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职业的特殊性质

2011年昆明市师德师风建设主题征文

以身立教 为人师表

禄劝县中屏中学苏知彦

教师职业的特殊性质,决定教师的人格在整个教育过程中具有不可忽视的重要作用。孔子说过:“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不能正其身,如正人何?”俄国教育家乌申斯基则告诉我们:“任何章程和任何纲领,任何人为的管理机构,无论他们设想的多么精巧,都不能代替人格在教育事业中的作用。” “亲其师,才能信其道”。教师只有先施爱于学生,学生才能亲师,尊师。教师要想不愧为“人类灵魂工程师”的光荣称号,就必须在人格塑造上勇于履行“以身立教 , 为人师表”的道德要求。

教师不仅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是自身形象的塑造者, 而且还是学生树立正确人生观、世界观的指导者。在二十一世纪的今天,在素质教育的实施下,对教师的“以身立教,为人师表”的要求越来越高。使之做到真正的“传道、授业、解惑”,教师不仅要有广博精深的学识,而且应有崇高的品行。可以说,思想道德修养和敬业奉献精神是教师的灵魂,是作好教书育人的根本。由此将“以身立教,为人师表”的道德要求,落实到教师人格塑造上,主要应当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的具体内容:

一、热爱科学,追求真理。

教师要把学生引入科学真理的殿堂,自己就必须具有热

爱科学、追求真理的品德。要努力培养出求实、严谨、虚心、刻苦的学生。学风是一个人的人格品质和精神风貌在对待科学真理态度上的集中体现和反映。教师的优良作风,对于引导学生形成爱科学的品德是一种无形的力量,教师要用自己的行动告诉学生:人活着,就要敢于为真理抛开个人的得失,敢于为求知而坚持不懈的奋斗。从纵向上讲,应当学有专长,术有专攻,对自己所任学科有较为深入的钻研;从横向上讲应当具备相当开阔的科学视野;从发展上讲应当随着时代和科技的发展而不断更新知识,为自己的知识体系造成一种开放的态势,只有这样教师才能适应教育教学改革,不断深化的客观形式的要求。

二、尊重规律,勇于创新。

教育是一门具有自身特殊规律的科学,教育事业是关系到千百万人的成长、发展和人生幸福的事业。必须小心翼翼的严格的遵循客观规律办事。

三、关心集体,团结协作。

现代教育是主体化、开放式的教育,学生的成长是由多方面因素形成的“教育合力”综合施加影响的结果。而教师作为教育活力的组织者和专门者,应当对教育合力的形成、发展和优化发挥主导作用和调节作用。一名优秀教师必须尽一切努力,妥善处理好教师与教师、教师与家长、教师与社会各方面复杂的人际关系,在校内致力于建设一个团结、坚强的教师集体。在校外积极开发和利用一切对学生成长有利

的教育因素。这对教师的品德,素质和能力无疑都是一个很高的要求。为此教师就要弘扬集体主义精神,处处坚持以发展教育事业,培养合格人才为重,努力培养开阔的胸怀和处理人际关系的艺术。

四、讲究文明,以身作则。

教师的高尚人格不仅应当反映在内在的精神境界上,而且应当体现在外在的言谈举止上。对于教师来说,言谈举止不是区区个人小事,而是一种对于学生具有重要影响的教育因素。对于教师言谈举止的具体要求是:文明健康、真诚和谐,亲切得体。具体说来,主要有以下四个方面的内容:

一是仪表。主要包括衣着发式,修饰打扮等,是教师展现在学生面前的外部形态。这方面的要求是要清洁整齐,朴素大方,协调得体,与教师的职业特点相吻合。

二是举止。包括坐立行的姿势,以及表情动作行为习惯等。是教师与学生交往中的“人体信号”。这要求是表现出良好的教养和振奋的神态,要与教育教学过程密切配合,发挥出最佳的辅助作用。

三是语言。这是教师在教育活动中使用的最主要的手段。教师的语言要规范纯洁,准确鲜明,生动幽默,要善于运用语言的力量启动学生求知的欲望,拨动学生上进的心弦,把知识真理和美好的感情送进学生的心田。

四是礼仪。主要是指教师在与人交往时所表现出来的文明礼貌行为的总和。富有时代特点的必要的礼仪,是协调人

际关系的杠杆,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重要表现。教师要通过文明的礼仪表现出应有的风度,反映出对他人应有的尊重,从而不但给学生以良好影响,同时也促进全社会团结互助,平等友爱,共同前进的新型人际关系的形成。

教师不仅会教书,而且会育人,教导学生学会如何学习,学会如何做人。一名优秀的教师,除了必须以满腔的热情对待事业,对待学生以外,还必须自觉地,高标准地去塑造自身的人格,从而才能培养出学生健康的人格。这里所说的“人格”,指的是一个人作为某种权利和义务的主体,在道德上应当具备的人品和资格。捷克教育家夸美纽斯也指出:“教师的职务是自己的榜样教育学生。”古语也说:“善歌者教人习其声,善导者教人习其志”。那么当教师具备合格的道德人格的前提下怎样去培养学生健康的人格?

一、教师职业的特殊性质,决定了教师的人格在整个教育过程中具有不可忽视的重要作用。教师的人格魅力是提高教育质量的前提。一个教师对自己育人的工作职责是否明确,也就是说一个教师的教育思想是否端正,这是衡量一个教师职业道德的根本,也是师德规范的首要问题。

(一)、教师崇高的思想品德是学生形成良好思想品德的奠基石。中学生世界观尚未形成,正处于可塑性最强的年龄阶段,是形成人格及人的基本素质的关键时期。一个人能否成才,首先取决于他是否具有足够的辨别客观事物崐真善美的能力,是否有良好的道德行为习惯。教师,特别是班主

任,是班集体的主要教育者及组织者。在学生的人格素质的形成中起重要的作用。人的素质是个整体,而人格素质则是其根和主干,它决定着学生素质的发展方向。教师又是他们心中的偶像和效法的榜样,教师的思想素质无疑在无形中会给学生以影响。“学高为师,德高为范”,幼小的心灵播下希望的种子,就会有一个良好的结果。

(二)、教师良好的职业道德对学生思想品德的形成起着催化作用。一个优秀的教师不仅品质高尚,而且有着良好的职业道德。满腔热忱,关心爱护学生,不歧视、辱骂、体罚学生,“亲其师而信其道”,这样的老师可敬可亲,学生才会愿意学,也才学得好。当然,也应该有强烈的事业心和责任感,对工作总是一丝不苟,精益求精,爱岗敬业,乐于奉献,这同样会给学生以影响和感染,使本一心向善的学生更增添了动力,小树才有机会长成参天大树。

(三)、教师文明的言谈举止对学生思想品质的形成起着提升作用 。教师首先必须知道自己怎样做人,因为教师必须以身作则,才能起到人格感召的作用,培养出言行一致的学生。如果一位教师在讲台教育学生应当诚实,但某天上级领导来临,为应付检查,居然教唆学生如何去说谎,在学生心灵中留下的却是教师的言行不一,那又如何来塑造学生健全的人格呢?教师的一言一行都是教师内在素养的外在体现,都会给学生以潜移默化的影响,而学生也正是通过这一点来了解教师的思想。教师注重修养,注意言行,处处给

学生做出表率,言教身教,并做到身教重于言教,学生自然就会受到熏陶,其不良的行为和习惯就会受到约束,得到提升。

(四)、良好的心理素质是培养学生良好心理的基础。一个心理不健康的教师很难成为一名优秀的教师,同样,一个心理不健康的学生也很难说是一名优秀的学生,将来也很难成为出众的人才,挑起重大的责任。比如遇到困难和挫折,是惊慌失措,退避三舍,还是从容镇定,迎难而上呢?又比如遇到不顺心的事,或是领导同事的误解,或是家庭内部矛盾,是大吵大闹,怨天尤人,还是不争不辩,宽宏大量?完整的德育教育应包含心理素质教育,对学生进行必要的心理教育是今后德育教育中应该加强的地方。

二、影响人格形成与发展的因素多且复杂,其中最不可忽视的是社会影响、人际交往及课外生活的内容。在现代这种多元化的社会潮流及社会各种因素的影响下,由于学生自身实践不多、辨别能力相对较差,模仿心理、流行心理、攀比心理强,常常受到影响,这些影响是消极的,主要来源于他们的人际交往。正所谓:“学坏容易,学好难。”如果教师在这些方面不加以注意和进行正确引导,教育效果往往不理想。所以教师在教育过程中应注重提高人格素质教育的针对性及可行性,应注意根据学生的实际及个体特点找准人格教育的切入点,注重言传身教的结合、情理结合、学校、家庭的结合,严格要求与关心爱护结合。切实帮助学生形成良

好的人格素质。那么,教师在教育教学中该如何“以身立教”,以人格培养人格呢?

首先是教师要以诚相待。只有真正发自内心的、表里如一的、言行统一的美好品德,才能在学生身上产生“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的潜移默化作用。使他们受到教育和感染,引起他们的共鸣和仿效。要以诚相待,做学生的知心朋友

其次是人格。学生对教师特有的期望和信赖,往往使他们在观察教师时,产生一种放大效应,教师的一种小小善举,会使他们感到无比的欣喜;教师的一点小小瑕疵,则会使他们产生巨大的失望。所以,教师必须对自己的人格修养提出严格的要求。

第三是全面。教师应当使自己尽可能的得到全面的发展,努力形成一种健康、美好、完整、和谐的人格,德与才的分离,言与行的相悖,大节谨慎而小节不拘,聪敏过人而举止轻浮等。对于一名希望成为优秀教师的人来说,都是应当尽量避免的。

总之从事教育事业,就意味着整个人生航程将面临着一种人格上的挑战。我们必须鼓足勇气,义无返顾的朝着人格发展的新高度不断前进,因为只有这样才能做一名合格的中学教师,学生喜欢的老师,才不愧为“为人师表,以身立教”的典范。

作者姓名: 苏知彦

出生年月: 1983年1月 性别: 男 民族: 汉族

籍贯: 云南禄劝 最高学历: 本科 专业职称:

工作单位:

职务:

教学科目:

工作方向:

通讯地址:

邮编: 651504

联系电话: [1**********] 中学二级教师 昆明禄劝中屏镇中屏中学 教师 语文 初中语文教师 昆明市禄劝县中屏镇中屏中学中政路61号

2011年昆明市师德师风建设主题征文

以身立教 为人师表

禄劝县中屏中学苏知彦

教师职业的特殊性质,决定教师的人格在整个教育过程中具有不可忽视的重要作用。孔子说过:“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不能正其身,如正人何?”俄国教育家乌申斯基则告诉我们:“任何章程和任何纲领,任何人为的管理机构,无论他们设想的多么精巧,都不能代替人格在教育事业中的作用。” “亲其师,才能信其道”。教师只有先施爱于学生,学生才能亲师,尊师。教师要想不愧为“人类灵魂工程师”的光荣称号,就必须在人格塑造上勇于履行“以身立教 , 为人师表”的道德要求。

教师不仅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是自身形象的塑造者, 而且还是学生树立正确人生观、世界观的指导者。在二十一世纪的今天,在素质教育的实施下,对教师的“以身立教,为人师表”的要求越来越高。使之做到真正的“传道、授业、解惑”,教师不仅要有广博精深的学识,而且应有崇高的品行。可以说,思想道德修养和敬业奉献精神是教师的灵魂,是作好教书育人的根本。由此将“以身立教,为人师表”的道德要求,落实到教师人格塑造上,主要应当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的具体内容:

一、热爱科学,追求真理。

教师要把学生引入科学真理的殿堂,自己就必须具有热

爱科学、追求真理的品德。要努力培养出求实、严谨、虚心、刻苦的学生。学风是一个人的人格品质和精神风貌在对待科学真理态度上的集中体现和反映。教师的优良作风,对于引导学生形成爱科学的品德是一种无形的力量,教师要用自己的行动告诉学生:人活着,就要敢于为真理抛开个人的得失,敢于为求知而坚持不懈的奋斗。从纵向上讲,应当学有专长,术有专攻,对自己所任学科有较为深入的钻研;从横向上讲应当具备相当开阔的科学视野;从发展上讲应当随着时代和科技的发展而不断更新知识,为自己的知识体系造成一种开放的态势,只有这样教师才能适应教育教学改革,不断深化的客观形式的要求。

二、尊重规律,勇于创新。

教育是一门具有自身特殊规律的科学,教育事业是关系到千百万人的成长、发展和人生幸福的事业。必须小心翼翼的严格的遵循客观规律办事。

三、关心集体,团结协作。

现代教育是主体化、开放式的教育,学生的成长是由多方面因素形成的“教育合力”综合施加影响的结果。而教师作为教育活力的组织者和专门者,应当对教育合力的形成、发展和优化发挥主导作用和调节作用。一名优秀教师必须尽一切努力,妥善处理好教师与教师、教师与家长、教师与社会各方面复杂的人际关系,在校内致力于建设一个团结、坚强的教师集体。在校外积极开发和利用一切对学生成长有利

的教育因素。这对教师的品德,素质和能力无疑都是一个很高的要求。为此教师就要弘扬集体主义精神,处处坚持以发展教育事业,培养合格人才为重,努力培养开阔的胸怀和处理人际关系的艺术。

四、讲究文明,以身作则。

教师的高尚人格不仅应当反映在内在的精神境界上,而且应当体现在外在的言谈举止上。对于教师来说,言谈举止不是区区个人小事,而是一种对于学生具有重要影响的教育因素。对于教师言谈举止的具体要求是:文明健康、真诚和谐,亲切得体。具体说来,主要有以下四个方面的内容:

一是仪表。主要包括衣着发式,修饰打扮等,是教师展现在学生面前的外部形态。这方面的要求是要清洁整齐,朴素大方,协调得体,与教师的职业特点相吻合。

二是举止。包括坐立行的姿势,以及表情动作行为习惯等。是教师与学生交往中的“人体信号”。这要求是表现出良好的教养和振奋的神态,要与教育教学过程密切配合,发挥出最佳的辅助作用。

三是语言。这是教师在教育活动中使用的最主要的手段。教师的语言要规范纯洁,准确鲜明,生动幽默,要善于运用语言的力量启动学生求知的欲望,拨动学生上进的心弦,把知识真理和美好的感情送进学生的心田。

四是礼仪。主要是指教师在与人交往时所表现出来的文明礼貌行为的总和。富有时代特点的必要的礼仪,是协调人

际关系的杠杆,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重要表现。教师要通过文明的礼仪表现出应有的风度,反映出对他人应有的尊重,从而不但给学生以良好影响,同时也促进全社会团结互助,平等友爱,共同前进的新型人际关系的形成。

教师不仅会教书,而且会育人,教导学生学会如何学习,学会如何做人。一名优秀的教师,除了必须以满腔的热情对待事业,对待学生以外,还必须自觉地,高标准地去塑造自身的人格,从而才能培养出学生健康的人格。这里所说的“人格”,指的是一个人作为某种权利和义务的主体,在道德上应当具备的人品和资格。捷克教育家夸美纽斯也指出:“教师的职务是自己的榜样教育学生。”古语也说:“善歌者教人习其声,善导者教人习其志”。那么当教师具备合格的道德人格的前提下怎样去培养学生健康的人格?

一、教师职业的特殊性质,决定了教师的人格在整个教育过程中具有不可忽视的重要作用。教师的人格魅力是提高教育质量的前提。一个教师对自己育人的工作职责是否明确,也就是说一个教师的教育思想是否端正,这是衡量一个教师职业道德的根本,也是师德规范的首要问题。

(一)、教师崇高的思想品德是学生形成良好思想品德的奠基石。中学生世界观尚未形成,正处于可塑性最强的年龄阶段,是形成人格及人的基本素质的关键时期。一个人能否成才,首先取决于他是否具有足够的辨别客观事物崐真善美的能力,是否有良好的道德行为习惯。教师,特别是班主

任,是班集体的主要教育者及组织者。在学生的人格素质的形成中起重要的作用。人的素质是个整体,而人格素质则是其根和主干,它决定着学生素质的发展方向。教师又是他们心中的偶像和效法的榜样,教师的思想素质无疑在无形中会给学生以影响。“学高为师,德高为范”,幼小的心灵播下希望的种子,就会有一个良好的结果。

(二)、教师良好的职业道德对学生思想品德的形成起着催化作用。一个优秀的教师不仅品质高尚,而且有着良好的职业道德。满腔热忱,关心爱护学生,不歧视、辱骂、体罚学生,“亲其师而信其道”,这样的老师可敬可亲,学生才会愿意学,也才学得好。当然,也应该有强烈的事业心和责任感,对工作总是一丝不苟,精益求精,爱岗敬业,乐于奉献,这同样会给学生以影响和感染,使本一心向善的学生更增添了动力,小树才有机会长成参天大树。

(三)、教师文明的言谈举止对学生思想品质的形成起着提升作用 。教师首先必须知道自己怎样做人,因为教师必须以身作则,才能起到人格感召的作用,培养出言行一致的学生。如果一位教师在讲台教育学生应当诚实,但某天上级领导来临,为应付检查,居然教唆学生如何去说谎,在学生心灵中留下的却是教师的言行不一,那又如何来塑造学生健全的人格呢?教师的一言一行都是教师内在素养的外在体现,都会给学生以潜移默化的影响,而学生也正是通过这一点来了解教师的思想。教师注重修养,注意言行,处处给

学生做出表率,言教身教,并做到身教重于言教,学生自然就会受到熏陶,其不良的行为和习惯就会受到约束,得到提升。

(四)、良好的心理素质是培养学生良好心理的基础。一个心理不健康的教师很难成为一名优秀的教师,同样,一个心理不健康的学生也很难说是一名优秀的学生,将来也很难成为出众的人才,挑起重大的责任。比如遇到困难和挫折,是惊慌失措,退避三舍,还是从容镇定,迎难而上呢?又比如遇到不顺心的事,或是领导同事的误解,或是家庭内部矛盾,是大吵大闹,怨天尤人,还是不争不辩,宽宏大量?完整的德育教育应包含心理素质教育,对学生进行必要的心理教育是今后德育教育中应该加强的地方。

二、影响人格形成与发展的因素多且复杂,其中最不可忽视的是社会影响、人际交往及课外生活的内容。在现代这种多元化的社会潮流及社会各种因素的影响下,由于学生自身实践不多、辨别能力相对较差,模仿心理、流行心理、攀比心理强,常常受到影响,这些影响是消极的,主要来源于他们的人际交往。正所谓:“学坏容易,学好难。”如果教师在这些方面不加以注意和进行正确引导,教育效果往往不理想。所以教师在教育过程中应注重提高人格素质教育的针对性及可行性,应注意根据学生的实际及个体特点找准人格教育的切入点,注重言传身教的结合、情理结合、学校、家庭的结合,严格要求与关心爱护结合。切实帮助学生形成良

好的人格素质。那么,教师在教育教学中该如何“以身立教”,以人格培养人格呢?

首先是教师要以诚相待。只有真正发自内心的、表里如一的、言行统一的美好品德,才能在学生身上产生“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的潜移默化作用。使他们受到教育和感染,引起他们的共鸣和仿效。要以诚相待,做学生的知心朋友

其次是人格。学生对教师特有的期望和信赖,往往使他们在观察教师时,产生一种放大效应,教师的一种小小善举,会使他们感到无比的欣喜;教师的一点小小瑕疵,则会使他们产生巨大的失望。所以,教师必须对自己的人格修养提出严格的要求。

第三是全面。教师应当使自己尽可能的得到全面的发展,努力形成一种健康、美好、完整、和谐的人格,德与才的分离,言与行的相悖,大节谨慎而小节不拘,聪敏过人而举止轻浮等。对于一名希望成为优秀教师的人来说,都是应当尽量避免的。

总之从事教育事业,就意味着整个人生航程将面临着一种人格上的挑战。我们必须鼓足勇气,义无返顾的朝着人格发展的新高度不断前进,因为只有这样才能做一名合格的中学教师,学生喜欢的老师,才不愧为“为人师表,以身立教”的典范。

作者姓名: 苏知彦

出生年月: 1983年1月 性别: 男 民族: 汉族

籍贯: 云南禄劝 最高学历: 本科 专业职称:

工作单位:

职务:

教学科目:

工作方向:

通讯地址:

邮编: 651504

联系电话: [1**********] 中学二级教师 昆明禄劝中屏镇中屏中学 教师 语文 初中语文教师 昆明市禄劝县中屏镇中屏中学中政路61号


相关文章

  • 对教师的职业道德要求为什么更高
  • 对教师的职业道德要求为什么更高 教师是人类文明的传播者和建设者,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教师按照一定社会的需要和标准,塑造学生的思想道德,向学生传授文化科学知识,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教师的思想政治素质.职业 ...查看


  • 职业道德理论
  • 道德论要点 第一章 导论 1. 可以从几个方面来把握道德的含义:(1)道德是一定社会的经济关系所决定的特殊意识形态 (2)道德是以善恶为评价标准来评价和规范人们的行为(3)道德依靠社会舆论.传统习惯和内心信念来发挥自身的调节作用(4)道德是 ...查看


  • 28044学前教育心理学
  • 高纲1136 江苏省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大纲 28044 学前教育心理学 南京师范大学编 江苏省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委员会办公室 一.课程性质及其设置目的与要求 (一)课程性质和特点 学前教育心理学是江苏省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学前教育专业的一门专业课. ...查看


  • 教育基础知识指南三.四部分
  • 第三部分 教师职业道德与基本礼仪 第一章 教师职业道德 第一节 道德与职业道德 一.道德 (一) 道德的概念:道德是由一定社会经济关系所决定的特殊意识形态,是以善恶为标准, 依靠社会舆论,习惯和内心信念所维持的调整人们之间以及人与社会之间关 ...查看


  • 教师上岗证之教育法教程必考题
  • 教育法的概念:国家拥有教育立法权的专门机关在其职权范围之内,依据教育立法的程序制定或认可的调整教育法律关系,规范社会主体的教育行为,规定社会主体教育权利和教育义务的法律规范的总称. 教育法的基本原则①坚持思想道德教育原则.在各级各类教育中, ...查看


  • 农村教育硕士与新农村建设中的教育问题
  • <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中指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明显改善农村面貌.教育在新农村建设中具有重要意义,要落实"十一五"规划,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必须关注新农村建设中的教育问题,增强农村教育 ...查看


  • 漫谈教师的职业角色和形象
  • 漫谈教师的职业角色和形象 摘要: 关键词:基本角色 形象 育人 我国的古典文学<三字经>早在几千年前就提出:"苟不教,性乃迁,教之道,贵以专","教不严,师之惰".这不仅提出了教师的职业性 ...查看


  • 教师职业道德题目
  • 选择题类型 1.道德是由 决定的. A. 社会经济关系 B. 社会政治制度 C. 风俗习惯 D. 人们的心理倾向 2.道德规范的特点 . A. 道德规范具有随意性 B. 道德规范不使用强制手段为自己开辟道路 C. 道德规范主要用来约束本职业 ...查看


  • 能手评选考试要点
  • 能手评选考试要点 1.了解教育学的发展历程,掌握教育发展的阶段及其特点. 发展历程:萌芽.独立形态.多元化发展(实验教育学. 文化教育学.实用主义教育学.马克思主义教育学). 新发展四个阶段. <学记>(收入<礼记> ...查看


热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