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外历史上的工业化

2、 中外历史上的工业化

(1)西方资本主义工业化

①代表国:英 美法德等

②实现方式:充分利用两次工业革命的科技成果。

③资金来源:通过殖民掠夺完成资本原始积累。

④基础状况:人才、资金、技术雄厚。

⑤特点:从轻工业中的棉纺织业开始。

⑥生产方式:机器大生产代替工场手工业,成为主要生产方式。

⑦结果:英法、美德相继成为工业强国,推动人类社会进入“蒸汽、电气时代”,促进世界整体发展,改变了世界格局。

(2)社会主义工业化

①代表国:苏联

②实现方式:实施两个五年计划,通过有计划的国民经济建设完成。

③资金来源:国家调配资金,以牺牲农业、轻工业为代价。

④基础状况:相对薄弱。

⑤特点:优先发展重工业

⑥结果:苏联成为工业强国,为后来在二战中战胜法西斯奠定了坚实基础。但导致了农轻重比例失调,成为制约经济建设发展并最终导致苏联解体的重要原因。

(3)近代中国工业化——近代民族工业曲折发展(略)

(4)新中国工业化

①前提:新中国成立,实现民族独立。

②背景:与实施一五计划相同。

③起步:一五计划实施(1953——1957)。

④曲折发展:(1957——1978)历程: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文化大革命严重影响了我国工业化建设,但由于我党对自身错误的纠正和政策调整,工业化建设取得一定成就。大庆油田建成,电子、航天、原子能等新兴工业从无到有。

⑤进入新时期(1978年后)历程:乡镇企业迅速发展,建立起门类齐全的工业体系;20世纪90年代深化国有企业改革,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稳步向工业化迈进。

⑥发展原因:

a 、新中国成立和社会主义制度确立为工业化建设提供政治前提和制度保障。

b 、中共正确领导。

C 、制定正确的方针政策。

d 、相对稳定的国际国内环境。

f 、广大人民群众建设热情。

G 、抓住第三次科技革命机遇。

⑦制约因素:基础薄弱;环境污染;农业发展水平制约;科技创新能力需要提高;技术人才缺乏。

(5)结论感悟:民族独立和先进社会制度是实现工业化的政治前提和制度保障。

启示:抓住机遇,充分利用科技革命成果;依据国情、注重创新、深化改革、调整不适应工业化发展的生产关系;注重环保,实施科教兴国战略、走中国特色工业化发展之路。

(6)近代民族工业与一五计划

行业:轻工业(棉纺织); 重工业,交通运输

地域:沿海沿江;边疆地区

(7)中苏工业化共同点:

共同原因:外有帝国主义包围,国内经济文化相对落后。

经济体制:长期实行计划经济体制。

途径:通过五年计划优先发展重工业

开始部门:从重工业起步。

3、民主法制建设:1954年宪法

(1)背景:新生政权得到巩固。一五计划的实施。三大改造正在进行。民主法制建设需要进一步完善,发展。《共同纲领》不适应当时时代需要。

(2)①1954年9月。②制定机构: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

③性质:第一部社会主义类型的宪法,真正反映人民利益的宪法。

④注意:近代中国第一部资产阶级性质宪法《中华民国临时约法》。1936年苏联通过新宪法,宣布苏联是工农社会主义国家。

⑤内容:坚持人民民主专政,坚持社会主义道路,一切权利属于人民。

(3)意义:①标志我国社会主义根本政治制度(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确立。

②为我国民主法制建设提供根本保障,推动社会主义民主法制建设进程。

③维护了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激发了人民群众建设社会主义的热情,提供法律保

障。

专题中外民主法制

一、 世界民主与法制

(1) 资产阶级民主法制

①争取民主政治斗争理论基础:文艺复兴,启蒙运动

②确立资本主义制度早期资产阶级革命时期:

A 英国颁布《 》,确立君主立宪制,开创资本主义民主法制先河。

B 美国发表《 》,最早体现启蒙思想,被称为“第一个人权宣言”。1787年宪法体现三权分立原则,确立美国为联邦制国家。

C 法国颁布《 》体现反专制等级制度要求,称为资产阶级革命旗帜,《 》确立资本主义立法规范。

⑶资本主义巩固扩大时期:

A 俄国1861年改革,废除农奴制,农奴在法律上是自由人。

B 美国内战,颁布《 》黑奴获得人身自由。

C 美国罗斯福新政颁布《 》是现代资本主义制度自我完善发展。

④民主政治劫难:德意日法西斯统治建立,实行恐怖独裁统治。

(2)无产阶级民主法治:

①1836---1848英国工人阶级为争取普选权进行宪章运动

②1871年巴黎公社是无产阶级建立政权首次尝试。

③1917年十月革命胜利,建立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颁布《 》满足农民对土地的要求。

④1936年苏联颁布新宪法,成为世界上第一部社会主义类型宪法

⑤斯大林模式民主法制匮乏。

(3)近代中国资产阶级革命民主法制:

①背景:

A 民族危机日益严重。

B 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双重压迫。

C 启蒙思想,欧美革命影响。

②发展史实:

A1898年维新变法,兴民权,实行君主立宪,开启近代政治民主化开端。

B 辛亥革命:结束帝制,建立民国,颁布《 》,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

C .20世纪初新文化运动,提出民主科学。

(4)近代中共推动民主法制进程:

①国民大革命:国共合作,打倒列强除军阀。

②抗日战争。

a 中共七大《论 》报告,反对国民党一党专政。

B .抗战结束后,重庆谈判,签订《 》

(5)新中国成立后民主法制进程

①史实:

A1949年9月,召开第一届政治协商会议,制定《 》,起临时宪法作用。B1949年,新中国成立,民族独立,人民成为国家主人,实现从封建专制向民主政治跨越。C1954年,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制定宪法,确立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政治协商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社会主义民主法制初步确立。

D1959年,西藏民主改革,农奴翻身做主人。

E 曲折:文化大革命,民主法制受到破坏。

F 改革开放以来:1982年颁布第四部宪法,形成以宪法为核心社会主义法律体系,我国在依法治国道路上迈进。

G 提出一国两制构想,实现港澳回归。

(6)对西方资产阶级民主法制的认识

A 资产阶级民主否定封建君主专制制度,具有进步性。

B 但人民群众不能充分享有民主,自由,他实际上是民主外衣掩盖下的资产阶级专政。

(7)近代中国民主法制认识:

A 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性质决定资本主义道路在中国行不通。

B 中国人民争取民主过程是反帝反封,争取民族独立的过程。

C 我国民主法制经历了由资产阶级民主政治到无产阶级民主政治过程。

D 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只有社会主义才能发展中国。

(8)民主法制与经济发展关系

相互依存,相互统一。民主法制是经济建设有力保障,经济建设促进民主法制建设发展。

(9)近现代社会性质三次变化:

鸦片战争 新中国成立 三大改造

注意:封建帝制 封建土地制度 封建制度分别结束的标志

(10)《临时约法》与《1954年宪法》的共同政治主张:国家权力属于全体国民。

(11)中国近代民主政治不能实现的原因:

政治上:中国处于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没有实现国家独立,中外反动势力联合镇压中国革命。

经济:贫困落后,民主政治建设缺乏政治基础。

思想:封建思想的束缚

(12)现代民主政治能够实现的原因:

政治上 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推翻三座大山实现民主独立,人民当家作主。

经济:社会主义建设取得成就,提供物质基础。

三大改造(1953---1956)

一、1、实质:把生产资料私有制转变为社会主义共有制(改革生产关系,为一五计划服务)。

2、最先开始:对农业社会主义改造。最后完成:对资本主义工商业改造。

3、方式:农业手工业开展合作化运动,引导农民,手工业者参加生产合作社。

对资本主义工商业采取赎买政策(中共创新),实现公私合营。

4. 意义:实现了把生产资料私有制转变为社会主义公有制,社会主义制度在我国确立,

我国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5. 地位:我国历史上最伟大最深刻社会变革,封建剥削制度终结。

6. 缺点(局限性):要求过急,工作过粗,改变过快。

二、 近现代中国三次历史性巨变

孙中山:辛亥革命结束帝制,建立民主共和国,颁布《 》,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

毛泽东:新中国成立,实现民族独立和三大改造的完成,确立社会主义制度。

邓小平:改革开放,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三、 赋予1956年新起点地位史实:

1、 三大改造完成,社会主义制度确立,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2、 中共八大召开,成为探索社会主义道路的良好开端。

四、 对农业社会主义 改造(1953---1956)

1、 原因:一家一户小农经济无法满足工业化发展需要。

2、 目的:提高农村生产力,走集体化和共同富裕的社会主义道路。

3、 形式:引导农村参加农业生产合作社,走合作化道路。

4、 作用 :①解放了农村生产力②促进工业化发展③有力地推动了手工业社会主义改造。

五.对资本主义工商业改造(1954——1956)

1、 方式:公私合营

2、政策:赎买

3、作用:实现和平过渡,社会主义改造的创举。

五、 中共八大(1956)

1、 背景:国际20世纪50年代中期,世界经济与科技迅速发展。

国内①三大改造基本完成,社会主义制度在我国建立。②一五计划成果显著,经济建设取得一定成就。

2、主要内容(任务)集中力量发展生产力,实现国家工业化,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

3、意义①探索社会主义道路的良好开端,为我国进行社会主义建设指明方向。②在探索适合我国国情的社会主义道路上迈出重要一步。

4、落实情况:八大以后,社会主义建设蓬勃开展,成就显著。但由于左倾思想泛滥,这一决定没有长期执行下去。

六、探索社会主义道路的失误: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 ,文革

1、原因

①党和人民对社会主义所处阶段认识不足

②建设社会主义缺少经验

③急于求成,过分强调人的主观能动性,忽视经济客观规律 ④根本原因:左倾错误的干扰。

⑤受苏联影响

2、主要标志:高指标、瞎指挥、浮夸风、共产风。

3、口号:人有多大胆,地有多大产;

2、 中外历史上的工业化

(1)西方资本主义工业化

①代表国:英 美法德等

②实现方式:充分利用两次工业革命的科技成果。

③资金来源:通过殖民掠夺完成资本原始积累。

④基础状况:人才、资金、技术雄厚。

⑤特点:从轻工业中的棉纺织业开始。

⑥生产方式:机器大生产代替工场手工业,成为主要生产方式。

⑦结果:英法、美德相继成为工业强国,推动人类社会进入“蒸汽、电气时代”,促进世界整体发展,改变了世界格局。

(2)社会主义工业化

①代表国:苏联

②实现方式:实施两个五年计划,通过有计划的国民经济建设完成。

③资金来源:国家调配资金,以牺牲农业、轻工业为代价。

④基础状况:相对薄弱。

⑤特点:优先发展重工业

⑥结果:苏联成为工业强国,为后来在二战中战胜法西斯奠定了坚实基础。但导致了农轻重比例失调,成为制约经济建设发展并最终导致苏联解体的重要原因。

(3)近代中国工业化——近代民族工业曲折发展(略)

(4)新中国工业化

①前提:新中国成立,实现民族独立。

②背景:与实施一五计划相同。

③起步:一五计划实施(1953——1957)。

④曲折发展:(1957——1978)历程: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文化大革命严重影响了我国工业化建设,但由于我党对自身错误的纠正和政策调整,工业化建设取得一定成就。大庆油田建成,电子、航天、原子能等新兴工业从无到有。

⑤进入新时期(1978年后)历程:乡镇企业迅速发展,建立起门类齐全的工业体系;20世纪90年代深化国有企业改革,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稳步向工业化迈进。

⑥发展原因:

a 、新中国成立和社会主义制度确立为工业化建设提供政治前提和制度保障。

b 、中共正确领导。

C 、制定正确的方针政策。

d 、相对稳定的国际国内环境。

f 、广大人民群众建设热情。

G 、抓住第三次科技革命机遇。

⑦制约因素:基础薄弱;环境污染;农业发展水平制约;科技创新能力需要提高;技术人才缺乏。

(5)结论感悟:民族独立和先进社会制度是实现工业化的政治前提和制度保障。

启示:抓住机遇,充分利用科技革命成果;依据国情、注重创新、深化改革、调整不适应工业化发展的生产关系;注重环保,实施科教兴国战略、走中国特色工业化发展之路。

(6)近代民族工业与一五计划

行业:轻工业(棉纺织); 重工业,交通运输

地域:沿海沿江;边疆地区

(7)中苏工业化共同点:

共同原因:外有帝国主义包围,国内经济文化相对落后。

经济体制:长期实行计划经济体制。

途径:通过五年计划优先发展重工业

开始部门:从重工业起步。

3、民主法制建设:1954年宪法

(1)背景:新生政权得到巩固。一五计划的实施。三大改造正在进行。民主法制建设需要进一步完善,发展。《共同纲领》不适应当时时代需要。

(2)①1954年9月。②制定机构: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

③性质:第一部社会主义类型的宪法,真正反映人民利益的宪法。

④注意:近代中国第一部资产阶级性质宪法《中华民国临时约法》。1936年苏联通过新宪法,宣布苏联是工农社会主义国家。

⑤内容:坚持人民民主专政,坚持社会主义道路,一切权利属于人民。

(3)意义:①标志我国社会主义根本政治制度(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确立。

②为我国民主法制建设提供根本保障,推动社会主义民主法制建设进程。

③维护了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激发了人民群众建设社会主义的热情,提供法律保

障。

专题中外民主法制

一、 世界民主与法制

(1) 资产阶级民主法制

①争取民主政治斗争理论基础:文艺复兴,启蒙运动

②确立资本主义制度早期资产阶级革命时期:

A 英国颁布《 》,确立君主立宪制,开创资本主义民主法制先河。

B 美国发表《 》,最早体现启蒙思想,被称为“第一个人权宣言”。1787年宪法体现三权分立原则,确立美国为联邦制国家。

C 法国颁布《 》体现反专制等级制度要求,称为资产阶级革命旗帜,《 》确立资本主义立法规范。

⑶资本主义巩固扩大时期:

A 俄国1861年改革,废除农奴制,农奴在法律上是自由人。

B 美国内战,颁布《 》黑奴获得人身自由。

C 美国罗斯福新政颁布《 》是现代资本主义制度自我完善发展。

④民主政治劫难:德意日法西斯统治建立,实行恐怖独裁统治。

(2)无产阶级民主法治:

①1836---1848英国工人阶级为争取普选权进行宪章运动

②1871年巴黎公社是无产阶级建立政权首次尝试。

③1917年十月革命胜利,建立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颁布《 》满足农民对土地的要求。

④1936年苏联颁布新宪法,成为世界上第一部社会主义类型宪法

⑤斯大林模式民主法制匮乏。

(3)近代中国资产阶级革命民主法制:

①背景:

A 民族危机日益严重。

B 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双重压迫。

C 启蒙思想,欧美革命影响。

②发展史实:

A1898年维新变法,兴民权,实行君主立宪,开启近代政治民主化开端。

B 辛亥革命:结束帝制,建立民国,颁布《 》,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

C .20世纪初新文化运动,提出民主科学。

(4)近代中共推动民主法制进程:

①国民大革命:国共合作,打倒列强除军阀。

②抗日战争。

a 中共七大《论 》报告,反对国民党一党专政。

B .抗战结束后,重庆谈判,签订《 》

(5)新中国成立后民主法制进程

①史实:

A1949年9月,召开第一届政治协商会议,制定《 》,起临时宪法作用。B1949年,新中国成立,民族独立,人民成为国家主人,实现从封建专制向民主政治跨越。C1954年,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制定宪法,确立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政治协商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社会主义民主法制初步确立。

D1959年,西藏民主改革,农奴翻身做主人。

E 曲折:文化大革命,民主法制受到破坏。

F 改革开放以来:1982年颁布第四部宪法,形成以宪法为核心社会主义法律体系,我国在依法治国道路上迈进。

G 提出一国两制构想,实现港澳回归。

(6)对西方资产阶级民主法制的认识

A 资产阶级民主否定封建君主专制制度,具有进步性。

B 但人民群众不能充分享有民主,自由,他实际上是民主外衣掩盖下的资产阶级专政。

(7)近代中国民主法制认识:

A 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性质决定资本主义道路在中国行不通。

B 中国人民争取民主过程是反帝反封,争取民族独立的过程。

C 我国民主法制经历了由资产阶级民主政治到无产阶级民主政治过程。

D 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只有社会主义才能发展中国。

(8)民主法制与经济发展关系

相互依存,相互统一。民主法制是经济建设有力保障,经济建设促进民主法制建设发展。

(9)近现代社会性质三次变化:

鸦片战争 新中国成立 三大改造

注意:封建帝制 封建土地制度 封建制度分别结束的标志

(10)《临时约法》与《1954年宪法》的共同政治主张:国家权力属于全体国民。

(11)中国近代民主政治不能实现的原因:

政治上:中国处于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没有实现国家独立,中外反动势力联合镇压中国革命。

经济:贫困落后,民主政治建设缺乏政治基础。

思想:封建思想的束缚

(12)现代民主政治能够实现的原因:

政治上 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推翻三座大山实现民主独立,人民当家作主。

经济:社会主义建设取得成就,提供物质基础。

三大改造(1953---1956)

一、1、实质:把生产资料私有制转变为社会主义共有制(改革生产关系,为一五计划服务)。

2、最先开始:对农业社会主义改造。最后完成:对资本主义工商业改造。

3、方式:农业手工业开展合作化运动,引导农民,手工业者参加生产合作社。

对资本主义工商业采取赎买政策(中共创新),实现公私合营。

4. 意义:实现了把生产资料私有制转变为社会主义公有制,社会主义制度在我国确立,

我国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5. 地位:我国历史上最伟大最深刻社会变革,封建剥削制度终结。

6. 缺点(局限性):要求过急,工作过粗,改变过快。

二、 近现代中国三次历史性巨变

孙中山:辛亥革命结束帝制,建立民主共和国,颁布《 》,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

毛泽东:新中国成立,实现民族独立和三大改造的完成,确立社会主义制度。

邓小平:改革开放,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三、 赋予1956年新起点地位史实:

1、 三大改造完成,社会主义制度确立,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2、 中共八大召开,成为探索社会主义道路的良好开端。

四、 对农业社会主义 改造(1953---1956)

1、 原因:一家一户小农经济无法满足工业化发展需要。

2、 目的:提高农村生产力,走集体化和共同富裕的社会主义道路。

3、 形式:引导农村参加农业生产合作社,走合作化道路。

4、 作用 :①解放了农村生产力②促进工业化发展③有力地推动了手工业社会主义改造。

五.对资本主义工商业改造(1954——1956)

1、 方式:公私合营

2、政策:赎买

3、作用:实现和平过渡,社会主义改造的创举。

五、 中共八大(1956)

1、 背景:国际20世纪50年代中期,世界经济与科技迅速发展。

国内①三大改造基本完成,社会主义制度在我国建立。②一五计划成果显著,经济建设取得一定成就。

2、主要内容(任务)集中力量发展生产力,实现国家工业化,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

3、意义①探索社会主义道路的良好开端,为我国进行社会主义建设指明方向。②在探索适合我国国情的社会主义道路上迈出重要一步。

4、落实情况:八大以后,社会主义建设蓬勃开展,成就显著。但由于左倾思想泛滥,这一决定没有长期执行下去。

六、探索社会主义道路的失误: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 ,文革

1、原因

①党和人民对社会主义所处阶段认识不足

②建设社会主义缺少经验

③急于求成,过分强调人的主观能动性,忽视经济客观规律 ④根本原因:左倾错误的干扰。

⑤受苏联影响

2、主要标志:高指标、瞎指挥、浮夸风、共产风。

3、口号:人有多大胆,地有多大产;


相关文章

  • [近代中外贸易发展史]简介
  • <近代中外贸易发展史>简介 经济所陈争平研究员(现清华大学教授)承担的国家社科基金一般项目"近代中外贸易的发展及其对国内市场的影响"近期结项, 最终成果为专著<近代中外贸易发展史>.近代中外贸易是 ...查看


  • 建筑学各校考研科目
  •  • 同济: ① 政治 ② 201英语.202俄语.203日语.204德语.205法语 任选一门 220意大利语(培养转英语) ③ 312中外建筑史 ④ 403古代建筑文献 404设计基础 405建筑构造与结构 任选 复试:综合+建筑设计 ...查看


  • 中外历史基本线索框架
  • 中外历史基本线索框架 一.总体了解中国古代史进程: 1.原始社会:距今约170年万年前元谋人--公元前2070年夏朝建立前 2.奴隶社会: 夏朝(建立) 商朝(发展) 西周(强盛) 春秋(衰亡) 前2070年 前1600年 前1046年 前 ...查看


  • 高中历史重要阶段及其时代特征
  • [中国历史上的重要转型时期] 1. 春秋战国(公元前5-前3世纪) 总体特征:社会大变革 具体表现为: 经济上:铁农具的推广和牛耕的使用使社会生产力的显著提高,中国历史由青铜时代进入铁器时代:井田制不断瓦解.土地私有制逐步确立:耕作动力由人 ...查看


  • [毛概]读书报告
  • 世界的中国 --由"新旧十大关系"对比探究中外关系发展 不久前,收到留学日本的高中同桌的消息.他说,留学生活并没有向往的美好,除了语言和生活的困难,由钓鱼岛.南京屠杀等历史遗留问题引发的彼此间意识形态的冲突在这个特殊的时 ...查看


  • 近3年新课标全国卷1.2历史考点分析
  • 近三年新课标全国卷ⅠⅡ文综历史试题分析 湖北省·华中师大一附中·杨俊民 2016年全国文综考试已尘埃落定,就历史试题的评析而言,也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就全国文综Ⅰ(乙)卷.Ⅱ(甲)卷考点分布.试题设置.能力要求等方面而言,保持了极大的稳定 ...查看


  • 中外历史上的重大改革
  • [专题:中外历史上的重大改革] [要点整合] 一.古代世界的重大改革 (一).春秋时期:齐桓公任用管仲为相,积极改革内政,发展生产:同时改革军制,组建强大的军队,以"尊王攘夷"为号令,逐步成为春秋第一霸主. (二).战国 ...查看


  • 上海高中学生历史小论文评析
  • 上海高中学生历史小论文评析 经济乃立国之根本 点评人: 华东师大教授聂幼犁 (点评:以经济为重点论述,且立论简约,观点鲜明.) 1840年,英国的战船打开了中国的门户,也把中国推进了世界近代化的激流.(点评:开卷有益,直指核心." ...查看


  • 2010年高考历史重难点解析4
  • 中国近代史 1.清朝晚期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第一节 鸦片战争 1.鸦片走私 (1)直接目的:因中国处于出超地位,为扭转对华贸易逆差. (1)危害:①加重了人民负担,影响人民生活:②影响了清政府财政收入:③腐蚀清朝的统治机构:④削 ...查看


热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