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普]详解

《赵普》详解

  普少习吏事,寡学术,及为相,太祖常劝以读书。晚年手不释卷,每归私第,阖户启箧取书,读之竟日。及次日临政,处决如流。既薨,家人发箧视之,则《论语》二十篇也。

  普性深沉有岸谷,虽多忌克,而能以天下事为己任。宋初,在相位者多龌龊循默,普刚毅果断,未有其比。尝奏荐某人为某官,太祖不用。普明日复奏其人,亦不用。明日,普又以其人奏,太祖怒,碎裂奏牍掷地,普颜色不变,跪而拾之以归。他日补缀旧纸,复奏如初。太祖乃悟,卒用其人。

一、读准字音

少习吏事(shào) 寡学术(guǎ) 及为相(wéi) 手不释卷(juàn)

阖户(hé) 启箧(qiè) 既薨(hōng) 论语(lún)

龌龊(wòchuò) 奏荐(jiàn) 奏牍(dú) 掷地(zhì) 补缀(zhuì)

二、默写全文:

  普少习吏事,寡学术,及为相,太祖常劝以读书。晚年手不释卷,每归私第,阖户启箧取书,读之竟日。及次日临政,处决如流。既薨,家人发箧视之,则《论语》二十篇也。

  普性深沉有岸谷,虽多忌克,而能以天下事为己任。宋初,在相位者多龌龊循默,普刚毅果断,未有其比。尝奏荐某人为某官,太祖不用。普明日复奏其人,亦不用。明日,普又以其人奏,太祖怒,碎裂奏牍掷地,普颜色不变,跪而拾之以归。他日补缀旧纸,复奏如初。太祖乃悟,卒用其人 。

三、解释词语。

1普少习吏事:年轻;熟悉

2寡学术:少;学问

3及为相:等到;做

4太祖常劝以读书:用

5晚年手不释卷:放

6每归私第:府第,大的住宅

7阖户启箧取书:关;打开

8读之竟日:代书;整天;

9及次日临政:等到;处理政务

10处决如流:处理政务

11既薨:已经;决断

12家人发箧视之:打开;书箱

13则《论语》二十篇也:原来是

14普性深沉有岸谷:性情;沉着;严肃刚正

15虽多忌克:虽然;对人忌妒刻薄

? 16而能以天下事为己任:却;把......作为

? 17在相位者多龌龊循默:的人;形容人过分谨慎,拘于小节;按常规办事,不多言语

? 18未有其比:代赵普

? 19尝奏荐某人为某官:曾经;推荐;担任

? 20太祖不用:任用

? 21普明日复奏其人:第二天;又

? 22普又以其人奏:把或用

? 23碎裂奏牍掷地:使......碎裂,译为"把......撕碎";扔

? 24普颜色不变:脸色

? 25跪而拾之以归:表修饰

? 26他日补缀旧纸:修补连结

? 27太祖乃悟:才;清醒

? 28卒用其人

四、翻译

1.普少习吏事,寡学术,及为相,太祖常劝以读书。

赵普年轻时熟悉官吏(应处理)的事务,他学问不多,等到做了宰相,宋太祖常劝他读书。

2.晚年手不释卷,每归私第,阖户启箧取书,读之竟

日。

他晚年读书勤奋,每次(退朝后)回到自

己的住宅,关上门,打开书箱,拿出书,整天在读。

3.及次日临政,处决如流。

到了第二天,(他)办理政务时,处理决断很快。

4.既薨,家人发箧视之,则《论语》二十篇也。

他死后,家里人打开书箱一看,原来是一部《论语》。

? 5.普性深沉有岸谷,虽多忌克,而能以天下事为己任。

赵普性格深沉而严肃刚正有原则,虽然多嫉妒而好胜,但能以天下大事作为自己的责任。

? 6.宋初,在相位者多龌龊循默,普刚毅果断,未有其比。

? 宋代初年,在宰相职位上的人许多都拘谨顾小节而遇事沉默不言,赵普则刚毅果断,没有谁能与他相提并论。

? 7.尝奏荐某人为某官,太祖不用。

(他)曾经推荐某人担任某个官职,太祖不用这人。

? 8.普明日复奏其人,亦不用。

赵普第二天又上奏请用这人,太祖还是不用。

? 9.明日,普又以其人奏,太祖怒,碎裂奏牍掷地,普颜色不变,跪而拾之以归。

? 第三天,赵普还是上报这人。太祖生气了,撕碎了赵普的奏章扔在地上。赵普脸色不变,跪在地上把碎片拾起来带回了家,

? 10.他日补缀旧纸,复奏如初。

过些日子(赵普)把这些旧纸片补缀起来,重新像当初一样拿去上奏。

? 11.太祖乃悟,卒用其人。

太祖这才清醒过来,最终任用了这个人。

五、重要问题

  1.本文主要写了两件事 刻苦读书 , 奏荐人才 ,表现了一个中心 "以天下事为己任"。

  2.课文选自《宋史·赵普传》,赵普,字则平,北宋政治家,历来有赵普"半部《论语》治天下"的典故。

  3.课文运用细节描写的方法。

  其一,第一节中"阖户启箧取书"表现了赵普为了治国而努力读书的品质。一个"阖"字,表明了闭门谢客,暂停一切社交活动,排除一切干扰,可见为治理国家而认真读书决心之大。

  其二,"颜色不变,跪而拾之""补缀旧纸"细节反映了赵普不顾个人安危为国推荐人才,表现他超人的毅力和坚定的意志,表现了以天下事为任的品质。

  其三,"碎裂奏牍掷地"这一细节写太祖之怒的程度来衬托赵普不顾个人安危为国推荐人才,表现他超人的毅力和坚定的意志,表现了以天下事为任的品质。

  4.本文表现了赵普的哪些品质?

  刻苦读书、超人的毅力、坚定的意志、以天下事为任的品质

  5.写出两个与赵普相似写出两个读书刻苦而以天下事为己任的例子:孙敬"头悬梁";匡衡"凿壁借光。悬梁刺股、囊萤映雪(成语)

  6.从文中找出相应的文句。

  勤奋好学:晚年手不释卷,每归私第,阖户启箧取书,读之竟日。

  冷静沉着:碎裂奏牍掷地,普颜色不变,跪而拾之以归。

  意志坚定:一奏、二

奏、三奏、四奏,他日补缀旧纸,复奏如初。

  表现读书产生了极大效用的语句:及次日临政,处决如流。

  7.本文刻画人物,善于运用细节描写的方法。写赵普专心致志地读书,描写了"阖户启箧取书"的细节。一个" 阖 "字,表明闭门谢客,暂停一切社交活动,排除一切干扰,可见决心之大。写太祖之怒,描写了"碎裂奏牍掷地"的细节。" 碎裂 "二字足以表明怒的程度,一个"掷 "字更能表现太祖盛怒的样子了。写赵普沉着镇定,描写了" 跪而拾之 "的细节,一个" 拾 "字表明赵普此举非常冒险,可能会再次触犯龙威。

  8.本文中有一个成语,它是"手不释卷",它的意思形容读书勤奋或看书入迷。

《赵普》详解(练习版)

原文

  普少习吏事,寡学术,及为相,太祖常劝以读书。晚年手不释卷,每归私第,阖户启箧取书,读之竟日。及次日临政,处决如流。既薨,家人发箧视之,则《论语》二十篇也。

  普性深沉有岸谷,虽多忌克,而能以天下事为己任。宋初,在相位者多龌龊循默,普刚毅果断,未有其比。尝奏荐某人为某官,太祖不用。普明日复奏其人,亦不用。明日,普又以其人奏,太祖怒,碎裂奏牍掷地,普颜色不变,跪而拾之以归。他日补缀旧纸,复奏如初。太祖乃悟,卒用其人。

一、读准字音

少习吏事( ) 寡学术( ) 及为相( ) 手不释卷( )

阖户( ) 启箧( ) 既薨( ) 论语( )

龌龊( ) 奏荐( ) 奏牍( ) 掷地( ) 补缀( )

二、默写全文:

  普少习吏事,寡学术,及为相,太祖常劝以读书。晚年手不释卷,每归私第, , 。及次日临政,处决如流。既薨,家人发箧视之,则《论语》二十篇也。

  普性深沉有岸谷,虽多忌克, 。宋初,在相位者多龌龊循默, , 。尝奏荐某人为某官,太祖不用。普明日复奏其人,亦不用。明日,普又以其人奏,太祖怒, , , 。 , 。太祖乃悟,卒用其人 。

三、解释词语。

1普少习吏事: ;

2寡学术: ;

3及为相: ;

4太祖常劝以读书:

5晚年手不释卷:

6每归私第:

7阖户启箧取书: ;

8读之竟日: ; ;

9及次日临政: ;

10处决如流:

11既薨: ;

12家人发箧视之: ;

13则《论语》二十篇也:

14普性深沉有岸谷: ; ;

15虽多忌克: ;

? 16而能以天下事为己任: ;

? 17在相位者多龌龊循默: ; ;

? 18未有其比:

? 19尝奏荐某人

为某官: ; ;

? 20太祖不用:

? 21普明日复奏其人: ;

? 22普又以其人奏:

? 23碎裂奏牍掷地: ;

? 24普颜色不变:

? 25跪而拾之以归:

? 26他日补缀旧纸: 结

? 27太祖乃悟: ;

? 28卒用其人

四、翻译

1.普少习吏事,寡学术,及为相,太祖常劝以读书。

2.晚年手不释卷,每归私第,阖户启箧取书,读之竟日。

3.及次日临政,处决如流。

4.既薨,家人发箧视之,则《论语》二十篇也。

? 5.普性深沉有岸谷,虽多忌克,而能以天下事为己任。

? 6.宋初,在相位者多龌龊循默,普刚毅果断,未有其比。

? 7.尝奏荐某人为某官,太祖不用。

? 8.普明日复奏其人,亦不用。

? 9.明日,普又以其人奏,太祖怒,碎裂奏牍掷地,普颜色不变,跪而拾之以归。

? 10.他日补缀旧纸,复奏如初。

? 11.太祖乃悟,卒用其人。

五、重要问题

  1.本文主要写了两件事 , ,表现了一个中心 " "。

  2.课文选自《宋史·赵普传》,赵普,字则平,北宋政治家,历来有赵普" "的典故。

  3.课文运用细节描写的方法。

  其一,第一节中" "表现了 。一个"阖"字,表明了闭门谢客,暂停一切社交活动,排除一切干扰,可见为治理国家而认真读书决心之大。

  其二,"颜色不变,跪而拾之""补缀旧纸"细节反映了赵普 ,表现他 和 ,表现了 品质。

  其三,"碎裂奏牍掷地"这一细节写太祖之怒的程度来 赵普不顾个人安危为国推荐人才,表现他超人的毅力和坚定的意志,表现了以天下事为任的品质。

  4.本文表现了赵普的哪些品质?

  

  5.写出两个与赵普相似写出两个读书刻苦而以天下事为己任的例子: "; 。成语:

  6.从文中找出相应的文句。

  勤奋好学: 。

  冷静沉着: 。

  意志坚定: 。

  表现

读书产生了极大效用的语句: 。

  7.本文刻画人物,善于运用细节描写的方法。写赵普专心致志地读书,描写了" "的细节。一个" "字,表明闭门谢客,暂停一切社交活动,排除一切干扰,可见决心之大。写太祖之怒,描写了" "的细节。" "二字足以表明怒的程度,一个" "字更能表现太祖盛怒的样子了。写赵普沉着镇定,描写了" "的细节,一个" "字表明赵普此举非常冒险,可能会再次触犯龙威。

  8.本文中有一个成语,它是" ",它的意思 。

《赵普》详解

  普少习吏事,寡学术,及为相,太祖常劝以读书。晚年手不释卷,每归私第,阖户启箧取书,读之竟日。及次日临政,处决如流。既薨,家人发箧视之,则《论语》二十篇也。

  普性深沉有岸谷,虽多忌克,而能以天下事为己任。宋初,在相位者多龌龊循默,普刚毅果断,未有其比。尝奏荐某人为某官,太祖不用。普明日复奏其人,亦不用。明日,普又以其人奏,太祖怒,碎裂奏牍掷地,普颜色不变,跪而拾之以归。他日补缀旧纸,复奏如初。太祖乃悟,卒用其人。

一、读准字音

少习吏事(shào) 寡学术(guǎ) 及为相(wéi) 手不释卷(juàn)

阖户(hé) 启箧(qiè) 既薨(hōng) 论语(lún)

龌龊(wòchuò) 奏荐(jiàn) 奏牍(dú) 掷地(zhì) 补缀(zhuì)

二、默写全文:

  普少习吏事,寡学术,及为相,太祖常劝以读书。晚年手不释卷,每归私第,阖户启箧取书,读之竟日。及次日临政,处决如流。既薨,家人发箧视之,则《论语》二十篇也。

  普性深沉有岸谷,虽多忌克,而能以天下事为己任。宋初,在相位者多龌龊循默,普刚毅果断,未有其比。尝奏荐某人为某官,太祖不用。普明日复奏其人,亦不用。明日,普又以其人奏,太祖怒,碎裂奏牍掷地,普颜色不变,跪而拾之以归。他日补缀旧纸,复奏如初。太祖乃悟,卒用其人 。

三、解释词语。

1普少习吏事:年轻;熟悉

2寡学术:少;学问

3及为相:等到;做

4太祖常劝以读书:用

5晚年手不释卷:放

6每归私第:府第,大的住宅

7阖户启箧取书:关;打开

8读之竟日:代书;整天;

9及次日临政:等到;处理政务

10处决如流:处理政务

11既薨:已经;决断

12家人发箧视之:打开;书箱

13则《论语》二十篇也:原来是

14普性深沉有岸谷:性情;沉着;严肃刚正

15虽多忌克:虽然;对人忌妒刻薄

? 16而能以天下事为己任:却;把......作为

? 17在相位者多龌龊循默:的人;形容人过分谨慎,拘于小节;按常规办事,不多言语

? 18未有其比:代赵普

? 19尝奏荐某人为某官:曾经;推荐;担任

? 20太祖不用:任用

? 21普明日复奏其人:第二天;又

? 22普又以其人奏:把或用

? 23碎裂奏牍掷地:使......碎裂,译为"把......撕碎";扔

? 24普颜色不变:脸色

? 25跪而拾之以归:表修饰

? 26他日补缀旧纸:修补连结

? 27太祖乃悟:才;清醒

? 28卒用其人

四、翻译

1.普少习吏事,寡学术,及为相,太祖常劝以读书。

赵普年轻时熟悉官吏(应处理)的事务,他学问不多,等到做了宰相,宋太祖常劝他读书。

2.晚年手不释卷,每归私第,阖户启箧取书,读之竟

日。

他晚年读书勤奋,每次(退朝后)回到自

己的住宅,关上门,打开书箱,拿出书,整天在读。

3.及次日临政,处决如流。

到了第二天,(他)办理政务时,处理决断很快。

4.既薨,家人发箧视之,则《论语》二十篇也。

他死后,家里人打开书箱一看,原来是一部《论语》。

? 5.普性深沉有岸谷,虽多忌克,而能以天下事为己任。

赵普性格深沉而严肃刚正有原则,虽然多嫉妒而好胜,但能以天下大事作为自己的责任。

? 6.宋初,在相位者多龌龊循默,普刚毅果断,未有其比。

? 宋代初年,在宰相职位上的人许多都拘谨顾小节而遇事沉默不言,赵普则刚毅果断,没有谁能与他相提并论。

? 7.尝奏荐某人为某官,太祖不用。

(他)曾经推荐某人担任某个官职,太祖不用这人。

? 8.普明日复奏其人,亦不用。

赵普第二天又上奏请用这人,太祖还是不用。

? 9.明日,普又以其人奏,太祖怒,碎裂奏牍掷地,普颜色不变,跪而拾之以归。

? 第三天,赵普还是上报这人。太祖生气了,撕碎了赵普的奏章扔在地上。赵普脸色不变,跪在地上把碎片拾起来带回了家,

? 10.他日补缀旧纸,复奏如初。

过些日子(赵普)把这些旧纸片补缀起来,重新像当初一样拿去上奏。

? 11.太祖乃悟,卒用其人。

太祖这才清醒过来,最终任用了这个人。

五、重要问题

  1.本文主要写了两件事 刻苦读书 , 奏荐人才 ,表现了一个中心 "以天下事为己任"。

  2.课文选自《宋史·赵普传》,赵普,字则平,北宋政治家,历来有赵普"半部《论语》治天下"的典故。

  3.课文运用细节描写的方法。

  其一,第一节中"阖户启箧取书"表现了赵普为了治国而努力读书的品质。一个"阖"字,表明了闭门谢客,暂停一切社交活动,排除一切干扰,可见为治理国家而认真读书决心之大。

  其二,"颜色不变,跪而拾之""补缀旧纸"细节反映了赵普不顾个人安危为国推荐人才,表现他超人的毅力和坚定的意志,表现了以天下事为任的品质。

  其三,"碎裂奏牍掷地"这一细节写太祖之怒的程度来衬托赵普不顾个人安危为国推荐人才,表现他超人的毅力和坚定的意志,表现了以天下事为任的品质。

  4.本文表现了赵普的哪些品质?

  刻苦读书、超人的毅力、坚定的意志、以天下事为任的品质

  5.写出两个与赵普相似写出两个读书刻苦而以天下事为己任的例子:孙敬"头悬梁";匡衡"凿壁借光。悬梁刺股、囊萤映雪(成语)

  6.从文中找出相应的文句。

  勤奋好学:晚年手不释卷,每归私第,阖户启箧取书,读之竟日。

  冷静沉着:碎裂奏牍掷地,普颜色不变,跪而拾之以归。

  意志坚定:一奏、二

奏、三奏、四奏,他日补缀旧纸,复奏如初。

  表现读书产生了极大效用的语句:及次日临政,处决如流。

  7.本文刻画人物,善于运用细节描写的方法。写赵普专心致志地读书,描写了"阖户启箧取书"的细节。一个" 阖 "字,表明闭门谢客,暂停一切社交活动,排除一切干扰,可见决心之大。写太祖之怒,描写了"碎裂奏牍掷地"的细节。" 碎裂 "二字足以表明怒的程度,一个"掷 "字更能表现太祖盛怒的样子了。写赵普沉着镇定,描写了" 跪而拾之 "的细节,一个" 拾 "字表明赵普此举非常冒险,可能会再次触犯龙威。

  8.本文中有一个成语,它是"手不释卷",它的意思形容读书勤奋或看书入迷。

《赵普》详解(练习版)

原文

  普少习吏事,寡学术,及为相,太祖常劝以读书。晚年手不释卷,每归私第,阖户启箧取书,读之竟日。及次日临政,处决如流。既薨,家人发箧视之,则《论语》二十篇也。

  普性深沉有岸谷,虽多忌克,而能以天下事为己任。宋初,在相位者多龌龊循默,普刚毅果断,未有其比。尝奏荐某人为某官,太祖不用。普明日复奏其人,亦不用。明日,普又以其人奏,太祖怒,碎裂奏牍掷地,普颜色不变,跪而拾之以归。他日补缀旧纸,复奏如初。太祖乃悟,卒用其人。

一、读准字音

少习吏事( ) 寡学术( ) 及为相( ) 手不释卷( )

阖户( ) 启箧( ) 既薨( ) 论语( )

龌龊( ) 奏荐( ) 奏牍( ) 掷地( ) 补缀( )

二、默写全文:

  普少习吏事,寡学术,及为相,太祖常劝以读书。晚年手不释卷,每归私第, , 。及次日临政,处决如流。既薨,家人发箧视之,则《论语》二十篇也。

  普性深沉有岸谷,虽多忌克, 。宋初,在相位者多龌龊循默, , 。尝奏荐某人为某官,太祖不用。普明日复奏其人,亦不用。明日,普又以其人奏,太祖怒, , , 。 , 。太祖乃悟,卒用其人 。

三、解释词语。

1普少习吏事: ;

2寡学术: ;

3及为相: ;

4太祖常劝以读书:

5晚年手不释卷:

6每归私第:

7阖户启箧取书: ;

8读之竟日: ; ;

9及次日临政: ;

10处决如流:

11既薨: ;

12家人发箧视之: ;

13则《论语》二十篇也:

14普性深沉有岸谷: ; ;

15虽多忌克: ;

? 16而能以天下事为己任: ;

? 17在相位者多龌龊循默: ; ;

? 18未有其比:

? 19尝奏荐某人

为某官: ; ;

? 20太祖不用:

? 21普明日复奏其人: ;

? 22普又以其人奏:

? 23碎裂奏牍掷地: ;

? 24普颜色不变:

? 25跪而拾之以归:

? 26他日补缀旧纸: 结

? 27太祖乃悟: ;

? 28卒用其人

四、翻译

1.普少习吏事,寡学术,及为相,太祖常劝以读书。

2.晚年手不释卷,每归私第,阖户启箧取书,读之竟日。

3.及次日临政,处决如流。

4.既薨,家人发箧视之,则《论语》二十篇也。

? 5.普性深沉有岸谷,虽多忌克,而能以天下事为己任。

? 6.宋初,在相位者多龌龊循默,普刚毅果断,未有其比。

? 7.尝奏荐某人为某官,太祖不用。

? 8.普明日复奏其人,亦不用。

? 9.明日,普又以其人奏,太祖怒,碎裂奏牍掷地,普颜色不变,跪而拾之以归。

? 10.他日补缀旧纸,复奏如初。

? 11.太祖乃悟,卒用其人。

五、重要问题

  1.本文主要写了两件事 , ,表现了一个中心 " "。

  2.课文选自《宋史·赵普传》,赵普,字则平,北宋政治家,历来有赵普" "的典故。

  3.课文运用细节描写的方法。

  其一,第一节中" "表现了 。一个"阖"字,表明了闭门谢客,暂停一切社交活动,排除一切干扰,可见为治理国家而认真读书决心之大。

  其二,"颜色不变,跪而拾之""补缀旧纸"细节反映了赵普 ,表现他 和 ,表现了 品质。

  其三,"碎裂奏牍掷地"这一细节写太祖之怒的程度来 赵普不顾个人安危为国推荐人才,表现他超人的毅力和坚定的意志,表现了以天下事为任的品质。

  4.本文表现了赵普的哪些品质?

  

  5.写出两个与赵普相似写出两个读书刻苦而以天下事为己任的例子: "; 。成语:

  6.从文中找出相应的文句。

  勤奋好学: 。

  冷静沉着: 。

  意志坚定: 。

  表现

读书产生了极大效用的语句: 。

  7.本文刻画人物,善于运用细节描写的方法。写赵普专心致志地读书,描写了" "的细节。一个" "字,表明闭门谢客,暂停一切社交活动,排除一切干扰,可见决心之大。写太祖之怒,描写了" "的细节。" "二字足以表明怒的程度,一个" "字更能表现太祖盛怒的样子了。写赵普沉着镇定,描写了" "的细节,一个" "字表明赵普此举非常冒险,可能会再次触犯龙威。

  8.本文中有一个成语,它是" ",它的意思 。


相关文章

  • 赵普教学设计
  • :顾荣 资料来源:收藏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10-11-10 文章录入:gurong <赵普>教学设计 设计者:孙艳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能够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理解课文内容.能在掌握文章大 意的基础上熟练背诵全文. ...查看


  • 半部论语治天下_下_宋初重臣赵普的后半生
  • 连载之五 陈峰1960年生,祖籍山西芮城.历史学博士,西北大学文博学院 院长.教授.博士生导师.主要学术兼职:中国史学会理事.中国宋史学会副会长.北京大学中国古代史研究中心兼职教授及京都大学人文研究所客座教授等.出版个人专著<北宋武将 ...查看


  • 中国名人 刚毅多谋的赵普
  • 刚毅多谋的赵普 在北宋初期,出了一个声名并非显赫的宰相.他并不是常出现在前台,而只是辅助君主在幕后出谋划策.然而,他所参与制订的重要方针,政策,却一直影响着宋朝三百年的统治状况,关系到国运民命的大问题.这位宰相就是赵普. 赵普字则平,原籍幽 ...查看


  • [宋太祖善待赵普]的翻译
  • 我要提问 点击登录 <宋太祖善待赵普>的翻译 来自 匿名用户 的提问 最佳答案 由提问者推荐 课文主要写了宋初名相赵普的两件事:刻苦读书,荐举人才.借以表现赵普能以天下为己任这一中心. (二)课文分析: 话说宋朝开国皇帝宋太祖赵 ...查看


  • [赵普]教学设计2
  • 教材分析: 本文选自<宋史>,主要写了两件事:刻苦读书和推荐人才,表现了一个中心:赵普能以天下事为已任.课文刻画人物,善于运用细节描写的方法,叙事简洁没有冗笔. 教学目标 : 1. 准确翻译全文,注意重点字词,提高文言文的阅读能 ...查看


  • 读宋太宗即位之谜
  • 读宋太宗即位之谜 宋朝一共有十八位皇帝,其中八位皇帝没有亲生儿子继承大统.即使是宋朝的开国皇帝宋太祖赵匡胤有两个亲生儿子(即赵德昭,赵德芳),竟也是兄终弟及.终宋一朝,非亲生皇子即位的比例竟然达到百分之五十,但是,却未出现打的传位危机,且较 ...查看


  • 为什么说赵普"半部论语治天下"?
  • 赵普是宋朝初年,宋太祖赵匡胤和宋太宗赵光义一朝宰相.比起一国宰相,比起对国家所做的功绩,赵普一生最为人津津乐道的还是他的"半部论语治天下"."半部论语治天下"是怎么一回事儿呢? 赵普祖上的人都在朝为官 ...查看


  • 关于赵普的介绍
  • 关于赵普的介绍 赵普(922-992年8月14日),字则平,北宋初年宰相.出生于幽州蓟县(今北京),后先后迁居常山(今河北正定).洛阳(今河南洛阳).虽足智多谋却不好读书,后来在赵匡胤的劝告下开始读<论语>,有"半部论 ...查看


  • (赵)普独相凡十年,刚毅果断,以天下事为己任.尝欲阅读答案
  • 阅读下面一段文言文,完成下题. (赵)普独相凡十年,刚毅果断,以天下事为己任.尝欲除某人为某官,帝不用:明日,复奏之,又不用:明日,更奏之.帝怒,裂其奏投诸地,普颜色自若,徐拾奏归,补缀,复奏如初.帝悟,卒可其奏,后果以称职闻.又有立功当迁 ...查看


热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