门式起重机机构件受力分析

门式起重机主梁、支腿受力分析

一、主梁内力分析(主梁按简支梁计算)

1、垂直载荷引起的主梁内力 ⑴ 垂直固定载荷引起的内力计算 主梁的均布载荷为:

1L 2

M q =q zm ⨯

24Q Z =

式中:

L — 起重机跨度

1

q zm L 2

q Zm — 主梁均布载荷

⑵ 移动载荷引起的内力计算(图4—2)

P =ϕ1P GX +ϕ2P G

式中:

P GX — 小车自重 P G — 起重量:

ϕ1 — 冲击系数: ϕ1=1. 0 5 ϕ2 — 动力系数: ϕ4=1. 1

M C max

1

=PL 41P 2

Q C =

图 4—2

2、水平载荷引起的内力 ⑴ 大车制动时引起的惯性载荷 ① 主梁自重惯性力

s q m =

1

q Zm 10

② 小车自重及起重量惯性力

P s =

③ 弯矩

1P 10

2

1L s s

M q =q m ⨯

24s

M P =

1s

LP 1 4

⑵ 小车制动引起的水平惯性力 ① 水平惯性力

P HX

式中:

n D 1

=(P G +P GX ) 7n T

P GX — 小车自重:

P G — 起重量: ② 最大弯矩

M T =P HX h

式中:

h — 龙门架平面投影高度:

⑶ 风载荷引起的水平力(只计垂直于主梁平面的风载荷) ① 工作状态正常风载荷

P w Ⅰ=Cp ⅠA

式中:

C — 风力系数;C = 1.2

2

p p =150N /mm — 工作状态风压; ⅠⅠ

A — 起重机构件垂直于风向的实体面积;

A =A 0ϕ

A 0 — 起重机构件外形轮廓面积; ϕ — 起重机构件迎风面充实系数;

② 工作状态最大风载荷

P w Ⅱ=Cp ⅡA

式中:

p Ⅱ—— 工作状态最大风压;p Ⅱ=250N /mm 2

P w Ⅱ=Cp ⅡA

③ 弯矩

q w Ⅱ=

P w Ⅱ

L

1L 2

M w Ⅱ=q w Ⅱ⨯

24

3、主梁强度计算

⑴ 垂直载荷引起的应力

δcz

M =

cz

W XZL

=

M q +M c max

W XZL

⑵ 水平载荷引起的应力

δsz =

M sz

W YZL

=

s s

M q +M p +M w Ⅱ

W YZL

⑶ 小车制动引起的水平惯性力引起的应力

M T

δTz =

W XZL

⑷ 合成应力

δ∑=1.15 (δcz +δsz +δTz )

4、主梁刚度计算(见图4—3)

图 4—3

f max

P L 3

48EI XZL

二、支腿内力分析(见图4—5)

1、龙门架平面内的内力分析(按一次超静定计算内力) ⑴ 移动载荷在跨中

图 4—5

11

V A =V B =⨯P

22

3P L 2

⨯H A =H B =

2hL 2k +3

式中:

I XZL h k =⨯

I XZT L

龙门架平面内最大弯矩

M

⑵ 小车制动载荷

L max

=H A h

P HX

1

=G XC 10

M

L CHX

=P HX h

2、支腿平面内的内力分析

⑴ 由起升载荷ϕ1Q 和自重载荷ϕ2G XC 、ϕ2G DL 引起的支腿垂直载荷V (见图4—6)

1

V =(ϕ1Q +ϕ2G XC +ϕ2G ZL )

4

⑵ 由大车制动惯性载荷P HD 风载荷P W 作用产生水平力q A 引起的弯矩(见图4—7)

工作状态最大风载荷

P w Ⅱz =Cp ⅡA z

式中:

C — 风力系数;C = 1.2

p Ⅱ — 工作状态最大风压;p Ⅱ=250N /mm 2 A Z — 起重机支腿垂直于风向的实体面积;

q =

P w ⅡZ w ⅡZ

h

支腿均布载荷

q HD

=G Z h

式中:

G Z —— 支腿重量

弯矩

q 1

A =

10q HD +q w ⅡZ M w ⅡZ

=1

2

q A h 2 图 4—6

图 4—7

⑶ 主梁自重、小车自重及起重量惯性力引起的弯矩

1s

p SZ =(Lq m +p 1s )

4

M BS =p SZ h

④ 支腿平面内最大弯矩

z M max =M W ⅡZ +M BS

z

max

7

8

8

M

3、支腿强度计算

=5.5⨯10+4.51⨯10=5.06⨯10N mm

L Z M max M max V

++ δI =W XZT W YZT A ZT

三、 非工作状态下稳定性计算(图4—8)

1、倾覆力矩 主梁风载荷为:

P w Ⅱ=Cp ⅡA

支腿风载荷为:

P w Ⅱz =2Cp ⅡA z

小车风载荷为:

P w ⅡX =Cp ⅡA X

图 4—8

倾覆力矩:

2、自重力矩

3、结论

M 倾覆=p w Ⅱh 2+p w ⅡZ h 1+p w ⅡX h 3

M =1

自重

2

G ZZ B

M 自重

M >1时,满足要求倾覆

门式起重机主梁、支腿受力分析

一、主梁内力分析(主梁按简支梁计算)

1、垂直载荷引起的主梁内力 ⑴ 垂直固定载荷引起的内力计算 主梁的均布载荷为:

1L 2

M q =q zm ⨯

24Q Z =

式中:

L — 起重机跨度

1

q zm L 2

q Zm — 主梁均布载荷

⑵ 移动载荷引起的内力计算(图4—2)

P =ϕ1P GX +ϕ2P G

式中:

P GX — 小车自重 P G — 起重量:

ϕ1 — 冲击系数: ϕ1=1. 0 5 ϕ2 — 动力系数: ϕ4=1. 1

M C max

1

=PL 41P 2

Q C =

图 4—2

2、水平载荷引起的内力 ⑴ 大车制动时引起的惯性载荷 ① 主梁自重惯性力

s q m =

1

q Zm 10

② 小车自重及起重量惯性力

P s =

③ 弯矩

1P 10

2

1L s s

M q =q m ⨯

24s

M P =

1s

LP 1 4

⑵ 小车制动引起的水平惯性力 ① 水平惯性力

P HX

式中:

n D 1

=(P G +P GX ) 7n T

P GX — 小车自重:

P G — 起重量: ② 最大弯矩

M T =P HX h

式中:

h — 龙门架平面投影高度:

⑶ 风载荷引起的水平力(只计垂直于主梁平面的风载荷) ① 工作状态正常风载荷

P w Ⅰ=Cp ⅠA

式中:

C — 风力系数;C = 1.2

2

p p =150N /mm — 工作状态风压; ⅠⅠ

A — 起重机构件垂直于风向的实体面积;

A =A 0ϕ

A 0 — 起重机构件外形轮廓面积; ϕ — 起重机构件迎风面充实系数;

② 工作状态最大风载荷

P w Ⅱ=Cp ⅡA

式中:

p Ⅱ—— 工作状态最大风压;p Ⅱ=250N /mm 2

P w Ⅱ=Cp ⅡA

③ 弯矩

q w Ⅱ=

P w Ⅱ

L

1L 2

M w Ⅱ=q w Ⅱ⨯

24

3、主梁强度计算

⑴ 垂直载荷引起的应力

δcz

M =

cz

W XZL

=

M q +M c max

W XZL

⑵ 水平载荷引起的应力

δsz =

M sz

W YZL

=

s s

M q +M p +M w Ⅱ

W YZL

⑶ 小车制动引起的水平惯性力引起的应力

M T

δTz =

W XZL

⑷ 合成应力

δ∑=1.15 (δcz +δsz +δTz )

4、主梁刚度计算(见图4—3)

图 4—3

f max

P L 3

48EI XZL

二、支腿内力分析(见图4—5)

1、龙门架平面内的内力分析(按一次超静定计算内力) ⑴ 移动载荷在跨中

图 4—5

11

V A =V B =⨯P

22

3P L 2

⨯H A =H B =

2hL 2k +3

式中:

I XZL h k =⨯

I XZT L

龙门架平面内最大弯矩

M

⑵ 小车制动载荷

L max

=H A h

P HX

1

=G XC 10

M

L CHX

=P HX h

2、支腿平面内的内力分析

⑴ 由起升载荷ϕ1Q 和自重载荷ϕ2G XC 、ϕ2G DL 引起的支腿垂直载荷V (见图4—6)

1

V =(ϕ1Q +ϕ2G XC +ϕ2G ZL )

4

⑵ 由大车制动惯性载荷P HD 风载荷P W 作用产生水平力q A 引起的弯矩(见图4—7)

工作状态最大风载荷

P w Ⅱz =Cp ⅡA z

式中:

C — 风力系数;C = 1.2

p Ⅱ — 工作状态最大风压;p Ⅱ=250N /mm 2 A Z — 起重机支腿垂直于风向的实体面积;

q =

P w ⅡZ w ⅡZ

h

支腿均布载荷

q HD

=G Z h

式中:

G Z —— 支腿重量

弯矩

q 1

A =

10q HD +q w ⅡZ M w ⅡZ

=1

2

q A h 2 图 4—6

图 4—7

⑶ 主梁自重、小车自重及起重量惯性力引起的弯矩

1s

p SZ =(Lq m +p 1s )

4

M BS =p SZ h

④ 支腿平面内最大弯矩

z M max =M W ⅡZ +M BS

z

max

7

8

8

M

3、支腿强度计算

=5.5⨯10+4.51⨯10=5.06⨯10N mm

L Z M max M max V

++ δI =W XZT W YZT A ZT

三、 非工作状态下稳定性计算(图4—8)

1、倾覆力矩 主梁风载荷为:

P w Ⅱ=Cp ⅡA

支腿风载荷为:

P w Ⅱz =2Cp ⅡA z

小车风载荷为:

P w ⅡX =Cp ⅡA X

图 4—8

倾覆力矩:

2、自重力矩

3、结论

M 倾覆=p w Ⅱh 2+p w ⅡZ h 1+p w ⅡX h 3

M =1

自重

2

G ZZ B

M 自重

M >1时,满足要求倾覆


相关文章

  • 起重机结构分析
  • (三)计算载荷及载荷组合 1.载荷计算作用在门式起重机上的载荷有金属结构的自重载荷.移动载荷(包括小车自身重力及起升载荷).大车运行制动惯性力.小车运行制动惯性力.碰撞载荷以及风载荷. 2.载荷组合根据使用情况和工作条件:原则结构可能产生的 ...查看


  • 门式刚架结构设计中应注意的问题
  • 门式刚架结构设计中应注意的问题 作者:徐飞 钟海彦 来源:<科技创新导报>2011年第14期 摘 要:简要介绍门式刚架结构在设计过程中应注意的问题及部分构件的设计方法. 关键词:门规抗震措施支撑系统材料长度系数涂料 中图分类号: ...查看


  • 04机电工程起重技术
  • 机电工程起重技术 1主要起重机械与吊具的使用要求 一.起重机械的分类和载荷 (一)起重机械的分类 起重机械分为轻小型起重设备.起重机.升降机.工作平台和机械式停车设备五大类. 1.轻小型起重设备分类 轻小型起重设备分为千斤顶.滑车(或称起重 ...查看


  • 单层轻型门式钢架结构的设计
  • 轻型门式刚架房屋结构在我国的应用大约始于20世纪80年代初期.近十多年来得到迅速的发展,目前国内每年有上千万平方米的轻钢建筑工程,主要用于轻型的厂房.仓库.体育馆.展览厅及活动房屋.加层建筑等. 单层轻型门式刚架结构是指以轻型焊接H形钢(等 ...查看


  • 桥门式起重机司机考核试题及答案
  • 特种设备作业人员(桥门式起重机司机)考试卷 总共84题共100分 一.判断题(共10题,共10分) 基础与专业知识 1.常闭式制动器在制动装臵静态时处于制动态.() 2.司机室位于大车滑线端时,通向司机室的梯子和走台与滑线间应设臵安全防护板 ...查看


  • 钢结构施工工艺规程
  • 钢结构施工工艺规程 北京市标准 建筑安装分项工程施工工艺规程 (第一分册) 第五篇 钢结构工程steel structure work 目次 第一部分 钢结构制作与安装 第1章 钢结构制作工艺 第2章 屋架.立体拱桁架(包括预应力桁架).门 ...查看


  • 北京市标准建筑安装分项工程施工工艺规程
  • 北京市标准 建筑安装分项工程施工工艺规程 (第一分册) 第五篇 钢结构工程steel structure work 目次 第一部分 钢结构制作与安装 第1章 钢结构制作工艺 第2章 屋架.立体拱桁架(包括预应力桁架).门式刚架安装工艺 第3 ...查看


  • 机电工程专业技术
  • 2H312010 机电工程测量技术 2H312011 测量要求和方法 一.工程测量的原理 施工测量包括对建(构)筑物施工放样.建(构)筑物变形监测.工程竣工测量等.施工测量的首要工作是做好控制点布测,保证将设计的建(构)筑物位置正确地测设到 ...查看


  • 大跨度钢结构施工论文范文
  • 浅谈大跨度钢结构工程发展与施工技术 摘 要 大跨度钢结构工程是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需要.当今社会经济飞速发展,人民生活水平日益提高,在20世纪后半期土木工程和结构工程所取得的巨大成就鼓舞下,世界各国.尤其是发达国家纷纷筹划建造更大.更高.更长的 ...查看


热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