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大纲(数学史)

《数学史》课程 教学大纲

一 课程说明

1. 课程基本情况- 课程名称:数学史

英文名称:A History of Mathematics 课程编号:2411220

开课专业:数学与应用数学专业 开课学期:第6学期 学分/周学时:2/2 课程类型:专业方向选修课 2. 课程性质

数学史是师范与非师范本科数学专业必修的重要基础课程之一。 任何一门学科都有它自己的产生和发展的历史,数学史就是研究数学的发生、发展过程及其规律的一门学科。 它主要讨论的是数学概念、数学方法和数学思想的起源与发展,及其与社会政治、经济和一般文化的联系。

3.本课程 的教学目的和任务

讲授本课程 要贯彻“夯实基础,拓宽视野,培养能力,提高素质”的教育方针,依据“有用、有效、先进”的教改指导原则,对原教材要进行彻底清理,重点放在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上,同时深刻理解本课程与初等数学的内在联系以指导中学数学的教学。

4.本课程 与相关课程的关系、教材体系特点及具体要求

本课程是 线性代数、数学分析、微分方程、高等几何、概率统计等学科的基础课程。不学数学史,在很大程度上数学知识体系是不健全的。不了解数学史就不能全面的了解数学学科。数学科学是一个不可分割的整体,它的生命力正是

在于各个部分之间的联系,数学史是对数学各课程的高度综合与概括, 是将数学各课程联系起来的一门综合性的数学课程, 是研究数学各课程的相互关系的课程, 所以学习数学史对于学习数学其它课程能产生非常巨大的积极影响。

5.教学时数 及课时分配

二 教材及主 要参考书

1、李文林 .《数学史教程》. 高等教育出版社,2000

2、李迪 .《中国数学通史》(第一版). 江苏教育出版社,1997 3、李心灿. 《当代数学大师》.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出版社,1999 4、张楚廷. 《数学文化》(第一版). 高等教育出版社,2001

5、杜瑞芝 .《数学史辞典》(第一版). 山东教育出版社,2000

三 教学方法 和教学手段说明

讲授。

四 成绩考 核办法

本课程以教务处相关文件规定考核。

五 教学内容

第一部分 数学史─人类 文明史的重要篇章(2学时)

一、教学目的

通过“引论”的学习,要求学生必须掌握关于数学史的研究对象、研究内容、研究方法,以及数学史分期的标准; 熟悉关于外国数学史和中国数学史具体的分期模式,了解数学史与数学教育的关系和数学史研究的概况;逐步学会运用数学史的资料、数学史的研究成果于数学研究和数学教育之中。

二、教学重点 数学史的分期 三、教学难点 数学史与数学教育 四、讲授要求

了解学习数学史的意义及掌握数学史的分期。 五、讲授要点 1、数学史的意义。

2、什么是数学——历史的理解。 3、关于数学史的分期。

第二部分 数学的起源与早期发展(4学时)

一、教学目的

通过本章学习,要求 学生必须掌握个关于数概念的形成、数域的扩展的一般规律;了解关于数的科学(即数论)的发展历程;了解丢番图方程和大衍求一术的特色,学会运用于教学之中。

二、教学重点

识数、记数、数域的发展 三、教学难点 大衍求一术 四、讲授要求

掌握河谷文明与早期 数学的发展、埃及数学。 五、讲授要点 1、数与形概念的产生 2、河谷文明与早期数学 3、埃及数学

4、美索不达米亚数学

第三部分 古 代希腊数学(2学时)

一、教学目的

通过本章学习,要求学生必须掌握个关于数学公理化方法产生、发展的重要历史进程和一般规律;了解关于欧几里得的简历和《几何原本》的内容、结构及其特色;了解非欧几里得几何 学的范例及其特征。

二、教学重点 公理化方法 三、教学难点

非欧几里得几何学的创立

四、讲授要求

掌握泰勒斯与毕达哥拉斯、雅 典时期的希腊数学;理解亚历山大后期和希腊数学的衰落。

五、讲授要点 1、论证数学的发端 2、泰勒斯与毕达哥拉斯 3、雅典时期的希腊数学 4、黄金时代——亚历山大学派 5、欧几里得与几何《原本》 6、阿基米德的数学成就 7、阿波罗尼奥斯与圆锥曲线论 8、亚历山大后期和 希腊数学的衰落

第四部分 中世纪的中国数学(2学时)

一、教学目的

通过本章学习,要求学生必须掌握关于中国传统数学的特色,及其在现代数学中的重要影响;初步学会翻 译中国古代数学文献,要求准确地用现代数学的术语、符号表示古代典型的算法模型,并能分析其天元术原理;加强弘扬中华古代文明的意识。

二、教学重点 中国古算 三、教学难点 古文的注释 四、讲授要求

掌握《九章算术》、刘徽的 数学成就、祖冲之与祖暅;理解中国剩余定理、“天元术”与“四元术”。

五、讲授要点

1、《周髀算经》与《九章算术》 2、古代背景 3、《周髀算经》 4、《九章算术》

5、从刘徽到祖冲之 6、刘徽的数学成就 7、祖冲之与祖暅 8、《算经十书》 9、宋元数学

10、从“贾宪 三角”到“正负开方”术 11、中国剩余定理 12、内插法与垛积术 13、“天元术”与“四元术”

第五部分 印度与阿拉伯数学(2学时)

一、教学目的

通过本章学习,要求学生必须掌握个关于印度和阿拉伯数学的特色,及其在现代数学中的重要影响; 初步了解阿拉伯在保存和传播希腊、印度甚至中国的文化,最终为近代欧洲的文艺复兴准备学术前提方面做出了巨大贡献。

二、教学重点 “巴克沙利手稿” 三、教学难点

“悉檀多”时期的印度数学 四、讲授要求

掌握印度数学、阿拉伯数学;理解古代《绳法经》、阿拉伯的三角学与几何学。

五、讲授要点 1、印度数学 2、古代《绳法经》

3、“巴克沙利手稿” 与零号 4、“悉檀多”时期的印度数学 5、阿拉伯数学

6、阿拉伯的代数

7、阿拉伯的三角学与几何学

第六部分 近代数学的兴起(2学时)

一、教学目的

通过本章学习,要求学生必须掌握关于代数学形成、发展的一般规律;熟悉用几何学解释代数学法则的方法、原理及其历史由来;了解关于群论和环论的发展历程;了解笛卡尔的事迹,能从中悟出人生的哲理,并运用于今后的教学之中。

二、教学重点 伽罗瓦与群论 三、教学难点 笛卡尔和解析几何 四、讲授要求

掌握中世纪数学向近代数学的过渡、解析几何的诞生;理解从透视学到摄影几何。

五、讲授要点 1、中世纪的欧洲 2、向近代数学的过渡 3、代数学 4、三角学

5、从透视学到摄影几何 6、计算技术与对数 7、解析几何的诞生

第七部分 微积分的创立(2学时)

一、教学目的

通过本章学习,要求学生必须掌握个关于微积分学形成、发展的历史进程和一般规律;熟悉欧洲的“不可分量原理”的应用,并能分析其中的利弊;熟悉牛顿和莱布尼兹不同的推导过程。熟悉分析基础严密化的历史进程,以及相关数学家的重要工作;了解分析学进一步发展的趋势。

二、教学重点

穷竭法、不可分量、微积分方法 三、教学难点

牛顿和莱布尼兹的分析推导 四、讲授要求

掌握《原理》与微积分、分析微积分的建立;理解流数术的发展。 五、讲授要点 1、半个世纪的酝酿 2、牛顿的“流数术” 3、流数术的初建 4、流数术的发展 5、《原理》与微积分 6、莱布尼茨的微积分 7、特征三角形 8、分析微积分的建立 9、莱布尼茨微积分的发表 10、其他数学贡献 11、牛顿与莱布尼茨

第八部分 分析时代(2学时)

一、教学目的

通过本章学习,要求学生熟悉分析基础严密化的历史进程,微积分的进一步发展刺激和推动了许多数学分支的产生,从而形成了“分析”这样一个在观念和

方法上都具有鲜明特点的数学领域。要求学生熟悉相关数学家的重要工作,了解分析学进一步发展的趋势。

二、教学重点

常微分方程、偏微分方程和变分法的产生背景 三、教学难点 相关分析推导 四、讲授要求

掌握微积分的发展;理解微积分的应用与新分支的形成。 五、讲授要点 1、微积分的发展

2、微积分的应用与新分支的形成 3、18世纪的几何与代数

第九部分 代数学的新生(2学时)

一、教学目的

通过本章学习,要求学生必须掌握个关于代数方程的可解性;了解关于群论和环论的发展历程;知道四元数和布尔代数产生的数学背景,了解伽罗瓦的故事和哈密顿的事迹,能从中悟出人生的哲理,并运用于今后的教学之中。

二、教学重点

群、四元数产生的数学文化背景 三、教学难点 代数数论 四、讲授要求

掌握代数方程的可解性与群的发现;理解代数数论。 五、讲授要点

1、代数方程的可解性与群的发现 2、从四元数到超复数 3、布尔代数

4、代数数论

第十部分 几何学的变革(2学时)

一、教学目的

通过本章学习,要求学生必须掌握非欧几何学形成、发展的一般规律;熟悉用射影几何学中如何剔除“度量”观念的方法、原理及其历史由来;熟悉关于几何学统一的发展历程和几何学的分类。

二、教学重点

非欧几何产生的数学文化背景 三、教学难点 非欧几何的模型 四、讲授要求

掌握非欧几何的诞生;理解几何学的统一。 五、讲授要点 1、欧几里得平行公设 2、非欧几何的诞生 3、非欧几何的发展与确认 4、摄影几何的繁荣 5、几何学的统一

第十一部分 分析的严格化(2学时)

一、教学目的

通过本章学习,要求学生必须掌握实数形成、发展的一般规律;熟悉集合论的方法、原理及其历史由来;熟悉随着分析学的严格化及扩展所产生的新分支复分析、解析数论和数学物理方程的建立。

二、教学重点 集合论

三、教学难点

实数理论

四、讲授要求

掌握分析的算术化、解析数论的形成;理解分析的扩展。

五、讲授要点

1、柯西与分析基础

2、分析的算术化

3、魏尔斯特拉斯

4、实数理论

5、集合论的诞生

6、分析的扩展

7、复分析的建立

8、解析数论的形成

9、数学物理与微分方程

第十二部分 纯粹数学的主要趋势(2学时)

一、教学目的

通过本章学习,要求学生必须掌握在20世纪纯粹数学的发展表现出的主要特征是更高的抽象性、更强的统一性和更深入的基础探讨。知道科学知识的增长诗非线性的过程。熟悉勒贝格积分、泛函分析、抽象代数和拓扑学产生的背景。

二、教学重点

勒贝格积分、泛函分析、抽象代数和拓扑学产生的背景

三、教学难点

基础理论

四、讲授要求

掌握勒贝格积分与实变函数论、泛函分析、抽象代数、拓扑学;理解数学的统一化。

五、讲授要点

1、新世纪的序幕

2、更高的抽象

3、勒贝格积分与实变函数论

4、泛函分析

5、抽象代数

6、拓扑学

7、数学的统一化

8、对基础的深入探讨

9、集合论悖论

10、三大学派

11、数理逻辑的发展

第十三部分 概率论与数理统计(2学时)

一、教学目的

通过本章学习,要求学生必须掌握个关于概率论与统计学形成、发展的简要进程;熟悉古典概型的成因,并能分析其中的利弊;知道概率论的公理化过程;了解统计学进一步发展的趋势,加强在基础教育中进行概率统计教学的观念。

二、教学重点

概率论、统计学的产生

三、教学难点

概率论的公理化

四、讲授要求

掌握概率论的源流;理解公理化概率论。

五、讲授要点

1、概率论的源流

2、统计无处不在

3、公理化概率论

第十四部分 空前发展的应用数学(4学时)

一、教学目的

通过本章学习,要求学生必须掌握数学的广泛渗透与应用,数学的应用突破了人类几乎所有的知识领域;纯粹数学的每一个分支几乎都获得了应用;现代数学对生产技术的应用变得越来越直接。了解电子计算机的诞生及一些新的数学进展。

二、教学重点

数学的广泛应用性

三、教学难点

某些数学猜想的证明

四、讲授要求

掌握数学向其他科学的渗透;理解某些数学猜想的证明。

五、讲授要点

1、应用数学的新时代

2、数学向其他科学的渗透

3、数学物理

4、生物数学

5、数理经济学

6、独立的应用学科

7、数理统计

8、运筹学

9、控制论

10、计算机与现代数学

11、电子计算机的诞生

12、计算机影响下的数学

13、哥德尔不完全性定理

14、高斯-博内公式的推广

15、米尔诺怪球

16、阿蒂亚-辛格指标定理

17、孤立子与非线性偏微分方程

18、四色问题

19、分形与混沌

20、有限单群分类

21、费马大定理的证明

第十五部分 数学与社会(2学时)

一、教学目的

通过本章学习,要求学生数学发展中心的迁移与社会的发展有着密切的关系。这种关系是双向的,即数学的发展依赖于社会环境,受着社会经济、政治和文化等诸多因素的影响;而另一方面数学的发展又反过来对人类社会的进步起推动作用。要求全面了解数学科学的意义、作用以及数学发展的规律。

二、教学重点

数学与社会的进步

三、教学难点

数学的社会化

四、讲授要求

掌握数学的社会化、数学奖励;理解数学与社会进步。

五、讲授要点

1、数学与社会进步

2、数学发展中心的迁移

3、数学的社会化

4、数学教育的社会化

5、数学专门期刊的创办

6、数学社团的成立

7、数学奖励

第十六部分 中国现代数学的开拓(2学时)

一、教学目的

中国数学有着光辉的传统,但从明代以后落后于西方。通过本章学习,要求学生了解在20世纪初,在科学和民主的高涨声中,中国数学家踏上了学习西方先进数学的光荣而艰难的历程。要求全面了解中国现代数学教育与数学研究的开拓过程,以发扬老一辈数学家的创业精神,为振兴中国现代数学而奋斗。

二、教学重点

中国现代数学教育与数学研究的开拓过程

三、教学难点

数学成果

四、讲授要求

掌握现代数学研究的兴起;理解西方数学在中国的早期传播。

五、讲授要点

1、西方数学在中国的早期传播

2、高等数学教育的兴办

3、现代数学研究的兴起

《数学史》课程 教学大纲

一 课程说明

1. 课程基本情况- 课程名称:数学史

英文名称:A History of Mathematics 课程编号:2411220

开课专业:数学与应用数学专业 开课学期:第6学期 学分/周学时:2/2 课程类型:专业方向选修课 2. 课程性质

数学史是师范与非师范本科数学专业必修的重要基础课程之一。 任何一门学科都有它自己的产生和发展的历史,数学史就是研究数学的发生、发展过程及其规律的一门学科。 它主要讨论的是数学概念、数学方法和数学思想的起源与发展,及其与社会政治、经济和一般文化的联系。

3.本课程 的教学目的和任务

讲授本课程 要贯彻“夯实基础,拓宽视野,培养能力,提高素质”的教育方针,依据“有用、有效、先进”的教改指导原则,对原教材要进行彻底清理,重点放在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上,同时深刻理解本课程与初等数学的内在联系以指导中学数学的教学。

4.本课程 与相关课程的关系、教材体系特点及具体要求

本课程是 线性代数、数学分析、微分方程、高等几何、概率统计等学科的基础课程。不学数学史,在很大程度上数学知识体系是不健全的。不了解数学史就不能全面的了解数学学科。数学科学是一个不可分割的整体,它的生命力正是

在于各个部分之间的联系,数学史是对数学各课程的高度综合与概括, 是将数学各课程联系起来的一门综合性的数学课程, 是研究数学各课程的相互关系的课程, 所以学习数学史对于学习数学其它课程能产生非常巨大的积极影响。

5.教学时数 及课时分配

二 教材及主 要参考书

1、李文林 .《数学史教程》. 高等教育出版社,2000

2、李迪 .《中国数学通史》(第一版). 江苏教育出版社,1997 3、李心灿. 《当代数学大师》.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出版社,1999 4、张楚廷. 《数学文化》(第一版). 高等教育出版社,2001

5、杜瑞芝 .《数学史辞典》(第一版). 山东教育出版社,2000

三 教学方法 和教学手段说明

讲授。

四 成绩考 核办法

本课程以教务处相关文件规定考核。

五 教学内容

第一部分 数学史─人类 文明史的重要篇章(2学时)

一、教学目的

通过“引论”的学习,要求学生必须掌握关于数学史的研究对象、研究内容、研究方法,以及数学史分期的标准; 熟悉关于外国数学史和中国数学史具体的分期模式,了解数学史与数学教育的关系和数学史研究的概况;逐步学会运用数学史的资料、数学史的研究成果于数学研究和数学教育之中。

二、教学重点 数学史的分期 三、教学难点 数学史与数学教育 四、讲授要求

了解学习数学史的意义及掌握数学史的分期。 五、讲授要点 1、数学史的意义。

2、什么是数学——历史的理解。 3、关于数学史的分期。

第二部分 数学的起源与早期发展(4学时)

一、教学目的

通过本章学习,要求 学生必须掌握个关于数概念的形成、数域的扩展的一般规律;了解关于数的科学(即数论)的发展历程;了解丢番图方程和大衍求一术的特色,学会运用于教学之中。

二、教学重点

识数、记数、数域的发展 三、教学难点 大衍求一术 四、讲授要求

掌握河谷文明与早期 数学的发展、埃及数学。 五、讲授要点 1、数与形概念的产生 2、河谷文明与早期数学 3、埃及数学

4、美索不达米亚数学

第三部分 古 代希腊数学(2学时)

一、教学目的

通过本章学习,要求学生必须掌握个关于数学公理化方法产生、发展的重要历史进程和一般规律;了解关于欧几里得的简历和《几何原本》的内容、结构及其特色;了解非欧几里得几何 学的范例及其特征。

二、教学重点 公理化方法 三、教学难点

非欧几里得几何学的创立

四、讲授要求

掌握泰勒斯与毕达哥拉斯、雅 典时期的希腊数学;理解亚历山大后期和希腊数学的衰落。

五、讲授要点 1、论证数学的发端 2、泰勒斯与毕达哥拉斯 3、雅典时期的希腊数学 4、黄金时代——亚历山大学派 5、欧几里得与几何《原本》 6、阿基米德的数学成就 7、阿波罗尼奥斯与圆锥曲线论 8、亚历山大后期和 希腊数学的衰落

第四部分 中世纪的中国数学(2学时)

一、教学目的

通过本章学习,要求学生必须掌握关于中国传统数学的特色,及其在现代数学中的重要影响;初步学会翻 译中国古代数学文献,要求准确地用现代数学的术语、符号表示古代典型的算法模型,并能分析其天元术原理;加强弘扬中华古代文明的意识。

二、教学重点 中国古算 三、教学难点 古文的注释 四、讲授要求

掌握《九章算术》、刘徽的 数学成就、祖冲之与祖暅;理解中国剩余定理、“天元术”与“四元术”。

五、讲授要点

1、《周髀算经》与《九章算术》 2、古代背景 3、《周髀算经》 4、《九章算术》

5、从刘徽到祖冲之 6、刘徽的数学成就 7、祖冲之与祖暅 8、《算经十书》 9、宋元数学

10、从“贾宪 三角”到“正负开方”术 11、中国剩余定理 12、内插法与垛积术 13、“天元术”与“四元术”

第五部分 印度与阿拉伯数学(2学时)

一、教学目的

通过本章学习,要求学生必须掌握个关于印度和阿拉伯数学的特色,及其在现代数学中的重要影响; 初步了解阿拉伯在保存和传播希腊、印度甚至中国的文化,最终为近代欧洲的文艺复兴准备学术前提方面做出了巨大贡献。

二、教学重点 “巴克沙利手稿” 三、教学难点

“悉檀多”时期的印度数学 四、讲授要求

掌握印度数学、阿拉伯数学;理解古代《绳法经》、阿拉伯的三角学与几何学。

五、讲授要点 1、印度数学 2、古代《绳法经》

3、“巴克沙利手稿” 与零号 4、“悉檀多”时期的印度数学 5、阿拉伯数学

6、阿拉伯的代数

7、阿拉伯的三角学与几何学

第六部分 近代数学的兴起(2学时)

一、教学目的

通过本章学习,要求学生必须掌握关于代数学形成、发展的一般规律;熟悉用几何学解释代数学法则的方法、原理及其历史由来;了解关于群论和环论的发展历程;了解笛卡尔的事迹,能从中悟出人生的哲理,并运用于今后的教学之中。

二、教学重点 伽罗瓦与群论 三、教学难点 笛卡尔和解析几何 四、讲授要求

掌握中世纪数学向近代数学的过渡、解析几何的诞生;理解从透视学到摄影几何。

五、讲授要点 1、中世纪的欧洲 2、向近代数学的过渡 3、代数学 4、三角学

5、从透视学到摄影几何 6、计算技术与对数 7、解析几何的诞生

第七部分 微积分的创立(2学时)

一、教学目的

通过本章学习,要求学生必须掌握个关于微积分学形成、发展的历史进程和一般规律;熟悉欧洲的“不可分量原理”的应用,并能分析其中的利弊;熟悉牛顿和莱布尼兹不同的推导过程。熟悉分析基础严密化的历史进程,以及相关数学家的重要工作;了解分析学进一步发展的趋势。

二、教学重点

穷竭法、不可分量、微积分方法 三、教学难点

牛顿和莱布尼兹的分析推导 四、讲授要求

掌握《原理》与微积分、分析微积分的建立;理解流数术的发展。 五、讲授要点 1、半个世纪的酝酿 2、牛顿的“流数术” 3、流数术的初建 4、流数术的发展 5、《原理》与微积分 6、莱布尼茨的微积分 7、特征三角形 8、分析微积分的建立 9、莱布尼茨微积分的发表 10、其他数学贡献 11、牛顿与莱布尼茨

第八部分 分析时代(2学时)

一、教学目的

通过本章学习,要求学生熟悉分析基础严密化的历史进程,微积分的进一步发展刺激和推动了许多数学分支的产生,从而形成了“分析”这样一个在观念和

方法上都具有鲜明特点的数学领域。要求学生熟悉相关数学家的重要工作,了解分析学进一步发展的趋势。

二、教学重点

常微分方程、偏微分方程和变分法的产生背景 三、教学难点 相关分析推导 四、讲授要求

掌握微积分的发展;理解微积分的应用与新分支的形成。 五、讲授要点 1、微积分的发展

2、微积分的应用与新分支的形成 3、18世纪的几何与代数

第九部分 代数学的新生(2学时)

一、教学目的

通过本章学习,要求学生必须掌握个关于代数方程的可解性;了解关于群论和环论的发展历程;知道四元数和布尔代数产生的数学背景,了解伽罗瓦的故事和哈密顿的事迹,能从中悟出人生的哲理,并运用于今后的教学之中。

二、教学重点

群、四元数产生的数学文化背景 三、教学难点 代数数论 四、讲授要求

掌握代数方程的可解性与群的发现;理解代数数论。 五、讲授要点

1、代数方程的可解性与群的发现 2、从四元数到超复数 3、布尔代数

4、代数数论

第十部分 几何学的变革(2学时)

一、教学目的

通过本章学习,要求学生必须掌握非欧几何学形成、发展的一般规律;熟悉用射影几何学中如何剔除“度量”观念的方法、原理及其历史由来;熟悉关于几何学统一的发展历程和几何学的分类。

二、教学重点

非欧几何产生的数学文化背景 三、教学难点 非欧几何的模型 四、讲授要求

掌握非欧几何的诞生;理解几何学的统一。 五、讲授要点 1、欧几里得平行公设 2、非欧几何的诞生 3、非欧几何的发展与确认 4、摄影几何的繁荣 5、几何学的统一

第十一部分 分析的严格化(2学时)

一、教学目的

通过本章学习,要求学生必须掌握实数形成、发展的一般规律;熟悉集合论的方法、原理及其历史由来;熟悉随着分析学的严格化及扩展所产生的新分支复分析、解析数论和数学物理方程的建立。

二、教学重点 集合论

三、教学难点

实数理论

四、讲授要求

掌握分析的算术化、解析数论的形成;理解分析的扩展。

五、讲授要点

1、柯西与分析基础

2、分析的算术化

3、魏尔斯特拉斯

4、实数理论

5、集合论的诞生

6、分析的扩展

7、复分析的建立

8、解析数论的形成

9、数学物理与微分方程

第十二部分 纯粹数学的主要趋势(2学时)

一、教学目的

通过本章学习,要求学生必须掌握在20世纪纯粹数学的发展表现出的主要特征是更高的抽象性、更强的统一性和更深入的基础探讨。知道科学知识的增长诗非线性的过程。熟悉勒贝格积分、泛函分析、抽象代数和拓扑学产生的背景。

二、教学重点

勒贝格积分、泛函分析、抽象代数和拓扑学产生的背景

三、教学难点

基础理论

四、讲授要求

掌握勒贝格积分与实变函数论、泛函分析、抽象代数、拓扑学;理解数学的统一化。

五、讲授要点

1、新世纪的序幕

2、更高的抽象

3、勒贝格积分与实变函数论

4、泛函分析

5、抽象代数

6、拓扑学

7、数学的统一化

8、对基础的深入探讨

9、集合论悖论

10、三大学派

11、数理逻辑的发展

第十三部分 概率论与数理统计(2学时)

一、教学目的

通过本章学习,要求学生必须掌握个关于概率论与统计学形成、发展的简要进程;熟悉古典概型的成因,并能分析其中的利弊;知道概率论的公理化过程;了解统计学进一步发展的趋势,加强在基础教育中进行概率统计教学的观念。

二、教学重点

概率论、统计学的产生

三、教学难点

概率论的公理化

四、讲授要求

掌握概率论的源流;理解公理化概率论。

五、讲授要点

1、概率论的源流

2、统计无处不在

3、公理化概率论

第十四部分 空前发展的应用数学(4学时)

一、教学目的

通过本章学习,要求学生必须掌握数学的广泛渗透与应用,数学的应用突破了人类几乎所有的知识领域;纯粹数学的每一个分支几乎都获得了应用;现代数学对生产技术的应用变得越来越直接。了解电子计算机的诞生及一些新的数学进展。

二、教学重点

数学的广泛应用性

三、教学难点

某些数学猜想的证明

四、讲授要求

掌握数学向其他科学的渗透;理解某些数学猜想的证明。

五、讲授要点

1、应用数学的新时代

2、数学向其他科学的渗透

3、数学物理

4、生物数学

5、数理经济学

6、独立的应用学科

7、数理统计

8、运筹学

9、控制论

10、计算机与现代数学

11、电子计算机的诞生

12、计算机影响下的数学

13、哥德尔不完全性定理

14、高斯-博内公式的推广

15、米尔诺怪球

16、阿蒂亚-辛格指标定理

17、孤立子与非线性偏微分方程

18、四色问题

19、分形与混沌

20、有限单群分类

21、费马大定理的证明

第十五部分 数学与社会(2学时)

一、教学目的

通过本章学习,要求学生数学发展中心的迁移与社会的发展有着密切的关系。这种关系是双向的,即数学的发展依赖于社会环境,受着社会经济、政治和文化等诸多因素的影响;而另一方面数学的发展又反过来对人类社会的进步起推动作用。要求全面了解数学科学的意义、作用以及数学发展的规律。

二、教学重点

数学与社会的进步

三、教学难点

数学的社会化

四、讲授要求

掌握数学的社会化、数学奖励;理解数学与社会进步。

五、讲授要点

1、数学与社会进步

2、数学发展中心的迁移

3、数学的社会化

4、数学教育的社会化

5、数学专门期刊的创办

6、数学社团的成立

7、数学奖励

第十六部分 中国现代数学的开拓(2学时)

一、教学目的

中国数学有着光辉的传统,但从明代以后落后于西方。通过本章学习,要求学生了解在20世纪初,在科学和民主的高涨声中,中国数学家踏上了学习西方先进数学的光荣而艰难的历程。要求全面了解中国现代数学教育与数学研究的开拓过程,以发扬老一辈数学家的创业精神,为振兴中国现代数学而奋斗。

二、教学重点

中国现代数学教育与数学研究的开拓过程

三、教学难点

数学成果

四、讲授要求

掌握现代数学研究的兴起;理解西方数学在中国的早期传播。

五、讲授要点

1、西方数学在中国的早期传播

2、高等数学教育的兴办

3、现代数学研究的兴起


相关文章

  • 教学论文题目
  • 初中数学教与学(2012.12) 1 培养直觉思维 促进智慧发展 缪宏敏; 初中数学教与学 2 "组块理论"视角下的几何教学 郑松茹; 初中数学教与学 3 数学课堂提问贵在巧 彭秋兰; 初中数学教与学 4 一堂几何复习课 ...查看


  • 初中数学教学多种辅助性方法研究
  • 摘要:本文在分析和结合国内外目前先进教学经验的基础上,针对我国现阶段实行的素质教育,结合自身的教学经验,总结了数学游戏和数学史讲述在数学课堂中的重要作用,并由此对中学数学教学提出一些设想和建议. 关键词:初中数学教学 数学游戏 数学史讲述 ...查看


  • 教师资格证初中数学专业知识与能力复习笔记自己整理
  • 数学学科知识与教学 模块二:课程知识 . ................................................................................................... ...查看


  • 多媒体辅助数学教学
  • 作者:吴仁芳沈文选 数学教育学报 2005年05期 多媒体(Multimedia)把文字.声音.图形.图像.视频等多种媒体有机地加以统合,使信息得到更完美的表达.多媒体技术是实现这种统合的技术.实质上多媒体技术是一个处理和提供文字.声音.图 ...查看


  • 小学数学课程与教学论复习题及答案(完整版)
  • 小学数学课程与教学论复习题以及答案 一. 选择题 1.数学的属性表现在:数学是一门既研究空间形式,又研究空间关系的科学.既研究数量关系又研究数量形式的科学. 2.小学数学课程内容结构的呈现方式:1.螺旋递进式的体系组织 2.逻辑推理式的知识 ...查看


  • 小学数学课程改革与发展趋势
  • 小学数学课程改革与发展趋势 第一节 几个发达国家小学数学课程改革简介 科学技术迅猛发展,特别是计算机技术的飞速发展,使得数学的应用领域得到了极大的拓展.各行各业都用到数学,就像今天识字.阅读一样,数学成为公民必需的文化素养,数学教育大众化是 ...查看


  • 中学数学教材教法题库含答案
  • <中学数学教材教法>试题库 试题(一) 一 填空 (1)有效的数学学习活动不能单纯地依赖模仿与记忆, . 与 是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 (2)<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的基本理念指出: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课程应突出体现 . ...查看


  • 高中数学新课标和大纲的比较
  • 高中数学新课标和大纲的比较 经过这一段时间的学习,我谈谈高中数学新课标同原教学大纲,在教学方法上的主要区别如下. <高中数学课程标准(实验) >体现新一轮数学课程改革从理念.内容到实施都有较大变化, 在变化中要实现数学课程改革的 ...查看


  • 浅析大学高等数学与高中数学的衔接
  • 浅析大学高等数学与高中数学的衔接 [摘要]在高等教育阶段数学教学实践中,高等数学与高中数学的有效衔接是教学重点内容,对高等数学教学质量的提升产生着极其重要的影响. 但是现阶段我国高等数学与高中数学的教学还存在一定问题,不利于高等数学教学的顺 ...查看


热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