选修1-2_推理与证明

推理与证明

1.推理与证明的内容是高考的新增内容,主要以选择填空的形式出现。2.推理与证明与数列、几何、等有关内容综合在一起的综合试题多。

合情推理与演绎推理

1. 推理一般包括合情推理和演绎推理;2.合情推理包括和;

归纳推理:从个别事实中推演出,这样的推理通常称为归纳推理;归纳推理的思维过程是:、、.类比推理:根据两个(或两类)对象之间在某些方面的相似或相同,推演出它们在其它方面也或,这样的推理称为类比推理,类比推理的思维过程是:、、.

3.演绎推理:演绎推理是,按照严格的逻辑法则得到的推理过程;三段论常用格式为:①M是P,②,③S是P;其中①是,它提供了一个个一般性原理;②是,它指出了一个个特殊对象;③是,它根据一般原理,对特殊情况作出的判断.

4.合情推理是根据已有的事实和正确的结论(包括定义、公理、定理等)、实验和实践的结果,以及个人的经验和直觉等推测某些结果的推理过程,归纳和类比是合情推理常用的思维方法;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合情推理具有猜测和发现结论、探索和提供思路的作用,有得于创新意识的培养。演绎推理是根据已有的事实和正确的结论,按照严格的逻辑法则得到的新结论的推理过程.

2

例1. 已知:sin30sin90sin150

22

33222;sin5sin65sin12522

通过观察上述两等式的规律,请你写出一般性的命题: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3

( * )并给出( * )式的证明.2

变式训练1:设f0(x)cosx,f1(x)f0(x),f2(x)f1'(x),,fn1(x)fn'(x),n∈N,则f2008(x)

例2. 在平面上,我们如果用一条直线去截正方形的一个角,那么截下的一个直角三角形,

按图所标边长,由勾股定理有:cab.

222

设想正方形换成正方体,把截线换成如图的截面,这时从正方体上截下三条侧棱两两垂直的

三棱锥O—LMN,如果用s1,s2,s3表示三个侧面面积,s4表示截面面积,那么你类比得到的结论是.

变式训练2:在△ABC中,若∠C=90°,AC=b,BC=a,则△ABC的外接圆的半径r把上面的结论推广到空间,写出相类似的结论。

a2b2

,2

2

a12a2

例3.请你把不等式“若a1,a2是正实数,则有a1a2”推广到一般情形,并证

a2a1

明你的结论。

变式训练3:观察式子:1( )

2

122

31151117

,122,1222,„,则可归纳出式子为23423234

11

A、113

n1111

B、112n123n2n12n11112n

D、1222n2n123n

C、1

122

132



1n2

例4. 有一段演绎推理是这样的:“直线平行于平面,则平行于平面内所有直线;已知直线

b平面,直线a平面,直线b∥平面,则直线b∥直线a”的结论显然是错误

的,这是因为 ( )

A.大前提错误 B.小前提错误 C.推理形式错误 D.非以上错误

变式训练4:“AC,BD是菱形ABCD的对角线,AC,BD互相垂直且平分。”补充以上推理的大前提是。

直接证明与间接证明

1.直接证明:直接从原命题的条件逐步推得结论成立,这种证明方法叫直接证明;直接证明的两种基本方法——分析法和综合法⑴综合法 ——;⑵分析法 ——;

2. 间接证明:间接证明是不同于直接证明的又一类证明方法,反证法是一种常用的间接证明方法;反证法即从开始,经过正确的推理,说明假设错误,从而证明了原命题成立,这样

的证明方法叫做反证法(归谬法).

例1.若a,b,c均为实数,且ax22y,by22z,cz22x

2

3



6

求证:a,b,c中至少有一个大于0。

变式训练1:用反证法证明命题“a,bN,ab可以被5整除,那么a,b中至少有一个能被5整除。”那么假设的内容是

例2.△ABC的三个内角A、B、C成等差数列,求证:

113

。abbcabc

变式训练2:用分析法证明:若a>0,则a2

1a

2

2a

1

2。a

2

例3.已知数列an,an0,a10,an1an11an(nN).

2

记Sna1a2an.Tn

111

. 

1a1(1a1)(1a2)(1a1)(1a2)(1an)

求证:当nN时, (1)anan1; (2)Snn2; (3)Tn3。

推理与证明章节测试题

1.考察下列一组不等式: 252525,252525,

3

3

2

2

4433

255523522253,.将上述不等式在左右两端仍为两项和的情况下加以推广,

使以上的不等式成为推广不等式的特例,则推广的不等式可以是. 2.已知数列an满足a12,an1的值为.

1an*

(nN),则a3的值为, a1a2a3a2007

1an

2f(x)

(xN*),f(1)1,猜想f(x)的表达式为()

f(x)24212

A.f(x)x; B.f(x); C.f(x); D.f(x).

22x1x12x1

3. 已知f(x1)

4. 某纺织厂的一个车间有技术工人m名(mN),编号分别为1、2、3、„„、m,有

n台(nN)织布机,编号分别为1、2、3、„„、n,定义记号aij:若第i名工人操

作了第j号织布机,规定aij1,否则aij0,则等式a41a42a43a4n3的实际意义是()

A、第4名工人操作了3台织布机; B、第4名工人操作了n台织布机; C、第3名工人操作了4台织布机; D、第3名工人操作了n台织布机.

35111

(nN*),计算得f(2),f(4)2,f(8),

2223n

7

f(16)3,f(32),由此推测:当n2时,有

2

6. 观察下图中各正方形图案,每条边上有n(n2)个圆圈,每个图案中圆圈的总数是Sn,

5. 已知f(n)1

按此规律推出:当n2时,Sn与n的关系式

„„

n2S4n3S8n4S12

7.观察下式:1=1,2+3+4=3,3+4+5+6+7=5,4+5+6+7+8+9+10=7,„,则可得出一般结

论:.

8.函数f(x

)由下表定义:

2

2

2

2

若a05,an1f(an)

,n0,1,2,,则a2007.

9.在一次珠宝展览会上,某商家展出一套珠宝首饰,第一件首饰是1颗珠宝, 第二件首饰是由6颗珠宝构成如图1所示的正六边形, 第三件首饰是由15颗珠宝构成如图2所示的正六边形, 第四件首饰是由28颗珠宝构成如图3所示的正六边形, 第五件首饰是由45颗珠宝构成如图4所示的正六边形, 以后每件首饰都在前一件上,按照这种规律增加一定数量的珠宝,使它构成更大的正六边形,依此推断第6件首饰上应有_______颗珠宝;则前n件首饰所用珠宝总数为_颗.(结果用n表示)

图1

图2

图3

10.

那么2003应该在第行,第列。

11.如右上图,一个小朋友按如图所示的规则练习数数,1大拇指,2食指,3中指,4无名指,5小指,6

无名指,...,一直数到2008时,对应的指头是(填指头的名称). 12.在数列1,2,2,3,3,3,4,4,4,4,„„中,第25项为_____. 13.观察下列的图形中小正方形的个数,则第n个图中有个小正方形.

14.同样规格的黑、白两色正方形瓷砖铺设的若干图案,则按此规律第n个图案中需用黑色瓷砖___________块.(用含n的代数式表示)

15.如图所示,面积为S的平面凸四边形的第i条边的边长记为

aii1,2,3,4,此四边形内任一点P到第i条边的距离记为

4

a1a2a3a42S

k,则.ihi类比以上hii1,2,3,4,若

1234ki1

性质,体积为V的三棱锥的第i个面的面积记为Sii1,2,3,4, 此三棱锥内任一点Q到第i个面的距离记为Hii1,2,3,4,若

4

S1S2S3S4

K, 则1234

iH ( B )

i

i1

A.

4V3V2VV

B. C. D. 16.设O是ABC内一点,ABC三边上的KKKK

高分别为hA,hB,hC,O到三边的距离依次为la,lb,lc,则

lalblc

__ _______,类比hAhBhC

到空间,O是四面体ABCD内一点,四顶点到对面的距离分别为hA,hB,hC,hD,O到这四个面的距离依次为la,lb,lc,ld,则有_ __

17.在RtABC中,两直角边分别为a、b,设h为斜边上的高,则

111,由此类h2a2b2

比:三棱锥SABC中的三条侧棱SA、SB、SC两两垂直,且长度分别为a、b、c,设棱锥底面ABC上的高为h,则. 18、若数列an是等差数列,对于bn

1

(a1a2an),则数列bn也是等差数列。n

类比上述性质,若数列cn是各项都为正数的等比数列,对于dn0,则dn=时,数列dn也是等比数列。

19.已知△ABC三边a,b,c的长都是整数,且a≤b≤c,如果b=m(mN*),则这样的三角形共有个(用m表示).

20.如图的三角形数阵中,满足:(1)第1行的数为1;(2)第n(n≥2)行首尾两数均为n,其余的数都等于它肩上的两个数相加.则第n行(n≥2)中第2个数是________(用n表示).

123456

16

11

25

7

14

254

7

11

16

2

3

4

56

21.在△ABC中,sinA

sinBsinC

,判断△ABC的形状并证明.

cosBcosC

22.已知a、b、c是互不相等的非零实数.若用反证法证明三个方程ax+2bx+c=0,bx+2cx+a=0,

22

cx2+2ax+b=0至少有一个方程有两个相异实根.应假设

23.ABC中,已知3b2asinB,且cosAcosC,求证:ABC为等边三角形。

C:24.如图,Pn(xn,yn)(0y1y2yn) 是曲线1(x1,y1)、P2(x2,y2)、„、P

y23x(y0)上的n个点,点Ai(ai,0)(i1,2,3n)在x轴的正半轴上,且Ai1AiPi

是正三角形(A0是坐标原点). (1)写出a1、a2、a3;

(2)求出点An(an,0)(nN)的横坐标an关于n的表达式并证明.

推理与证明章节测试题答案

1.ababab(a,b0,mkn,m,n,kN) 3.,3 3. B. 4. A

n

5.f(2)

nnmkkm*

12

2n1

(nN*) 2

2

*

6. n2(n2)2

7.n(n1)(3n2)(2n1),nN 8.4 9.

n(n1)(4n1)

nN*

6

10.251,3 12.食指

12.在数列1,2,2,3,3,3,4,4,4,4,„„中,第25项为__7____.

n23n213.

2

14.4n8

15、B提示:平面面积法类比到空间体积法 16. 1. 提示:平面面积法类比到空间体积法 17..

1111

 h2a2b2c2

1n

18nN*提示:等差数列类比到等比数列,算术平均数bn(a1a2an)类比到几何平均数dnnN 19.

*

m(m1)

2

n2n220.

2

21.解:sinA

sinBsinC

,ABC

cosBcosC

sinAcosBsinAcosCsin(AC)sin(BC)

sinCcosAsinBcosA(sinCsinB)cosA0 sinCsinB0,cosA0A

所以三角形ABC是直角三角形 22.三个方程中都没有两个相异实根 证明:假设三个方程中都没有两个相异实根,

则Δ1=4b-4ac≤0,Δ2=4c-4ab≤0,Δ3=4a-4bc≤0. 相加有a-2ab+b+b-2bc+c+c-2ac+a≤0, (a-b)+(b-c)+(c-a)≤0.

2

2

2

2

2

2

2

2

2

2

2

2

2

由题意a、b、c互不相等,∴①式不能成立.

∴假设不成立,即三个方程中至少有一个方程有两个相异实根. 方法总结:反证法步骤—假设结论不成立→推出矛盾→假设不成立. 凡是“至少”、“唯一”或含有否定词的命题适宜用反证法.

23.解: 分析:由3b2asinB3sinB2sinAsinBsinA

2

A,233

由cosAcosCAC

AC

3

B

所以ABC为等边三角形

C:24.如图,Pn(xn,yn)(0y1y2yn) 是曲线1(x1,y1)、P2(x2,y2)、„、P

y23x(y0)上的n个点,点Ai(ai,0)(i1,2,3n)在x轴的正半轴上,且Ai1AiPi

是正三角形(A0是坐标原点). (1)写出a1、a2、a3;

(2)求出点An(an,0)(nN)的 横坐标an关于n的表达式并证明.

解:(Ⅰ)a12,a26,a312;„„„„„„.6分 (2)依题意,得xn

an1anaan12

,yn3n,由此及yn3xn得 22

(anan123)(anan1), 22

即(anan1)22(an1an).

由(Ⅰ)可猜想:ann(n1),(nN). 下面用数学归纳法予以证明: (1)当n1时,命题显然成立; (2)假定当nk时命题成立,即有ank(k1),则当nk1时,由归纳假设及 (ak1ak)22(akak1)

得[ak1k(k1)]22[k(k1)ak1],即 (ak1)22(k2k1)ak1[k(k1)][(k1)(k2)]0, 解之得

ak1(k1)(k2)(ak1k(k1)ak不合题意,舍去), 即当nk1时,命题成立.

由(1)、(2)知:命题成立.„„„„„„.10分

推理与证明

1.推理与证明的内容是高考的新增内容,主要以选择填空的形式出现。2.推理与证明与数列、几何、等有关内容综合在一起的综合试题多。

合情推理与演绎推理

1. 推理一般包括合情推理和演绎推理;2.合情推理包括和;

归纳推理:从个别事实中推演出,这样的推理通常称为归纳推理;归纳推理的思维过程是:、、.类比推理:根据两个(或两类)对象之间在某些方面的相似或相同,推演出它们在其它方面也或,这样的推理称为类比推理,类比推理的思维过程是:、、.

3.演绎推理:演绎推理是,按照严格的逻辑法则得到的推理过程;三段论常用格式为:①M是P,②,③S是P;其中①是,它提供了一个个一般性原理;②是,它指出了一个个特殊对象;③是,它根据一般原理,对特殊情况作出的判断.

4.合情推理是根据已有的事实和正确的结论(包括定义、公理、定理等)、实验和实践的结果,以及个人的经验和直觉等推测某些结果的推理过程,归纳和类比是合情推理常用的思维方法;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合情推理具有猜测和发现结论、探索和提供思路的作用,有得于创新意识的培养。演绎推理是根据已有的事实和正确的结论,按照严格的逻辑法则得到的新结论的推理过程.

2

例1. 已知:sin30sin90sin150

22

33222;sin5sin65sin12522

通过观察上述两等式的规律,请你写出一般性的命题: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3

( * )并给出( * )式的证明.2

变式训练1:设f0(x)cosx,f1(x)f0(x),f2(x)f1'(x),,fn1(x)fn'(x),n∈N,则f2008(x)

例2. 在平面上,我们如果用一条直线去截正方形的一个角,那么截下的一个直角三角形,

按图所标边长,由勾股定理有:cab.

222

设想正方形换成正方体,把截线换成如图的截面,这时从正方体上截下三条侧棱两两垂直的

三棱锥O—LMN,如果用s1,s2,s3表示三个侧面面积,s4表示截面面积,那么你类比得到的结论是.

变式训练2:在△ABC中,若∠C=90°,AC=b,BC=a,则△ABC的外接圆的半径r把上面的结论推广到空间,写出相类似的结论。

a2b2

,2

2

a12a2

例3.请你把不等式“若a1,a2是正实数,则有a1a2”推广到一般情形,并证

a2a1

明你的结论。

变式训练3:观察式子:1( )

2

122

31151117

,122,1222,„,则可归纳出式子为23423234

11

A、113

n1111

B、112n123n2n12n11112n

D、1222n2n123n

C、1

122

132



1n2

例4. 有一段演绎推理是这样的:“直线平行于平面,则平行于平面内所有直线;已知直线

b平面,直线a平面,直线b∥平面,则直线b∥直线a”的结论显然是错误

的,这是因为 ( )

A.大前提错误 B.小前提错误 C.推理形式错误 D.非以上错误

变式训练4:“AC,BD是菱形ABCD的对角线,AC,BD互相垂直且平分。”补充以上推理的大前提是。

直接证明与间接证明

1.直接证明:直接从原命题的条件逐步推得结论成立,这种证明方法叫直接证明;直接证明的两种基本方法——分析法和综合法⑴综合法 ——;⑵分析法 ——;

2. 间接证明:间接证明是不同于直接证明的又一类证明方法,反证法是一种常用的间接证明方法;反证法即从开始,经过正确的推理,说明假设错误,从而证明了原命题成立,这样

的证明方法叫做反证法(归谬法).

例1.若a,b,c均为实数,且ax22y,by22z,cz22x

2

3



6

求证:a,b,c中至少有一个大于0。

变式训练1:用反证法证明命题“a,bN,ab可以被5整除,那么a,b中至少有一个能被5整除。”那么假设的内容是

例2.△ABC的三个内角A、B、C成等差数列,求证:

113

。abbcabc

变式训练2:用分析法证明:若a>0,则a2

1a

2

2a

1

2。a

2

例3.已知数列an,an0,a10,an1an11an(nN).

2

记Sna1a2an.Tn

111

. 

1a1(1a1)(1a2)(1a1)(1a2)(1an)

求证:当nN时, (1)anan1; (2)Snn2; (3)Tn3。

推理与证明章节测试题

1.考察下列一组不等式: 252525,252525,

3

3

2

2

4433

255523522253,.将上述不等式在左右两端仍为两项和的情况下加以推广,

使以上的不等式成为推广不等式的特例,则推广的不等式可以是. 2.已知数列an满足a12,an1的值为.

1an*

(nN),则a3的值为, a1a2a3a2007

1an

2f(x)

(xN*),f(1)1,猜想f(x)的表达式为()

f(x)24212

A.f(x)x; B.f(x); C.f(x); D.f(x).

22x1x12x1

3. 已知f(x1)

4. 某纺织厂的一个车间有技术工人m名(mN),编号分别为1、2、3、„„、m,有

n台(nN)织布机,编号分别为1、2、3、„„、n,定义记号aij:若第i名工人操

作了第j号织布机,规定aij1,否则aij0,则等式a41a42a43a4n3的实际意义是()

A、第4名工人操作了3台织布机; B、第4名工人操作了n台织布机; C、第3名工人操作了4台织布机; D、第3名工人操作了n台织布机.

35111

(nN*),计算得f(2),f(4)2,f(8),

2223n

7

f(16)3,f(32),由此推测:当n2时,有

2

6. 观察下图中各正方形图案,每条边上有n(n2)个圆圈,每个图案中圆圈的总数是Sn,

5. 已知f(n)1

按此规律推出:当n2时,Sn与n的关系式

„„

n2S4n3S8n4S12

7.观察下式:1=1,2+3+4=3,3+4+5+6+7=5,4+5+6+7+8+9+10=7,„,则可得出一般结

论:.

8.函数f(x

)由下表定义:

2

2

2

2

若a05,an1f(an)

,n0,1,2,,则a2007.

9.在一次珠宝展览会上,某商家展出一套珠宝首饰,第一件首饰是1颗珠宝, 第二件首饰是由6颗珠宝构成如图1所示的正六边形, 第三件首饰是由15颗珠宝构成如图2所示的正六边形, 第四件首饰是由28颗珠宝构成如图3所示的正六边形, 第五件首饰是由45颗珠宝构成如图4所示的正六边形, 以后每件首饰都在前一件上,按照这种规律增加一定数量的珠宝,使它构成更大的正六边形,依此推断第6件首饰上应有_______颗珠宝;则前n件首饰所用珠宝总数为_颗.(结果用n表示)

图1

图2

图3

10.

那么2003应该在第行,第列。

11.如右上图,一个小朋友按如图所示的规则练习数数,1大拇指,2食指,3中指,4无名指,5小指,6

无名指,...,一直数到2008时,对应的指头是(填指头的名称). 12.在数列1,2,2,3,3,3,4,4,4,4,„„中,第25项为_____. 13.观察下列的图形中小正方形的个数,则第n个图中有个小正方形.

14.同样规格的黑、白两色正方形瓷砖铺设的若干图案,则按此规律第n个图案中需用黑色瓷砖___________块.(用含n的代数式表示)

15.如图所示,面积为S的平面凸四边形的第i条边的边长记为

aii1,2,3,4,此四边形内任一点P到第i条边的距离记为

4

a1a2a3a42S

k,则.ihi类比以上hii1,2,3,4,若

1234ki1

性质,体积为V的三棱锥的第i个面的面积记为Sii1,2,3,4, 此三棱锥内任一点Q到第i个面的距离记为Hii1,2,3,4,若

4

S1S2S3S4

K, 则1234

iH ( B )

i

i1

A.

4V3V2VV

B. C. D. 16.设O是ABC内一点,ABC三边上的KKKK

高分别为hA,hB,hC,O到三边的距离依次为la,lb,lc,则

lalblc

__ _______,类比hAhBhC

到空间,O是四面体ABCD内一点,四顶点到对面的距离分别为hA,hB,hC,hD,O到这四个面的距离依次为la,lb,lc,ld,则有_ __

17.在RtABC中,两直角边分别为a、b,设h为斜边上的高,则

111,由此类h2a2b2

比:三棱锥SABC中的三条侧棱SA、SB、SC两两垂直,且长度分别为a、b、c,设棱锥底面ABC上的高为h,则. 18、若数列an是等差数列,对于bn

1

(a1a2an),则数列bn也是等差数列。n

类比上述性质,若数列cn是各项都为正数的等比数列,对于dn0,则dn=时,数列dn也是等比数列。

19.已知△ABC三边a,b,c的长都是整数,且a≤b≤c,如果b=m(mN*),则这样的三角形共有个(用m表示).

20.如图的三角形数阵中,满足:(1)第1行的数为1;(2)第n(n≥2)行首尾两数均为n,其余的数都等于它肩上的两个数相加.则第n行(n≥2)中第2个数是________(用n表示).

123456

16

11

25

7

14

254

7

11

16

2

3

4

56

21.在△ABC中,sinA

sinBsinC

,判断△ABC的形状并证明.

cosBcosC

22.已知a、b、c是互不相等的非零实数.若用反证法证明三个方程ax+2bx+c=0,bx+2cx+a=0,

22

cx2+2ax+b=0至少有一个方程有两个相异实根.应假设

23.ABC中,已知3b2asinB,且cosAcosC,求证:ABC为等边三角形。

C:24.如图,Pn(xn,yn)(0y1y2yn) 是曲线1(x1,y1)、P2(x2,y2)、„、P

y23x(y0)上的n个点,点Ai(ai,0)(i1,2,3n)在x轴的正半轴上,且Ai1AiPi

是正三角形(A0是坐标原点). (1)写出a1、a2、a3;

(2)求出点An(an,0)(nN)的横坐标an关于n的表达式并证明.

推理与证明章节测试题答案

1.ababab(a,b0,mkn,m,n,kN) 3.,3 3. B. 4. A

n

5.f(2)

nnmkkm*

12

2n1

(nN*) 2

2

*

6. n2(n2)2

7.n(n1)(3n2)(2n1),nN 8.4 9.

n(n1)(4n1)

nN*

6

10.251,3 12.食指

12.在数列1,2,2,3,3,3,4,4,4,4,„„中,第25项为__7____.

n23n213.

2

14.4n8

15、B提示:平面面积法类比到空间体积法 16. 1. 提示:平面面积法类比到空间体积法 17..

1111

 h2a2b2c2

1n

18nN*提示:等差数列类比到等比数列,算术平均数bn(a1a2an)类比到几何平均数dnnN 19.

*

m(m1)

2

n2n220.

2

21.解:sinA

sinBsinC

,ABC

cosBcosC

sinAcosBsinAcosCsin(AC)sin(BC)

sinCcosAsinBcosA(sinCsinB)cosA0 sinCsinB0,cosA0A

所以三角形ABC是直角三角形 22.三个方程中都没有两个相异实根 证明:假设三个方程中都没有两个相异实根,

则Δ1=4b-4ac≤0,Δ2=4c-4ab≤0,Δ3=4a-4bc≤0. 相加有a-2ab+b+b-2bc+c+c-2ac+a≤0, (a-b)+(b-c)+(c-a)≤0.

2

2

2

2

2

2

2

2

2

2

2

2

2

由题意a、b、c互不相等,∴①式不能成立.

∴假设不成立,即三个方程中至少有一个方程有两个相异实根. 方法总结:反证法步骤—假设结论不成立→推出矛盾→假设不成立. 凡是“至少”、“唯一”或含有否定词的命题适宜用反证法.

23.解: 分析:由3b2asinB3sinB2sinAsinBsinA

2

A,233

由cosAcosCAC

AC

3

B

所以ABC为等边三角形

C:24.如图,Pn(xn,yn)(0y1y2yn) 是曲线1(x1,y1)、P2(x2,y2)、„、P

y23x(y0)上的n个点,点Ai(ai,0)(i1,2,3n)在x轴的正半轴上,且Ai1AiPi

是正三角形(A0是坐标原点). (1)写出a1、a2、a3;

(2)求出点An(an,0)(nN)的 横坐标an关于n的表达式并证明.

解:(Ⅰ)a12,a26,a312;„„„„„„.6分 (2)依题意,得xn

an1anaan12

,yn3n,由此及yn3xn得 22

(anan123)(anan1), 22

即(anan1)22(an1an).

由(Ⅰ)可猜想:ann(n1),(nN). 下面用数学归纳法予以证明: (1)当n1时,命题显然成立; (2)假定当nk时命题成立,即有ank(k1),则当nk1时,由归纳假设及 (ak1ak)22(akak1)

得[ak1k(k1)]22[k(k1)ak1],即 (ak1)22(k2k1)ak1[k(k1)][(k1)(k2)]0, 解之得

ak1(k1)(k2)(ak1k(k1)ak不合题意,舍去), 即当nk1时,命题成立.

由(1)、(2)知:命题成立.„„„„„„.10分


相关文章

  • 湘教版选修目录
  • 选修1-1 第一章 常用逻辑用语 1.1 命题的概念和例子 1.2 简单的逻辑联结词 章综合 第二章 圆锥曲线与方程. 2.1 椭圆 2.2 双曲线 2.3 抛物线 2.4 圆锥曲线的应用 章综合 第三章 导数及其应用 3.1 导数概念 3 ...查看


  • 数学教育概论 1
  • 1. 数学与心理学对数学教育研究有过根本性的影响. 2. 数学教育研究的四种方法:访谈法 观察法 实验法 调查法 3. 教案的构成部分:①课题名称:②教学目的:③教学重点,教学难点: ④教具准备:⑤教学过程. 4. 确定一堂课重难点的依据: ...查看


  • 天津高考数学考试大纲
  • 2011高考数学考试大纲 必修部分和选修部分以及选修4系列的4-1,4-4共19个模块: (1) 集合与常用逻辑用语(必修1及2-1) (2) 函数概念,指数函数,对数函数,幂函数(必修1) (3) 三角函数,三角恒等变换,解三角形(必修4 ...查看


  • 高中数学目录
  • 新课标高中数学 高一上:必修1.必修4 高一下:必修5,必修2 高二上:必修3,选修2-1 高二下:选修2-2,选修2-3,选修4-4,选修4-5 必修一 第一章 集合与函数概念 1.1 集合 1.2 函数及其表示 1.3 函数的基本性质 ...查看


  • 文科数学选修
  • 第一部分 简单逻辑用语 1.命题:用语言.符号或式子表达的,可以判断真假的陈述句. 真命题:判断为真的语句. 假命题:判断为假的语句. 2."若p ,则q "形式的命题中的p 称为命题的条件,q 称为命题的结论. 3.原 ...查看


  • 教师资格证考试目录
  • 高一上学期学必修1.3,下学期学必修2.4,高二上半学期(期中考试前)学必修5,再学选修,其中理科期中考试后期末考试前学选修2-1,文科是选修1-1,到年后第二学期理科在期中考试前学选修2-2,文科是1-2,期中考试后到期末考试理科学选修2 ...查看


  • 人教版高中数学新课标目录
  • 高中数学新课标目录 核心提示:高中数学新课标目录介绍,这与原教材有了很大的不同,分为必修五个模块,选修五个模块. 必修一: 第一章 集合与函数概念 1.1 集合 1.2 函数及其表示 1.3 函数的基本性质 实习作业 小结 复习参考题 第二 ...查看


  • 高一高二学科重难点
  • 高一数学: 上学期: 必修1 1. 几何与函数概念(函数及其表示.基本性质) 2. 基本初等函数(指数.对数.幂函数) 3. 函数的应用(与方程.函数模型及其应用) 必修2 1. 空间几何(结构.三维视图和直观图.表面积与体积) 2. 点. ...查看


  • 山东高考6大科目解读
  • 山东高考说明出炉:取消基本能力测试英语听力 20日,山东省招考院正式对外发布<2014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夏季高考)山东卷考试说明>.据了解,今年,山东高考将采用"3+X"的模式,取消了基本能力测 ...查看


热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