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光太匆匆》教学设计
翔宇教育集团宝应县实验小学 袁祖花
一、 教材分析
《时光太匆匆》是《亲近母语》第十二册第十五组内容,里面共有四篇文章,第一篇是现代著名作家朱自清的《匆匆》,第二篇是德国席勒的《孔夫子的箴言》,第三篇是刘勇的《留住今天的太阳》,第四篇是马南 的《生命的三分之一》。这一组课文体裁不同,有散文,有诗歌,有记叙文,有议论文,但都是告诉人们时间不等人,教育人们珍惜时间,不虚度年华。 如脍炙人口的散文《匆匆》,紧紧围绕“匆匆”二字,细腻地刻画了时间流逝的踪迹,表达了作者对虚度时光感到无奈和惋惜,揭示了旧时代的年轻人已有所觉醒,但又为前途不明而感到彷徨的复杂心情。文章第一段用对比的手法写出了日子一去不复返的特点。第二段,写作者自己的八千多个日子无声地消失了,表达了作者的无限感慨。第三段是文章的重点,作者以细腻而独特的笔触,具体写出了日子是怎样的去来匆匆和稍纵即逝。最后作者写出了自己对人生的思索,他反躬自问:“在逃去如飞的日子里,在千门万户的世界里的我能做些什么呢?”思索的结果是明确的,他不甘心虚度此生:“我赤裸裸来到这世界,转眼间也将赤裸裸的回去罢?但不能平的,为什么偏要白白走这一遭啊?”结尾一句,照应了开头,突出了作者关于时光匆匆的感慨,引人深思。
再如《留住今天的太阳》通过生动的事例告诉人们:“今天的太阳下山了,就永远不可能回来。人要活得充实和有价值,就必须学会留住今天的太阳。尽管人不可能永远留住太阳,但是人可以比太阳走得快一步或两步,甚至三步四步,这几步看起来似乎很微小,但作用却非常之大。”
二、学生分析
六年级学生已具有一定的阅读能力,也有一定的生活实践,他们能够自读自悟。教师可让他们在自读自悟的基础上与同学交流,鼓励他们从不同的角度想开去,可以想到自己的日子是怎样过的,身边的人的日子是怎样过的,作家笔下的人的日子是怎样过的``````可启发他们说说“日子”是怎样在自己毫不注意时消逝的,应该如何争取三分之一的生命而不至于继续浪费呢?时间究竟是什么?
三、设计理念
着眼于发展学生独立的语文能力、思维能力。丰富和扩展语文知识和文化知识领域;培养学生善听、善说、善读、善写等语文能力及习惯;从而陶冶美感情操,养成良好的思想品德,训练自主独立的个性,学习做人的言行、品德。
四、教学目标
1. 有感情地朗读文章。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
2. 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3. 写出读了这组文章后的想法。
4. 搜集关于时间的名言佳句。
五、教学准备
1. 配乐朗诵(用磁带录好)
2. 制作课件
3. 搜集关于时间的名言佳句
六、教学流程
(一) 出示保尔*柯察金关于时间的一段话。
(二) 交流课前搜集的关于时间的名言佳句
(三) 自学
在预习的基础上浏览这一组课文,然后用一句话说一说读后的总体印象。
(前苏联教育家赞可夫说:“教学法一旦触及学生的情绪和意志领域,触及学生的精神需要,这种教学法就能发挥高度有效的作用。”学生有强烈的参与欲望,大大地调动了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
(四) 畅所欲言
你最喜欢哪一篇的哪几句或哪几段,并说说为什么喜欢。
在这一过程中根据学生的回答有机指导朗读,启发学生感悟。
(“旧书不厌百回读,熟读精思子自知。”愿我们转变观念,放开手脚,摈弃繁琐的分析和廉价的提问,加强对学生练读的指导,给学生留出足够的读书时间,由浅入深,循序渐进,让学生哇啦哇啦的读书声奏成一支美妙的交响曲)
(五) 精彩回放
1. 配乐朗诵《孔夫子的箴言》和《匆匆》的片断
2. 课件展示《留住今天的太阳》和《生命的三分之一》,教师在一旁配解说词。
(六) 记忆大放送
背一背自己喜欢的篇幅或段落或几句话,比一比,赛一赛。
(不仅注重学生的今天,还要着眼于学生的未来)
(七) 展示未来名言
每个学生自创一句关于时间的话,要求精炼,给人启迪。
(兴趣是学生学习的内驱动力,情趣是通向知识宫殿的桥梁。我们应该努力探索趣味性与知识性、科学性思想性的有机结合)
(八) 拿好手中的笔
时间究竟是什么?席勒说它有三种步伐,雪莱把它比作深不可测的海洋。还有人说,时间对小孩子来说,是那么像老人,慢吞吞地难熬;对老人来说,是那么像玩童,转眼就不见了,怎么也抓不住。读了这组文章,你有什么想法?把你想到的用一二百字写下来。
(从60年代开始有识之士就大声疾呼一定要“精讲多练”一直喊到90年代,“动口不动手”的现象仍然屡见不鲜。这种教学目标把握上的错位现象如果不能从根本上得到纠正,语文学科的效率问题不可能得到解决)
七、教学反思
1. 独立性。也就是要学生活动起来,尤其是学生理智活动的展开,能促进其独立地获取知识。
2. 实践性。要为学生创造语言实践的机会,使学生在听、说、读、写、演的语言实践中学好语言。
3. 过程性。每个学生在活动中是否参与了,遇到什么问题和困难,又是怎样解决的。哪怕活动结果水平不高,只要在活动中学生确实经历了理智的、感情的、意志的体验与训练,就会在学生的心理发展上受益。
4. 创造性。要为学生发挥创造才能提供广阔天地。如欣赏、评论作品中的独立见解,写话中的个性表达,搜集资料中的开创渠道等。
《十二 草房子(一)》教学设计
《亲近母语》11册
宝应县实验小学 周信东
宝应县泰山小学 张 芳
邮编 225800
教材分析
《草房子》是北京大学博士生导师曹文轩先生的一部“成长小说”。
作品主要写的是乡村油麻地小学孩子们生活和成长的故事。它基本以油麻地小学校长桑乔的儿子桑桑的六年小学经历为线索,贯穿起与桑桑有关的众多故事人物,同时展示桑桑丰富的性格。从时间的流逝中,不仅仅揭开了故事伸展的广阔乡村生活风貌和人情,而且也将个人生活中那流去的美好与纯净,沉淀了下来。 围绕桑桑的成长,小说中还刻划了秃鹤、纸月、杜小康、细马等少年,以及蒋一轮、白雀、桑乔、秦大奶奶等成人的形象,这些人物的不同经历和故事,构成了小说中油麻地小学所在地淳朴平实的风物人情。
少年桑桑跟随父母来到父亲出任校长的油麻地小学读书,他是个喜欢“异想天开或者做出一些出人意料的古怪行为”的孩子,他为了让自己养的鸽子有个像样的家,就把自己家里用的碗柜改制成一所鸽舍;他看到渔船上的人用网捕鱼,就把家里的蚊帐剪开制成一张渔网,还真捕到了鱼;他在夏天里想到城里卖冰棍的人总将冰棍裹在棉套里,就突发奇想地在大热天里穿上棉衣棉裤……所有这些怪念头和行为,都表现了他聪明好奇、敢想敢作、爱自我表现,这也为在小说中他后来遇到美丽纯洁的少女纸月而改变自己一贯不修边幅的形象,为蒋一轮老师和白雀充当爱情信使,与小康暗自较劲,能与旁人都厌弃的秦大奶奶亲近等等故事情节,提供了可信的性格依据。同时,成长中的桑桑无法回避这性格中的负面因素或倾向,他也爱搞恶作剧,出于好奇甚至偷看蒋一轮和白雀的约会,以致应该对二人的悲剧爱情故事负一定的责任……但总的来说,少年桑桑的性格中善良、严肃和倔强的一面,使他在学校生活和与周围的同龄朋友及成人长者的交往中,获得了宝贵的成长经验和对于生活之美的体悟。 正如曹文轩自己说:“成长,是喜剧的,也是悲剧的。”桑桑六年小学生活中,亲眼目睹或直接参与了一连串看似寻常但又催人泪下、撼动人心的故事:少男少女之间毫无瑕疵的纯情,不幸少年与厄运相拼的悲怆与优雅,残缺男孩对尊严的执著坚守,垂暮老人最后一瞬所闪耀的人格光彩,在死亡体验中对生命的深切而优美的领悟,大人们之间扑朔迷离且又充满诗情画意的情感纠葛……这一切,既清楚又朦胧地展现在少年桑桑的世界里。
《草房子》是一个美好的所在,她让我们想起温馨、遥远,想起浪漫的童话。当我们走近曹文轩为我们搭的《草房子》时,我们确实被这样一种气息所弥漫:优美的文笔,清新的乡土气息,独特的视角,诗一般的语言,令人手不忍释,流连忘返;叙述谐趣而又庄重,整体结构独特而又新颖,情节设计曲折而又智慧;荡漾于全部作品的悲悯情怀,在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日趋松懈、情感日趋淡漠的当今世界中,也显得弥足珍贵、格外感人。整个作品叙述既明白晓畅,又在文字下保持了足够的深度,是那种既是孩子喜爱亦可供成人阅读的儿童文学作品。
《亲近母语》11册教材中选取了《草房子》一书的部分内容进行了改编,分(一)(二)两个部分,(一)主要选取的是桑桑的几个故事, (二)主要选了细马、杜小康、纸月的片断。
学生分析
1、六年级上学期,学生已经经过了近六年的小学生活,进行了许多的课内外阅读实践,有一定的知识积累,掌握了一些基本的阅读方法,已经能进行简单的自读自学,为本书的阅读打下了很好的基础。
2、本学期,学生也已经读了亚米契斯的《爱的教育》,了解了一个意大利三年级小学生的学
校生活,因此会对这本题材类似的书产生浓厚兴趣,也会有自己一些独特的视角。
3、《草房子》一书写的桑桑六年的小学生活,书中描写的故事虽然有很多学生并没有发生过,但似乎都在孩子们的身边,更容易引起他们的阅读兴趣和阅读感悟,唤起情感的共鸣,受到情感的熏陶。
4、这本书写的是六十年代农村小学的生活,有许多时代的烙印,是学生没有见过,也无法了解的,这些距离学生生活实际较远的内容,学生很难真切地感受,也给阅读造成了一些困难。
设计理念
面对信息化的挑战,对人们的阅读要求越来越高,但现实中,小学生在课外阅读方面存在许多问题:课外阅读没有兴趣,被动应付;不会选择阅读材料,盲目、随意;图快,不求质,蜻蜓点水;读而不思,缺少内化过程等等。《亲近母语》的使用,为小学生广泛阅读自己喜欢的好书创造了重要的契机。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要 “培养学生广泛的阅读兴趣,扩大阅读面,增加阅读量”,提倡“多读书,好读书,读好书,读整本的书”。只有引导学生广泛阅读,扩大阅读量,才能充实学生的语言仓库。吕淑湘先生说:“问语文学得好的人,无一不得力于课外阅读。”叶圣陶先生也强调指出:“为养成习惯,为充实自己的生活,都非多读不可。”《语文课程标准》规定小学生课外阅读总量不少于150万字,阅读量是相当大的,因此,教师必须加强课外阅读指导,让学生掌握更多的阅读方法,广泛阅读大量的课外书籍。
心理学研究表明:学习兴趣是推动学生学习的一种最实际的动力,它促使学生投入学习状态,并得到很大的满足。具有学习兴趣的学生,其求知欲一般不会减弱或消失,而求知欲的满足,反过来又会丰富和深化学习兴趣,使儿童产生与更高认识水平相适应的新的学习兴趣,因此在课外阅读的指导中我们首先要做的是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印度有一句谚语:“播种行为,就收获习惯;播种习惯,就收获性格;播种性格,就收获命运。”良好的读书习惯,对于学生学习“自动化”,从而激发兴趣,提高能力,发展智力,提高学习效率,有着巨大的作用。因此,在课外阅读的指导中,要逐步培养学生“具有独立阅读的能力,注重情感体验,有较丰富的积累,形成良好的语感。学会运用多种阅读方法。能初步理解、鉴赏文学作品,受到高尚情操与趣味的熏陶,发展个性,丰富自己的精神世界。” 教学目标
1、通过本课教学,使学生了解《草房子》这本书的大致内容、框架,产生读这整本书的兴趣。
2、在课堂阅读指导中使学生掌握一些基本的阅读方法,并能在独立阅读实践中运用,逐步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
3、教会学生在阅读过程中善于调动多种感官协调工作,发挥最大的阅读效率。
4、在引导学生阅读过程中,使学生受到情绪的感染和感情的熏陶,提高学生的品德修养和审美情趣,使他们逐步形成良好的个性和健全的人格,促进德、智、体、美的和谐发展。 教学准备
1、《草房子》原著
2、投影仪、投影片
教学流程
一、迁移导入,引发兴趣。
1、前一段时间,我们读完了一个意大利三年级小学生亚米契斯的日记《爱的教育》,许多同学很受鼓舞,似乎那一群孩子就生活在我们身边。今天老师又给同学们带来了一本好书,请你看看它的封面,你想去读吗?为什么?
(投影展示书的封面)
2、同学们在书的封面上发现了很多东西,也产生了进一步阅读的欲望:有些同学想了解作者;有些同学从封面上的卡通画联想到这肯定是一本有趣的书;有些同学抓住了书名,想去了解这本书为什么以《草房子》为题。让我们一起走近这本书,好吗?请大家把《亲近母语》翻到第160页,读一读《草房子(一)》下面的有关这本书的简介。
简评:拿到一本新书,我们首先接触的是封面。此环节设计遵循儿童心理,学生通过观察封面,对新书产生了兴趣。
二、整体把握,了解书的全貌。
1、同学们刚才都在认真地读。从这里,你们对书有了哪些了解呢?
2、现在你对“草房子”有了什么新的认识?
3、同学们真聪明,刚读了几分钟就对书有了很多的了解,相信读了正文后会有更深刻的感受。
简评:“《草房子》是一首诗”。学生通过对教材课题下名著内容提要的阅读,既是对全书内容上的一个整体把握,同时产生了迫切的阅读渴望,想徜徉在这首“诗”中。
4、《亲近母语》选了《草房子》一书的八个章节,分成了两大部分,你打算按什么顺序去读呢?
5、每个人都有自己的阅读习惯,只要觉得适合自己都可以。像这样的小说,我们一般按它的叙述顺序读,先读第一章节,首先请大家看看章节名是什么。
简评:读书顺序有顺读法、跳读法、选读法……应视不同体裁,不同读者而定,用“顺读法”为例指导有代表性,也是帮助学生掌握一些阅读方法,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
三、指导阅读实践,掌握阅读方法。
(翻开书,读第一章节名《油麻地小学》)
1、读书要边读边想,看到这个名字时你产生了哪些问题?请你把你的问题写在黑板上,并署上你的大名。
简评:古人云“学贵有疑,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也”,带着问题读书不失为一种常用的读书方法,能促进学生边读边思考,思维也能更有指向性,更容易集中。
让学生把自己提的问题写在黑板上,并署上自己的名字,有利于激发学生的荣誉感,调动学生的参与积极性,也有利于学生阅读时及时对照思考。
2、同学们提出了很多问题,我想还得由大家自己读书解决,给大家五分钟,快速默读并找寻答案。
3、读完的同学请举手。读书要有一定的速度,还要有质量。下面就请同学们对刚才的问题进行讨论。
4、我们在读课外书时,不仅要学会测览,对于一些精彩片断,还要精读,做到测览和精读相结合。请用铅笔画出你最感兴趣的部分,并以小组为单位交流,并说说为什么感兴趣?也可以在旁边写出你的理解和感受。
(小组充分交流,教师巡视)
5、投影出示精彩片断,师生共同欣赏。
(“油麻地小学的草房子里,冬天是温暖的,…………,又显出一派华贵来。”)
(1)同学们都觉得这段话很吸引人,谁来说说原因?
(2)好的片断,我们可以像刚才一样去细读品析。这么古朴而又美丽的草房子,似乎是梦中的世外桃源,我们还可以拿出我们五彩的画笔,尽情地描绘……
简评:读课外书既要测览,又要精读,测览是整体把握,了解情节,精读是品味欣赏语言文字,体会情感。理解精彩之处,还通过画一画,实现学科间的融合,既增强了学生的阅读兴趣,又内化吸收了作家的语言。四、设疑延伸,拓展阅读。
1、我们已经读完了这一章,开始我们先围绕课题进行质疑,然后测览全文解答问题,最后
又精读了精彩片断,加以品析,还画了一幅插图。我想读完了第一章,你一定又产生了许多新问题,谁来说说看?
2、这些问题在后面的章节中你一定能找到答案,让我们带着这些问题去继续与书本交朋友吧。
3、友情提示:在读完每个章节后你可以试着写一点读书心得,读完全书后,再写一篇全文读书笔记。
教后反思
这堂课外阅读指导课设计体现了以下特点:
一、“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本堂课设计的每一环节,都以激发学生读书兴趣为主,诱发学生强烈的好奇心,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引导学生提出问题、探究问题,使学生在整个阅读过程中,始终处于一种积极活跃的思维状态。
二、语文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课程,本堂课的设计,就是给学生提供了一个实践的机会,并让他们在不断的实践过程中,掌握知识,形成能力,学会方法,受到情感的熏陶。
三、阅读过程由整体到部分,由粗到细,由问题始,由问题终,环环紧扣,符合学生的心理特点,体现了语文学科学习的特点,遵循语文学习的规律。
四、重视教给学生一些基本的读书方法。有人说,“方法比知识更重要”,课外阅读掌握读书方法,才能受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如果学生只是泛泛地阅读,只能是高耗而低效的。本节课有意识地渗透读书的一般方法,达到了“课堂只是一个例子”的目的。
《亲近母语》及必读名著阅读练习题
《亲近母语》部分
1、《父亲的谎言》一文中父亲的谎言是他”的誓言。
2、《秋天的怀念》一文中母亲要让双腿瘫痪的我看的花是。
3、“平言吗?
4、《回忆鲁迅先生》的作者是我国著名女作家。
5、是印地安酋长西雅图发表的一次著名的演讲,旨在阻止白人对他们居住环境的破坏。
6、《城南旧事》的作者是的童年生活。请写出其中的一个故事 。
7、“相对论”是著名科学家
8、西汉时有飞将军之称的是,请写出一句赞美他的诗句:。
9、2008年奥林匹克运动会在北京奥运的口号是 。
10、“燕子去了,有再来的时候;杨柳枯了有再青的时候;桃花谢了,有在开的时候。但是,聪明的你告诉我,我们的日子为什么一去不复返了呢?„„”选自我国现代著名作家 先生的散文名篇
名著部分
1、
2、李逵这一人物形象出自( )。
A.《水浒传》B.《封神演义》C.《隋唐演义》D.《西游记》
3、《爱的教育》是意大利作家亚米契斯写的一部日记体小说,小说的主人公是( )。
A.爱德华B.汤姆C.安利柯D.海伦
4、下面故事中( )不是三国故事。
A.赤壁之战B.草船借箭C.三顾茅庐D.负荆请罪
5、匹诺曹是世界著名童话 的主人公。
6、按要求写出人物形象或文学作品。
(1)《水浒传》中“倒拔垂杨柳”的人物是( )。
(2)《三国演义》中“煮酒论英雄”的主要人物是( )。
7、诸葛亮是《三国演义》中的重要人物,请说出小说中有关诸葛亮的两个故事名称。例:舌战群儒。________、_________。
8、“滚滚长江东逝水,浪淘尽英雄。是非成败转头空。青山依旧在,几度夕阳红。”这是我国古典名著 的开篇词。
9、“天下三分”是指天下分裂为______ 、_______、_______三国。
10、《汤姆·索亚历险记》是 写的长篇小说。小说描写的是以汤姆·索亚为首的一群孩子天真浪漫的生活,汤姆是个 的孩子。
11、《钢铁是怎样炼成的》的作者 是苏联著名的无产阶级作家和优秀的共产主义战士。本书是一部闪烁着崇高的理
想光芒、洋溢着炽热的革命激情的长篇小说。书中的主要人物是 ,他有一句名言是“人的一生应当这样度过:当他回首往事的时候,不会因为 ,也不会因为 ;临终之际,他能够说:‘我的整个生命和全部精力,都献给了世界上最壮丽的事业——为解放全人类而斗争。’”我们中国也有一句话来自《雷锋日记》:“人的一生是有限的, 。”
12、《童年》是 自传体三部曲中的第一部,其它两部分别是 、 。
13、《呼兰河传》的作者是 。《红雨伞·红木屐》的作者是 。
14、 是法国当代作家圣一埃克絮佩里为大人们写的童话故事。但也受到小读者的喜爱。
15、 是捷克人哈谢克的作品,这本书讲述了帅克一系列当兵、参战的故事。文中的帅克是个 的人物。
16、冰心原名谢婉莹,她是我国现、当代女作家,儿童文学作家。你读过她的哪些作品:
《时光太匆匆》教学设计
翔宇教育集团宝应县实验小学 袁祖花
一、 教材分析
《时光太匆匆》是《亲近母语》第十二册第十五组内容,里面共有四篇文章,第一篇是现代著名作家朱自清的《匆匆》,第二篇是德国席勒的《孔夫子的箴言》,第三篇是刘勇的《留住今天的太阳》,第四篇是马南 的《生命的三分之一》。这一组课文体裁不同,有散文,有诗歌,有记叙文,有议论文,但都是告诉人们时间不等人,教育人们珍惜时间,不虚度年华。 如脍炙人口的散文《匆匆》,紧紧围绕“匆匆”二字,细腻地刻画了时间流逝的踪迹,表达了作者对虚度时光感到无奈和惋惜,揭示了旧时代的年轻人已有所觉醒,但又为前途不明而感到彷徨的复杂心情。文章第一段用对比的手法写出了日子一去不复返的特点。第二段,写作者自己的八千多个日子无声地消失了,表达了作者的无限感慨。第三段是文章的重点,作者以细腻而独特的笔触,具体写出了日子是怎样的去来匆匆和稍纵即逝。最后作者写出了自己对人生的思索,他反躬自问:“在逃去如飞的日子里,在千门万户的世界里的我能做些什么呢?”思索的结果是明确的,他不甘心虚度此生:“我赤裸裸来到这世界,转眼间也将赤裸裸的回去罢?但不能平的,为什么偏要白白走这一遭啊?”结尾一句,照应了开头,突出了作者关于时光匆匆的感慨,引人深思。
再如《留住今天的太阳》通过生动的事例告诉人们:“今天的太阳下山了,就永远不可能回来。人要活得充实和有价值,就必须学会留住今天的太阳。尽管人不可能永远留住太阳,但是人可以比太阳走得快一步或两步,甚至三步四步,这几步看起来似乎很微小,但作用却非常之大。”
二、学生分析
六年级学生已具有一定的阅读能力,也有一定的生活实践,他们能够自读自悟。教师可让他们在自读自悟的基础上与同学交流,鼓励他们从不同的角度想开去,可以想到自己的日子是怎样过的,身边的人的日子是怎样过的,作家笔下的人的日子是怎样过的``````可启发他们说说“日子”是怎样在自己毫不注意时消逝的,应该如何争取三分之一的生命而不至于继续浪费呢?时间究竟是什么?
三、设计理念
着眼于发展学生独立的语文能力、思维能力。丰富和扩展语文知识和文化知识领域;培养学生善听、善说、善读、善写等语文能力及习惯;从而陶冶美感情操,养成良好的思想品德,训练自主独立的个性,学习做人的言行、品德。
四、教学目标
1. 有感情地朗读文章。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
2. 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3. 写出读了这组文章后的想法。
4. 搜集关于时间的名言佳句。
五、教学准备
1. 配乐朗诵(用磁带录好)
2. 制作课件
3. 搜集关于时间的名言佳句
六、教学流程
(一) 出示保尔*柯察金关于时间的一段话。
(二) 交流课前搜集的关于时间的名言佳句
(三) 自学
在预习的基础上浏览这一组课文,然后用一句话说一说读后的总体印象。
(前苏联教育家赞可夫说:“教学法一旦触及学生的情绪和意志领域,触及学生的精神需要,这种教学法就能发挥高度有效的作用。”学生有强烈的参与欲望,大大地调动了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
(四) 畅所欲言
你最喜欢哪一篇的哪几句或哪几段,并说说为什么喜欢。
在这一过程中根据学生的回答有机指导朗读,启发学生感悟。
(“旧书不厌百回读,熟读精思子自知。”愿我们转变观念,放开手脚,摈弃繁琐的分析和廉价的提问,加强对学生练读的指导,给学生留出足够的读书时间,由浅入深,循序渐进,让学生哇啦哇啦的读书声奏成一支美妙的交响曲)
(五) 精彩回放
1. 配乐朗诵《孔夫子的箴言》和《匆匆》的片断
2. 课件展示《留住今天的太阳》和《生命的三分之一》,教师在一旁配解说词。
(六) 记忆大放送
背一背自己喜欢的篇幅或段落或几句话,比一比,赛一赛。
(不仅注重学生的今天,还要着眼于学生的未来)
(七) 展示未来名言
每个学生自创一句关于时间的话,要求精炼,给人启迪。
(兴趣是学生学习的内驱动力,情趣是通向知识宫殿的桥梁。我们应该努力探索趣味性与知识性、科学性思想性的有机结合)
(八) 拿好手中的笔
时间究竟是什么?席勒说它有三种步伐,雪莱把它比作深不可测的海洋。还有人说,时间对小孩子来说,是那么像老人,慢吞吞地难熬;对老人来说,是那么像玩童,转眼就不见了,怎么也抓不住。读了这组文章,你有什么想法?把你想到的用一二百字写下来。
(从60年代开始有识之士就大声疾呼一定要“精讲多练”一直喊到90年代,“动口不动手”的现象仍然屡见不鲜。这种教学目标把握上的错位现象如果不能从根本上得到纠正,语文学科的效率问题不可能得到解决)
七、教学反思
1. 独立性。也就是要学生活动起来,尤其是学生理智活动的展开,能促进其独立地获取知识。
2. 实践性。要为学生创造语言实践的机会,使学生在听、说、读、写、演的语言实践中学好语言。
3. 过程性。每个学生在活动中是否参与了,遇到什么问题和困难,又是怎样解决的。哪怕活动结果水平不高,只要在活动中学生确实经历了理智的、感情的、意志的体验与训练,就会在学生的心理发展上受益。
4. 创造性。要为学生发挥创造才能提供广阔天地。如欣赏、评论作品中的独立见解,写话中的个性表达,搜集资料中的开创渠道等。
《十二 草房子(一)》教学设计
《亲近母语》11册
宝应县实验小学 周信东
宝应县泰山小学 张 芳
邮编 225800
教材分析
《草房子》是北京大学博士生导师曹文轩先生的一部“成长小说”。
作品主要写的是乡村油麻地小学孩子们生活和成长的故事。它基本以油麻地小学校长桑乔的儿子桑桑的六年小学经历为线索,贯穿起与桑桑有关的众多故事人物,同时展示桑桑丰富的性格。从时间的流逝中,不仅仅揭开了故事伸展的广阔乡村生活风貌和人情,而且也将个人生活中那流去的美好与纯净,沉淀了下来。 围绕桑桑的成长,小说中还刻划了秃鹤、纸月、杜小康、细马等少年,以及蒋一轮、白雀、桑乔、秦大奶奶等成人的形象,这些人物的不同经历和故事,构成了小说中油麻地小学所在地淳朴平实的风物人情。
少年桑桑跟随父母来到父亲出任校长的油麻地小学读书,他是个喜欢“异想天开或者做出一些出人意料的古怪行为”的孩子,他为了让自己养的鸽子有个像样的家,就把自己家里用的碗柜改制成一所鸽舍;他看到渔船上的人用网捕鱼,就把家里的蚊帐剪开制成一张渔网,还真捕到了鱼;他在夏天里想到城里卖冰棍的人总将冰棍裹在棉套里,就突发奇想地在大热天里穿上棉衣棉裤……所有这些怪念头和行为,都表现了他聪明好奇、敢想敢作、爱自我表现,这也为在小说中他后来遇到美丽纯洁的少女纸月而改变自己一贯不修边幅的形象,为蒋一轮老师和白雀充当爱情信使,与小康暗自较劲,能与旁人都厌弃的秦大奶奶亲近等等故事情节,提供了可信的性格依据。同时,成长中的桑桑无法回避这性格中的负面因素或倾向,他也爱搞恶作剧,出于好奇甚至偷看蒋一轮和白雀的约会,以致应该对二人的悲剧爱情故事负一定的责任……但总的来说,少年桑桑的性格中善良、严肃和倔强的一面,使他在学校生活和与周围的同龄朋友及成人长者的交往中,获得了宝贵的成长经验和对于生活之美的体悟。 正如曹文轩自己说:“成长,是喜剧的,也是悲剧的。”桑桑六年小学生活中,亲眼目睹或直接参与了一连串看似寻常但又催人泪下、撼动人心的故事:少男少女之间毫无瑕疵的纯情,不幸少年与厄运相拼的悲怆与优雅,残缺男孩对尊严的执著坚守,垂暮老人最后一瞬所闪耀的人格光彩,在死亡体验中对生命的深切而优美的领悟,大人们之间扑朔迷离且又充满诗情画意的情感纠葛……这一切,既清楚又朦胧地展现在少年桑桑的世界里。
《草房子》是一个美好的所在,她让我们想起温馨、遥远,想起浪漫的童话。当我们走近曹文轩为我们搭的《草房子》时,我们确实被这样一种气息所弥漫:优美的文笔,清新的乡土气息,独特的视角,诗一般的语言,令人手不忍释,流连忘返;叙述谐趣而又庄重,整体结构独特而又新颖,情节设计曲折而又智慧;荡漾于全部作品的悲悯情怀,在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日趋松懈、情感日趋淡漠的当今世界中,也显得弥足珍贵、格外感人。整个作品叙述既明白晓畅,又在文字下保持了足够的深度,是那种既是孩子喜爱亦可供成人阅读的儿童文学作品。
《亲近母语》11册教材中选取了《草房子》一书的部分内容进行了改编,分(一)(二)两个部分,(一)主要选取的是桑桑的几个故事, (二)主要选了细马、杜小康、纸月的片断。
学生分析
1、六年级上学期,学生已经经过了近六年的小学生活,进行了许多的课内外阅读实践,有一定的知识积累,掌握了一些基本的阅读方法,已经能进行简单的自读自学,为本书的阅读打下了很好的基础。
2、本学期,学生也已经读了亚米契斯的《爱的教育》,了解了一个意大利三年级小学生的学
校生活,因此会对这本题材类似的书产生浓厚兴趣,也会有自己一些独特的视角。
3、《草房子》一书写的桑桑六年的小学生活,书中描写的故事虽然有很多学生并没有发生过,但似乎都在孩子们的身边,更容易引起他们的阅读兴趣和阅读感悟,唤起情感的共鸣,受到情感的熏陶。
4、这本书写的是六十年代农村小学的生活,有许多时代的烙印,是学生没有见过,也无法了解的,这些距离学生生活实际较远的内容,学生很难真切地感受,也给阅读造成了一些困难。
设计理念
面对信息化的挑战,对人们的阅读要求越来越高,但现实中,小学生在课外阅读方面存在许多问题:课外阅读没有兴趣,被动应付;不会选择阅读材料,盲目、随意;图快,不求质,蜻蜓点水;读而不思,缺少内化过程等等。《亲近母语》的使用,为小学生广泛阅读自己喜欢的好书创造了重要的契机。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要 “培养学生广泛的阅读兴趣,扩大阅读面,增加阅读量”,提倡“多读书,好读书,读好书,读整本的书”。只有引导学生广泛阅读,扩大阅读量,才能充实学生的语言仓库。吕淑湘先生说:“问语文学得好的人,无一不得力于课外阅读。”叶圣陶先生也强调指出:“为养成习惯,为充实自己的生活,都非多读不可。”《语文课程标准》规定小学生课外阅读总量不少于150万字,阅读量是相当大的,因此,教师必须加强课外阅读指导,让学生掌握更多的阅读方法,广泛阅读大量的课外书籍。
心理学研究表明:学习兴趣是推动学生学习的一种最实际的动力,它促使学生投入学习状态,并得到很大的满足。具有学习兴趣的学生,其求知欲一般不会减弱或消失,而求知欲的满足,反过来又会丰富和深化学习兴趣,使儿童产生与更高认识水平相适应的新的学习兴趣,因此在课外阅读的指导中我们首先要做的是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印度有一句谚语:“播种行为,就收获习惯;播种习惯,就收获性格;播种性格,就收获命运。”良好的读书习惯,对于学生学习“自动化”,从而激发兴趣,提高能力,发展智力,提高学习效率,有着巨大的作用。因此,在课外阅读的指导中,要逐步培养学生“具有独立阅读的能力,注重情感体验,有较丰富的积累,形成良好的语感。学会运用多种阅读方法。能初步理解、鉴赏文学作品,受到高尚情操与趣味的熏陶,发展个性,丰富自己的精神世界。” 教学目标
1、通过本课教学,使学生了解《草房子》这本书的大致内容、框架,产生读这整本书的兴趣。
2、在课堂阅读指导中使学生掌握一些基本的阅读方法,并能在独立阅读实践中运用,逐步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
3、教会学生在阅读过程中善于调动多种感官协调工作,发挥最大的阅读效率。
4、在引导学生阅读过程中,使学生受到情绪的感染和感情的熏陶,提高学生的品德修养和审美情趣,使他们逐步形成良好的个性和健全的人格,促进德、智、体、美的和谐发展。 教学准备
1、《草房子》原著
2、投影仪、投影片
教学流程
一、迁移导入,引发兴趣。
1、前一段时间,我们读完了一个意大利三年级小学生亚米契斯的日记《爱的教育》,许多同学很受鼓舞,似乎那一群孩子就生活在我们身边。今天老师又给同学们带来了一本好书,请你看看它的封面,你想去读吗?为什么?
(投影展示书的封面)
2、同学们在书的封面上发现了很多东西,也产生了进一步阅读的欲望:有些同学想了解作者;有些同学从封面上的卡通画联想到这肯定是一本有趣的书;有些同学抓住了书名,想去了解这本书为什么以《草房子》为题。让我们一起走近这本书,好吗?请大家把《亲近母语》翻到第160页,读一读《草房子(一)》下面的有关这本书的简介。
简评:拿到一本新书,我们首先接触的是封面。此环节设计遵循儿童心理,学生通过观察封面,对新书产生了兴趣。
二、整体把握,了解书的全貌。
1、同学们刚才都在认真地读。从这里,你们对书有了哪些了解呢?
2、现在你对“草房子”有了什么新的认识?
3、同学们真聪明,刚读了几分钟就对书有了很多的了解,相信读了正文后会有更深刻的感受。
简评:“《草房子》是一首诗”。学生通过对教材课题下名著内容提要的阅读,既是对全书内容上的一个整体把握,同时产生了迫切的阅读渴望,想徜徉在这首“诗”中。
4、《亲近母语》选了《草房子》一书的八个章节,分成了两大部分,你打算按什么顺序去读呢?
5、每个人都有自己的阅读习惯,只要觉得适合自己都可以。像这样的小说,我们一般按它的叙述顺序读,先读第一章节,首先请大家看看章节名是什么。
简评:读书顺序有顺读法、跳读法、选读法……应视不同体裁,不同读者而定,用“顺读法”为例指导有代表性,也是帮助学生掌握一些阅读方法,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
三、指导阅读实践,掌握阅读方法。
(翻开书,读第一章节名《油麻地小学》)
1、读书要边读边想,看到这个名字时你产生了哪些问题?请你把你的问题写在黑板上,并署上你的大名。
简评:古人云“学贵有疑,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也”,带着问题读书不失为一种常用的读书方法,能促进学生边读边思考,思维也能更有指向性,更容易集中。
让学生把自己提的问题写在黑板上,并署上自己的名字,有利于激发学生的荣誉感,调动学生的参与积极性,也有利于学生阅读时及时对照思考。
2、同学们提出了很多问题,我想还得由大家自己读书解决,给大家五分钟,快速默读并找寻答案。
3、读完的同学请举手。读书要有一定的速度,还要有质量。下面就请同学们对刚才的问题进行讨论。
4、我们在读课外书时,不仅要学会测览,对于一些精彩片断,还要精读,做到测览和精读相结合。请用铅笔画出你最感兴趣的部分,并以小组为单位交流,并说说为什么感兴趣?也可以在旁边写出你的理解和感受。
(小组充分交流,教师巡视)
5、投影出示精彩片断,师生共同欣赏。
(“油麻地小学的草房子里,冬天是温暖的,…………,又显出一派华贵来。”)
(1)同学们都觉得这段话很吸引人,谁来说说原因?
(2)好的片断,我们可以像刚才一样去细读品析。这么古朴而又美丽的草房子,似乎是梦中的世外桃源,我们还可以拿出我们五彩的画笔,尽情地描绘……
简评:读课外书既要测览,又要精读,测览是整体把握,了解情节,精读是品味欣赏语言文字,体会情感。理解精彩之处,还通过画一画,实现学科间的融合,既增强了学生的阅读兴趣,又内化吸收了作家的语言。四、设疑延伸,拓展阅读。
1、我们已经读完了这一章,开始我们先围绕课题进行质疑,然后测览全文解答问题,最后
又精读了精彩片断,加以品析,还画了一幅插图。我想读完了第一章,你一定又产生了许多新问题,谁来说说看?
2、这些问题在后面的章节中你一定能找到答案,让我们带着这些问题去继续与书本交朋友吧。
3、友情提示:在读完每个章节后你可以试着写一点读书心得,读完全书后,再写一篇全文读书笔记。
教后反思
这堂课外阅读指导课设计体现了以下特点:
一、“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本堂课设计的每一环节,都以激发学生读书兴趣为主,诱发学生强烈的好奇心,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引导学生提出问题、探究问题,使学生在整个阅读过程中,始终处于一种积极活跃的思维状态。
二、语文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课程,本堂课的设计,就是给学生提供了一个实践的机会,并让他们在不断的实践过程中,掌握知识,形成能力,学会方法,受到情感的熏陶。
三、阅读过程由整体到部分,由粗到细,由问题始,由问题终,环环紧扣,符合学生的心理特点,体现了语文学科学习的特点,遵循语文学习的规律。
四、重视教给学生一些基本的读书方法。有人说,“方法比知识更重要”,课外阅读掌握读书方法,才能受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如果学生只是泛泛地阅读,只能是高耗而低效的。本节课有意识地渗透读书的一般方法,达到了“课堂只是一个例子”的目的。
《亲近母语》及必读名著阅读练习题
《亲近母语》部分
1、《父亲的谎言》一文中父亲的谎言是他”的誓言。
2、《秋天的怀念》一文中母亲要让双腿瘫痪的我看的花是。
3、“平言吗?
4、《回忆鲁迅先生》的作者是我国著名女作家。
5、是印地安酋长西雅图发表的一次著名的演讲,旨在阻止白人对他们居住环境的破坏。
6、《城南旧事》的作者是的童年生活。请写出其中的一个故事 。
7、“相对论”是著名科学家
8、西汉时有飞将军之称的是,请写出一句赞美他的诗句:。
9、2008年奥林匹克运动会在北京奥运的口号是 。
10、“燕子去了,有再来的时候;杨柳枯了有再青的时候;桃花谢了,有在开的时候。但是,聪明的你告诉我,我们的日子为什么一去不复返了呢?„„”选自我国现代著名作家 先生的散文名篇
名著部分
1、
2、李逵这一人物形象出自( )。
A.《水浒传》B.《封神演义》C.《隋唐演义》D.《西游记》
3、《爱的教育》是意大利作家亚米契斯写的一部日记体小说,小说的主人公是( )。
A.爱德华B.汤姆C.安利柯D.海伦
4、下面故事中( )不是三国故事。
A.赤壁之战B.草船借箭C.三顾茅庐D.负荆请罪
5、匹诺曹是世界著名童话 的主人公。
6、按要求写出人物形象或文学作品。
(1)《水浒传》中“倒拔垂杨柳”的人物是( )。
(2)《三国演义》中“煮酒论英雄”的主要人物是( )。
7、诸葛亮是《三国演义》中的重要人物,请说出小说中有关诸葛亮的两个故事名称。例:舌战群儒。________、_________。
8、“滚滚长江东逝水,浪淘尽英雄。是非成败转头空。青山依旧在,几度夕阳红。”这是我国古典名著 的开篇词。
9、“天下三分”是指天下分裂为______ 、_______、_______三国。
10、《汤姆·索亚历险记》是 写的长篇小说。小说描写的是以汤姆·索亚为首的一群孩子天真浪漫的生活,汤姆是个 的孩子。
11、《钢铁是怎样炼成的》的作者 是苏联著名的无产阶级作家和优秀的共产主义战士。本书是一部闪烁着崇高的理
想光芒、洋溢着炽热的革命激情的长篇小说。书中的主要人物是 ,他有一句名言是“人的一生应当这样度过:当他回首往事的时候,不会因为 ,也不会因为 ;临终之际,他能够说:‘我的整个生命和全部精力,都献给了世界上最壮丽的事业——为解放全人类而斗争。’”我们中国也有一句话来自《雷锋日记》:“人的一生是有限的, 。”
12、《童年》是 自传体三部曲中的第一部,其它两部分别是 、 。
13、《呼兰河传》的作者是 。《红雨伞·红木屐》的作者是 。
14、 是法国当代作家圣一埃克絮佩里为大人们写的童话故事。但也受到小读者的喜爱。
15、 是捷克人哈谢克的作品,这本书讲述了帅克一系列当兵、参战的故事。文中的帅克是个 的人物。
16、冰心原名谢婉莹,她是我国现、当代女作家,儿童文学作家。你读过她的哪些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