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单元 物质构成的奥秘
课题1 分子和原子(1)
【学习目标】:
1. 认识物质的微粒性,感受分子、原子的真实存在。知道分子的基本特征。
2. 能用分子观点解释一些简单的生活和实验现象。
【学习重难点】:
1. 重点:分子的基本特征;能用分子观点解释一些简单的生活和实验现象。
2. 难点:能用分子观点解释一些简单的生活和实验现象。
【学习时数】1课时
【预习展示】:
1. 水分子的自述:
嗨!我是一个水分子,平时你们看不到我,是因为我和我的兄弟姐妹都聚集
在一起,一滴水中我们的成员就有1.67×1021个。我们最喜欢运动,温度越高,
我们跑的越快。有时我们大家一哄而散,跑到云层上跳舞,有时我们又聚在一起,躺在绿叶上休憩„„
通过以上内容,你能了解到分子的哪些基本性质?
(1)(2).
(3).
2.科学技术的进步,证明了物质是由_________________等微观粒子构成。
如书上图3-2和图3-3所示。
【学习过程】:
一、物质由微观粒子构成(阅读书本P48~49)
★ 1.由此部分内容可总结出分子、原子等微观粒子的基本性质:
①质量和体积___________;
②总在不断地运动。温度越高,运动速率________;
③微粒间有间隔。物质的状态不同,间隔______;气体的间隔最________;
④同种分子,化学性质 。
2.分析书本实验内容,理解以上性质:
(1)实验3-1说明分子的什么性质?若要加快品红的扩散,可采用哪些方
法?
*(2)氨分子的运动(结合书本P49“探究”)
知识链接:
①氨水是一种碱,能使无色酚酞试液变红;
②氨水具有挥发性,浓度越大,挥发性越强。
么将100ml 水和100ml 酒精混合,所得体积是否等于200mL ?由此可说明分子
的什么性质?
(4)物质的三态中,气体易压缩而液体、固体不易压缩的原因是什么?
(5)从分子的角度解释物质的“热胀冷缩”现象。
3. 液氧和氧气的化学性质相同吗?由此你可以得出什么结论?
* 4.若物质是由分子构成的,则从分子的角度看,混合物和纯净物有何区
别?
【当堂检测】:
1.我国科学家在1993年首次利用超真空扫描隧道显微镜技术,在一块晶体硅(由
硅原子构成)的表面直接移动硅原子写下了“中国”两字。下列说法不正确
的是( )
A .在此操作中没有生成新的物质
B .这两个字是当时世界上最小的汉字
C .说明物质都是由原子这一微粒构成的
D .这标志着我国科学家已进入了操纵原子的阶段
2.从分子的角度分析并解释下列问题:
(1)水蒸发为水蒸气,所占体积变大。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湿衣服在阳光下比在阴凉处干的快。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墙内开花墙外可闻到花香。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香水、汽油要密封保存。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变瘪的乒乓球放入热水中能鼓起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课后作业】
1.教室里熏醋以预防流感,室内很快充满醋味说明 ( )
A .分子可再分 B .分子在不停地运动 C .分子很小 D .分子间有间
隔
2.在加压条件下,25 m 3的石油气(含丙烷、丁烷等气体)可以装入0.024 m 3
的钢瓶中,由此可以说明的是 ( )
A .分子的质量小 B .分子的体积小 C .分子间有间隔 D .分子在不
断运动
3.物质在不同条件下的三态变化,主要是由于 ( )
A .分子的大小发生了变化 B .分子的质量发生变化
C .分子之间的间隔发生了变化 D .分子的形状发生变化
4.如右图所示,两个集气瓶中,上瓶装的是无色空气,下瓶装的是 红棕色的二氧化氮气体(二氧化氮的密度比空气的密度大)。当抽出
玻璃片后,短时间无法看到明显现象。如果下面用酒精灯略微加热,
会观察到的现象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此
石棉网现象能说明分子的哪些性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若不加热,你还有什么方法能在短时间看到
上述现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用分子的观点解释下列现象,错误的是 ( )
A .一滴水中有1.67×1021个水分子——分子的体积小,质量轻
B .花香四溢——分子在不停的运动
C .热胀冷缩——分子大小随温度的变化而改变
D .100ml 水和100ml 酒精混合后体积小于200mL ——分子间有间隔
6.按右图所示装置,A 烧杯的酚酞变红,而B 烧杯不变色,由此
不能得出的结论是 ( )
A .氨水能使酚酞试液变红 B .空气不能使酚酞试液变红
C .碱能使酚酞试液变红 D .浓氨水易挥发,氨气易溶于水
7.下列现象或做法,体现出分子的什么性质:
(1)装满水和空气的塑料瓶,装水的塑料瓶更难压瘪。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常见的混凝土马路分成许多块。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距加油站一定距离的范围内要严禁烟火。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如右图,在一个透明密封的容器内,盛有一定量的红棕色溴蒸气。将活塞从
A 处推到B 处时,可能观察到的现象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活塞能从A 处推至B 处说明了溴分子间_______________。
9.用分子观点分析下列变化,属于化学变化的是 ( )
A .一种物质的分子运动到另一种物质的分子中间去了
B .分子的运动速率变慢了
C .分子改变了,由一种分子变成另一种分子
D .分子间的间隔变大了
【预习作业】
1,分子的定义: 2,分子是由构成;如1个氧分子是由2个构成的。
3,在化学变化中,分子可以分成原子又可以结合成。如,过氧化氢制氧气时,过氧化氢分子分解,生成 和 。 4,原子的定义: 5,化学变化的实质:
【课后反思】
第三单元 物质构成的奥秘
课题1 分子和原子(1)
【学习目标】:
1. 认识物质的微粒性,感受分子、原子的真实存在。知道分子的基本特征。
2. 能用分子观点解释一些简单的生活和实验现象。
【学习重难点】:
1. 重点:分子的基本特征;能用分子观点解释一些简单的生活和实验现象。
2. 难点:能用分子观点解释一些简单的生活和实验现象。
【学习时数】1课时
【预习展示】:
1. 水分子的自述:
嗨!我是一个水分子,平时你们看不到我,是因为我和我的兄弟姐妹都聚集
在一起,一滴水中我们的成员就有1.67×1021个。我们最喜欢运动,温度越高,
我们跑的越快。有时我们大家一哄而散,跑到云层上跳舞,有时我们又聚在一起,躺在绿叶上休憩„„
通过以上内容,你能了解到分子的哪些基本性质?
(1)(2).
(3).
2.科学技术的进步,证明了物质是由_________________等微观粒子构成。
如书上图3-2和图3-3所示。
【学习过程】:
一、物质由微观粒子构成(阅读书本P48~49)
★ 1.由此部分内容可总结出分子、原子等微观粒子的基本性质:
①质量和体积___________;
②总在不断地运动。温度越高,运动速率________;
③微粒间有间隔。物质的状态不同,间隔______;气体的间隔最________;
④同种分子,化学性质 。
2.分析书本实验内容,理解以上性质:
(1)实验3-1说明分子的什么性质?若要加快品红的扩散,可采用哪些方
法?
*(2)氨分子的运动(结合书本P49“探究”)
知识链接:
①氨水是一种碱,能使无色酚酞试液变红;
②氨水具有挥发性,浓度越大,挥发性越强。
么将100ml 水和100ml 酒精混合,所得体积是否等于200mL ?由此可说明分子
的什么性质?
(4)物质的三态中,气体易压缩而液体、固体不易压缩的原因是什么?
(5)从分子的角度解释物质的“热胀冷缩”现象。
3. 液氧和氧气的化学性质相同吗?由此你可以得出什么结论?
* 4.若物质是由分子构成的,则从分子的角度看,混合物和纯净物有何区
别?
【当堂检测】:
1.我国科学家在1993年首次利用超真空扫描隧道显微镜技术,在一块晶体硅(由
硅原子构成)的表面直接移动硅原子写下了“中国”两字。下列说法不正确
的是( )
A .在此操作中没有生成新的物质
B .这两个字是当时世界上最小的汉字
C .说明物质都是由原子这一微粒构成的
D .这标志着我国科学家已进入了操纵原子的阶段
2.从分子的角度分析并解释下列问题:
(1)水蒸发为水蒸气,所占体积变大。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湿衣服在阳光下比在阴凉处干的快。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墙内开花墙外可闻到花香。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香水、汽油要密封保存。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变瘪的乒乓球放入热水中能鼓起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课后作业】
1.教室里熏醋以预防流感,室内很快充满醋味说明 ( )
A .分子可再分 B .分子在不停地运动 C .分子很小 D .分子间有间
隔
2.在加压条件下,25 m 3的石油气(含丙烷、丁烷等气体)可以装入0.024 m 3
的钢瓶中,由此可以说明的是 ( )
A .分子的质量小 B .分子的体积小 C .分子间有间隔 D .分子在不
断运动
3.物质在不同条件下的三态变化,主要是由于 ( )
A .分子的大小发生了变化 B .分子的质量发生变化
C .分子之间的间隔发生了变化 D .分子的形状发生变化
4.如右图所示,两个集气瓶中,上瓶装的是无色空气,下瓶装的是 红棕色的二氧化氮气体(二氧化氮的密度比空气的密度大)。当抽出
玻璃片后,短时间无法看到明显现象。如果下面用酒精灯略微加热,
会观察到的现象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此
石棉网现象能说明分子的哪些性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若不加热,你还有什么方法能在短时间看到
上述现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用分子的观点解释下列现象,错误的是 ( )
A .一滴水中有1.67×1021个水分子——分子的体积小,质量轻
B .花香四溢——分子在不停的运动
C .热胀冷缩——分子大小随温度的变化而改变
D .100ml 水和100ml 酒精混合后体积小于200mL ——分子间有间隔
6.按右图所示装置,A 烧杯的酚酞变红,而B 烧杯不变色,由此
不能得出的结论是 ( )
A .氨水能使酚酞试液变红 B .空气不能使酚酞试液变红
C .碱能使酚酞试液变红 D .浓氨水易挥发,氨气易溶于水
7.下列现象或做法,体现出分子的什么性质:
(1)装满水和空气的塑料瓶,装水的塑料瓶更难压瘪。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常见的混凝土马路分成许多块。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距加油站一定距离的范围内要严禁烟火。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如右图,在一个透明密封的容器内,盛有一定量的红棕色溴蒸气。将活塞从
A 处推到B 处时,可能观察到的现象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活塞能从A 处推至B 处说明了溴分子间_______________。
9.用分子观点分析下列变化,属于化学变化的是 ( )
A .一种物质的分子运动到另一种物质的分子中间去了
B .分子的运动速率变慢了
C .分子改变了,由一种分子变成另一种分子
D .分子间的间隔变大了
【预习作业】
1,分子的定义: 2,分子是由构成;如1个氧分子是由2个构成的。
3,在化学变化中,分子可以分成原子又可以结合成。如,过氧化氢制氧气时,过氧化氢分子分解,生成 和 。 4,原子的定义: 5,化学变化的实质:
【课后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