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外医学》流行病学传染病学分册
HIV感染患者不仅应当进行积极地抗HIV
治疗,而且应当进行有效的免疫重建治疗,否
则由于CD4十T细胞再生障碍而导致抗HIV
治疗失败。
由于细胞因子在艾滋病形成中起着重要
的抑制或促进作用,因此研究细胞因子对细
胞凋亡的影响,适时补充、增强或抑制不同
细胞因子的表达可能具有抗HIV治疗意义。
参考文献
Johnson BK et al. AIDS Res Hum Retrovir,
1993;9:375一378
Fauci AS. Science,1993,262:1011一1018
Sarin A et al. J lmmunol,1994;153:862一872
Whyte M et al. Nature,1995;376:17
Bonyhadi MI. et al. Nature,1993;363,728一
732
Zauli Get al. Blood,1994; 83:167^172
Clerici M et al. Science,1993;262:1721一1724
Ameisen J C; et al. Immunol Today, 1991;12
:102^-105
14
15
16
17
18
19
C)daka C et al. J Immunol,1990; 144:2096^-
2101
Bell D A et al. J Clin Invest,1990; 85:1487
~1496
Ameisen J C. Immunol Today, 1992; 13:388
^391
Laurent-Crawford A U et al. AIDS Res Hum
Retrovir,1993;9:761一773
Howie SEM et al. Clin Exp Immunol,1994;95
:195^200
Wang ZQ et al. Eur J Immunol,1994;24:1549
~1552
Rossio J 1. et al. J Cell Biochem,1994; Suppl
18B:267
Janeway Jr CA. Nature,1991;349:459^-461
Klas C et al. Int Immunol,1993;5:625一630
Mosier DE et al. Science,1993;260:689一692
Mosier DE et al. Immunol Today, 1994; 15:
332^339
Uenis P et al. J Exp Med.1992;176,1703一
1718
健康人群肠道大肠杆菌耐药状况
上海医科大学华山医院杭生素研究所张小林综述汪复审校
摘要:临床感染的大肠杆菌大多来源于肠道。了解健康人群肠道大肠杆菌的耐药状况对大肠
杆菌感染的抗生素经验治疗具有指导意义。本文就健康人群肠道大肠杆菌耐药状况以及原因等作
了综述。
关键词:大肠杆菌;耐药性;健康人群
1966年Smith和Halls首先完成了健康
人群肠道大肠杆菌耐药率的调查,随后世界
各地相应发表了一些有关的报道’一”2’。健康人
群肠道大肠杆菌耐药状况之所以引起人们的
兴趣主要基于两个方面的原因:(1)肠道大
肠杆菌是重要的潜在感染源。健康人群肠道
是大肠杆菌耐药株的最大贮存库,临床感染
的大肠杆菌大多来源于肠道,因此了解健康
人群肠道大肠杆菌的耐药状况对大肠杆菌感
染的抗生素经验治疗具有指导价值r"o(2)由
于肠道大肠杆菌中许多菌株携带有可传播的
耐药质粒(R质粒),因此其耐药性可在各种
肠道菌种之间传播。它不但可使原先敏感的
大肠杆菌获得耐药性,而且可使原先敏感的
致病菌获得耐药性。同时,由于人不断排出
耐药的大肠杆菌,可通过环境污染在人群之
1996年4月第23卷第2期
r引叼‘夕日翻‘‘成滩二,,子
间传播。
但是,健康
人群的定义较难确定。有些
研究者把2周到4个月之内未使用过抗生素
的人群作为研究对象〔,,’2〕;另外一些研究者
的研究对象中也包括最近使用过抗生素的
人,但是详细记录其使用情况〔,〕。后一种方法
似乎更接近实际情况,因为事实上,在社会
人群中许多健康的人由于种种原因而使用过
抗生素。
在早期的研究中就发现健康人群肠道大
肠杆菌对常用抗生素的耐药率相当高。1972
年在英国的一项调查发现,67%的儿童和
46%的成人携带有对常规使用的抗生素(如
氨节西林)耐药的菌株。近年来,发现其耐
药率呈上升趋势。1988年美国波士顿健康人
群肠道大肠杆菌对氨节西林耐药菌株(耐药
频率在10%以上)携带率为51.60o"1; 1990
年荷兰为9000"', 1993年苏丹为63. 2 0 013〕 o
另一项跨国研究表明,在美国波士顿有
4600、委内瑞拉有98%、中国青浦有96%的
儿童肠道中携带有对常规使用的抗生素耐药
的大肠杆菌株〔12D。上述研究结果,虽然由于
时间、地区以及研究方法的不同而难以直接
比较,但仍然可以说明,目前世界各地健康
人群肠道大肠杆菌的耐药率相当高,尤其是
对那些传统的而目前仍在广泛使用的抗菌药
物。
研究还发现耐药程度与研究对象本身某
些因素、生活习惯以及一些外界因素有关。
性别对耐药率的高低没有影响〔4一,,但耐
药率却和年龄有关。儿童的耐药菌株携带率
以及耐药频率均较成人为高〔5,。这可能是由
于儿童使用抗生素的频率高于成人,且其使
用量按体重计算较成人高,因此其抗生素选
择压力天。另外,儿童的不良卫生习惯以及
儿童之间较多的密切接触使得他们有更多的
机会获得外源性耐药菌株’一5’。但是,有报道对
0月龄以下的婴儿所携带的大肠杆菌的耐药
率调查显示也高于成人。上述几种原因都难
以解释这一现象,可能尚有其它与年龄有关
的因素影响其耐药性。
对城市和农村人口的调查显示,有一些
不一致的结果〔31。在农村人口中,饲养员肠道
耐药菌携带率高于非饲养员,这与动物将其
耐药菌株传播给人有关。
季节对人群肠道耐药菌株携带率也有影
响。最近在孟加拉国进行的一项研究表明,早
季((3^-6月)儿童肠道耐药菌携带率明显低
于雨季((7-10月)c2),这可能是由于在雨季
耐药菌株更易传播。
不同国家间健康人群肠道大肠杆菌耐药
状况存在较大差异〔2.3.12]。发展中国家耐药程
度显著高于发达国家,这是由于发展中国家
的生活条件、卫生状况及保健措施较差,导
致耐药菌株易于在人群中传播〔‘,〕。
健康人群肠道大肠杆菌耐药如
此之高的
原因可归结为:(1)抗生素的选择压力;
(2)耐药质粒(R质粒)及转座子在肠道菌群
间的传播;(3)摄入外源性耐药菌株。
抗生素的选择压力c51
抗生素对耐药菌株起着选择作用。这种
作用与抗生素使用范围、剂量和疗程长短等
因素有关。剂量大、疗程长和广泛使用则易
选择出耐药株。在南非的一项研究发现,某
部落从1973年开始应用抗生素(主要是链霉
素),到1976年广泛使用。该部落肠道大肠
杆菌的耐药菌的携带率随之从19%上升到
4800。对TMP和复方新诺明使用后人肠道
耐药菌群耐药性变化的研究表明,在持续2
周服用常规剂量的TMP或复方新诺明后,
4。名健康自愿者中,33人耐药频率为
1000o, 3人为15~800015-80,只有4人未出现耐
药菌株,而在用药前耐药频率均在1%以下。
这些研究结果充分证明了抗生素选择压力对
人肠道菌群耐药性的影响。如果多种耐药基
因存在于同一菌株的话,那么一种抗生素即
可选择出对多种抗生素的耐药菌株,因此大
肠杆菌对某种抗生素耐药率的增高可以是使
.
《国外医学》流行病学传染病学分册
用另外一种抗生素的结果。抗生素也可能对
质粒在肠道菌群之间的传递起着促进作用,
从而促进耐药率的增加〔5)。值得指出,这种选
择压力也发生在动物中。由于许多国家在饲
料中加入抗生素‘(如青霉素、链霉素、四环
素)以促进家畜或家禽生长,其肠道中大肠
杆菌也由于抗生素的选择压力导致耐药菌株
增加并可传播给饲养员。
R质粒及转座子在肠道菌群间的传播
细菌耐药性可在肠道内不同菌种之间传
播,R质粒对这种传播起着主要作用。研究发
现,R质粒在肠道大肠杆菌中的检出率相当
高。1972年Linton等报告,在健康人肠道大
肠杆菌耐药株62%携带R质粒。1993年报
告检出率为75% c2D。这在儿童和成人,城市
和乡村间无明显差别。大多数(6300)携带
质粒的菌株内只含有一个质粒,约25%含有
2个,少数含有3个以上的质粒。各种质粒的
核昔酸片段长度不一,所携带的耐药基因也
不同,因此携带菌的耐药谱各不相同,而且
呈多重耐药〔2〕。
R质粒以接合方式在肠道内各种菌种之
fill传播。肠道内大肠杆菌所携带的R质粒种
类可发生变化〔2D,其携带株的耐药谱也随之
变化,因此肠道大肠杆菌可不断获得或失去
对某种抗菌药物的耐药性。
摄入外源性耐药菌株许多研究表
明,人通过食物(尤其是色拉),不良的生活
习惯以及水摄入外源性耐药大肠杆菌〔6,8J。自
然界的水是耐药大肠杆菌的天然贮存库,也
是其扩散和传播的主要媒介(8)。在未经处理
的水中含有大量的耐药
大肠杆菌,而且在井
水和远离居住区相对洁净的水中,大肠杆菌
耐药株的比率更高仁5·’·’“J。这可能是由于在洁
净的水中,大肠杆菌生存条件更恶劣,那些
能够耐受恶劣外界环境(包括药物)的菌株
能生存较长时间。水源中耐药菌株比率较高
的原因,也与耐药基因在有水环境中的菌群
间传播密切相关。在水环境中,耐药基因可
通过转导转化或接合等方式在菌群之间传
播,主要以R质粒的接合为主C8)。在自然界
条件下,大肠杆菌间可通过接合方式以较低
的频率传播耐药性达1周以上〔8)-因而,水中
大肠杆菌的耐药性极易扩散。人通过不洁饮
水和被污染的‘食物摄人外源.性耐药大肠杆
菌。这在发展中国家尤为严重,因为在这些
国家中,有相当部分人饮用未经处理的水〔5]
综上所述,世界各地健康人群肠道大肠
杆菌对许多常规使用的抗生素耐药率都相当
高,这是由于大量使用抗生素造成的选择压
力以及摄入外源侄大肠杆菌的结果。R质粒
在肠道内及自然界的大肠杆菌之间耐药性的
传播中起着重要作用。因此,合理使用抗生
素和良好的卫生习惯是降低其耐药性的重要
措施。
参考文献
Bonten M et al. Infection, 1992; 20 i 258^-262
Mamun V Z et al. Epidemiol Infect,1993; 110
:447^-458
Ismaeel N A.et al. J Trop Med Hyg, 1993; 96
:,君1一55
Levy S B et al. Antimicrob Agents Chemother,
1988;32 : 1801一1806
Ha ,vkey P M. J Antimicrob Chemother,1986;
18 (suppl C),133^139
Amyes S G et al. J Antimicrob Chemother,
1992,29,415^-425
Bonten M et al. J Antimicrob Chemother,
1990; 26,586一592
‘Young H K. J Antimicrob Chemother,1993; 31
:627^-635
Antai S P. J Appl Bacteriol,1987;62,371一
375
Sokuri T G. et al. J Appl Bacteriol,1988; 64
:355^-359
Levy S B et al. J Antimicrob Chemother,I985。
16:7^-16
I.ester S C et al. N Engl J Med,1990,323,
285^-289
《国外医学》流行病学传染病学分册
HIV感染患者不仅应当进行积极地抗HIV
治疗,而且应当进行有效的免疫重建治疗,否
则由于CD4十T细胞再生障碍而导致抗HIV
治疗失败。
由于细胞因子在艾滋病形成中起着重要
的抑制或促进作用,因此研究细胞因子对细
胞凋亡的影响,适时补充、增强或抑制不同
细胞因子的表达可能具有抗HIV治疗意义。
参考文献
Johnson BK et al. AIDS Res Hum Retrovir,
1993;9:375一378
Fauci AS. Science,1993,262:1011一1018
Sarin A et al. J lmmunol,1994;153:862一872
Whyte M et al. Nature,1995;376:17
Bonyhadi MI. et al. Nature,1993;363,728一
732
Zauli Get al. Blood,1994; 83:167^172
Clerici M et al. Science,1993;262:1721一1724
Ameisen J C; et al. Immunol Today, 1991;12
:102^-105
14
15
16
17
18
19
C)daka C et al. J Immunol,1990; 144:2096^-
2101
Bell D A et al. J Clin Invest,1990; 85:1487
~1496
Ameisen J C. Immunol Today, 1992; 13:388
^391
Laurent-Crawford A U et al. AIDS Res Hum
Retrovir,1993;9:761一773
Howie SEM et al. Clin Exp Immunol,1994;95
:195^200
Wang ZQ et al. Eur J Immunol,1994;24:1549
~1552
Rossio J 1. et al. J Cell Biochem,1994; Suppl
18B:267
Janeway Jr CA. Nature,1991;349:459^-461
Klas C et al. Int Immunol,1993;5:625一630
Mosier DE et al. Science,1993;260:689一692
Mosier DE et al. Immunol Today, 1994; 15:
332^339
Uenis P et al. J Exp Med.1992;176,1703一
1718
健康人群肠道大肠杆菌耐药状况
上海医科大学华山医院杭生素研究所张小林综述汪复审校
摘要:临床感染的大肠杆菌大多来源于肠道。了解健康人群肠道大肠杆菌的耐药状况对大肠
杆菌感染的抗生素经验治疗具有指导意义。本文就健康人群肠道大肠杆菌耐药状况以及原因等作
了综述。
关键词:大肠杆菌;耐药性;健康人群
1966年Smith和Halls首先完成了健康
人群肠道大肠杆菌耐药率的调查,随后世界
各地相应发表了一些有关的报道’一”2’。健康人
群肠道大肠杆菌耐药状况之所以引起人们的
兴趣主要基于两个方面的原因:(1)肠道大
肠杆菌是重要的潜在感染源。健康人群肠道
是大肠杆菌耐药株的最大贮存库,临床感染
的大肠杆菌大多来源于肠道,因此了解健康
人群肠道大肠杆菌的耐药状况对大肠杆菌感
染的抗生素经验治疗具有指导价值r"o(2)由
于肠道大肠杆菌中许多菌株携带有可传播的
耐药质粒(R质粒),因此其耐药性可在各种
肠道菌种之间传播。它不但可使原先敏感的
大肠杆菌获得耐药性,而且可使原先敏感的
致病菌获得耐药性。同时,由于人不断排出
耐药的大肠杆菌,可通过环境污染在人群之
1996年4月第23卷第2期
r引叼‘夕日翻‘‘成滩二,,子
间传播。
但是,健康
人群的定义较难确定。有些
研究者把2周到4个月之内未使用过抗生素
的人群作为研究对象〔,,’2〕;另外一些研究者
的研究对象中也包括最近使用过抗生素的
人,但是详细记录其使用情况〔,〕。后一种方法
似乎更接近实际情况,因为事实上,在社会
人群中许多健康的人由于种种原因而使用过
抗生素。
在早期的研究中就发现健康人群肠道大
肠杆菌对常用抗生素的耐药率相当高。1972
年在英国的一项调查发现,67%的儿童和
46%的成人携带有对常规使用的抗生素(如
氨节西林)耐药的菌株。近年来,发现其耐
药率呈上升趋势。1988年美国波士顿健康人
群肠道大肠杆菌对氨节西林耐药菌株(耐药
频率在10%以上)携带率为51.60o"1; 1990
年荷兰为9000"', 1993年苏丹为63. 2 0 013〕 o
另一项跨国研究表明,在美国波士顿有
4600、委内瑞拉有98%、中国青浦有96%的
儿童肠道中携带有对常规使用的抗生素耐药
的大肠杆菌株〔12D。上述研究结果,虽然由于
时间、地区以及研究方法的不同而难以直接
比较,但仍然可以说明,目前世界各地健康
人群肠道大肠杆菌的耐药率相当高,尤其是
对那些传统的而目前仍在广泛使用的抗菌药
物。
研究还发现耐药程度与研究对象本身某
些因素、生活习惯以及一些外界因素有关。
性别对耐药率的高低没有影响〔4一,,但耐
药率却和年龄有关。儿童的耐药菌株携带率
以及耐药频率均较成人为高〔5,。这可能是由
于儿童使用抗生素的频率高于成人,且其使
用量按体重计算较成人高,因此其抗生素选
择压力天。另外,儿童的不良卫生习惯以及
儿童之间较多的密切接触使得他们有更多的
机会获得外源性耐药菌株’一5’。但是,有报道对
0月龄以下的婴儿所携带的大肠杆菌的耐药
率调查显示也高于成人。上述几种原因都难
以解释这一现象,可能尚有其它与年龄有关
的因素影响其耐药性。
对城市和农村人口的调查显示,有一些
不一致的结果〔31。在农村人口中,饲养员肠道
耐药菌携带率高于非饲养员,这与动物将其
耐药菌株传播给人有关。
季节对人群肠道耐药菌株携带率也有影
响。最近在孟加拉国进行的一项研究表明,早
季((3^-6月)儿童肠道耐药菌携带率明显低
于雨季((7-10月)c2),这可能是由于在雨季
耐药菌株更易传播。
不同国家间健康人群肠道大肠杆菌耐药
状况存在较大差异〔2.3.12]。发展中国家耐药程
度显著高于发达国家,这是由于发展中国家
的生活条件、卫生状况及保健措施较差,导
致耐药菌株易于在人群中传播〔‘,〕。
健康人群肠道大肠杆菌耐药如
此之高的
原因可归结为:(1)抗生素的选择压力;
(2)耐药质粒(R质粒)及转座子在肠道菌群
间的传播;(3)摄入外源性耐药菌株。
抗生素的选择压力c51
抗生素对耐药菌株起着选择作用。这种
作用与抗生素使用范围、剂量和疗程长短等
因素有关。剂量大、疗程长和广泛使用则易
选择出耐药株。在南非的一项研究发现,某
部落从1973年开始应用抗生素(主要是链霉
素),到1976年广泛使用。该部落肠道大肠
杆菌的耐药菌的携带率随之从19%上升到
4800。对TMP和复方新诺明使用后人肠道
耐药菌群耐药性变化的研究表明,在持续2
周服用常规剂量的TMP或复方新诺明后,
4。名健康自愿者中,33人耐药频率为
1000o, 3人为15~800015-80,只有4人未出现耐
药菌株,而在用药前耐药频率均在1%以下。
这些研究结果充分证明了抗生素选择压力对
人肠道菌群耐药性的影响。如果多种耐药基
因存在于同一菌株的话,那么一种抗生素即
可选择出对多种抗生素的耐药菌株,因此大
肠杆菌对某种抗生素耐药率的增高可以是使
.
《国外医学》流行病学传染病学分册
用另外一种抗生素的结果。抗生素也可能对
质粒在肠道菌群之间的传递起着促进作用,
从而促进耐药率的增加〔5)。值得指出,这种选
择压力也发生在动物中。由于许多国家在饲
料中加入抗生素‘(如青霉素、链霉素、四环
素)以促进家畜或家禽生长,其肠道中大肠
杆菌也由于抗生素的选择压力导致耐药菌株
增加并可传播给饲养员。
R质粒及转座子在肠道菌群间的传播
细菌耐药性可在肠道内不同菌种之间传
播,R质粒对这种传播起着主要作用。研究发
现,R质粒在肠道大肠杆菌中的检出率相当
高。1972年Linton等报告,在健康人肠道大
肠杆菌耐药株62%携带R质粒。1993年报
告检出率为75% c2D。这在儿童和成人,城市
和乡村间无明显差别。大多数(6300)携带
质粒的菌株内只含有一个质粒,约25%含有
2个,少数含有3个以上的质粒。各种质粒的
核昔酸片段长度不一,所携带的耐药基因也
不同,因此携带菌的耐药谱各不相同,而且
呈多重耐药〔2〕。
R质粒以接合方式在肠道内各种菌种之
fill传播。肠道内大肠杆菌所携带的R质粒种
类可发生变化〔2D,其携带株的耐药谱也随之
变化,因此肠道大肠杆菌可不断获得或失去
对某种抗菌药物的耐药性。
摄入外源性耐药菌株许多研究表
明,人通过食物(尤其是色拉),不良的生活
习惯以及水摄入外源性耐药大肠杆菌〔6,8J。自
然界的水是耐药大肠杆菌的天然贮存库,也
是其扩散和传播的主要媒介(8)。在未经处理
的水中含有大量的耐药
大肠杆菌,而且在井
水和远离居住区相对洁净的水中,大肠杆菌
耐药株的比率更高仁5·’·’“J。这可能是由于在洁
净的水中,大肠杆菌生存条件更恶劣,那些
能够耐受恶劣外界环境(包括药物)的菌株
能生存较长时间。水源中耐药菌株比率较高
的原因,也与耐药基因在有水环境中的菌群
间传播密切相关。在水环境中,耐药基因可
通过转导转化或接合等方式在菌群之间传
播,主要以R质粒的接合为主C8)。在自然界
条件下,大肠杆菌间可通过接合方式以较低
的频率传播耐药性达1周以上〔8)-因而,水中
大肠杆菌的耐药性极易扩散。人通过不洁饮
水和被污染的‘食物摄人外源.性耐药大肠杆
菌。这在发展中国家尤为严重,因为在这些
国家中,有相当部分人饮用未经处理的水〔5]
综上所述,世界各地健康人群肠道大肠
杆菌对许多常规使用的抗生素耐药率都相当
高,这是由于大量使用抗生素造成的选择压
力以及摄入外源侄大肠杆菌的结果。R质粒
在肠道内及自然界的大肠杆菌之间耐药性的
传播中起着重要作用。因此,合理使用抗生
素和良好的卫生习惯是降低其耐药性的重要
措施。
参考文献
Bonten M et al. Infection, 1992; 20 i 258^-262
Mamun V Z et al. Epidemiol Infect,1993; 110
:447^-458
Ismaeel N A.et al. J Trop Med Hyg, 1993; 96
:,君1一55
Levy S B et al. Antimicrob Agents Chemother,
1988;32 : 1801一1806
Ha ,vkey P M. J Antimicrob Chemother,1986;
18 (suppl C),133^139
Amyes S G et al. J Antimicrob Chemother,
1992,29,415^-425
Bonten M et al. J Antimicrob Chemother,
1990; 26,586一592
‘Young H K. J Antimicrob Chemother,1993; 31
:627^-635
Antai S P. J Appl Bacteriol,1987;62,371一
375
Sokuri T G. et al. J Appl Bacteriol,1988; 64
:355^-359
Levy S B et al. J Antimicrob Chemother,I985。
16:7^-16
I.ester S C et al. N Engl J Med,1990,323,
285^-289