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年级科学放大镜教案教科版

1、放大镜

【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

1、 放大镜是凸透镜,凸透镜具有放大物体图像的功能,用放大镜观察物体 能看到更多的细节。

2、 放大镜广泛应用在人们生活生产的许多方面。

3、 放大镜镜片的特点是透明和中间较厚(凸起)。

过程与方法:

1、 正确用放大镜观察物体。

2、 比较用肉眼观察和用放大镜观察的不同。

情感态度价值观:

1、 理解使用放大镜观察的意义。

2、 增强用放大镜观察身边世界的兴趣。

3、 认识到从肉眼观察到发明放大镜是人类的一大进步。

【教学重点】能正确使用放大镜观察物体的细微部分

【教学难点】放大镜是“凸”“透”镜

【教学准备】

分组实验器材:放大镜(最好每个学生都能有一个放大镜,如果只能提供给学生一种放大镜,尽量放大倍数大一点)科学书或报纸上的照片、计算机或电视机屏幕。柱形、球形的透明器皿、塑料薄膜、铁丝、普通玻璃片、平面镜片、水。

教师演示:不同放大倍数的放大镜、图片或课件(如放大镜镜片的结构等)。

【教学过程】

一、为什么要用放大镜观察

1、 导入:师出示放大镜:“看,这是什么?”(生:放大镜)放大镜大家很熟悉,能否替放大镜来介绍一下自己——《我是放大镜》。可以从放大镜的构造、作用、用途三个方面展开。

2、 小组讨论交流放大镜的构造、作用、用途。

3、 展示交流

放大镜的构造——镜架、镜片(如果学生能说出凸透镜也可以)

放大镜的作用——放大物体的像(可能学生会说“把物体放大”,提醒学生物体并未变大)

放大镜的用途——我们用放大镜观察校园里的生物、实验中在老师指导下观察花、昆虫等。它是视力不佳者的助视器,还适用于电子产品检验、线路板检验、集邮者欣赏鉴定邮票、珠宝商鉴定珠宝、公安人员用它观察指纹毛发纤维等、农技人员用它观察花蕊进行人工授粉等、制作微型工艺品的工匠工作时使用„„

4、 让学生尽量充分地例举使用领域,交流后填写第2页的网状图。

二、放大镜下的新发现

1、 师:谁给大家演示一下放大镜的正确使用方法?

请学生演示放大镜的使用方法。根据学生的演示师讲解正确使用放大镜的两种方法:目、镜、物三者,目不动,镜动或物动。

2、 师:选择一小块面积,运用放大镜仔细观察图片、屏幕、织物等看谁会有新的发现!将新发现用文字或图片记录在科学记录本上。

3、 交流新发现后,师归纳:放大镜把物体的图像放大,让我们看清了肉眼看不清的细微之处。

三、放大镜的特点

1、师:放大镜顾名思义是能“放大”,那么它能放大的秘密在哪里呢?(镜片具有“凸”、“透”的特点)老师给大家准备的物品中有没有像放大镜那样能放大物体呢?请同学们找一找。

2、学生尝试利用平面镜、玻璃、水、水槽、集气瓶、烧瓶等物体来放大物体的像。(发现圆柱形及球形的装满水的容器及水滴都具有放大的作用)

3、师:放大镜的镜片和能起放大作用的器具有什么共同的特点?(中间凸起,透明的)所以放大镜也叫“凸透”镜。放大镜的凸起程度越大,放大的倍数也越大,由此推断球形的透明物放大倍数最大。

四、小结

1、 师:对于熟悉的放大镜,通过今天这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新的发现或收获吗?(放大镜也叫凸透镜,凸度越大放大倍数越大。运用放大镜细心地观察物体,还能看到很多有意思的细节)

2、 课外你可以尝试着用一些简易的材料自己制作一面放大镜,或者用你的放大镜去

仔细观察身边的物品,看看还会有什么新的发现。

板书设计:

放大镜

构造:镜架、镜片(凸 透 ——“凸透”镜) 作用:“放大”物体的图像、放大细节

用途:„„

教学后记:

1、放大镜

【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

1、 放大镜是凸透镜,凸透镜具有放大物体图像的功能,用放大镜观察物体 能看到更多的细节。

2、 放大镜广泛应用在人们生活生产的许多方面。

3、 放大镜镜片的特点是透明和中间较厚(凸起)。

过程与方法:

1、 正确用放大镜观察物体。

2、 比较用肉眼观察和用放大镜观察的不同。

情感态度价值观:

1、 理解使用放大镜观察的意义。

2、 增强用放大镜观察身边世界的兴趣。

3、 认识到从肉眼观察到发明放大镜是人类的一大进步。

【教学重点】能正确使用放大镜观察物体的细微部分

【教学难点】放大镜是“凸”“透”镜

【教学准备】

分组实验器材:放大镜(最好每个学生都能有一个放大镜,如果只能提供给学生一种放大镜,尽量放大倍数大一点)科学书或报纸上的照片、计算机或电视机屏幕。柱形、球形的透明器皿、塑料薄膜、铁丝、普通玻璃片、平面镜片、水。

教师演示:不同放大倍数的放大镜、图片或课件(如放大镜镜片的结构等)。

【教学过程】

一、为什么要用放大镜观察

1、 导入:师出示放大镜:“看,这是什么?”(生:放大镜)放大镜大家很熟悉,能否替放大镜来介绍一下自己——《我是放大镜》。可以从放大镜的构造、作用、用途三个方面展开。

2、 小组讨论交流放大镜的构造、作用、用途。

3、 展示交流

放大镜的构造——镜架、镜片(如果学生能说出凸透镜也可以)

放大镜的作用——放大物体的像(可能学生会说“把物体放大”,提醒学生物体并未变大)

放大镜的用途——我们用放大镜观察校园里的生物、实验中在老师指导下观察花、昆虫等。它是视力不佳者的助视器,还适用于电子产品检验、线路板检验、集邮者欣赏鉴定邮票、珠宝商鉴定珠宝、公安人员用它观察指纹毛发纤维等、农技人员用它观察花蕊进行人工授粉等、制作微型工艺品的工匠工作时使用„„

4、 让学生尽量充分地例举使用领域,交流后填写第2页的网状图。

二、放大镜下的新发现

1、 师:谁给大家演示一下放大镜的正确使用方法?

请学生演示放大镜的使用方法。根据学生的演示师讲解正确使用放大镜的两种方法:目、镜、物三者,目不动,镜动或物动。

2、 师:选择一小块面积,运用放大镜仔细观察图片、屏幕、织物等看谁会有新的发现!将新发现用文字或图片记录在科学记录本上。

3、 交流新发现后,师归纳:放大镜把物体的图像放大,让我们看清了肉眼看不清的细微之处。

三、放大镜的特点

1、师:放大镜顾名思义是能“放大”,那么它能放大的秘密在哪里呢?(镜片具有“凸”、“透”的特点)老师给大家准备的物品中有没有像放大镜那样能放大物体呢?请同学们找一找。

2、学生尝试利用平面镜、玻璃、水、水槽、集气瓶、烧瓶等物体来放大物体的像。(发现圆柱形及球形的装满水的容器及水滴都具有放大的作用)

3、师:放大镜的镜片和能起放大作用的器具有什么共同的特点?(中间凸起,透明的)所以放大镜也叫“凸透”镜。放大镜的凸起程度越大,放大的倍数也越大,由此推断球形的透明物放大倍数最大。

四、小结

1、 师:对于熟悉的放大镜,通过今天这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新的发现或收获吗?(放大镜也叫凸透镜,凸度越大放大倍数越大。运用放大镜细心地观察物体,还能看到很多有意思的细节)

2、 课外你可以尝试着用一些简易的材料自己制作一面放大镜,或者用你的放大镜去

仔细观察身边的物品,看看还会有什么新的发现。

板书设计:

放大镜

构造:镜架、镜片(凸 透 ——“凸透”镜) 作用:“放大”物体的图像、放大细节

用途:„„

教学后记:


相关文章

  • 六年级科学下册放大镜下的晶体4教案教科版
  • 放大镜下的晶体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引领学生见识周围常见的固体物质的晶体,知道物质内部都是有一定结构的,晶体是物质存在的一种形式. 2.能力目标:用放大镜观察常见的固体物质的晶体,并用图进行记录. 3.情感目标:激发学生了解和探索晶体 ...查看


  • 五年级科学上册[光与热]教案 教科版
  • 光与热 [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 1. 许多光源在发光的时候也在发热. 2. 太阳给我们带来光明的同时,也给我们带来了温暖.太阳是地球上最大的光源和热源. 3. 光强温度就高,光弱温度就低. 过程与方法 1. 对光和热的关系作出推测 2. 通 ...查看


  • 三年级科学下册 蚕的生长变化教案 教科版
  • 蚕的生长变化 [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 1.蚕在生长的过程中,身长.体重.食量等方面都会不断发生变化. 2.蜕皮是蚕生长过程中的显著特点,蚕每次蜕皮后身体都会发生变化. 3.蚕的生长情况和环境条件密切相关. 过程与方法 1.学习给桑.除沙等养 ...查看


  • 八年级物理凸透镜成像教案
  • 科学探究:凸透镜成像 一.教材分析 本节选自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沪科版<物理>八年级上册,是初中物理光学的重要内容,凸透镜成像又是初二物理知识的重点:本节既是学习凸透镜成像原理,又是进一步学习眼睛成像和照相机等仪器原理的基 ...查看


  • [花.果实和种子]教案
  • 教科版小学科学四年级下册第二单元 3.花.果实和种子 [教材分析] <花.果实和种子>是教育科学出版社出版的小学科学四年级下册第二单元第三课的内容.第二单元的主题是"新的生命",这一单元的学习是从植物入手,通 ...查看


  • 教科版四年级下册科学第三单元教案
  • 第三单元 食物(目录) 1 一天的食物 2 食物中的营养 3 营养要均衡 4 生的食物和熟的食物 5 面包发霉了 6 减慢食物变质的速度 7 食物包装上的信息 第三单元 食 物 1.一天的食物 [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 我们一天要吃很多不同 ...查看


  • 教科版科学三上[我看到了什么]教案设计
  • 第一单元 植物 1.我看到了什么 [教案序号]第一个 [课 题]1.我看到了什么 [制作日期]2013-8-28 [授课日期]2011-8-29 [教 法]观察.讨论 [学 法]观察.讨论 [课 时]一课时 [教学目标] 1.树是活的植物, ...查看


  • 教科版科学五上[光与热]参考教案
  • 光与热 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 1. 许多光源在发光的时候也在发热. 2. 太阳给我们带来光明的同时,也给我们带来了温暖.太阳是地球上最大的光源和热源. 3. 光强温度就高,光弱温度就低. 过程与方法 1. 对光和热的关系作出推测 2. 通过用 ...查看


  • 新版教科版三年级下册[科学]教案
  • 新版教科版三年级下册 科 学 编写人员: 舒孝清 王艳玲 吴旭聪 第四单元:浙江省富阳市春江中心小学 陆丽华 2010年2月 教科版修订版三年级下册教材目录 第一单元 植物的生长变化 1 植物新生命的开始 2 种植我们的植物 3 我们先看到 ...查看


热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