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汉的海权论及其对世界的影响

ocean world海洋人物春秋

论及其对世界的

响中国人形容一个人的文章有力量,会用“用笔如刀”“气挟风宙”等词语,不过要论文章的力量,恐怕无人能与美国近代军事学家阿尔弗雷德・塞耶・马汉(Alfred T. Mahan)相比。他的作品被公认为“比一支联合舰队更为强大有力”。评论家形容马汉:“超级战舰都是他的儿女,十六英寸口径巨炮的怒吼只不过是他呼声的回音”。 美国总统罗斯福称马汉是“美国生活中最伟大、最有影响的人物之一”。与《论语》、《君主论》、《资本论》或《物种起源》这些经典巨著一样,马汉和他的海权思想改变了世界。

  使马汉享有盛名的是他于1890年出版的

《1660年—1783年间海权对历史的影响》

(The Influence of Sea Power Upon History,

1660—1783),简称《海权论》一书,与他

后来出版的《海权对法国大革命和帝国的影◎ 姚海科

响,1793-1812》和《海权的影响与1812年战争的关系》一起,并称“海权论三部曲”。《海权论》被誉为有史以来“最具燃烧性”的理论思想,马汉在建立现代海军的成就上,比全世界任何一个人的贡献都大。就历史著作来讲,恐怕没有任何一本书能像《海权论》这样对世界历史发生如此直接而深远的影响。

  马汉首次明确的提出:“自有史以来,海权都是统治世界的决定性因素,任何国家要称霸世界,并在国内达到最大限度的繁荣与安全,控制海权为首要之务。陆权国家,如果没有出海口,无论其国土如何广袤,最后终难免于衰亡的命运。一个国家如果能用海军力量控制了海上平原,并保持强大的商船队,则全世界的财富资源,便都可以供他役使。”

提出如此“疯狂”理论的马汉究竟是一个什么样的人?其实,他极不像

一个革命者或一个战争狂人。马汉生于1840年,他的父亲是美国西

点军校军事工程学与土木工程学的教授,马汉本人毕业于设在安纳波

利斯的海军军官学校,后来成为一名职业海军军官,担任一些颇为单调的职务,在此期间马汉参与过南北战争的直接战斗,但其作战经验颇为有限。好在不久之后,他因勤务关系先后到过巴西与远东,也曾去欧洲旅行,这多少增长了马汉的见闻与阅历。完成这些旅行之后的十五年间,马汉丝毫没有突出的表现,唯有在1883年,马汉奉命写了一本与南北战争期间海军战史有关的书,书名叫做《海湾与内陆河流》,篇幅不多,当时并未引起人们的关注。在此之后

,马汉终于迎来了一次机会,这使他日后声名远

扬,并改变了他一生的命运。当时,美国在新港

地方设立了一所国防学院,一位海军军官鲁茨(

Stephen B. Luce)邀请马汉到该校讲授海军战术

与战史。得到这样的工作,马汉本人也是非常欣

喜的,因为他在服役期间一直郁郁不得志,对于

海军中繁杂的公务,马汉早就深感厌烦,他的军

衔不过是一名上校。所以马汉非常愉快的接受了

去国防学院任教的这项任命。

  马汉在去国防学院任教之前,得到了一年的

休假,他充分地利用了这段时间,进行了广泛地

阅读,收集资料撰写讲稿。从1886年9月开始,

马汉就开始在一群为数不多的海军军官面前,发

表他一连串的讲演,这些讲稿后来经过增删与整

理,与四年后出版,这便是世人皆知的《海权

论》。

  马汉在写给出版社编辑的一封信中强调,他

使用“海权”(Sea Power)这个名词是经过精

心挑选的,因为把这个名词放在书名里“才能促

使读者注意,并易于流行”。对于当时大工业时

代来临,强权政治正在扩张的历史环境来说,

《海权论》的确拨动了世界最敏锐的神经。

  在《海权论》中,马汉分析了国家兴衰的原

因,并将其归结到了海上称霸这一必要环节上。

照马汉的说法,想要称霸海上,有其必要条件,

马汉将其归纳为六项,即地理位置、天然地形(

包括天然物产与气候)、领土面积、人口数量、

人民性格与政府的性质。

  谈到地理位置,马汉认为这是强国第一条件

,他是倾向于岛国至上的,他认为一个岛国地理

位置“既不需要被迫在陆上自卫,又不需要经由

陆上去扩张他的领土”。与那些大陆国家相比,

岛国实在占尽了便宜。马汉认为最理想的是国土

居中,并紧靠主要贸易通道,同时拥有良好港口

与强大的海军基地。

  对于地形结构,马汉说:“一个国家的海岸

线是其疆界的一部分;凡是一个国家,其疆界易

于与外界接触者(即指海洋),其人民便较容易

41

ocean world

海洋人物春秋

向外发展,与外面的世界相交往。”比如英国与荷兰,天然条件并不优厚,土壤贫瘠,气候不良,所以这两国的人民都比较乐于向海上找出路,向国外发展。这是造成海权国家的条件。至于法国和美国,则都由于国内土地肥沃,物产丰饶,对于航海事业均不甚热心,这种情形,至少在马汉所评论的那个时代,是极为正确的。

  第三个也是最后一个天然条件,足以影响一个国家能否发展成为一个海权国家,那便是国家疆域的大小。不过马汉所说的国土面积,并不是指通常所说的国土占多少万平方公里,而是指其海岸线的长度以及各港湾的特性。一个国

家人口的总数与海岸线长度

的比例,具有极大的重要

性。

  在讨论了三项天然条件

之后,马汉继续讨论了国民

及其政府发展海权的关系。

第四项重点在于人民的数目

上,马汉指出:“不仅是

笼统的人口总数,而是指其

人口中在海上生活,或者至

少有志于前赴海上工作的人

数。这个数字无论是建立强

大海军或商船队,都是必需

的。”

  马汉所说的第五个因

素,是国民性格以及其对于

发展海权的态度,即国民的

海权意识。马汉在《海权

论》中提出“古今几乎皆无

例外。凡是乐于经商的民

族,往往是使一个国家至少

一度成为海上强权的特别因

素。乐于对外贸易的倾向,

便包括国内必须生产某些物

资以便出口,这是发展海权

国家最为重要的一种民族

性。”因为要对外贸易,就

一定要发展航海,建立海

权,这是十分明显的道理。

  在谈到政府的性质与制

度时,马汉认为:“政府的形式与统治者的性格,对于发展海权具有极显著的影响。”马汉虽然是拥护民主政权的,但他也认为:“暴君当政,由于能速做决定且贯彻执行,有时反而较自由民主的迟缓程序更能实现大规模海上贸易和精良的海军。不过其困难在于一旦这位当政者去世,难免人亡政息,一切成就相偕俱去。”马汉将政府的影响归结为两类,一在平时,一在战时。“在平时,一国政府可以按照其政策,辅助民间工业的成长,并鼓励其向海外冒险谋利,如果国内并无这样的企业,政府就应当首先倡导,创办那些工业,振兴对海外的贸易;另一方面,政府可能由于错误的措施而影响或阻碍了人民自行创

43

ocean world海洋人物春秋

业追求进步的发展。”换言之,政府的引导与管制,都要做到恰到好处。马汉认为,在战时,海权取决于政府的态度,在建造、装配、并适当地维护“一支武装的海军,其规模与航海和航运等利益相称。”同样重要的是“保持适当的海军基地遍布在全世界相距遥远的地方,如此则为商船队提供武装保障。”  马汉贯穿全书的主要理论是,在海权与陆权之间,严密彻底的海军封锁,常常证明远较一支常胜的陆军更具有决定性的力量。就像2000多年前的古罗马哲学家西塞罗说的那样:“谁控制了海洋,谁就控制了世界。”

马汉的《海权论》一经出版,立即引起全世界的注意和赞赏,奇怪的

是,其在欧洲引起反响比在美国热烈得多。图书出版之后不久,就先

后有了德文、日文、法文、意大利文、俄文和西班牙文的译本。主张

海军扩张的人们犹如“增加了新的武器与弹药”,尤其在英国,德国和美国,书中的理论被媒体频繁引述。这主要是因为马汉的《海权论》出版的太“恰逢其时”了,当时的世界,正处在列强争雄的时代,强国们都在争相扩张海军和开辟新的殖民地,并形成了激烈的竞争,正像一位英国作家说的那样,马汉的书“犹如火上浇油一样,使每一个地方扩张殖民地的主张都振振有词。”

  在英国,马汉受到广泛的尊重和赞叹,评论家们认为《海权论》是赞扬“英国伟大的福音”,马汉的传记作家普鲁斯敦更指出这本书“简直好像是应英国内阁之命而写的一样,因为书中明明白白的就是在支持英国内阁所有的愿望。”一位英国的海军将领针对1900年之后英国海军实力的增强发表言论:“我们既不感谢保守党,也不感谢自由党;除了马汉之外,我们谁也不感谢。”因为《海权论》出版之前,英国海军正因为财政问题而受到漠视,人员数额缩减至极限,海军力量大幅消减,马汉在《海权论》中一再强调英国增强现代化舰队的必要性,对于英国海军后来的改组与强化,起到了巨大的作用。  《海权论》对于德国和日本的刺激作用也非常明显,马汉的另一位传记作家曾写到:“有充分的证据显示出来,马汉在临终前的几个月中,为了战争(第一次世界大战)深感烦恼,因为他自己在无意中刺激了德国海军的成长。”在日本的情形也相差不多,当时日本舰艇上每一位舰长都配发一本《海权论》,作为必需的装备之一。日本人急于学习西方的方法,因此纷纷与马汉通信,询问如何建立新式海军;舰上大炮的口径应该是多少等问题。日本军方曾打算重金聘请马汉担任海军顾问,被马汉婉言拒绝了。日本军方只好根据他著作中提到的理论,亦步亦趋,并一一付诸实施。很快,日本成为了亚洲地区实力最强的“海权国家”。

  当然,马汉有关海洋的理论,包含着浓厚的强权色彩与逻辑,从当时的时代背景中,还透射了对于建立殖民地、半殖民地的溢美之辞,公开宣扬“强权即公理”的丛林规则,这都是我们必须加以唾弃的思想。尽管如此,马汉的海权论思想不仅对于我国现行的国家政策,而且对于建设有中国特色的国际政治理论,尤其在扩展国家主权与权益的内涵方面都存有相当的借鉴意义。■

ocean world海洋人物春秋

论及其对世界的

响中国人形容一个人的文章有力量,会用“用笔如刀”“气挟风宙”等词语,不过要论文章的力量,恐怕无人能与美国近代军事学家阿尔弗雷德・塞耶・马汉(Alfred T. Mahan)相比。他的作品被公认为“比一支联合舰队更为强大有力”。评论家形容马汉:“超级战舰都是他的儿女,十六英寸口径巨炮的怒吼只不过是他呼声的回音”。 美国总统罗斯福称马汉是“美国生活中最伟大、最有影响的人物之一”。与《论语》、《君主论》、《资本论》或《物种起源》这些经典巨著一样,马汉和他的海权思想改变了世界。

  使马汉享有盛名的是他于1890年出版的

《1660年—1783年间海权对历史的影响》

(The Influence of Sea Power Upon History,

1660—1783),简称《海权论》一书,与他

后来出版的《海权对法国大革命和帝国的影◎ 姚海科

响,1793-1812》和《海权的影响与1812年战争的关系》一起,并称“海权论三部曲”。《海权论》被誉为有史以来“最具燃烧性”的理论思想,马汉在建立现代海军的成就上,比全世界任何一个人的贡献都大。就历史著作来讲,恐怕没有任何一本书能像《海权论》这样对世界历史发生如此直接而深远的影响。

  马汉首次明确的提出:“自有史以来,海权都是统治世界的决定性因素,任何国家要称霸世界,并在国内达到最大限度的繁荣与安全,控制海权为首要之务。陆权国家,如果没有出海口,无论其国土如何广袤,最后终难免于衰亡的命运。一个国家如果能用海军力量控制了海上平原,并保持强大的商船队,则全世界的财富资源,便都可以供他役使。”

提出如此“疯狂”理论的马汉究竟是一个什么样的人?其实,他极不像

一个革命者或一个战争狂人。马汉生于1840年,他的父亲是美国西

点军校军事工程学与土木工程学的教授,马汉本人毕业于设在安纳波

利斯的海军军官学校,后来成为一名职业海军军官,担任一些颇为单调的职务,在此期间马汉参与过南北战争的直接战斗,但其作战经验颇为有限。好在不久之后,他因勤务关系先后到过巴西与远东,也曾去欧洲旅行,这多少增长了马汉的见闻与阅历。完成这些旅行之后的十五年间,马汉丝毫没有突出的表现,唯有在1883年,马汉奉命写了一本与南北战争期间海军战史有关的书,书名叫做《海湾与内陆河流》,篇幅不多,当时并未引起人们的关注。在此之后

,马汉终于迎来了一次机会,这使他日后声名远

扬,并改变了他一生的命运。当时,美国在新港

地方设立了一所国防学院,一位海军军官鲁茨(

Stephen B. Luce)邀请马汉到该校讲授海军战术

与战史。得到这样的工作,马汉本人也是非常欣

喜的,因为他在服役期间一直郁郁不得志,对于

海军中繁杂的公务,马汉早就深感厌烦,他的军

衔不过是一名上校。所以马汉非常愉快的接受了

去国防学院任教的这项任命。

  马汉在去国防学院任教之前,得到了一年的

休假,他充分地利用了这段时间,进行了广泛地

阅读,收集资料撰写讲稿。从1886年9月开始,

马汉就开始在一群为数不多的海军军官面前,发

表他一连串的讲演,这些讲稿后来经过增删与整

理,与四年后出版,这便是世人皆知的《海权

论》。

  马汉在写给出版社编辑的一封信中强调,他

使用“海权”(Sea Power)这个名词是经过精

心挑选的,因为把这个名词放在书名里“才能促

使读者注意,并易于流行”。对于当时大工业时

代来临,强权政治正在扩张的历史环境来说,

《海权论》的确拨动了世界最敏锐的神经。

  在《海权论》中,马汉分析了国家兴衰的原

因,并将其归结到了海上称霸这一必要环节上。

照马汉的说法,想要称霸海上,有其必要条件,

马汉将其归纳为六项,即地理位置、天然地形(

包括天然物产与气候)、领土面积、人口数量、

人民性格与政府的性质。

  谈到地理位置,马汉认为这是强国第一条件

,他是倾向于岛国至上的,他认为一个岛国地理

位置“既不需要被迫在陆上自卫,又不需要经由

陆上去扩张他的领土”。与那些大陆国家相比,

岛国实在占尽了便宜。马汉认为最理想的是国土

居中,并紧靠主要贸易通道,同时拥有良好港口

与强大的海军基地。

  对于地形结构,马汉说:“一个国家的海岸

线是其疆界的一部分;凡是一个国家,其疆界易

于与外界接触者(即指海洋),其人民便较容易

41

ocean world

海洋人物春秋

向外发展,与外面的世界相交往。”比如英国与荷兰,天然条件并不优厚,土壤贫瘠,气候不良,所以这两国的人民都比较乐于向海上找出路,向国外发展。这是造成海权国家的条件。至于法国和美国,则都由于国内土地肥沃,物产丰饶,对于航海事业均不甚热心,这种情形,至少在马汉所评论的那个时代,是极为正确的。

  第三个也是最后一个天然条件,足以影响一个国家能否发展成为一个海权国家,那便是国家疆域的大小。不过马汉所说的国土面积,并不是指通常所说的国土占多少万平方公里,而是指其海岸线的长度以及各港湾的特性。一个国

家人口的总数与海岸线长度

的比例,具有极大的重要

性。

  在讨论了三项天然条件

之后,马汉继续讨论了国民

及其政府发展海权的关系。

第四项重点在于人民的数目

上,马汉指出:“不仅是

笼统的人口总数,而是指其

人口中在海上生活,或者至

少有志于前赴海上工作的人

数。这个数字无论是建立强

大海军或商船队,都是必需

的。”

  马汉所说的第五个因

素,是国民性格以及其对于

发展海权的态度,即国民的

海权意识。马汉在《海权

论》中提出“古今几乎皆无

例外。凡是乐于经商的民

族,往往是使一个国家至少

一度成为海上强权的特别因

素。乐于对外贸易的倾向,

便包括国内必须生产某些物

资以便出口,这是发展海权

国家最为重要的一种民族

性。”因为要对外贸易,就

一定要发展航海,建立海

权,这是十分明显的道理。

  在谈到政府的性质与制

度时,马汉认为:“政府的形式与统治者的性格,对于发展海权具有极显著的影响。”马汉虽然是拥护民主政权的,但他也认为:“暴君当政,由于能速做决定且贯彻执行,有时反而较自由民主的迟缓程序更能实现大规模海上贸易和精良的海军。不过其困难在于一旦这位当政者去世,难免人亡政息,一切成就相偕俱去。”马汉将政府的影响归结为两类,一在平时,一在战时。“在平时,一国政府可以按照其政策,辅助民间工业的成长,并鼓励其向海外冒险谋利,如果国内并无这样的企业,政府就应当首先倡导,创办那些工业,振兴对海外的贸易;另一方面,政府可能由于错误的措施而影响或阻碍了人民自行创

43

ocean world海洋人物春秋

业追求进步的发展。”换言之,政府的引导与管制,都要做到恰到好处。马汉认为,在战时,海权取决于政府的态度,在建造、装配、并适当地维护“一支武装的海军,其规模与航海和航运等利益相称。”同样重要的是“保持适当的海军基地遍布在全世界相距遥远的地方,如此则为商船队提供武装保障。”  马汉贯穿全书的主要理论是,在海权与陆权之间,严密彻底的海军封锁,常常证明远较一支常胜的陆军更具有决定性的力量。就像2000多年前的古罗马哲学家西塞罗说的那样:“谁控制了海洋,谁就控制了世界。”

马汉的《海权论》一经出版,立即引起全世界的注意和赞赏,奇怪的

是,其在欧洲引起反响比在美国热烈得多。图书出版之后不久,就先

后有了德文、日文、法文、意大利文、俄文和西班牙文的译本。主张

海军扩张的人们犹如“增加了新的武器与弹药”,尤其在英国,德国和美国,书中的理论被媒体频繁引述。这主要是因为马汉的《海权论》出版的太“恰逢其时”了,当时的世界,正处在列强争雄的时代,强国们都在争相扩张海军和开辟新的殖民地,并形成了激烈的竞争,正像一位英国作家说的那样,马汉的书“犹如火上浇油一样,使每一个地方扩张殖民地的主张都振振有词。”

  在英国,马汉受到广泛的尊重和赞叹,评论家们认为《海权论》是赞扬“英国伟大的福音”,马汉的传记作家普鲁斯敦更指出这本书“简直好像是应英国内阁之命而写的一样,因为书中明明白白的就是在支持英国内阁所有的愿望。”一位英国的海军将领针对1900年之后英国海军实力的增强发表言论:“我们既不感谢保守党,也不感谢自由党;除了马汉之外,我们谁也不感谢。”因为《海权论》出版之前,英国海军正因为财政问题而受到漠视,人员数额缩减至极限,海军力量大幅消减,马汉在《海权论》中一再强调英国增强现代化舰队的必要性,对于英国海军后来的改组与强化,起到了巨大的作用。  《海权论》对于德国和日本的刺激作用也非常明显,马汉的另一位传记作家曾写到:“有充分的证据显示出来,马汉在临终前的几个月中,为了战争(第一次世界大战)深感烦恼,因为他自己在无意中刺激了德国海军的成长。”在日本的情形也相差不多,当时日本舰艇上每一位舰长都配发一本《海权论》,作为必需的装备之一。日本人急于学习西方的方法,因此纷纷与马汉通信,询问如何建立新式海军;舰上大炮的口径应该是多少等问题。日本军方曾打算重金聘请马汉担任海军顾问,被马汉婉言拒绝了。日本军方只好根据他著作中提到的理论,亦步亦趋,并一一付诸实施。很快,日本成为了亚洲地区实力最强的“海权国家”。

  当然,马汉有关海洋的理论,包含着浓厚的强权色彩与逻辑,从当时的时代背景中,还透射了对于建立殖民地、半殖民地的溢美之辞,公开宣扬“强权即公理”的丛林规则,这都是我们必须加以唾弃的思想。尽管如此,马汉的海权论思想不仅对于我国现行的国家政策,而且对于建设有中国特色的国际政治理论,尤其在扩展国家主权与权益的内涵方面都存有相当的借鉴意义。■


相关文章

  • 马汉海权论与中国海权
  • 马汉海权论与中国海权 艾尔弗雷德"塞耶"马汉是美国杰出的军事理论家,曾两度担任美国海军学院院长,他在1890年-1905年间相继完成了被后人称为马汉"海权论"三部曲的<海权对历史的影响1660- ...查看


  • 海权论视角下南海安全问题中的美国因素
  • 海权论视角下南海安全问题中的美国因素 [摘 要]地缘政治学说各流派中,尤其以马汉的"海权论"影响为巨.亚洲地区对西方资本主义世界具有重要的商业价值,马汉还特别强调控制中国的意义.在其理论的影响下,美国一直没有减少对中国南 ...查看


  • 阿尔弗雷德·赛耶·马汉 [百科名片]
  • 马汉 添加义项这是一个多义词,请在下列义项中选择浏览 1.海权论鼻祖海权论鼻祖 2.古典名著<三侠五义>人物,包拯的护卫之一古典名著<三侠五义>人物,包拯的护卫之一 3.<三国演义>人物<三国演义& ...查看


  • 中国海权问题 1
  • 关于我国的海权问题 中国是一个具有18000公里海岸线的海洋大国.中国和周边国家在黄海.东海.钓鱼岛.南沙群岛等地存在着海洋国土的争议,中国急需用制海权思想来建立自己的海军,使海军走向深蓝.在这个时候,海权论需要引起人们的关注. 中国古代没 ...查看


  • 中国海洋战略边疆论纲
  • 第26卷第5期2009年5月 海洋开发与管理 V01.26,No.5 May2009 中国海洋战略边疆论纲 张 瑞 (海军大连舰艇学院大连116018) 摘要中国人要有中国的海权,更要有现代海权.中国海洋战略边疆能直观.现实地反映和说 明中 ...查看


  • 海洋权利的重要性
  • 如何理解海权对一个国家政治.经济.安全 的意义 现实的国际条件不太可能允许中国发动蒙古式的西征,因为这样补给是个问题,而与全世界为敌,中国还没有能力, 更别说统治如此辽阔疆域造成的管理效率低下和叛乱问题,所以中国不发展海军,而只发展陆军一点 ...查看


  • 地缘政治学
  • 2008年01月14日 08:19 绪论 一,地缘政治学概念释义 1,_ 中外学术界对地缘政治概念的争议 <中国大百科全书>(地理卷)的定义;<辞海>的定义;<中国军事百科全书>(军事地理测绘气象卷)的定 ...查看


  • 浅析中国海权发展的若干问题
  • 第18卷第5期 太平洋 学 报 VoL18.No.5 May2010 2010年5月PACIFICJOURNAL 浅析中国海权发展的若干问题 王勇1 (1.南京国际关系学院,江苏南京210039) 摘要:海权的争夺在世界历史和大国的地缘战略 ...查看


  • 十八世纪法国海权衰落原因探析
  • 十八世纪法国海权衰落原因探析 沈 洋 [摘 要]17世纪中后期,法国推行重商主义政策,大力发展海外贸易与海军,法国成为海上强国,在印度.非洲和美洲等地扩大了势力范围.从18世纪初开始,法国海权受到英国的挑战,经过西班牙王位继承战争(1701 ...查看


热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