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快乐式教学
宫军/吉林大学老年大学办公室
[摘要]人们在现实生活中,老年人作为一个特殊的群体,彼此之间分享着不同的快乐与烦恼。老年大学的快乐式教学则是从正确的角度对老年人做出了相应的引导。不论老年人在真实的现实生活中,还是在教室中所设定的目标的生活中,我们希望的就是人人能学会分享快乐,感受到分享的快乐,以此提升分享的快乐。
[关键词]老年人 快乐分享 教学活动 教学互动 学习分享
“一个人如能让自己经常维持像孩子一般纯洁的心灵,用乐观的心情做事,用善良的心肠待人,光明坦白,他的人生一定比别人快乐得多。”“所谓内心的快乐,是一个人过着健全的正常的和谐的生活所感到的快乐。”[罗曼·罗兰]
老年人经过一生的努力,已经学会与他人相融。分享快乐式教学是让老年人在学习的过程中体验由共同分享所带来的快乐。关爱别人、分享快乐,这是社会文明的体现,也是时代进步的标志。这种风貌和精神正越来越多地渗入家庭,融入社会,已成为我国精神文明建设的主旋律之一。这一课的主题旨在从人和人之间互动和共生共存的角度,说明分享就是你中有我,我中有你。人与人之间不是孤立的,需要彼此援助,而与人分享快乐是一种人间的真情交流和心灵的沟通。
大量研究表明,由于老年人的心理变化伴随生理功能的减退而出现老化,使某些心理功能或心理功能的某些方面出现下降、衰退,而另一些心理功能的某些方面仍趋于稳定,甚至产生新的适应代偿功能。老年人的心理变化是指心理能力和心理特征的改变,包括感知觉、智力和人格特征等情况。
根据老年人的活动特点,我们在教学中,根据老年人自身的特点,把他们在生活中的体验所获得成功带来的快乐,以活动的形式展开。
1.根据老年人的智力变化
智力是反映学习能力或实践经验获得的能力。人的智力与个体因素(如遗传、身体状况等),社会环境因素(文化水平、职业等)有密切关系。老年人在限定时间内加快学习速度比年轻人难,老年人学习新东西、新事物不如年轻人,也易受干扰。
在快乐式教学中采用激励的形式,让他们在“我们一起享用”中领会和运用道德智慧,感受到分享的快乐。目的是让大家一起交流、活动、享用其快乐。他们在这个过程中也增强了各方面的能力,以此保持年青的心态。
2.根据老年人的记忆变化
随年龄增长,老年人记忆能力变慢、下降,这里是以有意识记忆为主,无意识记忆为辅,再认能力很好,回忆能力较差,表现在能认同熟人但叫不出名字。老年人意义记忆完好,但机械记忆不如年轻人。另外,老年人在规定时间内速度记忆衰退。记忆与人的生理因素、健康、精神状况、记忆的训练、社会环境都有关系。
“体验快乐中增强记忆”。我们通过设计具体、生动的故事情节,用音乐营造一种故事情境,使老年人进入表现音乐的最佳状态,唱出的歌声真挚动听,从而具有强烈的感染力和生命力。要做到这一点,就要把音乐与游戏、音乐与快乐相结合,使音乐更生动形象,富有游戏性。使他们从音乐中领略到大自然、社会、生活和学习,如大自然流水淙淙、鸟语花香、群蜂飞舞等美妙动人的场景。这也是一种快乐,这样一个快乐会感染许多的人。
3.根据老年人的思维变化
思维是人类认识过程的最高形式,是更为复杂的心理过程,但由于老年人记忆力的减退,无论在概念形成,解决问题的思维过程,还是在创造性思维和逻辑推理方面都受到很大的影响,其中个体差异很大。在教学过程中让学员在讨论过程中的感受,使他们意识到彼此在分享着各自的想法,在合作学习中体会到分享的快乐。这样也有助于减缓老年人的记忆力减退的情况。
4.根据老年人的人格变化
人到了老年期,人格(即人的特性或个性,包括性格、兴趣、爱好、倾向性、价值观、才能和特长等)也相应有些变化,如对健康和经济的过分关注与担心所产生的不安与焦虑,保守、孤独、任性,把握不住现状而产生的怀旧和发牢骚等。近年来有人认为,老年期主要矛盾是人格的完整性或绝望之感。
“律动”。如,舞蹈课上的拍手、点头、转腕、走、跑、跳等基本动作和步法;也可以模仿某些形象特征,如鸟飞、兔跳、鸭走、蝴蝶飞等;也可以模仿一些形象的劳动、活动,如划船、收割、撒种等。通过上述活动既可以让老年人有节奏、韵律、强弱的感觉,又可以活跃课堂气氛,满足学员的好动心理,从而更好的激发学员的想象力和创造力。由此,使每个人在律动中体会着生命的意义。
5.根据老年人情感与意志的变化
老年人的情感和意志过程因社会地位、生活环境、文化素质的不同而存在较大差异。老化过程中情感活动是相对稳定的,即使有变化也是生活条件、社会地位变化所造成的,并非年龄本身所决定。
老年人具有成熟的形象思维和抽象逻辑思维的能力,生活阅历深,经验积累丰富,要使他们在美妙的旋律中真正理解音乐,达到陶冶性情、培养情操的目的,就必须根据他们的思维特点,通过形象活泼的画面、生动有趣的故事、简短的启发谈话等形式,运用听觉和视觉同步感知的方法来帮助他们理解作品,然后再让他们在动听的乐曲声中自由充分地想象、体验,使其根据各自对音乐的理解程度及直接、间接和形象的记忆,用不同的颜色、线条、文字、动作表现出来。从而更准确地把握作品,深刻地理解音乐,充分欣赏音乐之美。
在音乐、跳舞、唱歌、打太极拳、舞剑等课程的教学中,我们积极、努力地创造愉悦的学习情景,尽可能使每一教学步骤都具有趣味性、启发性、创造性,着力激发学员的兴趣,让他们在欢乐活泼的气氛中积极主动地获取知识,从而达到提高教学质量的目的。
●教学中强调三个重点:
一是让学员体会与他人分享的快乐和自我满足感。
二是实际参与合作,让学员体验来自合作分享的成就感。
三是明白分享也是献出关爱。
关爱别人、分享快乐,这是社会文明的体现,也是时代进步的标志。这种风貌和精神正越来越多地渗入家庭,融入社会,已成为我国精神文明建设的主旋律之一。
●教学目标
1.体会与他人分享时的快乐和自我满足感。
2.与人交流,分享快乐,清楚地表达自己的感受,体察他人的情感。
●教学重点
感受分享的快乐,加强良好的参与、合作意识。
●教学难点
理解分享是种快乐。
●教学形式
建设“快乐班级”,培养快乐老人,从而使文体课成为时尚课、和谐课。特别是近几年,老同志为寻找快乐,要求音乐、跳舞、唱歌、打太极拳、舞剑的越来越多。我们根据老年人的生活经验和实际情况,因势利导,充分挖掘人们的生活素材,让大家各抒己见,并适时评。
回归自然,分享快乐。我们让大家在交流之后谈感受,自然地感受到给予是一种分享和共享,是一种增值的快乐。每个人的存在都不是孤立的,而是需要彼此间的关爱和帮助。才有了彼此的分享快乐。那么这个世界一定会变得更美好。
●课外拓展
在各类老年人活动中交流,如音乐、跳舞、唱歌、打太极拳、舞剑等。
●教学互动
为了激发师生间的互动,教师要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采用不拘一格的教学方法。例如:
多媒体电化教学法——充分利用多媒体电教手段,使人视听结合,培养人的观察能力(眼动)、思维能力(脑动)以及反应等能力(行动)。
音乐与美术整合法——让大家一边唱歌(口动)一边把自己的感受(脑动)通过绘画(眼动、手动)等形式表达出来。
自主表演法——在人们能有感情(心动)地歌唱(口动)的基础上,通过自主的即兴(脑动)表演(行动)的形式,把对歌曲内容的理解,用形体动作语言表达出来,使大家的歌唱与表演较完美地结合在一起,培养学生的音乐表现力。
全体与全面互动。在各类教学过程中,我们要为老年人创造参与各类活动的机会。同时要将教学内容与教学目标分解成不同知识层次的小内容与小目标,针对不同的学员,进行分类学习、活动指导。使学生的音乐经验不断得到丰富和升华,获得感受美、鉴赏美、创造美的能力和健康的审美情趣。还要在课程的实践活动中引导学员不断发现自己,发展自己,激励学生主动开发自己学习的潜能,真正做到面向全体学生,达到全体师生人人参与互动的目的。
例如,在欣赏歌曲时,我们不仅要引导学员认真聆听音乐,还要事先根据学员的各自特点:组织学员收集有关《黄河大合唱》的音乐、文字、图片等资料;组织学员举行不同形式的演唱会;组织学员出版专题音乐墙报、手抄报;组织讨论《黄河大合唱》的社会价值和艺术价值,讨论人民音乐家洗星海对中国音乐事业所做出的伟大贡献等。这样的音乐欣赏教学方式和活动,突破了以往以“课堂、书本、教师”为中心的传统教学模式,取而代之的则是一种以学员为主体,大家共同互动,学员主动探究学习”的新型教学模式,而这种教学模式更适合学员主动参与,合作学习的需求。
同时,这种教学模式注意了学员个体的差异,让每一个人都能感受、体验、参与音乐学习活动,共同享受到音乐带给的快乐。同时也化解了教学中的难点,以适应不同层次学员的需要。为各种知识层面的学员创设不同的学习平台、多方位的音乐实践活动空间,从各个教学层面让学员全面接近音乐、理解音乐。
1.“教”与“学”的互动。重在发挥各具特征的生命个体——教师的“教”对学员的“学”发挥触媒催化作用,以及学员的“学”对教师的“教”产生积极主动的能动作用与反应。
2.情感交流的互动。重在要求教师创造性地利用,并开发音乐课程资源与多媒体教学手段,引导激发学员对教师、教材、教学手段产生情感的“共鸣”。
3.信息流的互动。重在发挥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对信息流畅通渠道的调控与疏导作用。同时更重在发展学生积极主动传输、获取、处理、存储和应用信息的能力。
4.教师与学员间的互动。重在转变教师的角色,建立师生完全平等的人际关系,让学员真正地感到自己是学习的主人,教师是自己学习过程中可信赖的亲密伙伴。
5.学员与学员之间的互动。
6.评价与被评价间的互动。为使“互动”教学方法达到最佳效果,我们认为:除了要注意加强教师在音乐课堂活动中的应变调控能力外,还要指导帮助学员形成自控学习习惯与能力。
总之,运用“互动”教学方法进行音乐教学时,要做到活而不乱,动中有节,动中有序,能放能收,既能发挥教师的学习指导者的作用,又能发挥学员的真正主体作用。
●教学反思
1.灵活处理教材。
在课时安排上,不拘泥于教材的格式,而是根据老年人的生活和生理特点和认知水平,灵活地安排,感受快乐这一环节。目的是让学员联系生活实际,谈谈与他人分享快乐的感受,体现各门课程与社会生活相结合的特点,培养与人合作意识,这也是人与人共存的需要。
2. 适当拓展,体现创造性。
各门课程的一个特点就是给大家留有自由发展和创造的空间。让老年人在集体活动中和运动中体会智慧的力量,从而也感受到分享的快乐。
3.主动参与,大胆活动。
在教学设计中,不仅要考虑让大家动起来,更多的考虑是主体参与的广泛性。让老年人参与到教学中来,多思考,勤运动,这也形成了共识。为此,我们设计了三个活动环节:
一是相互交流,分享快乐;
二是听音乐,看课件,学会分享;
三是在各类活动中,感受分享。还在活动中,创造了一种宽松、和谐的氛围,充分发挥人们的主观能动性,及时给予鼓励和表扬,这样才能收到较好的教学效果。
结语
在快乐式的教学中,我们共同展现自己的人生舞台是用快乐筑造。要让老年人在快乐和愉快中接受学习,分享快乐;而这种快乐其实是在不断的学习中体验的一种快乐,是一种有着成就感的快乐,并与老年人一起分享学习的喜悦。
快乐是什么,不同的人会有不同的理解,会赋予快乐不同的含义,但不管你怎样的理解,怎样的感悟,能够让自己在曲折的人生道路上,保持快乐的心情,始终应该是我们一生的追求。
分享快乐式教学
宫军/吉林大学老年大学办公室
[摘要]人们在现实生活中,老年人作为一个特殊的群体,彼此之间分享着不同的快乐与烦恼。老年大学的快乐式教学则是从正确的角度对老年人做出了相应的引导。不论老年人在真实的现实生活中,还是在教室中所设定的目标的生活中,我们希望的就是人人能学会分享快乐,感受到分享的快乐,以此提升分享的快乐。
[关键词]老年人 快乐分享 教学活动 教学互动 学习分享
“一个人如能让自己经常维持像孩子一般纯洁的心灵,用乐观的心情做事,用善良的心肠待人,光明坦白,他的人生一定比别人快乐得多。”“所谓内心的快乐,是一个人过着健全的正常的和谐的生活所感到的快乐。”[罗曼·罗兰]
老年人经过一生的努力,已经学会与他人相融。分享快乐式教学是让老年人在学习的过程中体验由共同分享所带来的快乐。关爱别人、分享快乐,这是社会文明的体现,也是时代进步的标志。这种风貌和精神正越来越多地渗入家庭,融入社会,已成为我国精神文明建设的主旋律之一。这一课的主题旨在从人和人之间互动和共生共存的角度,说明分享就是你中有我,我中有你。人与人之间不是孤立的,需要彼此援助,而与人分享快乐是一种人间的真情交流和心灵的沟通。
大量研究表明,由于老年人的心理变化伴随生理功能的减退而出现老化,使某些心理功能或心理功能的某些方面出现下降、衰退,而另一些心理功能的某些方面仍趋于稳定,甚至产生新的适应代偿功能。老年人的心理变化是指心理能力和心理特征的改变,包括感知觉、智力和人格特征等情况。
根据老年人的活动特点,我们在教学中,根据老年人自身的特点,把他们在生活中的体验所获得成功带来的快乐,以活动的形式展开。
1.根据老年人的智力变化
智力是反映学习能力或实践经验获得的能力。人的智力与个体因素(如遗传、身体状况等),社会环境因素(文化水平、职业等)有密切关系。老年人在限定时间内加快学习速度比年轻人难,老年人学习新东西、新事物不如年轻人,也易受干扰。
在快乐式教学中采用激励的形式,让他们在“我们一起享用”中领会和运用道德智慧,感受到分享的快乐。目的是让大家一起交流、活动、享用其快乐。他们在这个过程中也增强了各方面的能力,以此保持年青的心态。
2.根据老年人的记忆变化
随年龄增长,老年人记忆能力变慢、下降,这里是以有意识记忆为主,无意识记忆为辅,再认能力很好,回忆能力较差,表现在能认同熟人但叫不出名字。老年人意义记忆完好,但机械记忆不如年轻人。另外,老年人在规定时间内速度记忆衰退。记忆与人的生理因素、健康、精神状况、记忆的训练、社会环境都有关系。
“体验快乐中增强记忆”。我们通过设计具体、生动的故事情节,用音乐营造一种故事情境,使老年人进入表现音乐的最佳状态,唱出的歌声真挚动听,从而具有强烈的感染力和生命力。要做到这一点,就要把音乐与游戏、音乐与快乐相结合,使音乐更生动形象,富有游戏性。使他们从音乐中领略到大自然、社会、生活和学习,如大自然流水淙淙、鸟语花香、群蜂飞舞等美妙动人的场景。这也是一种快乐,这样一个快乐会感染许多的人。
3.根据老年人的思维变化
思维是人类认识过程的最高形式,是更为复杂的心理过程,但由于老年人记忆力的减退,无论在概念形成,解决问题的思维过程,还是在创造性思维和逻辑推理方面都受到很大的影响,其中个体差异很大。在教学过程中让学员在讨论过程中的感受,使他们意识到彼此在分享着各自的想法,在合作学习中体会到分享的快乐。这样也有助于减缓老年人的记忆力减退的情况。
4.根据老年人的人格变化
人到了老年期,人格(即人的特性或个性,包括性格、兴趣、爱好、倾向性、价值观、才能和特长等)也相应有些变化,如对健康和经济的过分关注与担心所产生的不安与焦虑,保守、孤独、任性,把握不住现状而产生的怀旧和发牢骚等。近年来有人认为,老年期主要矛盾是人格的完整性或绝望之感。
“律动”。如,舞蹈课上的拍手、点头、转腕、走、跑、跳等基本动作和步法;也可以模仿某些形象特征,如鸟飞、兔跳、鸭走、蝴蝶飞等;也可以模仿一些形象的劳动、活动,如划船、收割、撒种等。通过上述活动既可以让老年人有节奏、韵律、强弱的感觉,又可以活跃课堂气氛,满足学员的好动心理,从而更好的激发学员的想象力和创造力。由此,使每个人在律动中体会着生命的意义。
5.根据老年人情感与意志的变化
老年人的情感和意志过程因社会地位、生活环境、文化素质的不同而存在较大差异。老化过程中情感活动是相对稳定的,即使有变化也是生活条件、社会地位变化所造成的,并非年龄本身所决定。
老年人具有成熟的形象思维和抽象逻辑思维的能力,生活阅历深,经验积累丰富,要使他们在美妙的旋律中真正理解音乐,达到陶冶性情、培养情操的目的,就必须根据他们的思维特点,通过形象活泼的画面、生动有趣的故事、简短的启发谈话等形式,运用听觉和视觉同步感知的方法来帮助他们理解作品,然后再让他们在动听的乐曲声中自由充分地想象、体验,使其根据各自对音乐的理解程度及直接、间接和形象的记忆,用不同的颜色、线条、文字、动作表现出来。从而更准确地把握作品,深刻地理解音乐,充分欣赏音乐之美。
在音乐、跳舞、唱歌、打太极拳、舞剑等课程的教学中,我们积极、努力地创造愉悦的学习情景,尽可能使每一教学步骤都具有趣味性、启发性、创造性,着力激发学员的兴趣,让他们在欢乐活泼的气氛中积极主动地获取知识,从而达到提高教学质量的目的。
●教学中强调三个重点:
一是让学员体会与他人分享的快乐和自我满足感。
二是实际参与合作,让学员体验来自合作分享的成就感。
三是明白分享也是献出关爱。
关爱别人、分享快乐,这是社会文明的体现,也是时代进步的标志。这种风貌和精神正越来越多地渗入家庭,融入社会,已成为我国精神文明建设的主旋律之一。
●教学目标
1.体会与他人分享时的快乐和自我满足感。
2.与人交流,分享快乐,清楚地表达自己的感受,体察他人的情感。
●教学重点
感受分享的快乐,加强良好的参与、合作意识。
●教学难点
理解分享是种快乐。
●教学形式
建设“快乐班级”,培养快乐老人,从而使文体课成为时尚课、和谐课。特别是近几年,老同志为寻找快乐,要求音乐、跳舞、唱歌、打太极拳、舞剑的越来越多。我们根据老年人的生活经验和实际情况,因势利导,充分挖掘人们的生活素材,让大家各抒己见,并适时评。
回归自然,分享快乐。我们让大家在交流之后谈感受,自然地感受到给予是一种分享和共享,是一种增值的快乐。每个人的存在都不是孤立的,而是需要彼此间的关爱和帮助。才有了彼此的分享快乐。那么这个世界一定会变得更美好。
●课外拓展
在各类老年人活动中交流,如音乐、跳舞、唱歌、打太极拳、舞剑等。
●教学互动
为了激发师生间的互动,教师要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采用不拘一格的教学方法。例如:
多媒体电化教学法——充分利用多媒体电教手段,使人视听结合,培养人的观察能力(眼动)、思维能力(脑动)以及反应等能力(行动)。
音乐与美术整合法——让大家一边唱歌(口动)一边把自己的感受(脑动)通过绘画(眼动、手动)等形式表达出来。
自主表演法——在人们能有感情(心动)地歌唱(口动)的基础上,通过自主的即兴(脑动)表演(行动)的形式,把对歌曲内容的理解,用形体动作语言表达出来,使大家的歌唱与表演较完美地结合在一起,培养学生的音乐表现力。
全体与全面互动。在各类教学过程中,我们要为老年人创造参与各类活动的机会。同时要将教学内容与教学目标分解成不同知识层次的小内容与小目标,针对不同的学员,进行分类学习、活动指导。使学生的音乐经验不断得到丰富和升华,获得感受美、鉴赏美、创造美的能力和健康的审美情趣。还要在课程的实践活动中引导学员不断发现自己,发展自己,激励学生主动开发自己学习的潜能,真正做到面向全体学生,达到全体师生人人参与互动的目的。
例如,在欣赏歌曲时,我们不仅要引导学员认真聆听音乐,还要事先根据学员的各自特点:组织学员收集有关《黄河大合唱》的音乐、文字、图片等资料;组织学员举行不同形式的演唱会;组织学员出版专题音乐墙报、手抄报;组织讨论《黄河大合唱》的社会价值和艺术价值,讨论人民音乐家洗星海对中国音乐事业所做出的伟大贡献等。这样的音乐欣赏教学方式和活动,突破了以往以“课堂、书本、教师”为中心的传统教学模式,取而代之的则是一种以学员为主体,大家共同互动,学员主动探究学习”的新型教学模式,而这种教学模式更适合学员主动参与,合作学习的需求。
同时,这种教学模式注意了学员个体的差异,让每一个人都能感受、体验、参与音乐学习活动,共同享受到音乐带给的快乐。同时也化解了教学中的难点,以适应不同层次学员的需要。为各种知识层面的学员创设不同的学习平台、多方位的音乐实践活动空间,从各个教学层面让学员全面接近音乐、理解音乐。
1.“教”与“学”的互动。重在发挥各具特征的生命个体——教师的“教”对学员的“学”发挥触媒催化作用,以及学员的“学”对教师的“教”产生积极主动的能动作用与反应。
2.情感交流的互动。重在要求教师创造性地利用,并开发音乐课程资源与多媒体教学手段,引导激发学员对教师、教材、教学手段产生情感的“共鸣”。
3.信息流的互动。重在发挥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对信息流畅通渠道的调控与疏导作用。同时更重在发展学生积极主动传输、获取、处理、存储和应用信息的能力。
4.教师与学员间的互动。重在转变教师的角色,建立师生完全平等的人际关系,让学员真正地感到自己是学习的主人,教师是自己学习过程中可信赖的亲密伙伴。
5.学员与学员之间的互动。
6.评价与被评价间的互动。为使“互动”教学方法达到最佳效果,我们认为:除了要注意加强教师在音乐课堂活动中的应变调控能力外,还要指导帮助学员形成自控学习习惯与能力。
总之,运用“互动”教学方法进行音乐教学时,要做到活而不乱,动中有节,动中有序,能放能收,既能发挥教师的学习指导者的作用,又能发挥学员的真正主体作用。
●教学反思
1.灵活处理教材。
在课时安排上,不拘泥于教材的格式,而是根据老年人的生活和生理特点和认知水平,灵活地安排,感受快乐这一环节。目的是让学员联系生活实际,谈谈与他人分享快乐的感受,体现各门课程与社会生活相结合的特点,培养与人合作意识,这也是人与人共存的需要。
2. 适当拓展,体现创造性。
各门课程的一个特点就是给大家留有自由发展和创造的空间。让老年人在集体活动中和运动中体会智慧的力量,从而也感受到分享的快乐。
3.主动参与,大胆活动。
在教学设计中,不仅要考虑让大家动起来,更多的考虑是主体参与的广泛性。让老年人参与到教学中来,多思考,勤运动,这也形成了共识。为此,我们设计了三个活动环节:
一是相互交流,分享快乐;
二是听音乐,看课件,学会分享;
三是在各类活动中,感受分享。还在活动中,创造了一种宽松、和谐的氛围,充分发挥人们的主观能动性,及时给予鼓励和表扬,这样才能收到较好的教学效果。
结语
在快乐式的教学中,我们共同展现自己的人生舞台是用快乐筑造。要让老年人在快乐和愉快中接受学习,分享快乐;而这种快乐其实是在不断的学习中体验的一种快乐,是一种有着成就感的快乐,并与老年人一起分享学习的喜悦。
快乐是什么,不同的人会有不同的理解,会赋予快乐不同的含义,但不管你怎样的理解,怎样的感悟,能够让自己在曲折的人生道路上,保持快乐的心情,始终应该是我们一生的追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