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焦阳
母婴世界 2009年03期
棉花糖,软软的,可任意捏任意搓,不懂反抗。那么,“棉花糖宝宝”又是怎样的呢?他们自懂事起,就被细心的父母灌以良好的素质教育:和小朋友和谐相处;不抢别人的玩具;听爸爸妈妈的话……如此教育的副作用是,面对“小霸王”他们不懂反抗,性格软弱,依赖性重。对于这些宝宝,妈妈们该怎么办?
“小棉花糖”的遭遇
六一到了,两岁半的林林在妈妈的陪伴下,在玩具城堡里玩得不亦乐乎。这时,有个胖嘟嘟的小家伙相中了林林手里色彩鲜艳的积木块,霸道地伸手过去:“给我,我要玩!”林林愣了一下,虽然不情愿,还是乖乖地递给他。
几分钟后,林林手里又有了个会说话的奥特曼,看得出林林很喜欢。那个胖嘟嘟的小家伙也看上了,蛮横地再次过来抢,林林这次明显有了些“护”玩具的意识,不给,小胖子劈手过来抢,一边抢一边把林林推倒在地。工作人员见状,拿了个玩具过来哄林林:“你真是个乖宝宝,我们玩别的。不哭不哭。”林林看到新玩具又听到了赞扬,倒也不再闹了。
众家长都啧啧赞叹:“多么乖巧的孩子,让人省心。”这话飞进林林妈的耳朵里,却别有一番滋味:自己为了教育出一个满分宝宝买了不少幼教书,深知独生子女的霸道和任性是教育的重要问题之一,因此时常教育自己的孩子要做个乖宝宝,懂礼貌……不料,却把孩子培养成了一个软弱、不懂得保护自己的“棉花糖”宝宝。林林妈心里真着急啊!
“棉花糖宝宝”的特征
A 不会说“不”的乖宝宝
宝宝和小伙伴玩耍其实就是一个学习和模仿的过程。有的孩子个性鲜明、表达欲望强烈,会以比较直接的、甚至算得上比较霸道的方式与他人进行交流,如果家长没有及时修正宝宝的这一苗头,会导致恣意发展;而有的孩子性格比较内向,不太善于主动表达自己的意愿,也习惯了家长大包大揽的“代理”行为,在最初的几次“社交”中,幼小心灵的是非观念是模糊的。这类宝宝一时的忍让表现博得了父母和其他人一致的表扬,这在潜意识里暗示了宝宝:你这样忍让是个乖宝宝的表现,是有礼貌有涵养的表现,是正确的。久而久之,宝宝面对小伙伴的过分甚至无礼要求时,就不会说“不”了。
B 妈妈的小尾巴
当“棉花糖宝宝”不能从与小伙伴们的交往游戏中获得真正的快乐和浓厚的吸引力时,他们会把关注力和安全感完全投放在身边最亲近的人身上。宝宝不知不觉间就当上了妈妈的小尾巴,看到妈妈的身影或听到妈妈的声音就可以安心玩上大半天,这种依赖,更多是心理上的一种安全感强迫症。而必须重视的是,宝宝越是依赖妈妈,他就越无法抽离身心投入到与小伙伴们的交往当中去,他越是在与小伙伴的交往当中找不到真正的快乐与趣味,他就会更加依赖妈妈,这成了个恶性循环。
C 令人头疼的双重性格
“棉花糖宝宝”会博得所有大人的大力夸奖,懂事,乖巧,好孩子,这些宝宝们耳熟能详的字眼仿佛一道指令,让他条件反射般地约束自己的行为,隐藏自己的真实意愿。这是“棉花糖宝宝”绵软温驯的性格一面。可是,回到家,面对自己最亲近的父母家人,“棉花糖宝宝”暂时松懈了那种“备战”心理,如果一些平时得到满足或默许的要求在此时被制止的话,比如,平常可以看的动画片,今天被要求吃完饭再看;宝宝最喜欢这个玩具现在竟然找不到了等,这时的宝宝就会不依不饶地哭闹起来。其实,这是孩子在外时压抑真实性格和内心真实想法的一种心理宣泄。
告别“棉花糖”
1.大胆开口增强自信
父母遇到宝宝不会保护自己暂时吃了些“亏”的时候,不要急躁,更不能强迫孩子说一些为难的话;其次,鼓励宝宝主动邀请一些性格跟宝宝比较接近的同龄小朋友一起参与集体游戏,在熟悉的环境中和比较友好的小朋友面前,宝宝会渐渐培养出自信心。
2.父母的鼓励很重要
父母要注意保护宝宝的自尊心,千万不要在众人面前指责宝宝。当众揭孩子的短,只会损伤孩子的自尊,无形当中的不良刺激可强化孩子的弱点。与其说这些有弊无益的话,不如蹲下来,给孩子一个温暖的怀抱和亲吻,“妈妈相信你是个勇敢的孩子”,“妈妈知道你能处理好这件事的”,“你可以告诉他你的真实想法,这样会有用的。”肯定和鼓励是孩子永远都需要的。
3.让宝宝跟小伙伴“打”成一片
爱模仿是宝宝们的一大特点,父母应鼓励宝宝和胆大勇敢的小伙伴在一起,尝试做一些平时不敢做但是并不危险的事,耳濡目染,慢慢地宝宝也能得到锻炼。即便宝宝一时做了什么过分或出格的举动,一定要谨记,这不是孩子的本意,偶有偏差在所难免。父母的大度能缓解宝宝的紧张情绪,带给他积极的心理。
到了每天入睡前的讲故事时光,可有选择性地给宝宝读一些运用智慧赢得朋友和塑造勇敢性格的童话故事,也能起到不小的作用哦。
4.多给宝宝自己处理事情的机会
父母应该理性地放开手,让宝宝处理力所能及的事情,比如自己收拾玩具,洗小袜子,给妈妈捶背,接电话等。哪怕宝宝有时候做的不是那么好,也要尽量让他自己去做。为孩子藏起一半的爱,这才是睿智妈妈的成功之处。
5.提出建议胜于帮宝宝做决定
宝宝跟小伙伴的交往游戏,就是他迈出自立的第一步,父母一定要学会让宝宝为自己的言行举止“买单”,千万不要以成年人的心态过多干预,或者直接替宝宝下结论定结果。父母可以拿宝宝熟悉的动画片、幼儿画报里的故事举例,也可以拿宝宝熟悉的小朋友举例,多给宝宝提建议,多给宝宝一些可以参考的实例,让宝宝自己去辨别做判断,勇敢地对小霸王说“不”,学会保护自己!
作者:焦阳
母婴世界 2009年03期
棉花糖,软软的,可任意捏任意搓,不懂反抗。那么,“棉花糖宝宝”又是怎样的呢?他们自懂事起,就被细心的父母灌以良好的素质教育:和小朋友和谐相处;不抢别人的玩具;听爸爸妈妈的话……如此教育的副作用是,面对“小霸王”他们不懂反抗,性格软弱,依赖性重。对于这些宝宝,妈妈们该怎么办?
“小棉花糖”的遭遇
六一到了,两岁半的林林在妈妈的陪伴下,在玩具城堡里玩得不亦乐乎。这时,有个胖嘟嘟的小家伙相中了林林手里色彩鲜艳的积木块,霸道地伸手过去:“给我,我要玩!”林林愣了一下,虽然不情愿,还是乖乖地递给他。
几分钟后,林林手里又有了个会说话的奥特曼,看得出林林很喜欢。那个胖嘟嘟的小家伙也看上了,蛮横地再次过来抢,林林这次明显有了些“护”玩具的意识,不给,小胖子劈手过来抢,一边抢一边把林林推倒在地。工作人员见状,拿了个玩具过来哄林林:“你真是个乖宝宝,我们玩别的。不哭不哭。”林林看到新玩具又听到了赞扬,倒也不再闹了。
众家长都啧啧赞叹:“多么乖巧的孩子,让人省心。”这话飞进林林妈的耳朵里,却别有一番滋味:自己为了教育出一个满分宝宝买了不少幼教书,深知独生子女的霸道和任性是教育的重要问题之一,因此时常教育自己的孩子要做个乖宝宝,懂礼貌……不料,却把孩子培养成了一个软弱、不懂得保护自己的“棉花糖”宝宝。林林妈心里真着急啊!
“棉花糖宝宝”的特征
A 不会说“不”的乖宝宝
宝宝和小伙伴玩耍其实就是一个学习和模仿的过程。有的孩子个性鲜明、表达欲望强烈,会以比较直接的、甚至算得上比较霸道的方式与他人进行交流,如果家长没有及时修正宝宝的这一苗头,会导致恣意发展;而有的孩子性格比较内向,不太善于主动表达自己的意愿,也习惯了家长大包大揽的“代理”行为,在最初的几次“社交”中,幼小心灵的是非观念是模糊的。这类宝宝一时的忍让表现博得了父母和其他人一致的表扬,这在潜意识里暗示了宝宝:你这样忍让是个乖宝宝的表现,是有礼貌有涵养的表现,是正确的。久而久之,宝宝面对小伙伴的过分甚至无礼要求时,就不会说“不”了。
B 妈妈的小尾巴
当“棉花糖宝宝”不能从与小伙伴们的交往游戏中获得真正的快乐和浓厚的吸引力时,他们会把关注力和安全感完全投放在身边最亲近的人身上。宝宝不知不觉间就当上了妈妈的小尾巴,看到妈妈的身影或听到妈妈的声音就可以安心玩上大半天,这种依赖,更多是心理上的一种安全感强迫症。而必须重视的是,宝宝越是依赖妈妈,他就越无法抽离身心投入到与小伙伴们的交往当中去,他越是在与小伙伴的交往当中找不到真正的快乐与趣味,他就会更加依赖妈妈,这成了个恶性循环。
C 令人头疼的双重性格
“棉花糖宝宝”会博得所有大人的大力夸奖,懂事,乖巧,好孩子,这些宝宝们耳熟能详的字眼仿佛一道指令,让他条件反射般地约束自己的行为,隐藏自己的真实意愿。这是“棉花糖宝宝”绵软温驯的性格一面。可是,回到家,面对自己最亲近的父母家人,“棉花糖宝宝”暂时松懈了那种“备战”心理,如果一些平时得到满足或默许的要求在此时被制止的话,比如,平常可以看的动画片,今天被要求吃完饭再看;宝宝最喜欢这个玩具现在竟然找不到了等,这时的宝宝就会不依不饶地哭闹起来。其实,这是孩子在外时压抑真实性格和内心真实想法的一种心理宣泄。
告别“棉花糖”
1.大胆开口增强自信
父母遇到宝宝不会保护自己暂时吃了些“亏”的时候,不要急躁,更不能强迫孩子说一些为难的话;其次,鼓励宝宝主动邀请一些性格跟宝宝比较接近的同龄小朋友一起参与集体游戏,在熟悉的环境中和比较友好的小朋友面前,宝宝会渐渐培养出自信心。
2.父母的鼓励很重要
父母要注意保护宝宝的自尊心,千万不要在众人面前指责宝宝。当众揭孩子的短,只会损伤孩子的自尊,无形当中的不良刺激可强化孩子的弱点。与其说这些有弊无益的话,不如蹲下来,给孩子一个温暖的怀抱和亲吻,“妈妈相信你是个勇敢的孩子”,“妈妈知道你能处理好这件事的”,“你可以告诉他你的真实想法,这样会有用的。”肯定和鼓励是孩子永远都需要的。
3.让宝宝跟小伙伴“打”成一片
爱模仿是宝宝们的一大特点,父母应鼓励宝宝和胆大勇敢的小伙伴在一起,尝试做一些平时不敢做但是并不危险的事,耳濡目染,慢慢地宝宝也能得到锻炼。即便宝宝一时做了什么过分或出格的举动,一定要谨记,这不是孩子的本意,偶有偏差在所难免。父母的大度能缓解宝宝的紧张情绪,带给他积极的心理。
到了每天入睡前的讲故事时光,可有选择性地给宝宝读一些运用智慧赢得朋友和塑造勇敢性格的童话故事,也能起到不小的作用哦。
4.多给宝宝自己处理事情的机会
父母应该理性地放开手,让宝宝处理力所能及的事情,比如自己收拾玩具,洗小袜子,给妈妈捶背,接电话等。哪怕宝宝有时候做的不是那么好,也要尽量让他自己去做。为孩子藏起一半的爱,这才是睿智妈妈的成功之处。
5.提出建议胜于帮宝宝做决定
宝宝跟小伙伴的交往游戏,就是他迈出自立的第一步,父母一定要学会让宝宝为自己的言行举止“买单”,千万不要以成年人的心态过多干预,或者直接替宝宝下结论定结果。父母可以拿宝宝熟悉的动画片、幼儿画报里的故事举例,也可以拿宝宝熟悉的小朋友举例,多给宝宝提建议,多给宝宝一些可以参考的实例,让宝宝自己去辨别做判断,勇敢地对小霸王说“不”,学会保护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