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连接物体运动的合成与分解问题讨论

关于连接物体运动的合成与分解问题讨论

吴明辉 赵中泽 杨国平

(云南省昆明市云南大学附属中学 650000)

电子邮箱:[email protected];电话:[1**********]

摘要:连接物体运动的合成与分解问题在中学里经常遇到,解决这类问题主要用“微元法”和“速度分解法”,两种方法的使用各有其特点,我们通过实例对其加以说明。同时,对使用“速度分解法”时学生容易犯的错误进行讨论。

关键词:连接物体、运动的合成与分解、“微元法”、“速度分解法”。

在连接物体运动的合成与分解问题中,我们经常遇到两个物体通过一根绳子跨过定滑轮连接在一起时,已知一个物体的速度,求解某一条件下另一物体的速度。对于这样的问题,我们通常使用“微元法”和“速度分解法”进行求解。如下面这一个我们十分常见的例子。 实例1、如图1所示,在水平面上放一个物体,一辆小车通过不可伸长的细绳跨过高处的定滑轮拉物体,使物体在水平面上运动。若车以大小不变的速度v 运动,当绳子与水平方向成θ角时,物体前进的瞬时速度是多少? 解析:方法一、“微元法”

物体以质点表示,在很短的时间∆t 内,物体由位置A 向前运动到B 点,绳与滑轮的接触点记为O 点,在OA 上取OB 的等长OC ,连接BC 。

设∆t 时间内物体的位移为∆s ',小车的位移为∆s 。

1

图2

则AC =∆s ,AB =∆s ',如图2所示。由于时间很短,绳子OA 旋转到OB 的角度也很小,而

AC ∆s

,而AC =∆s ,AB =∆s ',所以cos θ=,AB ∆s '

∆s '∆s , v =设物体的速度为v 物,又由于时间∆t 很短,平均速度等于瞬时速度,v 物=,所∆t ∆t

cos θ=OC =OB ,则可近似∠OCB =90,得:

以cos θ=

v v ∆t v

=,v 物=。

cos θv 物∆t v 物

方法二、“速度分解法”

物体在前进的过程中,它的合速度v 物水平向左,相对于O 点,其运动达到了两个效果,

即:沿绳子方向靠近O 点和绕O 点旋转,根据其效果,把合速度v 物分解到沿绳子方向的v 1和垂直于绳子方向的v 2,分别叫径向速度和切向速度,描述物体靠近O 点和绕O 点旋转的快慢。如图3所示。

可得:v 物=

v 1v

,而v 1=v ,即:v 物=。 cos θcos θ

图3

由以上的分析可知,在这类题目中,用“微元法”一般

2

会比较麻烦,用“速度分解法”则显得比较简单。但是,用“速度分解法”则必须注意分速度与其它已知的速度之间是否有直接的关系,如下一题的情况。

实例2、如图4所示,两定滑轮间距离为2d ,质量相等的小球A 和B 通过绕过定滑轮的绳子带动小球C 上升,在某一时刻连接C 球两绳夹角为2α时,A 、B 两球下落的速度为v ,不计滑轮摩擦和绳子的质量,绳子也不可伸长。求此时C 球上升的速度是多大? 解析:法一、“微元法”

如图5所示,C 球此时所在的位置记为C 点,设C 球的速度为v C ,其方向向上。经过很短的一段时间∆t ,到达其上方D 点,在OC 上取与OD 等长的一段OE ,连接DE ,设在该段时间内A 的位移为∆s ,C 的位移为∆s ',CD =∆s ',CE =∆s 。由于∆t 很短,则∠ODE =∠OED ,近似取900,那么DE 垂直于OC ,得:cos α=度等于瞬时速度。

有v =

图4

图5

CE ∆s

,即:cos α=,又由于时间∆t 很短,平均速

'CD ∆s

∆s ∆s 'v ∆t v v

, v C =,可得:cos α=。 =⇒v C =∆t ∆t v C ∆t v C cos α

方法二、“速度分解法”

此题在运用“速度分解法”时,学生特别容易出现如图6所示的分解方法。把v C 分解到两根绳子的方向,分别为v 1和v 2。根据对称性,得到v 1=v 2。在合速度v C 和分速度v 1、v 2所构成的矢量三角形中,根据正弦定理,有:

图6

v C v 1

=⇒v C =2v 1cos α。又由于v 1沿绳子的方向,所以v 1=v ,则:0

sin αsin(180-2α)

v C =2v cos α。而这一结果是错误的,那问题出在哪里呢?那是因为想当然的认为v 1等于

v 了。v 等于绳子缩短的速度,但v 1不等于绳子缩短的速度,因为v 2还会影响到绳子缩短的速度。

关于这一点,我们可做如下讨论以证明。

'把v 2分解到到绳子OC 方向和其垂直方向,分别为v 2

'',如图7所示。此时可看出,v 1和v 2'在绳子OC 方向,和v 2

''与该方方向垂直,绳子OC 方向的运动和垂直绳子OC 而v 2

方向的运动具有独立性,互不影响,绳子OC 方向的速度体',垂直绳子OC 现了绳子OC 的缩短快慢,其大小为v 1+v 2

图7

''反映了绳子OC 绕O 点旋转的快慢。绳子OC 的缩短等于A 的下降速度,即方向的速度v 2'。 v =v 1+v 2

学生出现这一错误,主要是如下原因:想当然的把力的分解应用到速度分解中,而对运动的特点及各方向运动的互相影响不加以考虑。

当然,把v C 沿OC 和O 'C 分解为v 1和v 2的这种分解方式是正确的,只是但所得到的分速度与已知的速度v 之间没有直接的关系,所以代入v 1=v 计算就出错了!

可以根据运动的效果对v C 进行分解,C 物体向上运动的同时使得绳子缩短,也就是在径向向O 运动,同时绕O 转动,那么把v C 分解到沿OC 方

向和垂直于OC 方向,得到v 1和v 2,如图8所示。同时,v 1和v 2也使得绳子CO '在缩短和旋转。此时在合速度和分速度所构成的矢量三角形中,可得v 1=v C cos α,由于v 1为径

向速度,与切向速度v 2无关,故v 1=v ,所以v =v C cos α,即v C =

图8

v

。 cos α

对于此题,我们还可以借用下面这一道十分常见的题的思想,这对学生的理解十分有帮助。

实例:如图9所示,套在竖直细杆上的环A 由跨过定滑轮的不可伸长的轻绳与重物B 相连。由于B 的质量比较大,故在释放B 后,A 将沿杆上升,当A 上升到与竖直杆成θ角的位置时,B 的速度为v ,此时A 环上升的速度v A 为多少?

解析:该题当然也可以用“微元法”求解,但如果用“速度分解法”求解此题,A 物体的分速度能够很好的反映其运动的实际效果。v A 沿杆竖直向上,这一运动达到两个效果:AO 绳的缩短快慢和AO 绳绕O 点的旋转快慢。这两个运动是互相独立的。把v A 沿绳的方向和垂直于绳的方向进行分解得到v 1和v 2,如图10所示。

在速度的矢量三角形中,v 1=v A cos θ,由于绳AO 的缩短和绳OB 的伸长速度是相同的,故v 1=v ,可得:v A =

A

图9

v

2

图10

v

。 cos θ

讨论完实例,对于例2,我们可以把C 物体想象为套在一光滑竖直杆上,同时去掉右边的B 物体,这时A 、C 的运动情况是相同的,再把v C 用例3的方法进行分解,可得如图11所示的情况。可以很容易得到v C =

v

。其实,在例2中,绳cos θ

OC 和绳O 'C 对球是分别互相束缚,一边使小球运动,另一边把小球的运动约束在竖直方向。

图11

在类似的连接体问题中,合速度的判断特别重要,对于初学这一内容的同学而言,容易犯错误,需要强调物体实际运动的速度为合速度。当学生对“微元法”十分熟悉时,在对分解有疑问的情况下,用“微元法”进行求解,一般不会出错。当然,运用“速度分解法”解决问题,可以使解答过程变得十分简洁,但在分解时,要注意根据运动的效果进行分解,使得分速度能够完全的描述物体的物理意义,或者分速度与已知的条件存在明显的直接关系,以利于计算。

参 考 文 献

张志峰,《巧用速度投影定理解决绳杆连接体速度问题》,CN61-1033/G4,《中学物理教学参考》,2008年第4期,P27

关于连接物体运动的合成与分解问题讨论

吴明辉 赵中泽 杨国平

(云南省昆明市云南大学附属中学 650000)

电子邮箱:[email protected];电话:[1**********]

摘要:连接物体运动的合成与分解问题在中学里经常遇到,解决这类问题主要用“微元法”和“速度分解法”,两种方法的使用各有其特点,我们通过实例对其加以说明。同时,对使用“速度分解法”时学生容易犯的错误进行讨论。

关键词:连接物体、运动的合成与分解、“微元法”、“速度分解法”。

在连接物体运动的合成与分解问题中,我们经常遇到两个物体通过一根绳子跨过定滑轮连接在一起时,已知一个物体的速度,求解某一条件下另一物体的速度。对于这样的问题,我们通常使用“微元法”和“速度分解法”进行求解。如下面这一个我们十分常见的例子。 实例1、如图1所示,在水平面上放一个物体,一辆小车通过不可伸长的细绳跨过高处的定滑轮拉物体,使物体在水平面上运动。若车以大小不变的速度v 运动,当绳子与水平方向成θ角时,物体前进的瞬时速度是多少? 解析:方法一、“微元法”

物体以质点表示,在很短的时间∆t 内,物体由位置A 向前运动到B 点,绳与滑轮的接触点记为O 点,在OA 上取OB 的等长OC ,连接BC 。

设∆t 时间内物体的位移为∆s ',小车的位移为∆s 。

1

图2

则AC =∆s ,AB =∆s ',如图2所示。由于时间很短,绳子OA 旋转到OB 的角度也很小,而

AC ∆s

,而AC =∆s ,AB =∆s ',所以cos θ=,AB ∆s '

∆s '∆s , v =设物体的速度为v 物,又由于时间∆t 很短,平均速度等于瞬时速度,v 物=,所∆t ∆t

cos θ=OC =OB ,则可近似∠OCB =90,得:

以cos θ=

v v ∆t v

=,v 物=。

cos θv 物∆t v 物

方法二、“速度分解法”

物体在前进的过程中,它的合速度v 物水平向左,相对于O 点,其运动达到了两个效果,

即:沿绳子方向靠近O 点和绕O 点旋转,根据其效果,把合速度v 物分解到沿绳子方向的v 1和垂直于绳子方向的v 2,分别叫径向速度和切向速度,描述物体靠近O 点和绕O 点旋转的快慢。如图3所示。

可得:v 物=

v 1v

,而v 1=v ,即:v 物=。 cos θcos θ

图3

由以上的分析可知,在这类题目中,用“微元法”一般

2

会比较麻烦,用“速度分解法”则显得比较简单。但是,用“速度分解法”则必须注意分速度与其它已知的速度之间是否有直接的关系,如下一题的情况。

实例2、如图4所示,两定滑轮间距离为2d ,质量相等的小球A 和B 通过绕过定滑轮的绳子带动小球C 上升,在某一时刻连接C 球两绳夹角为2α时,A 、B 两球下落的速度为v ,不计滑轮摩擦和绳子的质量,绳子也不可伸长。求此时C 球上升的速度是多大? 解析:法一、“微元法”

如图5所示,C 球此时所在的位置记为C 点,设C 球的速度为v C ,其方向向上。经过很短的一段时间∆t ,到达其上方D 点,在OC 上取与OD 等长的一段OE ,连接DE ,设在该段时间内A 的位移为∆s ,C 的位移为∆s ',CD =∆s ',CE =∆s 。由于∆t 很短,则∠ODE =∠OED ,近似取900,那么DE 垂直于OC ,得:cos α=度等于瞬时速度。

有v =

图4

图5

CE ∆s

,即:cos α=,又由于时间∆t 很短,平均速

'CD ∆s

∆s ∆s 'v ∆t v v

, v C =,可得:cos α=。 =⇒v C =∆t ∆t v C ∆t v C cos α

方法二、“速度分解法”

此题在运用“速度分解法”时,学生特别容易出现如图6所示的分解方法。把v C 分解到两根绳子的方向,分别为v 1和v 2。根据对称性,得到v 1=v 2。在合速度v C 和分速度v 1、v 2所构成的矢量三角形中,根据正弦定理,有:

图6

v C v 1

=⇒v C =2v 1cos α。又由于v 1沿绳子的方向,所以v 1=v ,则:0

sin αsin(180-2α)

v C =2v cos α。而这一结果是错误的,那问题出在哪里呢?那是因为想当然的认为v 1等于

v 了。v 等于绳子缩短的速度,但v 1不等于绳子缩短的速度,因为v 2还会影响到绳子缩短的速度。

关于这一点,我们可做如下讨论以证明。

'把v 2分解到到绳子OC 方向和其垂直方向,分别为v 2

'',如图7所示。此时可看出,v 1和v 2'在绳子OC 方向,和v 2

''与该方方向垂直,绳子OC 方向的运动和垂直绳子OC 而v 2

方向的运动具有独立性,互不影响,绳子OC 方向的速度体',垂直绳子OC 现了绳子OC 的缩短快慢,其大小为v 1+v 2

图7

''反映了绳子OC 绕O 点旋转的快慢。绳子OC 的缩短等于A 的下降速度,即方向的速度v 2'。 v =v 1+v 2

学生出现这一错误,主要是如下原因:想当然的把力的分解应用到速度分解中,而对运动的特点及各方向运动的互相影响不加以考虑。

当然,把v C 沿OC 和O 'C 分解为v 1和v 2的这种分解方式是正确的,只是但所得到的分速度与已知的速度v 之间没有直接的关系,所以代入v 1=v 计算就出错了!

可以根据运动的效果对v C 进行分解,C 物体向上运动的同时使得绳子缩短,也就是在径向向O 运动,同时绕O 转动,那么把v C 分解到沿OC 方

向和垂直于OC 方向,得到v 1和v 2,如图8所示。同时,v 1和v 2也使得绳子CO '在缩短和旋转。此时在合速度和分速度所构成的矢量三角形中,可得v 1=v C cos α,由于v 1为径

向速度,与切向速度v 2无关,故v 1=v ,所以v =v C cos α,即v C =

图8

v

。 cos α

对于此题,我们还可以借用下面这一道十分常见的题的思想,这对学生的理解十分有帮助。

实例:如图9所示,套在竖直细杆上的环A 由跨过定滑轮的不可伸长的轻绳与重物B 相连。由于B 的质量比较大,故在释放B 后,A 将沿杆上升,当A 上升到与竖直杆成θ角的位置时,B 的速度为v ,此时A 环上升的速度v A 为多少?

解析:该题当然也可以用“微元法”求解,但如果用“速度分解法”求解此题,A 物体的分速度能够很好的反映其运动的实际效果。v A 沿杆竖直向上,这一运动达到两个效果:AO 绳的缩短快慢和AO 绳绕O 点的旋转快慢。这两个运动是互相独立的。把v A 沿绳的方向和垂直于绳的方向进行分解得到v 1和v 2,如图10所示。

在速度的矢量三角形中,v 1=v A cos θ,由于绳AO 的缩短和绳OB 的伸长速度是相同的,故v 1=v ,可得:v A =

A

图9

v

2

图10

v

。 cos θ

讨论完实例,对于例2,我们可以把C 物体想象为套在一光滑竖直杆上,同时去掉右边的B 物体,这时A 、C 的运动情况是相同的,再把v C 用例3的方法进行分解,可得如图11所示的情况。可以很容易得到v C =

v

。其实,在例2中,绳cos θ

OC 和绳O 'C 对球是分别互相束缚,一边使小球运动,另一边把小球的运动约束在竖直方向。

图11

在类似的连接体问题中,合速度的判断特别重要,对于初学这一内容的同学而言,容易犯错误,需要强调物体实际运动的速度为合速度。当学生对“微元法”十分熟悉时,在对分解有疑问的情况下,用“微元法”进行求解,一般不会出错。当然,运用“速度分解法”解决问题,可以使解答过程变得十分简洁,但在分解时,要注意根据运动的效果进行分解,使得分速度能够完全的描述物体的物理意义,或者分速度与已知的条件存在明显的直接关系,以利于计算。

参 考 文 献

张志峰,《巧用速度投影定理解决绳杆连接体速度问题》,CN61-1033/G4,《中学物理教学参考》,2008年第4期,P27


相关文章

  • 分运动的性质教案
  • 分运动的性质教案 ●本节教材分析 本节的地位比较特殊,涉及到许多基本概念和基本规律.作为研究复杂运动的一种有效方法,我们常把复杂的运动看做是几个简单运动的合成.分运动的性质决定了合运动的性质与合运动的轨迹,通过运动的合成和分解,我们可把一个 ...查看


  • 1直线运动和2运动的合成分解
  • 第1讲:直线运动 [知识要点] 1. 加速度是描述运动变化快慢的物理量,即a=________ 区别:速度.速度的变化.加速度的 2. 平均速度和瞬时速度 3. 匀变速直线运动的规律: 几个常用的结论 4. 自由落体和竖直上抛运动: [典型 ...查看


  • 力的平衡专题教案
  • 态度决定一切,细节决定成败 力学中的平衡:运动状态未发生改变,即a0.表现:静 止或匀速直线运动 第一讲 物体的平衡问题的分析方法. 二.热点透析 (一)三个模型的正确理解: 1.轻绳 (1)不可伸长--沿绳索方向的速度大小相等.方向相反 ...查看


  • 曲线运动选择题
  • 必修二曲线运动教学策略 从时间上来说,本学期共20教学周,相对于上学期时间宽松些.从教学内容上来说,本学期要学习的曲线运动较直线运动在实际生活中更具有普遍性,机械能守恒定律是解决力学问题的重要途径,卫星的发射与运行是现代生活中的热点话题.从 ...查看


  • 新课标 人教版高一物理相互作用总结
  • 高一物理相互作用总结 一.夯实基础知识 (一). 力的概念:力是物体对物体的作用. 1. 力的基本特征(1)力的物质性:力不能脱离物体而独立存在.(2)力的相互性:力的作用是相互的.(3)力的矢量性:力是矢量,既有大小,又有方向.(4)力的 ...查看


  • [高中物理教学要求]的说明
  • 江苏省普通高中物理课程标准教学要求 说 明 为贯彻教育部制定的<普通高中物理课程标准>(以下简称<课标>).帮助广大高中物理教师把握教学的深广度,我们组织编写了<高中物理教学要求>(以下简称<要求& ...查看


  • [力学解题]平衡条件的应用(解题技巧)
  • 平衡条件的应用(解题技巧) 突破思路 本节教学中应注意的问题: (1)物体处于平衡状态,或者静止或者是匀速直线运动,反过来物体处于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物体就是处于平衡状态,平衡状态满足的条件是合外力为零.即无论哪个方向上的合力都是零. (2 ...查看


  • 江苏省普通高中物理课程标准教学要求
  • 江苏省普通高中物理课程标准教学要求说明 为贯彻教育部制定的<普通高中物理课程标准>(以下简称<课标>).帮助广大高中物理教师把握教学的深广度,我们组织编写了<高中物理教学要求>(以下简称<要求> ...查看


  • 专题一 .力与物体的平衡
  • 力与物体的平衡 [命题意图] 本题结合生活实际考查受力分析.共点力的平衡条件,涉及正交分解法的简单应用,意在考查考生对力学基本知识的掌握情况,以及运用物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专题定位] 本专题解决的是受力分析和共点力平衡问题.高考对 ...查看


热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