庐山见习心得体会
姓名:李薇薇
学号:5203208079
院系班级:艺术与设计学院工业设计083班 在11月的中旬,从13号到16号,我们去了世界地质公园—庐山,进行了专业见习。仔
细想想, 在大学期间,除了大一“鸡公山一日游”的集体活动外,其他时间班级里也没有出去
过,而且对于已经大三的我们来说,以后集体活动的机会,恐怕也是很渺茫了,就这样我们
的庐山之行就浩浩荡荡的进行了。我满心的期待这次的旅行,同时也做了不少的准备工作,
查了许多庐山的资料、庐山的气候,也把《旅游规划通则》和其他的一些学术方面的资料随
身带着。我们的庐山之行虽然因为甲流感耽误了一些,但总算是正式的拉开了帷幕。 第一天的游玩我们去了五老峰。五老峰位于江西庐山的东南侧,为庐山著名的高峰,海
拔1436米,山顶苍穹,下压鄱湖,削辟千仞,绵延数里,山峰受岩层垂直节理的影响,形成
了既相互分割又彼此相连的五个雄奇的峰岭。五座主峰俨若五老并坐,故名五老峰。从各个
角度去观察,山姿不一,有象诗人吟咏,有象武士高歌,有象鱼翁垂钓,有象老僧盘坐。在
星子县海会寺上看五老峰最为真切。五峰中以第三峰最险,奇岩怪石千姿百态,雄奇秀丽蔚
为大观;第四峰最高,峰顶云松弯曲如虬, 下有五小峰,即狮子峰、金印峰、石舰峰、凌云峰
和旗竿峰,往下为观音崖,狮子崖,背后山谷有青莲寺。从各个角度去观察,山姿不一,有
象诗人吟咏,有象武士高歌,有象鱼翁垂钓,有象老僧盘坐。在星子县海会寺上看五老峰最
为真切。五峰中以第三峰最险,奇岩怪石千姿百态,雄奇秀丽蔚为大观;第四峰最高,峰顶
云松弯曲如虬, 下有五小峰,即狮子峰、金印峰、石舰峰、凌云峰和旗竿峰,往下为观音崖,
狮子崖,背后山谷有青莲寺。但是,虽然名字叫的新奇,我也是始终没有那么好的观察里和
想象力,五老峰也只是爬了四峰,二峰也没有去成。还是有点遗憾的。后来又转去与五老峰
遥向可视的含鄱口,在含鄱口上可以隐约中看到洞庭湖。山上的旅游商品也不是很贵,可以
带回家的东西还是不少的。第一天的行程还是很快的就结束了。 第二天还是八点在餐厅外集合,我们的路线是黄龙寺——三宝树——锦绣谷——花径—
—白居易草堂——牯岭街。首先还是一个一个的台阶,上上下下。终于到了黄龙寺。庐山黄
龙寺,坐落于庐山玉屏峰上,前面对天王峰,后面是玉屏峰,西边为赐经亭,下临潺溪。寺
周围还有很多高大的树,在风水学上,黄龙寺可是块风水宝地,相传早在晋代,释昙诜在此
修持,并栽下2株婆娑宝树、1株银杏。康有为第三次上庐山,曾到黄龙寺游访,并题写“黄
龙寺”寺额和“禅堂”之匾,至今保存完好。虽然黄龙寺和三宝树一再的遭到破坏,但三宝
树,两棵1600多年的,一棵是600多年的,需要三个成年人才能抱住的“三抱树”依然挺拔
在世人面前,坚忍不拔。穿过锦绣谷,沿着花径,我们到达了白居易草堂,白居易十景虽然
不能全部看到,但是,我最欣赏的就是十景之一的“清泉绕舍”。引堂东瀑布里的水,汇合成
了绕着草堂的小溪,形成“清泉绕舍”之景。白居易的诗《别草堂三绝句》说道:“三间茅舍
向山开,一带山泉绕舍回。山色泉声莫惆怅,三年官满却归来。”这种“流水周于舍下”的设
计曲折有致,显示出清源脉脉,疏水无尽的美感,它完成了自然山水和人工山水的完美结合,
体现出源于自然,高于自然的园林特点。白居易最爱此景,写诗云“最爱一泉新引得,清泠
屈曲绕阶流。”再下一站是牯岭街,是老师们为了满足大家的购物需求,特意安排的。到了牯
岭街,我才真正的知道, 为什么说庐山是开发的相当全面的一座山这句话,在牯岭街上,旅游
商品,吃饭住宿,休闲娱乐等等,可以说是绝对不输于任何一个中等发达城市。这就有点遗
憾,因为,虽然说庐山是一个自然和人文相结合的景区,但建筑太多,人为的干扰因素也太
多,山的或宁静或朴质或壮观无形中也被打乱了。这也许是所有景区开发中不能避免的吧。
至少信阳鸡公山就是这样,越开发越失去了它的本来面目,就像一位本来清丽的少女硬是给
她添上浓妆艳福,实在是很可悲的一件事。
就这样,三天的庐山之行就要划上句号了,但是通过这次见习,让我们深刻体会到了什
么叫做山水交融,什么叫做自然一色。同时,大家不仅学到了很多专业方面的知识,还加深
了同学之间的感情,当然我们跟一些老师的关系也更好了许多,实在是额外收获啊。原来大
自然,是一种最直观也最含奥秘的科学,终于理解了为什么那么多植物学家在自然中沉醉不
知归路的原因了。篇二:庐山实习总结 庐山实习总结
对于这次的庐山植物实习可谓是收获颇多,庐山由于山地自然条件复杂,许多植物比平
原更有条件保存下来。在加上庐山植物园从国内外引进的3000多种植物,使得庐山植物更加
的丰富多彩,当然也更加开阔了我们的眼界。 我们的这次实习为5天,每天到达不一样的地方去接触不同的植物,来掌握植物的性状
特点以及相似植物的区别。在庐山我们见到的最多的就是山茱萸科,杜鹃花科,壳斗科,木
兰科,樟科,山矾科,松科,柏科,杉科等。 在这次的实习中我主要学到了这几点:
1、灯台树,四照花这两种植物的性状特点。作为在庐山普遍可以见到的植物,这两种算
是很常见的。(1)灯台树,落叶乔木。树皮光滑灰色,树枝层层平展,形如登台,枝暗紫红
色。叶互生,簇生于枝稍,叶广卵圆形。伞房状聚伞花序生于新枝顶端。它的花白色,全开
在一个平面上,颇有特点。
(2)四照花,叶纸质,对生,卵形或卵 状椭圆形,表面浓绿色,疏生白柔毛,叶背粉
绿色,有白柔毛,并在脉腋簇生。白色的总苞片4枚;花瓣状,卵形或卵状披针形;5~6月
开花,光彩四照,所以名曰“四照花”。果实成熟后呈紫红色。对于这两种植物的认识,我想
我在以后的学习与生活中是绝对不可能忘记的。
2、檫木和三桠乌药的区别。 檫木,树皮黄色,后变灰色,有纵裂。小枝绿色;单叶互生,卵形或倒卵形,全缘或1-3
浅裂,具明显三出脉;短圆锥花序顶生,花黄色,先于叶开放 三桠乌药,叶互生,近圆形或扁圆形,先端急尖,全缘或三裂,基部近圆形或心形,有
时为宽楔形,上面深绿色,下面苍白色,有时带红色,被棕黄色柔毛或近无毛,三出脉,偶
有五出脉,网脉明显。
这两种的叶都是三出脉,且也先端都是3裂。但是这两种植物的3出脉是不同的,檫木
的三出脉是直接到了叶片的尾部,而三桠乌药的三出脉是处在整个叶片的尾部,没有直接到
叶片的尾部。
3,、柳杉和日本柳杉的主要区别。 对与这两种植物,开始看的时候我觉得这两种没有太大的差别,感觉就像一样的,后来
通过戴老师的仔细讲解,我才注意到这两种植物的微弱差别。柳杉的叶会向内凹,而日本柳
杉的叶是直,相对于来说比较扎手,我们还打了一个不算是很恰当的比喻,说日本人比较嚣
张一点,所以就横冲直撞的。当然,这也只是我们为缓解学习是偶尔的小娱乐。
4、山矾科的基本特点。 双子叶植物,叶互生,单叶,无托叶;花两性,稀单性,辐射对称,为腋生的花束或为
总状花序或圆锥花序,很少单生;萼通常5裂,宿存;花冠通常5裂,裂片分裂至近基部或
中部;雄蕊多数,着生于花冠筒上;子房下位或半下位,顶端常具花盘和腺体,通常3室,
花柱 1枚,胚珠每室2~4颗。果为核果。我们见到这个科的植物有老鼠失,白檀还有山矾。 当然我们见到的和学到的远远不止这些,这些只是我印象最深刻的几个。学无止境,边
学边掌握才是最佳的状态,园林植物学的这次庐山实习已经结束,可是我们的对于植物的认
识是在逐步的加深。我想这次的收获会成为我们以后的植物学习与认识中起到巨大的作业。
这次的实习,非常的感谢戴老师,刘老师和何老师对我们的谆谆教诲,也是他们不厌其烦的 为我们讲了一遍又一遍的植物的特点和区别才让我们这次的实习圆满结束。篇三:庐山
见习心得
庐山见习心得
这次见习似乎注定坎坷。从十月底开始就一直说去,几番周折, 11月24日晚上8点钟,
我们终于踏上了这块向往已久的土地——世界自然与文化双遗产,中国庐山。 这次见习我很期待,可以说从学校出发的那一刻,我一直是面带笑容的。队伍很大,场
面很壮观。在火车上聊天、玩扑克牌、听音乐,目之所及,都是非常熟悉的面孔,这是我生
平第一次参加如此大规模的远程出游。 因为晕车,一直都害怕坐汽车,所以提前买了晕车药。当汽车在庐山的环山公路上急弛
时,平时不晕车的同学也晕了好多,而我竟然破天荒的没有晕车。因为有晕车药,更因为心
理作用,我是这样以为的。最后得知我们一共绕了396个弯道,我都有些目瞪口呆了。 在
班长分床位时,我真切的感受到了小团体意识的存在。在学校一个宿舍的同学,去了庐山也
是拼命的往一个房间挤,吃饭的时候也是非得坐在一起,在山上游览时自不必说了。我当然
也是如此。不是说这样有什么不对的,我只是觉得我们难以全身心的溶入大集体。 庐山
的第一餐吃的有些郁闷,可以说我根本就没有吃,夜里到凌晨1点才睡觉,冷的不得了,被
窝刚暖热,又要起床了。百感交集的我在吃早饭时,端着碗的手竟然在发抖,泪如泉涌,和
着稀饭竟也一起下肚。
11月25号,真正的旅途开始了。我们要去庐山的第一站——三叠泉。一路上走走跑跑,
和同学们说说笑笑,我竟也快活起来了。仅靠双脚,路途似乎有些远了。我怕自己跟不上,
就死跟着导游不离,结果一路上我都走在最前面。这时我更深切的感受到了:人是需要目标
的。我们是带着午饭上山的。午饭很简单,很实在:三个馒头、一包榨菜、一个鸭蛋。一百
多人席地而坐,吃的倒算不亦乐乎。长途跋涉,我们见到了三叠泉,落差没有想象中的那么
大,而且只看到两叠。从三叠泉回去,累的够受。晚饭我吃了满满的两碗米饭,菜似乎也好
吃多了,我调侃的告诉自己:日子会越来越好的。 庐山当然不仅仅是一座山,甚至可以说它是一座小型城市。山下有的山上也有。我觉得
庐山的商业气息很浓厚。在没有去庐山之前,我就从网上了解到庐山有“一茶三石”的特产。
那天几个同学说好去逛逛,给亲朋好友带些回来,其实并不贵,只是要费些口舌讨价还价。
同样的石鱼,有的人买的是8块钱一两,有的就是8块钱一袋子,里面装有半斤。我很庆幸
我买的是8块钱半斤。因为是在走的那天中午才买,心里有数,不至于亏太多。 庐山之行结束了,喜忧参半。走的那天,阳光很好,只是风很大,所以还是特别的冷。
真正的是高处不胜寒。庐山“避暑胜地”的美誉,绝对不是自封的。上车的时候特意抬头看
了一下天,蓝蓝的天,白云在飞。要走的时候,更多的是几分不舍。车再一次行驶在盘旋公
路上,很快,车子就驶出了庐山风景区的大门,我大睁着双眼,拼命记住目之所及的一切。
阳光太耀眼,隔着车窗,竟也刺痛了我的双眼。山路十八弯,渐渐地离平地越来越近了。一
个小时我们就到了平地上,我觉得我要晕了,果不其然,我吐了。来的时候没有吐,走的时
候竟然吐了,我把这一切归结于走的时候心情不美丽。 汽车到了庐山火车站,队伍浩浩荡荡,我们都上车了,离学校越来越近。在车上同学们
都在询问买了什么特产、多少钱。有一个同学我很欣赏,她说她就买了两块小石子,才一块
钱。同学们都问她为什么不买一些特产,她笑笑说:“骨子里觉得自己还会再来,先不急着买”。
我原来以为可以“庐山归来不看山”,找一两个具有代表性的山岳型景区看看玩玩就差不多了,
事实上我又错了。出发之前的“庐山归来不看山”的想法过于天真,太武断了。 才9点多,火车上就已经睡了好多人。就近用相机捕捉了几个同学酣睡时的姿势。同学
们都累了。火车似乎越来越快了。不着急,家就在前方?? 第一天游览五老峰,三叠泉等,也
称为二线。可早起,到五老峰或含鄱口看日出。当你乘上往二线的中巴后,车上自称“导游
“的人会说按规定...... 收取景点导游费若干,不要理他,只出车费即可。可在上车时讲明
只乘车,不参加团队。二线的路很好走,跟着大队人马就行了。而且一个景点到另一个景点
的车很多。
三叠泉水小的时候,很一般,进去的路倒是很远, 去的时候, 导游吓我们说如没带门票要
另买一枚三叠泉的纪念章, 否则查出要罚款, 于是乖乖地一人一枚, 可最后谁会来查你呢? 但为
了以防万一, 请把门票随身携带。 第二天游仙人洞,称为一线。从牯岭走去就可,顺路游花径等地。一天时间绰绰有余,
傍晚还可在仙人洞看日落,晚上可看庐山恋。其中著名的三宝树(三棵大树) 据导游讲因旁边
修庙破坏了大树千年形成的生态平衡,可能来日不多了,不知您去时三老还在不在。 第三天看别墅,可从庐陵大桥处往回走,一路上众多别墅,别忘记找个当地人问问,他(她)
会介绍给你许多典故。包括哪里是林彪,王洪文,江青的故居,哈哈,尽是些坏蛋。也可请
个导游为你讲解,当时在淡季花三十元一天请了一个。 美庐是一幢漂亮的小楼。底楼有当年如花似玉的蒋夫人所用的浴室,设施一应俱全。让
我们大大满足了一下窥私欲。我们还可想象当年美人出浴时的情景。而蒋夫人此刻在美国大
概早已淡泊世事不以为意了。 庐山的别墅从1898年到1928年间,20多个国家建造了各种风格的别墅712栋。在庐山
西谷,女儿湖,太乙村还有别墅。 其中著名的有:
1:河西路504号,庐山会议旧址,原为庐山军官训练团集会之用。 2:河西路506号,庐山大厦,被称为庐山的‘黄埔军校’,为军官训练团总部。 3:中
人路359号。与大厦相望,三十年代蒋介石多次在此召开会议 4:柏树路124号。欧洲建筑融入东方风格的典范之作。5:河西路176号。石建一层,
外貌平常的平民住宅。彭德怀在此东套间写下了著名的‘万言书’。 6:河西路442号。美国
特使马歇尔调停内战八上庐山在此居住。现为‘周恩来纪念室’。 7:河西路180号。著名的
美庐。蒋介石夫妇住过后,毛泽东照单全收,在二次庐山会议期间下榻在此。总结:美好的
环境还要我们自己去维护,我们要学的去欣赏大自然留给我们美丽的自然遗产!篇四:庐山
实习报告
前言
实习时间
2014年8月30日—2014年9月13日,共15天。 实习地点
江西省庐山地区,包括庐山、九江市和星子县。 人员组成
队长:王腊春
带队老师:王腊春、杨得志、李升峰、李徐生、马劲松、陈刚、张洪、姜洪涛、韩志勇、
张兴奇、江昼、高超、王先彦、曾春芬、陈逸、吴绍华、刘泽华 后勤:严苏宁 队
医:王敏医生 辅导员:徐念旭 地理与海洋科学学院12级本科生及部分其他年级学生 实习内容
涉及地质地貌、气象气候、植物、土壤、水文水资源、人文地理、地理信息系统等方面
的内容。
第一章 实习区概况
地理位置
庐山地区位于江西省北部,包括九江市、庐山和庐山南麓的星子县、九江县的大部分,
东经115°52′-116°13′与北纬29°22′-29°46′,总面积约800km2。庐山地区北滨
长江,东和东南为鄱阳湖环绕,区内有著名的庐山中山山地、山前丘陵和滨水平原。因此,
庐山地区的自然地理结构和地理环境具有代表性或典型性。 图1-1 庐山地区遥感影像图(来自谷歌地球) 图1-2 庐山地区区位图 地质地貌
庐山总体走向北北东,长约30km ,宽约10km ,平地拔起一座主峰海拔1473.8m 的断块
山。断块山由元古代变质岩和粒屑沉积岩构成,顶部有峰岭90余座,山峰的形态,岭、谷 的排布受到褶皱构造、断裂构造、节理构造以及地层岩性和产状的控制。庐山北段以大
月山背斜为轴,两侧对称地分列向斜谷、背斜山以及次一级的次成谷和次成(单面)山,并
受背斜构造的倾伏与向斜构造翘起的控制,次成山与次成谷在平面上构成“之”字形的延展。
庐山的东南坡与西北坡均为峭壁陡坡,并与断块山边界断裂的特性有关而呈阶梯式递降。庐
山山前丘陵多由古生界组成,并间以宽谷平原。 鄱阳湖盆叠置在中生代内陆盆地之中,自宋
代开始逐渐成湖,近代又出现湖淤增强的趋势。星子县近湖地带的地貌结构是 图1-3 庐山断块山的边界断层及地质简介 基岩丘陵、堆积岗地、湖湾——宽谷
相间
的组合类型。
植被土壤 庐山地区地处亚热带季风气候区,水热资源丰富。庐山山体的垂直气候—植被—土壤地
理分带规律鲜明。常绿阔叶林,常绿落叶阔叶林,落叶阔叶林、针叶林、竹林、灌丛、草地
等植被类型比较齐全,逆行演替与顺向演替也具有一定的代表性。自然状况下的植被类型与
土壤发育相匹配。从江边湖滨到庐山山顶,红壤、黄壤与山地黄壤、山地黄棕壤、山地棕壤、
山地沼泽土以及水稻土、浅色草甸土等,各类土壤的剖面分层结构及理化特征均可一一观察
测试。
此外,庐山山上局部谷地与鄱 图1-4 月照松林 湖湖口段的地形,决定着局部地段的气候、水分、植被和土壤发育均有一定的相对特殊
性,构成独特的地理景观。 气象气候
庐山地处我国中纬度亚热带东部湿润季风区域。受不同自然因素影响,庐山地区形成了
8种不同的气候类型,分别是:中亚热带气候带、季风气候—湿润型东亚季风气候、平原气
候、城市气候、水域气候、山地气候、谷地气候、其他气候。它们各自所具有的不同气候现
象和气候特征,使庐山地区成为气候资源相对富集的区域。即,在大气候背景下受大范围气
候制约,庐山地区具有:典型东亚季风气候控制下,湿润中亚热带气候、平原气候的大气候
特征;以及受特殊地形等因素对气候反馈作用,而出现的非地带性山地气候和各种小气候现
象。
人文地理
在地理位置方面,庐山地处长江中下游平原中部,安徽、湖北、江西三省交汇处,北临
长 江,东濒鄱阳湖,有特有的“吴头楚尾”、“三省交会”的地理位置。 在交通条件方面,庐山地区区位优越,水、陆、空交通条件兼备,对外联系便捷。 在经
济区位方面,庐山不仅处于“承东启西,迎南接北”的重要战略位置,还能接纳来自多方位
的经济辐射。
在世界文化景观方面,庐山独有的宗教、理学、别墅及政治等文化类型以及自然生态特
点,使的庐山成为了世界瞩目的风景名山、文化名山、宗教名山、政治名山、旅游名山、地
质名山与生态名山。
图1-5 庐山恋电影院
第二章 气象气候
2.1庐山地区的气候类型及分布 庐山地处我国中纬度亚热带东部湿润季风区域。受不同自然因素影响,庐山地区形成了
8种不同的气候类型,分别是:中亚热带气候带、季风气候—湿润型东亚季风气候、平原气
候、城市气候、水域气候、山地气候、谷地气候、其他气候。 它们各自所具有的不同气候现象篇五:庐山野外实习报告 庐山野外实习报告 学院:
班级:
姓名:
学号:
指导老师: 目录
一、 实习目的„„„„„„„„„„„„„„„„„„3
二、 实习时间„„„„„„„„„„„„„„„„„„3
三、 实习地点„„„„„„„„„„„„„„„„„„3
四、 实习路线„„„„„„„„„„„„„„„„„„3
五、 实习内容„„„„„„„„„„„„„„„„„„3
六、 报告正文„„„„„„„„„„„„„„„„„„3
1、庐山概况„„„„„„„„„„„„„„„„„„„4
2、庐山的地质地貌„„„„„„„„„„„„„„„„5
3、庐山的土壤„„„„„„„„„„„„„„„„„„10
4、庐山的植被„„„„„„„„„„„„„„„„„„13
七、实习总结与收获„„„„„„„„„„„„„„„„17
一.实习目的
1.将课堂理论知识运用于野外实践,通过野外实践加强对理论知识的了解与掌握。锻炼
大家学中知行、行中知学的能力。
2.观测、分析庐山地质条件与特征;地貌类型、特征、成因;气候垂直分布规律及成因;
植物、土壤垂直分布规律及成因等。从而加强大家对自然地理学理论的认识。
3.培养大家野外实践的能力。
二.实习时间
2012年9月16日------2012年9月20日
三.实习地点
国家地质公园----江西庐山
四.实习路线
1.9月16日:牯岭街—月照松林—庐山会议会址 乌龙潭—大天池—龙首崖
3. 9月18日:牯岭街—王家坡—小天池
4. 9月19日:牯岭街—含鄱口—庐山植物园—五老峰
5.9月20日:牯岭街—飞来石—如琴湖—天桥—锦绣谷—仙人洞
五. 实习内容
1、庐山构造地貌、流水地貌、冰川地貌等;
2、庐山的土壤分布状况及规律;
3、庐山的植被垂直分布状况及规律等。
六. 报告正文 庐山位于中国江西省北部, 东临鄱阳湖,北濒长江。又称匡山或匡庐 。地处东经115o30′
—116o20′,北纬29o20′—29o50′。气候上属亚热带东南季风区。地貌上属长江中下游平
原,地势平缓,江河密布,湖泊众多,水资源丰富,植物葱郁,土壤肥沃,为富饶的鱼米之
乡。
庐山是一座地垒式断块山,外险内秀。具有河流、湖泊、坡地、山峰等多种地貌。主峰
—大汉阳峰,海拔1474米;庐山自古命名的山峰便有171座。群峰间散布冈岭26座,壑谷
20条,岩洞16个,怪石22处。水流在河谷发育裂点,形成许多急流与瀑布,瀑布22处,
溪涧18条,湖潭14处。著名的三叠泉瀑布,落差达155米。庐山奇特瑰丽的山水景观具有
极高的科学价值和旅游观赏价值。 庐山地处中国亚热带东部季风区域,面江临湖,山高谷深,具有鲜明的山地气候特征。
年平均降水1917毫米,年平均雾日191天,年平均相对湿度78%,每年7月——9月平均温
度16.9摄氏度,夏季极端最高温度32摄氏度。良好的气候和优美的自然环境使庐山成为高
悬于长江中下游“热海”中的“凉岛”,世界著名的避暑胜地。而且独特的自然条件适于本土
植物的繁衍和南上北下植物的留住。植物资源丰富,区系复杂,自然分布和引种栽培的高等
植物3400余种(不包括苔藓植物) ,是长江中下游山地植物最丰富的区域之一。庐山土壤类型
由山底到山顶依次为山地红壤,山地黄壤,山地黄棕壤,土壤腐殖质发育深厚,也为植物生
长提供了良好的条件。
(二)庐山的地质地貌
实习时间:17号-19号 实习地点:芦林湖、芦林大坝、黄龙潭、乌龙潭、庐山电站大坝、龙首崖、王家坡、五 老峰、西谷、如琴湖、锦绣谷、仙人洞 实习内容:实地观察庐山的冰川地貌、流水地貌和构造地貌,分析各类地貌的成因和区 域地貌的发育历史。
实习目的:1、加强地质地貌学理论与野外实践相结合,通过实习对各种地貌有更加理性 的认识。
2、观察、比较和分析各种地貌的特征、成因、发育情况等。 庐山地质地貌概况:庐山是由断裂抬升而形成的断块山,山体平面形态呈肾形,由西南向
东北方倾斜延伸,中部宽而向东北和西南渐收窄,20多公里,长最宽10 多公里, 主峰为大
汉阳峰, 海拔 1473.8m, 高出四周平原约 1440m,属于中山类型。庐山主要受南北两断层
莲山断层和温泉断层影响,东北——西南向岭谷相间分布。下面是庐山的地质地貌图, 由图中
可以看出大月山是背斜;中谷及七里冲是向斜;西谷、大校场是次成谷,分别发育于虎背岭、
大月山北斜的一翼;牯牛岭、女儿城、蚱蜢岭为次成山,虎背岭和五老峰是单斜山。大月山、
中谷及七里冲是顺地貌,次成谷和次成山为逆地貌。
1、庐山的冰川地貌
庐山具有突出价值的地质、地貌和独特的第四纪冰川遗迹。十亿年前,庐山地区是浅海,
中生代燕山运动,使庐山在2500万年前形成了一座独特的地垒式断块山。这次实习我们分析
的有王家坡u 形谷、飞来石、芦林湖、含鄱口冰川刃脊。 王家坡u 型谷:位于小天池到长岭
一带,它不仅是一个向斜谷,也是一个典型的冰蚀地貌,是第四纪冰川的产物。其主要证据
有两点:第一,在常青园对面存在冰斗,其四壁陡峭,形似围椅。第二,王家坡谷底有大型
鹅卵石,其为冰碛。王家坡河谷主要靠近西北坡,这主要是因为西北坡为向阳坡,冰川融化
快,流水对西北坡侵蚀较大。但是现今有一些人士认为王家坡不单是冰川作用的结果,更重
要的是内力作用的结果。
庐山见习心得体会
姓名:李薇薇
学号:5203208079
院系班级:艺术与设计学院工业设计083班 在11月的中旬,从13号到16号,我们去了世界地质公园—庐山,进行了专业见习。仔
细想想, 在大学期间,除了大一“鸡公山一日游”的集体活动外,其他时间班级里也没有出去
过,而且对于已经大三的我们来说,以后集体活动的机会,恐怕也是很渺茫了,就这样我们
的庐山之行就浩浩荡荡的进行了。我满心的期待这次的旅行,同时也做了不少的准备工作,
查了许多庐山的资料、庐山的气候,也把《旅游规划通则》和其他的一些学术方面的资料随
身带着。我们的庐山之行虽然因为甲流感耽误了一些,但总算是正式的拉开了帷幕。 第一天的游玩我们去了五老峰。五老峰位于江西庐山的东南侧,为庐山著名的高峰,海
拔1436米,山顶苍穹,下压鄱湖,削辟千仞,绵延数里,山峰受岩层垂直节理的影响,形成
了既相互分割又彼此相连的五个雄奇的峰岭。五座主峰俨若五老并坐,故名五老峰。从各个
角度去观察,山姿不一,有象诗人吟咏,有象武士高歌,有象鱼翁垂钓,有象老僧盘坐。在
星子县海会寺上看五老峰最为真切。五峰中以第三峰最险,奇岩怪石千姿百态,雄奇秀丽蔚
为大观;第四峰最高,峰顶云松弯曲如虬, 下有五小峰,即狮子峰、金印峰、石舰峰、凌云峰
和旗竿峰,往下为观音崖,狮子崖,背后山谷有青莲寺。从各个角度去观察,山姿不一,有
象诗人吟咏,有象武士高歌,有象鱼翁垂钓,有象老僧盘坐。在星子县海会寺上看五老峰最
为真切。五峰中以第三峰最险,奇岩怪石千姿百态,雄奇秀丽蔚为大观;第四峰最高,峰顶
云松弯曲如虬, 下有五小峰,即狮子峰、金印峰、石舰峰、凌云峰和旗竿峰,往下为观音崖,
狮子崖,背后山谷有青莲寺。但是,虽然名字叫的新奇,我也是始终没有那么好的观察里和
想象力,五老峰也只是爬了四峰,二峰也没有去成。还是有点遗憾的。后来又转去与五老峰
遥向可视的含鄱口,在含鄱口上可以隐约中看到洞庭湖。山上的旅游商品也不是很贵,可以
带回家的东西还是不少的。第一天的行程还是很快的就结束了。 第二天还是八点在餐厅外集合,我们的路线是黄龙寺——三宝树——锦绣谷——花径—
—白居易草堂——牯岭街。首先还是一个一个的台阶,上上下下。终于到了黄龙寺。庐山黄
龙寺,坐落于庐山玉屏峰上,前面对天王峰,后面是玉屏峰,西边为赐经亭,下临潺溪。寺
周围还有很多高大的树,在风水学上,黄龙寺可是块风水宝地,相传早在晋代,释昙诜在此
修持,并栽下2株婆娑宝树、1株银杏。康有为第三次上庐山,曾到黄龙寺游访,并题写“黄
龙寺”寺额和“禅堂”之匾,至今保存完好。虽然黄龙寺和三宝树一再的遭到破坏,但三宝
树,两棵1600多年的,一棵是600多年的,需要三个成年人才能抱住的“三抱树”依然挺拔
在世人面前,坚忍不拔。穿过锦绣谷,沿着花径,我们到达了白居易草堂,白居易十景虽然
不能全部看到,但是,我最欣赏的就是十景之一的“清泉绕舍”。引堂东瀑布里的水,汇合成
了绕着草堂的小溪,形成“清泉绕舍”之景。白居易的诗《别草堂三绝句》说道:“三间茅舍
向山开,一带山泉绕舍回。山色泉声莫惆怅,三年官满却归来。”这种“流水周于舍下”的设
计曲折有致,显示出清源脉脉,疏水无尽的美感,它完成了自然山水和人工山水的完美结合,
体现出源于自然,高于自然的园林特点。白居易最爱此景,写诗云“最爱一泉新引得,清泠
屈曲绕阶流。”再下一站是牯岭街,是老师们为了满足大家的购物需求,特意安排的。到了牯
岭街,我才真正的知道, 为什么说庐山是开发的相当全面的一座山这句话,在牯岭街上,旅游
商品,吃饭住宿,休闲娱乐等等,可以说是绝对不输于任何一个中等发达城市。这就有点遗
憾,因为,虽然说庐山是一个自然和人文相结合的景区,但建筑太多,人为的干扰因素也太
多,山的或宁静或朴质或壮观无形中也被打乱了。这也许是所有景区开发中不能避免的吧。
至少信阳鸡公山就是这样,越开发越失去了它的本来面目,就像一位本来清丽的少女硬是给
她添上浓妆艳福,实在是很可悲的一件事。
就这样,三天的庐山之行就要划上句号了,但是通过这次见习,让我们深刻体会到了什
么叫做山水交融,什么叫做自然一色。同时,大家不仅学到了很多专业方面的知识,还加深
了同学之间的感情,当然我们跟一些老师的关系也更好了许多,实在是额外收获啊。原来大
自然,是一种最直观也最含奥秘的科学,终于理解了为什么那么多植物学家在自然中沉醉不
知归路的原因了。篇二:庐山实习总结 庐山实习总结
对于这次的庐山植物实习可谓是收获颇多,庐山由于山地自然条件复杂,许多植物比平
原更有条件保存下来。在加上庐山植物园从国内外引进的3000多种植物,使得庐山植物更加
的丰富多彩,当然也更加开阔了我们的眼界。 我们的这次实习为5天,每天到达不一样的地方去接触不同的植物,来掌握植物的性状
特点以及相似植物的区别。在庐山我们见到的最多的就是山茱萸科,杜鹃花科,壳斗科,木
兰科,樟科,山矾科,松科,柏科,杉科等。 在这次的实习中我主要学到了这几点:
1、灯台树,四照花这两种植物的性状特点。作为在庐山普遍可以见到的植物,这两种算
是很常见的。(1)灯台树,落叶乔木。树皮光滑灰色,树枝层层平展,形如登台,枝暗紫红
色。叶互生,簇生于枝稍,叶广卵圆形。伞房状聚伞花序生于新枝顶端。它的花白色,全开
在一个平面上,颇有特点。
(2)四照花,叶纸质,对生,卵形或卵 状椭圆形,表面浓绿色,疏生白柔毛,叶背粉
绿色,有白柔毛,并在脉腋簇生。白色的总苞片4枚;花瓣状,卵形或卵状披针形;5~6月
开花,光彩四照,所以名曰“四照花”。果实成熟后呈紫红色。对于这两种植物的认识,我想
我在以后的学习与生活中是绝对不可能忘记的。
2、檫木和三桠乌药的区别。 檫木,树皮黄色,后变灰色,有纵裂。小枝绿色;单叶互生,卵形或倒卵形,全缘或1-3
浅裂,具明显三出脉;短圆锥花序顶生,花黄色,先于叶开放 三桠乌药,叶互生,近圆形或扁圆形,先端急尖,全缘或三裂,基部近圆形或心形,有
时为宽楔形,上面深绿色,下面苍白色,有时带红色,被棕黄色柔毛或近无毛,三出脉,偶
有五出脉,网脉明显。
这两种的叶都是三出脉,且也先端都是3裂。但是这两种植物的3出脉是不同的,檫木
的三出脉是直接到了叶片的尾部,而三桠乌药的三出脉是处在整个叶片的尾部,没有直接到
叶片的尾部。
3,、柳杉和日本柳杉的主要区别。 对与这两种植物,开始看的时候我觉得这两种没有太大的差别,感觉就像一样的,后来
通过戴老师的仔细讲解,我才注意到这两种植物的微弱差别。柳杉的叶会向内凹,而日本柳
杉的叶是直,相对于来说比较扎手,我们还打了一个不算是很恰当的比喻,说日本人比较嚣
张一点,所以就横冲直撞的。当然,这也只是我们为缓解学习是偶尔的小娱乐。
4、山矾科的基本特点。 双子叶植物,叶互生,单叶,无托叶;花两性,稀单性,辐射对称,为腋生的花束或为
总状花序或圆锥花序,很少单生;萼通常5裂,宿存;花冠通常5裂,裂片分裂至近基部或
中部;雄蕊多数,着生于花冠筒上;子房下位或半下位,顶端常具花盘和腺体,通常3室,
花柱 1枚,胚珠每室2~4颗。果为核果。我们见到这个科的植物有老鼠失,白檀还有山矾。 当然我们见到的和学到的远远不止这些,这些只是我印象最深刻的几个。学无止境,边
学边掌握才是最佳的状态,园林植物学的这次庐山实习已经结束,可是我们的对于植物的认
识是在逐步的加深。我想这次的收获会成为我们以后的植物学习与认识中起到巨大的作业。
这次的实习,非常的感谢戴老师,刘老师和何老师对我们的谆谆教诲,也是他们不厌其烦的 为我们讲了一遍又一遍的植物的特点和区别才让我们这次的实习圆满结束。篇三:庐山
见习心得
庐山见习心得
这次见习似乎注定坎坷。从十月底开始就一直说去,几番周折, 11月24日晚上8点钟,
我们终于踏上了这块向往已久的土地——世界自然与文化双遗产,中国庐山。 这次见习我很期待,可以说从学校出发的那一刻,我一直是面带笑容的。队伍很大,场
面很壮观。在火车上聊天、玩扑克牌、听音乐,目之所及,都是非常熟悉的面孔,这是我生
平第一次参加如此大规模的远程出游。 因为晕车,一直都害怕坐汽车,所以提前买了晕车药。当汽车在庐山的环山公路上急弛
时,平时不晕车的同学也晕了好多,而我竟然破天荒的没有晕车。因为有晕车药,更因为心
理作用,我是这样以为的。最后得知我们一共绕了396个弯道,我都有些目瞪口呆了。 在
班长分床位时,我真切的感受到了小团体意识的存在。在学校一个宿舍的同学,去了庐山也
是拼命的往一个房间挤,吃饭的时候也是非得坐在一起,在山上游览时自不必说了。我当然
也是如此。不是说这样有什么不对的,我只是觉得我们难以全身心的溶入大集体。 庐山
的第一餐吃的有些郁闷,可以说我根本就没有吃,夜里到凌晨1点才睡觉,冷的不得了,被
窝刚暖热,又要起床了。百感交集的我在吃早饭时,端着碗的手竟然在发抖,泪如泉涌,和
着稀饭竟也一起下肚。
11月25号,真正的旅途开始了。我们要去庐山的第一站——三叠泉。一路上走走跑跑,
和同学们说说笑笑,我竟也快活起来了。仅靠双脚,路途似乎有些远了。我怕自己跟不上,
就死跟着导游不离,结果一路上我都走在最前面。这时我更深切的感受到了:人是需要目标
的。我们是带着午饭上山的。午饭很简单,很实在:三个馒头、一包榨菜、一个鸭蛋。一百
多人席地而坐,吃的倒算不亦乐乎。长途跋涉,我们见到了三叠泉,落差没有想象中的那么
大,而且只看到两叠。从三叠泉回去,累的够受。晚饭我吃了满满的两碗米饭,菜似乎也好
吃多了,我调侃的告诉自己:日子会越来越好的。 庐山当然不仅仅是一座山,甚至可以说它是一座小型城市。山下有的山上也有。我觉得
庐山的商业气息很浓厚。在没有去庐山之前,我就从网上了解到庐山有“一茶三石”的特产。
那天几个同学说好去逛逛,给亲朋好友带些回来,其实并不贵,只是要费些口舌讨价还价。
同样的石鱼,有的人买的是8块钱一两,有的就是8块钱一袋子,里面装有半斤。我很庆幸
我买的是8块钱半斤。因为是在走的那天中午才买,心里有数,不至于亏太多。 庐山之行结束了,喜忧参半。走的那天,阳光很好,只是风很大,所以还是特别的冷。
真正的是高处不胜寒。庐山“避暑胜地”的美誉,绝对不是自封的。上车的时候特意抬头看
了一下天,蓝蓝的天,白云在飞。要走的时候,更多的是几分不舍。车再一次行驶在盘旋公
路上,很快,车子就驶出了庐山风景区的大门,我大睁着双眼,拼命记住目之所及的一切。
阳光太耀眼,隔着车窗,竟也刺痛了我的双眼。山路十八弯,渐渐地离平地越来越近了。一
个小时我们就到了平地上,我觉得我要晕了,果不其然,我吐了。来的时候没有吐,走的时
候竟然吐了,我把这一切归结于走的时候心情不美丽。 汽车到了庐山火车站,队伍浩浩荡荡,我们都上车了,离学校越来越近。在车上同学们
都在询问买了什么特产、多少钱。有一个同学我很欣赏,她说她就买了两块小石子,才一块
钱。同学们都问她为什么不买一些特产,她笑笑说:“骨子里觉得自己还会再来,先不急着买”。
我原来以为可以“庐山归来不看山”,找一两个具有代表性的山岳型景区看看玩玩就差不多了,
事实上我又错了。出发之前的“庐山归来不看山”的想法过于天真,太武断了。 才9点多,火车上就已经睡了好多人。就近用相机捕捉了几个同学酣睡时的姿势。同学
们都累了。火车似乎越来越快了。不着急,家就在前方?? 第一天游览五老峰,三叠泉等,也
称为二线。可早起,到五老峰或含鄱口看日出。当你乘上往二线的中巴后,车上自称“导游
“的人会说按规定...... 收取景点导游费若干,不要理他,只出车费即可。可在上车时讲明
只乘车,不参加团队。二线的路很好走,跟着大队人马就行了。而且一个景点到另一个景点
的车很多。
三叠泉水小的时候,很一般,进去的路倒是很远, 去的时候, 导游吓我们说如没带门票要
另买一枚三叠泉的纪念章, 否则查出要罚款, 于是乖乖地一人一枚, 可最后谁会来查你呢? 但为
了以防万一, 请把门票随身携带。 第二天游仙人洞,称为一线。从牯岭走去就可,顺路游花径等地。一天时间绰绰有余,
傍晚还可在仙人洞看日落,晚上可看庐山恋。其中著名的三宝树(三棵大树) 据导游讲因旁边
修庙破坏了大树千年形成的生态平衡,可能来日不多了,不知您去时三老还在不在。 第三天看别墅,可从庐陵大桥处往回走,一路上众多别墅,别忘记找个当地人问问,他(她)
会介绍给你许多典故。包括哪里是林彪,王洪文,江青的故居,哈哈,尽是些坏蛋。也可请
个导游为你讲解,当时在淡季花三十元一天请了一个。 美庐是一幢漂亮的小楼。底楼有当年如花似玉的蒋夫人所用的浴室,设施一应俱全。让
我们大大满足了一下窥私欲。我们还可想象当年美人出浴时的情景。而蒋夫人此刻在美国大
概早已淡泊世事不以为意了。 庐山的别墅从1898年到1928年间,20多个国家建造了各种风格的别墅712栋。在庐山
西谷,女儿湖,太乙村还有别墅。 其中著名的有:
1:河西路504号,庐山会议旧址,原为庐山军官训练团集会之用。 2:河西路506号,庐山大厦,被称为庐山的‘黄埔军校’,为军官训练团总部。 3:中
人路359号。与大厦相望,三十年代蒋介石多次在此召开会议 4:柏树路124号。欧洲建筑融入东方风格的典范之作。5:河西路176号。石建一层,
外貌平常的平民住宅。彭德怀在此东套间写下了著名的‘万言书’。 6:河西路442号。美国
特使马歇尔调停内战八上庐山在此居住。现为‘周恩来纪念室’。 7:河西路180号。著名的
美庐。蒋介石夫妇住过后,毛泽东照单全收,在二次庐山会议期间下榻在此。总结:美好的
环境还要我们自己去维护,我们要学的去欣赏大自然留给我们美丽的自然遗产!篇四:庐山
实习报告
前言
实习时间
2014年8月30日—2014年9月13日,共15天。 实习地点
江西省庐山地区,包括庐山、九江市和星子县。 人员组成
队长:王腊春
带队老师:王腊春、杨得志、李升峰、李徐生、马劲松、陈刚、张洪、姜洪涛、韩志勇、
张兴奇、江昼、高超、王先彦、曾春芬、陈逸、吴绍华、刘泽华 后勤:严苏宁 队
医:王敏医生 辅导员:徐念旭 地理与海洋科学学院12级本科生及部分其他年级学生 实习内容
涉及地质地貌、气象气候、植物、土壤、水文水资源、人文地理、地理信息系统等方面
的内容。
第一章 实习区概况
地理位置
庐山地区位于江西省北部,包括九江市、庐山和庐山南麓的星子县、九江县的大部分,
东经115°52′-116°13′与北纬29°22′-29°46′,总面积约800km2。庐山地区北滨
长江,东和东南为鄱阳湖环绕,区内有著名的庐山中山山地、山前丘陵和滨水平原。因此,
庐山地区的自然地理结构和地理环境具有代表性或典型性。 图1-1 庐山地区遥感影像图(来自谷歌地球) 图1-2 庐山地区区位图 地质地貌
庐山总体走向北北东,长约30km ,宽约10km ,平地拔起一座主峰海拔1473.8m 的断块
山。断块山由元古代变质岩和粒屑沉积岩构成,顶部有峰岭90余座,山峰的形态,岭、谷 的排布受到褶皱构造、断裂构造、节理构造以及地层岩性和产状的控制。庐山北段以大
月山背斜为轴,两侧对称地分列向斜谷、背斜山以及次一级的次成谷和次成(单面)山,并
受背斜构造的倾伏与向斜构造翘起的控制,次成山与次成谷在平面上构成“之”字形的延展。
庐山的东南坡与西北坡均为峭壁陡坡,并与断块山边界断裂的特性有关而呈阶梯式递降。庐
山山前丘陵多由古生界组成,并间以宽谷平原。 鄱阳湖盆叠置在中生代内陆盆地之中,自宋
代开始逐渐成湖,近代又出现湖淤增强的趋势。星子县近湖地带的地貌结构是 图1-3 庐山断块山的边界断层及地质简介 基岩丘陵、堆积岗地、湖湾——宽谷
相间
的组合类型。
植被土壤 庐山地区地处亚热带季风气候区,水热资源丰富。庐山山体的垂直气候—植被—土壤地
理分带规律鲜明。常绿阔叶林,常绿落叶阔叶林,落叶阔叶林、针叶林、竹林、灌丛、草地
等植被类型比较齐全,逆行演替与顺向演替也具有一定的代表性。自然状况下的植被类型与
土壤发育相匹配。从江边湖滨到庐山山顶,红壤、黄壤与山地黄壤、山地黄棕壤、山地棕壤、
山地沼泽土以及水稻土、浅色草甸土等,各类土壤的剖面分层结构及理化特征均可一一观察
测试。
此外,庐山山上局部谷地与鄱 图1-4 月照松林 湖湖口段的地形,决定着局部地段的气候、水分、植被和土壤发育均有一定的相对特殊
性,构成独特的地理景观。 气象气候
庐山地处我国中纬度亚热带东部湿润季风区域。受不同自然因素影响,庐山地区形成了
8种不同的气候类型,分别是:中亚热带气候带、季风气候—湿润型东亚季风气候、平原气
候、城市气候、水域气候、山地气候、谷地气候、其他气候。它们各自所具有的不同气候现
象和气候特征,使庐山地区成为气候资源相对富集的区域。即,在大气候背景下受大范围气
候制约,庐山地区具有:典型东亚季风气候控制下,湿润中亚热带气候、平原气候的大气候
特征;以及受特殊地形等因素对气候反馈作用,而出现的非地带性山地气候和各种小气候现
象。
人文地理
在地理位置方面,庐山地处长江中下游平原中部,安徽、湖北、江西三省交汇处,北临
长 江,东濒鄱阳湖,有特有的“吴头楚尾”、“三省交会”的地理位置。 在交通条件方面,庐山地区区位优越,水、陆、空交通条件兼备,对外联系便捷。 在经
济区位方面,庐山不仅处于“承东启西,迎南接北”的重要战略位置,还能接纳来自多方位
的经济辐射。
在世界文化景观方面,庐山独有的宗教、理学、别墅及政治等文化类型以及自然生态特
点,使的庐山成为了世界瞩目的风景名山、文化名山、宗教名山、政治名山、旅游名山、地
质名山与生态名山。
图1-5 庐山恋电影院
第二章 气象气候
2.1庐山地区的气候类型及分布 庐山地处我国中纬度亚热带东部湿润季风区域。受不同自然因素影响,庐山地区形成了
8种不同的气候类型,分别是:中亚热带气候带、季风气候—湿润型东亚季风气候、平原气
候、城市气候、水域气候、山地气候、谷地气候、其他气候。 它们各自所具有的不同气候现象篇五:庐山野外实习报告 庐山野外实习报告 学院:
班级:
姓名:
学号:
指导老师: 目录
一、 实习目的„„„„„„„„„„„„„„„„„„3
二、 实习时间„„„„„„„„„„„„„„„„„„3
三、 实习地点„„„„„„„„„„„„„„„„„„3
四、 实习路线„„„„„„„„„„„„„„„„„„3
五、 实习内容„„„„„„„„„„„„„„„„„„3
六、 报告正文„„„„„„„„„„„„„„„„„„3
1、庐山概况„„„„„„„„„„„„„„„„„„„4
2、庐山的地质地貌„„„„„„„„„„„„„„„„5
3、庐山的土壤„„„„„„„„„„„„„„„„„„10
4、庐山的植被„„„„„„„„„„„„„„„„„„13
七、实习总结与收获„„„„„„„„„„„„„„„„17
一.实习目的
1.将课堂理论知识运用于野外实践,通过野外实践加强对理论知识的了解与掌握。锻炼
大家学中知行、行中知学的能力。
2.观测、分析庐山地质条件与特征;地貌类型、特征、成因;气候垂直分布规律及成因;
植物、土壤垂直分布规律及成因等。从而加强大家对自然地理学理论的认识。
3.培养大家野外实践的能力。
二.实习时间
2012年9月16日------2012年9月20日
三.实习地点
国家地质公园----江西庐山
四.实习路线
1.9月16日:牯岭街—月照松林—庐山会议会址 乌龙潭—大天池—龙首崖
3. 9月18日:牯岭街—王家坡—小天池
4. 9月19日:牯岭街—含鄱口—庐山植物园—五老峰
5.9月20日:牯岭街—飞来石—如琴湖—天桥—锦绣谷—仙人洞
五. 实习内容
1、庐山构造地貌、流水地貌、冰川地貌等;
2、庐山的土壤分布状况及规律;
3、庐山的植被垂直分布状况及规律等。
六. 报告正文 庐山位于中国江西省北部, 东临鄱阳湖,北濒长江。又称匡山或匡庐 。地处东经115o30′
—116o20′,北纬29o20′—29o50′。气候上属亚热带东南季风区。地貌上属长江中下游平
原,地势平缓,江河密布,湖泊众多,水资源丰富,植物葱郁,土壤肥沃,为富饶的鱼米之
乡。
庐山是一座地垒式断块山,外险内秀。具有河流、湖泊、坡地、山峰等多种地貌。主峰
—大汉阳峰,海拔1474米;庐山自古命名的山峰便有171座。群峰间散布冈岭26座,壑谷
20条,岩洞16个,怪石22处。水流在河谷发育裂点,形成许多急流与瀑布,瀑布22处,
溪涧18条,湖潭14处。著名的三叠泉瀑布,落差达155米。庐山奇特瑰丽的山水景观具有
极高的科学价值和旅游观赏价值。 庐山地处中国亚热带东部季风区域,面江临湖,山高谷深,具有鲜明的山地气候特征。
年平均降水1917毫米,年平均雾日191天,年平均相对湿度78%,每年7月——9月平均温
度16.9摄氏度,夏季极端最高温度32摄氏度。良好的气候和优美的自然环境使庐山成为高
悬于长江中下游“热海”中的“凉岛”,世界著名的避暑胜地。而且独特的自然条件适于本土
植物的繁衍和南上北下植物的留住。植物资源丰富,区系复杂,自然分布和引种栽培的高等
植物3400余种(不包括苔藓植物) ,是长江中下游山地植物最丰富的区域之一。庐山土壤类型
由山底到山顶依次为山地红壤,山地黄壤,山地黄棕壤,土壤腐殖质发育深厚,也为植物生
长提供了良好的条件。
(二)庐山的地质地貌
实习时间:17号-19号 实习地点:芦林湖、芦林大坝、黄龙潭、乌龙潭、庐山电站大坝、龙首崖、王家坡、五 老峰、西谷、如琴湖、锦绣谷、仙人洞 实习内容:实地观察庐山的冰川地貌、流水地貌和构造地貌,分析各类地貌的成因和区 域地貌的发育历史。
实习目的:1、加强地质地貌学理论与野外实践相结合,通过实习对各种地貌有更加理性 的认识。
2、观察、比较和分析各种地貌的特征、成因、发育情况等。 庐山地质地貌概况:庐山是由断裂抬升而形成的断块山,山体平面形态呈肾形,由西南向
东北方倾斜延伸,中部宽而向东北和西南渐收窄,20多公里,长最宽10 多公里, 主峰为大
汉阳峰, 海拔 1473.8m, 高出四周平原约 1440m,属于中山类型。庐山主要受南北两断层
莲山断层和温泉断层影响,东北——西南向岭谷相间分布。下面是庐山的地质地貌图, 由图中
可以看出大月山是背斜;中谷及七里冲是向斜;西谷、大校场是次成谷,分别发育于虎背岭、
大月山北斜的一翼;牯牛岭、女儿城、蚱蜢岭为次成山,虎背岭和五老峰是单斜山。大月山、
中谷及七里冲是顺地貌,次成谷和次成山为逆地貌。
1、庐山的冰川地貌
庐山具有突出价值的地质、地貌和独特的第四纪冰川遗迹。十亿年前,庐山地区是浅海,
中生代燕山运动,使庐山在2500万年前形成了一座独特的地垒式断块山。这次实习我们分析
的有王家坡u 形谷、飞来石、芦林湖、含鄱口冰川刃脊。 王家坡u 型谷:位于小天池到长岭
一带,它不仅是一个向斜谷,也是一个典型的冰蚀地貌,是第四纪冰川的产物。其主要证据
有两点:第一,在常青园对面存在冰斗,其四壁陡峭,形似围椅。第二,王家坡谷底有大型
鹅卵石,其为冰碛。王家坡河谷主要靠近西北坡,这主要是因为西北坡为向阳坡,冰川融化
快,流水对西北坡侵蚀较大。但是现今有一些人士认为王家坡不单是冰川作用的结果,更重
要的是内力作用的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