意象构成了文本最醒 ...查看


  • 2.金色的草地教案
  • 三年级第五册语文第一单元教案 姓名: 班级 课题 学习目标 重.难点 三年级 学科 语文 备课人 张凤霞常红梅 课时 第一课时 2.<金色的草地> 1.通读课文,整体感知,学习本课生字新词.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摘抄文中 ...查看


  • 读[活着]有感
  • "死的奥秘,只能向'生命'之中去寻求,才有可能找到答案".生瘐死本就一回事,然而生命是宝贵的,她对与每个人来说只有一次,所以人从一出生就开始于生 命的旅程,并从中感受,明了生之义,即人一开始就是具有生命的意识,死亡是可怕 ...查看


  • 教案07.6蝴蝶花
  • 科目:音乐 课题:<蝴蝶花> 单位:杨家泊小学 年级:一年级 作者:刘凤霞 时间: 2007.6 教 案 <蝴蝶花>教案 教学构思: <音乐课程标准>指出:"一年级学生以形象思维为主,有着好奇. ...查看


  • 余华小说_活着_的孤独意识_林若红
  • 福州师专学报(社会科学版) 第22卷 第1期 JOURNAl.OFFUZHOUTEACHERSCOLLEGE (SocialScienceEdition) 2002年2月 Vol.22 No.1Feb. 2002 余华小说<活着> ...查看


  • 第四课_"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__教案1
  • "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 [教学目标] 一.知识目标 1.记住社会主义建设总路线的内容,知道"大跃进"运动的主要内容及造成的严重恶果 2.了解国民经济出现严重困难的原因及全面协调国民经济的具体办法 ...查看


  • 网络阳光了语文课堂
  • 网络阳光了语文课堂 月山毕明娟 一本教科书,一只粉笔,就是一节语文课堂.传承了多少年,沉默了多少年.新世纪到来,网络就像一缕阳光,把语文课堂变得五彩纷呈. 网络利用其文字.图片.声音,动作,能把学生完全带入到一个模拟的真实世界.学生通过自己 ...查看


  • 张艺谋导影中国剧情片:活着 1994
  • 张艺谋导影中国剧情片:活着  1994 导演:张艺谋 编剧:余华,芦苇 制片:邱复生 类型:剧情 主演:葛优,巩俐 片长:133分钟 语言:普通话 色彩:彩色 摄影:吕乐 原著:余华 地区: 中国年代国际(香港)有限公司 剧情简介: 福贵( ...查看


热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