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获取的过程

高中信息技术教学案例 信息获取的一般过程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了解信息获取的一般过程;掌握对获取的信息进行加工、存储的方法;养成良好的习惯。

2、过程与方法:通过学生分组讨论、讲述亲历,共同体验信息获取的过程、经历、经验,教师在学生讨论的基础上作一定的总结。

3、情感态度与价值:用切合实际的亲历,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获取信息的相关内容,并教育学生信息是日常生活中不可缺少的部分,要做到“君子爱财,取之有到”。 二、 内容分析

本节内容是教育科学出版社出版的《信息技术基础》的第二章第一节内容,是整本书的基础理论知识部分,为以后更好的学习本册书奠定基础。本节内容的重点在于如何让学生灵活掌握信息获取的各个环节并熟练地应用于日常生活学习当中。计划授课课时为1学时。 三、 学生分析

授课对象为高一年级的学生,他们大多数在上初中的时候已经学过《信息技术基础》,并且很多同学家里也都有电脑,对于计算机的基本功能操作的水平还是可以的。并且本书的第一章已经介绍过了关于信息的相关知识,为本章节的学习也打下了一定的基础,加上同学们对本章节内容又十分感兴趣,基础知识掌握的也很扎实,所以教师在授课过程中可以按照计划进行。 四、教学重点:信息获取过程的分析和确定信息获取方案

五、教学难点:分析信息获取的一般过程。 六、教学方法:讲授法、讨论法 教学过程:

(一) 情景引入,引发思考------杨叔子打猪草的故事。

教师活动:讲述“扬叔子年轻在咸宁‘劳动锻炼’插队劳动时,有一天师傅要他去打猪菜,可他又不认识猪菜,那他又是如何识别猪菜从而出色、超额地完成了任务的呢?如果是需要你去完成这个任务,你又会怎么做?请两名同桌同学组合成探究小组,在2分钟内给出一个可能的答案”。

学生活动:以小组为单位进行了激烈的讨论,然后抽选三个小组进行课堂提问。答案分别为:(1)直接赶猪去吃猪菜通过现场观察。(2)从别人的口中得知。(3)从书本中认识猪菜。 教师活动:提问如果猪圈离猪菜地太远你会怎么调整?继续提问。

学生活动:回答无法采用第一种方式,但可采用第2、3种方式。

教师提问:那还是扬叔子院士年轻时候的故事,那现在21世纪各方面都这么发达的情况同学们又会怎么做?留给同学们作课后思考。 (二) 举出两个人类主动获取信息例子,让学生总结出信息获取的一般规律,推导出信息获取的一般过程。

教师活动:讲述刘蕾获取天气预报信息的过程并相继投影显示“获取明天郊区的天气情况”,“报纸、电话、电视、网络”,“拨打121查询”,“天气晴好”。

给出结论:刘蕾经过对一系列可能获取第二天天气预报的信息来源,根据其切实可行性进行了判断及选择,最终选择了拨打121信息台的方式,从而用电话查找到了她所需要的信息。 学生活动:聆听、思考。

教师活动:请同学们回忆在2005年上半年经历的一件人生大事。教师引入中考报考,让学生回忆获取招生信息的过程。提问一学生,让其回答其所尝试的信息来源,最终所选择的信息源

及其所用的获取信息的方法。并板书“获取中考报考学校招生信息”的流程图。

教师活动:总结、归纳上面两个人类主动获取信息的案例,推导出信息获取的一般过程。 (三) 剖析信息获取的各个环节 1、 定位信息需求

教师活动:结合例1、例2讲述定位信息需求即是需要什么信息,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时间范围 地域范围 内容范围

即“获取什么时间什么地方的什么样的信息” 2、 选择信息来源

教师指导学生参考课本15页的表2-1,了解信息来源的几种分类。并结合上面两例提问两学生考虑了哪些信息来源?

* 口头型信息源(个人型信息源):直接找相关部门相关人员

* 电子型信息源:电视、网站 * 文献型信息源:报纸、杂志、书籍 * 实物型信息源(现场信息源):杨叔子经过现场观察猪吃猪菜从而„

总结:不同的信息来源还需相互结合、相互补充、共同发展,如(举生活中两例)。既然信息来源是如此丰富且各具优点,那么如何选择合适的来源就显得非常重要了。首先可根据我们的需求并结合我们的实际情况去掉一些不合适的信息来源,再从最方便、性价比最好的信息来源开始尝试,如未达到目的,则需再做选择。 3、 确定信息获取方法

由于信息来源的多样性,同样也决定了信息获取方法的多样性。 现场观察法 问卷调查法 访谈法

检索法(卡片式、计算机) 阅读法 视听法 4、 评价信息

即是以先前所确定的信息需求为依据,对获取的信息进行评价。这是有效获取信息的一个非常重要的步骤,它直接涉及到信息获取的效益。其实在获取信息的过程就一直在评价及挑选,即评价贯穿整个信息获取在过程。如不符合我们的需要就需作重新调整。

(四) 拓展训练-------课堂作业“从商业情报案例中学习信息的获取”

教师活动:20世纪60年代,中国大庆油田还处于保密时期,但是日本人却最先判断、分析出大庆油田的情况,以至在后来与中国谈判购买设备时占了先机。出示:

*1964年4月20日,《人民日报》发表了社论《大庆油田大庆人》。

*同总理接见王进喜时王身穿大皮袄的画报。 *《人民日报》一则新闻报道:“王进喜到马家窑,说了一声‘好大的油田呀!我们要把中国石油落后的帽子甩到太平洋去!’”。 * 1966年7月的《中国画报》刊登的表彰大庆油田炼油厂的照片。

*《人民日报》上一幅含钻台手柄的照片。 显示图片:

*王进喜用身体搅拌水泥的图片。 *王头戴大皮帽身穿大皮袄图片。 *王手拿钻台手柄的照片。

日本人由上面的报道获取了如下信息: 1、通过画报封面上铁人王进喜身穿大皮袄的样式,以及下着鹅毛大雪的照片,推断出大庆可能位于东三省的结论;

2、通过《人民日报》一条新闻报道中“王进喜到马家窑,说了一声‘好大的油田呀!我们要把中国石油落后的帽子甩到太平洋去!’”,推断出马家窑就是大庆的中心;

3、从报刊报道的大庆的设备全是肩扛人抬,又得到一个推断:马家窑离火车站不远,远了就抬不动了;

通过王进喜参加中央委员会的报道,推论大庆已经大量出油;

根据《人民日报》一幅照片上钻台手柄的架式,计算出了油井的直径;

根据中国国务院的工作报告推算,把全国石油产量减去原来的石油产量,剩下的就是大庆的产量。

教师活动:提问:

1、定位信息需求(需获取怎样的信息?):大庆油田及其产油量和规模

2、选择信息来源(通过哪些信息途径来获取?):报纸、期刊------文献型信息源 3、确定信息获取方法、获取信息(最终用何种方法获取了信息?):观察法

4、评价信息(如何评价日本人获取大庆油田信息的这一过程?):高效率

学生活动:独立思考2分钟之后,同学回答师问。

教师活动:总结、归纳在上述案例。日本人的信息来源,不过是几幅照片,几条新闻报道。但是他们却通过多维度观察、推理分析而获得了非常重要的情报信息一系列内容的推理分析,却得到了极其重要的商业情报。 (五) 总结归纳,布置课后作业 现代社会,提出了一个全新的关于人才的概念:新型人才。而评价新型人才的一个重要标准就是信息获取能力。通过这节课的学习,同学们要树立成为新型人才的观念。我想起了清朝诗人龚自珍的诗“我劝天公重抖擞,不拘一格降人材”,我要给它修改一下“我看天公已抖擞,不拘一格降人材”。

布置课本第17页实践题为作业。提示:学生可根据自己的爱好,自行立一个信息需求。 (六) 教学反思

对于本节课的讲授,我采取的方式是以故事导入,然后在讲课过程中采取任务式驱动,在具体事例的讲解和相关故事的讲述中完成对本章节内容的学习。在完成教学任务的过程中注意培养学生良好的信息获取的意识。让同学们感觉到身边的所有事物都是有用的,只是我们没有发现它

而已,就像“生活中处处有美,只是缺少发现美的眼睛罢了”。 由于讲课过程中贯穿了一定量的故事,所以同学们都很活跃,课堂气氛也很好,但是有的时候对课堂的控制不是很好,有时候会有一点失控。例如,同学们讨论某作家获取德国军事情报的时候,意见很多,大家在很长一段时间内才能平静下来。有的说那个作家是哪国人啊?想知道军情,派个无人驾驶的飞机不也行吗?有的同学对史事政治也很了解,说“前一段时间美国发表过一个白皮书,其中报道的就是中国的军备情况,到底准不准确啊?难道美国那么一个作家?”„„ 同事们说“你这节课的教学目标很明确,教学方法也很新颖,教学任务完成得也很顺利。”同学们也能够总结出相关思想。并有部分同学能够总结出“作家获取信息的手段高明,途径出人意料”的结论,能做出诸如此类的评价,说明我讲的课能够吸引他们,他们在听课的过程中也能够认真思考。但是由于在讲课过程中贯穿一定的事例和故事,课堂气氛的确可以很活跃,但是教师一定要注意“度”的把握,不要一不留神扯出去太远而收不回来,另外还要注意对学生情绪的把握。在今后的教学中应努力做到:给学生最大的自由发挥空间,让学生大胆地思考,大胆地发言,鼓励创新。

高中信息技术教学案例 信息获取的一般过程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了解信息获取的一般过程;掌握对获取的信息进行加工、存储的方法;养成良好的习惯。

2、过程与方法:通过学生分组讨论、讲述亲历,共同体验信息获取的过程、经历、经验,教师在学生讨论的基础上作一定的总结。

3、情感态度与价值:用切合实际的亲历,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获取信息的相关内容,并教育学生信息是日常生活中不可缺少的部分,要做到“君子爱财,取之有到”。 二、 内容分析

本节内容是教育科学出版社出版的《信息技术基础》的第二章第一节内容,是整本书的基础理论知识部分,为以后更好的学习本册书奠定基础。本节内容的重点在于如何让学生灵活掌握信息获取的各个环节并熟练地应用于日常生活学习当中。计划授课课时为1学时。 三、 学生分析

授课对象为高一年级的学生,他们大多数在上初中的时候已经学过《信息技术基础》,并且很多同学家里也都有电脑,对于计算机的基本功能操作的水平还是可以的。并且本书的第一章已经介绍过了关于信息的相关知识,为本章节的学习也打下了一定的基础,加上同学们对本章节内容又十分感兴趣,基础知识掌握的也很扎实,所以教师在授课过程中可以按照计划进行。 四、教学重点:信息获取过程的分析和确定信息获取方案

五、教学难点:分析信息获取的一般过程。 六、教学方法:讲授法、讨论法 教学过程:

(一) 情景引入,引发思考------杨叔子打猪草的故事。

教师活动:讲述“扬叔子年轻在咸宁‘劳动锻炼’插队劳动时,有一天师傅要他去打猪菜,可他又不认识猪菜,那他又是如何识别猪菜从而出色、超额地完成了任务的呢?如果是需要你去完成这个任务,你又会怎么做?请两名同桌同学组合成探究小组,在2分钟内给出一个可能的答案”。

学生活动:以小组为单位进行了激烈的讨论,然后抽选三个小组进行课堂提问。答案分别为:(1)直接赶猪去吃猪菜通过现场观察。(2)从别人的口中得知。(3)从书本中认识猪菜。 教师活动:提问如果猪圈离猪菜地太远你会怎么调整?继续提问。

学生活动:回答无法采用第一种方式,但可采用第2、3种方式。

教师提问:那还是扬叔子院士年轻时候的故事,那现在21世纪各方面都这么发达的情况同学们又会怎么做?留给同学们作课后思考。 (二) 举出两个人类主动获取信息例子,让学生总结出信息获取的一般规律,推导出信息获取的一般过程。

教师活动:讲述刘蕾获取天气预报信息的过程并相继投影显示“获取明天郊区的天气情况”,“报纸、电话、电视、网络”,“拨打121查询”,“天气晴好”。

给出结论:刘蕾经过对一系列可能获取第二天天气预报的信息来源,根据其切实可行性进行了判断及选择,最终选择了拨打121信息台的方式,从而用电话查找到了她所需要的信息。 学生活动:聆听、思考。

教师活动:请同学们回忆在2005年上半年经历的一件人生大事。教师引入中考报考,让学生回忆获取招生信息的过程。提问一学生,让其回答其所尝试的信息来源,最终所选择的信息源

及其所用的获取信息的方法。并板书“获取中考报考学校招生信息”的流程图。

教师活动:总结、归纳上面两个人类主动获取信息的案例,推导出信息获取的一般过程。 (三) 剖析信息获取的各个环节 1、 定位信息需求

教师活动:结合例1、例2讲述定位信息需求即是需要什么信息,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时间范围 地域范围 内容范围

即“获取什么时间什么地方的什么样的信息” 2、 选择信息来源

教师指导学生参考课本15页的表2-1,了解信息来源的几种分类。并结合上面两例提问两学生考虑了哪些信息来源?

* 口头型信息源(个人型信息源):直接找相关部门相关人员

* 电子型信息源:电视、网站 * 文献型信息源:报纸、杂志、书籍 * 实物型信息源(现场信息源):杨叔子经过现场观察猪吃猪菜从而„

总结:不同的信息来源还需相互结合、相互补充、共同发展,如(举生活中两例)。既然信息来源是如此丰富且各具优点,那么如何选择合适的来源就显得非常重要了。首先可根据我们的需求并结合我们的实际情况去掉一些不合适的信息来源,再从最方便、性价比最好的信息来源开始尝试,如未达到目的,则需再做选择。 3、 确定信息获取方法

由于信息来源的多样性,同样也决定了信息获取方法的多样性。 现场观察法 问卷调查法 访谈法

检索法(卡片式、计算机) 阅读法 视听法 4、 评价信息

即是以先前所确定的信息需求为依据,对获取的信息进行评价。这是有效获取信息的一个非常重要的步骤,它直接涉及到信息获取的效益。其实在获取信息的过程就一直在评价及挑选,即评价贯穿整个信息获取在过程。如不符合我们的需要就需作重新调整。

(四) 拓展训练-------课堂作业“从商业情报案例中学习信息的获取”

教师活动:20世纪60年代,中国大庆油田还处于保密时期,但是日本人却最先判断、分析出大庆油田的情况,以至在后来与中国谈判购买设备时占了先机。出示:

*1964年4月20日,《人民日报》发表了社论《大庆油田大庆人》。

*同总理接见王进喜时王身穿大皮袄的画报。 *《人民日报》一则新闻报道:“王进喜到马家窑,说了一声‘好大的油田呀!我们要把中国石油落后的帽子甩到太平洋去!’”。 * 1966年7月的《中国画报》刊登的表彰大庆油田炼油厂的照片。

*《人民日报》上一幅含钻台手柄的照片。 显示图片:

*王进喜用身体搅拌水泥的图片。 *王头戴大皮帽身穿大皮袄图片。 *王手拿钻台手柄的照片。

日本人由上面的报道获取了如下信息: 1、通过画报封面上铁人王进喜身穿大皮袄的样式,以及下着鹅毛大雪的照片,推断出大庆可能位于东三省的结论;

2、通过《人民日报》一条新闻报道中“王进喜到马家窑,说了一声‘好大的油田呀!我们要把中国石油落后的帽子甩到太平洋去!’”,推断出马家窑就是大庆的中心;

3、从报刊报道的大庆的设备全是肩扛人抬,又得到一个推断:马家窑离火车站不远,远了就抬不动了;

通过王进喜参加中央委员会的报道,推论大庆已经大量出油;

根据《人民日报》一幅照片上钻台手柄的架式,计算出了油井的直径;

根据中国国务院的工作报告推算,把全国石油产量减去原来的石油产量,剩下的就是大庆的产量。

教师活动:提问:

1、定位信息需求(需获取怎样的信息?):大庆油田及其产油量和规模

2、选择信息来源(通过哪些信息途径来获取?):报纸、期刊------文献型信息源 3、确定信息获取方法、获取信息(最终用何种方法获取了信息?):观察法

4、评价信息(如何评价日本人获取大庆油田信息的这一过程?):高效率

学生活动:独立思考2分钟之后,同学回答师问。

教师活动:总结、归纳在上述案例。日本人的信息来源,不过是几幅照片,几条新闻报道。但是他们却通过多维度观察、推理分析而获得了非常重要的情报信息一系列内容的推理分析,却得到了极其重要的商业情报。 (五) 总结归纳,布置课后作业 现代社会,提出了一个全新的关于人才的概念:新型人才。而评价新型人才的一个重要标准就是信息获取能力。通过这节课的学习,同学们要树立成为新型人才的观念。我想起了清朝诗人龚自珍的诗“我劝天公重抖擞,不拘一格降人材”,我要给它修改一下“我看天公已抖擞,不拘一格降人材”。

布置课本第17页实践题为作业。提示:学生可根据自己的爱好,自行立一个信息需求。 (六) 教学反思

对于本节课的讲授,我采取的方式是以故事导入,然后在讲课过程中采取任务式驱动,在具体事例的讲解和相关故事的讲述中完成对本章节内容的学习。在完成教学任务的过程中注意培养学生良好的信息获取的意识。让同学们感觉到身边的所有事物都是有用的,只是我们没有发现它

而已,就像“生活中处处有美,只是缺少发现美的眼睛罢了”。 由于讲课过程中贯穿了一定量的故事,所以同学们都很活跃,课堂气氛也很好,但是有的时候对课堂的控制不是很好,有时候会有一点失控。例如,同学们讨论某作家获取德国军事情报的时候,意见很多,大家在很长一段时间内才能平静下来。有的说那个作家是哪国人啊?想知道军情,派个无人驾驶的飞机不也行吗?有的同学对史事政治也很了解,说“前一段时间美国发表过一个白皮书,其中报道的就是中国的军备情况,到底准不准确啊?难道美国那么一个作家?”„„ 同事们说“你这节课的教学目标很明确,教学方法也很新颖,教学任务完成得也很顺利。”同学们也能够总结出相关思想。并有部分同学能够总结出“作家获取信息的手段高明,途径出人意料”的结论,能做出诸如此类的评价,说明我讲的课能够吸引他们,他们在听课的过程中也能够认真思考。但是由于在讲课过程中贯穿一定的事例和故事,课堂气氛的确可以很活跃,但是教师一定要注意“度”的把握,不要一不留神扯出去太远而收不回来,另外还要注意对学生情绪的把握。在今后的教学中应努力做到:给学生最大的自由发挥空间,让学生大胆地思考,大胆地发言,鼓励创新。


相关文章

  • 信息获取的一般过程 1
  • <信息获取的一般过程>教学设计 [课标要求] 课标中"信息技术基础"必修课的要求是:"以信息处理与交流为主线,围绕学生的学习与生活需求,强调信息技术与社会实践的相互作用.""学生 ...查看


  • 信息获取的一般过程
  • 第二章 信息获取 第一节 信息获取的一般过程 [教学目标] 1.知识.技能目标:列举贴近学生生活的事例,让学生体验信息获取的共同特征.一般规律,使学生能够总结.推导出信息获取的一般过程.再进一步剖析信息获取的各个环节,使学生掌握信息来源的多 ...查看


  • 信息获取方法教案
  • <信息获取的方法>教学设计 第二章 2.1 获取信息的方法 [教学目的] 1.知识.技能目标 1)知道信息来源的多样性 2)熟悉获取信息的多种途径 3)初步了解利用搜索引擎在网上获取信息的方法 2.过程与方法 能运用网上获取信息 ...查看


  • 信息的获取过程
  • 2.1 信息获取的一般过程 一. 教学目标 了解信息获取的一般过程:掌握对获取的信息进行加工.存储的方法:养成良好的习惯. 通过学生分组讨论.讲述亲历,共同体验信息获取的过程.经历.经验,教师在学生讨论的基础上作一定的总结. 二. 内容分析 ...查看


  • 第一单元走进信息世界教案
  • 第一单元 走进信息世界 信息与信息技术 教学目的: 1.知识与技能 (1)通过列举身边的各种信息,体会信息的含义:通过实验总结信息的基本特征. (2)了解信息技术的发展史,领会信息技术的发展趋势. 2.过程与方法 (1)通过三个探究实验,理 ...查看


  • 信息的渠道
  • 一.课题名称:获取信息的渠道 二.教学目标 1. 知识技能目标: ( 1 )理解信息获取的途径和方法,能够根据不同的问题,不同的对象选择最佳的渠道和方 式.从而培养学生的分析.比较.规划和归纳能力. ( 2 )了解信息数字化的常用方法,体验 ...查看


  • 政务数据资源交换平台系统
  • 政务数据资源交换平台系统 目 录 第一章 1 2 3 总则 . ........................................................................................ ...查看


  • 2.2获取网络信息的策略与技巧
  • 第二章 信息的获取 第二节 获取网络信息的策略与技巧 一.基本说明 (二)教学内容 1.教学内容所属模块:信息技术 信息技术基础(必修) 2.年级:高一年级 3.所用教材出版单位:广东教育出版社 4.所属的章节:第二章 信息的获取 第二节 ...查看


  • 课题:获取信息的渠道
  • 课题:获取信息的渠道 教材分析: 本节是高一<信息技术基础>的第二单元--有效获取信息第一节内容.内容包括信息获取的渠道和信息的数字化表示.要求学生在了解信息获取的渠道基础上,学习根据问题确定任务需求和信息来源,并获得信息.学习 ...查看


热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